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篇关于庐山的文章,加高分
庐 山 玄武 诸事椎心,即便身在庐山。
当1514年,中年的唐寅自朱宸豪府中佯狂逃出,来到庐山,想必心境便那般复杂。他曾在此留下一幅画作,迷茫和阴冷的气息在画卷上弥漫开来。
有谁在画卷中感触到了这些? 于我,庐山在时间和空间上都已远离,变得恍惚和不可信。也许我该留下一点印记,一点在庐山的气息。
庐山并不会因一个人的书写而减石增雾,它只是随着书写的展开,从我的心里一点一点消失。 那是一次半公差式的游玩。
现代人的“旅游”同古人的比起来,总觉得带了若干轻浮的意味。随行的人颇多,有肥胖老太,逼仄的山路上她的身躯堵在眼前东挪西挪;有妇人或者少女,不辞辛劳带着衣服、每到一处景点就兴高采烈地更换。
这些令人厌倦,而混迹人群之中,却也自有些污浊的快乐。 夜间乘车上山,腾腾的浓雾罩着山路,车灯只能照见前方二三十米的距离,此外一切不见。
车窗上很快积了白茫茫的水雾,用手擦开一块探头看,黑漆漆一片——那黑的体积和压力时轻时重逼着眼睛,让人心惊和下意识地躲——水雾继而又漫上窗。 车进山门停下购票时我跳下来,抽了半支烟。
好凉,这是九月。风大,雾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那雾有阴杀之气,让人觉得不祥。 这是对庐山最初的印象,和内心情感一般茫然。
夜里下榻牯岭镇一宾馆,心中烦闷,出来走动,黑暗步步紧逼,人很快便一点一点退回房间。被褥潮湿,入睡时我想到多年以来我不断失落的一些事物,它们永不回归;想到一些具体的人,已经很久不曾记起他们了。
此时他们像那些雾一般,无声无息地、迅疾地扑上来、扑上来。 对庐山最初的认识来自李白的诗句,与水有关的句子自少时起便令我欣喜莫名。
然后是宋美龄的别墅,庐山会议,庐山遂名震天下。此外有朱熹在这里待过,一个令我厌恶的人。
我其实并未读过他的理学论著,而仅凭直觉便将此人斥于千里之外。他与我无关,对我而言并不存在。
找到庐山更为久远的人的气息,是在第二天。 我到了庐山花径。
花径之名源于白诗,白居易曾在此地流连忘返。这个自称是太原白公的人让我觉得亲切。
他在春末写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句子,在秋夜、在山下不远处的九江书写江上的明月。我今日所在的庐山正是秋高时节,这时节白公不在,他在九江。
这时节另一个高贵而寂寞的人是常处山间的,他种豆,采菊,修补八九间草屋。“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那时候的庐山何其清爽,如今已宛若闹市了。 这个人是陶渊明,庐山原来竟是他的家乡。
这个渴求淡泊的人不会想到在他身后,庐山变成了一处与阴暗争斗密切相关的场所。 陶渊明令我略感到一些安慰,但庐山几乎没有关于他的任何纪念场所。
也好,他原本便是个寂寞的人。 庐山流水要看一看的,首先是著名的庐山瀑布。
但导游说离此尚远,不在游程之内,如今也风范不再,只好作罢。看了两处瀑布,分别是大口瀑布和三叠泉,并无甚可观。
水量颇小,像三叠泉落差虽大,却只有细细一般流水,算不得瀑布,所以叫泉了。下了那么深的山谷去看,心觉不值。
这些已是庐山遥远的、日趋淡薄的气息。人皆知宋美龄的庐山、彭德怀的庐山,谁曾见有人提过是陶渊明的庐山?那是庐山渐渐丧失的事物。
选自2005年第9期《散文》,有改动。
2.我的家乡庐山5000字征文
我特别喜欢家乡的庐山的美景.
春天的庐山一片生机勃勃.树干不知道什么时候抽出一片片绿油油的嫰叶,让春天显得更有生机.明媚的阳光透过叶片之间的空间.照在娇嫩的花瓣上,照在刚探头的青草上,也照在翩翩起舞的蝴蝶上.
夏天,墨渌的树叶已经悄悄地把嫰叶换掉了.“叽叽喳喳”."知了知了·······”小鸟.知了全都开始演唱夏天的歌谣.“哗哗”细细地流水声传入耳中,顺声一看,是一眼清澈的泉水在笑呢!那甘甜的泉水让来爬山的人们尽情畅饮.
秋天绿绿的树林穿上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银杏·杨树······还有好多不知名的树.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飞”下来,在风中“舞蹈”只有松柏不怕秋天的寒冷,依然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
冬天,庐山仍然不冷清.冬天的使者---雪花从天空落下.它们嘻笑着,欢闹着,把庐山打扮成雪的世界.无数的树枝上,地上都堆积着厚厚的雪,滑溜溜的.小鸟们都去过冬了.但还是有∏只留下,它们要成春的使者.
家乡的庐山啊,是多么美丽,是我心中的眀珠.
3.求一篇庐山宗教文化论文
庐山宗教世界:一山藏六教
我国的四大佛教名山享誉中外,而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的宗教文化则更引人入胜。庐山宗教文化的独特性在于“一山藏六教,走遍天下找不到”,佛、道两教在这里从互争雄长走向携手共勉,基督教(新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在这里生根发芽。
说起庐山的佛教场所,引人注目的当数东林寺。东林寺始建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兴建。古往今来,多少诗人学者,如陶渊明、李白、白居易、柳公权、苏轼、黄庭坚、岳飞、陆游、康有为等相继来过东林寺,并在此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墨迹和诗篇,使得佛教在庐山出现了“钟声长鸣,香烟缭绕”的昌盛时期,东林寺也因此堪称江西佛教丛林之冠。该寺现存有唐经幢、柳公权东林寺残碑、李北海东林寺残碑、王阳明游东林寺碑等珍贵文物。
正当佛教在庐山兴盛的时候,南朝名道陆修静也来庐山开辟道场,庐山道教由此迅速发展,同时也开始了佛、道两家在庐山共争共荣的局面。说起庐山道教的福地洞天,当数庐山仙人洞。其实,庐山仙人洞只是一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是由于大自然的不断风化和山水长期冲刷逐渐形成的天然洞窟。相传唐代名道吕洞宾曾在此洞中修炼,直至成仙,后人为奉祀吕洞宾,将此洞窟更名为仙人洞。洞内有一石制殿阁——纯阳殿,两旁有两副对联:“称师亦称祖,是道仍是儒”,“古洞千年灵异,岳阳三醉神仙”。洞旁苍色的山岩下,依山临壑建有一栋斗拱彩绘、飞檐凌空的殿阁——老君殿,殿为歇山式单层建筑,整个建筑显得庄重而又轻巧,内供太上老君李聃骑牛雕像。
庐山历史上曾有寺庙360座,道观200余座,使得庐山成为南方的宗教中心。正当佛、道两教在庐山争雄之际,1858年,九江被强辟为通商口岸,这为外国传教士将西方宗教传入九江打开了方便之门。西方基督教传教士来华始自19世纪初叶,登临庐山牯岭(庐山的中心)则在1886年。最早来到庐山的是一位来自英国肯特郡的传教士李德立。1886年,刚到中国、住在汉口的李德立以金钱和不平等条约所赋予的特权,开始在牯岭传教布道和修建教堂。1895年至1920年间,庐山上的教堂达13座,教会派别16个。这些教会组织或举办讨论会,或开办培训班,或宣传宗教信义,或创立学校、医院和慈善机构,将基督教的触角延伸到庐山的每一个角落。
差不多就在同一时间,俄国(今俄罗斯)东正教牧师与法国天主教传教士也都开始进入庐山,在庐山借地为营,广为活动。
与西方宗教进驻庐山的方式不同,伊斯兰教则是悄然而来。1925年,少许穆斯林在庐山建起了唯一一座供他们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清真寺。至此,“六教集于一山”的庐山局面形成。
物换星移,无论是经历过兴盛与衰败的佛道两教,还是近代进入庐山的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伊斯兰教,而今都以崭新的姿态,焕发着生机和活力。东林寺、西林寺、黄龙寺、诺那塔寺院、仙人洞道院,基督教堂、天主教堂、清真寺等风格各异的宗教建筑,芸芸的宗教徒,袅袅的香火,构成了庐山神秘而具魅力的宗教世界,吸引着前来朝圣、观光的海内外游客。
4.如何识得庐山真面目 论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句诗出自唐代大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全诗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个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意思是:为什么看不清庐山的真面目呢?是因为自己身在深山之中,只能看到庐山的一小部分。这两句话告诉我们:一样的东西在不同的角度看到的内容都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看问题时,要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现在人们常常用这两句诗来形容“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道理。
5.我的家乡庐山5000字征文
我特别喜欢家乡的庐山的美景.春天的庐山一片生机勃勃.树干不知道什么时候抽出一片片绿油油的嫰叶,让春天显得更有生机.明媚的阳光透过叶片之间的空间.照在娇嫩的花瓣上,照在刚探头的青草上,也照在翩翩起舞的蝴蝶上.夏天,墨渌的树叶已经悄悄地把嫰叶换掉了.“叽叽喳喳”."知了知了·······”小鸟.知了全都开始演唱夏天的歌谣.“哗哗”细细地流水声传入耳中,顺声一看,是一眼清澈的泉水在笑呢!那甘甜的泉水让来爬山的人们尽情畅饮.秋天绿绿的树林穿上了一身金黄色的衣服,银杏·杨树······还有好多不知名的树.一只只“蝴蝶”从树上“飞”下来,在风中“舞蹈”只有松柏不怕秋天的寒冷,依然穿着一身碧绿的衣裳冬天,庐山仍然不冷清.冬天的使者---雪花从天空落下.它们嘻笑着,欢闹着,把庐山打扮成雪的世界.无数的树枝上,地上都堆积着厚厚的雪,滑溜溜的.小鸟们都去过冬了.但还是有∏只留下,它们要成春的使者.家乡的庐山啊,是多么美丽,是我心中的眀珠。
6.有关庐山的简短资料
庐山(Mount. Lu)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
庐山的地图位置
中国江西省北部名山,位于九江县以南,星子县以西。它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0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最高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耸峙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与鄱阳湖畔。自东北向西南延伸约25公里,宽约15公里。东西两侧为大断 裂,山体多峭壁悬崖,相对高度1,200~1,400米。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4,836呎),山势雄伟。传周代有匡氏兄弟七人上山修道,结庐为舍,因名庐山。又称匡山、匡庐。东汉明帝(58~75年在位)时为中国佛教中心之一。6~8世纪又为道家、诗人、学者驻地,寺庙道观遍布。胜迹有白鹿洞、仙人洞、三叠泉、含鄱口等。山地夏季凉爽,7月平均气温21.9℃,为著名避暑地。江湖水气郁结,云海弥漫,年平均雾日190天,有“不识庐山真面目”之称。山中牯岭,又名牯牛岭,以有大块岩石状如牯牛得名,海拔1,056米。清光绪年间先后为英、法、美等国强行租占。1935年始收回。现兴建疗养院、休养所等多处。庐山植物园因有地形屏障,亚热带、南亚热带植物在此驯化生长良好。2009年,庐山植物园荣膺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最早的亚热带山地植物园。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庐山 风景照(20张) 美丽的庐山,是世界级名山。地处江西省北部,风景区总面积382平方公里,山体面积282平方公里,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东偎鄱阳湖,南靠南昌滕王阁,西邻京九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大江、大湖、大山浑然一体,雄奇险秀,刚柔并济,形成了世所罕见的壮丽景观。“春如梦、夏如滴、秋如醉、冬如玉”,更构成一幅充满魅力的立体天然山水画。历史造就此山,文化孕育此山,名人喜爱此山,世人赞美此山。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和数千年博大精深的文化蕴育了庐山无比丰厚的内涵,使她不仅风光秀丽,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从司马迁“南登庐山”,到陶渊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黄庭坚、陆游、朱熹、康有为、胡适、郭沫若等1500余位文坛巨匠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的文化名山的确立;从慧远始建东林寺,开创“净土法门”,到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于一身的宗教圣地的形成;从朱熹重建白鹿洞书院弘扬“理学”, 中国江西省庐山的一条步道
到教育丰碑的构建;从“借得名山避世哗”的隐居之庐,到上世纪初世界25个国家风格的庐山别墅群的兴建;从胡先骕创建中国第一个亚热带山地植物园,到李四光“第四纪冰川”学说的创立;从20世纪中叶,庐山成为国民政府的“夏都”,到庐山作为政治名山地位的确立……庐山的历史遗迹,代表了中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处处闪烁着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光华,充分展示了庐山极高的历史、文化、科学和美学价值。她是千古名山,得全国人民厚爱及世界的肯定,获一系列殊荣:乃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区、全国风景名胜区先进单位、中国首批5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全国卫生山、全国安全山、中华十大名山、世界遗产--我国第一处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7.庐山文化
庐山,素以风景名山、文化名山、教育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美庐、庐山会议旧址)、科技名山著称于世。
这里是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测、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这里有完备的宗教文化,集佛、道、天主、基督、伊斯兰教等五教于一山;庐山还有近代国际别墅群落(庐山别墅园林),至今保留完好的有英、美、德、法等25个国家风格各异的别墅1000余栋,在中国名山中,唯独庐山拥有这样大规模和高层次的“世界村”。 同时,庐山也是中国古代教育的胜地,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
8.去庐山实习后要写一篇关于植物的论文,不知道什么主题好
水仙花(2篇任选)
我家阳台上有一盆美丽的水仙花,我可喜欢它了!
水仙花长得既漂亮又高雅.每次我放学回家总爱跑到阳台上看水仙花.水仙花的底部有无数条白色的须根,聚在一起,像一位白胡子老爷爷的胡须,雪白雪白的.
水仙花还长有一片片翠绿的大叶子,它为水仙花增添了几分美丽之处.
再来讲一讲水仙花的花茎吧.它就像大家经常吃的韭菜芯.这个花茎长得非常笔直.花茎上的花朵长得更美.它可是用六朵白色的小花瓣组成的.花瓣向外舒展开,只见花瓣中的黄色花芯.整个花朵就像是一个特致的小酒杯,金光闪闪.水仙花在微风中仿佛是一位花仙子,正在偏偏起舞,真是令人赏心悦目.呵,怪不得有”凌波仙子”的美称.
我爱我家那盆水仙花,它给我带来了欢趣,给我带来了快乐
2
小时候,我一直住在外婆家。那时,外婆家的院子里种了好多好多美丽的花儿。春天有迎春花、牡丹花;夏天有太阳花、蟹爪莲;秋天有菊花、一串红,夏天有腊梅花、水仙花。
其中我最喜欢水仙花,喜欢它的外表,更喜欢它的“内心”。它虽然没有牡丹花那样娇贵,没有太阳花那样红艳,没有菊花那样引人注意,也没有腊梅花那样清香醉人。可是水仙花亭亭玉立,水仙花玉洁冰清。还有一个更大的理由:“水仙花有着顽强的生命力。”
水仙花素有“凌波仙子”的美称。的确它那动人的身姿使人一见倾心。
外婆家的那几盆水仙花可美了。
一月,水仙花开了!它那翡翠般的碧叶翠绿翠绿,绿得发光,绿得鲜亮,纵横交错的绿叶间,错落有致地开着几朵洁白无瑕的小花,花中嵌着一属黄金般的花蕊,散出阵阵淡淡的幽香,显得格外高雅。水仙花与泥土无缘,雨花石是它的“土壤”。我想:我要像它那样在思想上纯粹洁白,没有一点污泥。水仙花的根部像只大洋葱,根下长着白色的根须,它们像一条条长长的蚯蚓绕着一块块坚硬的雨花石,又显得十分倔强。
一阵风拂过,小花摇晃着脑袋,摆动着它柔美的身躯,似乎穿着水晶衣裳在水石上翩翩起舞,使人见了心旷神怡。
冬天,很多花儿都经不住严寒的摧残,受不了命运的考验——枯萎了。而水仙花却毫不畏惧,当室外寒风凛冽、冰天雪地的时候,它傲然挺立着,还是那么精神抖擞、生机盎然,仿佛在与寒风搏斗,如此坚忍不拔,使人越来越喜爱它了。
我爱水仙!爱它的美丽芬芳,爱它的高尚纯洁,更爱它的顽强不屈!
我爱荷塘
你们喜欢什么?我喜欢夏天的荷塘.
初夏,荷叶从水里探出嫩黄色的小脑袋.到了盛夏,嫩绿的荷叶变成一个个碧绿的大盘子.盖漫了荷塘.荷花也不甘示弱,从淤泥中探出了粉红色的脑袋.荷花虽然是从淤泥中生长出来的,但花朵却是那样的纯洁,那样的可爱!真是出污泥而不染啊!有些荷花半卧在水中;有的半开着;有的荷花中露出了嫩黄色的小莲蓬。。.荷花千姿百态,美丽极了,让人目不暇接!
清晨,每当从荷糖经过,荷花总是让风婆婆把清香带给人们.荷花上.荷叶上镶满了晶莹透亮的露珠,不时滴答一声,原来是露珠宝宝跳入水中的声音.鱼儿围着荷花跳起了 舞,荷花.荷叶.露珠宝宝都是鱼儿忠实的观众.露珠落入水中的滴答声则是观众给鱼儿的掌声.看到这般景色,真想和它们一起玩,一定也和我一样想和它们一起玩耍吧!
在炎炎夏日下,荷塘变得更加美丽.每个过路人经过荷塘都会随便的摘下几片荷叶戴在头上,挡住火辣辣的太阳.荷塘不仅仅是外表美,还有一种默默奉献的精神,这难道不算一种美吗?
这么可爱的荷塘难道不值得你我喜欢吗?
我爱你-----可爱的荷塘!
9.关于庐山的资料
地处江西省北部鄱阳湖盆地,九江市庐山区境内,濒临鄱阳湖畔,雄峙长江南岸,三山五岳中三山之一。
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长段块山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
巍峨挺拔的青峰秀峦、喷雪鸣雷的银泉飞瀑、瞬息万变的云海奇观、俊奇巧秀的园林建筑,一展庐山的无穷魅力。庐山尤以盛夏如春的凉爽气候为中外游客所向往,是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
历代题诗极多,李白《望庐山瀑布》尤为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