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写关于残疾人社会福利方面的毕业论文应该看哪些资料
我国残疾人群体的生存状态很不乐观,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主要是残疾人的绝对数量大,增长速度快;残疾人的贫困现象严重;残疾人在参与社会方面存在严重的障碍,参与程度极低。
残疾人生存的物质环境和态度环境都急需要得到改善,残疾人主观去障碍方面的积极行动也十分缺乏。目前我国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不能有效地去除残疾人参与社会中遭遇的障碍,也不能为残疾人积极参与社会创造良好的物质环境和态度环境,某些制度还限制了残疾人实现基本的社会权利,是一种建立在救助模式基础之上的制度。
救助模式的思想基础是医疗模式的残疾人观和自然整合理论,体现出的是对残疾人救助、救济的思想,它将残疾视作残疾人个人的不幸,将不能有效参与社会的问题根源归因到残疾人自身,导致制度的不健全和不合理。而国际社会对残疾人所持的观点正在从医疗模式的残疾人观转向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认为社会环境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最大障碍,它认为残疾问题是人权问题,主张对残疾人赋权并给予社会支持。
本文对社会模式加以发展,提出了增能型社会模式的残疾人观,即在认同改造社会环境的重要性、主张消除环境障碍的同时,还应强调残疾人个体对自己负责,充分发挥个体的能力去面对问题,而不仅仅是被动地期待由外部力量来消除环境的障碍,是一种综合社会和个人两方面努力的残疾人观。在增能型残疾人观的视角下,国家除了尽力消除社会环境为残疾人带来的种种限制和障碍外,还应该采取措施帮助残疾人树立健康的生活观念,积极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
本文在增能型社会模式的基础上提出了“去障碍”模式,该模式是对增能型社会模式的操作化,认为“障碍”往往来自两方面,即政策的缺失以及政策对残疾人参与社会所作的限制,要去除障碍,必须对政策进行调整和补充。 本文采用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即采用了文献法中的二次分析和现存统计资料分析两种研究方法以及深度访谈的方法,文献法的运用主要是对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统计资料的数据、天津市南开大学社会学系“天津市残疾人康复需求和康复事业发展研究”课题调查数据、网络报刊的关于残疾人的新闻报导进行了分析。
另外,还对众多研究者的论文、书籍等次级文献进行了分析,这些文献包括相关领域的博士生、硕士生毕业论文、期刊文献、网站转载的论文及数据、专著、研究合集、政策法规等。深度访谈法主要以生活在天津地区的30个残疾人及其家庭成员、7个残联及社区工作人员作为访谈对象,获得了对残疾人生存障碍等方面更加直观的认识。
在这30个残疾人中,主要是对视力残疾人、肢体残疾人进行了访谈,而对于精神残疾人、言语残疾人和智力残疾人,则主要是对这些残疾人的亲属进行了访谈。访谈按照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就业状况、收入、康复程度、法律援助、面临主要生活困难等方面来向残疾人提出问题。
通过研究,本文认为社会环境是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最大障碍,社会环境包括态度环境、制度环境以及物质环境,态度环境贯穿于制度之中并决定着制度环境,制度环境反作用并强化着态度环境,并极大地影响着物质环境建设水平的提高。残疾人不能良好地参与社会,主要是因为社会环境存在着四层次的障碍,其中三个层次的障碍存在于制度环境中,即残疾人生存层次的障碍、基本社会权利层次的障碍和权利保障机制的障碍,第四层次态度环境中的障碍是指健全人和残疾人的主观上分别存在的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
障碍是指不利于残疾人参与社会的因素,它主要体现为制度的不合理和不健全。目前我国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仍是以救助模式为主导的制度,它是一种以家庭及社会关系网络为基础、国家低度介入提供选择性救助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它的产生源自中国独特的社会结构和传统的整合方式,正是因为其救助性和选择性的特点导致制度不能有效地去除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
救助模式下的制度环境与残疾人的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不能提供良好的服务,制度形成阻碍残疾人参与社会的障碍,不能从根本上改善残疾人的生活状况、促进残疾人自身的发展。我国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应向以增能型社会模式残疾人观为基础的“去障碍”模式转型,即向以国家为主导并高度介入、第三部门和家庭作积极参与并致力于消除残疾人生存与发展障碍的社会福利提供模式转型。
“去障碍”模式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即残疾人维持生存层次的“去障碍”、残疾人实现基本社会权利层次的“去障碍”、残疾人权利保障机制层次的“去障碍”以及残疾人的主观“去障碍”。另外,帮助残疾人消除参与社会的障碍应采取分类的方式,从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残疾种类残疾人的需求出发消除障碍。
2.社会工作方面的论文
社会工作是一种以助人为宗旨,运用各种专业知识、技能和方法去解决社会问题的专业职业,是确保现代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制度。
无论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还是社会工作都是以解决社会问题为取向。“三农”问题的突显,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开的前提,而且是社会工作介入的环境。
可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工作的融合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性。首先,社会转型期的“阵痛”是其共同的背景。
随着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得原有的社会运行机制得以打破,而进入了中性运行的模糊发展阶段,许多不协调的因素仍明显存在。这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社会工作的恢复提供了土壤。
其次,社会弱势群体是其共同的基本关注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主要是针对三农,特别是贫困地区及贫困农民而开展的,而社会工作的基本关怀对象也是生活陷人困境的人,贫困农民是其中的重要群体。
第三,二者以人为本的一致性。党中央提出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我们党对经济社 会发展规律逐步认识和深化的过程,同时又反映了新农村的本质特征就是以人为本。
新时期 下的新农村建设与社会工作的契合,不仅说明两者发挥着维系社会发展的共同的功能,同样说明两者在价值理念、方法等方面有融合的可能性。
3.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在我国的开展涉及多个部门,也涉及各类人群。残疾人社会工作实务必然涉及到社会工作的三大基本方法和通用过程模式等。在这里,考生需要对教材中给出的四大模式进行理解性记忆。
1.社区康复模式
(1)开展社区康复工作的有利条件。
①社区建设工作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组成部分。
②社区中有配置较为合理的资源。
③在社区中残疾人可以得到方便、及时的康复服务。
④在社区中可因地制宜地为残疾人提供各种康复服务。
(2)社区康复的原则。
①社会化的工作原则。
②成本低、覆盖广的原则。
③因地制宜的原则。
④因陋就简的原则。
⑤因势利导的原则。
⑥康复对象及其家庭积极参与的原则。
(3)社区康复的内容。
①开展残疾的预防。
②开展康复评定。
③开展全面康复服务。
⑧鼓励和促进残疾人参与社会的政治生活,保障其政治权利。
3.职业康复模式
职业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环节,其流程为:咨询——评估——培训——就业指导。
4.教育康复模式
教育康复的主要对象是机构中和城乡社区的各类残疾人,也称为特殊教育。社会工作者在运用特殊教育方法时,应从以下几方面介入:
(1)对残疾人。有选择性地开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咨询服务或各种专门的辅导。
(2)对残疾儿童父母、亲属。使他们正确认识和对待残疾人,矫正不当行为和进行心理疏导。
(3)对社会组织、服务机构和其他残疾人康复工作者。促使他们掌握有关知识,并使其知识、技能不断提高。
4.有关社会工作的可写的论题有哪些
社会工作涉及的领域活内容相当广泛 鉴于本人知识面 主要可以给您提供以下大致的方向:一、社会工作理论方面 包括社会工作的伦理价值、( 道德操守 反价值 伦理困境抄 )研究领域(对象 服务范围等)、在中国的发展(教育 专业化 本土化 职业化 发展机遇与挑战)、基础理论(外借理论 干预理论)等 二、社会工作方法包括个案 小组 社区 行政 政策 这些可以从理论基础 主要模式 实施过程 优缺点 适用领域以及在中国发展的问题入手 另外还可以写社会zd工作研究方法 这个可以参考社会调查研究方法 :当前的研究存在的弊端如何解决等 三、社会工作实务 这一方面内容多 范围广 层次深 涉及生活方方面面:儿童 青少年 老年 残疾人 妇女 社会救助 社会优抚 社会矫正 工业 家庭 学校 社区 医院等等 选自己感兴趣 易收集资料的领域和角度着手 四、社会学 社会工作论文是可以写社会学方面的 这里不详述。
5.求一篇1000字左右寒假去敬老院的社会实践论文
十周感谈 ——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实习报告 02031003 (一)实习情况综述 2004年3月5日至5月21 日,在武汉市社会福利院康复区开展了为期十周的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选择武汉市社会福利院,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以前作义工时,我与这群因为上天自己的失误而先天残疾的孩子联系在一起建立了友好的关系。2002年10月我随“社会工作者协会”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第一次见到他们。
他们或为跛脚、或为侏儒、或为智障,有的脸上有大面积覆盖性红斑、有的有严重的皮肤病,和我们一样高贵的灵魂就这样被包裹在扭曲残疾的躯壳里,浸泡在浑浊的神经里。生命以这种形式出现,督促我们去珍惜自己的健全。
至少,我们该把在空虚和抱怨中虚掷的时间,分给他们一些。 另外,我们了解到他们的实际困难:即其中十位年龄在13——18岁不等,文化水平在小学三五年级之间的残障少年(智力正常),无人授课、无处求学;同时,他们在自我认知、文化知识、社会生活技能等方面存在欠缺。
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制定了总体实习计划:先联系我校附小彭英校长,动员小学生捐课 本、习题集、工具书、课外读物等一百余本。 然后,以作义务老师的方式,,与他们顺利地建立专业关系。
工作方法上,我们一行九人平均分成三个小组,分别于周五、六、日前去实习;以小组活动与个案工作结合、辅导与管理相配合的方式。我们的目的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价值方法和技巧,使青少年偏差行为得以纠正,在协助他们形成正确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学会学习、学会交往;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即他们自觉、自动和自主改变自己的行为。
(二) 交流中的感触 第一:满足的心 刚去的时候,康复区宛若一张被定格的照片:房屋、假山、路边的行道木,溶为一体似地一动不动。干净的庭院内无人走动,走道两边的长椅上零零散散地坐着一些人——他们都保持着固定的姿势:翘腿的、低头的、打瞌睡等等,相互之间没有任何交流 我们刚一进门,他们立即都站起来,同时几乎把眼睛和嘴张到最大,表现出喜出望外的神态。
然后纷纷跑开了——不是跑向我们,而是边跑边向屋里没有出来的人大喊,然后一起站在屋檐下看着我们。 我们主动走上前和他们聊天、发书、作游戏,气氛很快活跃起来了。
他们送了我们一串串漂亮的纸鹤和纸心。走的时候,我把东西放在所长的办公室里,忘记拿出来了。
我很为难地对小鱼(一个15岁的女孩,坐在人群中她可以瞬间抓住人们的视线。沉默淤积的忧郁气质,丝毫掩盖不了骨子里的宁静与自信;清秀的脸始终舒展着浅笑,真诚而不招摇.;只是,走动的时候原本平整的路变地不平了)说:“这样好吧,一会你帮我把东西拿出来,下次来我再带回去好吗?” 同伴也应和着说:“算了,算了,下次再说吧,我们还要赶时间。”
小鱼说:“不能算的,不能算的,话时会笑的眼睛在声音沉寂的一刹那归于忧郁,深邃的眸子在我和同伴之间游移。她舒展的眉头始终漾着的笑意,也被紧张俘虏了。
似乎如果我们不回去拿的话,她就会哭。一直不喜欢说话的女孩樱,一直摇着我的手,并且目光扫向一个工作人员(办公室钥匙在她那),然后再定定地盯着我。
后来她陪我要来钥匙的时候,围着我们的几个少年,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轻松笑容。 回来的时候,心情很沉重。
害怕他们靠着我们,我们转身离开他们跌倒在地的伤痛,害怕我们没有能力教会他们如何自立。 二, 驿动的心 由于对“人生发展的阶段”了解欠缺,我们就下意识里把他们定位为脆弱的“儿童”。
首次去的时候,我专门买了一本《幼儿折纸》在宿舍里学折纸技术;同伴专门补习了童话,试图用“卖火柴的小女孩”对之进行熏陶,企图用“小二郎”对之进行感染,从而拉近距离。而那天,他们的折纸技术令我乖乖地当起了小学生;我们的故事却令他们乏味,他们甚至没有表现出最起码的好奇——鼓励我们把故事讲下去。
有的趴着睡觉,有的哈欠连连,问到他们是否故事,他们只是不置可否地笑。显然,他们还不习惯撒谎。
更有甚者,而后来爱说话的孩子也总是若有所思地点头、摇头回答我们的问话,后来他们干脆用哑语进行交流。 直到看到看到小姑娘在高校某男生走后,冒雨跑到大门口傻傻站立的表情;看到小男孩与“外来小女孩”(福利院有老人公寓,这些小孩一般是老人们的孙辈,周末的时候来看望他们)搭讪时的调皮;听到午饭后,小女孩在宿舍里打着、闹着、叫喊着“XX是XX的”,当然,说的是我们都知道的名字。
我们明白了自己犯了多么可笑的错误——他们是进入青春期的少年,而不是儿童!于是,我们开始毫不避讳地聊偶像剧,讲校园里的事。 如果下肢不残的话,小昕是一个漂亮的小女孩。
她在意识到自己漂亮的同时,也意识到自己的残疾,这令早熟的她极其敏感切且有一种破坏倾向。一次,某公司的人给他们带了好多食物,每人还有几枝康乃馨,几个小孩接过之后就把它们丢在一边。
而小昕则把花瓣一个一个撕下来,一枝接一枝。我把其余的几枝也拿给她,后来她笑着撕完了。
当我问到她以后想干什么的时候,她一副无所谓的神态对我说:“嫁人呗!” 课外时间,我们让他。
6.谁有社工方面的论文啊
?si=2 企业社会工作——一个亟待专业介入的新领域 王瑞华 (集美大学政法学院,福建厦门361021) 摘 要:当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具有迫切性,同时又面临着千载难逢的大好机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加 强专业介入应注意的问题是:合理选择直接介入方法,有效选取间接介入方法,坚持权变适应原则,实现介入方 法创新。 关键词:和谐社会;企业社会工作;专业介入 中图分类号:F27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18X(2007)02-0081-05 收稿日期:2007-01-06 作者简介:王瑞华(1971-),男,河南息县人,集美大学副教授。
企业社会工作(Social Work in Enterprise)是 社会工作实务研究中的一个崭新议题,也是当前中 国社会福利发展中的一个亟待加强专业介入的新 领域。然而,无法回避的是,中国关于这一问题的理 论研究十分薄弱,相关的助人服务工作缺乏专业 性,无法适应新形势的客观需要。
正因为这样,搞好 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不断实现实际工作的新突 破,已经成为摆在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面前的重 要课题。 一、当前开展企业社会工作的迫切性 当前,建立专业调节机制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 会背景下企业社会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因为,社 会工作是在回应社会需求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 来的,企业社会工作也不例外。所谓企业社会工作, 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专门知识与方法,系统帮助从 业人员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提高工作、生活和学 习的自信心,有效实现发展的问题解决机制。
这种 机制可以从实际工作和专业工作两个维度来考察, 实际工作主要由政府的劳动、保障、福利机构以及 企业的工会、咨询和服务部门来推动,专业工作则 是指运用个案、团体、社区、行政及督导等专业方法 来开展的针对企业员工的助人服务活动。调研发 现,当前中国企业社会工作专业介入机制的建设付 诸阙如,实际工作部门的组织机构不完善,工作人 员的素质偏低,用传统的工作方法代替现代生命关 怀,无法产生应有的工作效率、效益和效能。
这些问 题的存在严重制约了企业从业人员良好社会适应 机制的形成,进而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 成效。笔者认为,加强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具 有迫切性,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解决转型时期各种问题的需要 随着社会结构的转型,社会经济组织的运作方 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发育,多 种所有制经济成分长期共存,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第三产业和外向型经济迅速发展,企业组织成为自 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在这种背景下,市场 犹如一个硕大无比的竞技场,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 的单位(工厂、企业、公司等)都不得不上场参加竞 争。
紧张、单调、乏味、疏离使得员工的工作满意度 降低,个人的自主性、创造性受到压抑,员工的工作 成就感难以得到满足,从而引发了一些其他的社会 问题。在社会结构转型和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 新的社会问题也不断出现。
比如:福利保障、社会治 安、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困扰着政府和社会各界, 于是,以解决这些问题为主旨的企业社会工作逐渐 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成为建立新时期的问题解决 机制的希望之所在。正因为这样,加强专业介入,动 员社会各种力量,建立新时期的责任分担格局已经 成为新时期的迫切需要。
社会工作是在解决社会问 题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首先是社会变迁产生了诸 多社会问题需要人们去解决,其次是人们采用在一 定历史时期和特定条件下适用的方法去应付这些 问题,然后是人们不断探究更加有效、合理地解决 问题的方法。
诚然,转型时期出现的企业员工的大 量问题迫切要求能够及时对之进行科学的探索、考 察,这样,发展企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介入就成为客 观需要和必然选择。 2.维持企业内外关系和谐的需要 企业组织是环境中生存的有机体,也是由不同 类型和特点的个人组成的集体,差异、对立和矛盾 是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经常性的大量存在的现象。
不仅组织内部存在大量的冲突和失衡,而且组织与 个人、个人与个人、组织与环境、理性与情感也会经 常出现矛盾和不平衡。正因为这样,协调企业的内 外关系在企业发展中显得尤为突出。
但是,在当前 的企业管理中,中国企业的管理人员往往从生产管 理、营销管理等角度来协调这些关系,缺乏社会工 作的视角,无法从宏微观相结合的角度来处理问 题。调研发现,只有少数外资企业比较注重社会工 作机制建设,重视招聘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 生,并把这些毕业生分配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公 共关系部门以及其他的相关部门来开展工作。
而绝 大多数企业不知道社会工作是一种什么专业,根本 谈不上专业方法的使用,许多企业没有建立党支 部,甚至一些企业连工会也没有,企业之中充满着 各种人际冲突及不和谐因素。国外工业社会工作的 发展经验昭示我们,企业社会工作能够通过社会工 作人员与其他相关专家的协助,促进良好的工作适 应关系,创造和谐而富有效率的生产环境[1]。
作为 现代就业制度的反省和补充,企业社会工作以协调 从业人员之间的关系、促进生产发展。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残障社会工作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