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毕业论文关于古筝情感
“音之起,由人心声也”一句简单的话却蕴藏着音乐中无限的情感,并且在这种情感中赋予音乐无穷的想象空间。
“古筝演奏”用一种动静相结合美的演奏形式来表达绘图式的美妙音乐意境,使听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得到纯美的精神享受和意境体验。听者欣赏的过程中也是演奏者表达的过程。怎样等让听者“情动之中”?这样能让听者品尝到音乐中的美感?这是演奏者必须用心思索的两个问题。
我们在思索这两个问题前再次了解一下关于“艺术”追求的过程。“艺术”也称“异术”。之所以称为“异术”是因为所有的艺术表达带给欣赏者的感官刺激和精神享受是不一样的。就像我们去欣赏器乐作品《百鸟朝凤》一样,有一千个欣赏者就会有一千种百鸟朝凤的不同景象呈现在我们脑中。在艺术表现和艺术体验的过程中它是千变万化的,同时也是美妙的。在音乐的演奏中也是一样的,我们不能用对与错去区别它,只能用我们真实的个人情感去品尝它,咀嚼它,赋予它定义。
“古筝”一种表达大自然情感及至入微的乐器,它那似水的音乐和自然的五声音阶微妙的表达着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和谐。曾经看过明代的文学家、音乐家徐上赢《溪山琴况》他将古琴演奏的原则分为“二十四况”即“和、静、清、远、古、淡、恬、逸、雅、亮、采、洁、润、圆、坚、宏、细、溜、健、轻、重、迟、速。”在我看来古筝演奏过程中的技巧也可以依照这种准则。这些无形的纯技巧和意境性的词汇字意简洁、明了,但是把它们用于有形的实际演奏过程中却不简单。演奏者必须掌握每一种正确的演奏指法和技巧。只有掌握了指法和技巧才能正确的控制力度、速度、节拍和旋律的变化。只有这样才能达到“琴音合一,物我合一”的最高演奏境界。这也是指最基本的演奏织本。
每一位演奏者在演奏前须先了解自己演奏作品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只有了解了这些才能更好的理解到乐曲中的情绪表达和情感变化。因为理解作品思想是控制作品演奏情绪的基础。在了解了作品的思想后,我们便要分析全曲的曲式结构,从引子、开头、展开部、高潮、结束。把它们细致的划分开,分析每一部分的变化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中演奏者要很好的用情绪去把握力度和速度,我们知道如果作品中缺失了跳跃感,那么作品必定没有激情,平淡无味。所以演奏者应该在脑中有一种真实的情感体验。不管是表现肢体语言、表情语言、还是旋律韵味,都是演奏者在时间空间里用准确的演奏形式所表现的音乐。在这个演奏过程中演奏者要学会“无意识情感变化”就是说不要刻意的根据“环境”和“心境”去改变作品的情绪,也不能脱离作品的思想主线,需把情感和技巧相结合。同时也不能缺失演奏自身的情感表达。很直白,就像我们要表达哭泣时,用情绪控制着技巧、肢体、还有情绪本身的高亢激昂变化过程,这是很清晰的一种情绪表达。“演奏者给予作品第二次生命”就是这样理解的。
“作者”用灵感赋予音乐生命和意义。“演奏者”给音乐穿上了五颜六色的情绪外衣。“欣赏者”给音乐建造了无数个停留的心房。不管是音乐的作者,演奏者还是欣赏者都是对音乐艺术情感本身的“再创造者”,也是对艺术中“自然美”的再创造。这些再创造不是自发偶然形成的,它们有着特殊的意境效果。这种特殊的意境使欣赏者带着一种情趣去感受音乐。就像有很多听众在听《高山流水》时会置身于山水之间的狭义感、在听《将军令》时会有置身于杀场激昂澎湃感,之所以会身临其境是因为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用个人的情感理解了作品中的思想精髓,并惟妙惟肖的表现出来了作品的性格。因而能感染着,带动着欣赏者的情绪。这便是“音之起,由人心声也”的意境效果,也是演奏者的表达效果。
音乐是美的,演奏音乐和享受音乐是追求美的过程。用美的形式——演奏,去追求美的内容——作品,去感受美的思想和情感——欣赏。这是音乐本身一个完美的整合体。音乐演奏过程也是审美体验的过程,在动与静的肢体语言中我们倾听着,感受着,追求着生活美,同时音乐表达的情感带给我们生活中真实的情感意境和绘图式意境。
网上抠的,哈哈
2.民族乐器的鉴赏论文,急
筝,是民族乐器中的瑰宝,雅俗共赏的奇葩,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已有近三千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最有代表的乐器之一。
古筝演奏中有着丰富多彩的音乐变化,形成多层次的表达音乐内涵的音乐线条,这些客观存在的音乐美震撼着听众的心弦。而只有在古筝音乐鉴赏的过程,才能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音乐美中震撼心弦。
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古筝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古筝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手段,也是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古筝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 很少有谁说他对戏剧和小说一窍不通,但常常听到有人说,“我很喜爱音乐,可就是听不懂音乐”。美国著名作曲家科普兰在《怎样欣赏音乐》一书中这样说:“如果你要更好地理解音乐,再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的了。”
只要你相信自己的音乐潜能,不断地倾听音乐,你就会越来越多地获得音响美感。同时,要在倾听音乐的前提下主动地体验音乐,这样就会产生你自己的音乐感受和理解。
也就是说“聆听”与“主动体验”是古筝音乐鉴赏过程的基本特征。 从古筝鉴赏的角度看,对一首古筝作品的把握首先要依赖听觉,没有听觉体验就没有音乐鉴赏。
古筝创作和表演归根结底是以广大古筝鉴赏者为对象的,古筝鉴赏者是古筝音乐创作和表演的接受者和消费者。赏心悦“耳”是音乐艺术的直接目的。
也是人们进行音乐活动的第一需要。无论是作曲家的创作还是演奏家的表演,这些活动的价值只有通过鉴赏者的聆听才能得以最终的实现。
古筝音乐的美首先为人的听觉所拥有,音响感知是鉴赏音乐的基础。 古筝音乐鉴赏还要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
如果鉴赏者并不满足于仅仅获得古筝音乐的形式美感,期待获得更深层次的审美愉悦,这就需要在感悟筝曲的意境和深邃内涵上下点功夫。 意境,是艺术家在艺术作品中营造的意象之境界,是艺术家经敏感的心灵感受到的人生、社会、历史、自然等的艺术再现。
对于鉴赏者来说,意境不能直接获得,要通过丰富的联想和感悟而得到。不过,绘画、雕塑、摄影等艺术由于有诉诸视觉形象、直观可感的艺术品供鉴赏,所以,鉴赏者往往可以透过作品的具体内容较快感受到意境、内涵。
但音乐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仅仅是一些比较抽象的音响组合,这就需要鉴赏者调动丰富的听觉联想,培养“音乐耳朵”。在首先获得一定的音乐形象后,进而进入音乐营造的意境,最终得以深刻理解作品的深邃内涵。
二、古筝音乐鉴赏的重要性 鉴赏是人们观看艺术表演时对各种艺术活动所产生的一种审美活动。而音乐鉴赏则是对音乐这一听觉艺术的审美。
音乐鉴赏是一种复杂的审美活动,是一种包括人们对音乐形式美的感知,情感深入体验,想象联想以及创造性思维等不同心理活动融为一体的音乐审美实践活动。通过音乐鉴赏,我们可以获得美的感受,可以陶冶情操。
作为古筝习奏者、弹奏者,其审美能力可以在这种独特的艺术活动过程中培养和熏陶,并得到强化。音乐的鉴赏首先是要对音乐作品声音感性形象也即形式美的接触,然后是在作品形式美的基础上所引起的对音乐内涵的体验、联想等更为复杂的心理活动。
比较好、效率高的学习方法是有自己探索的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同于盲目接受、完全听任教师灌输,而是一种较为自觉的方法。
那么我们探索性的学习都包括哪些方面呢?拿一首乐曲的学习来讲,我们在学习过程中需要注意演奏技法、技巧,乐曲意境内涵,乐曲的音乐表现等方面。而不能仅仅局限于一纸乐谱,将乐谱上的音符与音乐等同起来。
作为弹奏者,我们的任务是把乐谱转化成乐音的流动,转化成活的音乐。 而这单靠勤学苦练还不够,更需要深刻体验、领会乐曲的内涵,在弹奏、练习中不断探索、试验,将某首乐曲所适合的音色、力度等拿捏好。
在习奏的过程中,我们有必要加入鉴赏的环节。鉴赏是人们欣赏事物的高层阶段,其中存在着鉴别、对比的环节。
在鉴赏的过程中,我们自身的审美观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外,鉴赏的环节还将有助于我们形成、影响以及完善自身的审美观。
每个演奏家、弹奏者都希望将最好的音乐感觉呈现出来,而鉴赏是让我们在鉴别、对比以及分析的环节上不断提炼好的感觉的重要途径和手段。一个人的弹奏水平、感觉与个人鉴赏的能力有很大关联。
一个人审美能力的高低往往直接影响着他对音乐的感受、体验以及表现的到位与否。鉴赏能力高,往往对乐曲的演奏、演绎更生动贴切。
三、鉴赏古筝名曲所表达的音乐内涵 俗话说:“凡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学习古筝不能仅仅局限于古筝这一门乐器的弹奏方面,更重要的是对自己耳朵的训练和乐感的培养。
由此我们需要注意多欣赏优秀的古筝名曲,或者名家名曲。通过欣赏名家的演奏,可以反观自身演奏方面的一些问题,最终有效地提高自身的审美感受力。
学习者可以通过鉴赏过程,培养了对音乐艺术鉴赏力,是一种受教育的过程。通过欣赏优秀作品,可以让我们能够较完全地感受到筝乐之美,培养一双具有。
3.求一篇有关古筝的论文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
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
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 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
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 一、客观因素 (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
“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
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 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
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
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
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
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 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 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
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 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
(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
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 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
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
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A.基木触。
4.急求“古筝”方面的论文
古筝演奏艺术的几点探讨 摘要:古筝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
本文针对古筝演奏时的音色、乐曲的理解、情感的投入、呼吸的运用这几方面对古筝演奏做出一些剖析与探索。关键词:音色,二度创作能力,情感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
在近几十年来,筝的如雨后春笋,非常迅速。这种盛况与古筝本身典雅柔美的音色、日益开拓的的技法及不断丰富的曲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这种发展状况也大大加强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其中古筝表演艺术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的。
古筝音色的解析 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个演奏家所追求的。好的音色可为优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差的音色会掩盖音乐的光彩。
就古筝来说这个乐器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其各音区的音色特点是: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圆润柔和、低音区浑厚深沉,且弦的数量较多,音域宽广。其二、古筝的共鸣相箱较大,弦很长所以音色厚实响亮。
其三、筝的琴码较高,不仅使得声音响亮而且许多特殊的指法(按、滑、揉等)为古筝的音色提供了特有的变化。当然这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属性,然而这种弹拨乐器的音色在人为的演奏上又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是发力的问题,我们在演奏时尽量使用巧力、爆发力,使音色感觉听去明亮集中。手指触弦发力对音色的控制分为:点、面、角、速、力。
也就是说手指触弦不仅有力点、角度、力度的变化,还要富有弹性,更有“轻重”、“缓急”的区别。轻而不浮,在轻中不失清亮,即使是在极细微之处,手指也能弹出清亮而饱满的琴音;重而不滞、强而不燥,虽有“力拔三兮”之势,却不能给人卤莽之感。
总的来说古筝演奏时音色的把握需要不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它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对乐曲的理解及创造力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而表演又是一种创造。
人的感情和理智都参与这种行为。在我国《乐记》上就曾提出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用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的。
一般音乐作品常以乐曲的形式存在。用理性的头脑把乐曲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因此对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究与理性的分析,对于获得真实性的表演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充分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
比如《秦桑曲》:演奏者就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高潮潸然泪下,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①再比如:《渔舟唱晚》主要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
第一段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一位优秀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内容。
①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度创作能力是指相对于乐曲的创作来说,演奏者既依据作曲家创作的文本而存在,也独立于这个文本。
因为一首作品一旦创作定稿之后,其文本自身不再发生变化,然而对于演唱者来说,这个已经定型的文本仅仅是作品演奏表演的最初依据,通过这个依据,演奏者本人还必须加以发挥创造,以准确地表现作品从而进一步发掘这个作品的内涵,增强表现力,这就是常说的"二度创作"。②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娴熟的专业演奏技术、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大量的艺术研究和广泛的文化知识结构,其次要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大量实践,创造出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的音乐风格。
如果演奏都是千篇一律,又如何能感到观众呢?所以必需要有鲜明的个性,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最后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重视,投入自己的情感,再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会使得音乐动人心弦,神采奕奕。
5.古筝《雪山春晓》的论文
藏族。
《雪山春晓》是范上娥、格桑达吉创作的古筝独奏曲。此曲描绘了西藏高原美丽的春天景色,表达了西藏人民对家乡的无比热爱和对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此曲旋律优美,风格独特,内容丰富,感染力强,是一首深受筝家和广大群众喜爱的古筝曲目,在音乐界和广大群众中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入《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入《古筝教学法》。
《雪山春晓》可分为六个弹奏乐段。第一乐段为散板乐段,第二乐段由二十五小节构成,第三乐段由二十六小节构成,第四乐段亦为散板乐段,第五乐段由四十七小节小构成,第六乐段由十九小节构成。
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高耸的山峰。由于海拔很高,这些山上终年积雪,白茫茫一片,所以被形象地称作雪山。每到春天,气温回升,山上的冰雪在压力和温度的作用下融化,汇成小溪,最终成为河流的源头。著名的黄河、长江,源头都是在高原的雪山上 。《雪山春晓》就表现了这样一种美丽的自然景象:冰雪消融,汇成潺潺的小溪,溪水随着山势曲折流下,错落有致,发出美妙的声音。
第一乐段是散板乐段,在弹奏时速度要相对自由一些,各拍之间的强弱关系也要相对松散一些。乐曲开始,轻柔的、弱起渐强的摇弦,节奏感平和的旋律以及错落有致的快琶音和刮奏,好似雪山上吹下来的一股清新空气,带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渐快渐慢交替变化的三连音弹奏,好像冰块互相撞击发出清脆的声响,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我们好像来到了雪山之巅,感受着纯净甜美的空气,以及这雪山春景给人带来的美好享受。
第一乐段的弹奏,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具体问题。
一是起始音的处理。乐曲的第一个音3应弱弹,在力度上应该轻柔一些,在音色上应该尽可能的纯净,要弹得含蓄美妙。这个音是全曲的开始,具有领起的意义,所以要重视起来,不要因为它看起来简单就降低弹奏要求。
二是右手摇弦的弹奏。摇弦产生的持续音应该弱起渐强,要奏得连贯匀称,流畅清脆,但在最后结束的时候要有一个弱化的趋势。
三是左手琶弦的弹奏。此乐段中的左手琶弦有三种:第一种是三音琶弦,第二种是四音琶弦,第三种是七音琶弦。前两种琶弦属于常见琶弦,第三种琶弦实际上是第一种琶弦和第二种琶弦的组合琶弦。前两种琶弦的弹奏,要注意三指或四指的弹奏力度的一致,音要有纯净的质感,连贯性要好,使三音或四音融为一体。第三种琶弦既然是由三音琶弦和四音琶弦两组琶弦组成,那么,就应按两组琶弦来弹奏,即由低音到高音,先弹奏四音琶弦,紧接着再弹奏三音琶弦。要特别注意四音琶弦和三音琶弦的衔接,尽量缩短换组琶弦时间,使两组琶弦融为一体,避免出现换组琶弦痕迹,使所琶出的七音具有高度的连贯性和一体感。但同时也要考虑保证整体中间个体的实际存在。无论是哪种琶弦,均需和右手的弹奏密切配合,严格对位。
四是刮弦的弹奏。此乐段出现了多次刮奏,弹奏方法大体相同,应该遵循刮奏的基本演奏要领,要弱起渐强,在达到一定的强度之后还应该有弱化的趋势,强弱变化要连续,使刮奏音一直处在运动状态中。此乐段中的刮奏,属于固定起止音左手刮奏,要严格按要求的起音起刮奏,按要求的止音结束刮奏,切不可有随意性。左手的刮弦,要注意和右手的弹奏密切配合,严格对位,使左右手的弹奏协调一致起来,注重强调整体的音乐效果。
五是右手连续三连音小抓的弹奏。要注意三连音时值的准确,注意三连音之间的衔接。
参考资料: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古筝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关于古筝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