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美女我来回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2.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美女我来回来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
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
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
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
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
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
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
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
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
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
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
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
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
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
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
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
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
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
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
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
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
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
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
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
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
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
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
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
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
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
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
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
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3.求论文 课题名称:我国公共事业单位的改革方向和路径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深入和发展,中国政府进行了多次改革,精简机构,裁减人员,转变职能,这些改革举措与法治政府、简政放权、政务公开、民主治理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股中国政府治道变革的潮流。
这一变革,虽然没有像200年前的法国大革命那样轰轰烈烈,但是其影响、效果和变化的速度,完全超过了表面上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我们回首过去的20年,可以发现:日益有限的政府职能越来越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日益法制化的政府行为、日益民主化的政府决策、日益公开的政务信息,日益以公民和社会组织多中心自主治理为基础的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这一切都使得中国政府的治理之道即治道发生了大规模的变化。
当然,这一进程依然在进行之中。明年即将启动的事业单位改革,可以说是这一进程的又一重大举措。
从比较的角度来看,中国的事业单位,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很多研究中国问题的外国学者,或者想把成果用英文发表的中国学者,一直想不出一个适当的英文单词来表达中国的事业单位,因为英文世界里面没有对应的存在。
我的建议是直接用汉语拼音。很多进行比较研究的学者发现,很难用国外的非营利组织(NPO)或者非政府组织(NGO)理论来研究中国的事业单位。
中国事业单位的特殊性,不仅难倒了学者,而且也难道了官员:事业单位如何在法律上界定?科研、教育、培训和医疗卫生等事业如何发展?政府在其中应该起到一个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西方的理论和实践,这些问题都很难回答。当然,问题再难,改革总是需要进行的。
市场经济导向的改革促进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公共事业和公共服务要迅速发展,事业单位不改革是不行的。我们有必要根据中国的实践,以及存在的问题,和治道变革的基本要求,从多个角度去分析中国事业单位的复杂问题,并提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革思路: 从组织的法律定位角度去看。
现在的事业单位情况非常复杂,但有一个特点,在法律上都叫做“事业法人”,而且产权都是国家所有,从业人员除了临时工,往往都叫做国家干部。从法律的角度去看,应该把现在的事业单位分成三个类型:执行政府职能的法定单位,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可以企业化运作的营利单位。
这三个类型中,只有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基础保持事业法人的身份,法定单位转变成政府机构,营利性单位则变成企业法人。除了法定机构之外,所有单位都取消行政级别。
从财务运作的角度去看,法定机构执行政府管理和执法职能,完全由国家提供财政支持,它们可以根据所提供的服务收取适当的用户费用,如护照的成本费或者罚款收入,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收缴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企业化的营利单位,政府不再提供财政支持,但是如果国家有科研、培训等方面的项目,这些营利性的科研单位和教学培训机构,可以参与竞争招标。
提供公益性服务的公益单位,政府提供适当的财政支持,与此同时改革政府的拨款方式,提高公益服务机构的竞争性。 从人员运作的角度去看,取消统一的干部身份制度,法定机构的人员转变成公务员,营利性机构的人员身份与企业单位人员相同,公益性服务单位如基础性的科研机构继续保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身份。
所有人员,除了法定机构可以拥有适当的行政级别之外,都不再保留行政级别,不再按照千篇一律的行政级别确定其工资和福利待遇。事业单位局级单位副部级人员等令人奇怪的现象应该在这一轮改革中消失。
从运作机制的角度来看,公共事业单位的融资机制应该进一步向民间资本和民间人员开放。这要求取消国家所有制和民间所有制的区分,废除具有所有制歧视性的法律规定,修改法律,取消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家所有制的事业单位之间的身份差别,不分所有制,民办非企业单位和国有的事业单位不再作为两种法人,而是统称为事业法人。
与此同时,各种限制民间资本和不具有国家干部身份的民间人员举办事业单位的障碍应该陆续取消,使得民办的非企业单位具有与国家投资的事业单位一样具有同等的身份和地位,能够根据公平竞争原则,获得国家财政的补助和支持。
4.求一写改革开放的论文(2000字+格式)最好是Word格式的
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的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更加重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二是思想更加解放,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和改革的理念,认真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三是改革的针对性更强,上半年围绕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缓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围绕完成攻坚任务,改革深入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
“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
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至149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
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预留和暂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和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收尾工作。
组建“沪宁城际”等8家合资铁路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 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
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扩大,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近2/3的省份出台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实施办法。
在资源价格改革方面,不失时机地理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同时,出台配套措施,缓解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 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
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 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将挂牌成立股份公司。 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国又有16个地区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
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 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
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 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
6月底,31个省份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
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 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
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合理配置宏观调控部门职能,加强能源环境管理机。
5.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及其改革论文
美女我来回来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题库1. 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个案分析2. 论当代美国科技创新政策的公共导向3. 全球化语境中的公共物品概念解释4. 公共物品中的技术构成分析5. 论电子政务发展中的技术理念6. 城市环境管理政策的实证研究7. 电子政务规划设计的实证分析8. 基层电子政务发展的过程研究9. 城市景观环境和谐发展的政策研究10. 当代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研究11. 中国大学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培养计划的特色问题研究12. 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理论贡献13.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困境分析14. 政治理念与行政体制改革15. 行政伦理的反腐功能析要16. 再造理论与城市社区再造的基本构想17. 构建现代农村社区商业网络的思考18. 从社区社会资本的培育探究和谐社区的创建19. 社区组织角色、职能定位与和谐社区建设20. 论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社区群众文化建设21. 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政府管理模式及其转型22. 城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新探23. 和谐社区建设中的居民自治问题初探24. 社区业主委员会的发展与城市社区自治25. 论社区自组织在社区管理中的角色归类及自治功能26. 社区财务模式的设计及其选择研究27. 城市社区居民自治模式的构建路径研究28. 公共事业规制与竞争制度模式29. 浅谈事业单位薪酬管理体制改革30. 浅析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存在的不足及其改进建议31.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大众文化活动组织管理 32. 公共管理学视野下的现代社会分层33. 行业型网络传媒及其经营管理 34. 中小城市文化事业机构与社区文化建设的互动发展 35. 城市公共交通的发展途径研究 36. 公用事业单位应对危机事件的管理策略研究 37. 人本管理理论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 38. 当前我国社区治安管理问题探讨 39. 互联网在我国城市社区文化建设中的运用 40. 当前中国城市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1. 现阶段中国农村社区治理模式探讨 42. 试论单位制向社区制的回归 43. 试论公共事业单位的信息资源管理 44. 中外公益性组织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45. 中介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及发展策略研究 46. 公共事业单位的品牌管理研究 47. 地方政府改善公共关系探析 48. 从个人理性到集体理性——对管理核心问题的分析 49. 公共事业管理中政府失灵现象研究 50. 公共事业管理的现状及前景展望 51. 城市交通管理的民众参与研究 52. 城市居民公共意识调查研究 53. 城市社区经营问题研究 54. 公共管理部门执行力建设研究 55. 区域公共利益竞争与地方保护主义研究 56. 文化公共管理与现代文化产业组织运作 57. 事业单位的流程再造及其组织变革 58. 自我管理团队及其在事业单位中的应用 59.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问题及对策 60. 低收入动迁居民的行为选择及其边缘化后果。
6.事业单位改革
爱你13 团长为你解答 本团欢迎新 老手一起努力 每星期一分配基金。
2009年我国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稳步推进,国务院系统完成岗位设置实施工作的事业单位达到77%,中央党群系统达到52%,全国有25个省区市启动了岗位设置工作。同时,公开招聘制度进一步落实,22个省区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占新进人员总数的80%以上。
据了解,2010年,我国将加快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法规体系建设,推动《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条例》出台,研究制定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奖励、考核、申诉等单项规定。继续推行聘用制度,争取2010年在全国全面建立聘用制度。进一步加大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工作力度,明年要在全部市(地)级以上机关、40%的县级机关所属事业单位完成岗位设置工作。
公务员工资制度明年将完善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18日召开的全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上透露,明年将继续严格执行国有企业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政策,加强对企业工资内外收入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加大企业工资支付保障工作力度,督促企业认真执行最低工资标准。以工资集体协商为重点,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随经济效益能增能减的机制。研究建立企业薪酬调查和信息发布制度,探索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宏观指导。
尹蔚民表示,2010年将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切实加强对企业工资分配的指导和监管。一是完善公务员工资制度。合理确定公务员的工资水平和工资结构。二是继续稳慎推进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三是进一步做好企业工资分配工作。落实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工作意见。积极推动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设
7.试述我国事业单位的改革历程
从我国改革进程看事业单位改革 改革开放前,我们的国家制度不仅是党、军、政一体,而且是国家与社会为一体,党和政府不仅管理国家的政治事务,而且管理经济和社会事务,国家权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生产和交换,城镇居民的住房、医疗、教育到养老保障、社会救济,政府无所不管,无所不包。
政府在行使权力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义务。 改革开放以后,政府开始逐渐放开一些权力。
首先放开对农村的严格控制,在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由集体生产,改为个体生产。由于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取消了生产队,将以前的生产大队改为村,将公社改为乡(镇)。
乡(镇)成为纯粹的政府机构,不再直接管理农业生产,村成为乡(镇)的基层组织。在农村经济制度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的同时,政府放弃了以往严格控制农村人口流动的传统,允许农民进入城市自谋职业。
在农业改革之后的工业改革远不如农业改革那样顺利。从计划走向市场,首先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必须解决,即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苏联建立的计划经济模式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一个基本特征,二战以后东欧各国建设社会主义采用的是这种模式,中国、朝鲜、越南也是采用这种模式。无论这些国家的历史条件有多大差异,在国际关系中有多大分歧,但在这一点上却没有分歧: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特征,而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的特征。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党确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广大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水平,在这方面是没有什么分歧的。
但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如何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却是有分歧的。要快速发展生产力,就必须引进外资,引进西方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必须对外开放;为了使引进的外资和先进技术在中国发挥作用,必须对经济体制进行改革,引进市场机制。
但在习惯于“计划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资本主义”这种思维模式的人看来,引进市场机制就是引进资本主义,放弃社会主义。经过激烈的争论,才达到这样的认识:市场经济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
到八十年代中后期达成的妥协是“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这个原则确立以后,城镇个体经济和私人资本工商企业就成为我国经济中的合法成分,这些经济成分的加入,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活力。
同时,为了适应市场需要,国有中小企业开始实行内部改革。 但国家计划与市场调节并行产生了价格的“双轨制”,它的弊端很快就显示出来,集中的表现就是“官倒”。
国有中小企业实行内部采用的承包制只是农村实行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变形。在农业改革中取得成功的办法,在工业企业改革中却失败了。
有不少承包人利用其掌握的权力,将国有资产攫为己有,靠国有企业养肥了自己,却搞垮了企业。难怪民间流传这样的说法——“穷庙富方丈”。
大量企业经营不善,大批工人失业,名为“下岗”。 经过九十年代的调整以后,才完全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则,取消了价格“双轨制”。
实行多年的粮食配给制度也终止了,粮食价格完全放开。与市场经济相配套的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制度开始建立起来。
从九十年代开始,中小学收费标准越来越高。九十年代中期以后,普通高等院校开始向学生收取学费、住宿费等。
九十年代末,国家停止了公有住房分配,不再使用财政拨款建设居民住宅,并开始出售现有公有住房。住房不再是福利,而成为商品。
整个九十年代,政府一步步放弃自己原来承担的住房、医疗、养老、教育等义务,改由国家、单位和个人分担。 九十年代后期,政府机构的改革是比较顺利的。
在政府机构改革后,接下来的就是对事业单位的改革。 前三次改革有一个共同的指导原则,即政府尽量少支出,减轻国家财政负担。
在事业单位改革中,这个原则还会继续起作用。除了必不可少的为社会提供公益性服务的事业单位会保留下来继续由财政支持,其他事业单位大概只有两条路:不是转为产业经营,就是撤消。
目前中国共有事业单位130多万个,从业人员2800多万,涉及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四大领域,在国家财政供养人数中占大头。在这场即将开始的改革中,政府将会把哪些单位推向市场,保留哪些单位作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目前还不是很明确。
就目前看到的一些材料,环境保护、卫生防疫、灾害控制、基础科学研究、基础教育等行业的事业单位改变为公益性事业单位的可能性较大,而文化系统的情况则比较复杂。 图书、音像出版实际上已经走向市场,在即将到来的事业单位改革中,几乎已经可以确定,这些单位将彻底转化为文化产业。
剧场等演出场所、演出公司也将成为文化产业。为鼓励文化产业的发展,政府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但不会再为其提供财政支持。
表演院团有可能会分成三类:1. 走向市场,能够独立经营的表演院团,也许会改为文化产业;2. 凭借自身的经营不可能维持下去,但国家又需要保护的院团,譬如京剧、昆曲等等,或许会改成。
8.关于改革开放的论文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迈出新步伐经历了30个年头后,我国改革开放没有停步,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又迈出了新步伐。
国家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认为,今年的改革呈现出三个特点。一是目标更加明确,改革更加重视从制度上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更加重视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体制改革“四位一体”协同推进。
二是思想更加解放,各地区、各部门进一步转变发展和改革的理念,认真分析制约本地区发展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寻找改革的突破口。三是改革的针对性更强,上半年围绕化解经济生活中不协调、不平衡、不稳定、不可持续的因素,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围绕缓解社会生活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围绕应对国际经济风险,围绕完成攻坚任务,改革深入展开。
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深入推进。国有独资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试点继续深化,实现了决策层和执行层的初步分开。
“中国铁建”首次公开发行A股和H股,H股公司“中煤能源”增发A股。国家就电信行业重组作出部署,竞争性市场格局进一步形成。
国务院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至149家。有关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电力系统职工投资发电企业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国有产权转让行为。
垄断行业和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继续深化。基本完成预留和暂留发电资产变现工作和发电资产划转移交遗留问题收尾工作。
组建“沪宁城际”等8家合资铁路公司,吸引更多社会资金直接投资铁路建设。生产要素市场化程度稳步提高。
稳步发展金融市场,有关部门发布《银行间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创新企业直接融资产品。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积极推进,进一步推动境内金融机构赴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黄金市场对外开放迈出实质性步伐。
以解决体制性、机制性问题为重点,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制度性建设得到加强。企业债、公司债发行规模扩大,债券管理体制、市场化发行机制和发债主体自我约束机制不断完善。
规范发展土地市场,完善经营性土地出让制度,落实工业用地招标拍卖出让制度。推进征地制度改革,近2/3的省份出台了妥善安置被征地农民实施办法。
在资源价格改革方面,不失时机地理顺成品油和电力价格,同时,出台配套措施,缓解对困难群众和公益性行业的影响。财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
在近70个中央预算单位推行公务卡管理制度。开展财政绩效考评试点。
试行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全面实施,内外资企业所得税实现统一。
新的耕地占用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颁布执行。提高了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费用扣除标准,调整了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和合伙企业个人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
适应宏观调控的需要,完善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政策,取消了部分商品的消费税优惠政策。金融体制改革取得积极进展。
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四家已改制银行深化内部改革,管理水平、盈利能力和经营绩效得到提升。中国农业银行改革基础性工作继续推进。
国家开发银行商业化改革取得突破,近期将挂牌成立股份公司。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取得新进展。
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上半年全国又有16个地区执行了新的最低工资标准。全国共有16个省份发布了工资指导线,引导企业通过集体协商合理确定职工工资。
目前多数省份已基本解决工资历史拖欠问题,各地继续加强了防范新欠的制度建设,加快完善企业工资支付监控和欠薪报告制度、工资保证金制度以及劳动保障守法诚信制度。教育体制进一步健全。
从今年春季学期开始,所有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都享受了免杂费和免费教科书政策。北京等16个省份和5个计划单列市免除了城市义务教育学杂费,惠及1702万名城市中小学生,其中天津等8个省份同时免除了教科书费。
以公办学校为主接收农民工随迁子女就学的格局基本形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继续深化,社会保障制度继续完善。
6月底,31个省份全部实现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覆盖,提前实现了今年全覆盖的目标。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顺利完成2008年调整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工作;稳步推进扩大做实个人账户试点,将天津等6个省份做实个人账户比例提高到4%;加快推进省级统筹工作,目前已有18个省份实现省级统筹;在5个省市进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试点。
医疗保险制度方面,目前,全国229个基本医疗保险扩大试点城市和地区中,已有142个出台实施方案。城镇职工社会保障覆盖面继续扩大。
农民工参加基本医疗、工伤保险人数分别为3574万人、4539万人。农村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党中央、国务院对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作出重大部署,明确了用5年左右时间基本完成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改革任务。目前,已有19个省份出台了关于推进改革的文件,已完成承包的林地约8.78亿亩,占集体林地的34.5%。
国务院对海南农垦管理体制改革作出安排,要求通过改革,使海南农垦的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
国务院启动新一轮机构改革,探索实行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体制,重点是合。
9.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的论文 急
财务管理工作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核心摘要:对务管理工作是通过价值形态对资金运动的一项综合性管理,渗透并贯穿于事业单位一切经济活动之中,它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共同基础,是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中枢,它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是一种客观要求。
关键词:对务管理工作;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核心一、为什么说财务管理是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2.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是社会经1.财务管理的本质决定了它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济发展的必然,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的核心地位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是在社会经财务管理是指事业单位对科研、技术开发、生产经营济发展中逐步确立的。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活动中的资金进行筹集、预算分配和监督的全过程。
它是既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也是由财务管理自身的功能所决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定的。
我们知道,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既它的本质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有以教育培养人才资源为目的的人事管理;也有以研究开发(1)财务管理是遵循经济管理的一般原理,结合财务新产品、新技术为目的的科学技术管理;还有物资管理、劳活动的特点而进行的管理活动。动工资管理、生产管理、销售管理等等。
所有这些管理都离(2)财务管理对象是资金及其运动的全过程,是对资不开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利用价值形式,采用统一的尺金运动的直接管理。
在实际工作中,可细分为筹资管理、度,对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和整个过程进行管理,投资管理、用资管理、成本管理、收益管理。我们知道,并以资金管理为中心,对事业单位的资金、成本、费用、利资金对企业来说如同血液。
资金循环和周转良性与否,一润及其分配等财务收支活动进行管理和监督,其管理作用是方面取决于财务管理工作的好坏,另一方面直接影响着企其他任何管理无法比拟的。在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管业效益的高低。
理者认识到财务管理的这种作用既是认识上的飞跃,也是事(3)财务管理的主要任务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业单位经济管理向科学管理迈出的重要一步。财务管理在利用货币、价值形式,对资金筹集和使用进行计划、调整、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的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核算、分析和考核,促进事业单位用最少的投人取得最大必然。
的产出,并在收人分配过程中,根据经济责任经济权力、3.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事经济效益三者有机结合的经济责任制原则,正确处理好各业单位管理体系方面的关系,包括处理好事业单位与国家之间,事业单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行为,在政府宏与其他单位之间,事业单位内部各部门之间,事业单位与观调控下都具有自主性、开发性、公平性、竞争性和法制化职工之间的经济关系。做到统筹兼顾,充分发挥职工的能的特性,但市场就是竞争,它潜伏着诸多不确定性和风险动作用,以提高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益。
性。事业单位要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立足于(4)财务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活动过程,一般包括市场经济,为经济建设服务,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财务预测、财务分析、财务决策、财务控制、财务监督、速度,推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这就需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财务检查屯财务诊断等环节。
这些环节中的活动不仅与企事,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进行改革,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业管理息息相关,而且都处于“关键点”,而“关键点”是心的管理体系,加强财务管理,确立财务管理在事业单位经控制和管理的核心。济管理中的核心地位,这是搞好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工作的当(5)财务管理区别于经济管理中的其它管理工作,具务之急。
事实上,事业单位建立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管理体有涉及面广、综合性强、灵活度高等特点。因此,抓管理,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是可行的。
因为财务部门时刻把握应以抓财务管理为切人点。这样,既可以抓得实在,又牵着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脉络,贯穿于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全住了“牛鼻子”。
过程,而其经营业绩最终全部体现为财务状况的变化。这一点我们既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关于资金运动学说理论中得到证明,也可以从西方理财的众多成功经验中悟出。
二、如何使财务管理成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要使财务管理真正成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的核心。就必须做好财务工作,使之真正发挥核心作用。
1.需要有具有良好素质的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以财务管理为核心既是思想方法问题,又是实践活动,既要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财务管理,又要在实践中尊重财务人员的劳动,全力支持财务人员从事管理活动。首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财务管理是核心的新观念,使上至各级领导下至单位职工,尤其单位领导都要懂得财务管理的重要性;其次,就财务人员而言,以财务管理为核心不是以财务人员为核心,财务人员应以强烈的责任感完成财务管理工作任务。
财务管理人员不仅要懂得会计核算,更重要的是善于理财,要熟悉金融保。
10.毕业论文
浅谈企业内部控制制度 文章来源: 文章作者: 发布时间:2004-10-06 字体: [大 中 小] 在知识经济到来的今天,影响企业经营的环境不仅日益复杂,而且越来越不稳定,市场竞争更是日趋激烈,如何增强企业的竞争实力,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成为企业最关注的问题,内部控制制度则为企业提供了一个强有力的保证。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由企业董事会、管理者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率效果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等目的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监督决策、信息与传递以及自我检测等方面,从总体上透视了企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其有效实施无疑会促使企业生产管理登上一个新台阶,促进企业经营流程的合理化和正规化。 1 内部控制的目的 内部控制的目的是指内部控制想要达到的目标,大致包括:①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完整及对其的有效使用。
②保证会计信息及其他各种管理信息的存在、可靠和及时提供。 ③保证企业制定的各项管理方针、制度和措施的贯彻执行。
④尽量压缩、控制成本、费用,减少不必要的成本、费用,以求企业达到更大的盈利目标。⑤预防和控制且尽早尽快查明各种错误和弊端,以及及时、准确地制定和采取纠正措施。
⑥保证企业各项生产和经营活动有秩序有效地进行。 为了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应预先确立衡量实际绩效的标准;正确记录经济业务执行情况,并将工作实绩与标准目标进行比较,借以发现差异并分析造成差异的原因以及各种因素对差异的影响程度;针对偏离目标和标准的现象,提出纠正的措施予以补救。
还应注意一些特定控制程序的执行,如核对会计记录数字的准确性,保持调节表、日常编报资料和试算表,核准与控制各种凭证,同外部资料比较,将现金、有价证券和记录核对预算与执行结果比较等。 2 当前内部控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国内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一般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基本业务内部管理可以说是有章可循。
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未意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对内部控制存在许多误解,甚至概念模糊,治理结构先天不足,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使企业内部控制薄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大,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主要表现在:业务决策人员与经办人员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业务授权(管理职能)、业务执行(保管职能)、业务记录(会计职能)、业绩检查(监督职能)兼容现象;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没有很好的分离制约,存在无标准操作现象;财产清查没有制度,“家底”不明确;内部审计没有制度,该设的内审机构不设,该配的内审人员不配等,使得管理力度层层递减,管理效应层层弱化,从而造成企业竞争力降低,经济效益下滑。
3 强化企业内部控制的几点建议 3。1 建立良好的控制环境 任何企业的控制活动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之中,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控制的遵循和执行,以及企业经营目标、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
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应注意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建设,包括经营管理的理念、方式和风格,组织机构,授权和分配责任的方法,管理控制方法,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和实务,外部环境的影响等。 只有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才能保证制度的真正落实,才能真正达到内部控制的目的。
3。2 加强企业各方面的内部牵制制度 内部牵制是指对具体业务进行分工时,不能由一个部门或一个人完成一项业务的全过程,而必须由其他部门或人员参与,并且与之衔接的部门能自动地对前面已完成工作进行正确性检查。
它由适当授权、不相容工作的责任分工、凭证和记录、接近控制、独立检查等环节组成。这种制约包括上、下级之间的互相制约、相关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如会计信息收集、归类过程中,除了制单外,必须有复核并由财会主管审批;又如现金流转业务中,现金收支的审批、收入和支出、印鉴的保管、记帐等业务应分工管理,互相牵制。 在内部牵制中,必须采取工作轮换制,这样才能更好地达到牵制的效果。
工作轮换制是指根据不同岗位在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程度,明确规定并严格控制每一员工在某一岗位的履职时间。对关键岗位应频繁轮换,次要的岗位可少一些。
从轮换中暴露出存在的问题,揭示出制度的缺陷、管理的缺陷。 3。
3 加强企业财务内部控制 通常认为企业内部控制仅仅是审计部门关注的问题。其实,从企业的角度或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因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有重要的直接的影响。
建立科学、严密的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是安全、有效的财务管理的基础。 企业财务内部控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抓好关键人,如分支结构负责人和财会部门负责人;②把握关键部位,如审批程序、资金调度、交接手续、电脑操作密码等;③管好关键物件,如重要的发票、银行票据、印鉴等;④控制关键工作岗位如现金、银行出纳、收支事项及凭证的核准、实物负责人等。
3。4 加强企业内部稽核制度和内部审计制度 切实加强企业对内控的认识。
企业的一些高级管理人员认为,稽核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事业单位改革的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