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黄梅戏论文
艺苑奇葩黄梅戏有人说,不会唱黄梅戏,算不上真正的安庆人。
此言不虚。在安庆城乡,无论男女老少,谁不会哼唱几句“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夫妻双双把家还”呢?黄梅戏,清道光年间诞生于安庆,以其动人婉转的唱腔,醇厚甜润的韵味,清新浓郁的乡土气息,以及载歌载舞的欢快表演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仅100多年,这个传唱与乡间草台的小戏,就迅速崛起为全国五大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名播海内外。黄梅戏起源于安徽交界的湖北省黄梅县的采茶民歌。
这里的东北部上去盛产茶叶,每年谷雨前后,成群结队的青年男女,边采茶边编唱民歌,俗称黄梅采茶调。清代乾隆年间,黄梅县遭受水灾,灾民外出逃荒,靠卖唱为主谋生,采茶调遂一路传播进入毗邻的安庆府宿松、望江、怀宁等县。
在这里,它犹如一颗饱满的种子埋入沃土,很快就生根发芽。简单通俗的采茶调逐渐吸收了安庆民歌和民间音乐的艺术营养,与“花鼓”、“花灯”等民间艺术相结合,借鉴徽剧的表演艺术,运用安庆柔和易懂的方音讲唱,加上受到当地民俗风情的影响,到清朝道光年间,终于脱胎换骨形成了一种新的载歌载舞的艺术表演形式,成为一种独具安庆地方特色的民间戏种——黄梅调,亦称黄梅戏,并迅速在安庆各地流行。
据天柱外史氏《皖优谱》载:“江亦南亦有之”,“他省无此戏也。”在黄梅戏形成初期,由于以编演反映爱情生活内容的小戏为主,一直被官府视为“淫戏”屡遭禁演。
黄梅戏民间艺人只能在乡村搭个简易的“草台”偷偷演出。但这种“草台”小戏却受到下层贫苦百姓的热烈欢迎,因为剧情贴近于生活,真实感人,表达了贫苦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和渴望,抒发了他们的内心情感,因而愈禁愈广为流传。
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黄梅戏终于闯入了安庆、上海等城市,能够正式登台演出了,但艺人们仍未摆脱受歧视、受迫害的凄惨命运。尽管历经坎坷和磨难黄梅戏这朵乡间的艺术消化在人民群众的精心呵护下,始终顽强的生长,并先后产生了蔡忠贤、胡普伢、丁永泉、查文艳、潘泽海等一代又一代杰出的艺人。
1953年,黄梅戏终于唱出了安庆。安徽省委决定,从安庆将严凤英、王少航、丁永泉等一批著名的黄梅戏演员调到省城合肥,成立安徽省黄梅戏剧团。
黄梅戏继徽剧之后,正式成为安徽省有代表性的地方大戏。严凤英这位天才的黄梅戏表演艺术家,1930年生于安庆,从小爱唱民歌,14岁拜师学唱黄梅戏,15岁登台演出,在旧社会饱尝生活磨难和卖艺辛酸。
解放后,她在《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舞台和电影中的出色表演和艺术创造,将黄梅戏艺术推向一个崭新的高峰,并由此奠定了黄梅戏在中国地方戏曲中的突出地位,开创了黄梅戏发展史上光辉灿烂的“严凤英时代”。“黄梅戏之乡”安庆,现有黄梅戏专业剧团11个,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的演员100多名,阵容整齐,实力雄厚,还拥有全国唯一一所专门培养黄梅戏人才的中等专业戏曲学校——安徽省黄梅戏学校。
学校设有表演、音乐、舞台美术专业。建校40年来,共培养黄梅戏专业人才1000多名,分配到全国各地,大多成为黄梅戏专业人员队伍中的中坚力量。
黄梅戏的表演朴实平易,真切自然,其清新新明快的风格,令人赏心悦目和陶醉。黄梅戏的舞台道白与安庆方言为主,唱腔以抒情见长,优美动听。
唱腔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平调类,常用于大段抒情、叙事,是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调;另一类是花腔,来源于民间歌谣小调,是一些小戏的专用曲调。黄梅戏的传统剧目,按照老艺人的说法,有“大戏三十六,小戏二十七”,实际上可达200多个。
建国后新创作的黄梅戏剧目更多,主体也更符合时代要求,题材、内容也更丰富多彩。黄梅戏这朵艺苑奇葩,正以其旺盛的青春活力,争春斗艳,盛开于祖国的文艺白花园中。
2.管于黄梅戏的论文,要求对它的看法,认识,2000字左右
黄梅戏,旧称"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的安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在其漫长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了青阳腔、徽剧等和当地民歌及其他戏曲的音乐精华,逐渐形成了今天自己独特的风格。黄梅戏用安庆语言念唱,唱腔淳朴流畅,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黄梅戏的表演质朴细致,以真实活泼著称。
黄梅戏来自于民间,雅俗共赏、怡情悦性,她以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清新的乡土风味感染观众。早期黄梅戏的演出剧目,大多为老艺人自编自演的反映底层民间生活的小戏。
本世纪50年代,一大批有志于戏曲事业的知识分子加入黄梅戏传统剧目的发掘与再创造的行列,他们的加入,大大丰富了黄梅戏的表现形式,加强了黄梅戏的文学性,发展了唱腔和伴奏,使其原来的民俗性和通俗性得到质的升华,旋律更为优美,影响更为扩大,黄梅戏真正迎来了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艺术春天。也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了严凤英、王少舫、潘璟琍、张云风等一大批优秀表演人才,《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就是这一时期所产生的代表性作品。
随着众多优秀剧目的不断推出,国内外的观众,认识并接受了黄梅戏,使黄梅戏从乡村草台登上了都市的大雅之堂,最终成为驰名海内外的著名剧种。本剧院的剧目和演员曾获得众多奖项,多次赴香港、澳门、新加坡、德国、台湾、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演出,获得文泛的好评,被外国友人誉为"中国的乡村音乐"。
骄傲和光荣已成为历史,新世纪已经找开希望之门,如今的安徽黄梅戏又涌现出如马兰、黄新德等为代表的众多新人。面对新世纪,我们寄希望于新一代黄梅戏传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用青春、美丽和智慧,创造新的灿烂……黄梅戏的发展历史黄梅戏是安徽省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
在湖北、江西、福建、浙江、江苏、台湾等省以及香港地区亦有黄梅戏的专业或业余的演出团体,受到广泛的欢迎。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邻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
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黄梅戏的发展历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约从清乾隆未期到辛亥革命前后。产生和流传到皖、鄂、赣三省间的采茶调、江西调、桐城调、凤阳歌,受当地戏曲(青阳腔、徽调)演出的影响,与莲湘、高跷、旱船等民间艺术形成结合,逐渐形成了一些小戏。
进一步发展,又从一种叫“罗汉桩”的曲艺形式和青阳腔与徽调吸收了演出内容与表现形式,于是产生了故事完整的本戏。从小戏到本戏还有一种过渡形式,老艺人称之为“串戏”。
所谓“串戏”就是各自独立而又彼此关连着的一组小戏,有的以事“串”,有的则以人“串”。“串戏”的情节比小戏丰富,出场的人物也突破了小丑、小旦、小生的三小范围。
其中一些年龄大的人物需要用正旦、老生、老丑来扮演。这就为本戏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第二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1949年。这一阶段,黄梅戏演出活动渐渐职业化,并从农村草台走上了城市舞台。
黄梅戏入城后,曾与京剧合班,并在上海受到越剧、扬剧、淮剧和从北方来的评剧(时称“蹦蹦戏”)的影响,在演出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起了很大变化。编排、移植了一批新剧目,其中有连台本戏《文素臣》、《宏碧缘》、《华丽缘》、《蜜蜂记》等。
音乐方面,对传统唱腔进行初步改革,减少了老腔中的虚声衬字,使之明快、流畅,观众易于听懂所唱的内容。取消了帮腔,试用胡琴伴奏。
表演方面,吸收融化了京剧和其他兄弟剧种的程式动作,丰富了表现手段。其它如服装、化妆和舞台设置,亦较农村草台时有所发展。
第三阶段,是1949至今。1952年,安庆黄梅戏艺人带着《打猪草》、《蓝桥会》等剧目到上海演出。
几十年来造就了一大批演员,除对黄梅戏演唱艺术有突出成就的严凤英、王少舫等老一辈艺术家外,中青年演员马兰、韩再芬等相继在舞台上、银幕上和电视屏幕上展现了各自的英姿,引起了观众的注视。严凤英、王少航合演的《天仙配》,曾二度摄制成影片,轰动海内外。
黄梅戏的艺术特色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
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
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黄梅戏的类别主要有花腔和平词。
花腔以演小戏为主,富生活气息和民歌风味。平词,正本戏中的主要唱腔,常用大段的叙述、抒情,韵味丰富,如行。
3.急需戏曲黄梅戏艺术欣赏论文
黄梅戏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4.花木兰形象与中国古诗中的女性豪杰形象的关系
忠肝义胆,尽忠尽孝。
她们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中有男人大丈夫气质的女人,在那个男尊女卑的社会,这样的女性要想表现自己的才华和才干,将比男性更有难度,道路更漫长。女驸马中的冯素贞和花木兰经历相似,一个代父从军,一个为夫中状元,都堪称豪杰。
虽是巾帼不让须眉,却因为受到封建社会的束缚,她们不能直接以女性形象来施展才华,否则她们的理想就会被扼杀在摇篮中,但是让人奇怪的是,当她们成功后,社会反而赞扬这样的巾帼英雄。所以她们有敢于挑战封建思想的勇气,但是她们并不想冲破封建思想,她们的壮举也都是在封建社会的条条框框中进行的,天地军亲师、三从四德永远是她们的精神枷锁。
花木兰是因为尽孝被人称赞,冯素贞是为了丈夫被人颂扬。而祝英台,其实她也算是豪杰了,虽然她没有前两个人的豪爽,可她和封建思想斗争的决心最大,她试图挣脱身上的枷锁,因此她的斗争也是失败。
本人愚见,时间关系,不能细细分析,这个题材可以写一篇毕业论文了。
5.李文的从艺经历
被七仙女引领着,李文走进黄梅戏的世界;8年的跑龙套生活,让她汲取养分,厚积薄发,出演《天仙配》中的七仙女,一炮打响;不满足现状,考入中国戏曲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成为学历最高的黄梅戏演员,整整23年,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演出团一级演员李文在舞台上大放光彩,被业界内外公认为是继严凤英、陈小芳之后的第三代七仙女。
李文很小的时候,被妈妈带到剧院看黄梅戏《天仙配》。大人们惊奇地发现,这个小姑娘根本闲不住,在台下手舞足蹈,并跟着音乐“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小李文深深地被善良多情的七仙女迷住了。
1985年,李文带着对七仙女的憧憬,考入安徽省艺术学校。经过3年的系统学习,她被分配至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李文戏称是七仙女将她引入了黄梅戏艺术的大门。
恰逢黄梅戏剧院“五朵金花”绽放,作为小字辈的李文只能跑龙套,演演一些小角色。但李文没有怨言,细心揣摩马兰、吴亚玲、吴琼等“五朵金花”的表演,认真模仿练习,唱念做舞的基本功越来越扎实。虽然上台的机会不多,但她长进很快。一次偶然配唱的经历使她“一唱惊人”,很快便脱颖而出。1994年剧院复排《天仙配》,她被选中出演心仪已久的七仙女。
第一次在舞台上演七仙女,李文兴奋得好几天睡不着觉,可她冷静下来,却发现严凤英前辈塑造的七仙女形象已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要想突破难上加难。李文结合自身条件,继承了严凤英演唱艺术的精华,凸显甜润淳朴的韵味,又借鉴流行音乐的表现方法,运用气声,适当加快节奏,使演唱更为悠扬清丽,饱含激情。她最终栩栩如生地演绎出“李文版”七仙女--一位从天上叛逆到人间,一心追求人间幸福的仙女形象。复排的《天仙配》在国内外演出上百场,轰动一时,赢得了国内外观众的赞誉。
学无止境,艺无止境。作为年轻演员,李文学习非常刻苦,她曾拜我国著名声乐教授金铁霖为师,尝试着将科学的民族发声和演唱方法注入到黄梅戏的演唱中。金铁霖不收分文,倾力指导,并鼓励她说:“你只要将我教给你的科学演唱方法运用到黄梅戏的表演艺术中,就是我最大的骄傲。”李文感动于金教授的激励,通过刻苦训练,使嗓音更加甜美圆润,增加了演唱的爆发力和感染力。
2002年,李文在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学习时,抓住一切机会向老师学,向其他剧种同行学。随着文化和理论素养进一步提升,李文陷入深深的思考,她发现严凤英的演唱以其超凡脱俗的魅力,已成为黄梅戏演唱艺术的一座丰碑,很多人竞相效仿,但严凤英的唱法也有不足,缺乏爆发力,尤其是高音区不堪负担。于是,李文在其题为《黄梅戏演唱的美学原则》的研究生班毕业论文里,对黄梅戏的唱法作了独到的分析与研究,总结出黄梅戏具有的通俗、自由、风格、美感四种原则。认为黄梅戏要发展应重视唱法,改进唱法,将科学的民族声乐训练当成黄梅戏声腔艺术发展的重要课程,让新时期黄梅戏唱腔在保持通俗性特征的前提下与时俱进。
李文深感3年的学习让她终生受益,许多以前懵懂的东西在学习过程中豁然开朗了。她说:“进入黄梅戏剧院时年龄小,不能真正体会什么是艺术,在舞台上演出更多是基于对职业的热爱,也是基于对生活的一种本能感应,但是现在我对戏剧的价值和演员的使命有了明晰的认识。”
剧院排演大型黄梅戏历史剧《长恨歌》时,李文饰演杨玉环。她尝试着将学到的理论运用于舞台实践,她在理解这一具有西方音乐剧味道的剧本时,并未按照传统的戏曲表演方式来演,而是立足杨贵妃戏曲身段的神韵,大胆借用“舞蹈语言”,活用戏曲程式。在“马嵬坡”一场中,她满怀浓浓爱意,运用民族声乐演唱技巧,融合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地唱出了杨玉环心中的感受。观众每每看到这段都颇受感动。
艰苦努力终有收获。李文主演了《啼笑因缘》、《木瓜上市》、《回民湾》、《长恨歌》、《霸王别姬》、《女驸马》、《双玉蝉》、《戏牡丹》、《喜荣归》、《扫花堂》等剧目,先后获得梅花奖、文华表演奖、中国戏曲电视剧展播优秀演员奖等多个奖项。她还为《天仙配》、《团圆之后》、《柯老二入党》、《彩云坪》、《桃花扇》、《玉堂春》、《孟丽君》等30余部电视剧演唱主题歌,被誉为黄梅戏电视剧主题歌专业户。
获奖多了,荣誉得了,和许多黄梅戏演员相比,李文很幸运,但她似乎还不满足,她说:“在我心中有一个真实的想法,那就是能为自己钟爱的黄梅戏事业多做点什么,留下点什么。”
6.关于历史论文(西汉女人)
西汉女子 其实有很多特点
比如:勇于追求幸福的 卓文君 (有自己的个性,女性思想解放);挑战传统 吕 雉(挑战皇权,是第一个距离皇位很近的女性,权利追求,也算是一种思想解放)等等
先根据你论文的目的和长度决定写多少人物和那些人物,再将这些人物分类。
比如:一部分是传统意义上的美女,另一部分是女性思想解放先驱式的人物(重点)。当然这样一般都是历史系或者是政治等方面的论文,要是其他的,就得从被动方面入手了。文学(中文)论文一般都要从文学作品里挖掘人物,没有作品,就不能够进行论述。
鉴于你要写皇帝身边女人,可以先确定几个人物,
如 吕雉 窦太后 陈阿娇 卫子夫 王政君 王昭君 赵氏姐妹。
这几个比较出名,故事也好找,一般都能写点东西出来。但是,这样论文的分数肯定不会太高,毕竟大家都知道,内容不新,没有吸引力。要是写点不太出名的又太好找资料。具体的还有要楼主自己把握,我的意见是 出名人物的不出名事件。
关于角度的问题,我在废话两句,我想应该是先从西汉政治体制入手,点一下,然后写西汉女子地位和思想性问题,然后再将一些时代性的女人形象比如卫子夫。在写一些与“非主流”的人物形象,当然将其他人物也可以点一下比如卓文君一类的,不能写太多,点一下可以起个辅证的作用就可以!
最后将全文收束一下,基本上就可以了。中规中矩,决定没有问题!!
希望能给你帮助!!呵呵~~~~
7.关于提高女工素质的论文
党领导人民集团58年间,集团事业蒸蒸日上,这是千万个集团职工对集团一点一寸滴的精心养护与管理的结晶。
而同煤女职工正是建设与管理以及企业生产中一支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集团改革不断深化的新时期,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女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维护和保证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树立积极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 一、广大女职工是建设集团的重要力量。
多年来,集团女职工勤奋工作、努力进取、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为集团改革与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涌现出了许多女专家、女劳模、女业务能手、表现出了女性高度的智慧和才能,充分发挥了半边天的作用,展现了巾帼英雄的豪迈气魄。成为集团改革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商业化和消费文化的趋利倾向,这一方面削弱了公众对性别歧视现象的敏感和批判能力,另一方面潜移默化地强化了部分人群的男尊女卑、男强女弱、男主女从的传统观念。因此,做好女职工工作对于提高女职工素质、充分调动女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女职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社会要求女职工当好母亲、妻子、女儿或儿媳等,女职工在与男职工一起为集团事业作出贡献的同时,还要生育后代和操持家务。由于女性的生理特点和社会的传统习惯,女职工在养育孩子和操持家务方面要比男职工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和体力。
这些因素致使女职工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因此我们要教育广大女职工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调试好两种角色的转换,自新、自信、自立、自强,在市场经济大变革的新时期做一名强者。
女职工应该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更多的知识技能,提高自身的工作水平。 在新的形势下,女工委要积极发挥工会的教育职能,要重视提高女职工的素质和能力。
除了经常组织业务学习之外,还要结合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实际,积极组织女职工认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中国妇女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对女职工进行妇女解放史的教育,“自尊、自信、自立、自强”的“四自”教育,恋爱、婚姻、家庭观的教育等等,通过学习与教育,使“四自”精神、“男女平等”思想、正确的婚姻家庭观深入人心,不断激励女职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充分发挥“半边天”的作用。 二、维护女职工的合法权益。
在任何时代,妇女的发展水平都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重视妇女、维护妇女权益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党自成立以来就非常重视妇女工作,从20年代开始就把劳动妇女问题列入工人活动的宣传纲领。尤其是1988年颁布的《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都清楚地规定了女工保护的具体要求,特别是《妇女儿童权益保护法》的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修订与实施、《中国妇女发展纲要》的出台,更为妇女在社会政治、文化、生活、工作中合法与平等地位提供了法律保证。
因此,在集团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中要积极争取维护女职工的权益,一是要保证女职工享受与男职工一样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如选举权、被选举权及劳动休息、文化教育权力等;二是保护女工特殊权益,如体现在婚姻法、刑法、劳动保护法中的有关规定,应保证女职工在特殊劳动保护、住房分配、工作安排、评职晋级以及其他集体福利、婚姻家庭等方面应享有的权力。女工委还要重视加强女工的维权意识教育。
要加强女工法律知识的学习,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利益,尤其是要敢于维权、善于维权。既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又要维护领导的权威性。
积极发挥工会的职能,积极参加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使女职工能充分行使民主权利。女职工由于工作和家庭的双重压力,参政议政的意识往往不强,因此,加强女职工积极参与管理的意识教育也是我们工作的重要内容。
三、提高女工干部队伍素质 只有提高女工干部队伍素质,才能有利于女工各项工作的开展。首先要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过硬的同志组成女工委员会,其次要选拔热心女工工作、能起模范带头作用的素质较高的同志担任女工委员。
使女工委员会不仅有广泛的代表性,而且有很强的号召力和影响力。在集团改革发展的新时期,女工干部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要不断地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领域,不仅要掌握自己专业领域内的新知识、新技术,而且要熟悉国家的大政方针和政策法规,带领广大女职工勤奋工作,为集团事业的改革和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同时,女工干部还要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要综合分析女职工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作出正确的处理和决定,能够有效地组织和协调所担负的经常性工作以及同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另外,作为一名女工干部还要有流畅的表达能力和较强的组织能力,表达要生动,条理分明。
还要善于挖掘女职工中的人才,善于激励女职工的热情,这样才能够在工作中不断创新,不断发展。健全女职工工作制度,以制度进行管理,能够提高管理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增强广大女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充分调动广大女职工的积极性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