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模具的发展前景毕业论文2500字
模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工业之一。模具是工业生产中的基础工艺装备,是一种高附加值的高精密集型产品,也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领域,其技术水平的高低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的重要标志。
1、中国模具市场前景广阔
模具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已应用领域对模具提出的更多和更高要求
2、模具产品市场竞争力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优势和发展中国家价格优势的双重压力。
3、模具行业发展速度持续增长
我国国民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给模具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宏观支持。
4、模具行业机遇和挑战并存
一方面国际国内形势为模具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
二、模具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1、模具市场全球化,模具生产周期进一步缩短
2、模具CAD/CAM向集成化、智能化和网络化发展
2.求《我国模具制造的发展趋势》论文的开题报告
我国冲压模具制造企业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市场对模具的需求量不断增长。
近年来,模具工业一直以15%左右的增长速度快速发展,模具工业企业的所有制成分也发生了巨大变化,除了国有专业模具厂外,集体、合资、独资和私营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浙江宁波和黄岩地区的“模具之乡”;广东一些大集团公司和迅速崛起的乡镇企业,科龙、美的、康佳等集团纷纷建立了自己的模具制造中心;中外合资和外商独资的模具企业现已有几千家。
随着与国际接轨的脚步不断加快,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人们已经越来越认识到产品质量、成本和新产品的开发能力的重要性。而模具制造是整个链条中最基础的要素之一,模具制造技术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业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生存空间。
近年许多模具企业加大了用于技术进步的投资力度,将技术进步视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些国内模具企业已普及了二维CAD,并陆续开始使用UG、Pro/Engineer、I-DEAS、Euclid-IS等国际通用软件,个别厂家还引进了Moldflow、C-Flow、DYNAFORM、Optris和MAGMASOFT等CAE软件,并成功应用于冲压模的设计中。
以汽车覆盖件模具为代表的大型冲压模具的制造技术已取得很大进步,东风汽车公司模具厂、一汽模具中心等模具厂家已能生产部分轿车覆盖件模具。此外,许多研究机构和大专院校开展模具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经过多年的努力,在模具CAD/CAE/CAM技术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在提高模具质量和缩短模具设计制造周期等方面做出了贡献。 例如,吉林大学汽车覆盖件成型技术所独立研制的汽车覆盖件冲压成型分析KMAS软件,华中理工大学模具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发的注塑模、汽车覆盖件模具和级进模CAD/CAE/CAM软件,上海交通大学模具CAD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研究中心开发的冷冲模和精冲模CAD软件等在国内模具行业拥有不少的用户。
虽然中国模具工业在过去十多年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但许多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例如,精密加工设备在模具加工设备中的比重比较低;CAD/CAE/CAM技术的普及率不高;许多先进的模具技术应用不够广泛等等,致使相当一部分大型、精密、复杂和长寿命模具依赖进口。
二、未来冲压模具制造技术发展趋势 模具技术的发展应该为适应模具产品“交货期短”、“精度高”、“质量好”、“价格低”的要求服务。达到这一要求急需发展如下几项: (1)全面推广CAD/CAM/CAE技术 模具CAD/CAM/CAE技术是模具设计制造的发展方向。
随着微机软件的发展和进步,普及CAD/CAM/CAE技术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各企业将加大CAD/CAM技术培训和技术服务的力度;进一步扩大CAE技术的应用范围。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正使CAD/CAM/CAE技术跨地区、跨企业、跨院所地在整个行业中推广成为可能,实现技术资源的重新整合,使虚拟制造成为可能。
(2)高速铣削加工 国外近年来发展的高速铣削加工,大幅度提高了加工效率,并可获得极高的表面光洁度。另外,还可加工高硬度模块,还具有温升低、热变形小等优点。
高速铣削加工技术的发展,对汽车、家电行业中大型型腔模具制造注入了新的活力。目前它已向更高的敏捷化、智能化、集成化方向发展。
(3)模具扫描及数字化系统 高速扫描机和模具扫描系统提供了从模型或实物扫描到加工出期望的模型所需的诸多功能,大大缩短了模具的在研制制造周期。有些快速扫描系统,可快速安装在已有的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上,实现快速数据采集、自动生成各种不同数控系统的加工程序、不同格式的CAD数据,用于模具制造业的“逆向工程”。
模具扫描系统已在汽车、摩托车、家电等行业得到成功应用,相信在“十五”期间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4)电火花铣削加工 电火花铣削加工技术也称为电火花创成加工技术,这是一种替代传统的用成型电极加工型腔的新技术,它是有高速旋转的简单的管状电极作三维或二维轮廓加工(像数控铣一样),因此不再需要制造复杂的成型电极,这显然是电火花成形加工领域的重大发展。
国外已有使用这种技术的机床在模具加工中应用。预计这一技术将得到发展。
(5)提高模具标准化程度 我国模具标准化程度正在不断提高,估计目前我国模具标准件使用覆盖率已达到30%左右。国外发达国家一般为80%左右。
(6)优质材料及先进表面处理技术 选用优质钢材和应用相应的表面处理技术来提高模具的寿命就显得十分必要。模具热处理和表面处理是否能充分发挥模具钢材料性能的关键环节。
模具热处理的发展方向是采用真空热处理。模具表面处理除完善应发展工艺先进的气相沉积(TiN、TiC等)、等离子喷涂等技术。
(7)模具研磨抛光将自动化、智能化 模具表面的质量对模具使用寿命、制件外观质量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影响,研究自动化、智能化的研磨与抛光方法替代现有手工操作,以提高模具表面质量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8)模具自动加工系统的发展 这是我国长远发展的目标。
模具自动加工系统应有多台机床合理组合;配有随行定位夹。
3.模具前景和发展
专业特色:模具是制造业的重要工艺基础,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当今现代制造技术领域最具潜力、发展最为迅猛的高新技术专业,在近几年内,中国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模具市场之一,培养复合型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求。2005年我院增加投资近百万元建成省内一流的模具实训中心,通过几年的积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已经拥有非常雄厚的办学实力。2006年被江苏省信息产业厅确定为厅级试点专业,2007年被确定为学院龙头专业.
主干课程:机械制图、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Pro/E技术基础、极限与测量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计算机绘图、电子技术基础、模具业外语、数控加工技术、冲压工艺与冲压模具设计、塑料成型工艺与塑料模具设计、模具制造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及钳工热加工实习、车工实习、数控车工实训、液压传动实训、Pro/E技术实训、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机床拆装实训、塑料模具课程设计、冲压模具课程设计、模具装配实训、模具制造综合实训、毕业实习(设计)等实践环节。
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使学生成为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模具设计、模具加工工艺与制作及维修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
实训条件:现有模具实训中心、数控实训中心,包含模具结构实训室和模具制造实训室、数控车实训室、数控铣实训室、模具电加工实训室、模具塑料成型实训室和模具逆向工程实训室等7个分室。目前规划投资200多万人民币扩建项目正在进行中。另有与富士康科技集团共建在校内的投资近亿元的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企业一个。
就业去向:主要面向企业,立足生产第一线,在工业企业,从事机械、电子、电器、轻工、塑料等行业的模具设计、制造和维修,模具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与管理工作。主要业务范围如下:
1.能够胜任冷冲、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工作;
2.从事冷冲、塑料模具制造工艺编制与实施工作;
3.从事冲压件、塑压件成型工艺规程的编制工作;
4.从事冲压、塑料成型设备的操作与维护工作;
5.从事模具的装配、调试、维修与维护工作;
6.从事模具市场调查、分析、协助决策工作采购、营销与对外活动工作;
4.急需一篇论我国模具的发展趋势的毕业论文
从世界范围来说,目前物流产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一、现代物流走向无国界时代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难以实现。
反过来说,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可以说,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近年来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人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贯通和触角终极化。
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如: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二、现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在物流的思想、概念和定义方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强调的是运输效率;50年代,企业物流强调的是降低成本和提供客户服务;60年代,出现了综合外包的概念,企业寻求物流外包开始成为一种趋势;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和质量;80年代,强调对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的问题;到90年代,则强调物流对客户关系的作用和跨企业的延伸。物流跨企业的延伸,实质上就是供应链形态。
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世界物流已进入供应链时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已经日益显得单一和不足。
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所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三、现代物流向整个经济领域延伸物流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到100年的成长历史,所以物流的范围和主攻方向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要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开始阶段,物流主要指的是产品离开生产线以后的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传递,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活动;后来物流的范围扩大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领域,侧重于加强企业服务和企业竞争力;再后来物流由PD概念转向Logistics、订货处理、退货物流等内容的同时,把重点转向对物流配送和物流活动的策划与管理,物流的地位也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现在的新趋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围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整个经济领域。可以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这是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十分重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他们不但把生产与销售之外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交给了物流企业,而且即使生产与销售也让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四、现代物流更注重消费者需求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社会商品极大丰富,买方市场矛盾突出,买者是“上帝”,生产者、供应者、服务业者都把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
过去生产企业依据市场情况,制定商品价格。现在已不是由市场支配价格,而是由消费者支配价格。
生产企业已无法自行决定价格,必须调查消费者能承受或消费者希望的价格标准,然后再考虑划给分销商、物流企业的利润,最后决定自己的产品出厂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服务也必须随着生产企业的转变而转变,由过去的服务于生产,转向现在的服务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比如为居民提供搬家服务的搬家公司;为居民邮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礼品、代运高尔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为长期出差职工保管家具和贵重物品。
5.急需一篇论我国模具的发展趋势的毕业论文
从世界范围来说,目前物流产业呈现以下几方面的发展趋势:一、现代物流走向无国界时代20世纪80年代掀起了跨国经营和产品本地化生产的浪潮,90年代形成了经济全球化的大潮。
国际化采购、国际化生产、国际化销售格局的形成,随之而来的是国际化物流。没有顺畅的国际物流,国际贸易不会扩大,跨国生产和全球采购难以实现。
反过来说,在国际化大生产、国际资本大流动、国际贸易大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日益进展的新经济格局中,也迫切要求国际物流走向全球化经营。可以说,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将会实实在在的出现“物流无国界”的局面。
近年来跨国物流企业,如美国总统轮船、联邦快递,丹麦马士基,日本通运、佐川急便,德国西门子等都在角逐世界物流市场,与他们供应链中的生产企业结伴进人各国物流领域。这些大型跨国物流公司,由原来雄据国际海、陆、空运输市场,进而深人各国参与物流基础设施和物流枢纽建设,逐步完善了跨国物流网络框架和主干线与支线的衔接,使国际物流网实现贯通和触角终极化。
借助经济全球化的大好良机,通过融资、贷款、援助、合资、合作等种种形式把游资投人到世界各地最关键的物流环节,如:港口、码头、公路、物流园区、集装箱终端,建立了自己的投资主体地位,确保了国际物流的畅通无阻,从而进一步拓宽了国际物流通道,促进了全球物流的大循环,把现代物流推向了全球化发展的新时代。二、现代物流进入供应链管理阶段在物流的思想、概念和定义方面,有一个发展的过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企业物流强调的是运输效率;50年代,企业物流强调的是降低成本和提供客户服务;60年代,出现了综合外包的概念,企业寻求物流外包开始成为一种趋势;70年代,强调运作整合和质量;80年代,强调对企业的财务表现和运作优化的问题;到90年代,则强调物流对客户关系的作用和跨企业的延伸。物流跨企业的延伸,实质上就是供应链形态。
2005年,美国物流管理协会更名为“美国供应链管理专业协会”,标志着世界物流已进入供应链时代。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发展趋势,是因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的群体优势化,物流的作用已经日益显得单一和不足。
物流必须与生产、采购、销售以及信息相结合,形成整体优势,才能适应新的竞争环境,企业只有在发挥核心竞争力的同时,与自己的上游企业和下游企业结成联盟,参加由优秀的生产者。原材料供应者、产品批发商、零售商、物流企业乃至相关的金融、保险、信息、咨询等企业优势组合的同盟体,才能维持生存和发展。
由于逐渐由单个企业与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向了企业群体与企业群体之间的竞争,物流的功能便显得乏力,只有供应链才能满足这种竞争的需要。所以,作为一种重要的发展趋势,物流渐渐地被涵盖在供应链管理之中,或者说物流向更高的阶段发展了。
三、现代物流向整个经济领域延伸物流由于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不到100年的成长历史,所以物流的范围和主攻方向一直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消费者的需要等外在因素的变化而不断地调整和完善自己。开始阶段,物流主要指的是产品离开生产线以后的包装、运输、装卸搬运、保管、流通加工及信息传递,主要服务于企业的产品销售活动;后来物流的范围扩大到原材料采购和生产领域,侧重于加强企业服务和企业竞争力;再后来物流由PD概念转向Logistics、订货处理、退货物流等内容的同时,把重点转向对物流配送和物流活动的策划与管理,物流的地位也提升至企业经营管理和企业经营战略的高度。
现在的新趋向是把物流进一步向外围延伸,与通关、商检相连,与商流、资金流、信息流捆绑在一起,把物流纳入到生产、流通与消费整个经济领域。可以说,现代物流包含了产品从“生”到“死”的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这是生产企业和商贸流通企业生存、发展的需要。他们不仅把物流看作为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加强企业竞争力、创造“第三利润的源泉,而且还把物流提升到经济的增长点、经济发展的支柱和关键产业的高度。
目前一些发达国家的生产企业十分重视与物流企业的合作,他们不但把生产与销售之外的一切经营活动都交给了物流企业,而且即使生产与销售也让物流企业参与其中。四、现代物流更注重消费者需求在市场经济情况下,社会商品极大丰富,买方市场矛盾突出,买者是“上帝”,生产者、供应者、服务业者都把传统的以“自我”为中心,转向以“消费者”为中心。
过去生产企业依据市场情况,制定商品价格。现在已不是由市场支配价格,而是由消费者支配价格。
生产企业已无法自行决定价格,必须调查消费者能承受或消费者希望的价格标准,然后再考虑划给分销商、物流企业的利润,最后决定自己的产品出厂价格。在这种情况下,物流服务也必须随着生产企业的转变而转变,由过去的服务于生产,转向现在的服务于消费者,满足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的要求。
比如为居民提供搬家服务的搬家公司;为居民邮寄小件包裹以及代送礼品、代运高尔夫和滑雪用具的“宅急送”公司;为长期出差职工保管家具和贵重物品。
6.求 论模具的发展前景 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机械、电子、轻工、仪表、交通等工业部门蓬勃发展,对模具需求数量上越来越多,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供货期越来越短。因此,引起了国有关部门对模具制造行业高度重视,将模具列为重点科研攻关项目,派人出国学习考察,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制定有关模具国家规范。通过这一系列措施,使得我国模具制造行业有了很大发展。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模具制造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模具制造行业规模(2000万元)以上企业有1589家,资产总额达1394.82亿元,同比增长16.28%;实现销售收入1639.88亿元,同比增长27.35%;利润总额107.10亿元,同比增长13.76%。2012年1-9月,模具行业实现销售收入1283.69亿元,同比增长13.96%,利润总额为73.46亿元,同比增长5.64亿元。
近年来,模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国内市场方面,在服务机械汽车、电子家电等传统制造业的基础上,随着国家产业政策的调整,航空航天、新能源、IT、医疗机械、高速铁路等行业对模具行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模具行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遇。
在国际市场方面,目前世界模具市场供不应求,市场总量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而我国模具出口尚不到5%,我国模具出口市场空间较大。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日趋明显,模具制造业逐渐向我国转移以及跨国集团到我国进行模具采购趋向日趋明显,外资和民营资本继续看好我国模具行业,我国模具行业机遇与挑战共存,未来国际模具市场前景广阔,我国模具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模具加工设备的现状及发展趋势毕业论文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