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植物保护专业
就业率一般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唐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2.植物保护专业学什么
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保护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农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植物保护工作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高级科学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农业生态科学、农业病虫草鼠生物学及其致害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各类病虫草鼠鉴定、识别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植物病虫草鼠监测和防治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备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等基本理论知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植物有害生物鉴定、识别、监测和控制的方法和技能;
4.具备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和基本知识,了解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学科的科学前沿和发展趋势;
5.熟悉与农业生产和植物保护相关的有关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科技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课程: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主要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唐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教学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科研训练、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等,一般安排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农学学士
相近专业:农学 园艺 植物保护 茶学 草业科学 烟草 植物科学与技术 种子科学与工程 应用生物科学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
3.求一篇有关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的小论文
沈小杰 请采纳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植物的作用主要为对污染物的治理及其预防和监测。但由于各环境要素存在差异,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不尽相同。
本文从各个环境要素出发,概括了植物在各环境要素保护中的作用,包括在大气环境中的作用,在水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和在土壤保护中的作用等等。 关键词:环境保护 植物 环境要素 净化作用 监测作用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工农业的现代化,排放到环境的污染物日益增加,大大超过了生态系统自然净化的能力,造成了环境污染。
为了减少环境污染,措施很多,其中一条就是利用植物以防止环境污染,因为植物有净化环境的能力,对各种污染物都有吸收、积累、分解和代谢作用,能降低大气中有毒气体的浓度,而且能保持大气层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平衡,减少空气中放射性物质的浓度,减弱躁声,杀菌除尘,净化环境污染。同时,由于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的敏感性不同,又可用来监测预报环境污染。
本文将主要从大气、水、土壤三个环境要素主要阐述植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植物在大气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1净化作用 植物对于大气的净化,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即去除环境中微生物,对粉尘等的物理吸附作用和对化学物质的吸收转化作用。
绿色植物具有抑制或杀死细菌的功能。利用这一功能栽植适当的绿化植物,可使大气中细菌数量下降。
一方面绿化地区空气中灰尘减少,细菌失去滋生的场所,从而使细菌数量下降;另一方面植物的分泌物本身具有杀菌作用。目前,已经发现许多植物能分泌出具有杀死细菌、真菌和原生动物能力的挥发物质,例如洋葱的碎糊能杀死葡萄球菌、链球菌及其他细菌;地榆的水浸液能在1分钟内杀死伤寒、副伤寒A和B的病原菌和痢疾杆菌的各菌系;柠檬桉分泌的杀菌素可杀死肺炎球菌、痢疾杆菌、结核病和流感病毒等病菌;柑桔、迷迭香和吊兰,可使空气中的细菌和微生物大为减少。
植物一般具有吸附灰尘的作用,植物的叶面有皱纹、粗糙或分泌油脂,可吸附或粘着粉尘,从而降低植物中灰尘等颗粒物的含量,净化环境作用。
蒙尘的植物,一经雨水冲洗,又能迅速恢复吸附的能力;此外,草坪也有显著的减尘作用。常春藤、无花果、蓬莱蕉和普通芦荟,都可以吸纳灰尘。
植物对环境中的化学物质,能够通过吸收、转化等方式去除一部分的化学物质。植物可以吸收环境中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甲醛等物质,并将这些物质转化为自身物质,降低环境中的化学物质浓度。
如酚进入植物体后,大部分参加糖代谢,和糖结合成酚糖苷,对植物无毒,贮存于细胞内;另一小部分呈游离酚,则会被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物酶氧化分解,变成CO2、水和其他无毒化合物,解除其毒性。氰化物在植物体内能分解转变为营养物质。
地衣、垂柳、臭椿、山楂、板栗、夹竹桃、丁香等吸收SO2能力较强,积累较多硫化物;垂柳、拐枣、油茶具有较大的吸收氟化物的能力。芦荟、吊兰和虎尾兰等可吸收甲醛。
紫苑属、黄耆、含烟草和鸡冠花,这类植物能吸收大量的铀等放射性核素。常青藤、月季、蔷薇、芦荟和万年青,可有效清除室内的三氯乙烯、硫比氢、苯、苯酚、氟化氢和乙醚等。
天门冬可清除重金属微粒。龟背竹、虎尾兰和一叶兰,可吸收室内80%以上的有害气体。
月季,能较多地吸收硫化氢、苯、苯酚、氯化氢、乙醚等有害气体。 1.2调节作用 植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着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除了能转化太阳能,制造有机物之外,还能调节大气中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相对稳定。
据估计,全世界所有生物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氧和燃烧各种燃料所消耗的氧,平均为10000 t/s(吨每秒)。以这样的消耗氧的速度计算,大气中的氧大约只需二千年就会用完。
然而,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这是因为绿色植物广泛地分布在地球上,不断地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释放氧,从而使大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着相对的稳定。
1.3监测作用 植物对大气污染还有监测和指示作用。植物监测是利用植物对某些大气污染物的反映,监测空气中有害气体的种类和含量或大气污染程度,以了解大气环境质量状况。
在植物受到有害物质的侵害时,一般有害气体都是从叶片上的气孔钻入的,因此叶片上往往出现肉眼看得见的各种伤斑。不同气体引起的伤斑也会有所不同。
因而可以通过调查叶片受害症状,测量植物生长量、解析年轮等症状判断空气中的环境质量。如果伤斑是二氧化硫引起的,则多出现在叶脉间,呈点状或块状,严重时出现鲱骨效应;而由氟引起的伤斑大多集中在叶子的尖端和叶片边缘,呈环状或带状。
比如,苔藓枯死;雪松呈暗竭色伤斑,棉花叶片发白;各种植物出现“烟斑病”。这是SO2污染的迹象。
菖蒲等植物出现浅褐色或红色的明显条斑,是氮氧化物中毒的显示。假如丁香、垂柳萎靡不振,出现“白斑病”,说明空气中有臭氧污染。
要是秋海棠、向日葵突然发出花叶,则是氯化物污染引起的。其他的指示植物还有:紫花苜蓿、胡萝卜、菠。
4.农业大学植物保护系
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在全国排名第三,是国家重点学科。
专业介绍: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宽阔的人文、社会和自然科学领域的基础知识和扎实的植物保护专业基础知识,具备植物有害生物的识别、发生规律及安全控制等方面的知识技能和宽阔的国际视野,能在农业、林业、园艺、园林、环保、商贸、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行业从事有害生物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开发、行政管理等方面工作的植物保护学科领域的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 2.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农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植物病理学、昆虫学和植物化学保护学等有关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有害生物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生物灾害检验检疫、诊断、预测和综合治理方面的基本能力。
3. 培养对象本科,四年,授予农学学士学位。 4. 师资情况教授38人,副教授26人,博士生导师36人,硕士生导师22人 5. 主干学科生物学、作物学、植物保护学 6.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基础生物化学、生物统计与田间试验、遗传学、普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等。
7.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社会实践、科研训练、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 8. 学生深造情况植物病理学专业、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专业、农药学专业、微生物学专业、植物学专业、遗传学等共30多个专业方向,以及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及德国等许多大学的相关专业。
近年毕业生保研率均在30%左右,整体升学率在50%以上。 9. 学生就业情况就业率95%以上,其中约50%为升学继续深造。
就业去向主要是出入境检验检疫、国家、省、市县植保部门、涉农大型企业、农业科技园区等从事检疫、测报、植保技术推广与开发、企业经营与管理等工作。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植物保护专业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