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一篇,谢谢
摘要:我国兽医管理体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随着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推进,使我国在重大动物疫病的防控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农业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加大对地方的督促检查力度,争取尽早把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工作落实到位。并提出 “建设现代农业基地,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口号。
此文笔者结合自己工作实践,来浅谈一下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方面的问题!关键词:兽医、体制改革 正文一、前言:在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情防控工作上我国取得了重大的胜利. 在这些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中,我国的兽医工作者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另外随着全国猪肉价格大幅上涨,这也从一个方面要求我国的兽医工作者,更加要做好生猪疾病的防空工作, 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可见兽医工作是公共卫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推进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是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是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完善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我国兽医工作全面发展、提高动物卫生及动物产品安全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
但我国的兽医管理体制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任重而道远!二、我国兽医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1、机构不健全,管理体制不顺兽医工作没有统一机构管理,导致管理体制不顺。目前, 我国兽医管理工作分散到多个部门,不能实施统一管理, 职责不清。
多头管理,职能重叠,造成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如内外检分设、商业部门目前还管理部分屠宰企业屠宰检疫、部分畜产品在流通环节的卫生监督仍由卫生部门管理, 防疫工作难以统一协调, 给防检疫工作也带来很多矛盾和困难, 降低了作效率 管理机构设置混乱,职责不清, 行政效能不能正常发挥。
2、基层防疫工作不到位由于多年建设滞后, 我国基层兽医体系一直没有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基层兽医队伍人员素质和技术水平存在明显不足。首先,由于基层防疫机构工作条件艰苦, 待遇较差, 用人机制和竞争机制均不完善,无法引入学历较高的兽医技术人员, 人员年龄结构和知识结构都不合理。
其次,由于基层机构的基础设施较差,多年来大都是“一支针管鸡鸭全打”, 仪器设备还不如管辖区域内的规模化饲养企业的实验室。第三,在改革中由于只看到基层站存在的问题, 不对兽医工作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 忽视了基层兽医管理机构在公益服务方面的特殊性, 而视同于一般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简单对基层站所进行撤并了事, 致使大量兽医基础性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隐患严重。
基层防疫组织和队伍不稳, 经费得不到保障,防疫工作的机制问题没有解决,使动物防疫的基础受到动摇。3、缺乏专业人才与技术(1)、技术人员年龄结构偏大据统计在我国县乡畜牧兽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占28%,36-45岁的占31%,46-60岁的占41%,年龄结构趋于老化。
(2)、技术人员知识老化我国一些基层的兽医工作者,很多没有经过专业学校系统培训。而从畜牧专业学校毕业的人员,多数在县级和较大的乡镇工作,由于缺乏进修和技术更新,知识严重老化。
目前,乡镇防疫技术力量薄弱,很难承担繁重的疫病防治工作任务,堵、防、检、控等综合措施的落实,缺乏应有的人员和技术支撑。4、没有完善的法律体系保障到目前为止,我国在法律法规方面虽制定了《动物防疫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及其实施条例、《兽药管理条例》和《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但没有形成完整的兽医工作法律体系: 缺少一个兽医工作的基本法,在兽医管理体制、执业兽医管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的应急、动物诊疗、畜产品卫生质量等方面也没有立法; 已有的法在很多方面还很不完善, 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相互间还有许多不协调的地方;《动物防疫法》仅适用于对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的管理,没有体现兽医管理部门对动物及其产品生产的全过程卫生监督和对兽医工作的有效管理, 其实用地位尚待提升;《动物防疫法》和《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在职能界定上有的地方出现交叉,有的地方又出现脱节, 很不适应当前形势下动物防检疫工作的开展和动物疫病的控制等。
三、我国兽医管理体制改革的建议机构不健全、基层动物防疫体系薄弱,缺乏专业人才,法律不完善、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动物疫病防治能力和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高。加之目前国际上特别是我周边国家重大动物疫病时有发生,甚至出现局部蔓延,对我国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形成较大压力。
因此,改革兽医管理体制已经成为当前十分紧迫的任务。1、建立健全兽医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中央一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列入农业部的内设机构。省以下兽医行政管理机构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养殖业发展情况和兽医工作需要确定,并按程序报批。
上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下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负有指导职责;各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对动物防疫、检疫工作负有指导和监督职责。要加强兽医医政、药。
2.急需几篇关于种猪饲养管理的毕业论文
规模化猪场种猪群饲养管理 1 建立合理的种猪饲养管理体制 1.1 种公猪的饲料管理 种公猪要维持良好健康体况,以免丧失配种能力;种公猪饲料的日喂量依体重大小2.5—3.5千克,每千克饲料中应含消化能32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16%,赖氨酸0.7%,钙磷比为1.5:1,以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种公猪要单栏饲养,并与母猪栏相对或相临,以促进公猪性欲和母猪发情;定期(2—3周)对每头公猪的精液进行检查,保证精液密度在中等以上,精子活力在60%以上;配种舌温度不高于25℃,否则公猪性欲降低,精液品质下降,配种受胎率降低,尤其夏季做好防暑降温工作。
1.2 后备母猪的选留和饲养管理 后备母猪一般每窝(窝产仔数10头以上的窝)选2头,到50—60千克时再选一次,留下好的4—5头一圈,进行后备猪的饲养管理;每千克饲料中应含消化能3100千卡,可消化粗蛋白占16—18%,赖氨酸0.85%;后备母猪在体重达110—130千克(七月龄),背膘厚15—18毫米,在掌握和记录每头后备母猪的初情期,以便配种前10天进行优饲(加喂日粮量的25%),以提高其排卵率。 1.3 断奶母猪的选留和饲养管理 断奶母猪在哺乳时管理得当,无疾病,膘情适中,则在断奶4—7天便可发情配种,断奶期应喂饲料2—3.5千克/日,以便干乳和恢复哺乳期体重损失;饲料中加以高水平的抗生素可提高母猪的受胎率和产仔率;将断奶母猪4—5头集中一栏,并与公猪栏相对或相临,有利于促进母猪发情;及时淘汰老(7胎以上)、弱、病(子宫炎、乳房炎,产褥热等)、赖(连续2个情期配不上和断奶后60天不发情)的母猪 2 合理的配种管理制度 2.1掌握母猪配种的科学方法,做到适时配种和重复交配。
及时发现母猪发情,每天上午、下午各进行一次躯赶公猪到母猪栏前试情对发生静立反射的发情母猪进行第一次交配,隔8—12小时进行第二次交配,如果发情还继续,应进行第三次交配;笔者运用此方法使情期受胎率达95.6%,而且窝产仔数提高了0.62头(与不赶公猪试情和只配两次相比)。 2.2 制定科学的配种计划,避免近亲交配;种猪档案要科学和完全,制定科学的配种计划。
3. 配种后母猪的饲养管理 3.1 配种后母猪应立即减料到1.8—2.2kg/日,对年龄大、体质差,寒冷季节可适当多喂(日粮重的25%),成熟、膘情好的母猪可适当少喂;增加粗纤维的含量,增大日粮体积,以减少饥饿应激。 3.2 配种后的母猪饲养管理的重点是宁静与休息,使受精卵内能有效地附植,次时期的母猪应可能少受应激的刺激,以免胚胎被吸收或流产。
3.3 做好母猪的妊娠诊断是减少空怀提高繁殖率的重要手段,故一方面须认真做好配种后18—24天复发情检查,另一方面进行30天和40天妊娠测定(运用妊娠测定仪) 4合理地饲养妊娠母猪,维持母猪膘情,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根据妊娠母猪的增重和胎儿发育的特点,前期慢后期快,实行阶段性饲养。
4.1 妊娠母猪前期的饲养,(妊娠80天以前)。妊娠前期,母猪增重和胎儿发育较慢;因此降低饲料水平不影响胎儿的发育,节省下的饲料用在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每100公斤体重喂给1.5公斤妊娠料;每公斤饲料中应含有消化能2600—2700千卡,粗蛋白占15%,骨粉占2%,食盐占0.5%,胡萝卜素7—8毫克, 4.2妊娠母猪的后期饲养(妊娠81—107天)。
妊娠后期,胎儿的生长发育和母体增重都较迅速,需要增加饲料的供给量;每100公斤体重喂给2公斤饲料;每公斤饲料中含可消化能3000—3200千卡,粗蛋白占16—18%,骨粉占4%,食盐占0.5%,胡萝卜素7—8毫克。同时饲料中粗蛋白要保证足够的必须氨基酸和合成必须氨基酸的氮。
4.3 在规模化猪场中,只喂给配合饲料的妊娠母猪,由于缺乏运动,很容易产生便秘或食滞,应在饲料中加入一些轻泻性质的原料粮(如麸皮)或药物轻泻剂(如0.75%氯化钾,1%的硫酸镁等) 4.4 加强饲料和饮水的管理,保证饲料不发霉、不变质;尽量不使用棉籽饼和菜籽饼等有毒原料粮;不使用酸度较大粉渣,含酒精较多的酒糟等;同时,冬季和早春要严防冰冻饲料和冰冻饮水,大力提倡干粉料与自来水。 5 妊娠母猪的管理 5.1 尽量单栏、单圈饲养妊娠母猪。
5.2 群饲妊娠母猪,应在配种前合群,使彼此熟悉;饲养密度不宜过大,每头母猪占地不低于1.7m2, 同舍饲养的母猪妊娠期应相近,切勿与未妊娠母猪合圈,因未怀孕母猪发情,追逐、爬跨,易造成妊娠母猪的流产。 5.3 妊娠舍要环境安静;任何使母猪受伤、惊吓、骚动的刺激,都会引起应激反应,影响胚胎的存活,降低产活仔数。
5.4妊娠舍环境温度要求15--21℃,相对湿度60—75%;通风良好,要求冬季保暖,夏季降温。 5.5妊娠母猪的运动管理:妊娠第一个月恢复体力和膘情,使母猪吃好,睡好,少运动;一个月后,每天加强运动1—2小时,产前一个月,自由运动,产前7天,停止运动。
6 据本场的实际和周围疫情,建立适宜的卫生防疫制度,防止疾病的发生和流行。 6.1按防疫程序保证质量地进行疫苗注射;尤其是细小病毒、伪狂犬、蓝耳病、猪瘟等引起繁殖障碍病。
3.哺乳仔猪怎么管理
1。
仔猪编号在育种场或纯繁场,为选留后备母猪和育种、科研的需要,必须在出生时给仔猪编号。常用的编号法是剪耳 法,即在仔猪的耳朵上,用耳号钳剪出几个缺刻,每个缺刻代表 一定数字,各缺刻之和即为该猪的号码。
缺刻代表数字,目前没 有全国统一标准。 但大致有下列几种方法。
(1)“上1下3”法该法规定,右耳上缘一个缺刻代表1, 下缘一个缺刻代表3,耳尖一个缺刻代表100,耳中部一个圆洞代 表400。左耳相应部位则为10、30、200、800。
(2)“个、十、百、千”法该法规定,右耳下缘为个位, 上缘为十位,左耳上缘为百位,下缘为千位。 近耳尖处为1,近 耳根处为3。
(3)“窝号一个体号”法每年出生的第一窝仔猪窝号为 0001,该窝中的仔猪分别编为0001〜1,0001〜2 依此类推。 (4)在耳号中加人英文字母代表年份法如加拿大的猪号中 有 “2457G”、“3471H”、“805J” 等,其中 G、H、J 分别代表出 生年份为1997、1998、1999年。
(5)多位表示法近年来,为了便于计算机的管理与统计, 仔猪耳号有的采用9位,如“LR1978357”,其中“LR”代表品 种——长白猪,“1”表示品系,“97”表示出生年份,“8375”为 个体号;有的采用11位,如“01930300560”, “01”为场名, “93”为出生年份,“03”为品种,“00560”为个体号。 (6)在采用(3)、(4)、(5)法编号时,多用耳标法、刺墨法及其他方法。
仔猪编号,多在出生时进行,同时称重,一般公猪为单号, 母猪为双号。在规模较大的猪场,每年从1月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哺乳猪仔饲养管理毕业论文(急求畜牧兽医毕业论文一篇,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