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陶行知教学思想管窥
陶行知教学思想——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本校的校训,我们学校的基础就是立在这五个字上,再也没有一件事比明了这五个字还重要了。
说来倒很奇怪,我 在本校从来没有演讲过这个题目,同志们也从没有一个人对这五个字发生过疑问,大家都好像觉得这是我们晓庄的家常便饭,用不着多嘴饶舌了。可是我近来遇了两件事,使我觉得同志中实在还有不明了了校训的意义的。
一是看见一位指导员的教学做草案里面把活动分成三方面,叫做教的方面,学的方面,做的方面。这是教学做分家,不是教学做合一。
二是看见一位同学在《乡教丛刊》上发表一篇关于晓庄小学的文章。在这篇文章里,他说:“晓庄小学的课外作业就是农事教学做。”
在教学做合一的学校的辞典里并没有“课外作业”。课外作业是生活与课程离婚的宣言,也就是教学做离婚的宣言。
今年春天洪深先生创办电影演员养成所,招生广告上有采用“教”“学”“做”办法字样,当时我一见这张广告,就觉得洪先生没有十分了解教学做合一。倘使他真正了解,他必定要写“教学做”办法,决不会写作“教”“学”“做”办法。
他的误解和我上述的两个误解是相类的。我接受了两次刺激,觉得非彻底的、原原本本的和大家讨论明白,怕要闹出绝大的误解。
思想上发生误解则实行上必定要引起矛盾。所以把这个题目来演讲一次是万不可少的。
我自回国以后,看见国内学校里先生只管教,学生只管受教的情形,,就认定有改革之必要。这种情形以大学为最坏。
导师叫做教授,大家以被称教授为荣。他的方法叫做教授法,他好像拿知识来赈济人的。
我当时主张以教学法来代替教授法,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校务会议席上辩论二小时,不能通过,我也因此不接受教育专修科主任为名义。八年,应《时报·教育新思潮》主干蒋梦麟先生之征,撰《教学做合一》一文,主张教的方法要根据学的方法。
此时苏州师范学校首先赞成采用教学法。继而“五·四”事起,南京高等师范同事无暇坚持,我就把全部课程中之教授法一律改为教学法。
这是实现教学合一的起源,后来新学制颁布,我进一步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但是教学做做合一之名尚未出现。前年在南开大学演讲时,我仍用教学做合一之题,张伯苓行政管理拟改为学做合一。
我于是豁然费通,直称为教学做合一。去年我撰《中国师范教育建设论》时,即将教学做合一之原理作有系统之叙述。
我现在要把最近的思想组织起来作进一步之叙述。教学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
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
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从学生对先生的关系说:做便是学。先生拿做来教,乃是真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从广义的教育观点看,先生与学生并没有严格的分别。
实际上,如果破除成见,六十岁的老翁可以跟六岁的儿童学好些事情。会的教人,不会的跟人学,是我们不知不觉中天天有的现象。
因此教学做是合一的。因为一个活动对事说是做,对己说是学,对人说是教。
比如种田这件事是要在田里做的,便须在田里学,在田里教。游泳也是如此,游泳是在水里做的事,便须在水里学,在水里教。
再进一步说,关于种稻的讲解,不是为讲解而讲解,乃是为种稻而讲解;关于种稻而看书,不是为看书而看书,乃是为种稻而看书;想把种稻教得好,要讲什么话就讲什么话,要看什么书就看什么书。我们不能说种稻是做,看书是学,讲解是教。
为种稻而讲解,讲解敢是做,为种稻而看书,看书也是做。这是种稻的教学做合一。
一切生活的教学做都要如此,方为一贯。否则教自教,学自学,连做也不是真做了。
所以做是学的中心,也就是教的中心。“做”既占如此重要的位置,宝山县立师范学校竟把教学做合一改为做学教合一,这是格外有意思的。
创新教育需要“教学做合一”的方法论。“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身体力行予以倡导的新的教学法,他主张:“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
“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学的是学生。从先生对学生的关系说,做便是教;学生拿做来学,方是实学”。
“教学做合一”正确地反映了教学的客观规律,其基本精神是手脑并用,学用结合。只有“在用脑的时候,同时用手去实验;用手的时候,同时用脑去想”,即“劳力上劳心”,才有可能进行创造和发明。
这就启示我们教师在创新教学过程中应做到:(1)把发展学生能力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变严格守纪的课堂气氛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的教法;(2)鼓励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使学生人人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的潜力,不断提高创造能力;(3)重视学法指导,加强学生学习自控能力的培养;(4)重视对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
2.关于教育教学的论文
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WTO关于教育服务的条款对职业教育发展将产生直接影响,而经济结构调整与就业结构变化也将对职业教育发展产生更重大的影响。
经济全球化趋势使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面临前所未有的紧迫感,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劳动者综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变化使劳动力跨行业流动性增加,对培训的要求越来越高,原有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与就业岗位之间的结构错位,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明显落后于职业岗位的技能发展需要。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要求职业教育在层次上及其人才素质标准和培养目标上作出相应的调整,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趋势 1.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21世纪中职人才的业务规格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既懂技术又能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毕业生综合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决定其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岗位。
因此,这就要求毕业生必须具备足以保证自己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在知识结构方面:①职业中专毕业生必须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包括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应用基础。
基础理论知识是胜任本职工作的文化科学基础,同时也是学生毕业后继续学习的基础;②专业技术知识,包括职业技能的基本知识和同类技术的安装、使用、维护、维修及管理知识,它是岗位群所必需的专业知识,既要有一技之长,又要做到能触类旁通。它是能完成、胜任本职工作的前提,同时也是向专业化专门人才发展的前提;③相关知识,包括法律知识、人文知识、管理知识、营销和公共礼仪知识等。
相关知识是适应岗位变化、转岗和转业必备的知识储蓄。基础理论、专业技术知识、相关知识三位一体是职业中专毕业生知识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基础知识是前提,专业技术知识是重心,相关知识为辅助,只要做到基础知识扎实,专业技术知识精通,相关知识宽厚,就能基本做到一专多能,触类旁通,使学生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竞争中游刃有余。
在能力结构方面:主要包括从事本专业的岗位操作能力、计算机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外语阅读能力、初步的管理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认知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特别应该强调,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21世纪人才规格中的首要内容。
2.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表明职业中专毕业生就业状况1995年以后主要呈现出二种走势:一是就业单位类型趋于多元化。职业中专生就业单位的类型逐渐向乡镇企业和民营企业流动,少数毕业生走向了独立创业的道路,开办了自己的小企业。
二是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有明显转移。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向一线技术工人或智能型工人岗位流动,目前这种流向还在不断加强。
从人才规格的要求看,中小型企业、民营企业急需复合型的管理和专业人才。因为中小型企业的经济规模较小,人员精干,组织结构扁平化,职能部门也比较精简,这就要求管理人员一身数职,专业人员是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中小企业将为职业中专生就业提供更广阔的空间。另外,独自创办小企业。
目前,中职毕业生独自创业的人数虽然不多,但却体现着一种新的就业趋向。 毕业生就业单位的类型和就业岗位的变化,一方面反映了社会经济技术水平的发展和用人规格的提高;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教育事业的发展,挤压了技术员类人才的市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给用人单位提供了更大的人才选择余地。
传统的由职业中专毕业生担任的职业岗位,现在用人单位大多选择了普通专科生或本科毕业生。这些变化进一步说明中职学校必须适应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及时准确地调整培养目标,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培养懂技术会操作的高素质劳动者,淡化技术员类人才和技术工人类人才的界限。
二、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从21世纪对中职人才规格的要求和人才市场需求情况的变化趋势来看,在教育教学改革方面,急需加强和改进的工作主要有: 1.更新教育观念在管理上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为学生提供一个更灵活的学习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个性差异选择更能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为优秀的学生提供超前发展的机会——提前毕业或继续到高一级学校深造;给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再次发展的机会——分阶段完成学业;给成绩较差的学生提供平等发展的机会——圆满完成学业。
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成。 2.加强专业建设优化课程结构为人的生存与发展服务,是办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当然也是专业建设和课程结构优化的落脚点。
从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和能力的反馈情况看,专业建设和课程体系的改革应以提高素质为主线,培养综合职业能力为重点。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打破学科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扩大知识的科技含量,突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实行分层次教学。近年来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中专生源不足,招收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学校要根据学生个体素质的差异实行分层次教学。
大体可分为:①升入高一层次学校。
3.教育毕业论文 教育学教学应突出文化性
教育学是师范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近代以来,教育学研究试图走一条科学化道路,这使得教育学教学也自然而然地把全部的精力放在教育学基础知识的逻辑讲解上。然而,它毕竟不同于自然科学或实证科学,随着社会的变化,教育学所研究的问题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教育学活动的每个环节都渗透着价值、体现着价值、追求着价值,从而与更宽广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相联系。因此,在教育学教学中,只把教育学作为一种由基础教育知识组成的静态的系统,在课程中一成不变地传授教材必然不能满足师范学生提高自身专业素质的需要。教育学教学也必然出现教师讲的乏味,学生听的无趣,理论与实际脱节的困境。要避免这种教学状况的出现,教育学教学应更多强调这一学科的文化性,把教育学本身看作一个动态的概念和知识体系,使教育学教学更为生动、更为接近变化着的教育实际,以期更能为学生所用,使教育学真正成为师范素质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突出教育学教学的文化性,教育学教师对该学科的教学活动的认识要有一个文化定位上的认识,那就是:师范教育学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教育学,是以现实生活为背景的教育学,是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教育学。
首先,师范教育学是面向未来教师的,所以,该教学的任务就不仅仅止于教授学生教育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教育理想与教育个性是教育学教学的重要任务。
纵观古今教育家和教育学者,他们大都非常热爱教育事业,论文网,积极关注教育事业与个体成长、民族觉醒、国家建设或人类幸福的关系。也正是这种关注与热爱为他们的教育活动提供了基本的价值方向和强大的精神动力,他们的教育情怀、教育责任和教育理想使他们为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样道理,学生们的教育理想将直接影响其将来的教书育人工作,所以教育学教学不应仅仅满足于对教育知识体系的历史分析、逻辑分析和类型分析,更应该关注学生们是怎样理解教育,怎样看待教育对个人成长的意义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教育理想。
4.有关教育方面的论文
【提供一篇给你参考】
《“严”师是怎样出高徒的》
“严师出高徒”,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所以在教师家访时,学生家长总是一再叮嘱,对其子女教育要严格些。一些教师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也一味强调教育中“严”的作用,似乎无严就不成教。于是,部分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对学生严厉施教,甚至对违纪学生严酷体罚等,这写都给学生造成了“严”害,致使我们的教育失去了应有的爱心,失去了民主,失去了对学生的尊重,并严重伤害了学生的感情,同时也挫伤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使得本该有主动学习和快乐学习变成了强迫学习和被动学习。更有甚者,一些热衷于体罚学生的青年教师更是拿它当挡箭牌,认为体罚有理,是教育的必要手段。
其实,这些都曲解了“严”的含义,是对“严”的懵然无知。其实,真正的严教,是一门“爱心”教育的学问。它是严而有爱,严而有情,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据,严而有方和严而有别。所以,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只有严得恰到好处,才能严之有理,严之有效。
首先,真正的严教要做到“严而有据”,这是“严”的前提。所谓的有据。就是要有法律依据,就是不能违反《教育法》、《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以及学校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等,这是严教中不能跨越的警戎线,而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则是一种违法行为。第二,要做到“严而有度”,这是“严”的尺度问题。在对学生的教育过程中,我们要掌握好适度的原则,改严就严,该松就松一点。把握好这个度,才能使严恰到好处。这样,学生才会信服你,听从你。第三,要做到“严而有信”,这是为师诚信的要求。我们的一些教师,惯用了家长作风,动不动就对学生发号施令,严格要求,今天要学生往东,明天又叫学生往西,这样,即使你再严,在学生的眼中,你永远没有威信。第四,要“严而有爱”,这是“严”的本职要求,也是“严”的出发点。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首先对自己的教育对象要有一颗诚挚的爱心,像爱护花朵一样去浇灌它和呵护它,使它茁壮成长。一旦学生有了缺点,就要真诚地帮他改正,而严格要求则是一种对学生的负责精神,不是一种惩罚。当学生还未能认识自己的缺点时,教师不是简单粗暴地予以指责和惩治,而是通过对双方心的交流,帮助他们提高认识,并对其存在的不足之处予以严肃批评,不留情面,这样严中有爱,爱中有严,学生才会信服你,理解你,从而尽快改正缺点。第五,要做到“严而有情”。有了爱心,你对学生就会动情。在教育过程中常出现一些屡教不改的学生,这些人什么好话坏话都听不进去,今天认了错明天又重犯,自制力极差。一些教师往往对其教育三两次,就认为其不可教,然后对其采取放任或严厉制裁的手段,以致激化师生间的矛盾。其实,说到底,就是教师在教育缺少一个情字。因此,当我们在教育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在严教中注入一股情,这样你才会在生活上真心关心他,在学习上真诚帮助他,在进步的道路上时时鼓励他,这样,你的教育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六,要做到“严而有方”。所谓有方,就是有方法。比如某同学没能完成作业,你可以罚他写一篇日记或读一篇中学生守册;某同学上课迟到,你可以在班会课叫他唱一首歌等。这样,不但会启发教育学生,还能发挥学生的特长,使你的教育得到双赢效果。第七,要做到“严而有别”。严是一门科学,对学生要严到何种程度,则要视情况而定。如班会课上要求可以严格一些,执行当中则可放宽些;对初犯者可稍严些,对屡教不改者则要严厉些;对已改正错误的学生,则宜鼓励为主。还有,教师还要学会给学生铺设一个个进步的台阶,让“问题”学生一步步地走上来,并遂步从严格要求到严格管理,最后使学生自己养成严格遵守纪律和严格要求自己的习惯。
总之,“严”是一门学问,它是建立在爱心的基础上的;“严”是一种技巧,它是一种恰到好处的教育方法;“严”是一种则任,它是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严”是一道警戒线,它明确划定教师不可逾越的鸿沟;“严”是一种管理手段,它使你的教育有条不紊;“严”是教师的一颗爱心,它时刻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在教育过程中,教师没有严就没有爱,但是如果严过了头,就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捧着一颗心来”,当一名有爱心、有则任的心“严”师,我们的“严”才能培养出一大批“高徒”。
(参考)泉州广电报 教育周刊
5.关于教育的论文
当前,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广泛提及,政府主管部门更是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放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角度,予以高度的重视,这应该说是好事,因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确实已经到了这样的程度,就是高等教育的日益大众化要求高等教育结构与类型的多样化,同时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服务生产服务第一线,培养大量应用型高技术人才也是当前社会的迫切需要。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是“教育的目的与核心究竟是什么?”,今天大家纷纷扰扰谈论职业教育的情景使我想起前几年人文素质教育被大家广泛关注的情形,许多事情人们往往容易走极端,我担心今天人们关注技术教育的工具性会忽视教育的人文价值,所以想谈谈人文素质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 爱因斯坦的一句话对我影响颇深:学校的目的始终应该是:青年人离开学校时,是作为一个和谐的人,而不是作为专家。
仅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和谐发展的人,要使学生对价值有所理解并产生热诚的感情,那是最根本的,他必须获得对美和道德的辨别力。我国著名学者徐葆耕也有一段非常精彩的评论:就两个极端而言,孤立的科技教育和人文教育可能会造就两种畸形人,只懂技术而灵魂苍白的“空心人”和不懂技术奢谈人文的“边缘人”。
教育对于人类的价值,不仅仅是知识传播和扩散的活动和机制,它关乎人类作为一个类存在物的生存与未来,所以教育的理念必须和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理念紧密联系,而从20世纪以来,通过无数的痛苦实践,人们已经日益意识到科学不可能解决人类最终的安身立命问题,必须要有人文精神的导航,才能保证科学的发展不至于反过来反对人类自身。因为科学强调的是人类征服自然与改造自然,所以启动科学的是欲望,是对自然的占有,对物质与权利的无限追求,而摇摆于各种欲望之间的人是毫无幸福和安宁可言的;同时,规定科学活动的方向和目标的是现实,而且是当下的现实,一个为现实所束缚的人是不可能实现超越的,而追求超越现实却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首要标志,因为只有动物才会被动地适应现实。
人类追求超越的内在本性决定了人类对精神价值的追求是不可能取缔的。我们看到,当人类高举科学技术的大旗一路凯歌的时候,自然界却为我们拉响了一连串危险的警报:环境危机、资源危机、粮食危机、人口危机、能源危机、战争危机……尤其是遍布西方发达社会的精神危机、价值危机和人们普遍的沮丧、焦虑、困惑与理想失落……科学并没有带来人们期待的幸福和满足。
许多西方哲学家和社会学家都强调必须要批判和反思科学主义及科学主义导致的工具理性,指出科学主义在技术工具方面的发展,伴随着一个失却人性的过程,“这样,进步就有要取消它应实现的真正目标———人的思想的危险”。与科学强调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价值取向不同,人文精神提倡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人类在满足现实的物质需要的同时,发掘和坚持人的精神价值、道德价值、美的价值、信仰的价值以及超越的价值,而现代科学技术就因为一度丧失了人文精神的导引,才使人类自身陷入了困境,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人文素质教育不仅仅是一种个体教养的艺术,它关乎人类整体未来的生存和发展。
6.怎样写教育学本科的毕业论文,
—— 从西方教育学科研究的历史演变探讨教育学学科发展 教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人类出现的初始阶段就存在了。
但是,教育作为一种认识或社会问题而被人们探讨,有意识地研究,则要迟得多。因此,可以说,作为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 教育学。
是人类社会和教育实践活动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教育宴践的高度概括和科学的抽象。 教育学科首先在西方形成,其历史过程可分为三大时期: 一、前学科时期 从研究结果在历史上留下痕迹井产生深远影响这一角度看,可把古希腊哲人对教育的有关探讨作为前学科时期的起点,把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诞生作为终点,时间跨度约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l6世纪末共20∞ 多年。
这段时期又可分为“古希腊”和“中世纪”两大阶段。 1.教育存在的台理性— — 研究对象与中心课题。
从古希腊哲人遗留下来的有关文献看,首先进入他们思考领域的教育问题,并不是诸如“教育是什么 这样与认识事物性质密切相关的问题.而是社会为什/厶要办教育,人为什么要接受教育,教育应该怎么办(包括结构、内容与方法)等直接面对教育实践的原则性问题。有关“教育必要性”,有苏格拉底和柏拉图强调教育的功利或实用价值的回答;有亚里士多德的教育与共同利益有关的非功利性价值的回答。
7.教育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教育学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
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2013教育学论文选题范围仅供参考:教学测评现状与改革班级管理之我见个性教育研究学生学习方式研究学校心理健康对学生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课堂教学改革学生学习动机的差异与教学效果中国传统教育的利弊社会心理对个性心理的影响教育的开放与开放式教育佛教伦理思想对中国教育的影响实施素质教育的必然性正确认识和实施德育教育幼儿教育的创新与发展教育评价体系的规范化基础教育课程设置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迁移理论在教学中的运用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提高记忆的效果我国教师社会地位研究老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指导意义班级管理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中学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非正式群体状况及班级管理策略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初探论学校德育管理方法及其发展趋势普通中小学教师参与学校决策的调查教学本质问题探讨课堂教学的本质与功能关于教育权的定位和分配的思考我国农民受教育权现状及其保障问题探析试论基于社会系统观的教育公平论差异教学与教育公平从教育学的角度审视教育公平我国基础教育公平面临的问题及对策公民受教育权的基本理论研究教育寻租性腐败问题研究近二十年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研究的方法论探析综合课程的类型及其设计取向课程类型的历史回顾与利弊辨析课程整合的理论基础与模式述评教师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思想的途径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与评价新理念关于以人为本的教师管理的哲学思考以人为本的驾驭管理理念在中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关于中小学校长职业化的思考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的调查研究影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因素调查与分析从学生的主动性谈如何提高德育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性创造性学习能力的尝试中学生学习效率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浅谈如何提高学习效率外国义务教育的演变性质及其启示国外义务教育制度对我国的启示农村中小学课程改革本土化探析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趋势国外中小学课程改革对我国的启示意义提高我国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意义及途径浅议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班级德育工作探索公共理性与当代学校道德教育论规范教育与德性教育的整合渗透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自我教育探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论以人为本理念下的生活化思想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回归现实生活的背景与策略研究生命体验:学校道德教育的应有之义主体间性道德教育及其模式的建构我国现阶段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我国现阶段学校实施公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青少年挫折教育研究生命教育:促进个体生命的整体生成道德教育生活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背景下青少年感恩教育研究学校教育中成熟公民素质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国古典诗歌的人文精神和青少年人格教育网络在青少年思想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道德教育—心理教育”二位一体模式的探讨中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整合的策略研究从价值观澄清到当代人格教育生命体验视域中的道德教育青少年多元价值观冲突与教育对策研究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学校德育创新我国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与教育引导18岁成人仪式教育活动研究论人之生命有限性与教育论当代中国青少年榜样教育论广告文化影响下的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学校道德信仰教育的缺失与重塑初任教师教学能力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惩劝教育研究教师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心理惩罚问题研究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与教学设计策略教育权视野下的家长参与校本课程开发您的教育学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
(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
8.关于教育方面的论文参考资料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哪一项都不可能,但在这项系统工程之中,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把儿童比作一块大理石,他说,把这块大理石塑造成一座雕像需要六位雕塑家:1家庭;2学校;3儿童所在的集体;4儿童本人;5书籍;6偶然出现的因素。从排列顺序上看,家庭被列在首位,可以看得出家庭在塑造儿童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在这位教育学家心中占据 相当的地位。为此家长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十分必要的。
一、家庭教育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点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及其成年人对未成年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其教育目标应是:在孩子进入社会接受集体教育(幼儿园、学校教育)之前保证孩子身心健康地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学校的教育打好基础。在孩子入园、入校后,配合幼儿园、学校使其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比较,具有以下特点,这些特点使家庭教育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
(一)家庭教育早期性
家庭是儿童生命的摇篮,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个场所,即人生的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儿童的第一任教师,即启蒙之师。所以家长对儿童所施的教育最具有早期性。一般来说,孩子出生后经过三年的发育,进入幼儿时期,从3岁……6岁是学龄前期,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早期教育阶段,这是人的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我国古谚有:“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幼儿期是人生熏陶渐染化的开始,人的许多基本能力是这个年龄阶段形成的,如语言表达、基本动作以及某些生活习惯等等,性格也在逐步形成。美国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如果把他本人17岁达到的水平算作100%,那么4岁时就达到了50%。4-8岁又增加了30%,8-17岁又获得了20%。可见幼儿在5岁以前是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也是进行早期智力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家长在这个时期所实施的家庭教育良好,将是孩子早期智力发展的关键。古往今来,许多仁人志士,卓有成效的名人在幼年时期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是他们日后成才的一个重要原因。如,德国大诗人、剧作家歌德的成才,得力于家庭的早期教育。歌德2-3岁时,父亲就抱了到郊外野游,观察自然,培养歌德的观察能力。3-4岁时,父亲教他唱歌、背歌谣、讲童话故事,并有意让他在众人面前讲演,培养他的口语能力。这些有意识的教育,使歌德从小乐观向上,乐于思索,善于学习。歌德8岁时能用法、德、英、意大利、拉丁、希腊语阅读各种书籍,14岁写剧本,25岁用一个有月的时间写成了闻名于欧洲的诗歌《少年维特的烦恼》。再如古代以“父子书法家”著称的王羲之、王献之,有过1350多项发明的大发明家爱迪生,一代文学巨星郭沫若,茅盾等名人的成长过程 说明了家庭教育对早期智力开发是十分重要的。反之,人的幼年时期得不到良好的家庭教育而影响智力正常发展的事例也是不少的。如印度“狼孩”卡玛拉,从小被狼叼去,8岁时被人发现,但其生活习惯已与人两样,其生活习惯几乎与狼一样,四肢爬行,吃生肉,昼伏夜行,后来经过人为的训练,两年后才能站立,六年后可以象人一样行走,四年内学会了6个单词,在他17岁时,智力水平仅达到3岁孩子的水平。据《中国妇女报》披露,我国南京市一姓马的工人因患有精神性心理疾病,深怕孩子受人迫害,将自已的三个子女从小锁在家中,人让他们与外界接触,长达十几年,致使这些孩子智力低下,言语迟缓,与同龄人相比,智力及生活能力差异很大,近于白痴,所以不可忽视家庭教育早期性的作用,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有关教育学方面的毕业论文(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陶行知教学思想管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