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毕业论文
烟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一 前言
二 烟台地区民营经济发展现状
三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四 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分析
五 促进烟台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研究
六 结束语一 前言
改革开放以来,民营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对我国经济发展与繁荣起到了极大作用,撑起了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当前,出现一种现象,民营经济越是发达的地区,经济增长越快,经济落后地区落后的原因之一,就是民营经济发展不好。民营经济已成为烟台市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增加财政收入、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良性市场机制形成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大背景下,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民营经济在推动烟台地区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我们在看到民营经济取得辉煌成就的同时,其存在的一系列问题也不容忽视,要求必须采取有效对策促进民营经济的持续发展。本文在对民营经济加以介绍的基础上,针对烟台地区民营经济的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的障碍,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以促进烟台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 民营经济内涵
“民营经济”是指由民间机构、民间力量经营的经济。民营经济不是一个所有制概念,而是一个经营性概念;民营经济就是采取民间经营方式的经济形态,是与国营经济相对应的经济范畴,不涉及所有制的归属问题,各种不同所有制的企业或经济,只要采取民营的方式,都可以归到民营企业或民营经济中来。这其中也包括采取民营方式经营的国有经济;从本质上讲,民营经济就是以民为本的经济,它突出了经营主体,由民来办,一切为民,民生为本,民富国强。
(二) 民营经济的作用与地位
国富资本在民富,民富之道在民营。在沿海许多省市,民营经济已在地区整体经济结构中占据了主体地位。民营经济由过去的“辅助部分”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和发展的生力军,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参考资料:/list_paper_content.php?id=69818[1]全国工商联,中国民营经济发展报告第三卷(2005-2006),2006民营经济蓝皮书,2006.11
[2]刘明,举全市之力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烟台晚报,2007.4
2.求论文 题目: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 也不知道好不好写
希望可以帮到你,论文要想写的特别好,拿到高分,最重要的是要把认真两字要记牢,认真收集资料,列好大纲,根据学校格式写,关于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方面论文是我们特长,服务特点:支持支付宝交易,保证你的资金安全。3种服务方式,文章多重审核,保证文章质量。附送抄袭检测报告,让你用得放心。修改不限次数,再刁难的老师也能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3.为什么研究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问题
一、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民营经济虽然近几年取得了长足发展,但总体而言,还存在观念落后、融资困难、起步晚、规模小、水平低等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思想观念滞后,认识不足,重视不够。
部分部门和领导干部对民营经济存在偏见,思想上有唯“成份论”的观念,认为民营经济就是个人的事,存在厚薄之分。在产业发展、金融支持、政策优惠等方面以国有经济为主,民营经济难望项背。
2、民营经济融资困难成为制肘发展的重要瓶颈。民营经济基本上是通过自我筹资、自我积累进行发展的。
融资困难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自身规模小、实力弱、资本积累少,融资渠道单一。二是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不稳定性较大,银行基于自身风险控制的原因,怕贷、惜贷、慎贷。
三是银行实行抵押和担保贷款制度,民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很难找到合规的担保人。四是银行出于风险的考虑,对国有经济不怕贷大胆贷,对民营经济不准贷的现象突出。
因此,民营经济有限的资本额、沉重的利息负担、过短的资金使用期、资金来源的不稳定性但民营经济发展受到制约。3、民营经济自身先天不足。
民营经济发展大多是快速型、家庭式,存在着各种不足。在管理方式上,基本上“老婆管钱、亲戚管帐、自已跑市场”的模式,制约了企业更高发展。
法律意识淡薄,一方面少数经营者违法经营、制假、偷税,另一方面不知依法自我保护,权益得不到保障。人才危机严重,诚信意识淡薄,思想观念落后等也是民营经济存在的重要问题。
4、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不宽松。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财政支持、税收政策等方面有歧视。
权力部门乱作为、不作为、慢作为现象依法存在。民营企业税费负担过重,收费多,服务少、搭车收费、变相收费等情况时有发生。
执法管理部门过多,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也不鲜见。5、民营经济产业结构不合理。
民营经济由于缺乏引导,加之资源优势不明显,投资项目单一、投资效率低下。大多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
一产业少而弱,二产业行业单一,三产业总量不足。全县民营经济占工业经济的80%以上。
6、品牌建设落后,缺乏核心竞争力。全县现在重庆市名牌产品1个,重庆市著名商标4个。
民营经济没有树立自身品牌的意识,市场拓展能力弱,一旦交通瓶颈条件得到改善,本地民营经济将更加缺乏竞争力。二、进一步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思考。
针对民营经济发展现状,如何充分利用好中央、重庆市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优势,实现市第四次党代会提出的“两翼”发展战略,利用全县交通瓶颈改善等重要机遇实行民营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当前要重点在营造发展氛围、推进公平准入、改善金融服务、切实减轻负担等方面进行认真的研究。具体有如下对策:1、着力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要充分利用中央、重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良好机遇,在全县范围内解放思想,营造发展氛围,破除妨碍民营经济发展在思想上、体制上、机制上的各种障碍。全方位宣传民营经济对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充分调动全县人民“创业兴巫”的热情,树立全民崇商的氛围。
逐步建立起“艰苦创业,诚实守信,合法经营,开拓创新”的民营经济精神理念,打造民营经济的文化品牌。2、着力优化宽松的政策环境。
关键是结合实际,用好用活各种政策。在市场准入上,要积极鼓励民营经济参与对交通运输、能源、水利、市政、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投入。
一方面减轻政府性投入的压力,另一方面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在金融政策方面,首先政府要引导银行对民营经济增加信贷力度,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增速。
其次要探索建立以政府财力为引导,以专业担保机构为主体,以商业银行网络为基础的新的信用担保体系。三是要整合各类扶持资金,将微型企业等各种政策扶持资金整合捆绑使用,建立县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扶持做大做强民营企业。
在税收政策方面,税务机关要树立“不落实税收优惠政策也是收过头税的理念”,不折不扣的及时制定政策落实措施,开展政策宣传,关键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打造税收洼地。同时规范各类收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的税费负担。
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快速发展。3、着力改善高效的政务环境。
以建设服务型政府为重点,对民营经济由被动受理向主动服务转变,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要充分利用县发展服务中心,不仅整合部门,更多的是要整合审批事项。
提高服务水平。加强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引导,一是投资产业的引导,搞好信息服务,通过发布产业、行业相关信息及中介服务,引导民营经济进行科学投资和经营活动,防止重复投资和盲目扩大生产规模。
二是引导民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逐渐由家族式管理向现代企业管理方式转变,增强企业活力。三是作好中介服务,政府对民营经济的服务,更多的要体现为中介服务,要以市场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中介机构,包括融资中介、人才培养中介、新技术推广中介、进出口贸易中介等,要促其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有效地运行,并真正成为连接民营企业、政府、研究。
4.
关键词:民营企业 人力资源管理 问题及对策 1 引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营企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趋完善和全球化经济一体化脚步的迈进,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遇到了一些瓶颈性的问题,而其中最为关键的是人才问题,这一问题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因而,如何加强和完善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 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首先,企业对人力资源管理不够重视,甚至没有人力资源管理。
延续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思想,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和对人的认识上问题更为严重,表现为重物轻人;重生产管理,轻人力资源管理。再加上中国人口多特别是农民多、下岗人员多这一特点,招聘就显得特别轻松。
结果是你进我出,人才不稳,恶性循环。 其次,机构设置不到位。
没有设置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其职能大都由总经理办公室兼任。民营企业多数老板认为人力资源部只增加成本,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迫使他们极力压缩部门编制。
办公室主任进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精力主要放在行政事务上,工作范围只限于人员招聘、选拔、委派、工资发放、档案保管之类较琐碎的人事管理工作。 第三,只管使用人才,不管人才的培养。
老板不想更不愿在员工培训上下功夫,认为对员工培训投入大量资金不算,弄不好还会培养出“白眼狼”,翅膀硬了就会走人。所以企业便实施“不用不招、现用现招、不行再招、只用不养”的功利措施。
第四,中国人固有的“血浓于水”的传统情结制约下,民营企业的“任人唯亲”异常普遍。企业各级管理层多半都是老板的亲属,企业管理中出现的矛盾往往演化为大家族内部的“家务事”。
管理者在管理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关系”的亲疏来进行问题的处理。 3 优化民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 3.1 明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规划 (1)人力资源管理实现部门化,打造专业化的管理团队 民营企业需要引进和培养专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设立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行使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运作。
同时企业在加强人力资源部门化、专业化运作的同时,也要着重打造一支专业化的管理团队;要在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总体协调部署下,提高其他各部门的管理能力,培养一支懂技术又懂管理的复合性人才团队。 (2)评估企业人力资源状况,做好人力资源规划 民营企业在初期通常依靠强大的核心团队完成资本的原始积累。
当企业初具规模后,就必须要对企业的发展战略有一个清晰的认识,明确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目标和步骤。企业现有的核心团队已开始发生实质性的一些变化,通常难以跟上企业发展的步伐。
企业要对现有的人力资源状况进行客观的调查和评估,结合企业总体经营战略做出相应的人力资源战略规划,以实现人力资源推动、整合和利用企业的各项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3)加强核心员工的管理使用,稳定专业人员队伍 核心员工最熟悉企业实际状况的,他们的经验和技术最能适应当前企业的发展,企业应加强对他们的开发使用,使他们能够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能够相应转变角色,形成企业的内部“培训师”、“教练员”,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管理的可持续性发展。
(4)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建设企业人才梯队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在于人力资源的合理搭配。人才在知识结构、年龄结构、性别结构等方面上的优势互补,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发挥出其整体协同效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
企业在优化人才结构的同时要注意建设企业的人才梯队,这样来明确企业人才的成长阶梯,树立员工成长目标,提高其工作积极性的同时也更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资源。 3.2 做好工作分析,明确员工的责权利 (1)做好工作分析,并保持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 工作分析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只有做好工作分析才有可能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相关的各大板块的工作,诸如招聘、培训、绩效管理、薪酬管理等。
世界上不变的唯有变化,工作也在动态的变化中运行,因此工作说明书的动态调整显得尤为重要。静止不动的工作说明书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危害性在民营企业管理中屡见不鲜,它往往成为非正规管理的始作俑者。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 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扩大,民营企业必须合理的进行组织架构设计,科学的分工作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实施规范化管理。这就要求企业要突破血缘、地缘关系的约束,建立责、权、利明确的现代契约关系,明确劳资各方的各项权利义务。
要确保组织中的任何人都要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使企业彻底地摆脱“人治”,实现“法治”,这样才能保障和促进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他们能在一个平等和谐的企业环境中更好的为达成企业各方目标而努力工作。 (3)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 员工不但单单有经济方面、物质方面的追求也还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这就要求企业要不断创造条件,完善多渠道的激励机制,根据不同的员工类型,满足他们在物质利益和社会心理。
5.急 <民营企业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论文一篇
摘要:财务管理是民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全过程。
只有加强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才有可能使企业经营管理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促进企业大。但由于受传统体制和外部宏观等因素的影响,其财务管理状况不容乐观。
主要从民营企业的财务管理观念、财务管理制度、投融资、人员素质和资金管理等方面分析了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以促进民营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关键词:财务管理;民营企业;财务意识 1 我国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缺陷 1.1 财务信用观念淡薄 (1)财务管理观念陈旧。
首先,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业主根本无法掌握化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管理方法。其次,多数民营企业尚未建立起诸如时间价值、风险价值、机会成本等管理的观念。
再次,人员素质水平整体偏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 (2)意识淡薄。
部分民营企业恶意逃避贷款债务,使贷款机构感到贷款风险太大,从而降低了对这些企业贷款支持的积极性。此外大多数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及财务信息披露不规范、不透明。
会计信息缺乏可信度,导致企业社会的信誉度和认知度低,从而引起担保难筹资难等一系列问题。 (3)风险意识缺乏。
民营企业在高速增长的同时也面临各种各样的风险,民营企业的自身素质的缺陷,使其在经营管理中可能要遭遇更大更多的风险。而一般民营企业都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对产品的生产和营销业务上,很少真正关注上述风险的存在,没有风险管理和控制的机制,更没有安排专门的部门和人员来切实控制和降低风险。
1.2 财务制度不健全 (1)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 一是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不足。
二是彼此之间“三角帐”多,资金回收困难。三是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
(2)成本管理不实用。 一方面,多数民营企业企业采用精打细算,减少浪费等措施控制成本绝对额。
然而,有些企业走向极端,过分追求产品成本绝对额的降低,甚至不惜通过降低产品质量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势必减少企业利润。
另一方面,大部分的民营企业的财务人员由于管理知识薄弱,难以确定企业生产的盈亏平衡点,在相对成本的控制方面缺乏经验和措施,不能根据企业实际状况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在成本核算方面也十分粗放,这对安排产品品种、调整生产结构十分不利。
1.3 融资困境 (1)融资结构不合理。 与国有企业相比,我国民营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要低得多,主要以内源性融资为主,外部融资很少。
外部融资中银行贷款是主要的,权益融资占的比例很少。 (2)融资策略不科学。
不能按照资本结构最优、企业价值最大化进行融资。很多民营企业只要能融资,就不考虑融资成本和融资风险。
民营企业不计融资成本争着去一板市场和海外上市,但其实很多并不能给企业带来价值最大化。很多民营企业在民间借贷的利息率比银行利率高得多,但民营资本的平均本收益率一般都远低于这个比例,因此这种高成本债务会降低股权收益,减少企业价值。
(3)国家相关政策缺位。 首先,国家没有专设民营企业管理扶持机构,国家的优惠政策向民营企业倾斜的不多,使之长期处于不利地位。
其次,尚未建立专门为民营企业贷款服务的中介机构和贷款担保机构,贷款的抵押和担保难以实现。 1.4 投资决策缺陷 (1)投资环境差。
①投资领域准入问题。目前,民营经济在社会服务业以及国有产权交易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
尽管民营在制造业领域的投资较高,但投资主要流向了劳动与资源密集型的传统制造业领域。在资本与技术密集型的大型制造业领域投资不足。
②投资服务环境不完善,民营投资行为存在着种种扭曲、失灵。③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
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权益得不到应有的保障。现行投资政策体制条件下,民营经济的投资交易费用、投资资金成本与投资税费负担相对较重,严重制约了民营投资收益的提高。
(2)短期行为制约。 大部分民营企业投资所需资金短缺,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是中小企业资金的主要来源,但中小企业吸引金融机构的投资或借款比较困难。
1.5 资金管理与收益分配效率不足 (1)资金使用缺乏科学性。 很多民营企业缺少资金使用的长、中、短期计划,缺乏现金流量管理观念。
存在重销售、轻理财的现象。 (2)收益分配不合理。
民营企业的家族式管理,在初创发展时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随着企业规模扩大,内部股权封闭逐渐暴露出许多矛盾与缺陷,所有者不仅要防范中层员工的“道德风险”及“逆向选择”,甚至要防范所有者之间的利益吞食,在分配上较少考虑资本结构问题。 2 加强民营财务管理的对策 2.1 更新管理理念 (1)提高企业家整体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 (2)提高人员素质。
政府或商会为民营企业家制定培训规划,有计划地鼓励和选送一些经营管理人员到国外机构、高等院校和大企业进行系统培训,使其通过学习提高经营管理。
6.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试读结束,如需阅读或下载,请点击购买>
原发布者:蒋江萍
内容提要:中国实行改革开放3O年来,在中国经济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增长速度的同时,我国经济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逐步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其间,中国民营企业挺立潮头、异军突起,民营经济作为我国经济结构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整体来讲,民营企业的变迁经历了从早期的个体户开始,转而为变种的合伙企业、集体企业,再到法律认可的私营企业.再演变为公司制的企业,逐渐走上资本运作的国际化道路。这一系列的发展,与国家政治气候这个大环境的变迁息息相关。可以说,民营企业发展的每一步.都在政策法律文件中落下有迹可循的脚印。因此,考察我国民营企业发展的历史,必须与我国特定的政治环境相联系。民营经济是本文研究了民营企业存在的优势及问题,并针对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关键词:民营企业持续发展研究和思考企业文化文化建设一、绪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中国民营经济从萌芽初现到璨若星河,从观望、默认到国民经济的补充,直至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生力军,这是中国向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迈进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历程是民营企业不懈奋进和取得非凡业绩的时期,全社会对民营经济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民营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引起强烈的关注。并且随着
7.我国民营制造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民营制造业企业劣势,主要还不是体现在规模上,而是体现在“脑袋产业”与“躯体产业”、“核心部件制造”与“一般部件制造”的差别上。
一个产业,从价值链角度来看,可以分为研发、制造、营销、营运管理四个环节或部门,如果把其中研发、营销和营运管理称作“脑袋产业”,制造称作“躯体产业”,那么,我国民营制造业更多地从事的是“躯体产业”,而发达国家更多地从事的是“脑袋产业”。民营制造业非专业化现象最主要的症结在于其自身为大企业配套生产的能力差,不是不想专业化,而是还不够资格为其他企业配套进行专业化生产的问题。
8.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哪些问题
当前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管理水平低下 我国目前的许多民营企业都选择了家长式管理模式,管理体制主要表现为“家族”和“亲缘化”特征,实行集权化领导、专制式决策,经营者既是资产所有者,也是资产经营者。
当企业具备一定规模,家长式管理由于决策层和执行层界限模糊,缺乏“纠偏”机制。 民营企业家的局限性、随意性往往易导致企业经营决策失误。
2、人才机制不灵活 大多数民营企业家都非常重视人力资源,但现实条件下大多数民营企业却面临着严重的人才危机和信任危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企业家落后的“资本雇佣劳动力”观念,认为员工和企业的关系只是劳动力的雇佣关系,很多民营企业家认为只要有高薪,市场上多的是优秀人才,而没有从思想意识上真正重视过人才和他们的人格尊严。 加之民营企业任人唯亲的用人方式,使优秀人才难以真正融人民营企业,因此,他们通常持打工心态,只关心眼前利益,对企业没有认同感和长期扎根的观念。
3、决策盲目,风险经营 民营企业的发展初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帮助,这在一个曾经长期以公有制为基础的计划经济一统天下的社会经济生活中是非常正常的,但却使一部分成功的经营者因此而淡化了风险意识。
四面出击,盲目的多元化经营,过分的自信导致无法正确地评价自己,也无法正确地评价企业的成功。成功的经历强化了个人英雄主义色彩,也导致了决策的经验主义。
4、设备科技含量低,技术改造的相对滞后,导致企业发展后劲不足 民营企业大多为劳动密集型生产企业,这种生产模式注定了企业不可能拥有高科技含量的生产设备和先进的生产技术。 与此同时,民营企业由于其先天的原因,较低的员工素质也制约了企业技术更新的速度。
9.民营企业质检在企业发展中存在问题及研究解决方法毕业论文怎样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摘要 民营企业是在改革开放条件下产生的新生事物,它以其灵活的营运机制在中国经济发展 和经济结构调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现实出旺盛的生命力,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 的新的生力军,在21 世纪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从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 时间里,民营企业获得了快速发展,民营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已经成为 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然而中小民营企业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据调差资料显示中国中小 民营企业平均寿命只有3。
5 年。 1。
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历程及现状 1。 1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历程 1。
1。1、资本累积阶段 改革开放初期,一大批农民从水田里走上岸,凭着自己的眼光和决心,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 率先吃起了改革的第一只螃蟹,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这批人中间的一部分人,积累了一定 的原始创业资金,开始率先走上了创业发展的道路,在全国各地,先后出现了大量的家庭作 坊式生产企业。
1。1。
2、摸索发展阶段 上个世纪的80 年代中期到90 年代中后期,民营经济进入了初次发展的阶段,很多中小民营 企业经过前期的准备积累了大量的资金,同时,一些国外的企业也先后进入中国市场,而市 场竞争也开始逐渐激烈起来,多方面的因素综合要求当时的企业迅速的进行角色转换,而这 个过程也就是当时的家庭作坊走向企业化管理的一个过程,同时很多中小民营企业由于经营 不善而倒闭,又有许多中小民营企业抓住机会不断成长。 生存还是死亡,或者是二次创业, 在这个阶段显得特别的激烈。
1。1。
3、知识管理阶段 从上世纪的90 年代末期到现在,我们可以发现,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已经开始注重企业文 化建设和企业的品牌宣传,这个阶段,知识的作用逐步在中小民营企业里显露出来,企业的 重心从生产销售转向到了管理,可以说,中小民营企业在本质上已经有了很大的飞跃。 1。
2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的现状 1。2。
1、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发展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力量。在地方 经济特别是县域经济中,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体和纳税主体,中小民营经济 已经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1。2。
1、总体实力增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上升。中小民营经济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对国民经济增长做出新贡献,并且中小民营经济在投资、纳税、创汇以及科技开发等方面都 发挥了重要作用 1。
2。3、中小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中小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大 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二、三产业转移,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了再就业岗位, 成为我国劳动力就业的重要渠道。 2。
中小民营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尽管民营企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既有体制、政策等因 素造成的困境,也有中小民营企业自身存在的缺陷和弱点导致的发展瓶颈。 主要体现在以下 几个方面: 2。
1 客观条件对民营经济发展有一定的限制 2。1。
1、行业准入受到限制。虽然政策规定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对民营企 业的要求往往高于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明宽暗管”现象十分严重,即便是一些允许外商投 资进入的行业,民间投资也很难进入。
在融资、用地、收费等方面,民营经济没有享受到应 有的国民待遇。 2。
1。2、融资方面还不便利。
难以从银行借贷资金,也难以进入资本市场发行股票和债券进行 直接融资,民营经济在获取资金的支持上一直处于相对不平衡的状态。由于股市融资存在“所 有制”歧视,国家对民营企业严格上市条件和审核程序,民营企业也很难通过这个渠道融资。
2。1。
3.税费负担还有些不尽合理。据测算,外资企业在中国的税赋负担率总体上比内资企业 约低5 个百分点。
在一些领域,外资企业可以获得免税、减税和缓税等优惠政策,而民营企 业则无权享受。 2。
2 内部因素制约了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 2。2。
1、中小民营企业缺少一个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 由于种种传统文化的影响,民营企业在 其发展过程中往往形成一种情大于法,老总一人说了算,用亲人而不太信任能人等不良的企 业文化,不良的企业文化与优秀的企业文化是背道而驰的,从而阻碍了企业的发展。
2。2。
2、中小民营企业缺乏对企业战略科学合理的规划。 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的战略是至 关重要的,因为它是解决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以及为达到预定目标所需要的资源搜寻 与整合。
如果企业没有目标,企业发展就失去了方向,在充满诱惑而变化莫测的市场竞争中, 企业要想不断壮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大多数民营企业共同的特点就是: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 手中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时,在各种市场诱惑面前往往会迷失方向,什么钱都想赚,盲目扩 张,结果在企业核心业务尚未巩固、壮大的情况下,盲目向非核心业务扩张,使企业最终陷 入困境。
2。2。
3、中小民营企业缺少优秀的人力资源。由于人们观念上的误区,也由于相当多的民营企 业还不能为人才提供持续有保障的工作和生活条件,所以人才进入。
10.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分析
(一)资金制约,融资困难。
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生产要素包括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其中资本制约因素尤为明显,尤其是处于资本积累阶段的小微企业,融资难已成为发展中的最大障碍。由于多数非公企业自身负债率高、财务制度不健全、资信等级低,缺乏抵押或担保等,很难获得银行的支持,融资难成为最大的“拦路虎”。
(二)人才普遍比较缺乏。由于技术人才和专业管理人才缺乏,尤其是高质量的人才匮乏,企业缺少对市场的预测和把握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弱,产品的附加值低,劳动生产率明显偏低。
(三)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落后。一是企业创新意识和能力较差。
大多数非公企业无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企业管理水平不高,在复杂经济环境下应变能力明显不足。许多企业为家庭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较低,缺乏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的动力,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相对落后,在产品质量控制、企业财务、安全生产等管理基础方面还比较薄弱,对市场行情缺乏科学的分析和预测。
二是企业文化建设滞后。绝大多数中小企业还未意识到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企业仍是厂房、车间和产品的代名词,文化、人文意识淡薄,职工与企业之间的亲和力较差。
(四)企业用地制约加剧。由于拆迁、置换、征用等具体工作环节困难加大等原因,一些项目落地的难度加大、周期明显延长。
(五)企业科技投入资金不足。科技服务体系不够完善。
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完善企业创新服务体系、加快构建科技人才体系、推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策:(一)进一步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体系。
一是继2005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5〕3号,以下称非公经济36条)出台后,2009年国务院发布了《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36号,以下称国发36号文件)。文件提出了帮助中小企业克服困难,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29条政策措施。
根据国发36号文件要求,国家相关部门在加强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创新能力等方面制定配套文件50多件,地方出台配套文件200多件。二是201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以下称民间投资36条)。
文件提出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2012年,国家有关部门还陆续出台了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和实施细则,支持民间资本进入铁路、市政、金融、能源、电信、教育、医疗等领域。
42项实施细则全部出台,推动投融资体制进一步向多元化、市场化和高效化方向发展。三是201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号,以下称国发14号文件)。
文件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经营压力大,成本上升、融资困难和税费偏重等问题,在加大财税支持、缓解融资困难、推动创新发展、支持开拓市场、提高管理水平、促进集聚发展、加强公共服务等八个方面,提出了29条政策措施。这是国务院第一个专门针对小型微型企业的综合性文件,对于推动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此外,2011年国家有关部门联合发布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划型标准,增加了微型企业标准,扩大了行业覆盖范围。2012年,修订后的《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出台,扶持的企业类型由原先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两大类变为中型、小型、微型企业三大类,突出了国家扶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的政策取向。
(二)不断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财税支持力度。一是逐年增加财政资金。
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规模逐年增加,如预算内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从最初的10亿元已增至2012年141.7亿元,资金使用逐步向小型微型企业和中西部地区倾斜。二是给予更加优惠的税收条件。
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分别减按20%和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年应纳税所得额低于6万元(含6万元)的小型微利企业,其所得税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提高小型微型企业增值税、营业税起征点,延长小型微型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执行期,据税务总局测算,2011年为小型微型企业减税290亿元,惠及924万个体工商户;连续上调部分劳动密集型、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商品的出口退税率;对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征收率由6%和4%统一降至3%;此外,还出台了创业投资企业股权投资税收优惠政策;对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技术服务示范平台,享受科技开发用品进口免税,政策等。(三)切实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一是推动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对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型微型企业实行差异化监管和激励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力度。各大银行相继建立中小企业信贷部,2009—2011年,连续三年实现小企业信贷增速、信贷增量“两个不低于”目标。
截至2012年末,主要金融机构及主要农村金融机构、城市信用社和外资银行人民币给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11.58万亿元,同比增长16.6%,增速分别比同期大、中型。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我国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