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建筑毕业论文如何写
建筑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
2.求 对古建筑的浅析论文
[1]古色添香 北国江南——王国顺古建筑作品掠影[J]. 吉林建筑设计,2004,(3). [2]张炜,. 古建筑土坯墙体灌缝胶加固实验研究[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2,(9). [3]范章,. SV-Ⅱ灌缝胶及其在古建筑土坯墙体加固中的应用[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5). [4]党建堂,. 仿古建筑琉璃瓦屋顶施工技术[J]. 西北建筑与建材,2003,(12). [5]李清明,. 水乡古建筑[J]. 黄河文学,2011,(4). [6]刘燕霞,. 浅析云浮市新农村建设与古建筑保护[J]. 丝绸之路,2011,(6). [7]张辉,. 仿古建筑的设计应当体现四个价值[J]. 宝鸡社会科学,2006,(2). [8]周燕玲,. 古建筑斗拱特征探析[J]. 湖南涉外经济学院学报,2007,(2). [9]古建筑装饰——吻兽[J]. 中国建材资讯,2008,(3). [10]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J]. 中国建设教育,2009,(11). [11]吴琳,. 谈古建筑保护的档案工作[J]. 广东档案,2009,(4). [12]牛小强,. 鲁土司衙门古建筑群消防设计[J]. 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11,(4). [13]刘燕,. 浅析中国古建筑中的装饰元素[J]. 大众文艺,2011,(7). [14]史向红,. 关于传统的古建筑、仿古建筑与现代建筑创作的一些思考[J]. 建筑知识,2011,(4). [15]姚佩歆,赵鸿铁,薛建阳,郝江华,. 侧脚对木结构古建筑抗震性能的影响[J]. 水利与建筑工程学报,2011,(2). [16]陈弘,陈天声,. 中国古建筑以木构架为主体的成因探析[J]. 江苏建筑,2011,(2). [17]闫维明,张博,周乾,郭元君,. 古建筑榫卯节点抗震加固试验[J].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2011,(2). [18]宋文强,秦书源,. 浅析浊漳谷地古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可行性与必要性[J]. 沧桑,2011,(2). [19]邢照华,. 古建筑复原陈列的内容要素组合与展线布局探析[J]. 东南文化,2011,(1). [20]肖旻,. 广府地区古建筑形制研究导论[J]. 南方建筑,2011,(1). [21]潘影,. 古建筑的得名[J]. 人才资源开发,2011,(4). [22]陆万里,程金新,. 古建筑普宁寺火灾数值模拟分析[J]. 消防科学与技术,2011,(4). [23]高大峰,曹鹏男,丁新建,. 中国古建筑简化分析研究[J].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1,(2). [24]陈必锋,欧阳红玉,. 地域性古建筑测绘教学与分析[J]. 山西建筑,2011,(14). [25]王昊,. 交通振动对石窟类古建筑的影响及对策[J]. 交通标准化,2011,(10). [26]何圭雄,杨子江,. 孝感地区古建筑保护与开发利用[J]. 安徽农业科学,2011,(11). [27]刘艳芬,. 论古建筑遗产的保护[J]. 建材技术与应用,2011,(3). [28]曹勇,. 现代科技在古建筑测绘中的应用[J]. 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3). [29]王剑飞,. 古建筑的防水研究[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18). [30]姜磊,程柳,. 顺峰山公园仿古建筑设计[J]. 热带建筑,2006,(3). [31]安瑞,阎勇,. 谈钢筋混凝土结构在仿古建筑屋盖中的应用[J]. 陕西建筑,2006,(3). [32]李海娜,翁薇,. 古建筑木结构单铺作静力分析[J]. 陕西建筑,2008,(2). [33]武小鹏,. 古建筑维修中的质量控制[J]. 陕西建筑,2009,(8). [34]武小鹏,. 浅谈西岳庙古建筑原有油漆彩画保护及修复[J]. 陕西建筑,2009,(9). [35]吕俊杰,. 仿古建筑丝缝墙摆砌施工[J]. 陕西建筑,2010,(7). [36]吕俊杰,. 仿古建筑唐式瓦屋面施工技术[J]. 陕西建筑,2011,(1). [37]山西省稷山县发现一座保存完整的明清古建筑群[J]. 武汉文博,2008,(3). [38]杨军,李国朋,. 浅谈“织金古建筑群”的保护价值及开发[J]. 乌蒙论坛,2008,(3). [39]张智,. 织金古建筑群保护对策刍议[J]. 乌蒙论坛,2010,(4). [40]杨勇,陈志伟,卢士鹏,李林安,. 古建筑平移中托换梁承载力测试技术的应用[J]. 天津建设科技,2011,(2).。
3.急需一份建筑类的毕业论文
城市建筑屋顶空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摘 要:从景观规划设计学的角度,阐述了城市景观的特点及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以及现代城市屋顶花园景观对改善建筑空间、完善城市立体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指出现代城市屋顶花园作为一种尚待开发的资源,应受到保护和重视。
关键词:高层建筑环境,城市环境,屋顶花园景观1 城市景观的特征从景观生态学角度看,城市景观是城市居民与其周围自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是以聚集人类为主体的人工系统与自然系统的水平叠加,是城市经济、社会、自然多个实体统一的复合系统。城市景观具有人类主导性、生态脆弱性和景观破碎性三个特点。
城市景观中,不同功能、属性的地段、区域、空间实体,如学校、工厂或公园、林地、广场、社区等是城市的景观斑块,而交通道路、河流、林带、电视电话信息通道网络是城市的景观廊道,城市中各类建成区是城市景观的本底。斑块、廊道、本底是城市景观结构的三要素。
城市景观存在着5个生态层次:1)城市与外部系统,天空、大地、阳光、风雨、水体、动植物之间的相互作用;2)城市各区域(或斑块)之间的物质流、能量流、人口流、信息流是水平生态关系;3)各景观单元(区域或斑块)内部的结构和功能关系为垂直关系;4)存在于生命与环境之间,包括人与动植物或植物与植物个体和种群之间竞争或共生过程,是适者生存、进化、演替过程;5)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营养与能量交换。现代城市屋顶花园与城市广场、城市公园、滨江景观、街道(步行街)景观、城市绿地、居住区环境景观共同组成了现代城市景观设计的内容,起着软化城市“水泥森林”硬质建筑景观的调剂作用。
美化了城市形象,改善和完善了城市生态系统。2 高层建筑对城市环境的影响19世纪上叶,现代化的“方格式”外观建筑的出现开创了高层建筑的先河,高层建筑是以框架结构建造为主的多层建筑物,它是城市的一种物质、经济与技术的表现,同时,高层建筑具有形象与场所的特殊标志性。
纽约帝国大厦在摩天大楼的发展中独领风骚几十年,它是一些国家元首出头露脸的场所,并成为一些纪念品的图案是那个时代的时尚。建筑设计评估往往是只注意建筑构造图审美效果,而对它给城市所造成的环境质量影响不予理睬,这就是高层建筑环境问题存在的源本。
对高层建筑的环境负面效应已为实践所证实,但目前,我国仍存在认识误区。城市需要独特的文化品质和内涵,应有别具一格的地方文化特色,应具有独特归宿感的城市象征,高楼化并不意味着现代化,逃离高楼是这个时代人类的一种趋势。
高层建筑加剧了城市热岛效应,过密的高层还与居民争夺阳光天空,使人产生压抑感。高层建筑还存在建筑成本高,消防安全隐患大,电梯能耗大,空调与照明产生大量的热量导致热岛效应加剧及超高层楼宇失火等安全隐患,仍是困扰我国环境安全的一大课题。
高层建筑室内环境品质也存在通风不畅、环境污染与自然隔绝、与外界接触少不利于个性发展、影响居住环境质量等的生态环境问题,关系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城市生态环境的健康发展。注意遮阳热调节作用、节能及再生资源利用是寻求解决高层建筑环境问题的应对,生态摩天大楼改变了大办公楼的基本性质。
3 现代城市建筑屋顶花园的作用现代城市屋顶花园景观不只是简单的“屋顶绿化”,它与其他城市景观设计一样需要考虑形象、功能和环境三要素。形象对应着景观,景观视觉形象是从人类的视觉感受要求出发,根据美学规律,利用空间虚实景物,探索创造城市高空户外空间,建筑屋顶空间赏心悦目的人造环境。
“借景”是创造屋顶花园“美丽形象”的主要技法。功能对应着使用,其目的就是进一步利用“建筑屋顶空间资源”的改善、绿化、美化环境功能,扩展城市户外活动空间功能及保护“建筑屋顶结构”功能达到完善城市生态系统作用。
环境对应生态绿化,涉及到绿化率。没有任何一种景观营造活动像屋顶花园景观这样,需要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对设计、施工、管理、维护每个环节的紧密合作。
屋顶花园的乔灌木及地被植物降低了屋顶外表面温度,它不仅降低了“城市热岛”和“干岛”效应,使室内产生“冬暖夏凉”之感,并对城市上空的“混浊岛”有一定的“净化作用”,是一项投资少、见效快的环境工程。世界历史上屋顶花园设计都巧妙的利用乔灌木配置及防风树墙的设置和其他景观要素,改变设计和设计风向,调节建筑空间微气候。
通过屋顶花园植物覆盖及种植区土壤、水体等作用调节了冬夏极端温度,降低约80%的自然辐射,减少了对建筑结构的副作用,防止了屋顶楼面老化,保护了建筑屋顶结构,延长了建筑物寿命。景观设计师巧妙的利用各种硬质(铺地、建筑小品、园路、假山叠石、水景、生活设施等)及软质要素(植物、阳光等)合理布局艺术搭配,创造出各种风格、形式的视觉景观环境,它增加了建筑空间与绿色空间的渗透,美化了建筑外观,突出了建筑轮廓,改善了建筑空间环境和高层建筑居住环境,提供了高层建筑居民的户外活动社交场所,提高了居民生活质量。
屋顶花园吸引了人们的眼球,满。
4.建筑方面的论文
内容简介 建筑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社会活动息息相关,它对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环境无不产生重大的影响。
建筑是一个时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 建筑是一门融社会科学、工程技术和文化艺术于一体的综合科学。
作为建筑的基本知识,我们要了解建筑的历史,建筑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社会环境的关系;要了解建筑的构成要素——建筑的空间与建筑的功能、建筑的物质技术条件用及建筑的形象、形式与风格;也要了解建筑的各种类型——民用建筑与工业建筑、居住建筑与公共建筑,以及医院、旅馆、办公楼等;还要了解建筑的各种构件——地基与墙体、楼板与地层、楼梯与台阶、屋顶、门窗等;以及各种建筑的结构——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
5.跪求5000字建筑毕业论文
高层建筑细部设计研究 摘要 6-7 ABSTRACT 7 第1章 高层建筑发展综述 10-40 1.1 高层建筑的历史发展 10-22 1.1.1 古代高大建筑的兴建 10-12 1.1.2 古代宗教建筑塔楼的兴盛 12-14 1.1.3 工业革命和现代高层建筑的起源 14-16 1.1.4 20世纪初高层建筑的繁荣 16-19 1.1.5 二战以后世界性高层建筑的建设热潮 19-20 1.1.6 20世纪80年代至今崛起的亚洲高层建筑 20-22 1.2 城市中的高层建筑 22-28 1.2.1 城市环境中的高层建筑 22-23 1.2.2 高层建筑与城市发展的关系 23-25 1.2.3 城市环境中的当代高层建筑物 25-28 1.3 高层建筑的结构表现 28-40 1.3.1 设计特点与结构型式 28-30 1.3.2 结构体系的发展趋势 30-40 第2章 高层建筑细部的缘起与构成背景 40-63 2.1 建筑细部的缘起 40-46 2.2 高层建筑细部的构成背景 46-57 2.2.1 自然环境因素 47-51 2.2.2 生活因素 51-52 2.2.3 人文因素 52-54 2.2.4 技术因素 54-57 2.3 高层建筑细部设计的研究层面 57-61 2.3.1 建筑文化层面 57-58 2.3.2 建筑技术层面 58-59 2.3.3 心理感知层面 59-61 2.4 建筑细部研究对于高层建筑的意义 61-63 第3章 高层建筑的"表皮"(Skin) 63-106 3.1 围护材料 64-93 3.1.1 石材与石材幕墙 65-70 3.1.1.1 石材 65-66 3.1.1.2 石材幕墙 66-70 3.1.2 砌体 70-75 3.1.3 混凝土 75-79 3.1.4 玻璃与玻璃幕墙 79-86 3.1.4.1 玻璃 79-80 3.1.4.2 玻璃幕墙的构造方式 80-86 3.1.5 金属构件与金属幕墙 86-93 3.1.5.1 金属构件 86-91 3.1.5.2 金属幕墙 91-93 3.2 信息的载体 93-96 3.3 呼吸的皮肤 96-106 3.3.1 会呼吸的建筑表皮——双层通风玻璃幕墙 97-102 3.3.2 会蓄能的建筑表皮——光电玻璃幕墙 102-103 3.3.3 会调光的建筑表皮——幕墙遮阳系统 103-106 第4章 高层建筑的"结"(knot) 106-136 4.1 细部联结部位 107-113 4.1.1 功能性联结部位 107-109 4.1.2 结构性联结部位 109-112 4.1.3 形态性联结部位 112-113 4.2 高层建筑细部设计的重要部位 113-127 4.2.1 构件的穿插处 113-114 4.2.2 材料的交接处 114-117 4.2.3 形体的转折处 117-118 4.2.4 色彩的过渡区 118-121 4.2.5 形体的变化处 121-122 4.2.6 体量的结合处 122-124 4.2.7 新旧的衔接处 124-127 4.3 细部的设计逻辑 127-136 4.3.1 结构的逻辑 127-130 4。
6.工程建筑的毕业论文
论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及应用 摘 要: 气候是影响建筑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区域条件下,应有不同的建筑形态空间布局,即适应气候的地域技术。
本文将针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从建筑布局、建筑遮阳、空气间层的保温隔热、室内空间组织、围护结构等来探讨该地区住宅建筑节能设计。力图降低建筑能耗,创造建筑微气候,并从地域技术,构造设计上来创作适应该地区气候的住宅建筑。
关键字:住宅建筑;构造设计;地域技术;节能。 1、长江中下游地区气候特征 长江中下游地区地理纬度大致在北纬30°~32°,属于气候过渡地区,这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夏季气温较高,持续时间长达3~4个月,太阳辐射强度大;冬季较冷,时间长达2~3个月,相对湿度较大,季节风旺盛。
该地区住宅建筑的保温隔热还没有一个可参考的理论依据,住宅室内热环境质量普遍较差,冬季室内阴冷潮湿,最冷月份室内平均气温只有4~6℃;夏季闷热,最热月份室内气温高达32℃左右,特别是在顶层及西晒房间显得十分闷热难受。 在正常情况下,相同体积、相同材质、相同质量的物体,在同一环境条件下,所吸收的太阳辐射热相等,其根本的区别只在于热量在形体中分布情况。
建筑并不同于一般的形体,它已经有一个普通的形体转化为了有生命力的空间形态,需要有采光与通风,这就必然需要有门窗,而太阳热辐射就会通过门窗传入室内,怎样既保证室内采光通风,又能够尽可能的有效阻止热辐射。这就需要在设计中就必须知道该地区一年四季太阳的运行规律,分析该地区生物气候特征,采用合适的建筑造型,以及建筑朝向,并采取有效的建筑遮阳措施。
2、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 气候和地域是紧密相连的两个概念,从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与气候、建筑与地域关系的研究。随着科技的进步,研究的不断深入,建筑节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1963年,V·奥戈雅所著的《设计结合气候:建筑地方主义的生物气候研究》,概括了60年代以前的建筑设计与气候、地域关系研究的各种成果,提出"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的设计理论,将满足人体的生物舒适感觉(冷、热、干、湿等)作为设计的出发点,注重研究气候、地域和人体生物感觉之间的关系,认为建筑设计应遵循气候→生物→技术→建筑的过程。生物气候地方主义理论较大地影响了以后的建筑设计,例如70年代德国适应气候节能建筑研究。
印度的柯里亚提出了"形式追随气候的设计方法论。从生物气候学角度出发,结合地域气候条件进行设计设计者用来表达地方主义文化特征的重要手段,也是为了满足当前社会发展需求。
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地域技术 为适应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气候特征,必然要产生一系列适应性的空间形态。 围护结构的隔热性能 在自然通风的情况下,要使室内气温低于室外气温的有效方法是加强外墙及窗户的隔热性能。
根据建筑的隔热机理,太阳辐射投射到建筑外表面时一部分立刻被反射出去,另一部分被吸收。被建筑外表面吸收的热量一部分向室内传递,另一部分以长波辐射和空气对流的形式向室外散发。
建筑论文,工学论文,免费论文,中国论文网-> 投射到建筑外表的太阳辐射最终散发到室内和室外。显然,散发到室外的热量越多,传递到的热量就越少。
因此增大建筑外表的反射有利于减少传向室内的热量。因此对于夏季高温时间长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筑外墙体通常采用白色粉刷或浅色饰面来达到外墙反射隔热的效果。
从图上还可以看到,最终要使得传向室内的热量少还应该减少建筑外围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即在外围护结构中设置隔热层,隔离室外热量向室内传递,这样一来建筑外表吸收的热量将大量聚集在外表面,促使建筑外表面温度升高,进一步提高了建筑外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有利于向室外散热。 窗户的隔热性能问题一直是外围护结构设计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因素主要是怎样改善及防止空气渗透。
对于长江中下游地区而言,要解决的是窗户隔热的问题。在夏季满足自然采光的同时,能够尽可能的使阳光滞留在户外,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采用双层玻璃窗,使用中空、隔热和反射玻璃等,但空气间层一般只在20mm左右,并不能有效的达到隔热的目的,要达到40mm才有一定的效果,这就使得空气间层的压力变得更小,采用的玻璃就必须有更大的强度,这就势必提高造价。
如果在空气间层填充反光材料,会达到更好的效果。 3、建筑布局及内部空间的组织与划分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为舒缓夏季酷热的气温。
建筑的总体布局上就应该紧密的围绕这一问题展开。在建筑的布局上应舒展开敞,有较大的窗洞开口,有利于自然通风。
采用较深的门廊和遮阳板有助于导风与降温。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民群众对住宅建筑的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的空间环境更加的重视,住宅设计中的"大厅小卧"的概念为适应现代住宅观的变化应运而生,它反映了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是住宅设计进步的一个象征。
4、构造设计学在长江中下游地区住宅建筑设计中的运用 根据不同的地域气候特征,构建一套相应的建筑构造设计,是建筑领。
7.建筑毕业论文如何写
建筑毕业论文的写作格式、流程与写作技巧 广义来说,凡属论述科学技术内容的作品,都称作科学著述,如原始论著(论文)、简报、综合报告、进展报告、文献综述、述评、专著、汇编、教科书和科普读物等。
但其中只有原始论著及其简报是原始的、主要的、第一性的、涉及到创造发明等知识产权的。其它的当然也很重要,但都是加工的、发展的、为特定应用目的和对象而撰写的。
下面仅就论文的撰写谈一些体会。在讨论论文写作时也不准备谈有关稿件撰写的各种规定及细则。
主要谈的是论文写作中容易发生的问题和经验,是论文写作道德和书写内容的规范问题。 论文写作的要求 下面按论文的结构顺序依次叙述。
(一)论文——题目科学论文都有题目,不能“无题”。论文题目一般20字左右。
题目大小应与内容符合,尽量不设副题,不用第1报、第2报之类。论文题目都用直叙口气,不用惊叹号或问号,也不能将科学论文题目写成广告语或新闻报道用语。
(二)论文——署名科学论文应该署真名和真实的工作单位。主要体现责任、成果归属并便于后人追踪研究。
严格意义上的论文作者是指对选题、论证、查阅文献、方案设计、建立方法、实验操作、整理资料、归纳总结、撰写成文等全过程负责的人,应该是能解答论文的有关问题者。现在往往把参加工作的人全部列上,那就应该以贡献大小依次排列。
论文署名应征得本人同意。学术指导人根据实际情况既可以列为论文作者,也可以一般致谢。
行政领导人一般不署名。 (三)论文——引言 是论文引人入胜之言,很重要,要写好。
一段好的论文引言常能使读者明白你这份工作的发展历程和在这一研究方向中的位置。要写出论文立题依据、基础、背景、研究目的。
要复习必要的文献、写明问题的发展。文字要简练。
(四)论文——材料和方法 按规定如实写出实验对象、器材、动物和试剂及其规格,写出实验方法、指标、判断标准等,写出实验设计、分组、统计方法等。这些按杂志 对论文投稿规定办即可。
(五)论文——实验结果 应高度归纳,精心分析,合乎逻辑地铺述。应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但不能因不符合自己的意图而主观取舍,更不能弄虚作假。
只有在技术不熟练或仪器不稳定时期所得的数据、在技术故障或操作错误时所得的数据和不符合实验条件时所得的数据才能废弃不用。而且必须在发现问题当时就在原始记录上注明原因,不能在总结处理时因不合常态而任意剔除。
废弃这类数据时应将在同样条件下、同一时期的实验数据一并废弃,不能只废弃不合己意者。 实验结果的整理应紧扣主题,删繁就简,有些数据不一定适合于这一篇论文,可留作它用,不要硬行拼凑到一篇论文中。
论文行文应尽量采用专业术语。能用表的不要用图,可以不用图表的最好不要用图表,以免多占篇幅,增加排版困难。
文、表、图互不重复。实验中的偶然现象和意外变故等特殊情况应作必要的交代,不要随意丢弃。
(六)论文——讨论 是论文中比较重要,也是比较难写的一部分。应统观全局,抓住主要的有争议问题,从感性认识提高到理性认识进行论说。
要对实验结果作出分析、推理,而不要重复叙述实验结果。应着重对国内外相关文献中的结果与观点作出讨论,表明自己的观点,尤其不应回避相对立的观点。
论文的讨论中可以提出假设,提出本题的发展设想,但分寸应该恰当,不能写成“科幻”或“畅想”。 (七)论文——结语或结论 论文的结语应写出明确可靠的结果,写出确凿的结论。
论文的文字应简洁,可逐条写出。不要用“小结”之类含糊其辞的词。
(八)论文——参考义献 这是论文中很重要、也是存在问题较多的一部分。列出论文参考文献的目的是让读者了解论文研究命题的来龙去脉,便于查找,同时也是尊重前人劳动,对自己的工作有准确的定位。
因此这里既有技术问题,也有科学道德问题。 一篇论文中几乎自始至终都有需要引用参考文献之处。
如论文引言中应引上对本题最重要、最直接有关的文献;在方法中应引上所采用或借鉴的方法;在结果中有时要引上与文献对比的资料;在讨论中更应引上与 论文有关的各种支持的或有矛盾的结果或观点等。 一切粗心大意,不查文献;故意不引,自鸣创新;贬低别人,抬高自己;避重就轻,故作姿态的做法都是错误的。
而这种现象现在在很多论文中还是时有所见的,这应该看成是利研工作者的大忌。其中,不查文献、漏掉重要文献、故意不引别人文献或有意贬损别人工作等错误是比较明显、容易发现的。
有些做法则比较隐蔽,如将该引在引言中的,把它引到讨论中。这就将原本是你论文的基础或先导,放到和你论文平起平坐的位置。
又如 科研工作总是逐渐深人发展的,你的工作总是在前人工作基石出上发展起来做成的。正确的写法应是,某年某人对本题做出了什么结果,某年某人在这基础上又做出了什么结果,现在我在他们基础上完成了这一研究。
这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表述丝毫无损于你的贡献。有些论文作者却不这样表述,而是说,某年某人做过本题没有做成,某年某人又做过本题仍没有做成,现在我做成了。
这就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这样有时可。
8.求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中国古代神话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刍议
2、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
3、中国古代神话的美学意义
4、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
5、论《诗经》中政治讽谕诗所表现的忧患意识
6、论《诗经》的婚恋诗 7、论《诗经》中的妇女形象
8、论《诗经》的讽刺艺术试论
9、《诗经》大小雅怨刺诗之异同
10、孔子与《诗经》 11、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 12、浅析《左传》中关于“梦”的叙述
13、论《左传》的战争描写艺术
14、《左传》与《战国策》行人辞令比较研究
15、《战国策》的寓言艺术
16、论《战国策》的纵横家形象
17、《孟子》与《庄子》寓言异同论
18、从《孟子》看孟子的人格魅力
19、《庄子》的神话意象
20、屈原与庄子浪漫主义的比较
21、《史记》人物塑造论 22、汉乐府叙事诗研究
23、汉乐府与《诗经》中
弃妇形象比较
24、汉乐府中女性题材作品研究
25、论《古诗十九首》中的生命意识
26、论《古诗十九首》的抒情艺术
27、从《氓》到《孔雀东南飞》──论中国古代叙事诗的发展
28、陶渊明的田园诗(可侧重内容,也可侧重艺术特色)
29、三曹诗歌比较
30、论“正始诗风”与“建
安风骨”的关系 31、嵇康与阮籍诗歌风格
比较
32、南朝乐府特色及其成
因 33、陆机诗论与创作的关
系
34、《玉台新咏》所选宫体诗研究
35、从《世说新语》看西晋文人的心态
36、论魏晋六朝的志怪小说
37、论唐人的咏马诗
38、王孟山水田园诗(可分别写王、孟,也可分写山水、田园)
39、中唐山水田园诗(可选某一、二个作家,也可以比较研究)
40、李白诗与酒的关系 41、论李白的古题乐府 42、杜甫咏史怀古诗研究
43、论李商隐诗歌的朦胧多义性
44、唐宋咏物诗之比较(也可着眼于一个朝代,或者某一主题)
45、论柳宗文散文风格的发展变化过程
46、论白居易诗歌艺术的演变过程
47、论李贺与李白诗歌想象艺术的异同
48、论中晚唐咏史诗的艺术
9.建筑类的毕业论文该怎么写啊
1、论文格式的论文题目:(下附署名)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论文格式的目录
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论文格式的内容提要:
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论文格式的关键词或主题词
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计算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分析,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参见《汉语主题词表》和《世界汉语主题词表》)。
5、论文格式的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问题-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方法与步骤;
d.结论。
6、论文格式的参考文献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
英文: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