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金《家》的毕业论文
巴金《家》中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摘要: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拟用“判断言语行为类型———受到威胁的面子———选择礼貌原 则”的模式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施为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在进行言语行为表 达的过程中,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对说话人及交际对方正面面子或负面面子的威胁决定了说话人采取不同的礼貌 原则。 关键词:施为性言语行为;正面;负面面子;礼貌原则 1.引言 “说话就是做事”(Austin,1962)。
说话人说出了 有意义的可以为听话人理解的话语,就可以说他实 施了某个行为,这个行为就叫做言语行为。听话人针 对说话人的话语做出回答也是在实施言语行为。
施 为没有真假之分,但它的实施有适当和不适当之分, 要受一定的合适条件制约(何自然,陈新仁,2004), 是否做到了礼貌便是其中重要的条件之一。 《家》是一部反映封建官僚大家庭内部的腐朽龌 龊及其没落的崩溃史。
小说相当细致地描绘了高家 官僚们所代表的封建礼教迷信、专制所造成的一幕 幕悲剧“来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为那过 去无数无名的牺牲者喊一声冤”(巴金:《关于〈家〉十 版改订本代序》)!《家》写到的人物有六七十个之多, 人物之间的对话更是丰富而生动。 本文以Leech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拟用“判 断言语行为类型———受到威胁的面子———选择礼貌 原则”的模式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 施为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
2.理论背景 我们先简单介绍一下Searle划分的五类施为性 言语行为,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以及Leech 提出的制约人际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原则。 2.1 Searle的五类施为性言语行为 Austin(1962)将不具有报道、描述或表述的功 能,但却具有实施某些行为功能的话语称为施为性 言语行为,并且认为判断的标准之一是看语句中是 否有施为动词。
Searle(1969)认为,言语行为与言语行 为动词之间是有区别的,因此对言语行为作出了更 全面的考查,并将施为性言语行为(以言行事)(per- formatives)分成了五类。 (1)断言类(assertives)或表述类(representatives):对 话语的命题内容作出真或假的判断。
如:陈述、声 明、否认。 (2)指令类(directoves):说话人对听话人作出的某种 命令、指使、吩咐等使役性行为。
如:要求、命令、催促。 (3)承诺类(commisives):说话人都某个行为作出承诺 的行为。
如:允诺、威胁、拒绝。 (4)表情类(expressives):说话人在特定命题内容的同 时还表达某种心态的行为。
如:恭维、感激、道歉。 (5)宣告类(declarations):说话人通过话语直接改变 事物状况或条件的行为。
如:祝福、命名、辞退等。 通过考查我们发现,涉及威胁面子的言语行为 主要为前四类,因此礼貌原则也更多的在断言类、指令类、承诺类和表情类言语行为中使用。
2.2 Brown&Levinson的面子理论 Brown&Levinson(1978)认为面子是每个社会 成员想为自己争取的公开的自我形象。人们在交际 活动中希望彼此维护对方的面子,并相应采取不同 的礼貌策略。
他们将面子分为正面面子和负面面子, 并且说话人和听话人都具有两方面的面子,都有可 能受到威胁。 正面面子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希望他的愿望受人 顺从,他的自我形象被人欣赏和赞许。
听话人的正面 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做负面评价的话语行为, 体现不关心或漠视的话语行为等。说话人的正面面 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致歉,接受对方恭维,自我 羞愧、否定、搪塞,忏悔、认罪或承担责任等(陈融, 1993)。
负面面子是指社会成员希望其行动不被人干 涉,即具有行动的自由和自主决定的自由。听话人的 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让听话人做或不做 某事的行为,让听话人接受或拒绝的行为。
说话人的 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情况包括:感谢,不情愿的许诺 或提供等(陈融,1993)。 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表情类施为性言语行为常常 威胁正面面子,负面面子受到威胁的施为性言语行 为主要包括指令类和承诺类,而断言类言语行为既 可以威胁正面面子也可以威胁负面面子。
2.3 Leech的礼貌原则 礼貌是一种语用现象,这在语用学界已经成为人 们的一种共识(R.Lakoff,1973,1975;Brown&Levin- son,1978,1987;Leech,1983;Fraser,1990)。Leech认为 构成礼貌的重要因素是命题所指向的行动内容给交 际双方带来的利损情况和话语留给听话人的自主选 择程度。
即说话人话语的命题内容越有利于听话人, 话语就越礼貌;话语提供给听话人的自主选择度是 由话语表达的间接程度决定的,说话人越间接的话 语方式,其强加程度就越小,听话人自主选择作出要 求行动的自由度越高,话语的礼貌程度也就越高(束 定芳,1990)。以此为基础,Leech(1983)提出了制约 人际言语交际的六条礼貌原则(Politeness Principle): (1)得体准则(Tact Maxim) a.尽量少使他人吃亏b.尽量多使他人得益 (2)慷慨准则(Generosity Maxim) a.尽量少使自己得益b.尽量多让自己吃亏 (3)赞扬准则(Approbation Maxim) a.尽量少贬低他人b.尽量多赞扬他人 (4)谦逊准则(Modesty Maxim) a.尽量少赞扬自己b.尽量多贬低。
2.求巴金《家》3000字论文
巴金《家》中施为性言语行为的语用分析
关春溪
( 北京林业大学外语系, 北京100083)
摘要: 本文以Leech 的礼貌原则为理论基础, 拟用“判断言语行为类型———受到威胁的面子———选择礼貌原
则”的模式对巴金作品《家》中人物对话中出现的施为性言语行为进行分析。通过分析我们发现, 在进行言语行为表
达的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言语行为对说话人及交际对方正面面子或负面面子的威胁决定了说话人采取不同的礼貌
原则。
关键词: 施为性言语行为; 正面; 负面面子; 礼貌原则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需要的话请加我QQ。497267666,谢谢
3.有关《家的
浅析巴金的《家》中的人道主义精神 摘 要:人道主义有狭义和广义两种理解。
巴金的作品中的人道主义既有狭义的又有广义的。巴金青年时期的人道主义,体现在对封建制度及其礼教吃人本质的控诉和对封建制度的反抗。
巴金中年时期的人道主义,表现在对小人物命运的关怀与同情。 巴金晚年时期的人道主义是反思在现在国家制度下人性如何发生异化和扭曲的。
关键词:人道主义;家;悲剧命运;叛逆者 人道主义起源于十五世纪欧洲,其内涵相当的庞杂。对人道主义历史上有狭义和广义的两种理解,狭义的人道主义指的是欧洲文艺复兴和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神学的一种思想和文化运动。
广义的人道主义则泛指一般主张维护人的尊严权利和自由,重视人的价值,要求人能得到充分的自由的发展的思想和观点。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思潮来说,虽然随着时代、社会等等条件的不同,人道主义的内容也时时有所变动,有所损益,但我们还是可以从中找到一点共同的东西来的,那就是维护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权利,人与人之间要互相承认,互相尊重。
所以,所谓的人道主义精神就是要争取自由、争取民主、反对一切人压迫人、人剥削人的不合理制度,就是要反对不把人当做人的专制与奴役人的制度。几千年来,人民一直是在为着这种理想,为着争取实现真正的人道主义而斗争的。
巴金在他的《文学生活五十年(代序)》中曾明确表明:“我写小说从来没有思考过创作方法、表现手法等问题。 我想来想去,想的只是一个问题:怎样让人生活得更美好,怎样做一个更好的人,怎样对读者有帮助,对社会、对人民有贡献。”
[1]“自从我执笔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对我的敌人的攻击。我的敌人是什么?一切旧的传统观念,一切阻止社会进化和人性发展的不合理的制度,一切摧残爱的势力,它们都是我的最大的敌人。
”[2]这充分说明,巴金的全部文学创作都是以人道主义精神为指导的。他的创作就是对美好社会的追求,是奋斗!他的理想就是建立一个人人平等的、自由的、民主的、充满爱的社会。
陈思和在《巴金论稿》中说到“人道主义是巴金接受其他思想影响的基础,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制约着他的整个思想的发展,自然决定了他的整个创作倾向。 ”人道主义是巴金思想基础,也是贯穿于他的整个作品中一条红线,决定了他的整个创作倾向。
[本文转自: ] 小说《家》创作于1931年,这时的巴金正值青年时期,巴金早在青年时期就已经接受并坚持人道主义思想,在其作品《家》中巴金就用人道主义作为反封建的武器。 人道主义主张把人从封建专制的束缚下解放出来,主张维护个人的权利和人格。
《家》就是在人道主义思想指导下进行的现实主义的创作,作家是用一种尊重人、同情人的态度去描写人、对待人的。 小说《家》以“五四”高潮时期四川成都为背景,巴金通过描写封建家庭里青年一代的痛苦和挣扎,控诉封建制度及其礼教的罪恶。
正如巴金说,他写《家》的目的“就是要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控诉。”[3] 一 对觉新的悲剧命运的同情 作品中觉新是受过“五四”运动的影响的青年,他渴慕新思想也愿意做一个新青年,然而当他面对封建专制制度时,他又表现出屈从和妥协,默默的承受着封建制度对他的压制。
他成为一个“读新书,过旧式生活”[4]的人。 在事业上,他曾有理想、有抱负,渴望进大学深造,甚至想出国留学,有所造就。
然而就在他的学业尚未结束时,家长们却要求他早点回去承担起长房长孙的责任,他屈从了家长们的意志,他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过早的结束了学业回到家中,他“平静地把这个大家庭的担子放在自己年轻的肩上。 ” 在爱情上,由于他对封建家长制度的屈从,导致了他的两重爱情悲剧。
他憧憬美好的爱情。他与钱梅芬青梅竹马,彼此相爱,他曾经陶醉于这段纯洁的爱情之中。
然而,他与梅的爱情之花含苞未放,就被封建礼教狂暴地摧残了。封建家长们以抓阄的形式给他定了婚姻,他在父亲“温和的眼光里”对包办的婚姻点头同意,没有说一句反抗地话,放弃了他与钱梅芬的爱情,只是痛苦地回到房里用铺盖蒙着头哭。
钱梅芬在她母亲的包办下嫁给了一个陌生人,她在抑郁中离开了人间。梅的死亡,给他造成了无法愈合的精神创伤,他始终不能忘记与梅的旧情,这就使他陷入了更深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正如他对觉慧所说:“我怎么能够安心,我又怎么能够忘记她(指梅),但是我要多想到她,我又觉得对不起你嫂嫂。 你嫂嫂那样爱我,我还要爱别人,象这样下去我会害了两个人。”
这样的精神折磨是不堪忍受的!这只是他的第一重爱情悲剧。 第二重爱情悲剧是他与瑞珏的爱情悲剧。
瑞珏,一个聪明、美丽、纯洁、宽宏大度的妻子,这给他带来了不少温暖和慰藉。他与瑞珏的婚姻是合乎封建道德的,明媒正娶,父母包办。
但是,为了顺从封建迷信,为了维护封建礼教,为了不承担“不孝的罪名”,在封建家长的压制下他无奈地让自己的妻子搬到城外分娩,无辜地惨死在封建家长们的勾心斗角、倾轧混战的“血光之灾”之中。可怜的觉新连保护这样一个明媒。
4.毕业论文,急~
巴金:世纪文人的情与爱
畅文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2008年 第2期
关于“后启蒙”时期现代文学研究的思考——以“巴金与五四新文学传统”为主题的研究〈是否可能/如何可能〉
坂井洋史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1期
论巴金小说的死亡悲剧艺术——以《激流三部曲》为例
辛慧 《丝绸之路》2010年 第4期
对巴金书信和日记的两点考证
肖乃田 《大众文艺:下半月(浪漫)》2010年 第1期
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
贾蕾 《黎明职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4期
从当代散文的嬗变论“以文化自我为中心”的确立的艰难——以巴金、贾平凹和余秋雨为例
范培松 《江汉论坛》2010年 第1期
“巴金”笔名的由来
《内蒙古林业》2009年 第12期
从目的论看巴金翻译的《快乐王子》
罗丽芸 《大众商务:下半月》2009年 第12期
巴金致萧乾书信日期考证
唐丽君 秦必荣 《大众文艺:学术版》2009年 第21期
巴金的编辑思想
罗晓华 《出版科学》2006年 第1期
从忏悔到随想——谈卢梭对巴金的创作影响
郑艳 李敬巍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 第6期
巴金 永远的《随想录》
李辉 《中国报道》2009年 第11期
情做血脉理做魂——巴金的创作思维初探
贾玉民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巴金、朱雯与赛珍珠
姚君伟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规训与惩罚——从巴金的创作看20世纪中国文学与政治的关系
魏巍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巴金小说中的疾病伦理叙事分析
邓赛梅 《巴金研究》2008年 第1期
穿越黑暗的飞翔——论巴金桂林文化城时期的散文创作
刘铁群 宋扬 《东方丛刊》2008年 第4期
作家与人的融合——巴金本色创作论
沈琳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
巴金、冰心、老舍的精神形态分析
巫晓燕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6期
“人类”视野下的历史先声——论巴金小说中的异域历史叙事
沈庆利 《济宁学院学报》2008年 第5期
巴金文化心理结构解析
陈连锦 陈江平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3期
巴金:读书的过程就是思索生活、认识生活的过程
唐宋元 《社区》2008年 第23期
巴金:中国屠格涅夫研究的先行
王立业 《俄罗斯文艺》2008年 第3期
“出走”背后的“回归”——巴金《家》的再审视
王俊忠 《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文坛上不灭的星斗巴金
廖小勤 《陕西教育:高教版》2008年 第8期
试析巴金小说《家》中的“人性恶”
李向东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 第4期
近三十年巴金研究述评
於可训 李雪 《江汉论坛》2008年 第7期
黄裳谈巴金
黄裳 《出版参考:新阅读》2008年 第5期
巴金《鸟的天堂》赏析
罗先万 《科教文汇》2008年 第17期
5.要2篇《家》的议论文,800字左右
一个新道家对巴金作品的批判
巴金的代表作无疑是家、春、秋,对这三部作品,几乎所有的人都持肯定态度,而自诩为新道家的我却要剥掉其浮华的面具,以求得返朴归真。
巴金在他的代表作当中,着力批判了所谓封建大家庭对人性的摧残。这种大家庭无疑曾在中国广泛存在过。在我国高度的专制体制下,不同家庭的人自发形成的经济组织和政治组织存在高度的危险,于是以血缘亲情为纽带的大家庭便在传统忠孝思想的保护下发育成长,这种大家庭既扮演着经济组织的角色,又扮演着福利机构的角色。可以断言,它是适应中国社会的一种自发秩序,虽然这种自发秩序在我国专制体制下得到了扭曲的发展,但作为一种经过长期演化形成的经济组织和福利机构,自有其合理的内核。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的变化和文化的更替,这样的大家庭不但失去了往日的风光,还丧失了意识形态的合法性,更致命的是,这种大家庭往往成为当局和某些暴力集团敲诈勒索的对象(除非它与这些集团有裙带关系)。再往后,这种大家庭便在革命的旗帜下一个个地摧毁了,而这种革命的旗帜正是包括巴金在内的全体中国人自觉和不自觉的追求,可以说是我们自己摧毁了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态系统。可悲的是,我们把这些全部摧毁之后,并没有得到宏伟的宫殿,而是一片瓦砾。
上个世纪60年代发生的美国民权运动,其最为可贵的是没有把长期演化形成的企业和公司当作万恶资本主义进行总的清算,而是通过工人的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等来遏制其对工人权力的侵犯,通过反垄断法来遏制其对自由竞争的破坏……这些是多么符合“一阴一阳谓之道”的原则啊。假如我们当初把那样的封建大家庭当作家族企业来看待和保护,假如当初的工人运动为那种大家庭中的保姆和雇工争取到自由结社和集体谈判的权利(而不是以改朝换代为目的),假如当初的青年人有更多的自由和选择……那么我们也就不会经历那么多的折腾,经历那么多历史的轮回了。
司马迁《史记》说:"道家……以因循为用。与时迁移,应物变化,立俗施事,无所不宜”,这里将因循为用和与时迁移放在一起,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但我们经历过将孩子和水一起泼掉的教训之后,我想我们应该更加清醒一点了。
6.分析巴金的《家》
作品全貌 名著背景 小说以“五四”运动浪潮波及的滞塞内地四川成都为背景,真实地描写了高公馆这个“诗礼传家”“四世同堂”的封建大家庭的没落分化过程,揭露了封建专制的腐朽本质,控诉了封建家庭制度、封建礼教和封建迷信的罪恶,赞颂了年轻一代的反抗斗争精神。
作者在该书的几篇序言中多次谈到,他写作这部长篇小说,一是要表达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愤恨,“宣告一个不合理的制度的死刑。我要向一个垂死的制度叫出我的J'accuse(我控诉)”,二要为青年一代呼吁,“要为过去那无数的无名牺牲者‘喊冤’!我要从恶魔的爪牙下救出那些失掉了青春的青年”。
由于对旧制度的深恶痛绝,对广大青年男女的诚挚热爱,作者用自己的创作向旧制度进行了猛烈的抨击,生动形象地揭示出封建宗法制度必然灭亡的命运;并通过对青年一代勇敢抗争的描写,展现了在严密残酷的黑暗王国里放射出的一线光明,使作品充满了信心、希望和力量。小说写的是一个个悲剧性故事,但作者说过,“我无论在什么地方总看见那一股生活的激流在动荡,在创造他自己的道路通过乱山碎石中间。”
作品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fèi)甘。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封建官僚地主之家。
他从小就感受到封建大家庭的腐朽和旧礼教对青年的戕害,并在与下层劳动者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的不幸命运,从而激发起对封建制度、封建礼教的憎恨和对自由平等的向往。在“五四”运动浪潮的激励之下,他接受了科学民主思想,进一步产生了强烈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要求和尊重人、同情被损害者的人道主义精神,确立了为追求光明和真理而献身的志向。
1927年至1928年间巴金旅居巴黎,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和文艺思潮的影响,开始创作,写出第一部长篇小说《灭亡》。二十世纪二十年代末至三十年代中,巴金进入创作鼎盛时期,连续写出《家》《新生》《爱情三部曲》(《雾》《雨》《电》)等中长篇小说以及大量短篇小说和散文。
抗日战争期间,他辗转于上海、香港、桂林、重庆等地,残云《呐喊》《烽火》等刊物的编辑工作,创作了《激流三部曲》的后两部《春》和《秋》,以及《火》《第四病室》《憩园》等中长篇小说。抗战胜利后重返上海,1946年完成长篇小说《寒夜》。
1949年后,受政治环境影响,巴金在创作上未能再取得重大成就。晚年,他致力于反思“文革”的回忆记录《随想录》的写作及翻译工作。
他长期担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和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新文学作出了杰出贡献,赢得了崇高的声誉,被誉为中国的“一代文学巨匠”和“语言大师”。
他的作品还被翻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世界各地传播。如今,一颗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巴金星”,正在浩茫的穹宇之中运行,标志着巴金的人品和作品的永存。
名著概貌 1、内容概述 故事发生在成都一家姓高的大公馆里,高觉新是这个大家庭里的长孙,就是因为这个缘故,他被剥夺了学业与爱情。在中学毕业那天放弃了自己所爱的能够了解他、安慰他的钱家表妹,和父亲指定的姑娘结了婚。
觉新的二弟觉民和三弟觉慧就不同了,他们接受了西方文化知识的熏陶,有着先进的思想、昂扬的斗志,是新时代的新青年。觉新也跟他俩一起接受新思想,但他依旧还是“作揖主义”和“无抵抗主义”的拥护者。
老大觉新在西蜀实业公司事务所上班,那是他父亲生前为他找好的位置。一日,觉慧和觉民跟往常一样,买了几本新书,来到觉新的办公室里,这时张太太和琴小姐来了。
琴是高家亲戚里面最美丽、最活泼的姑娘,她也是一个有着理想、抱负的勇敢的新青年。她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不寻常的消息:钱家大姨妈回省城来了,梅表姐嫁了不到一年就守了寡,现在变得有点憔悴。
这个梅表姐就是大哥觉新所挚爱的钱家表妹,而这时觉新正陪着张太太买衣料,他并没有听到这个消息。 觉慧和觉民离开了觉新的事务所,觉民去了琴的家里,而觉慧在路上遇见同学张惠茹,并从他口中了解到当兵的打了学生。
觉慧义愤填膺地和一些学生们参加了向督军署示威游行的活动。祖父高老太爷很快知道了他游行的事,感到非常愤怒,就让觉新把他囚禁在家里。
旧历新年快来了,高公馆这个绅士家庭也忙着准备过新年。除夕的前一天下午,觉慧买了一本小说《前夜》读给他的两个哥哥听,书里的内容激起了觉慧的热情,也唤起了觉新痛苦的回忆,他向两兄弟述说了自己身为长孙承担的重任,自己为了家族的人,牺牲了自己的幸福……觉慧想着:“我是青年,我不是畸人,我不是愚人,我要给自己把幸福争过来。”
他又为不是大哥的自己十分庆幸。天黑了,高家四世同堂聚集在一起,互相庆贺着吃年夜饭,高老太爷看见自己子孙满堂,想着再过一两代,他们高家不知道会变成一个怎样繁盛的大家庭,心里非常高兴。
旧历年的最后一天,觉新告诉觉慧他在好几天前遇见梅表妹了,痛苦和悔恨涌上心头。觉慧责备觉新当初为什么不反抗,落到这地步是罪有应得,觉新苦笑着说现实的环境不允许他这样做,觉慧突然感觉在思想上跟他的大哥是离得愈来愈远了。
鸣凤是。
7.巴金《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巴金《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多参考下同类型的论文,其实技术路线讲的就是你的论文的整体思路、逻辑推理过程以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 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
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 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
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 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 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
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
8.巴金《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开题报告
你好啊,你的巴金《家》的人道主义精神开题报告选题定了没?开题报告选题老师同意了吗?准备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学校具体格式准备好了没?准备写多少字还有什么不懂不明白的可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顺利通过,毕业论文写作过程顺利。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准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准备和进行过程,许多同学会出现这些偏误。 多参考下同类型的论文,其实技术路线讲的就是你的论文的整体思路、逻辑推理过程以及采用的论证方法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研究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
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 做的细致程度。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前期虽然花费的时间较多,但写起论文来就很顺手,能够做到胸有成竹,从而保证论文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地完成;但如 果不重视论文开题报告,视论文开题报告为走过场,写起论文来就会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有思路,可能就要多走弯路,也很难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一、论文开题报告的意义硕士论文开题报告是研究生在完成文献调研后写成的关于学位论文选题与如何实施的论述性报告。论文开题报告既是文献调研的聚焦点,又是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展开的散射点,对研究工作起到定位作用。
写论文开题报告的目的,是要请老师及专家们帮忙判断一下所研究的选题有没有价值,研究方法是否奏效,论证逻辑有没有明显缺陷。因此论文开题报告就要 围绕研究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或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步骤、方法及措施为主要内容。
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有很多学生往往在论文开题报告中花费大量笔墨叙述别人的研究成果,谈到自己的研究方法时,往往寥寥数语一笔带过。这样,不便于评审老师指导。
二、如何写论文开题报告(一)论文开题报告的前提——通过理论思维选择课题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硕士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是选题不合适。有的提出的问题太过“平庸”,有的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太多、太宽泛, 提出的问题不切合硕士生的实际,实践操作起来难度较大。
如有的学生提出的论文题目:“新型中性镍催化剂的研究及其催化合成聚乙烯、聚丙烯的研究”,此选题 有意义,有创新,作者的研究思路也比较正确,但论文选题范围太大,研究内容对于一个硕士生来说明显偏多,无法按时完成。因此应重新确定研究内容,注重项目 的可操作性。
那么如何选择研究问题呢?这里要强调的是通过理论思维来发现研究问题。理论是由一系列前设和术语构造的逻辑体系,特定领域的理论有其特定的概念、范畴和研究范式,只有在相同的概念、视角和范式下,理论才能够对话。
只有通过对话,理论才能够发展。硕博论文要想创造新理论很难,多数是在既有理论的基础上加以发展。
其次,选择问题是一个“剥皮”的过程,理论问题总是深深地隐藏在复杂的现实背后,而发现理论问题,则需要运用理论思维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不断锻炼 和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不断总结和分析以往的研究者大体是从哪些视角来分析和研究问题,运用了哪些理论工具和方法,通过学习和总 结来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思维能力,从而选择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并与国家经济建设及导师承担的科学研究项目紧密结合的研究问题。
(二)做好文献综述,为论文开题报告打好基础在研究生论文开题报告会上,出现的普遍问题是对文献的研读不够,对研究背景的了解不够深入,对研究方向上国内外的具体进展情况了解不够全面、详细, 资料引用的针对性、可比性不强。有很多学生没有完全搞清论文开题报告与文献综述的区别,他们的论文开题报告有很多仅仅是对前人工作的叙述,而对自己的工作 介绍甚少。
文献综述的基本内容包括:国内外现状;研究方向;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这是对学术观点和理论方法的整理。
同时,文献综述还是评论性的,因此要带着作者本人批判的眼光来归纳和评论文献,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要想写好论文开题报告,必须认真研读文献,对所研究的课题有个初步的了解,知道别人都做了哪些工作,哪些方面可以作为自己研究的切入点,因此,文献调研的深入和全面程度,会相当程度地影响论文开题报告的质量,是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基础。
(三)论文开题报告的格式及写作技巧1.论文开题报告格式一个清晰的选题,往往已经隐含着论文的基本结论。对现有文献的缺点的评论,也基本暗含着改进的方向。
论文开题报告就是要把这些暗含的结论、论证结论 的逻辑推理,清楚地展现出来。论文开题报告的写作步骤:课题选择—课题综述—论题选择—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开题报告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选题的意义;研究 的主要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阐述的主要观点);研究(工作)步骤、方法及措施;毕业论文(设计)提纲;主要参考文献。为了写好论文开题报告,江苏工业 学院研究生部专门出台了详细的规定,规定论文开题报告的一般内容包。
9.巴金《家》的鉴赏文章
随着新文学运动的成长发展,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形成自己独特的思想艺术风格,并且通过不同的创作途径,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最初,是“五四”的风暴,使他们的思想受到震动和鼓舞,同时激发了他们对于新文学的兴趣。从二十年代中后期起,他们陆续投身于文学工作;到了三十年代,就成为深受欢迎的著名作家。他们的文学主张和创作实践,继承发扬了“五四”文学革命的战斗传统,坚持反帝反封建的民主主义的政治要求和为被侮辱与被损害者呼号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把新文学创作推向新的水平。其中,取得了突出成就的,是巴金、老舍、曹禺三位作家。
巴金,原名李芾甘,一九四年出生于四川成都一个官僚地主家庭,少年时代曾目击封建大家庭内当权势力的种种腐朽丑恶生活,青年们受压迫以压牺牲的遭遇,“下人”们的极为悲惨的命运;这使他产生深切的激愤。在“五四”浪潮冲击之下,他由最初朦胧的觉醒进而形成了强烈的民主主义革命要求。早年的这些生活和思想经历,在他后来的创作中都有反映。一九二三年,他从封建家庭出走,到上海、南京等地求学。一九二七年初赴法国,在更为宽广的天地里,接触到各种社会思潮。其中,最吸引他的是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所揭示的民主主义理想。后来,他曾经说过:“我们都是法国大革命的产儿”(注:《巴金短篇小说集第二集·法国大革命的故事》)。一些俄国虚无党人的主张和行为,也使他受到鼓舞。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这些内容复杂的思想影响的深浅不同的印记。
巴金的创作生活开始于一九二七年的旅法期间。当时,正当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由于大资产阶级的背叛,从蓬勃展开的大好局面一下子跌进失败的深渊。革命转入低潮。美国政府不顾世界舆论的抗议,处死巴金奉为“先生”的无政府主义者凡宰地的消息,更使他感到震惊和悲痛。这些,都给他最初的创作带来一种特殊的不安、骚乱的氛围。早期作品《灭亡》、《新生》、《爱情三部曲》等都写一群知识青年在军阀统治的环境中所从事的种种活动。作者揭露封建军阀统治的残暴与不义,怀着很大的热情塑造了杜大心、陈真、吴仁民、李佩珠等人物形象,赞美他们憎恨黑暗现实、追求光明未来和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思想主题,和人民革命的反帝反封建任务是一致的。因此,作品在当时不资产阶级青年读者中曾经引起较大的反响,有助于激发读者变革旧现实的热情;而通过上述人物的失败和牺牲的命运,客观上也显示出了个人反抗的悲剧。但这些正面形象的思想性格中都有以“救世主”自居、脱离群众和狂热、偏激等毛病,他们自由散漫,肯定行刺暗杀等个人恐怖手段,视牺牲为自己唯一的神圣责任,这正突出地表现了他们的弱点和错误。作者在描写中对他们采取了无批判的态度,事实上就是赞扬了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极端民主自由的思想。在《爱情三部曲》的第三部《电》中,这种倾向表现得极为明显。作品从工会,妇女协会、学校等各方面错综地描写了某小城市中一个激进团体的反军阀活动,着重写了团体内部一群青年的生活、斗争和死亡。虽然其中的阴郁气氛已较最早的《灭亡》等作品有所减少,但从这个寄托了作者理想的革命团体的活动中,却可更具体地看到思想方面的弱点和生活方面的破绽。这里没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没有坚强的群众基础,只有一些彼此思想接近的青年,凭着自己的热情和勇敢就企图在残暴的反动统治下立刻打开一个局面。作者对那种只是出于狂热,并不能给革命事业带来切实好处的单纯的献身精神,也采取赞美的态度。这是一些瑕瑜互见的作品,在主要是鼓舞读者向黑暗现实展开斗争的同时,也不免会发生一些消极的影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以巴金《家》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