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渔舟唱晚》赏析论文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
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
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
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
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4.最为13亿人所知的音乐 [1]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这就是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本曲由同名筝曲《渔舟唱晚》改变而来,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她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
音乐界的屠巴海经常与她合作。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退出乐界。
1984年,中央电视台从浦琦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选取了其中1分33秒至2分42秒这一段做了无缝连接,从此这首名曲改编曲就成了陪伴了我们20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也没有想到此曲会成为黄金时段节目的黄金背景音乐,更想不到它会影响到那么多国人。
2.《渔舟唱晚》赏析论文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4.最为13亿人所知的音乐
[1]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这就是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本曲由同名筝曲《渔舟唱晚》改变而来,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她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音乐界的屠巴海经常与她合作。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退出乐界。1984年,中央电视台从浦琦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选取了其中1分33秒至2分42秒这一段做了无缝连接,从此这首名曲改编曲就成了陪伴了我们20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也没有想到此曲会成为黄金时段节目的黄金背景音乐,更想不到它会影响到那么多国人。
3.古筝曲 渔舟唱晚 相关文献
《渔舟唱晚》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说是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现在广为流传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的曲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渔人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咏鄱阳湖组诗之一:
渔舟唱晚
余亚飞
水畔暮山衔夕阳,
归舟返棹沐霞光;
渔歌阵阵相呼应,
声响调高传远方。
4.渔舟唱晚的赏析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
这首乐曲具有浓郁的中国风格,是一部五声音阶作品。这首乐曲的广泛流传,对中国筝乐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筝曲;《渔舟唱晚》作者简介:郭源(1985.4.20-),性别:女,民族:汉,籍贯:河南省平顶山市,单位:河南质量工程职业学院,学历:研究生,职务:科员,职称:助教,主要研究方向:音乐表演。[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7--01古筝是中华民族古老的民族乐器,源于秦而盛于唐;近几十年来,发展很快,流行很广,古筝又称为秦筝、是因为它源于中国战国时期的秦国(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地区);就像七弦琴被称为古琴一样,是因为它的历史悠久。
筝传到高丽、日本和越南后,又演变成高丽的伽倻琴、日本的筝道和越南的十六弦琴,在音乐上各具特色。古筝这一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以其优美动听的音色和丰富多变的演奏技巧已被广大民众所喜爱和接受。
古筝作为我们中华民族最具代表性的乐器之一,在经历了长期的艺术实践之后又形成了许多不同的流派,但是由于各地区间的文化背景和人文风格的不同,在长期发。
5.古筝曲 渔舟唱晚 相关文献
《渔舟唱晚》是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说是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标题取自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现在广为流传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相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的曲子。乐曲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渔人在夕阳西下、湖光山色无比优美的时刻,满载着劳动丰收的喜悦,荡桨归舟的欢快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山河的赞美和热爱。
滕王阁序
[唐] 王勃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咏鄱阳湖组诗之一:
渔舟唱晚
余亚飞
水畔暮山衔夕阳,
归舟返棹沐霞光;
渔歌阵阵相呼应,
声响调高传远方。
6.渔舟唱晚古筝曲 听后感
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接着,以 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 音阶的回旋,环绕 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
“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7.渔舟唱晚古筝
《渔舟唱晚》是一首古曲,在古筝曲目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音乐的百花园中也占居一席之地,是古筝弹奏者必修曲目之一。
有人曾说,会弹古筝的人,没有不会弹《渔舟唱晚》的。实际确实如此。
此曲不仅深受筝家们的喜爱和重视,也颇受其他门类音乐家的青睐。它先后被改编成民乐合奏曲,古筝二胡重奏曲以及小提琴独奏曲1等。
此曲在群众中影响极大,如同钢琴独奏曲《悲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二胡独奏曲《二泉映月》、琵琶独奏曲《十面埋伏》等一样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此曲根据《渔翁乐》曲调发展变化改编而成,引用唐代诗人王勃《滕王阁序》2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的“渔舟唱晚”为标题。
全曲始终贯穿着“工尺上”、“工尺上四合”3这一核心旋律,但在句式段落的结构安排上有很多新的变化,使此曲曲式简练严谨。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渔舟唱晚》曲调优美,如蓝天上的行云,似山涧中的流水;节奏感强,快慢强弱对比强烈,音乐效果明显,表现力突出,音乐形象鲜明。 乐曲具有鲜明的中国山水画风格,一曲过后,宛如一张美丽的泼墨山水图从音乐声中绘出。
此曲慢板舒缓缠绵,如歌似唱,优美抒情,活画出一幅夕阳西下,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水上美景;快板急骤而有序,如波浪起伏,似破水飞舟,刻画出一幅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的渔翁捕鱼的动感十足的图画。 乐曲的高潮过后,更是别有洞天,含蓄轻柔的结尾,把人们带到深远的意境中。
晚霞映照着万顷碧波,天水相连,波光粼粼,老渔翁满载而归,晚霞把他那饱经风霜的脸,照得通红通红……我们好像可以从美妙的音乐声中看到这些,甚至更多的细节。 《渔舟唱晚》版本很多,几乎每个流派在处理这首乐曲时都会产生具有一定特色的版本,在这些不同的版本中,一些细部的弹奏方法亦各式各样,因人而异。
本讲所讲的版本和弹奏方法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创新,在演奏实践中受到欢迎。 《渔舟唱晚》这首乐曲虽然有一个具有实际意义的标题,但是却没有非常具体的内容或者情节。
比起那些具有严谨结构和明确故事情节的乐曲,它更像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浓淡相间,在朦胧中显现出意境。 这样就给予受众足够的空间进行个人化的诠释。
欣赏音乐是一个演奏者与受众互动的过程,并不是单一的灌输。对《渔舟唱晚》或者其他乐曲的理解,很难得出一个精确的回答,树立一个严格的标准。
欣赏乐曲、理解乐曲或者诠释乐曲是基于主观思维的高级活动,具有不确定性。 它不会像客观事物那样有极为严格和明确的规律可循。
虽然艺术本身也存在规律,但只是一种一般性的规律,不具备绝对意义。在规律之外存在着很多例外,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下,欣赏乐曲时不同的心情,都会导致对乐曲产生不同的理解。
这些不同的理解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可以说是永远没有答案的一个问题。 本文中对乐曲情节内容做出的描述或者解释,只是一个参考。
它只是给演奏者、欣赏者打开一扇窗子,提供一个线索,让人从一个还算合适的角度来更好地欣赏乐曲。如果能够启发引导读者从某一个最适合自己的角度来思考,那就是一件令人感到非常欣慰的事了。
《渔舟唱晚》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 第一乐段由十四小节构成,第二乐段由十八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十三小节构成,第四乐段由二十二小节构成,第五乐段为散板乐段,第六乐段由八小节构成。
第一乐段为全曲的第一部分。此部分为慢板,八度抓轻柔地引出富于歌唱性的优美动听、悠扬悦耳的旋律,展现出诗情画意湖光山色的傍晚景象。
乐曲一开始,浑厚深沉、具有空间感的八度和声好像揭开了覆盖在一幅古画上的薄纱,将这幅画由远至近推到人们的面前。这是一幅微微泛黄的古画,似乎已经由于年代的久远而褪色,但是它是一幅有魔力的画。
在你凝神观看它的时候,它开始慢慢地旋转,并把你吸进画里去,使你和这幅画融为一体。 中弹产生的浑厚声音,好像表示着你已经完全进入了这幅优美的风景画,眼前是一个神秘的、超凡脱俗的世界,如同传说中的世外桃源。
清风拂过,水面泛起波澜,登高远望,一派湖光山色尽收眼底。轻柔的花音一带而过,好像是蓝天上飞过的几只小鸟,叽叽喳喳几声后便消失在远方。
它们好像带来了吵闹,但却反衬出幽静的存在,让人感受到恬静和安逸,再也没有精神上的紧张和局促。世俗生活带给人太多的压力,无时无刻不在紧张中渡过。
物质生活的丰富,却是以牺牲人类精神世界为代价。再也见不到专心追求永恒真理的智者,也见不到淡泊名利的隐士。
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变成了资本和机器的附庸,现代人们需要的是心灵的家园,给沙漠添加一块绿洲。若有若无的音乐,好似远处传来的一阵阵若隐若现的渔歌,将人们带入到一片心灵的净土之中。
稍有跳动感的节奏,好像是微微的波浪在不断摇晃着小船。几处花音虽然不多,但是却带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自己已经置身于渔船之上。
上滑音和下滑音的结合运用,如同一艘渔船摇摆而来,船头的渔夫甚。
8.正在写论文,找不到资料了,大家帮忙
渔舟唱晚 筝独奏曲,为娄树华以古曲《归去来》为素材发展而成,又一说系金灼南根据山东传统筝曲《双板》等改编而成。
现广为流传的娄本前半部分与金本同,后半部分为娄本所独有。乐曲开始,以优美典雅的曲调、舒缓的节奏,描绘出一幅夕阳映万顷碧波的画面。
接着,以 66 116 为种子材料逐层递降,音乐活泼而富有情趣。当它再次变化反复时,采用五声 音阶的回旋,环绕 3561 55 2356 33 层层下落,此旋律不但风格性很强,且十分优美动听,确有"唱晚"之趣。
最后先递升后递降的旋律接合成一个循环圈,并加以多次反复,而且速度逐次加快,表现了心情喜悦的渔民悠悠自得,片片白帆随波逐流,渔舟满载而归的情景。这首富于诗情画意的筝曲曾被改编为高胡、古筝二重奏及小提琴独奏曲。
在多数音乐课本中可见得此曲。 古筝独奏曲《渔舟唱晚》是一首著名的北派筝曲。
《渔舟唱晚》的曲名取自唐代诗人王勃(649—676)在《滕王阁序》里:“渔舟唱晚,响穹彭蠡之滨”中的“渔舟唱晚”四个字,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إ 关于这首乐曲的来历,比较普遍的说法,是古琴演奏家娄树华于20世纪30年代中期,根据山东古曲《归去来》的素材改编而成。
另一种说法,是山东古琴家金灼南根据流传于山东聊城地区的民间传统筝曲《双板》及其演变的两首乐曲《三环套日》和《流水激石》改编而成,20世纪30年代,金灼南将此曲传给娄树华,娄树华在进一步改编时,在乐曲的后半部分充分运用了筝的“花指”技巧,使音乐意境更为鲜明、生动,从而使这首筝曲得以广泛流传。إ 现用曲谱选自曹正编、1958年音乐出版社出版的《古筝弹奏法》。
这首乐曲曾被改编多种演奏形式,黎国荃根据同名筝曲曾改编为小提琴曲。 2.作者简介 娄树华(1907—1952) 筝演奏家。
河北玉田人。1925年在北京师从河南魏子猷学筝。
1935、1936年随中国音乐旅行团赴欧洲各国介绍中国筝艺术。同年录制《天下大同》、《关雎》等筝独奏乐曲唱片。
娄树华多年从事筝的教学工作,曾改变筝曲的传统工尺谱记谱方法,以便于按谱演奏。编有筝练习曲21首及《筝曲选集》。
曹 正(1920— ) 筝演奏家。生于辽宁新民县。
幼时被娄树华收为学生,授以《渔舟唱晚》等古曲。1947年在徐州“熏风筝社”教筝,并举行筝独奏音乐会。
所录唱片《渔舟唱晚》、《高山流水》等流传海外。早年设计筝演奏指法符号,并将工尺谱译成简谱和五线谱。
إ 3.音乐分析 《渔舟唱晚》以歌唱性的旋律,形象地描绘了夕阳西下,晚霞斑斓,渔歌四起,渔夫满载丰收的喜悦欢乐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美丽河山的赞美和热爱。乐曲的前半部分(第一段),乐句与乐句基本上是上下对答的“对仗式”结构,给人结构规整之感;乐曲的后半部分(第二、三段),则运用递升、递降的旋律和渐次发展的速度、力度变化,表现了百舟竞归的热烈情景。
全曲大致可分为三段。 第一段,慢板。
这是一段悠扬如歌、平稳流畅的抒情性乐段。配合左手的揉、吟等演奏技巧,音乐展示了优美的湖光山色——渐渐西沉的夕阳,缓缓移动的帆影,轻轻歌唱的渔民……给人以“唱晚”之意,抒发了作者内心的感受和对景色的赞赏。
第二段,音乐速度加快。这段旋律从前一段音乐发展而来,从全曲来看,“徵”音是旋律的中心音,进入第二段出现了清角音“4”,使旋律短暂离调,转入下属调,造成对比和变化。
这段音乐形象地表现了渔夫荡桨归舟、乘风波浪前进的欢乐情绪。 第三段,快板。
在旋律的进行中,运用了一连串的音型模进和变奏手法。形象地刻画了荡桨声、摇橹声和浪花飞溅声。
随着音乐的发展,速度渐次加快,力度不断增强,加之突出运用了古筝特有的各种按滑叠用的催板奏法,展现出渔舟近岸、渔歌飞扬的热烈景象。 在高潮突然切住后,尾声缓缓流出,其音调是第二段一个乐句的紧缩,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出人意外又耐人寻味。
4.最为13亿人所知的音乐 [1] 十三亿人最熟悉的音乐,二十年不变的背景音乐,这就是CCTV央视天气预报背景音乐——《渔舟唱晚》,它也许是全世界所有电视栏目中播放时间最长的背景音乐。 本曲由同名筝曲《渔舟唱晚》改变而来,是当年在上海颇有名气的电子琴演奏家浦琪璋根据同名民族乐曲改编演奏的。
她原来是上海乐团的独奏演员,是从“小荧星”艺术团毕业的,在艺术上颇有成就,曾与上海轻音乐乐团合作过许多脍炙人口的曲子,如:《幸福的傣乡》等等。音乐界的屠巴海经常与她合作。
这首曲子完成后,浦琪璋便退出乐界。1984年,中央电视台从浦琦璋改编演奏的《渔舟唱晚》中选取了其中1分33秒至2分42秒这一段做了无缝连接,从此这首名曲改编曲就成了陪伴了我们20年的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背景音乐,受到了广大中国人民的喜爱。
当年浦琪璋用“雅马哈”三排键盘的音乐会电子琴改编演奏这首曲子时,也没有想到此曲会成为黄金时段节目的黄金背景音乐,更想不到它会影响到那么多国人。 《渔舟唱晚》是一首颇具古典风格的河南筝曲。
乐曲描绘了夕阳映照万顷碧波,渔民悠然自得,渔船随。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古筝专业毕业论文渔舟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