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公害蔬菜栽培技术论文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
笔者认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的范围或阀值以内的蔬菜产品,可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早在20世纪20年代,国外就开始发展无公害蔬菜,其主要生产方式是无土栽培。
据不完全统计,世界上单用营养液膜法(NFT)栽培无公害蔬菜的国家就达76个。在新西兰,半数以上的番茄、黄瓜等果菜类蔬菜是无土栽培的。
日本、荷兰、美国等发达国家,采用现代化的水培温室,常年生产无公害蔬菜。此外,在露地蔬菜的无公害生产技术方面,也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探讨和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例如,工业高度发达的日本,其许多城市郊区的蔬菜良田被工业废气、废水、废渣所污染,良田耕作层内的镉、铜等重金属大量富集、积累,致使蔬菜产品内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消费者重金属慢性中毒现象时有发生,引起日本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政府曾拨给大量的专项资金,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对“重金属污染”问题进行攻关。
通过多年的努力,探索出客土换层、地底暗灌、配方施肥、生物固定等综合农艺措施。其他发达国家如美国、前苏联等在利用生物农药防治蔬菜病虫害、综合控制NO2—污染、采用微生物降解蔬菜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工作。
我国无公害蔬菜的研究和生产始于1982年,该年召开全国生物防治会议,江苏省率先提出用生物防治代替化学农药防治。1983年,在全国植保总站的大力支持下,全国23个省、市开展了无公害蔬菜的研究、示范与推广工作。
通过几年的研究实践,探索出一套综合防治病虫害、减少农药污染的无公害蔬菜生产术。1985年全国推广无公害蔬菜生产面积4万hm2(60万亩)。
目前,该项工作仍在不断往前推进。 2、无公害蔬菜研究与生产现状 我国自开展无公害蔬菜的研究与生产以来,取得了一批既有一定理论深度又有广泛适用性的研究成果。
这些成果在全国大、中城市郊区蔬菜基地应用后,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1)研制开发了一批高效、无毒生物农药,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所谓生物防治,笼统地讲,是指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学防治或植物保护的生物学防治方法;确切地说,生物防治是利用生物或其代谢产物来控制有害动、植物种群或减轻为害程度的方法。
我国广大的蔬菜科技工作者和蔬菜种植示范户在长期的研究与生产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套以生物防治为重点的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即:在加强农业防治(如选择优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深耕烤土、施腐熟粪肥等)的前提下,在蔬菜病虫害发生期使用高效、无毒生物农药,并设法保护天敌;万一上述措施不凑效时,科学合理地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并严格控制农药的安全间隔期,尽量减少施药次数和降低用药浓度。自80年代以来,我国先后研制出Bt乳剂7216、棉铃虫病毒NPV、Bt病毒复合剂、苏力保、螨虫素、拒食剂、环宝乳油剂、菜青虫产卵抑制剂等生物杀虫剂与生物拒避剂;井岗霉素、农用链霉素等生物杀菌剂;弱毒疫苗A等病毒抑制剂。
这些生物农药对蔬菜病虫害有较好的防治和控制效果。例如,江苏海安县海安镇蔬菜办卢厚祥等人采用生物农药苏力保100倍液(江苏扬州生物实验厂研制)进行防治斜纹夜蛾试验,药后3天,防效达90.4%以上;江苏省农科院植保所钟定亮利用浓度为1ml/L的生物农药螨虫素(南京保丰农药厂生产)进行防治小菜蛾试验,药后3天,防效达94.4%,明显优于一般的化学农药;此外,我国在推广应用200mg/L农用链霉素液灌根防治蔬菜软腐病、青枯病,用井岗霉素1000-1500倍液防治蔬菜炭疽病、霜霉病,用Bt乳剂300-500倍液防治蔬菜青虫、小菜蛾等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2)初步探索出治理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的办法,蔬菜产品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获得有效的解决途径 蔬菜产品的重金属污染问题早就引起我国蔬菜科技工作者的重视,同时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存在状态、环境容量、迁移规律以及在植物体内的富集状况等做了大量的研究。实践表明,增施有机肥,可明显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环境容量,提高土壤还原能力,从而可以使铜、镉、铅等重金属在土壤中呈固定状态,蔬菜对这些重金属的吸收量相应地减少。
臧惠林等人对白菜受镉污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菜田土壤中施用石灰、钢渣和高炉炉渣均可明显降低白菜茎叶内的镉含量,并从理论的高度提出,控制白菜吸收镉的有效措施提高土壤pH值的相关系数r=-0.94。对其他重金属的污染也有有效的防治措施,如在土壤中添加FeSO4或Fe2(SO4)3可以减轻砷的危害;控制土壤pH<5.5及施用FeSO4可以防止钼的危害。
另外,根据菜园土地的环境条件,利用排土客土工程法和就地表底土翻换工程法等工程措施,对各种重金属污染,均不失为良好的。
2.高山马铃薯生产有哪些优势论文答辩题
高山马铃薯:马铃薯又名土豆、洋芋、山药蛋等。
含有脂肪、矿物质、磷、有机酸、维生素等人体需要的物质,是重要的粮食、蔬菜兼用作物。因营养丰富有“地下苹果”之称,已成为目前的一种消费时尚。
政和县马铃薯种植面积每年保持5万亩左右。高山区气候温和湿润,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生态条件好,有利于生产高产、优质、无毒的马铃薯。
而且高山马铃薯素以个体均匀、淀粉含量高、味正、个大、皮薄、色鲜而著称。用高山马铃薯加工的薯饼、薯片、薯丝等特色佳肴,香甜可口,成为来往宾客争相叫点的菜肴,也是政和各大小酒家必备的菜谱。
近年来,原先无人问津的澄源、杨源、镇前高山区乡镇的马铃薯逐渐走俏,将是一项最具发展潜力的传统产业。据统计,2014年,全县共种植马铃薯35000亩,总产16742吨。
3.马铃薯的种植技术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马铃薯是全球第四大重要的粮食作物,仅次于小麦、稻谷和玉米,2015年,我国启动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推动了马铃薯的产业化发展。马铃薯在湟中县栽培历史悠久,科学栽培,合理管理,提高产量和质量,对促进全县马铃薯产业的长效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1生长环境
马铃薯喜低温、性喜冷凉,喜光,根系发达,适应性强,对土壤条件要求不十分严格,最适宜在耕层深厚,土质疏松,养分充足,光照适宜,凉爽湿润,微酸性的土壤环境生长,土壤偏碱性易发生疮痂病。适宜茎叶生长的温度为15℃~25℃,温度高于39℃停止生长。适宜块茎生长的温度为16℃~18℃,地温高于25℃时生长停止。
2栽培技术
2.1精细整地。精细整地十分重要,深耕深翻,适当晒田,既能疏松土壤,又可以提高其透气性,增强土壤的活性,对种子萌芽和根系的生长发育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翻耕深度30cm。耙平耕细,无大土块,作畦备垄。垄距为50~60cm开沟,沟深10cm,沟内施底肥,底肥以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为主,亩施腐熟有机肥2500~3000kg,土豆专用肥45~50kg。底肥不可直接接触到种薯块。每年做好种植计划,与小麦、谷子、玉米等作物实行
3
4.2
4.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要点有哪些
无公害马铃薯栽培技术是在传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 基础上,通过多施有机肥,少施化肥,选用抗病性强、品质 优的品种,使用物理手段杀虫灭菌的一项栽培技术。
其要点如下:(1)品种选择选用脱毒种薯。鲜食选用克新4、早 大白等品种;加工淀粉、粉条选用克新12等品种;加工薯 条、薯片选用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
(2)种薯处理选择中小薯做种,在4月中旬(播前 25-30天)将种薯出窖,然后摊在室内近阳光处或室外背 风向阳处,干铺2-3层,上、下各铺3-4层细沙,温度保 持在15-2CTC,湿度保持在85%-90%,3-5天翻动1 次,均匀见光;将种薯切块,每个薯块最少有1-2个芽 眼;100千克薯块用体积分数为25%的甲霜灵100克加少 量水浸沾或喷洒,或用草灰拌种杀菌。 (3)整地选择远离污染源、地势高燥、土松地肥、土层深厚、易于排灌的沙质土壤,土壤偏酸性(pH值5。
0- 5。 5最好)地块,前茬以小麦、亚麻、玉米或大豆为好。
伏 秋整地的地块翻、耙、耢后起垄,镇压。春整地的地块,早 春耙耢灭茬,达到待播状态。
(4)施肥测土配方施肥。马铃薯需肥比例一般氮:磷:钾为5 : 2 :11。
每公顷用优质农肥30吨,尿 素75千克,二铵150千克,硫酸钾150千克混拌均匀做 底肥。(5)播种当土壤10厘米深处温度稳定通过5°C时及 时播种;以垄作为主,行距60-70厘米、株距20-35厘米为宜,覆土厚度不应小于7-9厘米,深开沟、浅覆土;早 熟品种及高肥力的地块适当密植,每公顷保苗6万- 7万株,晚熟品种及肥力较低的地块适当稀植,每公顷保 苗5万-6万株。
(6)田间管理栽植后应立即镇压;出苗前耙一遍;幼芽顶土时进行一次深中耕,浅培土;苗出齐后及时铲一 遍,再趟一犁,少培土;在发棵期铲二遍、趟二遍,多培土,做到垄沟窄,垄顶宽;在苗齐后,要及时查田补种;在播种 的同时可施用辛硫磷颗粒剂每公顷60-70千克,防治金针虫、蛴螬、地老虎等地下害虫;播后5-10天(未出苗 前)进行土壤处理,防除苗期杂草,可用乙草胺加嗪草酮、施田补进行;在初花期用甲霜灵锰锌或百德富可湿性粉 剂或可杀得可湿性粉剂、瑞毒霉可湿性粉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7)收获早熟品种8月下旬、中晚熟品种9月上中 旬起收,收获后进行堆放,使块茎散热、去湿、机械损伤愈 合、表皮增厚。
夜间气温降至零下时清选入窖。
5.马铃薯种植高产技术
马铃薯具有营养丰富、粮菜兼用、高产高效、生育期短的特点。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马铃薯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其主要高产栽培技术是:
选用良种河南省属马铃薯春秋二季作区,应选用结薯早、块茎膨大块、休眠期短、高产、优质、抗病的早熟品种,如豫马铃薯1号、豫马铃薯2号等。这些品种最好是脱毒薯种,脱毒薯苗出苗早、植株健壮、叶片肥大、根系发达、抗逆性强、增产潜力大。
地块选择选择土壤肥沃、地势平坦、排灌方便、耕作层深厚、土质疏松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以禾谷类作物、豆类、棉花、萝卜、大白菜等为宜,不宜以茄科作物,如茄子、辣椒、番茄、烟草等为前茬,以减轻病害的发生。
精细整地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深耕30厘米左右,使土壤冻垡、风化,以接纳雨雪,冻死越冬害虫。早春解冻后应及早耕耙,达到耕层细碎无坷垃、田面平整无根茬,保住墒情,以待播种。
施足底肥马铃薯是高产喜肥作物,结合早春整地,施足底肥。底肥一般亩施优质腐熟有机肥4000~5000公斤、尿素20公斤、过磷酸钙50公斤、硫酸钾30~40公斤。切块催芽春播每亩需种薯120公斤左右,播前一个月将种薯放在温度15℃~20℃的黑暗环境中春化处理。播前20~25天将种薯切块,每块有1~2个芽眼,重量25~30克。种薯切块后用600倍多菌灵悬浮液冲洗切口表面淀粉,晾干后放在温度为15℃~18℃的室内用沙土层积法催芽,待芽长到2厘米左右时,放在散射光下晾晒,芽绿化变粗后即可播种。
适时播种河南省春播马铃薯的适宜播期为2月下旬至3月上旬,若播种过早,幼苗易受冻害。播种过晚,薯块膨大时正处于高温多雨季节,地上部茎叶易徒长,影响块茎养分积累,导致严重减产,且薯块易感染病害烂薯,不耐贮藏。
合理密植采用起垄宽窄行栽培,垄距1米、垄顶宽60厘米、垄高15厘米,一垄双行,宽行70厘米、窄行30厘米、株距25~30厘米。开沟播种,薯块在沟内芽朝上摆好后,每亩用3%辛硫磷颗粒剂2~3公斤,对细土15~20公斤顺沟均匀撒施,以防地下害虫。然后覆满沟土,镇压平整,每亩用72%都尔100毫升或50%乙草胺120毫升,对水40~5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杂草,随后立即覆膜。
田间管理1.及时破膜。播种后20~25天苗将陆续顶膜,选择晴天及时将地膜破孔放苗,并用细土将破膜孔掩盖。2.中耕培土。结合追肥、浇水,分别在现蕾初期和开花初期各培土一次,以防块茎露出地面。3.肥水管理。结合墒情,在齐苗期、现蕾期、开花期、薯块迅速膨大期各浇水一次。结合浇水视苗情,在开花初期亩追施尿素10~15公斤,收获前5~7天停止浇水,以防田间烂薯和影响薯块贮藏。此外,在植株生长中后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两次,每亩每次40~50公斤,以防早衰。4.化控:在现蕾开花期,对徒长趋势的田块,亩用15%多效唑20~25克,对水40~50公斤喷雾,控制徒长。5.病虫防治。病毒病发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剂1000倍液喷雾防治。晚疫病发病初期用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5%瑞毒霉6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喷药1次,连喷3次。防治蚜虫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适时收获春马铃薯不一定等到成熟后再收获,应视市场需求,掌握在高温和雨季到来前进行,收获应选晴天土壤干爽时进行。
6.药剂专业论文
不同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效果初探 摘要以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加37.5%泉程悬浮剂、58%诺毒霉可湿性粉剂、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马铃薯在不同出苗时期(出苗后30 d、出苗后20 d和40 d各喷1次)喷洒防治马铃薯晚疫病。
试验结果表明,用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加37.5%泉程悬浮剂在马铃薯出苗后20 d和40 d各喷1次效果最好,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效果高达98.9%,值得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使用。关键词药剂晚疫病防治效果 马铃薯晚疫病是马铃薯生产中的一个主要病害,可为害叶片、茎和薯块,造成减产。
目前化学药剂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是最有效方法之一。为有效控制该病害的发生,筛选出更有效的防治药剂,2008年冬,选用了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37.5%泉程悬浮剂、58%诺毒霉可湿性粉剂、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对马铃薯晚疫病进行田间药效对比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1.1试验材料供试药剂有72%杜邦克露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霜脲氰和代森锰锌(上海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37.5%泉程悬浮剂,有效成分为氢氧化铜(美国杜邦农化有限公司生产);58%诺毒霉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为甲霜灵锰锌(深圳诺普信农化有限公司生产);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有效成分为精甲霜灵和代森锰锌(瑞士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生产、苏州先正达作物保护有限公司分装)。试验马铃薯品种为费乌瑞它。
1.2试验处理试验地设在藤州镇潭东村潭东三组黄凤生户的双季稻冬闲田。该田历年为双季水稻种植区,地势平缓,土壤为水稻土,肥水条件中等。
试验设9个处理,分别为:A、出苗后30 d用72%杜邦克露防治;B、出苗后30 d用72%杜邦克露﹢37.5%泉程悬浮剂防治;C、出苗后30 d用58%诺毒霉防治;D、出苗后30 d用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防治;E、出苗后20 d和40 d用72%杜邦克露防治;F、出苗后20 d和40 d用72%杜邦克露﹢37.5%泉程悬浮剂防治;G、出苗后20 d和40 d用58%诺毒霉防治;H、出苗后20 d和40 d用68%金雷多米尔水分散粒剂各防治1次;I、不用药防治(CK)。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次重复,小区面积21 m2(1.5 m*14 m)、四周设保护行。
1.3种植及管理2008年10月10日开始切薯,10月15日种植。采用稻草覆盖免耕大畦方式种植,沟宽0.3 m,沟深0.15 m,畦面宽1.2 m。
每畦种植4行,宽窄行种植,中间为宽行,大行距0.3 m,两边为窄行,小行距0.25 m,畦边各留0.2 m。按“品”字形摆种,每小区种植192株,株距0.3 m,折每1 hm2约种91 500株。
将种薯摆放在土面上,芽眼向下,薯种尽量按压入土并盖2~3 cm碎土,以方便种薯吸水、生根、出苗。然后施肥,每1 hm2施三元硫酸钾复合肥1 500kg,硫酸钾20 kg,肥料放于2行种薯中间,不与种薯接触。
然后再盖上8 cm左右的稻草,再在稻草上盖上少量的泥,以防稻草被风吹散。其他管理要求一致,水分管理主要是湿润为主。
2009年1月20日收获。1.4试验方法喷药时间,2008年12月1日上午对E,F,G,H 处理进行第1次喷药,12月21日上午进行第2次喷药,12月11日上午对A,B,C,D处理进行喷药。
采用工农-16型喷雾器喷雾。全株叶片上下均匀喷药。
施药后无降水。防效调查,2008年12月28日和2009年1月8日分别进行防效调查。
2结果与分析从结果中可以看到(表1),第1次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率由高到低的排列为I,D,C,G,B,A,H,E,F处理。而第2次调查各处理的发病株率则发生了改变,由高到低的排列为I,C,D,G,H,A,B,E,F处理。
但2次调查发病率最低的是F处理和E处理却没有改变。3小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的几种药剂在不同的时间喷洒,对抑制马铃薯晚疫病的发生都有明显的作用,防治效果在92%以上。
但是,用72%杜邦克露+37.5%泉程悬浮剂在马铃薯出苗后20 d和40 d各喷1次效果最好,防治效果高达98.9%,施药后能在马铃薯叶片表面形成强有效的保护膜,防止病菌的入侵,这样可有效保持叶片的完整,提高光合作用的能力,有利于光合产物的运输和薯块养分的积累,进而提高产量并增加效益,值得在冬种马铃薯生产中推广使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马铃薯无公害栽培技术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