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目的毕业论文

1.有关犯罪论的论文怎么写

论犯罪未遂 作为犯罪形态的核心,犯罪未遂一直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司法实务认定的一个难点。

在恢复法制20年间,产生了“构成要件(齐备)说”、“主观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等有代表性的学说。一、犯罪未遂的现论与实践概述“构成要件(齐备)说”以是否全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实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的“未得逞”就是不齐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它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含义:从客观的方面看,“未得逞”是犯罪完成状态下犯罪构成应具备的要件未能齐备;从主观方面看,是犯罪分子希望完成犯罪和齐备犯罪构成全部客观要件即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意图未能全部展开和实现。此说从语言分析角度讲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一些学者批评道:行为不齐备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构成犯罪,也就谈不上犯罪未遂。其实,犯罪未遂的特征与未遂的犯罪构成不是一个概念,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完成形态以及未完成形态的犯罪的犯罪构成,都是犯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这四个方面基本要件的有机统一体。

未遂的构成要件本身并不缺乏任何要件,但缺少了某要素。有的学者还用公式作了一个更细致的说明,指出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基本构成要件并无不同,只是前者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的发展程度和实现程度上不同。

“犯罪目的(实现)说”以犯罪目的的是否达到作为犯罪得逞与否的标志,认为“犯罪未得逞”的含义就是指犯罪目的没有达到。其中又有修正的目的说,主张以行为人追求的、受法律制约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得逞与否的标志,发生的为既遂,未发生的为未遂。

“犯罪结果(发生)说”以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是否得逞即既遂未遂区别的标志,认为“犯罪未得逞”,就是犯罪行为没有产生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构成要件(齐备)说”被认为较合理地阐明了犯罪未遂的特征,几乎被各院校教材所采用,从而成为理论界通说。

但随着犯罪未遂原理在分则具体犯罪运用研究的深入,这一学说受到新的质疑,从而产生了“构成要件充分展开说”和“实行行为达到目的说”。前者以构成要件是否充分展开作为判断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认为在行为人实施实行行为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充分展开的,是犯罪未遂。

后者以实行行为是否达到该行为的直接目的为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认为在行为人实施实行行为后未能达到行为的直接目的的,是犯罪未遂。以上五种观点中的后四种,在理论界均有一定影响,但未能撼动第一种观点的主导地位。

然而,今人奇怪的是,理论界对具体犯罪的未遂形态的分析,并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第一种观点,而实务界对具体犯罪的未遂形态的认定,由于实用主交的功种主义的影响,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制度、机制、法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学术生产线出来的东西良莠不齐,我们不能奢望学理解释在短期内取得其在德国、日本那样的地位,但司法公正的呼唤、立法与司法已经提供的空间,都要求学术的自省、自律和自我发展。

因此,梳理既有观点,分析其间得失,如有可能,再作出必要的推进,也是研究犯罪未遂问题应当进行的工作。二、对现有观点的梳理尽管学界对犯罪未遂问题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止,但实际上通说的整体地位并未动摇,因为争论只是在局部进行。

(一)关于犯罪未遂的概念关于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主张:一是以法国刑法典为模式的未遂概念。即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使犯罪未达到既遂形态的情况。

这种主张把因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了法定结果发生而未达既遂的情况作为犯罪中止形态,以区别于犯罪未遂。二是以德国刑法典为模式的未遂概念。

即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犯罪而未达既遂形态的情况。这种主张把犯罪中止形态也包括在犯罪未遂形态中,认为只要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致使犯罪未达到既遂形态的,都是犯罪未遂。

只是根据导致犯罪未达到既遂的原因,将犯罪未遂分为两类:行为人因意志以外原因或障碍而未达到既遂的,是障碍未遂;行为人因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而未达到既遂的,是中止未遂。我国现行刑法与旧刑法均以同样的文字,采用法国模式对犯罪未遂作了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一般认为,这是立法对犯罪概念所作的规定,称之为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概念。不过学者们更乐意采用构成要件齐备说的表述作为理论中的犯罪未遂概念。

对此并无大的分歧,不过我认为:第一,刑法对犯罪未遂的规定,只是突出了犯罪未遂的主要特征,以形式逻辑的概念标准衡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概念,至少,它缺少被定义项,外延也不周延;第二,由于犯罪形态尤其是犯罪的不完全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行为无“着手实行”可言,并且过失行为与间接故意。

2.有关犯罪论的论文怎么写

论犯罪未遂 作为犯罪形态的核心,犯罪未遂一直是理论研究的一个热点,同时,也是司法实务认定的一个难点。

在恢复法制20年间,产生了“构成要件(齐备)说”、“主观目的(实现)说”、“犯罪结果(发生)说”等有代表性的学说。一、犯罪未遂的现论与实践概述“构成要件(齐备)说”以是否全部具备犯罪构成要件作为犯罪是否得逞的标准,认为: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实具体犯罪构成的实行行为,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犯罪未遂的“未得逞”就是不齐备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它有主客观两方面的含义:从客观的方面看,“未得逞”是犯罪完成状态下犯罪构成应具备的要件未能齐备;从主观方面看,是犯罪分子希望完成犯罪和齐备犯罪构成全部客观要件即达到既遂状态的犯罪意图未能全部展开和实现。此说从语言分析角度讲容易使人产生歧义。

一些学者批评道:行为不齐备犯罪构成要件即不构成犯罪,也就谈不上犯罪未遂。其实,犯罪未遂的特征与未遂的犯罪构成不是一个概念,故意犯罪发展过程中完成形态以及未完成形态的犯罪的犯罪构成,都是犯罪的客体、客观、主体和主观这四个方面基本要件的有机统一体。

未遂的构成要件本身并不缺乏任何要件,但缺少了某要素。有的学者还用公式作了一个更细致的说明,指出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基本构成要件并无不同,只是前者在客观方面的行为、结果和因果关系等的发展程度和实现程度上不同。

“犯罪目的(实现)说”以犯罪目的的是否达到作为犯罪得逞与否的标志,认为“犯罪未得逞”的含义就是指犯罪目的没有达到。其中又有修正的目的说,主张以行为人追求的、受法律制约的危害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得逞与否的标志,发生的为既遂,未发生的为未遂。

“犯罪结果(发生)说”以犯罪结果是否发生作为犯罪是否得逞即既遂未遂区别的标志,认为“犯罪未得逞”,就是犯罪行为没有产生法律规定的犯罪结果。“构成要件(齐备)说”被认为较合理地阐明了犯罪未遂的特征,几乎被各院校教材所采用,从而成为理论界通说。

但随着犯罪未遂原理在分则具体犯罪运用研究的深入,这一学说受到新的质疑,从而产生了“构成要件充分展开说”和“实行行为达到目的说”。前者以构成要件是否充分展开作为判断既遂与未遂的标准,认为在行为人实施实行行为后因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使分则规定的构成要件充分展开的,是犯罪未遂。

后者以实行行为是否达到该行为的直接目的为标准区分既遂与未遂,认为在行为人实施实行行为后未能达到行为的直接目的的,是犯罪未遂。以上五种观点中的后四种,在理论界均有一定影响,但未能撼动第一种观点的主导地位。

然而,今人奇怪的是,理论界对具体犯罪的未遂形态的分析,并未能始终如一地坚持第一种观点,而实务界对具体犯罪的未遂形态的认定,由于实用主交的功种主义的影响,更是五花八门。由于制度、机制、法官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加之学术生产线出来的东西良莠不齐,我们不能奢望学理解释在短期内取得其在德国、日本那样的地位,但司法公正的呼唤、立法与司法已经提供的空间,都要求学术的自省、自律和自我发展。

因此,梳理既有观点,分析其间得失,如有可能,再作出必要的推进,也是研究犯罪未遂问题应当进行的工作。二、对现有观点的梳理尽管学界对犯罪未遂问题的探讨一直未曾停止,但实际上通说的整体地位并未动摇,因为争论只是在局部进行。

(一)关于犯罪未遂的概念关于犯罪未遂形态的概念,主要有两种主张:一是以法国刑法典为模式的未遂概念。即犯罪未遂是指已经着手实行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或障碍,而使犯罪未达到既遂形态的情况。

这种主张把因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中止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了法定结果发生而未达既遂的情况作为犯罪中止形态,以区别于犯罪未遂。二是以德国刑法典为模式的未遂概念。

即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行犯罪而未达既遂形态的情况。这种主张把犯罪中止形态也包括在犯罪未遂形态中,认为只要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无论出于何种原因而致使犯罪未达到既遂形态的,都是犯罪未遂。

只是根据导致犯罪未达到既遂的原因,将犯罪未遂分为两类:行为人因意志以外原因或障碍而未达到既遂的,是障碍未遂;行为人因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了犯罪结果发生而未达到既遂的,是中止未遂。我国现行刑法与旧刑法均以同样的文字,采用法国模式对犯罪未遂作了规定:“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

一般认为,这是立法对犯罪概念所作的规定,称之为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概念。不过学者们更乐意采用构成要件齐备说的表述作为理论中的犯罪未遂概念。

对此并无大的分歧,不过我认为:第一,刑法对犯罪未遂的规定,只是突出了犯罪未遂的主要特征,以形式逻辑的概念标准衡量,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概念,至少,它缺少被定义项,外延也不周延;第二,由于犯罪形态尤其是犯罪的不完全形态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中,过失行为无“着手实行”可言,并且过失行为与间接故意。

3.求一篇“论犯罪概念”的法律论文

故意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据此,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则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犯罪故意与故意犯罪密切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果,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罪过心理,后者则是一种犯罪行为。

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犯罪故意。“有机统一”有两个意思:一是任何犯罪的故意都必须同时存在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二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突出地表现在行为人所认识到的结果与所希望或者放任发生的结果必须是同一的,而且意志因素是以认识因素为前提的。如果发生认识错误,就可能影响故意的成一立。

关于故意的学说,我国刑法采取了容认说,即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时,就成立故意。我们认为这是妥当的。首先,在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时还放任其发生,就表明行为人不只是消极地不保护合法权益,而是积极地对合法权益持否定态度,与希望结果发生没有本质区别。其次,容认说将主观恶性明显小于间接故意的过失自信的过失排除在故意之外,同时将间接故意归入故意之中,使故意的范围适度。再次,盖然性说存在缺陷。认识因素的有无可以左右意志因素的有无,但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并不左右意志因素的内容,事实上也难以判断行为人所认识到的是结果发生的盖然性还是可能性。又次,动机说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人从认识主义的立场论述动机说,有的人从容认说或盖然性说的立场论述动机说,事实上也给故意的认定增加了难度。最后,放任具有心理实质,即行为人同意,认可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总之,故意与过失这两种罪过形式的界限,是同时按照两个标准来区分的:一是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有无认识以及认识程度如何;二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如何。只有同时依据这两个标准,才能说明不同罪过形式所反映的主观恶性的差异。

4.犯罪学的论文

关于死刑存废的犯罪学思考论文 前言 死刑(Death Penalty)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方法,又称生命刑。

由于死刑是刑罚体系中诸刑罚方法中最重的一种,因而又称极刑(Great Punishment)。死刑是凭借从肉体上消灭犯罪分子的手段来惩罚犯罪并防卫社会的刑法手段。

正因为死刑的严厉性和巨大的威慑作用,历史上各国统治者无不重视死刑的使用,把死刑作为对付危害其统治最严重的犯罪的重要手段。那时候,死刑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

人类在适用死刑的过程中,对其认识也不断深化。在死刑被人类适用几千年之后,人们开始对它的作用和存在提出质疑。

1764年,意大利伟大的刑法学家贝卡利亚在其名著《论犯罪与刑罚》中首次提出废除死刑和严格限制死刑适用的主张,死刑--这个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简单的刑罚方法一下子变得复杂起来。世界范围内废除死刑运动风起云涌,许多国家在法律中废除了死刑或在司法实践中已不执行死刑 。

我国国内要求减少死刑的呼声也日益高涨,很多学者提出了许多值得深思的观点。 对于死刑存废这个问题,几百年的争论虽然没有使这一问题形成定论,但争论使存废两派的支持者发挥得淋漓尽致,使我们有机会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冷静地看待这个问题:死刑到底应不应该废除?死刑的作用和局限性谁更大些?死刑是应该增加还是减少?它们的依据又是什么?本文拟从犯罪学的角度分析上述问题,同时对我国的刑事立法中的死刑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一、死刑的产生、发展及现状 (一)死刑的产生 死刑是人类社会应用最久的刑罚。早在自由刑和财产刑应用前很久,死刑就存在了。

关于死刑的起源,学术界说法颇多。马克思曾经清楚地揭示了死刑与原始社会复仇制度之间的关系:“死刑是往古的以血还血、同态复仇习惯的表现。”

起初,复仇是无规则的、无限制的,因此造成家族、部族间无休止的残杀。为了避免此种结果,无限制复仇进化为同态复仇,即只允许被害人的家人向仇人复仇,并且报复的程度也须与侵害的程度相适应。

后来的“杀人偿命”、“杀人者死”都是由此而来。此种说法最为流行,赞成者也最多。

除“死刑来自复仇”的说法外,还有“来自战争” 、“起源于原始社会的‘食人'习惯”、“来自于原始社会的'禁忌’” 等多种说法。但是追根溯源,死刑产生的根源,终究还是社会基本矛盾,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从经济根源上看,原始社会末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财富增多,出现了私有财产,私有财产保护便成为必需,死刑的威慑力决定用其保护私人财产的有效性;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看,社会上出现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并出现了国家。

占统治地位的剥削阶级,需要死刑来维护自己的特权和统治地位,死刑就这样产生了。 (二)死刑的发展 死刑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上,和人类社会的发展有着极其密切的联系。

当一个国家社会安定、阶级矛盾缓和的时候,法律中规定的死刑相对较少,实际执行的死刑的数量也少,执行死刑的方法也会比较人道。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我国唐代贞观之治的时候,国家一片太平盛世,每年执行死刑的人数只有几十人。

相反如果一个国家社会动荡,阶级矛盾激化,法律中规定的死刑就会相对较多,执行死刑的方式会很残忍,甚至出现法外施刑的情况。死刑正是在无数次的起伏震荡中向前发展的,虽然有时会剧烈地反复,但是发展的总趋势是很明显的:从世界范围内看,各国死刑的数量不断减少,实际执行的数量大幅下降,执行死刑的方式也更加文明、人道。

(三)死刑的现状 目前世界各国对待死刑的政策不尽相同,也不可截然两分。死刑政策的多样性直接表现于各国死刑状况并不是单纯地废除死刑或保留死刑。

事实上,各国立法对死刑的规定可以分为以下四种类型: 第一,绝对废除死刑,又称完全废除死刑,这种情况是指在宪法或法律中明确规定废除刑事法律中的死刑,或者在所有刑事法律中均无规定死刑。自1865年罗马尼亚率先废除死刑以来(1939年又恢复),明文规定废除死刑的国家越来越多。

根据有关统计资料,目前世界上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废除死刑的国家已经有近四十个。 第二,相对废除死刑,又称部分废除死刑。

这种情况是指法律规定只对普通刑事犯罪废除死刑,对叛国或者政治犯罪、军事犯罪则保留死刑;或者宣告和平时期废除死刑,战时对某些犯罪恢复死刑。目前相对废除死刑的国家共有十八个 。

إ 第三,实质上废除死刑,又称实际上废除死刑或事实上废除死刑。这种情况是指法律条文中虽规定有死刑,但是在过去若干年内从未执行死刑或者从未判处过死刑。

在这种情况下,死刑条款形同虚设,从实质意义上讲与废除死刑并无二致。例如:中非共和国自1870年以来一直未适用过死刑;爱尔兰自1954年以来未曾执行过死刑。

目前,世界上实质废除死刑的国家已有三十个 。 第四,保留死刑,严格限制死刑的适用。

这种情况是指法律上仍然规定有死刑条款,亦运用死刑条款判处死。

5.求一篇“论犯罪概念”的法律论文

故意犯罪的概念 刑法第14条第1款规定:“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

据此,故意犯罪是在故意心理支配下实施的犯罪。犯罪故意,则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

犯罪故意与故意犯罪密切联系,没有前者就没有后果,但二者不是等同的概念,前者是一种罪过心理,后者则是一种犯罪行为。 犯罪故意由两个因素构成:一是认识因素,即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二是意志因素,即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的发生。

二者的有机统一才是犯罪故意。“有机统一”有两个意思:一是任何犯罪的故意都必须同时存在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二是认识因素与意志因素之间具有内在联系,突出地表现在行为人所认识到的结果与所希望或者放任发生的结果必须是同一的,而且意志因素是以认识因素为前提的。

如果发生认识错误,就可能影响故意的成一立。 关于故意的学说,我国刑法采取了容认说,即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时,就成立故意。

我们认为这是妥当的。首先,在行为人认识到危害结果的发生时还放任其发生,就表明行为人不只是消极地不保护合法权益,而是积极地对合法权益持否定态度,与希望结果发生没有本质区别。

其次,容认说将主观恶性明显小于间接故意的过失自信的过失排除在故意之外,同时将间接故意归入故意之中,使故意的范围适度。再次,盖然性说存在缺陷。

认识因素的有无可以左右意志因素的有无,但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并不左右意志因素的内容,事实上也难以判断行为人所认识到的是结果发生的盖然性还是可能性。又次,动机说的内容因人而异,有的人从认识主义的立场论述动机说,有的人从容认说或盖然性说的立场论述动机说,事实上也给故意的认定增加了难度。

最后,放任具有心理实质,即行为人同意,认可危害结果的发生,从而反映出行为人的主观恶性。 总之,故意与过失这两种罪过形式的界限,是同时按照两个标准来区分的:一是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行为造成危害结果有无认识以及认识程度如何;二是行为人对危害结果的态度如何。

只有同时依据这两个标准,才能说明不同罪过形式所反映的主观恶性的差异。

6.论述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六条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本条规定说明,那怕产生了多么严重的损害结果,只要造成这种结果的行为人没有故意或过失,行为人都不构成犯罪,不管行为人是否具备完全的刑事责任能力。也就是说,行为人是否犯罪完全取决于他在主观方面是否具有罪过,即故意或过失。可以这样认为,《刑法》的每一条款犯罪以及刑罚轻重的设定,要考虑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行为人的主观恶性大小。而行为人主观恶性的大小不仅取决于他的行为,更取决于他在主观方面是否有罪过。因此,在刑事诉讼中,对被告人犯罪的认定,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对其犯罪主观方面的认定。

犯罪目的确认

对于故意犯罪来说都有犯罪目的,《刑法》中不是所有的故意犯罪都将犯罪目的列出的。一般情况下,对于危害结果明显的故意犯罪,刑法并未将犯罪目的作为犯罪构成要件,因为这种目的己经反映在行为人的行为中,比如暴力犯罪和性犯罪:对于以获取利益为目标(或者说“目的”)而不顾损害社会或他人利益的犯罪而言,因为危害结果的隐蔽性,刑法中的这类犯罪明确要求行为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目的才构成犯罪,这类犯罪主要体现在财产犯罪以及与财产相关的犯罪上。

因为犯罪目的与犯罪故意有十分紧密的联系,犯罪目的认定往往与犯罪故意

的认定同时进行。文章将犯罪故意和犯罪目的认定分开,是基于论述方便的需要。

犯罪动机的确认

与犯罪目的认定一样,犯罪动机是故意犯罪所特有的。因此,有犯罪目的的刑事被告人应当说都有犯罪动机,但有犯罪动机的人不一定有犯罪目的。犯罪动机与犯罪目的比较,后者更明确更具体。而前者可能只是一种临时的冲动。

7.刑法老师让写一篇犯罪及其认定的论文,1500字

你好你们刑法老师有点意思的,这个题目博士论文都不够写的,专著还可以写下。

要写的话,步骤大致如下哈:1、图书馆借三本书。贝卡里亚的《犯罪与刑罚》,赵秉志的《刑法学》,张明楷的《刑法学》。

把后两本的犯罪构成要件看一遍。2、根据你看来的收获,起个题目,着手写点感想。

论文的结构可以分下:一是何为犯罪;二是犯罪认定的主体,犯罪认定的程序,犯罪认定的标准(即构成要件),可以主要说下后面两本书中的区别。(中间可以穿插一两个案例)三是从第一本书里找些有的没的的名言警句加到文章中,变成注释。

这样论文就成了。估计2000字是没问题的。

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8.《对犯罪的认识》800字作文

例文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况

《三字经》中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是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当今世界的一个十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呈上升趋势,犯罪类型也相当多。青少年犯罪(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所占比例,建国初期共占全部犯罪的1%。70年代末占4%,进入90年代以后,已增至7%左右,进入八十年代以来,25岁以下青少年犯罪一直占50%左右,有的地方已达60-70%。所以研究和解决青少年犯罪刻不容缓。

二、青少年犯罪的构成和特性

(一)、犯罪构成;(1)犯罪客体,是指我国刑法所保护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2)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刑法所规定的,说明行为对某种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事实特征。(3)犯罪主体,是指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承担刑事责任的人。(4)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其实施的危害行为及其结果所抱的心理态度。青少年犯罪不同于成年人犯罪,就在于其犯罪主体的特殊性,犯罪主体是青少年,由于青少年的年幼,其生理、心理都与成年人有很大的差别,生理、心理的特点决定了犯罪的主观方面,也就是犯罪的动机、目的。对危害结果发生所持的心理态度决定了青少年犯罪有以下的特征:

、盲目性

由于识别能力低下,人生观未确定,他们往往是稀里糊涂,自以为是地就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盲目性首先表现为青少年对自己人生观的模糊认识。由于年龄小,人生观正在萌发并逐步形成,但却没有确立,还具有不稳定性,极易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他们中一部分由于没有受到坏的不良因素的影响,又加上正确及时的引导,就很好地形成了正确的人生观;一部分人虽受到不良因素的侵袭,但因教育及时,引导及时,最终也能够获得一个基本明确的人生目标,而另一部分青少年由于他们受到各方面不良因素的污染,又加上学校及家庭教育没能跟得上,结果在迷途上越走越远,误入歧途,人生观低下或扭曲,在一些是非问题面前极易被拉下水。其次表现在对事物的美丑、善恶是非缺乏鲜明的标准与界限,认识上常常模糊不清,甚至是非颠倒,美丑混淆,善恶不分,崇拜豪杰,羡慕结义,称“老大”。其三,盲目性还表现在少年的冒险欲和模仿性强上

论犯罪目的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犯罪目的毕业论文

资讯

高校毕业论文抽查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校毕业论文抽查,内容包括大学本科论文毕业后还会被突然抽查吗,本科毕业论文抽查都是抽查什么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几年内会抽查。毕业设计(论文)原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表等过程材料与完成情况

资讯

野奢民宿毕业设计论文

阅读(15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野奢民宿毕业设计论文,内容包括民宿设计心得体会,什么是野奢,莫干山野奢(精品民宿)开车方便不有停车位莫干山野奢(精品民宿。大家都知道最近民宿莫名火了起来,那些设计的美轮美奂、风景秀丽的小屋,让人特别神往。不过一给你非常

资讯

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分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分,内容包括答辩成绩和论文成绩是分开算的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申请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评语怎么写,毕业答辩成绩好坏有没有影响是否只要及格就万事大吉。分开的各算各的(1)成绩评定方法毕业论文的成绩

资讯

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内容包括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写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

资讯

毕业论文申请1保密

阅读(1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申请1保密,内容包括有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吗,申请理由都怎么写啊,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啊,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啊。一般都是要送出去外审。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

资讯

毕业论文中的插图

阅读(1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中的插图,内容包括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毕业论文里的插图和表格怎么制作,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6个要点让你有效呈现科研论文中的图表科研论文中的图表是研究结果最为直观的显示方式。表格和图片可

资讯

南方周末深圳大学毕业论文改革

阅读(1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南方周末深圳大学毕业论文改革,内容包括柴会群给南方周末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帮忙写个论文提纲题目: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以南方周末为例资料,南方周末自由谈有稿费吗。南方周末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门直属媒体,而柴会群是南方周

资讯

出口退税毕业论文

阅读(8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出口退税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出口退税的论文请问出口退税现状及发展趋势的论文应该从哪着手,《出口退税调整对出口的影响和对策》,该怎么写论文提纲,可以从那,求关于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对外贸企业的利弊以及应对措施的论文

资讯

关于巴豆的毕业论文

阅读(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巴豆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用巴豆写一篇作文,但明朝时的李时珍认为巴豆能治便秘.是一种很好的药材.议论文.哪位,用巴豆写一篇作文。如果有人问我最喜欢什么小动物,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我的小八哥----‘巴豆’”。巴

资讯

公司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么

阅读(8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公司查本科生毕业论文么,内容包括大学本科论文毕业后还会被突然抽查吗,本科论文毕业后还查吗,本科生的论文一定会被知网收录么。不查的。以中南民族大学为例,检测对象为所有2019届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学院在系统中“通知

资讯

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毕业论文

阅读(8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内容包括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的摘要怎么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论文的摘要怎么写,会计专业毕业论文是写《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还是写。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更好地规范和加强行政事

资讯

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ppt

阅读(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ppt,内容包括求财务管理专业毕业答辩PPT模板,学校要求自己讲10到15分钟,设几,财务管理专业毕业论文有关财务造假案例分析与启示答辩会提哪些问题,财务管理毕业论文哪些题目比较好写。1,谦虚,不要和老师

资讯

毕业后论文被认为作假

阅读(7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后论文被认为作假,内容包括毕业论文被认为抄袭,通知meeting,怎么办,论文造假怎么判定,学位论文作假,将对今后的生活有何影响。第一步:初稿一般重复率会比较高(除非你是自己一字一句写的大神),可以采用万方、papertest去检

资讯

西南政法大学胡伟子毕业论文

阅读(9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西南政法大学胡伟子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西南政法大学法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用不用过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帮我写以一篇法律专业的毕业论文,大学期间有老师指导发表过论文(不是毕业论文),但是这个老师不是。<p>谁帮我写一篇法律的

资讯

高校毕业论文抽查

阅读(8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高校毕业论文抽查,内容包括大学本科论文毕业后还会被突然抽查吗,本科毕业论文抽查都是抽查什么内容,本科毕业论文几年内会抽查。毕业设计(论文)原文、开题报告、任务书、中期检查、答辩记录及成绩评定表等过程材料与完成情况

资讯

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分

阅读(9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答辩成绩评分,内容包括答辩成绩和论文成绩是分开算的么,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申请及成绩评定表指导教师评语怎么写,毕业答辩成绩好坏有没有影响是否只要及格就万事大吉。分开的各算各的(1)成绩评定方法毕业论文的成绩

资讯

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

阅读(8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的最终目的,内容包括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意义,论文选题目的和意义,写论文的主要目的是什么。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大学生在毕业前都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

资讯

毕业论文申请1保密

阅读(14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申请1保密,内容包括有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吗,申请理由都怎么写啊,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啊,谁申请过毕业论文保密啊。一般都是要送出去外审。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

资讯

毕业论文中的插图

阅读(11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中的插图,内容包括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毕业论文里的插图和表格怎么制作,如何在论文中画出漂亮的插图。6个要点让你有效呈现科研论文中的图表科研论文中的图表是研究结果最为直观的显示方式。表格和图片可

资讯

南方周末深圳大学毕业论文改革

阅读(1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南方周末深圳大学毕业论文改革,内容包括柴会群给南方周末带来的影响是什么,帮忙写个论文提纲题目:论新闻评论的舆论监督,以南方周末为例资料,南方周末自由谈有稿费吗。南方周末是广东省委宣传部门直属媒体,而柴会群是南方周

资讯

计算机专业中专毕业论文范文

阅读(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计算机专业中专毕业论文范文,内容包括中专计算机的毕业论文主要内容该写什么,计算机论文范文3000字,计算机毕业论文怎么写5000字。提供一篇中专计算机毕业论文,供写作参考。 计算机网络在电子商务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计算机网

资讯

毕业论文页码制作

阅读(1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页码制作,内容包括论文如何自动生成页码,论文页码怎么制作,毕业论文页码怎么弄啊。这两天在忙着论文的事情word页码把我烦死了,现在将一些小技巧整理如下完成封面与目录的编写后,将光标放在第二页的最后一行,点击“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