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字频率计的设计论文有什么创新和难点
频率,是单位时间内完成振动的次数,是描述振动物体往复运动频繁程度的量,常用符号f或v表示,单位为秒-1。为了纪念德国物理学家赫兹的贡献,人们把频率的单位命名为赫兹,简称“赫”。每个物体都有由它本身性质决定的与振幅无关的频率,叫做固有频率。频率概念不仅在力学、声学中应用,在电磁学和无线电技术中也常用。频率测量一般原理,是通过相应的传感器,将周期变化的特性转化为电信号,再由电子频率计显示对应的频率,如工频、声频、振动频率等。
单位
交流电的频率是指它单位时间内周期性变化的次数,单位是赫兹(Hz),与周期成倒数关系。日常生活中的交流电的频率一般为50赫兹或60赫兹,而无线电技术中涉及的交流电频率一般较大,达到千赫兹(KHz)甚至兆赫兹(MHz)的度量。
工频
而像中国使用的电是一种正弦交流电,其频率是50Hz,也就是它速度惊人的地方,一秒钟内做了50次周期性变化。交流电的频率,工业术语叫做工频。2013年,全世界的电力系统中,工频有两种,一种为50Hz,还有一种是60Hz。
声频
声音是机械振动,能够穿越处于各种物态的物质。这些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称为介质。声音不能传播于真空。我们听到的声音也是一种有一定频率的声波。人耳听觉的频率范围约为20-20000HZ,超出这个范围的就不为我们人耳所察觉。低于20Hz为次声波,高于20kHz为超声波。声音的频率越高,则声音的音调越高,声音的频率越低,则声音的音调越低。
潮汐频率
在天文潮汐学中,由于各种天体活动周期长,以赫兹的单位显示不便,频率常用的单位为:cph,即cycle per hour。如最常见的M2分潮的周期约为12.42小时,则其频率通常表示为0.08051cph(次/小时)。
角频率
交流电周期的倒数叫做频率(用符号f表示),即 f = 1/T。
它表示正弦交流电流在单位时间内作周期性循环变化的次数,即表征交流电交替变化的速率(快慢)。频率的国际单位制是赫兹(Hz)。角频率与频率之间的关系为:ω = 2πf。
猜想:由于组成物质的原子与分子始终在做无规则运动,因此可以猜想物质本身始终在一定频率范围内振动。由于不存在绝对静止,而且物质始终振动,所以人类已知的频率范围远远不及实际存在的频率范围。已知空间不存在真正的“空”,则空间必由物质所填充,物质的振动同时可引起空间共振,因此空间在振动,而由其频率的不同,从形成不同层面的空间.不同层面的空间所具有的频率不同,因此其空间所在光波频率非人类可见光波频率,所以不同层面空间不可见。
2.生物技术及其应用论文提纲怎么写
专科毕业论文提纲(一) 《科学学在中国》 科学学是人类文明进步的必然产物。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已经越来越要求对科学技术的结构、发展规律,以及与社会经济的关系进行研究。于是,科学学就应运而生了。
科学学是以科学为主要研究对象,由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交里融合形成的一个研究领域,是研究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综合学科。科学学作为一门“元科学”、“软科学”,在推进科学发展、技术进步、协调科学与技术、科学与社会、科学与人文关系,促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方面,有着重要的功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近30年来的科学学在中国,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了自己应有的贡献。 目录 科学学在中国(代序) 第1章 科学学在中国前史 1.1 提出中国科学发展途径的代表人物 1.2 中国科学社和《科学》杂志 1.3 建国前中国学者对科学论的研究 1.4 建国初至文革前的科学论研究 第2章 我国科学学的学科建设 2.1 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工程指向 2.2 国外科学学信息资源的输入与开发:经典著作和情报作品 2.3 我国科学学知识资源的整合和利用 综合性著作、教材和工具书 2.4 我国科学学基础理论和历史研究:理论性专著 2.5 我国科学学应用研究和开发工作:应用性专著 第3章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的创建与发展 3.1 研究会创建的背景与条件 3.2 全国第一次科学学学术讨论会与研究会的组织;隹备 3.3 九华山会议与研究会的创建与巩固 3.4 世纪之交研究会的更新与发展 3.5 当前研究会的活动态势 3.6 研究会发展的经验、启示和前景展望 第4章 科学学期刊在中国 4.1 前史期刊:他山之石 4.2 先行期刊:借巢引凤 4.3 研究会刊:学术家园 4.4 同类期刊:共同繁荣 第5章 科学学在大学 5.1 科学学在中国大学的兴起与发展 5.2 大学科学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 5.3 大学科学学研究机构与合作网络 第6章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 6.1 科学计量学在中国的历程 6.2 中国科学计量学主要成就 6.3 中国利学计量学的国际交流 第7章 科学学的国际交流 7.1 访苏见闻:新两伯利亚“利学城” 7.2 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从世界看中国 7.3 从普赖斯到鲁索:影响中国科学计量学发展的若干国际交往纪事 7.4 我同三位欧洲科学学家的交往 7.5 国际科技园区的管窥 7.6 IASP第17届科技园世界大会 附录A 国内科学学研究机构介绍 附录B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大事记 附录C 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历届理事会成员名单。
3.APU特点及与CPU不同之处有哪些
AMD乘着Intel的当红i系列出现严重设计缺陷而大量召回时,推出了其全新一代的笔记本电脑处理芯片APU迅速杀入市场,一举从媒体、舆论上获得了众多称赞。
AMD发布的所谓APU(Accelerated Processing Units,中文名字叫加速)其最大亮点就是从05年专家就预言的将CPU(中央)与GPU(图形处理器,就是显卡芯片)结合子在了一起而封装成一个芯片。引用AMD高级副总裁件技术事业部总经理ChekibAkrout的话就是“最好的CPU和最好的GPU组成了APU”处理器处理器
亮点一:相对于CPU性能的提升
AMD生产的这个APU革命性的将多核处理器和独显核心做在一个芯片上,提升了CPU与GPU间通信效能。同时,GPU与内存之间也可以直接通信,带宽增加了三倍。而完美融合CPU在复杂顺序计算和GPU在大规模并行计算的双重优势后通过硬件调度逻辑和软件层完美均衡CPU和GPU的负载使得APU相对于目前多核CPU的性能有明显的提高。
亮点二:显示效果秒杀集成显卡肩比独显
首批上市的APU当中的E系列搭载了支持DX11的AMD Radeon HD6310显示核心,C系列也搭载了同样支持DX11的显示核心。而GPU与内存之间三倍增加的宽带以及主流软件厂商配合的加速计算使得APU的数据运算、3D渲染效果来了一次飞跃。当前笔记本电脑市场上主流搭配的集成显卡在它面前都成了浮云~且比肩主流入门级独立显卡。
亮点三:超低功耗,最低9W,最高18W
这次推出的APU一改AMD的CPU在公众面前留下的高功耗的印象,颠覆式的实现了最低9W(C系列)最高18W(E系列)经验表现。让笔记本电脑的续航时间大大提升,并相对而言间接性的实现了对国家节能减排政策的支持。
4.APU的架构解析
APU与融合不同于推土机,Llano APU并没有使用全新的内核架构,甚至不像Brazos APU平台那样至少处理器部分是新的“山猫”(Bobcat)架构,说白了主要就是K10处理器、DX11显卡(以及北桥芯片)的合体,但显然也不是1+1=2那么简单。
Llano APU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要避免1+1<2,还要争取做到1+1>2。Llano APU的设计目标主要有这么几条:- CPU、GPU性能综合:同时提供最好的CPU、GPU性能。
- 独立显卡级别的GPU体验:完整的DX11和功能集;拖拽转码和Aero效果等Windows 7体验。- 独有双显卡技术:配合AMD Radeon独立显卡提供额外性能。
- 下一代视频加速:也就是UVD3引擎,创新的显示和画质功能,更高带宽。- 行业和开放标准计算API支持:主要是OpenCL、DirectCompute,同时数据传输延迟更低。
- 3D立体:支持HD3D,包括蓝光3D、DisplayPort 1.1(不及独立显卡的DP 1.2)、HDMI 1.4a。可以看出,六个目标中有五个半是关于GPU的,涉及CPU的只有半个,Llano APU的关注重点也就不言而喻了,也与AMD VISION这样的平台名字相符。
Llano APU芯片采用GlobalFoundries 32nm HKMG工艺制造,又分为两种版本,其一是完整版本,集成14.5亿个晶体管,核心面积228平方毫米,又称为Big Llano或者Llano 1;其二是精简版本,集成7.58亿个晶体管,核心面积暂时不详,又称为Small Llano或者Llano 2。二者都采用了新的micro PGA封装接口Socket FS1,772针无顶盖,引脚间距1.2192毫米,芯片尺寸35*35=1225平方毫米。
从各方面看,首批发布的Llano APU都是采用了第一个完整版本,双核版本也是由四核屏蔽而来的,因此热设计功耗同样较高。不知道何时才能看到原生的双核版本,但是AMD透露说会在近期推出不需要风扇散热的低功耗型号,想来就是了。
和之前的Brazos APU类似,Llano APU也在单独一颗硅片上集成了以下众多模块:x86处理器核心、二级缓存、DDR3内存控制器、图形SIMD阵列(也就是GPU)、显示控制器、UVD解码引擎、PCI-E控制器。从下边这两张图上你就可以看出各个模块的分布位置和相对大小。
Llano APU内集成了如此众多的功能模块,如何确保它们之间的高速互连、以便让整体随时保持在最佳状态、避免任何潜在的瓶颈,这无疑是APU设计过程中最关键的一点,也是获得1+1>2效果的基本前提。AMD在这方面显然是下足了功夫,比如特意设计了全新的Fusion Compute Link(Fusion计算连接)来将北桥模块、GPU、IO输入输出串联在一起,允许GPU访问一致性缓存/内存,同时在GPU和北桥之间还搭建了Radeon Memory Bus(Radeon内存总线),让没有独立显存的GPU通过高速带宽去访问系统内存。
说到底,APU并不是简简单单地把CPU、GPU整合到一块硅片上就完事了,不然也不会花费AMD三年多的时间,反复修改设计才最终修成正果。CPU与Turbo CoreLlano APU中的处理器部分来源于Stars架构,也就是俗称的K10架构,与Phenom Ⅱ/Athlon Ⅱ系列同宗同源,在移动平台上更确切地说相当于此前的Phenom Ⅱ Mobile系列,自带128-bit浮点单元、一级缓存(每核心64KB+64KB)、二级缓存(每核心1MB),但没有三级缓存。
当然一切都不是完全照搬而来的。除了制造工艺从45nm进步到32nm,从而更有效地控制晶体管集成度、核心面积、频率和功耗,支持C6电源状态,还在细节上进行了大量优化,包括更大容量的二级缓存、改进的硬件预取、更大的窗口尺寸、硬件分割器、支持第二代Turbo Core智能超频技术等等,最终将IPC(每时钟周期指令数)提升了6%以上。
这里特别需要着重介绍的就是Turbo Core,官方中文名:“智能超频”。该技术最早出现于六核心的Phenom Ⅱ X6系列上,如今已经进化到第二代,支持从推土机到APU的全系列产品,不过截至2011年基本还没有软件工具能够实时监测Turbo Core的动态频率,只有AIDA64附带的CPUID还凑合。
我们知道,处理器在不同负载下的实际功耗差别很大,而且都距离最大热设计功耗还有一定的空间,另一方面多核心处理器在不同应用环境中活跃的核心数量也有所不同,这都造成了处理器资源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形成了浪费。解决方案就是由功耗监视器实时测量每个处理器核心的功耗,由北桥汇总,然后统一报告给P-State电源状态管理器,再由其根据需要让处理器的各个核心运行在适当的电源状态下,或者降速或者提速,特别是提速的时候能短时间超过原始频率,并且保证始终不超过整体热设计功耗。
AMD Turbo Core的创新之处在于使用了数字式高级电源管理(APM)模块,相比于类似技术中的模拟温度和电流监测方法,能够提供高灵敏度的电源管理,精确度更高,具备完全可重复性。更关键的是,Turbo Core会自动协调CPU、GPU,让需要更多资源的能够获得更高速度。
在GPU闲置的时候,它就会大幅降低其频率,去尽可能高地提升CPU频率。如果碰到了较为繁重的图形或者视频任务,GPU就会获得更高优先级,CPU退而求其次。
如果GPU执行的是DVD视频播放等轻负载任务,那么留给CPU的加速空间就要在整体热设计功耗中排除。
5.APU对业界的影响
Fusion APU是一款真正将CPU和GPU融合在一起的产品,它的诞生将统治软件业界的x86 CPU与针对现代负载进行优化的GPU紧密融合在一起,并将两者各自的优势发扬光大。
尤其对于移动平台来说,APU的利好是显而易见的,高集成化可大幅度降低笔记本内部设计的难度,并可有效提升其散热效率,降低整机的功耗,提升续航时间。所以APU的出现将会带出一种全新的笔记本内部架构,影响深远,符合更低消耗、更低成本的效果,符合节约、低碳、环保的时代主题。
尤其在AMD将其定义为“APU价值和精华”的超轻薄笔记本电脑市场上,APU的问世绝对是AMD的一枚重磅炸弹。最低低于1W的功耗设计,以及不到现今产品一半的核心面积实现90%的性能水平。
AMD完全有机会在超轻薄市场逐步建立起自己的非对称优势,并最终在其他市场上呼风唤雨。
6.关于APU和硬解相关一些概念
即便不是APU,依旧是传统的独立CPU+独立GPU模式,视频播放也是支持软解和硬解的。只要有这两个部分,就支持。
目前,AMD的APU都是支持混合交火的。而混合交火的智能工作负载是如何进行的,AMD没有透露。不过,如果就你日常的使用而言,单纯的高清视频硬解,无论对独立显卡,还是APU内部的集成显卡来说,都是非常轻松的,不用在意硬解的位置。如果真的只想使用独立GPU,AMD的驱动会有相关选项的。
最后补充一下,AMD的全线APU产品都是支持UVD3硬件解码的,安心去用。
7.求一篇关于设计欣赏类的论文
您好!很高心回答你的问题!我为你搜集了几乎所有的论文,供你参考!谢谢采纳!!!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推荐一个网站 /42-5/5630.htm 还有一份也是,基于单片机的自动门控系统设计,来自: /42-5/5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