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有关膜分离技术的论文
膜分离技术是用半透膜作为选择障碍层、在膜的两侧存在一定量的能量差作为动力,允许某些组分透过而保留混合物中其他组分,各组分透过膜的迁移率不同,从而达到分离目的的技术。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
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
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膜分离是在20世纪初出现,20世纪60年代后迅速崛起的一门分离新技术。
膜分离技术由于兼有分离、浓缩、纯化和精制的功能,又有高效、节能、环保、分子级过滤及过滤过程简单、易于控制等特征,因此,目前已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生物、环保、化工、冶金、能源、石油、水处理、电子、仿生等领域,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成为当今分离科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 膜是具有选择性分离功能的材料。
利用膜的选择性分离实现料液的不同组分的分离、纯化、浓缩的过程称作膜分离。它与传统过滤的不同在于,膜可以在分子范围内进行分离,并且这过程是一种物理过程,不需发生相的变化和添加助剂。
膜的孔径一般为微米级,依据其孔径的不同(或称为截留分子量),可将膜分为微滤膜、超滤膜、纳滤膜和反渗透膜,根据材料的不同,可分为无机膜和有机膜,无机膜主要还只有微滤级别的膜,主要是陶瓷膜和金属膜。有机膜是由高分子材料做成的,如醋酸纤维素、芳香族聚酰胺、聚醚砜、聚氟聚合物等等。
膜分离优点 在常温下进行 有效成分损失极少,特别适用于热敏性物质,如抗生素等医药、果汁、酶、蛋白的分离与浓缩 无相态变化 保持原有的风味,能耗极低,其费用约为蒸发浓缩或冷冻浓缩的1/3-1/8 无化学变化 典型的物理分离过程,不用化学试剂和添加剂,产品不受污染 选择性好 可在分子级内进行物质分离,具有普遍滤材无法取代的卓越性能 适应性强 处理规模可大可小,可以连续也可以间隙进行,工艺简单,操作方便,易于自动化 膜分离技术发展史、现状 发展史 膜在大自然中,特别是在生物体内是广泛存在的,但我们人类对它的认识、利用、模拟直至现在人工合成的历史过程却是漫长而曲折的。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研究离子交换膜开始的。
60年代进入开创阶段。1965年着手反渗透的探索,1967年开始的全国海水淡化会战,大大促进了我国膜科技的发展。
70年代进入开发阶段。这时期,微滤、电渗析、反渗透和超滤等各种膜和组器件都相继研究开发出来,80年代跨入了推广应用阶段。
80年代又是气体分离和其他新膜开发阶段。 现状 随着我国膜科学技术的发展,相应的学术、技术团体也相继成立。
她们的成立为规范膜行业的标准、促进膜行业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半个世纪以来,膜分离完成了从实验室到大规模工业应用的转变,成为一项高效节能的新型分离技术。
1925年以来,差不多每十年就有一项新的膜过程在工业上得到应用。 由于膜分离技术本身具有的优越性能,故膜过程现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
在能源紧张、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的今天,产业界和科技界把膜过程视为二十一世纪工业技术改造中的一项极为重要的新技术。曾有专家指出:谁掌握了膜技术谁就掌握了化学工业的明天。
80年代以来我国膜技术跨入应用阶段,同时也是新膜过程的开发阶段。在这一时期,膜技术在食品加工、海水淡化、纯水、超纯水制备、医药、生物、环保等领域得到了较大规模的开发和应用。
并且,在这一时期,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自然科学基金中也都有了膜的课题。 目前,这一潜力巨大的新兴行业正在以蓬勃的激情挑战市场,为众多的企业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常用的膜分离过程 微滤 鉴于微孔滤膜的分离特征,微孔滤膜的应用范围主要是从气相和液相中截留微粒、细菌以及其他污染物,以达到净化、分离、浓缩的目的。 具体涉及领域主要有:医药工业、食品工业(明胶、葡萄酒、白酒、果汁、牛奶等)、高纯水、城市污水、工业废水、饮用水、生物技术、生物发酵等。
超滤 早期的工业超滤应用于废水和污水处理。三十多年来,随着超滤技术的发展,如今超滤技术已经涉及食品加工、饮料工业、医药工业、生物制剂、中药制剂、临床医学、印染废水、食品工业废水处理、资源回收、环境工程等众多领域。
纳滤 纳滤的主要应用领域涉及:食品工业、植物深加工、饮料工业、农产品深加工、生物医药、生物发酵、精细化工、环保工业…… 反渗透 由于反渗透分离技术的先进、高效和节能的特点,在国民经济各个部门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主要应用于水处理和热敏感性物质的浓缩,主要应用领域包括以下:食品工业、牛奶工业、饮料工业、植物(农产品。
2.求有关 机械密封 的毕业论文
(四)机械密封 1.结构 典型结构如右图所示,,一般由动环、静环、动环密封圈、静环密封圈、弹簧、弹簧 座、紧定螺钉、防转销等组成。
机械密封一般有四个密封点,如图中1、2、3、4所示,其中3为静环与压盖端面之间的密封点,2为动环与轴或轴套之间的密封点,4 为压盖与泵壳或其它设备之间的密封点,1 为端面相对旋转的密封点,2、3、4是静密封,一般采用O形、V形密封圈等垫圈密封。 一般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主密封、辅助密封、补偿机构、传动机构。
此外还有冷却、冲 图4 典型机械密封结构 洗、润滑等辅助装置。 2.原理: 机械密封工作时,由密封流体的压力和弹性元件的弹力等引起的轴向力使动环和静环互相贴合并相对运动,由于两个密封端面的紧密配合,使密封端面之间的交界(密封界面)形成一微小间隙,当有压介质通过此间隙时,形成极薄的液膜,产生阻力,阻止介质泄漏,同时液膜又使得端面得以润滑,获得长期密封效果。
3.分类 (1)按密封的主机:泵用机械密封、釜用机械密封、压缩机用机械密封等; (2)按不同工作参数,分为高温、中温、低温、高压、中压、低压、高速、重型等等; (3)按结构形式分为:平衡型和非平衡型、单端面和双端面机械密封等。 4.安装 (1)准备工作 ①检查轴与轴套的径向跳动、表面粗糙度、外径公差、轴的窜动等是否满足精度要求; ②检查机械密封的型号、规格是否与要求相符。
各零件是否完好,密封圈尺寸是否合适,动环和静环的表面是否光滑平整。若有缺陷必须更换或修复。
③用干净的汽油对机械密封的零件进行清洗,然后擦干,注意保护密封面; ④安装机械密封时,先从说明书上查到弹簧的工作长度,然后用卡尺量得弹簧的自由长度即可得弹簧的压缩量,安装中应保证弹簧的压缩量的偏差不大于1mm。 (2)检查与测量 ①动环的浮动性,要求动环与轴有一定的间隙,保证间隙为0.3-0.7mm。
②固定环是否偏心 泵用机械密封中,固定环(弹簧座)与轴采用滑动配合,间隙量很小。若间隙较大,固定环就会偏心,作用在密封面上的弹簧力不均匀时密封出现时泄时封现象 ③动环与静环贴合面的检查:检查时可用90°角尺测量贴合面对轴中心线的偏差。
(3)安装 首先分别将转动组件中各件与静环组件中各件组装完毕,并做好弹簧的初步预紧;然后完成动环组件在轴上的安装和静环组件在压盖内的安装,初步测量动环密封端面至密封腔端面的距离,与静环密封面至端盖端面的距离,两者之差即为机械密封的弹簧预压缩量,并组装好轴承;对照技术要求的压缩量,参照实测的压缩量,将压缩量调整合适,将压盖紧固。 安装过程中应保持密封的清洁和完整,不允许用工具敲打密封元件,以防止密封被损害。
机械密封安装在轴上后,用手推动动环应有弹性及顺利之感,然后在密封面上加些机油,将端盖均匀压紧,不得压偏。 (4)检查与试压 安装完毕后,用手盘车,应保证转动灵活,并有一定的浮动性。
对重要设备的机械密封必须进行静压试验和动压试验,试验合格后,方可投入正式使用。 5.运转 (1)启动前的注意事项:辅助装置、冷却系统是否安装无误;应清洗管线以防铁锈、杂质进入密封腔;用手盘动联轴器,检查轴是否轻松运转。
如果盘动很重,应检查有关配合尺寸是否正确,设法找出原因并排除故障。 (2)试运行和正常运转:首先启动液封系统、冷却水系统,使密封腔内充满介质,然后启动主密封进行试运转。
如果一开始发现有微量泄漏,但过1-3h后逐渐减少,为正常磨合过程。如果泄漏量不减少应停车检查;如果机械密封发热、发烟,一般为弹簧比压过大,可适当降低弹簧压力。
经试运转合格后,可转入操作条件下的正常运转。升温、升压过程应缓慢,并密切注视有无异常现象发生。
6.停车 应先停主机,再停辅助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停车时间较长时,应将主机内的介质放净。
7.维护 (1)要注意有无机械密封零件本身松动而泄漏或是由于杂质进入端面造成发热及一些不正常的声音;防止干摩擦;间歇运行的机械,注意停车后介质干燥形成结晶或温度降低析出结晶,启动时,采取加温或冲洗措施,防止端面划伤。 (2)观察冲洗、冷却等辅助装置及仪表是否正常工作; (3)注意机器运行中有无异常现象,如振动或轴承损坏,都将影响机械密封的使用。
8.检修 (1)对拆卸工作的要求: ①拆卸前应熟悉机械密封的有关资料、图纸及其类型结构; ②做好准备工作,准备必要的设施和工具,并做好安全防护工作; ③有顺序的拆卸,并做好标记,以便于重新组装;便拆卸边观察,分析查找造成泄漏的原因; ④拆下的旧件应保管一段时间后再处理。在无资料或资料不全时,可按旧件材质、规格领取新件。
(2)检修方法 ①动静环表面磨损严重或出现裂纹时,更换新件;较浅的划痕可进行研磨;检测动静环端面与轴中心线的垂直度偏差,若超过0.05mm,应调整或修理; ②辅助密封圈和弹簧损坏时应更换新件;选择弹簧时应选择端面平行并与中心线垂直,自由高度尽量一致,变形量尽量相等的的; ③调整轴向窜动量到规定范围; ④检查轴或轴套是否磨损,如有磨损应及时进行补焊、热处理及机加工。
3.求一篇毕业论文谢辞
谢辞 走的最快的总是时间,来不及感叹,大学生活已近尾声,四年多的努力与付出,随着本次论文的完成,将要划下完美的句号。
本论文设计在李恒太老师的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下业已完成,从课题选择到具体的写作过程,论文初稿与定稿无不凝聚着李恒太老师的心血和汗水,在我的毕业设计期间,李恒太老师为我提供了种种专业知识上的指导和一些富于创造性的建议,李老师一丝不苟的作风,严谨求实的态度使我深受感动,没有这样的帮助和关怀和熏陶,我不会这么顺利的完成毕业设计。在此向李恒太老师表示深深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临近毕业之际,我还要借此机会向在这四年中给予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各位老师表示由衷的谢意,感谢他们四年来的辛勤栽培。
不积跬步何以至千里,各位任课老师认真负责,在他们的悉心帮助和支持下,我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知识,并在设计中得以体现,顺利完成毕业论文。 同时,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我还参考了有关的书籍和论文,在这里一并向有关的作者表示谢意。
我还要感谢同组的各位同学以及我的各位室友,在毕业设计的这段时间里,你们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对于你们帮助和支持,在此我表示深深地感谢。
4.关于考研复试如何描述自己的毕业论文
关于考研复试中毕业论文的描述,我给你一下一些建议:
如果是考大学本科专业的研究生,那么很多老师都会百问及考生本科的毕业论文。因为它是大学度4年专业学习的一个总结,在一定程度上显示了考生的研究能力。
对于跨专业考生,本科毕业论文方向的选择会反映考生在论文上的敏感和专业上的偏好,也是导师关注的重点。
对策:问在面试前一定要好好把握毕业论文的内容,一旦老师问起,不至于说不清楚。还有,考生可以讲本科论文和研究生专业有结答合点的地方好好准备一下,到时候有话说。
另外你可以再说一版些关于大学本科期间发表的论文及著作,有论文和著作的,最好提前复印一下当面给老师留下,没有的话权,可以围绕自己对科研的设想具体讲述一下。
最后祝你考研成功!!!加油
5.毕业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在整个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草拟初稿是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是最需要花费心思的工作。
初稿虽然只是文章的一个坯子,但却是下步进行加工的基础。不能因为它是初稿,写作时就可以草率行事。
起草初稿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1、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毕业论文是一项“系统工程”,在正式动笔之前,要对文章进行通盘思考,检查一下各项准备工作是否已完全就绪。首先,要明确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统帅,动笔之前必须想得到十分清楚。清人刘熙载说:“凡作一篇文,其用意俱可以一言蔽之。
扩之则为千万言,约之则为一言,所谓主脑者是也。”(《艺概》)作者要想一想,自己文章的主题能否用一句话来概括。
主题不明,是绝对不能动手写文的。其次,是理清思路。
思路是人订]思想前进的脉络、轨道,是结构的内在依据。动笔之前,对怎样提出问题,怎样分析问题,怎样解决问题,以及使用哪些材料等,都要想清楚。
第三,立定格局。所谓“格局”,就是全文的间架、大纲、轮廓。
在动笔之前先把它想好“立定”,如全文分几部分,各有哪些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哪里该详,哪里该略,从头至尾都应有个大致的设想。第四,把需要的材料准备好,将各种事实、数据、引文等找来放在手头,以免到用时再去寻找,打断思路。
第五,安排好写作时间、地点。写作要有相对集中的时间,比较安静的环境,才能集中精力专心致志地完成毕业论文写作任务。
免费论文范文网 古人说:“袖手于前,方能疾书于后。”鲁迅也曾说,静观默察,烂熟于心;凝神结想,一挥而就。
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写起来就会很快。有的人不重视写作前的准备,对所写的对象只有一点粗浅的认识就急于动笔,在写作过程中“边施工边设计”,弄得次序颠倒,手忙脚乱,或做或掇,时断时续,结果反而进展缓慢。
所以,在起草之前要周密思考,慎重落笔。 2 、一气呵成,不重“小节” 在动笔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一旦下笔之后,则要坚持不懈地一口气写下去,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稿。
这是许多文章家的写作诀窍。有的人写文章喜欢咬文嚼字,边写边琢磨词句,遇到想不起的字也要停下来查半天字典。
这样写法,很容易把思路打断。其实,初稿不妨粗一些,材料或文字方面存在某些缺陷,只要无关大局。
暂时不必去改动它,等到全部初稿写成后,再来加工不迟。鲁迅就是这样做的,他在《致叶紫》的信中说: 先前那样十步九回头的作文法,是很不对的,这就是在不断的不相信自己——结果一定做不成。
以后应该立定格局之后,一直写下去,不管修辞,也不要回头看。等到成后,搁它几天,然后再来复看,删去若干,改换几字。
在创作的途中,一面炼字,真要把感兴打断的。我翻译时,倘想不到适当的字,就把这些字空起来,仍旧译下去,这字待稍暇时再想。
否则,能因为一个字,停到大半天。这是鲁迅的经验之谈,对我们写毕业论文也极有启发。
3、行于所当行,止于所当止 北宋大文学家苏拭在谈到他的散文写作时说:“吾文如万斜泉涌,不择地而出。在乎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干里无难;及其与山石曲折,随地赋形而不可知也。
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文说》)苏拭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作文如行云流水,有神出鬼没之妙,旁人不可企及。
但他总结的“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则带有一定的普遍性。 “行于所当行”,要求作者在写作时,该说的一定要说清楚,不惜笔墨。
如一篇文章的有关背景,一段事情的来龙去脉,一种事物的性质特征等,如果是读者所不熟悉的,就应该在文章中讲清楚,交代明白,不能任意苟简,而使文意受到损害,以致出现不周密、不翔实的缺陷。 “止于所不能不止”,就是说,不该写的,一字也不可多写,要“惜墨如金”。
如果情之所至,任意挥洒,不加节制,也不肯割爱,势必造成枝蔓横生,冗长拖杏,甚至出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毛病。 4、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鲁迅在《答北斗杂志社问》一文中,提出了八条写文章的规则,其中第二条是:“写不出的时候不硬写”。
这是很有道理的。“写不出”,有种种原因:或者对所谈的问题认识不充分,仅停留在表面上,未能透过现象深入其本质;或则对所论的问题分析不透彻,没有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进行剖析,只见一点,不及其余;或者所掌握的材料还不够充分,或则对文章的主题、结构、语言表达还没有想好,等等,都可使文章写不下去。
“写不出”,正好暴露出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不一定是坏事。它说明准备工作还没有做好,写作时机还不成熟。
这时候,应该明智地停下来,细心地分析写不出的原因,回顾写作的各个环节,找出问题的症结所在。如果是材料问题,就要进一步搜集材料;如果是认识问题,就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写作对象进行再认识。
“不硬写”,不等于不能再写。只要查明原因,对症下药,克服了写作中的障碍,就会出现“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