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研究蛛网模型有什么意义
经济学家认为,蛛网模型解释了某些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的产量和价格的波动的情况,是一个有意义的动态分析模型。
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市场均衡被打破,在供求机制的作用下,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而蛛网模型却证明,市场均衡一旦被打破,供求机制并不一定能够保证经济系统自动恢复均衡。
因此蛛网模型是对古典经济学静态均衡分析的一个有价值的拓展。但是,这个蛛网模型还是一个很简单的和有缺陷的模型。
这是因为,根据该模型分析,造成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主要原因是:生产者总是根据上一期的价格来预期下一期的价格并决定下一期的产量。而事实上,每一期生产者只能按照本期的实际供求情况决定的市场价格来出售由上一期预期价格所决定的产量。
这种实际价格和预期的价格不吻合,造成了产量和价格的蛛网模型波动。但是,这种解释并不全面。
因为生产者从自己的经验中,会逐步修正自己的价格预期,使预期价格接近实际价格,从而使实际产量接近市场的实际需求量。例如,假定今年西瓜产量过多造成价格下跌,如果西瓜生产者明年减少生产从而价格上升,则形成产量和价格波动呈蛛网状;如果一些生产者预期瓜农们都可能减少生产因而自己无须减少生产,这样,明年西瓜的供给不一定减少很多,从而价格也不会出现较多上调,因而蛛网式波动就会受到影响。
这就是经验预期和理性预期造成的不同结果。正因如此,蛛网模型所刻画的情形在现实生活中并不一定会广泛存在。
2.国际化蛛网模型
我国学者鲁晓桐在企业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国际化蛛网模型,认为,企业国际化在以下六个侧面得到充分反映,即跨国经营方式,财务管理,市场营销战略,组织结构,人事管理和跨国化指数.这六个指标构成了企业国际化的蛛网图形.对企业国际化发展的衡量仅仅用个别综合性指标是不够的,应该对企业国际化经营进行数量化的结构性分析,这样才能进一揭示不同企业国际化的不同特征.
模型如图所示:
图中每一支箭关的长度分别代表(企业)某一侧面的国际化程度,越靠近原点表示国际化程度越低.ABCDEF围成的面积是企业国际化程度的几何表现.对于一个跨国公司而言,国际化可能是均衡发展的,也可能是畸形发展的(如虚线图).
该模型的意义有两个:一是通综合分析,可以找出企业跨国经营的优势和劣势,从而及时纠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偏差,为企业今后持续稳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进行企业国际化的横向比较,进而预测企业跨国经营的发展方向和速度.
从理论上来看,企业国际化蛛网模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对于不同产业,不同投资动机的跨国经营活动,都可以进行测量,展示其跨国经营的特征,进而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提从基本的分析工具.
3.微观经济学中蛛网模型应如何去理解
蛛网模型分析了商品的产量和价格波动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
假定,在第一期由于某种外在原因的干扰,如恶劣的气候条件,实际产量由均衡水平Qe减少为Q1。根据需求曲线,消费者愿意支付P1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1,于是,实际价格上升为P1。
根据第一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1,按照供给曲线,生产者将第二期的产量增加为Q2。 在第二期,生产者为了出售全部的产量Q2,接受消费者所愿意支付的价格P2,于是,实际价格下降为P2。
根据第二期的较低的价格水平P2,生产者将第三期的产量减少为Q3。 在第三期,消费者愿意支付P3的价格购买全部的产量Q3,于是,实际价格又上升为P3。
根据第三期的较高的价格水平P3,生产者又将第四期的产量增加为Q4。 如此循环下去,如前图所示,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的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恢复到均衡点E所代表的水平。
由此可见,图中的均衡点E所代表的均衡状态是稳定的。也就是说,由于外在的原因,当价格和产量偏离均衡数值(Pe和Qe)后,经济制度中存在着自发的因素,能使价格和产量自动地恢复均衡状态。
在图中,产量和价格变化的途径形成了一个蜘蛛网似的图形,这就是蛛网模型名称的由来。 从图中可以看到,只有当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时,即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时,才能得到蛛网稳定的结果,相应的蛛网被称为“收敛型蛛网”。
在这里,我们看到,除第一期受到外在原因干扰外,其它各期都不会再受新的外在原因干扰,从而前一期的价格能够唯一决定下一期的产量。 按照动态的逻辑顺序,我们还看到,生产者错误地根据上一期的价格决定供给量,消费者被动地消费生产者提供的全部生产量,而价格则由盲目生产出来的数量 所决定。
在图中,供求曲线各自只画了一条,但是,经济学在前面已经指出,供给的变动,不仅是指供给量沿着既定供给曲线的变动,还包括供给曲线的变动。需求的变动亦是如此。
那么,经济学又是如何保证供求曲线在多个时期里,不受外在原因的干扰和盲目决策的影响,始终保持不变呢?而如果供求曲线本身也会随着时期的不同而移动,那么,又如何保证蛛网是收敛型的呢? 再者,经济学提到的经济制度中的自发因素又是什么?这里实际上只有供给曲线比需求曲线较为陡峭这一个因素,那么这个因素又算是哪一种经济制度中的呢? 此外,我们在现实中看到过牛奶被倒进大海的事件,可见生产者并不强调一定 要出售全部的产量。生产者追求的不是销售量,而是利益。
他们不会盲目接受经济学强加给他们的所谓的由生产量等于需求量所决定的均衡价格。 他们的心目中应当还有一个价格,他们的行为应当是建立在市场价格与这一价格的比较结果之上的。
这个神秘的价格实际上就是经济学讳莫如深的会引出危险结论的商品的价值。 第二种情况: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
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
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这种情况意味着产量可以无限供给,价格可以无限提高。
第三种情况: 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 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1。
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编辑本段类型 三种类型:收敛型蛛网、发散型蛛网、稳定型蛛网 适用分析对象:有生产周期的产品。
1、收敛型蛛网: 2、发散型蛛网: 3、稳定型蛛网: 4、三类蛛网模型的条件: (1)收敛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曲线斜率。因为需求弹性大,表明价格变化相对较小,进而由价格引起的供给变化则更小,再进而由供给引起的价格变化则更更小……(2)发散型蛛网的条件:供给弹性>需求弹性,或,供给曲线斜率。
4.简要说明蛛网模型的三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会围绕均衡水平上下波动,但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小,最后会回复到原来的均衡点。相应的蛛网被称为
“收敛型蛛网”。
第二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小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价格和实际产量上下波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大,偏离均衡点越来越远。其原有的均衡状态是不稳定的。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发散型蛛网”。
第三种情况:供给曲线斜率的绝对值等于需求曲线斜率的绝对值。当市场由于受到外力的干扰偏离原有的均衡状态以后,实际产量和实际价格始终按同一幅度围绕均衡点上下波动,既不进一步偏离均衡点,也不逐步地趋向均衡点。相应的蛛网被称为“封闭型蛛网”。
5.请解释蛛网理论(蛛网模型)的含义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设P、Q、D、S、分别是价格、产量、需求函数和供给函数;t为时间。根据上述模型,第一时期的价格P1由供给量Q1来决定;生产者按这个价格来决定他们在第二时期的产量Q2。Q2又决定了第二时期的价格P2。第三时期的产量Q3,由第二时期的价格P2来决定,依此类推。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不同,价格和供给量的变化可分三种情况:
①当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变动对供给量的影响小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价格和产量的波动将逐渐减弱,经济状态趋于均衡,如图1所示。供给弹性小于需求弹性为“蛛网稳定条件”,蛛网向内收缩,称“收敛型蛛网”。
②当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即价格对供给量的影响大于对需求量的影响)时,波动逐步加剧,越来越远离均衡点,无法恢复均衡,如图2所示。供给弹性大于需求弹性为 “蛛网不稳定条件”,蛛网为“发散型蛛网”。
③当供给弹性等于需求弹性时,波动将一直循环下去,即不会远离均衡点,也不会恢复均衡,如图3所示。供给弹性与需求弹性相等为“蛛网中立条件”,蛛网为“封闭型蛛网”。
6.本构模型怎么研究
在经典土力学中沉降计算将土体视为弹性体,采用布西奈斯克公式求解附加应力,而稳定分析则将土体视为刚塑性体,采用极限平衡法分析。
采用比较符合实际土体的应力-应变-强度(有时还包括时间)关系的本构模型可以将变形计算和稳定分析结合起来。自Roscoe与他的学生(1958~1963)创建剑桥模型至今,各国学者已发展了数百个本构模型,但得到工程界普遍认可的极少,严格地说尚没有。
岩体的应力-应变关系则更为复杂。看来,企图建立能反映各类岩土的、适用于各类岩土工程的理想本构模型是困难的,或者说是不可能的。
因为实际工程土的应力-应变关系是很复杂的,具有非线性、弹性、塑性、粘性、剪胀性、各向异性等等,同时,应力路径、强度发挥度、以及岩土的状态、组成、结构、温度等均对其有影响。 开展岩土的本构模型研究可以从两个方向努力:一是努力建立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实用模型;一是为了建立能进一步反映某些岩土体应力应变特性的理论模型。
理论模型包括各类弹性模型、弹塑性模型、粘弹性模型、粘弹塑性模型、内时模型和损伤模型,以及结构性模型等。 它们应能较好反映岩土的某种或几种变形特性,是建立工程实用模型的基础。
工程实用模型应是为某地区岩土、某类岩土工程问题建立的本构模型,它应能反映这种情况下岩土体的主要性状。用它进行工程计算分析,可以获得工程建设所需精度的满意的分析结果。
例如建立适用于基坑工程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适用于沉降分析的上海粘土实用本构模型,等等。 笔者认为研究建立多种工程实用模型可能是本构模型研究的方向。
7.什么是蛛网模型
蛛网理论:
某些商品的价格与产量变动相互影响,引起规律性的循环变动的理论。1930年由美国的舒尔茨、荷兰的J.丁伯根和意大利的里奇各自独立提出。由于价格和产量的连续变动用图形表示犹如蛛网,1934年英国的卡尔多将这种理论命名为蛛网理论。
蛛网理论是一种动态均衡分析。古典经济学理论认为,如果供给量和价格的均衡被打破,经过竞争,均衡状态会自动恢复。蛛网理论却证明,按照古典经济学静态下完全竞争的假设,均衡一旦被打破,经济系统并不一定自动恢复均衡。这种根据的假设是:
①完全竞争,每个生产者都认为当前的市场价格会继续下去,自己改变生产计划不会影响市场;
②价格由供给量决定,供给量由上期的市场价格决定;
③生产的商品不是耐用商品。这些假设表明,蛛网理论主要用于分析农产品。
假设很多,所以现实中很少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