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法硕对于跨考的人来说,难度大吗
1、跨专业考法硕的就业前景比其他专业大
作为典型的专业学位,法律硕士的培养注重复合性、应用性,致力于培养在某一职业领域的高层次法律实践人才。也正是由于法律硕士毕业生的跨学科背景,使其在实务工作中更易发挥其专业优势,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在就业方面,法律硕士除了从事与法律相关的领域,诸如律师、法律顾问、司法机关、政府监管部门以外,还可以为企业管理及行政管理培养综合素质的管理人才。在法律实务方面,随着法律硕士对法学本科生的解禁,今后将会有更多有志从事法律实务且专业基本功扎实的优质生源进入到该领域。
2、跨专业考法说相对比较容易录取、报录比比其他专业大
与其它专业相比,全国各大高校法律硕士的招生规模都在百人以上,总体招生规模相对较大,录取率较高。很多考生正是冲着“高录取率”来选择法硕,希望自己的读研梦能更容易实现。
一直以来各院校法律硕士专业的录取率相对较高,个别理工类院校甚至出现报考人数不足的现象,但传统的法律强校以及综合实力强劲的品牌院校录取率依然较低,如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这些院校的录取率均低于10%。近些年,随着开办法硕院校的增多,尤其是2009年国家对专业硕士进行扩招,法律硕士对法学本科生解禁之后,法硕整体的录取率得到大幅提升。值得关注的是,各大名校法硕的录取率也同样得到大幅提升。2009年中国人民大学法硕(非法学)的报名人数为1390人,录取人数为201人,录取率高达14.5%。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清华大学等法学名校的法硕录取率均出现了大幅回升,均突破了10%。随着国家队专业硕士的大力发展,近年来法硕的招生规模还在进一步扩大。
3、跨专业考法硕更易上名校
每个人都希望拥有更大、更高的发展平台,好的平台会给我们提供许多过去不曾想象到的机会,会为我们的职业发展创造意想不到的有利条件,而名校、大城市就属于这种理想平台。这也正是许多考生拥有名校情结和都市情结的重要原因。此外,法律硕士专业入学考试公共课为全国统考,专业课为全国联考,且由于传统的法律硕士对考生的本科专业要求为非法律专业,每个人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因此竞争相对更加公平。
正是名校、都市情结的存在,以及法律硕士自身的特点,使得通过考取法律硕士进入自己心仪的名校以及无限憧憬的都市,成为了众多应届考生的愿望。
4、跨专业考法硕可以降低考试难度
这对于许多文科出身的考生来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因为文科考生从高中阶段就以接触人文类知识为主,数理逻辑思维较弱,许多本科就读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都是凭借其高考中出色的英语、语文及文科综合成绩进入这些专业的,而在考研备考中经管类专业有对数学的考察,必须要通过全国数学统考的检验,这就令很多不擅长数学分析的考生大伤脑筋。于是,许多这类考生选择另辟蹊径、曲线救国,跨专业就成了他们最后的选择。
对于经管类专业的考生跨专业备考,而且要排除数学的影响,跨专业考研选择法律硕士无疑是大多数人的首选。考生本科对经济、金融、商业有所了解,同时硕士阶段主攻法律,未来就业方向势必非常广泛,依然有机会进入到金融、保险、企事业单位等热门行业和单位工作。
2.考研跨考需要注意什么?
1.慎重选择:不要轻易下决定不断地学习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所有有求知欲的人们的美好愿望,然而,这同样会成为朝三暮四的借口。
其实,很多考研人本来就存有逃避现实社会的压力,而选择继续呆在学校的心理;而在跨专业考研的人中,更有许多人根本就没有好好学过原来的专业,甚至从没认真考虑过是否自己适合它,只为了逃避,才选个看起来容易的专业去考。如果是这样,请先停下来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再说。
因为一颗对待生活从不认真的心,是不会因为换了个专业就能有起色的。如果不是这样,那么,也请三思。
就因为一直认真,这次更要谨慎。首先,考研复习将是艰巨的历程。
隔行如隔山——这句古谚将贯穿之后的整个求学过程。自己原来的专业,再不济也学了三四年,耳濡目染,基础知识一定比没学过的扎实,细节也许没钻研,但大的格局和概念、思维方式是存在于脑海中的,即使是每次考前一个月的突击,突击了四年,也不是没有用的。
这就是本专业对于外专业的一大优势。反过来,即是跨专业者相对于本专业者的劣势。
复习的时候,要花更多的时间在专业课上,使得基础课很容易就被搁置了,而任何一科的掉队,都会影响整个复习过程的心态和考试结果。其次,备考中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困难。
不熟悉专业试题的答题惯例,会莫名其妙丢掉不该丢的分。而且,笔试通过了,复试中存在的不确定性因素,使跨专业者总是难以拥有“尽在掌握”的自信,而它确实也是难以“尽在掌握”的。
考上之后学习中的困难最后,也是最重要的,考上之后三年的研究生生活。不管是面对基本功扎实的同学们,还是面对有一定要求和标准的导师,还是面对也许让自己一时找不到坐标点的新求学生涯——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重拾自信,如何建立对新专业的“新感情”,如何规划以后的职业和人生,这都是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心力去克服的问题。
所以,是否要转变方向,换一个专业,需要尖锐严格地审视自身,而不是盲目跟风,可以考虑以下几点:是否真正热爱将要为之付出心血的新专业?长远来看,这个新领域是否有自己的天赋和性格发挥的空间?是否可以肯定学习三年之后真能丰富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而不是剃头担子两头塌?最后也是最基本最当前的问题:基础课是否有自身优势?没有优势怎么拨得出更多的时间给专业课的复习?2.审时度势:了解自己,踏实去做经过了自我的拷问,还坚定地要跨专业考研的朋友——相信你一定是个头脑清醒、梦想坚定的人。在此,我们不得不再次强调跨专业考研的理由和标准:第一,热爱;第二,基于对自身才智和优势短处进行全面评估而做出的决定;第三,要自信,更要不怕苦不怕累。
可以举个例子。一个在学校并非不认真对待自己学业的考研人,在经过四年的学习之后,发现仍然不喜欢自己所学的数学专业,而爱好文史哲。
如果基础课英语政治还不错,那么他就具备了考虑跨专业考研的最低要求。那么,接下来怎么确定专业呢?首先,看爱好。
对新闻传播、考古、文学皆有兴趣,怎么办?一个一个排除。对于新闻,多搜集资料,看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需要什么样的素质,比如,敏锐的新闻感、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健康的身体。
直面自己的优缺点,如果有敏锐的新闻感,却没有强烈的争取和参与意识,甚至都无法面对需要长时间的工作强度,那么放弃。对于考古,作同样评估;另外,如果这时你的父母亲反对你的考古梦想,请把他们的忧虑考虑进去,一意孤行并不可取,要考虑到家庭的实际情况;并且,父母也是了解你的人,他们对你的性格、天分其实很了解。
那么如果你认为父母意见的可接受性大过你对于考古的热忱,考古这一项,也被划去。最后剩下文学,如果经过一系列评估,觉得可行,那么它之下还有很多专业细分,是中国文学还是世界、比较文学,是古代文学还是现当代文学?要根据自己平时看书的偏好、积累的多少、考试试题能否应付等等内在和外在的因素来决定。
这些将和下一部分联系起来谈。这只是一个例子,跨专业的方向转变五花八门,几页纸不可能描述详尽,我们只能通过这个例子,了解一下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各方面因素。
当然,请牢记,内心的热爱和对自己学习能力的自信在选择中最为重要。有了这两点,相信你的选择会是对你而言最好的选择。
这将是一个美丽的决定,决定之后,一定有云开见日的感觉。方向确定了,就朝着那儿毫不回头地走吧。
3.报考准备: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第一,细分专业和学校,确定报考目标。一定要看自己喜欢哪个城市,既然想借助这次的考研改变现状开始一段新的求学历程,一直想去哪个(或哪些)城市念书就不要将就。
圈出大致范围,再找到那里学校的招生简章、专业招生表——网上查找或动用一切关系。特别要注意的是,你有意向的专业和学校是否拒绝跨专业考生!在进行认真细致的对比之下确定两到三个你想去的名校和你喜欢的专业。
这一步可以和前面确定城市同时进行,每个人情况不同,自行制定每一步适合自己的计划是必要的,而且能从中得到极大的充实感,总之,它让我们感到:一切都在自己的控制之下。然后,尽可能地多找一些。
3.跨专业考医学研究生可以吗
录取几率不大。最好的情况可能是调剂到医院管理,或是基础类,或是心理方面的,我们医院有个博士本科是学机械工程的,研究生考的心理学被录取了,现在读心理的博士。
至于影像学实际上对临床只是要求还是很高的。还得看你的导师,如果面试的时候你的临床基础和影像学知识都不错的话,也许他会考虑你。但是这种情况的概率比较低。你还是做好思想准备吧。毕竟大多数考研的都是医学本科生,他还是会主要考虑医学类的考生,除非你特别优秀。还有你的医学专业英语要很好,医学本科生在读期间的考试都已经是英文的了,现在很多名校考研复试的面试导师会用英文面试。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考研复试毕业论文跨考(法硕对于跨考的人来说,难度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