1.穷而后工议论文800
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题记
有多少古人能在千古岁月的打磨下愈发的光泽。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有东坡万世流名,被世人传颂。
诗人穷而后工,千古岁月的打磨那堪比人生几十载春秋风雨的锤炼,但东坡依旧高声吟咏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山河安稳,宦海中的苏轼就像一根浮萍饱受政治风雨的吹打。
二十一岁出川入京,金榜题名,初入仕途,满怀仁政理想的他却不与世俗同道。十年仕途不顺,已近不惑之年,壮志仍未酬。他哀叹民生之多艰,却不能救民于水火。独饮一壶失意,酒力压不住愁情,失意渐渐深入傲骨,他不容与王党共仕一朝,便自求外放。他也曾像王勃那样感叹:“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便拂袖转身,坦然踏上了漫漫谪居路。
贬谪之路多穷困之时,东坡的愁情却掩不住豪情。密州出猎,一蹄红尘,蹄印深埋愁情,豪情便涌上心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历经乌台风雨,他的生命回到了原点。泛舟游于赤壁,扁舟载不动愁情却满载了豁达。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孤牢铁窗的孤寂,他不禁悲从中来,哀叹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却无处施展,面对水波不兴的湖面,他陷入了沉思。清风徐来,缓缓吹散了愁情,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在山水之色中,羽化登仙,与明月长终。此后乐情于山水的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
乐天派豁达的看淡了功名尘土,但却也理不清如麻的情丝。爱情割断愁肠,亲情抚慰心伤。
谁不曾为爱情受尽煎熬呢?柳三变为伊人不悔衣带渐宽,李易安思夫君情愿瘦比黄花。这般的情深意切也不及苏轼“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之苦。千里孤坟,十年天各一方,夜来幽梦,如今梦里还乡,只怕尘土满面,两鬓如霜,纵使相逢,却也不识旧时情郎。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产生的却只是陌生。无限的愁苦却只能化作无言的相思泪。诗人断肠而后工,一曲悼亡,字字珠玑带血。
人生千缕情丝,岂会只困于爱情的磨难?差知密州,手足七年未得团聚。中秋佳节,只叹月晴月阙,挥笔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吐情亲之苦。身陷乌台,看淡生死,只为与兄弟诀别,于是挥笔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以叹亲情之贵。
2.穷而后工议论文800
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
——题记有多少古人能在千古岁月的打磨下愈发的光泽。大江东去,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惟有东坡万世流名,被世人传颂。
诗人穷而后工,千古岁月的打磨那堪比人生几十载春秋风雨的锤炼,但东坡依旧高声吟咏道:“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山河安稳,宦海中的苏轼就像一根浮萍饱受政治风雨的吹打。
二十一岁出川入京,金榜题名,初入仕途,满怀仁政理想的他却不与世俗同道。十年仕途不顺,已近不惑之年,壮志仍未酬。
他哀叹民生之多艰,却不能救民于水火。独饮一壶失意,酒力压不住愁情,失意渐渐深入傲骨,他不容与王党共仕一朝,便自求外放。
他也曾像王勃那样感叹:“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便拂袖转身,坦然踏上了漫漫谪居路。
贬谪之路多穷困之时,东坡的愁情却掩不住豪情。密州出猎,一蹄红尘,蹄印深埋愁情,豪情便涌上心头,“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历经乌台风雨,他的生命回到了原点。泛舟游于赤壁,扁舟载不动愁情却满载了豁达。
漫想那“乌台诗案”的苦楚,那孤牢铁窗的孤寂,他不禁悲从中来,哀叹胸中有的是治国平天下的笔墨却无处施展,面对水波不兴的湖面,他陷入了沉思。清风徐来,缓缓吹散了愁情,他清醒了,哀吾生之须臾倒不如托遗响于悲风,在山水之色中,羽化登仙,与明月长终。
此后乐情于山水的他不再悲观,不再耿耿于怀。乐天派豁达的看淡了功名尘土,但却也理不清如麻的情丝。
爱情割断愁肠,亲情抚慰心伤。谁不曾为爱情受尽煎熬呢?柳三变为伊人不悔衣带渐宽,李易安思夫君情愿瘦比黄花。
这般的情深意切也不及苏轼“有声当彻天,有泪当彻泉”的悼亡之苦。千里孤坟,十年天各一方,夜来幽梦,如今梦里还乡,只怕尘土满面,两鬓如霜,纵使相逢,却也不识旧时情郎。
梦想与现实的交错,产生的却只是陌生。无限的愁苦却只能化作无言的相思泪。
诗人断肠而后工,一曲悼亡,字字珠玑带血。人生千缕情丝,岂会只困于爱情的磨难?差知密州,手足七年未得团聚。
中秋佳节,只叹月晴月阙,挥笔而作:“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以吐情亲之苦。
身陷乌台,看淡生死,只为与兄弟诀别,于是挥笔写下:“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以叹亲情之贵。
3.中国古代有诗文“穷而后工”的说法,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一、原因1、《五杂俎》-卷十三·事部一人有恒言:“文章穷而后工.”非穷之能工也,穷则门庭冷落,无车尘马足之嬲;事务简约,无簿书酬应之繁;亲友断绝,无徵逐游宴之苦;生计羞涩,无求田问舍之劳.终日闭门兀坐,与书为仇,欲其不工,不可得已.不独此也,贫文胜富,贱文胜贵.2、施蛰存编《晚明二十家小品》-李本宁小品 夫士不遇时,辄无疾而呻吟,侧身宇宙,若无可措躬.不即摇尾乞怜,同流自污,幸而资适逢时,且不任其资睢.而成白独驰骛风雅,含咀英华,以诗名家如是.二、例子这个太多了司马迁《史记》-卷一百三十·太史公自序第七十“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三、类似说法杜甫《天末怀李白》“文章憎命达,魑魅喜人过”。
4.求举我国古代文学家“穷而后工”的例子,并以此写一篇演讲稿
欧阳修的“诗穷而后工”说“诗穷而后工”说是欧阳修在《梅圣俞诗集序》一文中提出来的,他认为“诗人少达而多穷”,“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愈穷则愈工”.“诗穷而后工”,是说诗人在受到困险环境的磨砺,幽愤郁积于心时,方能写出精美的诗歌作品.欧阳修则将作家的生活境遇、情感状态直接地与诗歌创作自身的特点联系起来:一是诗人因穷而“自放”,能与外界建立较纯粹的审美关系,于是能探求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奇怪”;二是郁积的情感有助于诗人“兴于怨刺”,抒写出曲折入微而又带有普遍性的人情.这是对司马迁“发愤著书”说、钟嵘“托诗以怨”说、韩愈“不平则鸣”说的深入发展.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氐贤圣发愤之作.以上例子,都是诗人、文人、政客在穷途末路时、人生低潮时迸发的才识.鲁迅翻译的书名《文学,苦闷的象征》,都是指这个意思.所以我们说,诗人的不幸,是文学的大幸。
5.古代诗歌鉴赏论文3000字左右
诗经——《出其东门》 出其东门,有女如云。
虽则如云,匪我思存。 缟(gao)衣綦(ji)巾,聊乐我员。
出其闉阇(yin du),有女如荼(tu)。 虽则如荼,匪我思且(cu)。
缟衣茹藘(lǘ),聊可与娱。 大意:漫步走出城的东门,美女多如天上彩云;虽然多如天上的云,可并不是我思念的人;唯有素衣暗绿色头巾,还能欢乐我的心;漫步走出外城的门,美女靓丽如茅花;虽然靓丽如茅花,可是我不思念她;唯有那素衣红佩巾,还能娱乐我的心。
评析:纵然美女如云,却不能重情、不丧志,所需要的坚定意志,大概不逊于疆场上刀光剑影下的英雄气概。英雄可以视死如归,却不一定能在万花丛中不懂一点杂念;就是皇帝一向叱咤风云,也有爱美人不爱江山的前例;更不用说普通百姓了,“痴心女子负心汉”,这当中肯定包含了不少风流的事。
可是,世上真有坐怀不乱的汉子。虽然不多,毕竟有。
这也构成了一道人生风景。美丽的花几千万朵,最心爱的只有那一朵。
道理其实也很简单:秀色可餐固然使人愉快,但不一定可爱。美丽而可爱,美丽且有气质者,才能打动心灵最深处。
漂亮的不一定是最好的,最好的才是最适合的。 男子汉当中也有坚贞者,不全是无情郎、负心汉。
坚贞应当是对自己的选择有清醒的认识,对自己的目标有不懈的追求。这有可能是凭着直观感觉来进行,也有可能是以深刻的内省为基础。
请相信,男子汉的忠贞也有不可动摇的时候。 忽忽~~终于写完了,可能是有点不符合你的要求,但是我已经是绞尽脑汁了。
毕竟,3000字 要求原创 ——20分,出200分应该也不会有几人。 上面的应该基本符合你的要求,我也是因为要备课才写这个东西的,也就顺便在网上写下来发给你。
注意,不要抄的一模一样,自己在中间加点语句,我写的只是赏析而已,你可以加点其他的观点进去论证。比如说我说的“爱江山不爱美人”的前例,你可以去举点例子,加以论证。
最后说一句,文章,还是自己写的好,最好把我的当做抛砖引玉,相信你会写出更好的原创论文。
6.穷而后工的文人论述
从以上论述可以看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许多的作家文人对于这个论题从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刻而又细致的研究。
对于“穷”的理解包括欧阳修、韩愈、司马迁等人,一直到今天,看法基本是一致的,一般偏于客观环境方面,特指物质层面的因素,像恶劣的生活环境、艰苦的生活条件、坎坷的仕途等。笔者认为对于“穷”的理解应该更宽泛一些,它不止局限于物质的单个层面。
可以说“工”的文学,能够传世的文学,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的文学作品,能够深深感动人、打动人的文学作品几乎都是“穷而后工”的,其创作者几乎都经历了一个极其穷困的过程。完全可以这样讲,人如果没有穷困的经历就不会创作出好的文学作品,或者说好的文学作品都是从穷困中来的。
借用一首流行歌曲的歌词是“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然而“穷”却不仅仅指物质层面的东西。“穷而后工”中的“穷”是指“穷困”,但这个“穷困”不仅仅限于物质层面,还包括精神层面。
就物质层面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创作者原来就很贫困,可以说一生穷困潦倒,从来没有而且永远也不可能有富达的时候。但无论生活多么艰苦,创作者对于文学创作的爱好却始终如一,他们把对于生路的理解融进了作品中去,从而创作出了好的文学,“工”的文学。
典型代表是孟郊和贾岛。孟郊一生运途多舛,早年屡试不第,四十六岁才成进士,然一生沉于下僚,终贫寒至死。
孟郊的一生,“拙于生事,一贫彻骨。裘竭悬结,未尝免眉为可怜之色”。
[13]因此,他的许多诗歌本身就是对那种穷困生活境遇的真实写照,如《秋怀》:“秋月颜色冰,老客志气单。冷露滴梦破,峭风梳骨寒。
席上印病纹,肠中转愁盘。疑怀无所凭,虚听多无端。
梧桐枯峥嵘,声响如哀弹。老病多异虑,朝夕非一心。”
[14]这些诗,不仅写出他贫病交加的凄凉晚景,也写出了冷酷无情的世道人心。其他如“食荠肠亦苦,强歌声无欢。
出门如有碍,谁谓天地宽?”(《赠崔纯亮》)[15]“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借车》),[16]“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答友人赠炭》),[17]都能用精练的言语写出他难以想象的愁苦心情。他的诗歌就是他的穷困生活的真实记录。
贾岛的经历与孟郊比较相似。早年为僧。
后来到京洛认识了韩愈,遂还俗,举进士。但一生仕途坎坷,只曾做过长江主簿一类的小官。
贾岛的诗歌里有求仕不遇的苦闷,“下第只空囊,如何住帝乡。”(《下第》)[18]但多的是安于自己荒凉寂寞的生活境遇。
他把作诗代替生活,“一日不作诗,心源如废井”(《戏赠友人》)。[19]对于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来说,生活本身已经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了,但在文人的心目中自然可以找到寄托或言解脱的凭借。
贾岛的诗歌创作成就虽然不是非常大,但是他却是把它当作了人生的第一要务,这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孟郊、贾岛二人生活境遇相似,创作风格相近,前人评价为“郊寒岛瘦”。
他们的这种基于穷困生活的创作以及与穷困生活密切联系的创作的风格不是最典型的“穷而后工”的例子吗?完全可以这样说,如果孟郊、贾岛的生活一帆风顺,文学史上还会有这类如此真实细致的描绘穷困生活以及反映穷困生活心理的诗歌吗?欧阳修在《六一诗话》中说:“孟郊、贾岛皆以诗穷至死,而平生尤自喜为穷苦之句。孟有《移居》诗云:‘借车载家具,家具少于车。
’乃是都无一物耳。又《谢人惠炭》云:‘暖得曲身成直身。
’人谓非其身备尝之不能道此句也。贾云:‘鬓边虽有丝,不堪织寒衣。
’就令织得,能得几何?又其《朝饥》诗云:‘坐闻西床琴,冻折两三弦。’人谓其不止忍饥而已,其寒亦何可忍也。”
[20]陈郁说,“孟郊斫山耕水,贾岛薪米俱无,穷尤甚焉,其诗清绝高远,非常人可到。”“作诗作文非多历贫愁者,决不入圣处。”
[21])这实在是中肯之谈。第二种情况创作者原本生活极为优裕,有的甚至可以说是人间荣华富贵享尽。
而由于外在的内在的原因,一下子一败涂地,好比摩天大厦顷刻间土崩瓦解。原来的富家子一夜间变成了穷光蛋、流浪汉。
这种情况在文学史上也非常多见。典型的例子像李煜、曹雪芹。
他们曾经一个是国王,一个是贵族子弟,原来就有过文学创作,但当时之作多为浮光掠影的应景之作。但一朝沦落到社会最底层,人间的各种苦楚尝尽,在这样有如霄壤的巨大的反差下,激发起了他们的内在的创作潜力,从而创作出了绝佳的文学作品。
李煜在961年他继中主即位的时候,宋已代周建国,南唐形势更岌岌可危。他在对宋委曲求全中过了十几年苟且偷安的生活,还纵情声色,侈陈游宴。
他前期许多词就是写他的宫庭里的豪华生活,可谓写得纸醉金迷,如〈浣溪沙〉:“红日已高三丈透,金炉次第添香兽,红锦地衣随步皱。佳人舞点金钗溜,酒恶时拈花蕊嗅,别殿遥闻箫鼓奏。”
[22]南唐为宋所灭后,他被俘到汴京,被封“违命侯”,实际上被当作囚徒看待,一直是抑郁寡欢。终于在978年的七夕,被宋太宗派人毒死。
李煜从南唐国主降为囚徒的巨大变化,明显地影响了他的创作,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李煜创作出了最能代表他的成就最能奠定他在词坛地位的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