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
费尔巴哈人本学哲学,在唯物主义发展史上做出了贡献。他的思想的主要特点有
①用自然界代替存在,就排除了社会存在。
②用生物学上的人代替社会人的思维,排除了人的思维的社会性。
③把人的本质就视为生物学上的本质。
从总体上说,费尔巴哈属于德国古典哲学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①自然界:是一切物质的感性的有形事物的总和,是唯一的客观实在,是“非产生、非创造”的实体,是永恒的实体。
②自然界变化的原因:它的存在和变化始于自身原因。
③时空与物质关系:时间和空间是自然界事物的存在形式。
④自然界的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⑤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他说:“思维和存在的真实关系只是这样;存在是主体,思维是宾词。思维是从存在而来的,然而存在并不来自思维。……存在只能为存在所产生。” 详见词条“人本主义”
①人是以自然界为基础的人与自然界是不可分割的物质统一体。人是自然界的产物,又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的思维又是以自然界为内容、凭借身体和思维同自然界发生联系,凭着人的本质来认识自然界,实际上不过是自然界自己认识自己,因而是完全可能的。
②人是以身体(肉体)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思维与存在的统一体。大脑是肉体,灵魂与大脑分不开,没有大脑活动便不能思维,二者有差别,有统一于人本身。所以,以人为基础的灵魂与肉体的统一实体,是正确理解思维与存在同一的前提。
③人是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人首先是有感性,然后才有理性。因此,只有存在与本质结合,直观与思维结合,才有生活和真理。由于感性感觉是对客体的特性的反映,因此,只有以人的感性为基础的感性和理性的统一体,主体和思想才能找到通向客体和存在的道路。
④人是以“类”为基础的“个体”于“类”的物质统一体。人与人的感觉和思想都是在与他人交往中产生,形成和证实的,但是你我之间交往有限,要解决认识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就需要把个体和类统一起来,依靠世世代代相传的人类认识。
⑤人的本质,他在不同地方有三种说法:一是人本身所同化的东西;二是两性关系,人的情欲;三是主要的,他认为人的绝对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所谓理性是思维力——认识之光,所谓意志是意志力——品性之能量,所谓心是心力——爱。 ①认识对象:客观事物及其本质。他指出,哲学是关于存在物的知识,事物的本质是怎样的,就必须怎样来思想,来认识它们。
②认识的起点和基础:感觉(经验)。他非常强调感觉,感性认识的确实性,可靠性,但也不完全贬低理性认识的作用。
③坚持唯物主义可知论。费尔巴哈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并说:“人的感官不多不少,恰好在世界的全体中认识世界之用”并批判了不可知论和唯心论。费尔巴哈认为,必须以人作为思维和存在统一的主体和基础,才能正确解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思维能否反映存在和如何反映存在,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问题,以及解决认识中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矛盾问题。
④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列宁说,费尔巴哈“把人类实践的总和当作认识论的基础。”但是,列宁认为,费尔巴哈并不了解实践的科学含义。
2.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的介绍
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Ludwig Andreas Feuerbach,1804年7月28日-1872年9月13日),德国哲学家。出生于拜恩州(巴伐利亚)下拜恩区的首府兰茨胡特,逝于同一州的纽伦堡,是德国法学家保罗·约翰·安塞姆里特·冯·费尔巴哈的第四个儿子。
3.浅谈文化营销一企业如何制定营销策略
论文摘要:文化营销是六维营销的其中一个部分,作为竖立产品个性,赋予产品灵魂的方式,文化营销在现今时代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是一个有着自己独特文化的国家,中国的消费者经受着传统中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双面影响,如何满足这样的消费者,成为了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通过分析中国消费者的购买心理,为企业寻求有利的角度来解决文化背景下的营销课题。
一、文化营销和消费社会的含义 (1)文化营销。文化营销是有意识地构建企业的个性价值观并寻求与消费者的个性价值观匹配的营销活动。文化营销包括三层含义:一是企业须借助于或者是英语不用特色的环境文化开展营销活动;二是文化因素必须渗透到市场营销组合中,营销者必须综合地运用文化因素,制定出有文化特色的市场营销组合;三是企业应充分利用CI战略(企业形象战略)与cs战略(顾客满意战略)全面构筑企业文化
二、中国消费文化的现状 1.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影响下的消费文化。第一,中庸之道。大理学家朱熹认为,中庸就是“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这种价值观反映在消费者行为中,有四方面影响:一是含蓄的审美情趣,如喜欢淡雅的布艺等;二是强调“共性”,例如跟风购买等;三是反对超前消费;四是在做购买决策时,重视模糊思维。第二,注重人伦。人伦即是人类社会中以维系到的秩序的人际关系,是人们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中华文化强调以家庭为本伦,消费者在作出购买行为的时候,会从家庭,集体角度出发考虑,不仅仅是依靠自己的偏好。第三,面子主义。中国人爱“露脸”,厌恶“丢脸”。反映在消费行为上,许多消费不是为了自己的需求,而是为了别人的评价,或者是社会的评价。
2.西方消费文化的入侵及影响。西方消费文化主要是以“消费主义”为主的一种文化,在很多方面都与中国消费文化有着很大的不同。在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的共同影响下,中西方消费文化的融合的产物——消费社会下的消费时尚心理诞生。消费时尚心理在现代中国消费文化中占有主导地位,它的大前提是消费社会,也就是中国消费市场已经在逐步转型。消费时尚一般遵循着这样几个原则:循环原则——时尚可以卷土重来:从众原则——追逐品牌;求新原则——标新立异;价值原则——珍贵等同于有价值;常态曲线原则——发展兴起衰败;样式差异原则——地区、群体差异。就形成了一种心理定式: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这种定式对于营销者,或者是产品的生产者来说,都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三、对企业制定营销策略的启示 首先,企业需要学会分类。作为一个大企业,需要掌握不同的群体的消费心理,各个击破;对于一个小企业,更好的做法就是有的放矢,专注于一个群体。其次,企业需要学会心理学在营销中的应用。(1)阿西实验——从众的利用。阿西实验证明了人的从众心理,也可以间接推算出中国人在消费时共同的“需要外界正面评价”的心态。这在中华消费文化中的体现就是对于品牌,时尚以及高精尖的追求,很多商家利用了这一点,不惜重金打造自己的品牌,请明星代言,树立品牌价值。在企业的大型决策之下,单一的营销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点,促销是最能利用消费者的从众心理,如果能智能一个由吸引力的促销手段,销售额必然会有很大的增长。(2)消费阈值——产品,价格的制定。每个消费者心中都存在有阈值。由于群体不同,阈值也就不同。年轻的或者是沿海、对于西方消费比较认可的消费者,可能对于产品范围的阈限比其他消费者更具宽容性,更易接受比较标新立异的产品。企业在制定销售品价格的时候,必须注意到顾客的阈限,在阈限内,便是营销者可以控制的价格,可以方便做许许多多的调整和策略。(3)营销者做主——新时代的营销心理。2002年,布欧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心理回家卡尼曼教授在其“前景理论”中,对传统经济学中的“理性人”基本假设进行了反驳。其理论有三个结论:人们在做决策时,并不是去计算一个物品的真正价值,而是用某种比较容易评价的线索来判断;人在心中为金钱建立了不同的心理账户:损失的痛苦大于获得的快乐,输赢取决于参照点,人们最终追求的幸福,而不是金钱。营销心理学必须强调,心理与行为是可以引导和控制。营销者可以影响消费者的感知。最后,企业加强对于消费者的关注,是企业关注消费文化的基础。任何一个好的企业,都应尽心尽力去做销售。
[3]弗兰克莫特.《消费文化》.余宁平译.南京大学出版社,2001
[4]朱月龙.《营销要懂心理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11)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sem毕业论文(路德维希·安德列斯·费尔巴哈的人本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