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如何做好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摘要:幼儿的生长环境比较简单,主要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就两个:家庭和幼儿园;由于幼儿家庭的文化背景不同,这就需要教师在沟通的过程中用不同的方式去进行,幼儿的家园共育工作需要教师用一种严谨的态度去对待。
关键词:幼儿园家园共育措施
一、目前幼儿园家园共育工作的一些问题1.园内活动问题很多园内的老师都会反映一些家长不配合园内的工作,认为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教育的工作就应该是老师的责任,老师安排的一些需要家长帮助准备材料的家庭活动,很多家长都会表现出不支持以及不满意的态度。而很多家长又认为,家园共育工作的地位不对等,将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家长需要无条件支持幼儿园的工作,家长始终是处在需要服从的位置上,不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2.教育方式上的分歧一些家长认为孩子的教育就是能够认字、可以使用加减运算、能够识读拼音、能够背诵古诗词,目前的智力培养最重要,从而忽视了孩子应该注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重要性。3.家长与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通过与一些家长沟通的过程中可以发现,很多家长对于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之间出现一些疑问和困惑,他们非常急切的想了解孩子在园内的生活状态,希望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肯定和喜爱,有的甚至对老师提出的建议会很敏感,会有一种老师会不会不喜欢我的孩子?我不在
2.如何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学习心得
一、从细处入手,取得家长信任,是开展家长工作的关键。
充分利用接送孩子时间,灵活与家长沟通,是建立家园密切关系的重要环节。
二、“家园互动”,提高家园共育的有效性
提高家园共育的实效性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地配合教育,家园双方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系、相互沟通情况做到家园相结合”。
家园共育是现代教育的必然,也是家庭教育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当然,这也需要我们全社会的参与和支持。在探索家园共育新举措的过程中,不仅更新了家长的育儿观念,提高了他们科学育儿的知识与技能,促进了孩子的各种能力的发展。
3.幼儿教师论文怎样与家长交流沟通
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
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
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分析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
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
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一)、正视分歧(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
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
“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
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
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
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分析的分歧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
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
(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独立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二)、分歧的原因(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
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
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
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
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
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
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
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
4.家园共育的重要性有哪些
1、教育专家指出:“社会学习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会密切合作、协调一致,共同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
2、家长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多么的重要,对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影响有多大。但在这个面向金钱的时代里,想要培养孩子完善的品格,家长就一定要走到孩子的内心世界,真正的用心去了解孩子,尊重孩子,才能得到孩子的信任更全面的认识自己的孩子,也才能更好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拓展资料:
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而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出发点就在于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实现家园互动合作共育。
1、家园合作中教师、家长的地位不对等,表现为以幼儿园教育为中心,要求家长配合幼儿园工作,很少考虑家长的需要和想法,使家长处于服从的位置上。幼儿园老师在教育活动中常常让家长带废旧材料、实物入园便于孩子开展游戏、进行教学活动,但家长并不知道老师组织活动的目标、要求,有时会让家长感到厌烦,存有抵触情绪,易使老师、家长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拉开了。
2、家庭教育重视早期智力的开发,忽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尤其是忽视对幼儿进行做人教育。突出表现为家庭教育小学化问题严重,家长认为对孩子只有过早地进行认字、加减运算、认读汉语拼音、背诵古诗等,亲朋好友聚会时好让孩子有展露才艺的机会,为自己的“面子”增光添彩,只重视眼前智力的培养发展;忽略了培养孩子的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合作、学会交往的能力,生活中一味的迁就孩子、保护孩子,必然导致幼儿片面地发展。也可能是性格执拗孤僻。许多家长不能理解一个问题,就是幼儿在未来社会的生存质量取决于生理、心理和道德品质等因素,未来社会情商重于智商。
3、家庭教育指导过程中,教师仅仅把书报杂志上的有关文章摘抄一些贴到“家长园地”里,或者教师把家长当作听众,以单向的讲授为主,不给予家长更多思考的时间,更没有留给家长充分的时间发表自己看法的机会,使得指导内容缺乏针对性,结果很难被家长真正接受并内化为今后教育子女的能力,极度影响了家长参与合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重视特长教育的培养,忽视身心的全面发展。不少家长片面地认为:素质教育就是特长教育,就是通过一些社会上开办的培训中心、活动中心对孩子进行体育、舞蹈、或琴棋书画方面的专门训练,使孩子掌握一技之长。于是不管孩子兴趣如何,一味地奔忙于幼儿园、家庭和培训中心之间,盲目地参加各种兴趣班,弄得孩子疲惫不堪,丧失了学习的兴趣。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家园共育
5.幼儿园家园共育内容
一、民主、和谐不可少 家庭环境,父母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对孩子健康性格发展作用是巨大的。
民主、和谐的家庭气氛有助于儿童生活态度积极、主动,他们能自觉地参与到家庭活动中。 父母之间的互相爱护、关心、体谅;父母对长辈的体贴、尊重、照顾;父母对孩子严爱适度,有要求,有疼爱,能够使孩子正确地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自尊、自信、自主、自控、亲切、责任感等积极情感。
然而,如果生活在充满不和睦、不健康的家庭环境中,如家庭成员关系不和,经常吵架,不关心孩子。在这种环境生活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对人不信任,有的甚至会有攻击性行为或暴力倾向。
父母首先要做到自己有健康性格,才能去影响孩子。在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现代社会中,家长不仅要努力地为生活而忙碌、工作,回家之后还要面对活泼、好问、好动的孩子,这里请家长无论如何也要打起精神随时随地做幼儿的表率,以耐心的态度引导他们,不要以粗暴缺乏耐心的态度对待他们,让孩子在自由、宽松、平等的家庭氛围中尽情表现自己。
二、尊重孩子是基石 孩子虽小,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他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家长要慢慢学会洞察幼儿的内心世界,常用商量、引导、激励的语气和孩子交流,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
万不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也不能因为孩子小,认为随意斥责或辱骂孩子无关紧要。
更不要嘲弄、讽刺孩子。
6.家园共育的重要性
原发布者:龙源期刊网
新《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证明,在学前阶段家庭对儿童发展的贡献大大高于幼儿教育机构,因而,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共育的大环境,建立一种合作、和谐、一致、互补的关系,对幼儿的成长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实现家园共育是建设高质量农村幼儿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对于身处在农村的家长来说,文化程度低,教育水平参差不齐,职业、思想、状况,对孩子的期望各不相同,千姿百态。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家庭背景,可以说有多少个家庭就有多少种家庭教育,所以农村幼儿园如何开展家园共育尤为重要。
一、做好家长工作,帮助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的家教水平
由于年龄、学历层次及所处环境的不同,家长们在对待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所持的态度、观念往往也各不相同。在开展家长工作的时候,作为教师不能寄希望于一次、二次家长指导活动就收到实效,而应该把家长工作纳入我们的日常工作之中。为此,我们利用早晚接送孩子的时间与个别家长进行沟通,利用幼儿园的宣传橱窗,家长园地的“观念与思潮”栏目等向家长介绍最新的教育观念,向家长发放宣传材料,同时还组织家长听专家的讲座,看有关的录像,举办“家长座谈会”“育儿经验交流会”“家长辨析会”等多种形式的指导活动,多渠道地开展家
7.浅谈如何家园共育培养幼儿的交往礼仪
同伴是指幼儿之间与之相处的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人,同伴交往就是指年龄相同或相近,具有相同认知能力的幼儿之间的一种共同生活、学习、游戏并相互协作的过程中学会表达自己的愿望,了解别人的情绪,调节自己的行为过程。
或者主要指同龄人之间或心理发展水平相当的个体之间的交往过程。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意义: (一)同伴交往能促进幼儿身体健康的发展。
幼儿在交往时必然要通过面部表情语言动作来相互交流。例如,当幼儿接受到同伴的微笑时,他必然对着信息给予反馈,大脑立即形成一个反射过程,这样就促进了神经系统的发育。
快乐是一个最基本的积极情绪,快乐中包含力量和信心的体验;快乐能感染周围的人,因此良好的同伴交往能吸引更多的同伴,营造更多的快乐;而快乐有益于身体健康;快乐有助于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二)同伴交往有助于促进幼儿认知能力的发展。
认知能力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为幼儿掌握社会规范、学习社会行为打下良好的基础。在同伴交往中,不同的幼儿具有不同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他们在共同活动中也有不同的行为表现,这为幼儿提供了分享知识经验、互相模仿、学习的重要机会。
同时,同伴交往也为幼儿提供了大量的同伴交流、直接教导、协商、讨论的机会,幼儿常在一起讨论物体的多种用途或问题的多种解决方式。这些都非常有助于幼儿扩展知识,丰富知识,发展自己的思考、操作和解决问的能力。
(三)同伴交往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发展。 没有同伴的幼儿会产生消极情绪,长期没有同伴,这种消极情绪会稳定为一种不良自我感觉,将严重阻碍幼儿心理发展,阻碍个体社会化的进程。
同伴交往能使幼儿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从而心情轻松、活泼、愉快。观察发现,幼儿在同伴交往中经常表现出快乐的情绪,因为在交往中有许多创造快乐的因素:幼儿的建议被同伴采纳;共同搭建积木被老师表扬等等,都能得到快乐和满足。
同伴交往对调节自我情感的能力及健康情感的发展大有好处。如幼儿在与同伴的竞赛性交往中获胜而感到自豪,这是同伴所能接受的;但是继而产生骄傲的情绪,并在言行上表现出这种反感,这会是幼儿不得不对自己的情感进行调节,否则他将受到群体的排斥。
长期与同伴的交往,幼儿的情感会朝着健康的适合社会要求的方向发展。 (四)同伴交往有利于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和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也是一种实际操作能力。所谓亲社会行为,西方心理学家认为是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
表现为:轮流、助人、合作、谦让、分享等。 在同伴交往中,一方面幼儿发出社会行为,如请求、邀请等,根据对方的反应作相应的调整,自我调空能力得到了的发展。
自我调空也是社会交往所必须的能力。另一方面,同伴的反馈往往直接和坦率,如果你发出的是友好、合作、分享等积极的行为,同伴做出肯定和喜爱的反应;而如果你做出抢夺、抓人、独占等消极行为,同伴则做出否定、厌恶和拒绝的反应。
这种丰富的、直接的反馈有利于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并使之转化为一些稳定的交往技能。培养幼儿同伴交往能力的方法: 交往能力的培养提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也不是光凭说教就能达到目的的,而是需要我们教师和家长做一个有心人,为幼儿创设各种交往环境,并进行细心指导。
1、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增加交往机会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是对幼儿进行诸方面教育的重要手段,教师可通过游戏活动去培养幼儿的交往兴趣和互助精神,体会合作和分享快乐,学会遵守日常生活中的社会行为规范,促进交往能力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游戏环境,会使幼儿产生遐想,从而萌发做游戏的愿望。
在环境的创设上,教师要注意放一些实物和操作材料,这样,不仅可以为幼儿游戏提供必要的玩具,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游戏中,教师要鼓励幼儿进行角色游戏,因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通过角色游戏表现出一种积极参与社会交往的主动性、角色意识和对角色规范的认同。
例如:美食商店的游戏开始了,小美食厨师、小售货员们都忙碌准备着各种食物,将各种美食摆在售货台上。可过了没一会,台前的售货员愁眉苦脸的说:“为什么美食超市里没顾客来啊?”对呀,我们可要想想办法了。
于是,我拿了张宣传广告纸鼓励孩子想办法。果然,他们灵机一动,在美工区里拿来了笔和纸,只看见超市里所有的成员分工合作,有的负责画超市里的美食图片,有的则负责图上漂亮的颜色。
剩下的则做起来宣传员在超市门前拿着他们创作的宣传单向每一位路过的同伴进行介绍。同伴们也因这漂亮的宣传单而纷纷来到美食超市购物。
美食超市顿时热闹了起来。 2、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 在家庭中,幼儿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交往。
(1)教会幼儿学会运用交往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