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的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更加重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二是思想更加解放,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和改革的理念,认真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三是改革的针对性更强,上半年围绕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缓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围绕完成攻坚任务,改革深入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
“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
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至149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
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预留和暂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和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收尾工作。
组建“沪宁城际”等8家合资铁路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
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扩大,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近2/3的省份出台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实施办法。
在资源价格改革方面,不失时机地理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同时,出台配套措施,缓解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
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将挂牌成立股份公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国又有16个地区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
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
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
6月底,31个省份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
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
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合。
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美女我来回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3.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美女我来回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4.事业单位改革
爱你13 团长为你解答 本团欢迎新 老手一起努力 每星期一分配基金。
2009年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国务院系统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事业单位达到77%,中央党群系统达到52%,全国有25个省区市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同时,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落实,22个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人员总数的80%以上。
据了解,2010年,我国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考核、申诉等单项规定。继续推行聘用制度,争取2010年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进一步加大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力度,明年要在全部市(地)级以上机关、40%的县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工作。
公务员工资制度明年将完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将继续严格执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政策,加强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力度,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能增能减的机制。研究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
尹蔚民表示,2010年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二是继续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
5.试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
从我国改革进程看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国家制度不仅是党、军、政一体,而且是国家与社会为一体,党和政府不仅管理国家的政治事务,而且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和交换,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到养老保障、社会救济,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包。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逐渐放开一些权力。
首先放开对农村的严格控制,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改为个体生产。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取消了生产队,将以前的生产大队改为村,将公社改为乡(镇)。
乡(镇)成为纯粹的政府机构,不再直接管理农业生产,村成为乡(镇)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政府放弃了以往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流动的传统,允许农民进入城市自谋职业。
在农业改革之后的工业改革远不如农业改革那样顺利。从计划走向市场,首先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必须解决,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战以后东欧各国建设社会主义采用的是这种模式,中国、朝鲜、越南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无论这些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多大差异,在国际关系中有多大分歧,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分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分歧的。
但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却是有分歧的。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引进外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必须对外开放;为了使引进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引进市场机制。
但在习惯于“计划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资本主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看来,引进市场机制就是引进资本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经过激烈的争论,才达到这样的认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达成的妥协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这个原则确立以后,城镇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工商企业就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合法成分,这些经济成分的加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国有中小企业开始实行内部改革。 但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并行产生了价格的“双轨制”,它的弊端很快就显示出来,集中的表现就是“官倒”。
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内部采用的承包制只是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形。在农业改革中取得成功的办法,在工业企业改革中却失败了。
有不少承包人利用其掌握的权力,将国有资产攫为己有,靠国有企业养肥了自己,却搞垮了企业。难怪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穷庙富方丈”。
大量企业经营不善,大批工人失业,名为“下岗”。 经过九十年代的调整以后,才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取消了价格“双轨制”。
实行多年的粮食配给制度也终止了,粮食价格完全放开。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小学收费标准越来越高。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住宿费等。
九十年代末,国家停止了公有住房分配,不再使用财政拨款建设居民住宅,并开始出售现有公有住房。住房不再是福利,而成为商品。
整个九十年代,政府一步步放弃自己原来承担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义务,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 九十年代后期,政府机构的改革是比较顺利的。
在政府机构改革后,接下来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改革。 前三次改革有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即政府尽量少支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个原则还会继续起作用。除了必不可少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会保留下来继续由财政支持,其他事业单位大概只有两条路:不是转为产业经营,就是撤消。
目前中国共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从业人员2800多万,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四大领域,在国家财政供养人数中占大头。在这场即将开始的改革中,政府将会把哪些单位推向市场,保留哪些单位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就目前看到的一些材料,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灾害控制、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行业的事业单位改变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可能性较大,而文化系统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图书、音像出版实际上已经走向市场,在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这些单位将彻底转化为文化产业。
剧场等演出场所、演出公司也将成为文化产业。为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但不会再为其提供财政支持。
表演院团有可能会分成三类:1. 走向市场,能够独立经营的表演院团,也许会改为文化产业;2. 凭借自身的经营不可能维持下去,但国家又需要保护的院团,譬如京剧、昆曲等等,或许会改成。
6.求论文 课题名称: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和发展,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革,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转变职能,这些改革举措与法治政府、简政放权、政务公开、民主治理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潮流。
这一变革,虽然没有像2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其影响、效果和变化的速度,完全超过了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我们回首过去的20年,可以发现:日益有限的政府职能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日益法制化的政府行为、日益民主化的政府决策、日益公开的政务信息,日益以公民和社会组织多中心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这一切都使得中国政府的治理之道即治道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
当然,这一进程依然在进行之中。明年即将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可以说是这一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或者想把成果用英文发表的中国学者,一直想不出一个适当的英文单词来表达中国的事业单位,因为英文世界里面没有对应的存在。
我的建议是直接用汉语拼音。很多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发现,很难用国外的非营利组织(NPO)或者非政府组织(NGO)理论来研究中国的事业单位。
中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不仅难倒了学者,而且也难道了官员:事业单位如何在法律上界定?科研、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当然,问题再难,改革总是需要进行的。
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要迅速发展,事业单位不改革是不行的。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国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治道变革的基本要求,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中国事业单位的复杂问题,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思路: 从组织的法律定位角度去看。
现在的事业单位情况非常复杂,但有一个特点,在法律上都叫做“事业法人”,而且产权都是国家所有,从业人员除了临时工,往往都叫做国家干部。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应该把现在的事业单位分成三个类型:执行政府职能的法定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可以企业化运作的营利单位。
这三个类型中,只有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基础保持事业法人的身份,法定单位转变成政府机构,营利性单位则变成企业法人。除了法定机构之外,所有单位都取消行政级别。
从财务运作的角度去看,法定机构执行政府管理和执法职能,完全由国家提供财政支持,它们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收取适当的用户费用,如护照的成本费或者罚款收入,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收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企业化的营利单位,政府不再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如果国家有科研、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这些营利性的科研单位和教学培训机构,可以参与竞争招标。
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政府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改革政府的拨款方式,提高公益服务机构的竞争性。 从人员运作的角度去看,取消统一的干部身份制度,法定机构的人员转变成公务员,营利性机构的人员身份与企业单位人员相同,公益性服务单位如基础性的科研机构继续保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
所有人员,除了法定机构可以拥有适当的行政级别之外,都不再保留行政级别,不再按照千篇一律的行政级别确定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事业单位局级单位副部级人员等令人奇怪的现象应该在这一轮改革中消失。
从运作机制的角度来看,公共事业单位的融资机制应该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和民间人员开放。这要求取消国家所有制和民间所有制的区分,废除具有所有制歧视性的法律规定,修改法律,取消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家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之间的身份差别,不分所有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的事业单位不再作为两种法人,而是统称为事业法人。
与此同时,各种限制民间资本和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民间人员举办事业单位的障碍应该陆续取消,使得民办的非企业单位具有与国家投资的事业单位一样具有同等的身份和地位,能够根据公平竞争原则,获得国家财政的补助和支持。
7.求一篇以改革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峻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不再是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那种积贫积弱,不再是六七十年代那种贫困落后!
而今日早晨神六飞船的成功的发射升空,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重大成果!
是改革开放,我们国家恢复了高考,培养了一大批在创新素质和能力的优秀知识分子,在老一辈科技人员的知识已经明显老化的情况下,这些中青年知识分子毅然挑起重担,承担起航空航天的开发研究的重任。是改革开放,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力更生能力,为神州飞船的研制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是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用更加开阔的视野看世界,主动吸收世界科学技术最新成果,推动我们的航空航天事业的新发展。是改革开放,从根本上否认了“知识分子是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的错误口号,落实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政策,为知识分子的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促进了航空航天专家才能的发挥。是改革开放,进一步树立了中国人民的自信,推动了载人航天工程重大决策的制定。
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同样,也是中国航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成果的根本动力!
毋须讳言,当前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存在着许多问题。经济发展水平不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高,人的权利和自由得不到充分尊重。对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说到底,要靠进一步推进改革开放。任何走回头路的做法,都是没有出路的。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我们也完全有理由相信,中国的航空航天事业,必定能在改革开放中不断成长,为人类和平利用太空,做出更大贡献!
8.关于毕业论文如何写
现在大学里的毕业论文其实已经形同虚设或者说已经失去了它本身的意义而成为了一种大学毕业的形式。
从严谨的角度去理解毕业论文,那么要从毕业论文的定义概念开始思考,延伸至毕业论文的最终意义。下面的资料送给你以及所有迷茫中的准大学毕业生。
(我现在是大学毕业后依旧迷茫中青年。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一、什么是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一份有一定的学术价值的文章。它是大学生完成学业的标志性作业,是对学习成果的综合性总结和检阅,是大学生从事科学研究的最初尝试,是在教师指导下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的文字记录,也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基本能力的一份综合答卷。
毕业论文从文体上看,归属于议论文中学术论文的种类。所谓议论文,它是一种证明白已观点正确的文章。
它包括政论、文论、杂论在内的一切证明事理的文章,或说理、或评论、或辩驳、或疏证,以达到明辨是非,解除疑惑、综陈大义,驳斥谬误等等目的。毕业论文就其内容来讲,一种是解决学科中某一问题的,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加以回答;一种是只提出学科中某一问题,综合别人已有的结论,指明进一步探讨的方向;再一种是对所提出的学科中某一问题,用自己的研究成果,给予部分的回答。
毕业论文注重对客观事物作理性分桥,指出其本质,提出个人的学术见解和解决某一问题的方法和意见。毕业论文就其形式来讲,具有议论文所共有的一般属性特征,即论点、论据、论证是文章构成的三大要素。
文章主要以逻辑思维的方式为展开的依据,强调在事实的基础上,展示严谨的推理过程,得出令人信服的科学结论。 毕业论文虽属学术论文中的一种,但和学术论文相比,又有自己的特点: 一是指导性。
毕业论文是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的科学研究成果。毕业论文作为大学毕业前的最后一次作业,离不开教师的帮助和指导。
对于如何进行科学研究,如何撰写论文等等,教师都要给予具体的方法论指导。在学生写作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启发引导学生独立进行工作,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创造精神,帮助学生最后确定题目,指定参考文献和调查线索,审定论文提纲,解答疑难问题,指导学生修改论文初稿,等等。
学生为了写好毕业论文,必须主动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刻苦钻研,独立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任务。(论文、秘书第一网站) 二是习作性。
根据教学计划的规定,在大学阶段的前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学好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大学的最后一个学期,学生要集中精力写好毕业论文。学好专业知识和写好毕业论文是统一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为写作毕业论文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论文的写作是对所学专业基础知识的运用和深化。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就是运用已有的专业基础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活动,分析和解决一个理论问题或实际问题,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实际训练。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具有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作为专业人员写学术论文做好准备,它实际上是一种习作性的学术论文。
三是层次性。毕业论文与学术论文相比要求比较低。
专业人员的学术论文,是指专业人员进行科学研究和表述科研成果而撰写的论文,一般反映某专业领域的最新学术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科学事业的发展起一定的推动作用。大学生的毕业论文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在文章的质量方面要求相对低一些。
这是因为:第一,大学生缺乏写作经验,多数大学生是第一次撰写论文,对撰写论文的知识和技巧知之甚少。第二,多数大学生的科研能力还处在培养形成之中,大学期间主要是学习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缺乏运用知识独立进行科学研究的训练。
第三,撰写毕业论文受时间限制,一般学校都把毕业论文安排在最后一个学期,而实际上停课写毕业论文的时间仅为十周左右,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写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比较困难的。当然这并不排除少数大学生通过自己的平时积累和充分准备写出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二、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 大学生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知识相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二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撰写毕业论文是在校大学生最后一次知识的全面检验,是对学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掌握与提高程度的一次总测试,这是撰写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目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已经按照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完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以及选修课等,每门课程也都经过了考试或考查。
学习期间的这种考核是单科进行,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本门学科所学知识的记忆程度和理解程度。但毕业论文则不同,它不是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某一学科已学知识的考核,而是着重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一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的能力。
写好一篇毕业论文,既要系统地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还要有较宽的知识面并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写作功底。这就要求学生既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又要有深厚。
9.急求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 [内容摘要]当我们把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放在改革的高度去思考,把研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当作 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继续和深化,特别是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 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
为适应公共需求的变 化,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摆在政府和学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通过对公共事业管理基本理 念的科学界定;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实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相应对策三个方面的分析,阐述 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对策 随着“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时代的到来,特别是随着公共管理职业化的发展, 对公共行政和公共管理的研究成为公共管理领域的新视点。为适应公共需求的变化,当经济 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进行到一定阶段,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成为摆在政府和学 者面前的一个新的课题。
一、公共事业管理的基本范畴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市场化以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世界各国进入了公共部门 管理尤其是政府管理改革的时代。尽管各国政府改革的范围、规模、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具 有一个相同的基本取向,这就是以采用商业管理的理论、方法及技术,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提高公共管理水平及公共服务质量为特征的“新公共管理”或“新公共行政”的纲领,建立 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那么,这一改革趋势必将也会波及公共事业管理领域,带 来公共事业管理理论、职能和管理体制的变革。 (一)事业单位的科学界定 社会的公共需要决定公共事业的形成,制约着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
因此,不同时期人 们对公共事业内涵和外延的界定和理解是不相同的。 “事业”一词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概念,与企业不同,一般是指人们所从事的,具有一定 目标、规模和系统,没有生产收入,由国家经费开支,对社会发展有影响的活动,如教育事 业、文化事业、公用事业等。
事业单位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等行业,以一 定的方式向社会公众提供一定形式的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以改善社会公众的生活,经费主要 由国家财政拨给,受国家机关尤其是政府部门领导的社会组织。 事业单位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
逐步形成以教育、科研、文化、卫生 为主体的事业单位,构成了一个门类齐全、多层次、多功能的庞大系统,在现代化建设中发 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公共事务与公共事业 公共事务是指与社会利益和公众利益有关的各种事业和活动。
广义的公共事务是指国家 立法部门授权国家行政部门管理的所有与国家和社会整体利益有关的事务和活动,如政治事 务、经济事务、社会事务等。狭义的公共事务是体现政府政治统治职能的活动,如国防、外 交、内政、司法、治安等事务,通常更具鲜明的政治性和阶级性。
公共事业是指那些面向全社会,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基本目标,直接或间接为国民经 济和社会生活提供服务或创造条件,并且不以营利为主要目的社会活动。它主要包括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公共住房、社会保障、环境保护等事业。
(三)公共事业管理 所谓公共事业管理是指政府对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主要目的各项公共事业的发展进 行规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的活动。 公共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政府的管理主体地位。
公共事业就其特性而言是公共物品或准公 共物品,具有公共物品的特性,只能由政府作为代表社会公众利益的主体进行管理。 政府管理公共事业,与公共事业的社会化和发展的多元化并不矛盾。
引入市场机制, 提倡社会参与,也是提高公共事业管理效益,促进公共事业发展的有效手段。因此,公共事 业管理市场化是公共事业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
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 我国的公共事业在取得飞速发展的同时,公共事业管理体制也不断地求新求变。针对 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弊端,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在此基础上,提出市场经 济条件下,我国公共事业发展的目标模式和相应对策。
(一)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 传统的公共事业单位体制,是指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国家对于各类科学、教育、文化、体育、卫生等事业单位及其活动所采取的各种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方式与管理 手段的总称。是顺应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而建立的,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公共事 业管理模式。
传统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总特点是国家统包统管,高度集中统一的管理体制。 传统的公共事业管理体制的基本特性及其表现,根源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
由于长期 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我国的公共事业管理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体制等诸多方面 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机构重叠、人员膨胀。政事不分、职责不明。
管理僵化、缺乏活力。 结构失调、效率低下。
(二)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 随着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开展,使公共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浮出水面。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事业单位改革毕业论文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