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世华的获奖情况
2003年 获华英文化基金会 青年学者奖
2004年 获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资助
2005年 指导的毕业设计(学生-任远,题目-混沌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006年 第四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与研究生合作)
2006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08年 指导的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丁世宏,空间飞行器姿态有限时间控制研究,2007.03)
2009年 获东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2010年 获华英文化基金会 华英学者奖
2011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0年 指导论文获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丁世宏,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若干问题研究,2010.6)
2011年 获聘为 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
2.李世华的获奖情况
2003年 获华英文化基金会 青年学者奖
2004年 获东南大学优秀青年教师教学科研资助计划资助
2005年 指导的毕业设计(学生-任远,题目-混沌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获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二等奖
2006年 第四届全国高校嵌入式系统研讨会“优秀论文奖”(与研究生合作)
2006年 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
2008年 指导的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丁世宏,空间飞行器姿态有限时间控制研究,2007.03)
2009年 获东南大学教学优秀一等奖
2010年 获华英文化基金会 华英学者奖
2011年 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
2010年 指导论文获东南大学优秀博士论文(丁世宏,非线性系统的有限时间控制若干问题研究,2010.6)
2011年 获聘为 东南大学青年特聘教授
3.什么是平土木
杨平,男,1964年8月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土木工程学院院长,兼省级土木工程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任、岩土与地下工程研究所所长,是江苏省教学名师,省“六大人才高峰”入选对象、省“青蓝工程“中轻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首届杰出岩土工程师,主持和参与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部、省级及横向科研项目60多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2次、厅级二等奖2次,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1次,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门,在国家级期刊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9篇,其中18篇论文获省级优秀论文二、三等奖或被SCI、EI、ISTP收录,主编和副主编出版规划教材5部,其中获省级奖2部。2003年曾赴俄罗斯沃罗涅日建筑工程大学和沃罗涅日林业工程大学进行短期学术交流与访问,2005年在新加坡国立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国际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会(ISSMGE)TC17(地基处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多国岩土工程灾害与修复委员会成员,江苏省岩土力学与工程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工程安全与防护分会常务理事、环境岩土工程分会理事,华东基础力学与工程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工程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土木工程教育工作委员会江苏分会委员,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力学、土建类委员,江苏省注册咨询专家,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地基基础专业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地震学会理事、南京林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机械工业出版社普通高等教育建筑类教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林业大学学报”编委,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森林工程”编委。研究方向: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路基工程及地基处理、工程项目管理。
省部级以上教学科研获奖情况1. “第五届江苏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20092. “基于创新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获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排名第1),20093. "冻结壁强度及其参数研究",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负责人,19924. “南京地铁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及人工冻结关键技术研究”,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技术负责人,20065. 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2004;6. 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培养对象,2004;7. “土力学” 课程获江苏省省极精品课程,负责人,20088. 主编出版的《土力学》教材获第二届全国林业教育学会优秀教材奖,2008;9. 副主编出版《建设法规》获第六届全国高校出版社优秀畅销书二等奖,2004;10. “井塔箱基开裂机理及治理技术”,获安徽淮北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11. 指导的2007届研究生朱逢斌论文获江苏省优秀硕士论文,2008;12. 指导本科生(何文龙)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200413. 指导本科生(吴伟扬)获江苏省优秀本科毕业论文二等奖,200514. 指导的2007届研究生朱逢斌获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研究生,200715. 指导的2008届研究生孙洪岩获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研究生,200816. 指导的2009届研究生胡俊获江苏省土木工程优秀毕业研究生,200917. 获江苏省首届杰出岩土工程师,2009主要科研成果1. 冻结壁强度及其参数的研究,国家攻关(75120404)部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国际领先,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第二负责人;2. 南京地铁冻融土物理力学性能及人工冻结关键技术研究,南京地下铁道有限责任公司项目(D1-XY01-2100-0206),江苏省科技厅鉴定,国际先进水平,江苏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主持;3. 特殊条件下城市地下空间开发人工冻结技术研究,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已验收,主持;4. 城市软土地下空间开发引起周围地表、建筑物和构筑物变形、沉降的预测理论和控制技术,江苏省 “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培养计划,已验收,主持;5. 高流速地下水地层冻结壁形成规律研究,煤炭部科学基金项目(建97),验收优秀,主持;6. 冻土爆破机理试验研究煤炭部基金项目,已验收,主要参加者;7. 井塔箱基开裂机理及治理技术煤炭部项目、部级鉴定,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参加者;8. 原状冻土与扰动冻土力学性能差异性研究,煤炭优秀青年基金项目,验收,主持;9. 人工冻土冻胀、融沉特性及其对环境影响的研究,江苏省高校自然基金(02KJB220002),验收,主持10. 深大基坑新型咬合桩支护技术研究及应用,建设厅鉴定,国际先进水平,主持11. 液压升降整体脚手架安全技术规程,住房与建设部技术规程, 主要参编人12. 住宅全装修产业化体系研究,省建设厅鉴定,国内领先水平,主持主要教学工作: 本科生《土力学》、《基础工程》,研究生《环境岩土与地下工程专论(专题)》、《高等土力学》, 《城市地下工程》等主要在研科研及科技服务项目1.植被根系固坡机理及生态边坡稳定性研究(200802980005),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9~2011,主持2.复杂环境下隧道盾构推进对邻近地下结构的影响与灾变控制研究,住房与城乡建设部科研项目(2009-K3-2),2009~2011,主持;3.盾构隧道端头与联络通道加固方式及安全性研究,苏州市科技局苏州轨道交通专项课题(ZXJ。
4.2008毕业论文怎么写
《服装设计毕业论文》这篇工业设计论文来自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 本站将坚持免费到底,每日为您更新更多与《服装设计毕业论文》一样优秀的免费精品工业设计论文,请随时关注! 谈谈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 一、服装设计人才的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服装是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的综合体,体现着人的价值观、伦理观、审美观、民族风貌和时代精神,浓缩着人类发展史和文明史,是社会的一面镜子。
随着时代的发展,服装产业已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转化,企业的竞争已由低成本、低价格的竞争转向品牌的竞争,其中服装的科技含量和文化含量以及创新将是竞争的关键,这就对服装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和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就目前相对落后的教育观念、教育形式、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培养出具有深厚文化底蕴,较高的科技素养,高尚的审美品位、较强工程技术能力的高素质服装设计人才。
所谓培养模式,是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质量标准,为受教育者设计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一结构的方式。根据培养目标服装专业应采用以应用能力和基本素养为主线,同时注重应变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模式。
按照宽知识、厚基础、能力强、素质高的要求,建立新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采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手段,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其中最核心的是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 二、服装设计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养 作为一名符合时代需要的优秀服装人才,除了具备较高的专业能力外,还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素养: 1.人文素养 爱因斯坦曾指出:“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在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业一个专家。”
一方面服装是一个社会、一个时代的综合反映。曾有位学者调侃地说到,如果让他沉睡一百年,醒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买一本最新的女性时装杂志,通过它就能够了解到一百年后的社会是个怎样的状况。
可见,服装不仅仅是商品,它更是一种文化,凝结着一定的文化素养、文化个性和审美意识,展现着一定的文明水平。另一方面,服装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
如果把它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和文化的发展分割开,而仅仅就事论事地讲服装设计、工艺、技术等,抛弃了服装发展的灵魂、动力与背景,就会使服装看来只是某个设计师的所谓“灵感”的拼凑,服装风格的形成完全是偶然的结果;如果忽视了对服装发展的历史逻辑必然的关注,就会导致设计中出现盲目的模仿与抄袭,断章取义、玩弄形式,追逐所谓新潮流和表面的浮华;而割断服装发展的文化脉搏、割断服装的民族传统的服装文化,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正如艺术大师、教育家吴冠中先生所说:“艺术创造中,路遥知马力的‘力’字,往往隐藏在文化底蕴中。”
因此,我们所培养的服装设计师必须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学会做人,有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关注社会、关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有高尚的情操和审美品位。
只有这样,才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把真正时尚、健康的文化传播给大众,才能设计出真正具有生命力的服装。 2.科技素养 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科技革命正迅速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工作和思维方式,改变着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伦理观念、价值观念和审美取向。
互联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企业的经营管理方式,使我们能真正做到在规模化生产的同时,能很好地满足人们需求的差异、多样化和个性化,建立起真正的快速反应系统,大大降低企业的交易成本。生物和材料科学的进展,产生了大批新型纤维;莱卡的广泛运用,使穿衣中长期困扰人们的舒适与合体的矛盾得以解决;tencle、彩色棉、新型醋酸纤维面料、绿色聚乳酸纤维面料等新型纤维面料,既具有天然纤维的风格,又具有合成纤维的性能,还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对环境的污染;再加上后整理技术的进步,使得服装面料的科技含量大大提高,赋予面料以新的风格和内涵,丰富了表现力,使服装呈现出新的视觉冲击,散发出新的魅力;随着“基因工程”的突破性进展,不久将会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绿色环保纤维和面料。
科技的迅速发展,在改变着我们的物质世界的同时,也改变着人们的审美取向。在工业经济时代,为适应工业化大规模生产形式的需要,人们崇尚简洁美简约主义,计算机的广泛运用,使生产个性化的产品成为可能,人们又强调个性美。
鉴于工业化所造成的污染和环境破坏对人类带来的危害,以及生物化学和环保科学的发展,导致了人们以“绿色”为美,形成了当今的“绿色文化”潮。由此可见,科技对于服装来说,不仅仅是技术,它还将影响到思想、文化和美学等诸方面的问题。
3.跨文化素养 在跨国际经营中,由于文化的差异使服装产品在款式、色彩、面料、装饰手法及广告、营销等手段上,与当地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风土人情、价值观、道德观不一致而造成滞销的状况,经常发生,人们把这种状况称之为“文化障碍”;相反,如果产品能同。
5.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团队简介
3.建设成果在全体成员的共同努力下,2001年5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被江苏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第一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同年10月,被国家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第二批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4年11月被学院确定为院级品牌专业,2006年7月被确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建设点。
近年来,本教学团队建成两门国家精品课程、一门省级精品课程、一门院级精品课程,2004年12月建成一个江苏省建筑技术实训基地,2005年12月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建筑技术实训基地。团队指导学生获得江苏省优秀毕业设计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2007年12月,“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江苏省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几年来,团队培养和培育了1名江苏省建筑业“十大科技之星”;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学术带头人;1名江苏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名“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培养对象;2名江苏省“333”人才培养对象;1个江苏省“青蓝工程”科技创新团队,1人为徐州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6.王俊的学术研究
[1] Jun Wang, Meng Wang, Guo-Xia Sun, Yan Zhang, Xie Xie, Fu-An Wu, Zhong-Li Chen, Shi-Ming Cui. Directionally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rutin for biosynthesis of quercetin. Journal of Medicinal Plant Research. 2011, in press.[2] Jun Wang*, Shuang-Shuang Gu, Lei-Xia Zhang, Fu-An Wu and Xi-Jie Guo. Pentyl (E)-3-(3,4-dihydroxyphenyl) acrylate. Acta Crystallographica, Section E: Structure Reports Online. 2011, E67 (11):O2871.[3] Jun Wang, Lu-Lu Zhao, Guo-Xia Sun, Yao Liang, Fu-An Wu, Zhong-Li Chen, Shi-Ming Cui. A comparison of acidic and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rutin [J].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1, 10(8): 1460-1466.[4] Jun Wang, Ning Qiu, Huan Wu, Fu-An Wu. Preparation of Pruning Mulberry Shoot-based Activated Carbon by ZnCl2 Activation. Advanced Material Research, 2011, 282-283: 407-411.[5] Jun Wang, Ding-Qiang Lu, Hui Zhao, Jia-Li Wang, Ben Jiang, Xiu-Quan Ling, Hong Chai, Ping-Kai Ouyang.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tobacco wastes by identification and quantitation of polyphenols with LC-MS/MS. Journal of the Serbian Chemical Society.2010, 75(7): 875-891.[6] Jun Wang, Fu-An Wu, Yao Liang, Meng Wang. Process optimization for the enrichment of α-linolenic acid from silkworm pupal oil using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20): 2956-2964.[7] Jun Wang, Fu-An Wu, Meng Wang, Ning Qiu, Yao Liang, Shui-Qing Fang, Xing Jiang. Preparation of activated carbon from a renewable agricultural residue of pruning mulberry shoot.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10, 9(19): 2762-2767.[8] Hui Zhao, Jun Wang, Xiu-Quan Ling, Ji Liu, Xiu-quan Ling, Ding-Qiang Lu. Enrichment and purification of chlorogenic acids from tobacco waste extract with macroporous resins. Sepa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0, 45 (6): 794-800.[9] Jun Wang, Ben Jiang, Ting Xia, Ding-Qiang Lu, Yao Liang, Xiu-Quan Ling, Fu-An Wu*. Continuous enzymatic synthesis of caffeic acid phenethyl ester in column fixed-bed bioreactor, In: Ke-Xiao Zhu (eds.). 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Development Press. 2010, pp. 165-169.[10] Jun Wang, Rong-Bin Lv, Fu-An Wu, Yao Liang, Yan Zhang, Tao Wu, Qiu-Sheng Wu. Principal component and 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 for discrimina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mulberry tree varieties and cultivation zones, In: Yong Jiang, Hongguang Bao (eds.).Proceedings of the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Volumn 4: Modelling and Simulation in Biology, Ecology and Environment. Liverpool: World Academic Press. 2010, pp. 276-280.[11] Jun Wang, Ding-Qiang Lu, Jia-Li Wang, Hong-Qun Qiao, Xiu-Quan Ling, Ping-Kai Ouyang. Simultaneous determination of four active components in tobacco wastes by LC. Chromatographia, 2009, 69(5-6): 561-566.[12] Jun Wang, Ding-Qiang Lu, Hui Zhao, Xiu-Quan Ling, Ben Jiang, Ping-Kai Ouyang. Application of 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 optimization for the production of caffeic acid from tobacco waste.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9, 8(8): 1416-1424.[13] Jun Wang, Fu-An Wu*, Lu-Lu Zhao, Tao Wu, Qing Yang, Yao Liang, Shui-Qing Fang, Xin Jiang, Meng Wang. HPLC in reversed phase mode: tool for investigation of isoquercitrin from enzymatic biosynthesis products of rutin, In: Ke-Xiao Zhu (eds.). Proceedings of 200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raditional Medicine Berlin-Herdelberg: Springer Press. 2009, pp. 548-552.[14] Jun Wang, Fu-An Wu, Hui Zhao, Li Liu, Qiu-Sheng Wu. Isolation for total flavonoids from mulberry (Morus alba L.) leaves with macroporous resins [J]. African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7(13): 2147-2155.[15] Jun Wang, Ding-Qiang Lu, Hong-Qun Qiao, Xiu-Quan Ling, Hui Zhao, Ping-Kai Ouyang. HPLC-PAD-ESI/MS/MS: Tool for investigation of kinetics of enzymatic hydrolysis of mono-caffeoylquinic acids from tobacco waste. Journal of Biotechnology, 2008, 136 (S1): 369-369. (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
(2010)(2)江苏科技大学教学新秀。(2010)(3)江苏科技大学本科创新项目优秀指导教师。
(2010)(4)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两次获江苏省普通高等学校本专科优秀毕业设计(论文)二等奖。(2008,2010)(5)指导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第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2009),该项目创业作品获第七届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银奖(2010)和第六届“挑战杯”江苏省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特等奖。
(2010)(6)发表学术论文分别获镇江市科技论文一等奖(2009)、第十届科技论文三等。
7.徐锦泱的成绩及荣誉
1. 2013年荣获上海市优秀毕业生;
2. 2012年12月荣获中华人民共和国研究生国家奖学金;
3. 2012年12月荣获第九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4. 2012年11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金牌信息专员”称号;
5. 2012年10月上海交通大学唐尤淑圻奖学金;
6. 2011年12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金升学习优异一等奖学金;
7. 2011年12月荣获上海交通大学学业一等奖学金;
8. 2010年6月荣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毕业生荣誉证书;
9. 2010年6月荣获南京农业大学优秀毕业论文奖;
10. 2009年11月荣获江苏省第四届先进制造技术实习教学与创新制作大赛三等奖;
11. 2009年11月荣获国家计算机高级程序员OSTA资格证书;
12. 2009年10月荣获国家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及科技创新奖;
13. 2009年5月荣获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院级优秀团员;
14. 2008年12月荣获国家三好学生一等奖学金及单项奖学金;
15. 2008年7月荣获江苏省第九届非理科生高等数学竞赛三等奖;
16. 2007年12月荣获南京农业大学物理竞赛优秀奖;
17. 2007年11月荣获国家三好学生二等奖学金。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2008江苏省优秀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