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影视基地的旅游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和营销发展
营销的前提, 对客户不是简单的放弃掉,或是瞅准时机也来个“报复”? 恩怨的产生有多重因素,后果往往给当事人彼此之间造成心理的不痛快。
而面对恩怨的处理方式,大到国家会爆发战争,小到个人会产生拳脚,总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待恩怨的态度是:报复。这是一种本能,这是一种条件反射,而在这种态度利导下的行为,乃至最终的结果就是,恩怨还是恩怨,它没有转化成其它的东西,或者说对彼此有利的东西。
我们从事销售工作的,几乎没有不碰到被客户“扫地出门”的境遇,有的时候倍感受到侮辱,而这样的侮辱会随时出现,无法预计。对待这些由客户制造并传递给我们的压抑心结,应该采取什么态度?怎样去调节?是不是简单的放弃掉,或是瞅准时机也来个“报复”?我想,很多销售同道都有自己的答案和方式,在这里,本人谈一谈如何面对来自于客户方面的销售“恩怨”。
首先,我们要分清楚这些恩怨的性质,表象上是客户产生的,但是有没有可能是我们的原因而导致客户产生,也就是销售人员是不是在不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用不合适的方法去拜访不合适的人。比方说:客户在门诊焦头烂额的接诊,我们硬要见缝插针;客户刚处理完医疗纠纷,我们去传递产品知识;客户职称考评没有通过,我们去邀请他开会;客户家庭发生烦心琐事,我们没有注意到……以上的种种情形,难免会引起客户的反感,那么作为客户本身对待销售人员的态度不好也就好理解了,即便是他把你轰出门或说你几句也是一种情绪的宣泄,非针对人而已。
这种恩怨的产生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销售人员自己造成的,是属于方法论的范畴,是方法执行不当而导致的后果。“原谅”你的客户是唯一的选择,尽快忘记这样的恩怨,尽快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用合适的方法去拜访合适的人。
我想,销售人员面临的客户恩怨大多数属于以上的范畴。 那么,还有一些恩怨的产生完全不在我们本身,完全是所谓的客户对于其职业地位过高的定位,对我们职业的层次过低的贬低,由此导致的人格和心灵上的侮辱。
我本人就碰见过如此的客户,他们认为你的销售行为就是在乞求他,他们在获取了行业给与他们的巨大物质利益的同时,把销售人员的归类低层次化。无论是言语或是行为,都在损伤者我们的自尊。
这种恩怨是骨子里就带有的,是价值观不同所体现的,我们销售人员怎么办?去诅咒,去放弃?记得读过《蒙牛内幕》这本书,该书无数次的描述牛先生以及他的团队如何面对排挤、面对恶意诽谤、面对不正当竞争,特别是针对YL的某些人和某些事。 按常理来看,在经历了如此多陷害的风波事件后,必结恩怨。
换句话说,没有恩怨不正常。可是牛先生本人总是怀有博大的胸怀,泰然处之,时时处处“大人不计小人过”,甚至当陷害他的那个人面临困境时,其还慷慨解囊为其渡过难关。
难道真的是不计前嫌?我的理解是:前嫌一定要记住,不过要用人神共赞的方式去处理前嫌,去证明前嫌存在的错误性!牛先生面对恩怨,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把蒙牛的业务与市场用几年的时间做到了行业第一名,为我们的国家,为我们的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而其自己的价值观在经营中的体现,又为我们创造了大量的精神财富。蒙牛没有去报复,没有去纠缠,他们用行业领头羊的结果给了恩怨制造者最好的回应。
我们销售人员面对如此情景,最好的处理方式就是用更加辛勤的劳动,更加刻苦的精神,去赢得更加丰硕的销售成果。只有我们变得更为强大,销售的价值才会冲淡某些客户不正确的价值观,才会给他们畸形的心理上一堂又一堂的改造课程。
恩怨已产生,我们如果运用与客户一样不正确的行为,至少没有证明我们是对的。如果整日沉浸在消沉、自暴自弃、怀疑销售的有效性上,客户不正确的价值观岂不是又一次得逞,同时,恩怨再次产生的几率又会增加。
销售人员,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恩怨,把自己打造的更为强大吧,用自己高尚的销售境界和优秀的销售业绩,把恩怨还给那些制造者吧。 销售最重要的环节是找准客户 虽然我是一个培训老师,但是从来没有忘记一份工作,那就是做销售。
因为培训也是做销售,是销售你的知识、观念、创意、信息等,所以我更需要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提高销售业绩? 虽然影响销售业绩的因素很多,我们在培训时候也会经常谈到。什么心态、技巧啊,销售的十大步骤、五大方法、八大要点等等,但是我多年销售经验总结,不管销售有多少方法,多少技巧,销售最重要的工作是认识客户。
如果不认识客户,一切都是白费。也许我说的你们不一定赞同,这也只是我的经验总结,仅供参考而已。
做销售的人知道,不管你的产品再好,也不可能卖给所有的人。最近培训界不是有一句话,“做正确的事,然后把事情做正确”吗。
如果在错误的事情下努力,也许越努力会错得更离谱。销售工作最重要的是学会认识客户。
然而人生最大的学问就在于认识人。只有我们确定这个客户是一个准客户,才能进行产品介绍和销售。
这种认识不仅仅是外观形象。而是客户内心想法,我们要学会辨别客户是真客户还是假客户。
确定一个客。
2.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摘 要] 产业可持续是旅游管理领域内人们关注的中心议题之一。
本文在发展观的指导下,文化在旅游产 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提出更新认识,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旅游产业素质,从而构筑旅游产业发展 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旅游文化;可持续旅游发展 近20多年,我国旅游产业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经过对传统发展观的反思,人们意识到增长只是手段,经济发展才是目的,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成为普遍关注的中心议题。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科学发展观,为旅游业的未来发展指出了一条光明之路。旅游产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从而构筑旅游业发展的新优势,实现旅游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文化内涵的阐释 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很大。文化的内涵,一直是一个众说纷纭的。
笔者结合众多学者的观点和理解,总体上对文化的内涵得出以下认识:1.文化的广泛性。文化是一个大的范畴,包括人类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人们对文化多角度、多侧面的也正说明文化丰富,外延宽广。从不同视角可以把文化进行细分,旅游文化是其中的一个分支。
毕业论文 2.文化的层次性。文化具备特有的层次结构,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核心层的精神文化、中间层的制度文化和中介层的文化。
所以“物态文化和心态文化互为表里地对立统一于整个旅游活动中。而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则是由物态到心态的中间性过渡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制度文化是保证服务质量,提高旅游层次,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具有保证方向和指南的意义”。因此,深度发掘旅游文化内涵应当多方位、多层次思考。
3.文化的模糊性。由于文化涵盖面广泛,有学者提出文化天然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其内容既具体又抽象,“模糊的文化和文化的模糊,使得我们在理解、研究文化时,有时不得不不求甚解”。
理解和掌握旅游文化内涵必须分门别类,层层递进。4.文化的差异性和发展性。
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各地区各民族实践中创造的产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文化作为一个不断进行物质和信息交换的动态开放系统,在稳定与发展的对立中不断实现自我保持和自我更新。
文化与时俱进的发展进程中,人居于中心地位。要以人为本,客观地看待由旅游人群流动带来的文化交流,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的文化差异并不能说明两地文化孰优孰劣。
结合旅游产业理解文化,旅游文化不是旅游与文化的简单叠加,它不仅仅局限在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域,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表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有,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旅游文化和一般文化形式相同,也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多层次结构体系,“既涉及历史、地理、民族宗教、饮食服务、园林建筑、民俗娱乐与景观等旅游客体文化领域;又涉及旅游者自身文化素质、兴趣爱好、行为方式、思想信仰等文化主体领域;更涉及旅游业的服务文化、商品文化、管理文化、导游文化、政策法规等旅游介体文化”。
全面而深刻地理解旅游的文化内涵,将使旅游文化建设更具目的性、针对性和实际可操作性。 毕业论文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1.先进的旅游文化引领旅游产业发展的方向。
旅游是文化性很强的经济产业,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必然要求在发展旅游业的过程中优先发展旅游文化,用先进文化引领旅游可持续发展。现代旅游是旅游者为了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而实施的一种高级消费,旅游者最大的收获就是精神的愉悦和一段回味无穷的美好记忆,所以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旅游产品和旅游产业的经济性、文化性是统一的。
只有充分重视旅游产品的文化性,挖掘其文化内涵,展示文化特色,提高文化品位和文化含量,才能吸引旅游者,才能带来旅游业的蓬勃发展。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
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
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随着旅游开发逐渐向深度发展,文化象一只无形的手支配着旅游经济活动,只有通过文化创新才能保持旅游经济基业长青。
毕业论文 3.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知识经济,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
3.如何运用影视艺术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目前,随着人们旅游需求的日益个性化和多样化,各种新兴的专项旅游应运而生。
影视旅游便是其中一种时尚的特色旅游。人们凭借个人经验认为,影视作品对人们如何选择旅游目的地会产生影响。
但国内有这方面的研究甚少,除了旅游休闲类杂志和一些影视期刊中对影视剧外景地做过一些描述性介绍外,很少有学术性的研究对影视作品与拍摄地旅游业的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本文在此就影视作品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提出一些浅薄的看法,以期引起相关学者的注意,进而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一、影视作品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 对很多人来说,电影除了提供物质与精神的享受之外,还吸引他们到电影的拍摄场地去旅游。旅游业界的促销人员正是看到了电影对旅游者的旅行决策的诱导作用,所以巧借电影造势,对旅游目的地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促销。
以“100%纯净”为口号的新西兰,虽然风景如画,但知名度并不高,可自从《指环王》三步曲问世以来,新西兰美丽的风景变得家喻户晓,尤其是《指环王3:王者归来》在第76届奥斯卡金项奖颁奖典礼上,创纪录地夺得好莱坞的11项大奖以后,更是在顷刻之间将新西兰的美好形象传播到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从而创造了一个以电影宣传旅游的成功范例。据新西兰旅游局统计的数字,2003年新西兰接待的观光客人数创下了历史最高记录。
2004年1月,新西兰的游客数目比去年同期骤增11%,达到244300人。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指环王》系列的热播以及由此激发的人们对新西兰的浓厚兴趣。
《指环王》系列影片堪称最成功的新西兰风光宣传片,它超凡的想象力和宛如仙境的画面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该片的拍摄场地遍及新西兰供150多个地方,目前这些取景地多数已成为热门旅游胜地,开始接待旅游者。
曾有调查显示,每十个外国游客中就有一个声称是《指环王》把他们吸引到了新西兰[1]。 又如,土耳其是一个旅游业发展较为成熟的目的地,尤其受到欧洲游客的青睐。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土耳其对中国游客的影响却与其拥有的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不相称。然而,借着好莱坞大片《特洛伊》在我国各地的热映,土耳其旅游部门开始了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宣传攻势。
土耳其大使馆文化新闻处在北京举行了“特洛伊之夜”晚会,向媒体和旅行社代表介绍了特洛伊与土耳其的渊源以及其他尚不为国人熟知的旅游资源和产品。这种促销手段的效果是显著的,北京一些反应迅速的旅行社已经开始推出以特洛伊之旅为主题的土耳其一地游产品,如康辉的“特洛伊古城8日探秘之旅”、北京神舟国旅出境公司的“特洛伊古城”之旅[2]。
虽然一些业内人士对《特洛伊》的热映能否为土耳其入境市场带来丰厚的利润持怀疑态度,但该片掀起了土耳其旅游宣传促销的高潮,有利于消除中国游客对土耳其的陌生感,使土耳其的中国旅游市场向纵深发展。 国内旅游业界也日益看重影视剧对旅游的宣传促销作用。
如常德市政府、潇湘电影制片厂联合拍摄的电视剧《桃花源记》日前在湖南省常德市顺利封镜。该剧以常德市旅游产业主导品牌——桃花源景区为拍摄地,是我国第一部专门为旅游景区策划并实现旅游营销的电视剧,旨在利用影视传媒强大的传播效应,实现影视与旅游产业的互动,做大做强常德旅游产业[3]。
影视作品之所以能成为旅游营销的有效手段,是因为影视作品引发的旅游吸引力是其他营销方式所不能达到的。正如Riley和Van Doren(1992)指出的那样,与广告相比,电影对旅游地有更长时间的展现;故事情节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刺激了旅游者的欲望;特技效果的应用、明星效应和最佳的拍摄角度使当地的形象得到了强化。
电影外景地是作为艺术形式出现的,其影响效果是潜移默化的,一部成功影视作品所依靠的长盛不衰的艺术魅力使任何旅游宣传品望尘莫及。 二、国外有关影视作品对旅游业促进作用的研究 国外学者收集了大量的案例来验证影视作品的旅游价值,以可靠的数据证明了优秀的影视作品在客观上加强了外景地的吸引力,使其在影视剧放映期间及放映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加速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1、国外研究状况介绍 虽然传媒和旅游业都认同优秀的影视作品有利于旅游吸引力的提高,但有关这方面的学术研究并不多。国外学者也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才介入这方面的研究。
Urry(1990)在他的《旅游的乐趣》中指出:“游客对旅游地的选择是基于对娱乐、实现梦想以及参与的愿望,而愿望却可能是由电影、电视、文学作品和杂志等非旅游因素构成的”。通过大量的实证研究,国外学者一致认为,影视剧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手段,这种营销方式能以独特的效应把人们吸引到银幕上见过的地方去旅游,而且,影视作品引致人们进行旅游的吸引因素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吸引因素综合的结果。
一般来说,影视作品对旅游活动的影响不只限于自然景观的吸引力,其象征意义、故事情节、人物关系、出演的明星、惊险场面和激动人心的结局也一样引起人们旅游的兴趣。甚至一些没有外景拍摄的卡通片,如《美女与野兽》、《狮子王》、《巴黎圣母院》等也吸引很多游客到动画片的拍摄现场进行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