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一篇 煤炭安全管理 的论文
如果是2000字我看也不是专业性质的那就还是说点浅显的好。
这是3000多字的,我觉得你把一些看着不必要的东西删删就可以了 煤炭安全管理 2002年以来,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受利益驱动,小煤矿遍地开花,大煤矿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大矿大难,小矿多难”。
据国家安监局煤矿事故统计显示,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近80%,频发的矿难已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拷问着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 矿难频发的原因 根据调研分析,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因素外,引发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平均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
全国有23300多座小煤矿,平均年产量不到3万吨,其总产量虽然仅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在2005年全国21.1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
煤炭行业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对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调查表明,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技术人员更为短缺,高级技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地方煤炭企业一线采掘区工人80%为更换频繁的农民工,乡镇矿工人中95%为临时工。
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2004年12月发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9.5亿吨,但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为12亿吨,4亿吨需要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1.5亿吨是安全状况不达标的,另外2亿吨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和已报废或破产的矿井生产的。
目前,中国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达500多亿元,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投入不足已成为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官煤勾结,亦官亦商。在许多矿难中都能够看到官煤勾结的影子。
众多官员参股煤矿,还有许多煤矿老板亦官亦商,甚至是安监官员。去年8月,国务院下达撤资令,要求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从煤矿撤资。
据监察部统计,截止2005年12月23日,有48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登记入股资金7.37亿元,已经撤资5.62亿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撤资进程缓慢。 局部利益至上,经济指标主导一切。
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导致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需要当地小煤矿提供资金支持和代表成绩的经济数字,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官商利益链条。一些地方,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不能严格执行,被所谓的地方发展和局部利益所取代,甚至成了谁也不好公开反对的潜规则。
这种表面看起来不涉及金钱交易的官商利益链条也是造成许多煤矿非法开采、屡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体制缺陷导致的短期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许多煤矿不景气,大部分集体煤矿由于无力投入而被租赁、承包或转包,承包以后的矿主只关心承包期的利益,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累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规开采现象严重。
2005年7-8月,全国煤矿60%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已责令关闭或停产整顿但仍然违法生产的煤矿。由于停产整顿、关闭工作不落实,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一些小煤矿,一些矿主,无视法律,漠视生命,管理混乱,从事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已经成为滋生事故、吞噬矿工生命的陷阱,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行业管理弱化,工作不落实,监管缺位和渎职失职。一些地方政府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地方安监部门和煤监机构在煤矿整顿关闭问题上缺乏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等待观望甚至渎职失职,有令不行,有案不查,有法不依,为煤矿的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恶性循环,雪上加霜。由于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
煤、电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电缺找煤,煤缺找矿,于是大矿增产,小矿开花,诸上原因,矿难频发;于是大矿整顿、小矿关闭、遣散矿工、产量下降;于是电力告缺、要求增煤、运输告紧、悲情再现。 几点建议 改变发展观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遏止矿难。
矿难问题,说到底是发展观问题。矿难频发是我国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市场反映。
下决心遏止矿难,必须要改变发展观,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要坚定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煤炭资源应实行高度谨慎的保护性限量开发,确保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煤炭生产企业,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规模,提高回采率,大力提倡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坚决杜绝超能力、超负荷、超定员的掠夺性开采。 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力度,遏制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过度需求,将煤炭。
2.求一篇关于煤矿管理的毕业论文, 字数在5000字左右
煤矿安全管理论文
我国至今有23586个中小煤矿,其中3万吨以下占42.5%,9万吨以上的只占7.5%。2002年底乡镇煤矿原煤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27.6%,矿均产量1万余吨(受停产整顿影响,不能完全反映矿井生产能力现状),点多、面广、底子薄,从业人员素质低、资源勘探程度低、交通极不方便是我国中小煤矿的基本现状,市场需求量大、就业人员多,山区农民脱贫解困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是我国中小煤矿存在的客观条件。近几年,国家关闭整顿小煤矿,其煤炭生产秩序有所改善,装备水平逐步提高,中小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明显下降,但我们必须正视中小煤矿安全生产仍十分脆弱,仍存在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中小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从业人员的素质难以适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需要。煤矿的从业人员绝大多数是家庭贫困、文化素质低的弱势群体,安全生产意识淡薄,业务素质上提高困难,自我规范能力不强,加上人员的流动性大等因素的影响,故对煤矿职工的安全教育、提高其安全素质难以一蹴而就,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是一个长期而又艰辛的任务。
2、地质条件复杂,矿井规模小,装备条件差。中小煤矿所利用的资源大都是地质条件复杂,勘探程度低储量小的块段,一般为边探边建,难以形成规模开采、实现正规生产,投入产出比例小,技术装备难以跟上,往往存在先天不足。
3、矿井专业技术人员严重匮乏,技术管理工作几乎无人能做。近十年来,基本上没有采矿大中专毕业生分配到地方,日常的作业规程都少有人会编制,技术装备、安全仪器的使用和维护都存在困难,其效能发挥大打折扣。
4、管理体制不顺,职责权利不明确。现在煤炭管理部门职权越来越小,责任越来越大,机构被削弱,缺乏权威性,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
5、地质条件复杂,管理难度加大。由于地质勘探程度低,相当部分资源是没勘探的,故中小煤矿在生产过程中采掘工作面千变万化,突出情况时有发生。煤矿日常监督管理和技术指导的工作量十分繁重,加上煤炭管理工作随机构改革而不断弱化,企业尚不具备相应的能力,故潜在的隐患十分严重。
6、抗排风险能力差。中小煤矿规模小,底子薄,又没有规范的资金积累制度,抗排风险的能力十分有限,如遇大的灾害就会出现矿毁人亡,老板逃跑,政府办丧的现象。
二、新形势下大冶市加强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的几点探索
1、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
为了防止机构改革以后煤炭行业管理工作被弱化,市政府即时出台了《大冶市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煤炭行业管理的意见》,明确煤炭行业管理职能,制订加强煤矿长效管理的制度和措施,为煤炭管理部门正确履行职能,强化煤矿安全管理奠定了基础。
2、加强对从业人员培训,提高队伍素质。
特种作业人员须按规定培训,取得《煤矿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资格证》方可上岗外,所有井下作业人员都必须经不少于3天的培训,(如煤矿没有能力培训则由市煤炭部门派工程技术人员帮助培训),并经市煤炭管理部门严格考核。合格后发给《煤矿职工人井资格证》,凭证下井。
3、配备技术矿长,加强技术管理。
各煤矿必须聘请有专业技术知识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担任技术负责人,规定具有煤炭院校采矿系列专业毕业文凭或在国有大矿担任生产、安全、技术等方面职务的中层以上负责人,经县级煤炭管理部门审核,发给其《煤矿技术指导资格证》、凭证聘用。
3.求运用现代安全管理方法,提高煤矿安全管理水平的论文
安全文化是企业安全工作的灵魂,是提高安全管理水平的重要基础,是企业全体员工对安全工作形成的一种共识,是实现企业安全管理,促进煤炭企业生产建设长治久安的强有力的支撑。
要从加强安全思想教育和培训入手,规范干部指挥行为和职工作业行为,全面提高职工队伍安全素质,夯实安全基础工作,为寻求煤矿安全生产长治久安之路找到了新的突破口。本人认为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应该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源头抓起,加强安全思想建设 要从思想观念和意识着手,注重安全文化的培养。只有安全思想建设上去了,安全文化向安全管理的渗透才能成为可能。
比如,职工中有这样的认识和言论;煤矿条件差,出现事故是必须的,不出事故是偶然的;违章不一定出事故,按章作业不一定不出事故,等等。这些错误的思想观念不澄清,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就难以推进。
在实践中,要始终把人本管理作为安全工作的灵魂和主线,推行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抓思想、提认识、转观念入手,突出安全主题,不断丰富和提升安全文化,构建起以“财富可以创造,生命不能重来”、“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等为内容的安全文化理念,力求创新和发展,并在思想建设中不断渗透。 为了使安全教育收到应有的效果,一要把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分为两个不同层次的教育群体,各自有所侧重,有针对性地实行层次教育。
管理人员是促进安全生产的关键,教育的重点是不断增强其抓安全生产措施落实的自觉性,加强他们深入基层、深入现场的作风建设,目的是杜绝违章指挥。普通员工是实现安全生产的主体,教育就要突出自我保安与互助保安,目的是杜绝违章操作和蛮干。
二要提高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充分利用安全活动日、政治学习日、班前班后会,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现代媒体,广泛深入地进行宣传动员。同时,组织团员青年进行安全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唱响“珍惜生命、关注安全”的主旋律。
组织伤亡职工家属到井下区队以现身说法教育职工不安全生产给生命和家庭带来的危害,用血的教训唤醒职工对违章造成危害的认识。设置安全寄语、安全警句等牌板,编写安全信息,制作安全电教片,形成了安全教育一条龙,潜移默化地增强了干部职工的安全意识,起到了警钟长鸣的教育效果。
同时注重人的观念、道德、伦理、态度、情感、品行等深层次的人文因素,通过教育、宣传、奖惩、创建全体氛围等手段,不断提高职工的安全修养,改进其安全意识和行为,从而使职工从不得不服从管理的被动执行状态,转变成主动自觉地按安全要求采取行动,形成了“守信、遵章、清理、有序、准时、素养”的安全行为规范,实现了“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从被动到主动的转变。 二、抓住关键,提高职工技术素质 现代化大生产尽管有了科学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但对于搞好安全生产来说,还是不够的。
科技手段达不到生产的本质安全化,需要用管理手段补充;而管理手段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是管理的有效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对被管理者的监督和反馈,对于安全管理尤其是这样,只有职工的素质提高了,安全管理才能发挥更好的效能。所以提高人的素质对安全生产尤为重要,必须不断强化对职工安全技能和安全知识的系统培训。
针对我们职工队伍的现状,应本着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落实具体的安全教育培训计划。一般工种侧重于岗位技能的应知应会培训;安全管理人员及关键岗位侧重于安全法律法规、操作技能和安全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他们对事故的处理能力和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对特殊岗位职工、新分配职工、劳务工、转岗工严格按照“先培训、后上岗,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进行安全培训,凡达不到考核要求的不准上岗;对安全不放心的人及时开展安全预防性教育,有重点有步骤地进行培训和帮教。
通过各种培训,切实增强了职工学习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提高了职工的自保互保能力,从而使职工能够干标准活、干放心活。 三、抓住主体,加强制度建设 要按照国家安全监察局关于完善二十一项安全管理规章制度的要求,进一步促进安全管理的制度,真正做到“凡事有章可循,凡事有人管理,凡事有监督考核,凡事有奖有罚”,促进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安全质量标准化是安全生产的前提和保证,是企业加强管理的基础和依据。没有标准化,企业管理就没有基础,就没有依据,企业管理就无从谈起。
安全质量标准化也是我们多年来积累的宝贵经验,煤炭企业要安全生产,首先要创造一个安全的工作环境,保证工程的质量,消除煤矿安全工作中的工作的不安全隐患。但煤矿是与大自然作斗争的场所,环境变数相当大,这就要求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工作要不断根据生产环境的变化更加深入有效地开展。
四、规范职工行为,促进安全文化的深入发展 切实抓好领导干部决策和管理人员指挥行为及职工检查行为,确保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实现对每个人、每件事、每一处、每一物安全运行的控制。它一方面通过“软”的方法,即通过理念渗透,启发人们遵章守纪的内心自觉性;。
4.求一篇 煤炭安全管理 的论文
如果是2000字我看也不是专业性质的那就还是说点浅显的好。
这是3000多字的,我觉得你把一些看着不必要的东西删删就可以了 煤炭安全管理 2002年以来,我国对煤炭资源的需求量急速增长,煤炭市场供应严重短缺。面对经济利益的巨大诱惑,受利益驱动,小煤矿遍地开花,大煤矿超能力生产,“大矿大干,小矿蛮干”,直接导致“大矿大难,小矿多难”。
据国家安监局煤矿事故统计显示,我国煤矿产量约占全世界的35%,但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却占了全球的近80%,频发的矿难已成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老大难”问题,拷问着我国煤矿安全体制的有效性。 矿难频发的原因 根据调研分析,除我国煤矿地质条件复杂、开采难度大以及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利益驱动因素外,引发矿难频发的主要原因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煤矿平均规模小,生产方式落后,安全保障不足。
全国有23300多座小煤矿,平均年产量不到3万吨,其总产量虽然仅占全国产量的三分之一,但死亡人数却占了三分之二。在2005年全国21.1亿吨煤炭产量中,约有7亿吨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足,乡镇煤矿原煤产量仅占全国煤矿的38%,而事故死亡人数和特大事故起数所占比例均超过了70%。
煤炭行业人才严重短缺和断档。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对山西煤炭行业从业人员队伍的调查表明,煤炭生产第一线技术员数量不足安全生产最低要求的半数,其中采掘区技术人员更为短缺,高级技工占从业人员总数的比例不到3%;地方煤炭企业一线采掘区工人80%为更换频繁的农民工,乡镇矿工人中95%为临时工。
煤矿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安全欠账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研究中心2004年12月发布的《全国国有煤矿安全保障能力调研报告》指出:2004年全国原煤产量为19.5亿吨,但具有安全保障的生产能力仅为12亿吨,4亿吨需要对安全系统进行升级改造,1.5亿吨是安全状况不达标的,另外2亿吨是不具备基本安全条件的小煤矿和已报废或破产的矿井生产的。
目前,中国国有煤矿的安全投入欠账达500多亿元,生产设备超期服役的约占三分之一。投入不足已成为当前煤炭安全生产面临的主要问题。
官煤勾结,亦官亦商。在许多矿难中都能够看到官煤勾结的影子。
众多官员参股煤矿,还有许多煤矿老板亦官亦商,甚至是安监官员。去年8月,国务院下达撤资令,要求公职人员限期主动从煤矿撤资。
据监察部统计,截止2005年12月23日,有4878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和国有企业负责人登记在煤矿投资入股,登记入股资金7.37亿元,已经撤资5.62亿元,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有一些地方撤资进程缓慢。 局部利益至上,经济指标主导一切。
地方政府盲目发展经济的巨大冲动,导致干部错误的政绩观,需要当地小煤矿提供资金支持和代表成绩的经济数字,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官商利益链条。一些地方,中央政策、国家法律不能严格执行,被所谓的地方发展和局部利益所取代,甚至成了谁也不好公开反对的潜规则。
这种表面看起来不涉及金钱交易的官商利益链条也是造成许多煤矿非法开采、屡发事故的重要原因。 体制缺陷导致的短期行为。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许多煤矿不景气,大部分集体煤矿由于无力投入而被租赁、承包或转包,承包以后的矿主只关心承包期的利益,对安全生产的投入很少,甚至根本没有,因此累积了巨大的安全隐患。 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淡薄,非法违规开采现象严重。
2005年7-8月,全国煤矿60%的重特大事故发生在已责令关闭或停产整顿但仍然违法生产的煤矿。由于停产整顿、关闭工作不落实,特别是为数众多的一些小煤矿,一些矿主,无视法律,漠视生命,管理混乱,从事违法违规生产的煤矿已经成为滋生事故、吞噬矿工生命的陷阱,对全国煤矿安全生产构成严重威胁。
行业管理弱化,工作不落实,监管缺位和渎职失职。一些地方政府忽视煤矿的安全生产,地方安监部门和煤监机构在煤矿整顿关闭问题上缺乏令行禁止、雷厉风行的作风,等待观望甚至渎职失职,有令不行,有案不查,有法不依,为煤矿的违法经营提供了可乘之机。
恶性循环,雪上加霜。由于煤炭是我国的主要一次能源,以燃煤为主的火电发电量占总发电量的80%以上。
煤、电是经济高速发展的重要保证,电缺找煤,煤缺找矿,于是大矿增产,小矿开花,诸上原因,矿难频发;于是大矿整顿、小矿关闭、遣散矿工、产量下降;于是电力告缺、要求增煤、运输告紧、悲情再现。 几点建议 改变发展观与现有经济增长模式,从根本上遏止矿难。
矿难问题,说到底是发展观问题。矿难频发是我国高能耗、粗放式的发展模式的市场反映。
下决心遏止矿难,必须要改变发展观,彻底改变现有的经济增长模式。 首先,要坚定地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煤炭资源应实行高度谨慎的保护性限量开发,确保能源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具体到煤炭生产企业,要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生产规模,提高回采率,大力提倡环境友好的“绿色开采”,坚决杜绝超能力、超负荷、超定员的掠夺性开采。 要加大宏观调控力度,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力度,遏制高能耗、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对能源和基础原材料的过度需求,将煤炭。
5.谁有关于煤矿安全监察部门意义的文章或论文
给你点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煤矿安全管理摘要: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必须建立和落实长效机制,才能彻底扭转安全上的不利局面。
关键词:煤矿 安全生产 长效机制 事故是一个可怕的黑洞,一旦发生就会影响生产甚至造成全面停产,形成巨大的损失,而且它吞噬生命,损害健康,给人留下一生的遗憾和心灵上的创伤。党和国家本着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任的精神,正确地提出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明确了安全的地位和安全工作的根本方法。
又提出了“管理、装备、培训并重”的原则,进一步为安全生产工作指明了方向。 但是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不能长期得到贯彻执行,存在时张时弛的现象。
造成了安全生产中的漏洞,使事故屡屡发生。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制约企业和有关部门的各项活动,以保证安全生产方针和原则真正意义上的贯彻和落实。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长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责任制约机制 1、理顺管理体制 1.1宏观体制 1.1.1国家监督 首先要确立国家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国家监督体现了国家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视和负责精神,国家强制力是安全监督实施的保障,保证安全监督能够顺利进行,并从根本上影响企业和个人对安全管理的思想和行为对安全的关注。 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是国家对煤矿行使安全监察的职能部门,自从2001年建立以后,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形势已逐年好转。
从近几年私挖乱采和越界开采及不具备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小煤矿的治理情况来看,落实地方人民政府的煤矿安全监督管理职责是至关重要的措施。在建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分工联系本地区煤矿安全生产工作制度的基础上,认真落实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促进煤矿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安全文化等各项要素到位。
1.1.2行业管理 安全工作范围广泛,各个区域又有其各种不同的特点,所以有必要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分行业进行管理,以保证安全管理的专业性。我国的行业管理已经比较完善。
1.1.3企业负责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是生产经营的基本单位,企业的一切工作都由企业决定和实施,安全管理也不例外,所以企业也是安全管理的基本单元。只要企业重视安全、安全投入充实,安全管理到位,全国的安全生产才有保障。
《安全生产法》规定企业的法定代表人是安全第一责任人,进一步把企业的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 1.2企业内部体制 1.2.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 安全管理职能需要相应的机构和人员,而且一定要设置专门机构和专职工作人员,机构和人员一旦兼职必然使安全管理职能削弱,甚至名存实亡。
现实的情况往往是,发生重大事故之后的单位管理机构健全,而未发生事故单位的管理机构就要薄弱得多。在这方面,一定要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消除因事故而设机构的不正常现象。
1.2.2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 各级生产或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对自己负责区域的安全工作负责。 1.2.3分级管理原则 在正确设立管理机构的基础上,一定要坚持分级管理的原则,按现场作业人员——班组——区队(车间)——井——矿的顺序,按职能分级进行安全管理,能由下级管理的尽量由下级负责,让上级集中精力来抓更重要的工作,处理更重大的问题。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 明确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各企业、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岗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使每个人的权利清楚,责任明确,权责一致。形成一个包涵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企业内部各岗位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全的责任体系。
3、责任体系落实 3.1责任联系和制约 各个责任制之间并不是独立的,它们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在企业内部有上级对下级的管理,也有下级对上级的监督,还有职能部门的指导和监管。
在宏观上,还有企业与企业及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和煤炭行业管理部门相互之间的责任联系。所以必须以系统的观点来看待责任落实问题。
3.2责任体系落实保障 3.2.1健全与责任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规章制度 落实责任制必须要有相应的考核和奖罚措施,严格考核,才能保障落实。否则责任制就成了一纸空文。
3.2.2国家机关责任必须首先落实 现在我矿周围小窑越界引起的重大安全隐患长期得不到解决,首先就是煤矿安全监察局、国土资源局、地方政府等国家机关责任不明、监管不力的问题。 二、教育培训机制 1、教育培训的意义作用 人是安全工作最活跃、最关键的因素,在安全生产中处于主导地位。
为了贯彻以人为本原则,充分发挥人在安全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必须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教育和培训的基础地位是由以下几个方面决定的。
1.1安全教育培训是认识安全重要性的最基本手段 安全教育培训可以使人们在较短时间内比较系统地获得对安全的基本认识。尤其对新工人的安全培训更为重要,使他们在工作之前先了解安全和认识安全。
在工作之前先树立安全意识。 1.2安全教育和培训是获得安全知识和掌握安全技能的最基本手段 通过安全教育和培训,使人了解怎样安全怎样危险,什么是企业提倡的,什么是企业反对。
6.煤矿安全生产论文
浅谈煤矿安全生产的管理 ***市***区是一个煤炭之乡,在近4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含煤面积达28平方公里,且煤层厚,煤质好,总储量达数亿吨。
在前几年有一段时间,这里煤矿安全事故接连不断,被称为***市的“死亡黑三角”。 仅1996年至1998年10月,全区就发生死亡3人以上重大事故8起,死亡240人,每生产100万吨煤死亡113人。
近几年来,该区全面贯彻落实煤炭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对煤矿秩序进行强力整顿,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创新,探索出了一个能够确保乡镇煤矿安全生产的有效管理模式。 自1998年10月至今,该区没有再发生过一起安全事故,百万吨产煤死亡率下降为“零”,而煤炭产量却有了大幅度提升,实现了全区矿业秩序从大乱到大治的历史性转变。
إ 1。抽调煤炭生产管理内行,组建强有力领导班子。
煤炭生产过程危险性很高,导致事故的因素很多,确保煤矿安全是政治性、技术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 作为煤炭主产区的领导班子主要成员和主管安全生产的领导干部,对煤矿安全问题必须了如指掌,能够做到思路清晰,抓到实处。
***市委、市政府在1998年调整***区领导班子时,充分考虑了这一因素,区委书记、区长、主管煤矿副区长以及区煤炭局长,都在全市范围内挑选有煤矿专业本科学历、长期从事煤炭生产管理和安全管理的优秀干部,以这些干部为主体,组成了***区党政领导班子。 新组建的区领导班子,不辜负市委市政府和全区人民的厚望,把保证煤矿安全看成***区一切工作的生命,把实现煤矿安全提高到能否在全区实践“三个代表”的高度,提高到对矿工和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的情感问题的高度来看待,很快在安全生产方面打开了局面。
إ 2。 铁腕治乱,确保煤炭生产的基本秩序。
经过对全区煤炭生产状况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区领导班子很快弄清了导致***区煤矿事故频发的各种因素。主要是开采秩序乱,煤矿数量多,矿井密度大。
全区煤矿达670多座,每平方公里28座,可谓三步一井、五步一矿。从管理方面看,资源审批和供电秩序混乱,争抢资源、乱采乱挖、越界开采、无证开采、一证多采情况严重;煤炭生产从业人员素质低下,大部分矿长是文盲半文盲,基本没有专业技术人员,“昨天扛锄头,今天当矿头,安全不安全,出煤就是钱”,煤矿设备差、规模小、井筒细,通风能力不配套,不适应高瓦斯矿区生产要求。
在摸清情况基础上,区委政府下决心从治乱入手彻底整顿煤矿生产秩序。他们提出了“关闭、联合、提高”为主要内容的整顿思路,按照国家政策要求,对应该关闭的矿井坚决关掉炸掉,顶住一切说情风,天王老子打招呼也不行。
一年多时间内,共关闭炸掉小煤窑540多座;对于少数手续齐全,矿井质量高、基础好的单井矿,组织引导进行联合改造,全区共保留矿井70座,每座年生产能力都在6万吨以上。 在此基础上,对保留下来的煤矿进行全方位规范、改造,提升管理、技术和设备水平,从而使全区煤矿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秩序。
إ 3。实行“三委派”制度,从根本上解决乡镇煤矿缺乏管理人才、技术人才和安全生产监督不力等问题。
经过秩序整顿,全区不见了井架林立、混乱无序的景象。 ***区委区政府一班人清醒认识到,治乱只是治表之方,要保持安全生产的持久性,必须建立一套科学的、严密的安全管理体系,必须从乡镇煤矿实际出发进行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永保安全必须治本。他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其中最有代表性、最有创新性的就是在全区煤矿实行了“三委派”制度。
إ 一是政府向每个煤矿委派安全矿长,保证生产一线安全措施的实施。他们面向社会公开选聘有大专以上学历、有一定煤矿生产管理经验、有一定技术和业务能力、有一定领导管理水平的专业人员,作为政府直接管理的干部选派到每个煤矿,专职负责安全生产。
他们制定了安全矿长管理、考核、监督办法,要求每个安全矿长每月必须在矿25天,每月下井不得少于15个班次。 政府对这些安全矿长实行高薪聘用,选优汰劣,出现事故,一票否决。
经过安全矿长的充分发挥作用,使煤矿井下安全状况迅速好转,矿工安全意识和技术水平迅速提高,安全制度得到完善和落实,煤矿面貌明显改观。起初一些煤矿矿长对安全矿长不理解、不欢迎,后来就出现了理解、欢迎,而且放手、放心、离不开的局面。
إ 二是向所有煤矿选派技术副矿长,从组织人力上把煤矿科技进步落到实处。继安全矿长选派之后,***区又面向社会为每个煤矿公开选聘一位技术副矿长,要求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在煤矿有5年以上管理经验,年富力强。
也由政府统一管理、定期考核。从而使乡镇煤矿缺乏高层次技术管理骨干的问题得到了普遍解决,使煤矿技术进步、设备改造、技术培训、特别是信息化的推进有了专职负责人。
إ 三是向煤矿派出安全特派员,形成沟通区委区政府与每个煤矿联系的安全生产监察监督体系。2000年初,***区委区政府从区直各单位抽50多位基本素质好、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派到各个煤矿,担任安全特派员。
安全特派员的主要职责是,代表区委、区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实施全方位监督,监督国家有关法。
7.管理学论文:如何做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1 落实安全预防管理安全预防是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一个步骤,只有落实了安全预防工作,把这个工作渗透到每个环节,落实到每个员工身上,才能做好安全工作。
做好思想上的安全预防管理。 在生产中,经常会出现由于员工工作时间变长,使得其在生产过程中出现麻木,安全意识单薄等情况,这样就非常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威胁到煤矿职工的生命安全。
只有在思想上时刻保持警惕,绷紧自己的那根弦,这样才能做好安全工作,否则一旦出事故,造成的损失是难以想象的。 管理者此时要做好思想上防范于未然的管理工作。
做好行为上的安全预防管理。 在事故发生前或者有征兆可能会发生事故时, 管理人员需要注意掐灭一切不安全因素,防范于未然。
这样才能做好吕沟煤矿的安全建设。 并且还要尽量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
做好技术上的安全预防管理。 管理者需要因地制宜,做好安全工作,事实上吕沟煤矿的生产地址环境比较复杂,包容方面比较广,因此管理者需要实施考察,对技术薄弱的地方要加大技术方面的培训和管理,有对安全法律法规制度,执行不力的,或者有意违反的,一定要严肃处理,加大管理力度。
需知,管理无小事。 如果在设备方面出现隐患,一定要及时报告,及时处理,不能因为舍不得小钱出了大事。
2 安全生产管理几大立足点2.1 安全管理要走务实路线务实是安全管理需要做到的工作。 只说口号不务实,那会造成安全管理上的大问题。
一时的疏忽或者侥幸心里可能会造成很大的煤矿事故。 对于安全管理问题,如果出了错误,一定要大力惩罚,否则通过侥幸的蒙骗逃脱的人,会变本加厉,那样在以后会造成多大的影响,谁都无法估量。
煤矿安全问题,关系到的是人命,所以必须重视,丝毫马虎都要不得。2.2 安全管理问题要注重细节细节是安全生产的重中之重,在煤矿生产中,很多人都不顾细节,但是他们不知道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离不开细节,管理离不开细节,生产必须依靠管理的细节来实现。
安全生产无小事,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必须带着生产无小事的态度去检查煤矿生产中各种隐患,遇到隐患及时整改,防止出现事故,从大局抓起,从细节入手,需要时刻绷紧安全管理神经。 我们不缺少管理制度,只是缺少把制度百分百执行的决心和行动力。
通常煤矿的重大事故都是因为很多人不注重细节才发生的。 所以在执行安全生产管理问题时,一定要注重细节。
注重细节,遵守规章,是做好安全工作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安全管理尤其要把细节放在心上。
不能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和漏洞。 虽然实现细节完美很难,但是如果忽略一个细节的话,那么造成的后果是难以想象的。
细节是一种习惯,一种智慧,一种精神,一种安全。 这关系到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
2.3 安全管理要改掉不良习惯在煤矿生产过程中,职工们各有性格,各有各自不同的行为习惯,有些非常好,有些却容易造成安全隐患。 管理者在面对这个问题时要区别对待,做到赏罚分明。
有些习惯是非常容易造成事故的,比如,在井下工作过程中泛起瞌睡,比如在井下工人互相打闹,态度随意,比如工人在工作中毛手毛脚,这些都是要不得的,这些非常容易导致矿难的发生。煤矿需要针对安全问题实施定期的安全教育,纠正各种错误的安全生产工作行为,保证职工在岗位上,尤其是在井下时,千万要提起十二分精神,不能耽误事情,职工之间看到不合适的行为习惯,一定要提醒。
因为如果一个坏习惯,可能导致发生事故,影响到井下所有职工的安全。 管理者在遇到这些不良习惯时,一定要严厉处罚,完善安全制度。
3 安全工作靠大家3.1 安全工作靠众人的配合现实的煤矿过程中, 可能很多人的安全意识并不是非常好。 有的人甚至认为,安全工作是领导和安全技术员的事情,不关他的事情, 甚至有人认为安全事故不可能发生在他身上,这都是非常严重可怕的思想,这种错误认识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的发生,是安全事故的隐患,其实安全工作关系到煤矿每个人的性命。
在管理工作中需要正式这种问题,及时召开安全大会,敲醒每个人的警钟,让他们认识到安全问题是靠大家的,所以需要多多重视。安全问题确实是大家的问题,不是说仅仅领导,或者安全技术员需要重视安全工作, 事实上人人都需要重视安全工作,因为煤矿比较大,生产面积光,危险点也多,领导和安全员不可能兼顾每一个生产点,所以需要职工,尤其是一线职工打起精神来,认真的做好每件事情,每个细节才可以。
要从被动安全意识变为主动的安全意识,自觉的把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注重细节,真正做到把安全隐患掐死在萌芽状态。 在安全问题的处理上,每个职工都要提高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遵守煤矿的安全制度,提高安全意识和防范的能力,及时发现存在自己身边的安全隐患,把自己当作煤矿的主人,这样才可以更好的处理好安全问题。 领导和管理员则是做好宣传工作和监督工作。
除了监督、检查、了解煤矿各个生产现场的情况和各个班组的安全问题,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促进安全生产这样的工作之外,最主要的是培养各个生产小组班长的安全管理意识,以及各个。
8.找一篇煤矿纪检监察论文
浅谈煤矿监察方法与力度 摘 要 本文根据煤矿安监部门的职能,在煤炭市场极度疲软的情况下,如何发 挥安全监察的作用,从方法上、力度上予以探讨,以求实现安监工作作风的转变,减少 “三违”,杜绝事故。
关键词 煤矿 监察 方法 力度 煤矿安监部门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 部门,也是煤矿安全综合管理部门。担负着监 督安全生产的重任,如何提高安监队伍的自身 素质,增强安监人员的事业心责任感,对于搞好 煤矿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目前,从煤矿行业发 展总体态势看,不尽人意,煤矿安全形势更是令 人担忧,受煤炭市场的影响,安全投入逐年减 少,安全状况逐年滑坡。安监工作如何适应这 种形势,这是摆在我们所有安监人员面前的重 要课题。
显然,过去那种依靠安全装备这个煤 矿安全中的“硬件”作保证,来体现安全管理这 一“软件”的作用,单纯的“走马观花”式的察察 看,也已经不适应。在“硬件”不落实的情况下, 更显得“软件”的重要,要充分发挥安全管理这 一“软件”的作用,来弥补“硬件”的不足,把好安 全关,就必须把安全工作做得更严、更细、更具 体,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自身素质。
过去,我们安监部门也采取了不少好办法、好措施,但是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其主要原因是 没有真正形成内部相互监督和外部监督的制约 和机制,使安监人员长期养成一种“你好我好大 家好,现场上应付凑合,撕不开脸皮,把关不严, 执法不严”的习惯。使安全监督检查流于形式, 不能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 的关系,认为安全是给生产出难题,能照顾便照 顾,甚至有些矿长也主动与各级安监人员拉关 系,套近乎,所谓“猫鼠一家”!对事故隐患听而 不闻,视而不见,使事故隐患长期潜伏,措施落 实不了,整改不了,直至发生事故。
针对上述问 题,本人认为:新的安全管理方式是必须加大安 全工作管理力度,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和制约手 段,促使安监人员在工作中严细化、规范化。 阳泉煤业集团“一通三防”走在了全省乃至 全国的前面,他们的做法主要是把治理瓦斯这 只“气老虎”摆在了重中之重,从上至下牢固树 立了“安全第一,瓦斯为天,宁停三天,不抢一 秒”的严细工作作风,完善了内部制约机制,使 一切工作都为通风瓦斯管理让路。
“只认瓦斯 不认人”就充分反映了他们严格的工作信条,一 个普通的瓦检工,可以令瓦斯浓度超限的日产 5 000 t煤的综采工作面停产,而不需要请求哪 个人批准,足见上下一致,从严务实。正是这种 严细的工作作风和内部监督机制的制约,才使 之创出了多年未发生通风瓦斯事故的业绩。
煤 矿安监工作重在督促落实,制度的健全是煤矿 安全生产的第一要求,然而再好的制度,再好的 规定,没有细致的落实,也是一纸空文。在安全 管理上,地方煤矿基本上处于一种人为松散的 管理状态,缺乏科学性、严谨性,时常是头痛医 头,脚痛医脚,不能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事 故不可避免”的思想普遍存在。
然而,我们回过 头来,回顾一起起血的教训,却不难发现,多数 事故都是在明明知道事故隐患的存在而不采取 果断措施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们安全监察应遵 循安全生产“三不”原则,即不安全不生产,隐患 不排除不生产,措施不落实不生产。
但多起沉 痛的血的教训说明,我们安监人员并没有严格 的、细致的遵循这一原则。阳煤集团之所以“一 通三防”做的好,多年来未发生瓦斯事故,除去 舍得投入外,安全监察正是遵循了这一原则。
他们有过细的制度和工作作风。长治市色头煤 矿,以务实态度保安全,以严格手段抓安全,以 坚韧的意志管安全,作到了“小事不过夜,大事 不隔天,咬定制度不松口,抓住问题不松手”,正 是靠这种严格细致的落实使该矿实现了长周期 安全生产无事故。
相反,长治市武乡某矿,由于 安全管理松懈,安全监察工作一般号召多,具体 落实少,会议开的多,真抓实干少,隐患提的多, 整改落实少,安全监察长期养成漂浮作风,导致 该矿三年内发生两起重大的恶性事故,死亡43 人。事实证明,谁认真细致地落实了安全工作, 谁的安监工作作风扎实,谁就是安全受益者,反 之将悔恨莫及。
煤矿安全状况在动态中不断变化,安监工 作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安全状况的好坏。以上 大量事实说明,安监工作对于煤矿安全生产至 关重要,在煤炭市场极度疲软的情况下,转变安 监作风成为部门的当务之急。
为此,本人认为 必须:①提高安监人员自身的素质,增强事业 心,使之适应煤矿安全工作需要。作为安监人 员,对于安全知识不能只满足于一知半解,对于 基本的安全操作技能不能糊里糊涂。
在实际工 作中必须能够熟练地看出隐患,指出“三违”所 在,并能提出纠正的办法和改进措施,对此,我 们的办法是在业务知识轮训的基础上,组织实 地实习,采、掘、机、运、通,各方面动手、动脑 论联系实际,提高专业知识素质和操作技能素 质。②突出安监工作的“严细化”。
安监工作重 在督促落实,作为安监人员在执行制度和掌握 标准时,认真不放松,坚持不懈实施的严细管理 作风是安监工作的关键。对此,我们的作法是 启动监督机制,从安监站到市局。
9.煤矿安全发展论文
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安全问题已成为制约煤炭工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之一。
2003年世界煤炭产量约50亿t,煤炭事故死亡总数8000人。当年我国煤炭产量约占全球的35%,事故死亡人数则占80%以上,远远超过世界其他产煤国家煤矿事故死亡总数,全国每年还有十几万的事故伤残人员。
我国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约为印度的10倍,美国的100倍。尤其是一次死亡10人以上的特大事故时有发生。
这些事故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而且在国内外造成了严重影响。我国亟需建立一种有效的多方制约性的安全生产保障机制,以提高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积极性,降低经营风险,优化煤炭企业安全系统。
1 存在的问题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是指影响煤炭企业安全生产活动的各种保障因素和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从而发挥煤矿安全生产保障功能的运行机制。它是一种多因素、多环节、动态、复杂的运行系统。
要从根本上扭转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被动局面,不仅要重视安全技术和装备的研究与开发,更重要的是还要在安全生产保障上进行研究。近年来,国家先后颁布实施了《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改革和调整了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体制,又通过《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工作的决定》明确了安全许可证制度,提高了煤炭行业准入标准,明确提出建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体系,并提出以经济政策促进安全生产。
特别是在2004年6月召开的“中国责任保险发论坛”上提出了保险业应该与煤炭安全生产工作相结合,实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但是,如何发挥政府、保险业和煤炭行业三者的作用,保障煤炭企业生产系统的安全运行,实现政府、保险业、煤炭行业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性、制约性和互动性的有效结合,是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煤炭行业传统的体制是“国家监察,行业管理,企业负责,群众监督”这样一种以企业为主、行业管理为辅的安全生产保障模式。在这种模式下,目前暴露出很多不足之处: 1)从实践上来看,安全评价不是煤炭企业的自觉行为,而是在一定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下必须进行的工作,因此,煤炭企业很容易将安全评价简单地理解为“办安全许可证”,评价完成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就放松了对安全生产的持续改进。
2)煤炭企业在取得安全许可证之后,有可能失去对安全投入的关注。我国在2000年就成立了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2000年11月国务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矿安全监察条例》,几年来,安全监察局的监察力度逐渐提高,但没有真正与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系统中的保障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对煤炭企业的安全系统进行优化。
3)煤炭企业在安全事故发生之前,由于缺乏安全评价和安全监察的实质性制约作用,企业看不出安全投入的产出效果,因此,煤炭企业的安全投资普遍较少,增加了安全事故发生的隐患。 4)煤炭企业基本上被从社会保险统筹制度中排除出来,在发生工伤事故时,只能由企业按规定赔偿支付,赔偿数额非常少;而且目前的煤炭企业还没有意识到商业保险的重要性,或是不愿承担保险费支出成本,每次安全事故发生后,国家出于安定民心,大部分是由国家出面给予的,从而使煤炭企业失去了投资的积极性。
5)国有重点、国有地方、乡镇煤矿中安全投入、安全状况差别甚大,但国家的税收和吨煤安全费用提取费率却一样,没有调节和浮动,严重挫伤了企业对安全投入的积极性。 6)煤炭企业(除私人企业外)法人均实行任命和聘任制,导致企业法人在其任期内安全投入少,并存在侥幸心理。
总之,上述各个方面均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最重要的是,目前所采取的各种安全治理手段和措施并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性和实质上的制约性,没有真正建立起一个充分发挥制约和促进作用的安全保障机制,没有真正改善和优化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系统。 2 建立多方制约性的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构成涉及很多方面,如有关煤矿安全生产与管理的各种法律法规制度,煤矿安全评价方法,商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的制定依据,安全监察体系与制度,煤炭企业自身的安全管理体制等等。
煤炭企业安全生产保障机制的建立是将某些法律法规政策、方法、策略和手段等根据企业整体安全的需要,有机地联系起来,把煤炭企业的生产活动有效地组织起来,应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和计算机仿真技术,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的保障机制进行分析、规划、设计、调整和动态优化,从而达到最优目的,以便充分发挥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潜力,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使煤炭企业安全系统中的各种关系协调配合,以最终实现煤炭企业整个安全系统的综合优化。在这种思路下,煤炭企业安全保障机制的核心是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除了煤炭企业自身的管理行为发挥作用外,还应通过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等外部因素影响煤炭企业的安全生产行为,以实现煤炭企业安全系统的动态整体优化。
而政府、保险公司和煤炭行业协会对煤炭企业安全生产发挥作用的侧重点各不相同。 2.1 政府进行安全评价,确定煤炭企业的安全级别 政府(如国家煤矿安。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加强煤矿安全监察管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