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提供一些关于FDI的参考文献和资料?
FDI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国际直接投资:是一国的投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企业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投资活动。
跨国公司是FDI的主要形式。到1999年为止,5.3万跨国公司约有3.5万亿美元资产。
且跨国公司的投资主要是在发达国家之间,且基本上分布于日本,美国,欧盟三极之中。日本早前的FDI主要投资于东南亚,80年代后,80%投资于美国,20%投资于欧洲。
现在为中国的第三大外资来源国。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对外投资趋缓。
关于国际直接投资(FDI)的本质,有的学者强调“经营资源”,尤其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例如,日本学者原正行(1992)认为,FDI是企业特殊经营资源在企业内部的国际转移;另一位日本学者小岛清(1987)认为,FDI是以经营管理上的技术性专门知识为核心。
有的学者则强调“控制权”,例如A.G.肯伍德和A.L.洛赫德(1992)认为,FDI是指一国的某公司在另一国设立分支机构,或获得该国某企业的控制权。相关国际机构、政府部门与理论界,例如联合国跨国公司与投资司、国际货币基金组织、WTO、美国商务部等,认为国际直接投资与国际间接投资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因为FDI所形成的无形资产处于核心地位,而货币资本则处于非常次要的地位,只能进行直接投资,所以,FDI不仅直接参与经营管理,而且其直接目标就是获得被投资企业的控制权。
基于此,有学者认为,“FDI是指一国或地区企业通过垄断优势(主要表现为无形资产)的国际转移,获得部分或全部外国企业控制权,以实现最终目标和直接目标高度统一的长期投资行为。”。
2.研究美国fdi结构变化并发表在aer上的论文叫什么
FDI即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是一国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活动。
FDI的主要形式:
inward FDI flows : FDI 流入量
outward FDI flows : FDI 流出量
inward FDI stocks : FDI 内存量
outward FDI stocks : FDI 外存量
FDI中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1)FDI的资本贡献。资本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引进FDI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利用FDI的主要目标之一。
2)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FDI可以拉动我国工业的增长。
3)对本地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技术外溢。
FDI技术外溢的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外溢、管理技术外溢、营销模式外溢。形式上有以人为载体的技术扩散和以研发投入为载体的硬技术扩散两种。
4)FDI对例子资源的开发与贡献。
FDI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正就业效应,促进了我国的就业,这对我国城镇化推进中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意义。
5)对出口的积极影响。
6)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FDI促进产业结构的调节优化,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的进步。
7)对税收的影响。
消极影响:
1)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
外商的挤出效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在产品市场,通过对当地的产品和服务、学习过程以及成长经历产生影响,挤出当地与。另一个是在要素市场,通过影响当地可以获得的资金、劳动力及其他要素,或者影响当地获得这些要素的成本来挤出当地与。
2)FDI影响国际收支,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3)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外资流入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高污染产业也纷纷迁移过来,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
4)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
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过多的政策以及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 现象十分严重。
5)加剧了地区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剧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外商在华直接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
6)造成行业垄断,制约民族产业的发展。
7)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分限管理制度。
引入FDI,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付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成本,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国际环境、跨国产权、生产经营方式、FDI产业结构及信息渠道等方面做好风险管理措施。
3.求几个国际贸易毕业论文选题方向,我惆怅了
1、我国服务贸易滞后的原因及对策2、流动性过剩与我国外贸发展战略的转变3、我国外贸又好又快发展的对策研究4、加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问题研究5、我国出口加工企业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对策研究6、我国外贸持续顺差的原因因及对策7、新形势下我国外贸环境的新变化8、河南省外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9、QDII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10、中部崛起与对外贸易发展的相关性分析11、河南省农产品进出口贸易现状和发展对策12、我国国际贸易的环境效应分析13、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问题思考14、我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15、新型贸易壁垒及我国的应对措施分析16、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17、区域贸易安排对WTO多边贸易体制的贡献与挑战18、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影响与对策19、中国外商投资企业的贸易效应分析 20、国际外包的发展现状、模式及对策研究21、当前区域经济合作的特点和趋势22、贸易顺差:通货膨胀的诱因分析23、欧盟贸易摩擦预警机制与启示24、标准贸易理论的发展与影响25、企业国际化经营的风险分析26、产业集聚与跨国公司FDI区位选择27、我国加工贸易发展的趋势分析28、美国电子商务发展策略研究29、全球电子商务模式现状、特征与发展趋势分析30、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31、河南进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对策分析32、河南发展外向型经济优势与对策研究33、河南农产品出口贸易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34、河南利用外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35、河南对外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36、河南进口贸易的发展前景分析37、外商直接投资对河南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38、我国国际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升对策研究39、试析我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中的技术外溢效应40、CEPA对河南省外贸发展的影响41、外商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42、中国出口贸易增长方式的转变所面临的机遇和困境43、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对我国产业升级的作用分析44、“10+3”框架下的中日韩经济合作问题研究45、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现状及前景46、对外贸易与产业集聚研究:来自中国的证据47、对外贸易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关系研究48、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河南省旅游服务贸易研究49、加工贸易对中国经济贡献的实证研究50、论FDI与中国区域经济的不平衡发展51、民营企业对外贸易的发展和影响分析52、试析对外贸易与中国产业升级的关系53、中小企业对外贸易方式探索54、中印外贸发展战略比较浅析55、河南省跨国企业发展现状与问题分析56、河南省出口农产品(食品)绿色营销问题分析57、中部地区对外贸易现状及问题分析58、我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59、我国进口贸易依存度提升问题研究60、我国对外贸易协调机制构建问题研究61、国际技术贸易壁垒的新特点及对我国的影响62、西方对华出口贸易限制的新动向研究63、我国通货紧缩对出口贸易的影响64、我国贸易救济问题研究65、涉外经济对新农村建设的作用机制及路径研究66、我国企业跨国经营出现的新问题及对策67、中国农产品出口支持政策研究68、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研究69、国际直接投资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研究70、优化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途径71、劳工标准对国际贸易的影响72、中小企业国际营销策略分析73、国际营销发展的新趋势研究74、试析人民币汇率变动与国际营销定价关系75、我国企业国际营销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76、浅析中美经贸关系77、当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78、提高我国利用外资的质量、效益和水平79、对外开放战略与中部崛起80、试论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的提升81、试论日本泡沫经济对我国的启示82、论最优货币区理论的现实意义和约束条件83、通货膨胀的国际传导机制及约束条件84、我国资本外逃的经济影响及对策分析85、国际货币体系的改革方向及其现实可行性86、论当代国际金融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87、论战略产业保护理论的发展及其现实意义88、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对我国的影响89、论发展中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约束条件90、论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和特点91、论中美贸易逆差的成因、影响及其对策92、论中美贸易摩擦的表现、成因及其对策93、论跨国公司转移作价的方法及其防范措施94、论跨国兼并与国际垄断的理论和现实问题95、论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模式的调整96、我国出口商品市场结构调整研究97、论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实施98、中国对外贸易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分析99、国际环境保护的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的影响100、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及其现实影响。
4.研究美国fdi结构变化并发表在aer上的论文叫什么
FDI即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的缩写形式,即外商直接。是一国的者(自然人或法人)跨国境投入资本或其他生产要素,以获取或控制相应的经营管理权为核心,以获得利润或稀缺生产要素为目的的活动。
FDI的主要形式:
inward FDI flows : FDI 流入量
outward FDI flows : FDI 流出量
inward FDI stocks : FDI 内存量
outward FDI stocks : FDI 外存量
FDI中国的影响
积极影响
1)FDI的资本贡献。资本是重要的稀缺资源。引进FDI弥补国内资本的不足一般是发展中国家引进利用FDI的主要目标之一。
2)FDI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FDI可以拉动我国工业的增长。
3)对本地技术和管理水平的影响-技术外溢。
FDI技术外溢的内容包括生产技术外溢、管理技术外溢、营销模式外溢。形式上有以人为载体的技术扩散和以研发投入为载体的硬技术扩散两种。
4)FDI对例子资源的开发与贡献。
FDI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正就业效应,促进了我国的就业,这对我国城镇化推进中人口转移具有积极意义。
5)对出口的积极影响。
6)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FDI促进产业结构的调节优化,促进高技术产业技术的进步。
7)对税收的影响。
消极影响:
1)对国内民间资本的挤出效应。
外商的挤出效应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产生:一是在产品市场,通过对当地的产品和服务、学习过程以及成长经历产生影响,挤出当地与。另一个是在要素市场,通过影响当地可以获得的资金、劳动力及其他要素,或者影响当地获得这些要素的成本来挤出当地与。
2)FDI影响国际收支,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3)技术水平低、环境污染问题突出。
在外资流入 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一些高污染产业也纷纷迁移过来,造成局部地区的环境恶化和经济的不可持续增长。
4)导致国民财富流失与财政收入减少。
利用外资的过程中,过多的政策以及管理和制度上的缺陷,导致国民财富流失和财政收入减少 现象十分严重。
5)加剧了地区差异的扩大趋势,加剧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趋势。
中国的对外开放是从沿海向内地逐步推进的。受地理位置、经济基础和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外商在华直接高度集中在沿海地区。
6)造成行业垄断,制约民族产业的发展。
7)加大了我国宏观经济的分限管理制度。
引入FDI,需要承担相应的风险,付出相应的风险管理成本,增加了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因素,需要在国际环境、跨国产权、生产经营方式、FDI产业结构及信息渠道等方面做好风险管理措施。
5.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提供一些国际贸易专业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分析 欧盟对华皮鞋(或纺织品等)反倾销的政治经济分析 服务业跨国转移的趋势、影响及我国对策 香港服务业与内地制造业优势互补、合作互动研究 国内服务外包市场发展前景探讨 国际交易中短期自然人流动及其走势 我国外商投资企业对外依存度的分析 WTO规范下非农产品出口授信补贴正当性的检验 允许专利产品平行进口对我国的影响 发展加工贸易与产业技术升级探析 从历史视角看美国贸易政策的本质 中美纺织品贸易摩擦及美方利益集团分析 对中韩国际贸易分工格局由互补到竞争转变的分析 自愿出口限制的性质与成因分析 超额外汇储备的积极管理策略 阿拉伯海湾国家经济一体化对中国企业的机遇探讨 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评价及实证分析 我国切花出口国际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我国海运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解析日本的赶超经济 美国对华贸易技术壁垒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入世前后我国各地区FDI经济环境比较研究 我国贸易条件恶化与贫困化增长 我国农产品遭遇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实证分析 我国小家电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国际贸易的政策选择 从战略性贸易政策的视角来看欧盟食糖政策 WEEE和RoHS:欧盟“双绿”指令下我国相关行业的困境与对策 区域经贸与生态环境治理的实证研究 从前100位出口商品看中日韩出口结构竞争 义乌商圈国际化经营的基本态势与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双边贸易关系中的国别差异 美国实施反倾销贸易政策的动因、绩效与启示 钢铁行业电子商务研究 论我国国际贸易的电子商务服务模式 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对策 印度(或韩国、俄罗斯等)反倾销政策及其特点分析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选址问题研究 中美经贸关系面临的新挑战 中日和谐与构建东亚区域合作平台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的服务贸易管理体制比较 国际文化贸易的内涵及其发展前景 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及对我国的启示 跨国公司环境效应的理论解析 美国、日本和欧盟贸易摩擦应对机制比较研究及启示 从美欧转基因案看转基因产品贸易的管理 我国对外贸易摩擦积极效应之剖析 全球化条件下的中欧贸易产品结构与贸易不平衡分析 论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 加工贸易对XX市经济发展的贡献与升级研究 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论我国能源产品的进出口管制——以石油和煤炭为例 我国外贸企业高坏账率的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外国直接投资与我国技术创新研究 第三方反倾销初探——基于美国对华彩电反倾销案的分析 我国进口贸易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信息不对称下的技术贸易:理论分析和经验检验 国际贸易对一国研发投入及自主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贸易摩擦理论研究 我国蔬菜出口的增长效应分析 从物流外包到物流联盟:契约机制体系与模型 世贸组织解决贸易争端政策倾向悖论及启示 “亚洲间贸易”论的局限性研究 技术引进模式与东亚经济的发展 闽台两地产业结构变迁与产业合作发展的空间和路径 农产品出口策略研究——以XX省(或市、县)农产品出口为研究样本 出口退税新机制的经济效应分析——以XX省出口企业为例 我国国际贸易中环境成本转移的实证分析 我国旅游服务贸易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服务业对外开放与服务贸易政策体系构筑 我国服务业引资环境地区差异的实证分析 服务企业全球营销战略内部驱动因素研究 东亚汇率变动与我国出口贸易的竞争优势 我国科技兴贸战略的若干问题 我国装备制造业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几点思考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品牌”战略研究 相互依存的中美经贸关系 加工贸易管理制度改革方向探讨 中韩两国出口制成品的技术结构比较分析 五年来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服务贸易的发展及其启示 外向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论贸易自由化的国家利益原则 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与竞争力的实证分析 国际贸易与技术溢出:经验研究的最新进展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全球价值链理论研究 企业国际化理论的新发展:国际新企业理论 多边投资体系对我国服务业企业发展的影响 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中国区位比较优势的实证 反倾销的滥用及其贸易保护主义效应 综合运用宏观经济政策促进进口增长——“减顺差”必要的选择 对我国外贸顺差的几点认识 “走出去”战略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思考 全球失衡格局中的国际经济分工与中国分工角色转换 我国贸易顺差的内部结构效应与外部预期非理错位 我国对外贸易和投资中的投机资金流入——方式、影响和对策探讨 论贸易自由化——多边贸易体制及其法律制度的基石 中国贸易收支顺差调整的可能性探讨 能源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分析 我国文化服务贸易发展的三步战略 论贸易摩擦的成因与影响 我国国际收支双顺差分析——现状、原因及影响 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三大贸易救济措施比较分析 国外实施技术性贸易壁垒的新动向及我国的应对措施 中国银行业对外投资动因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治理结构改革的现实选择 贸易自由化与中国经济增。
6.浙江江苏吸收fdi的差异 文献综述
帮你找到下面相关资料,希望对你论文有用 苏浙粤利用外资业绩与潜力比较 江苏、浙江和广东是我国的三个经济大省,也是我国吸引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主要省份。
本文首先对三省利用FDI的特征及趋势进行了比较研究,然后通过计算三省吸引外资的业绩与潜力指数,评价了其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未来进一步吸引外资的潜力。 一、江苏、浙江与广东利用外资的总体状况 (一)外资规模 从FDI流入的总体规模看,截至2002年,江苏累计合同利用FDI金额596.48亿美元、实际利用FDI309.48亿美元;浙江分别为360.31亿美元和165.58亿美元;广东为2014.55亿美元和1242.76亿美元。
1979年至2002年,全国实际利用外国直接投资4479.66亿美元,江苏、浙江、广东分别占其中的6.9%、3.7%和27.7%。2002年,广东、江苏、浙江分别利用FDI113.3、101.8和30.7亿美元,占全国FDI流入总量比例分别为21.5%、19.32%和5.83%,在全国31个省市排名中,分别位居第一、第二和第七。
由此可见,在利用FDI总体规模上,广东最大,江苏次之,最后是浙江。 从三省份利用FDI的趋势来看,从1990年至2002年,广东年平均增长率低于江苏和浙江,但由于广东发展初期FDI绝对量更大,所以每年引进的FDI数量都超过了江苏和浙江。
江苏作为我国吸引FDI的第二大省份,在1992年以前和浙江吸引FDI绝对量和增加速度基本持平,1992年吸引的FDI比1991年增加了4倍之后,保持近一倍的增长速度直到1998年,在经历了1998到2000年的小幅下降后,2001年后出现恢复性增长,特别是2002年增长率达到46%,FDI绝对量水平进一步接近广东。浙江引进外商直接投资1992年是个转折点,除1997和1998年的小幅下降,基本处于平稳的增长过程,年平均增长率为7%,2001年和2002年引进FDI有较大幅度增加,平均增长率达到40%,并有进一步增长的趋势。
(二)外资来源地 1994—2001年按合同金额计算,在江苏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新加坡、美国、台湾和日本;在浙江投资最多的5个国家(地区)依次为:香港、美国、台湾、日本和韩国;而广东为:香港、英属维京群岛、台湾、新加坡和美国。在江苏、浙江和广东投资前5名的国家(地区)投资总额分别占三省吸引全部FDI的71.8%、69.2%和86.4%。
可见三省外资来源地的集中度都很高。三省FDI的来源地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香港的投资均列各省投资来源地首位,美国和台湾也都榜上有名。
三省FDI来源地内部构成有所不同。港资虽然同处三地FDI来源地的首位,但所占比重各不相同。
香港投资在广东地位尤为重要,所占比例达到64.4%,这里还不包括在维京群岛注册的香港公司的投资,而在江苏和浙江港资比重则略低。美国和台湾投资在江苏和浙江比重均达到了10%以上,在广东接近4%。
另外新加坡在江苏,韩国在浙江,也成为两地吸引不同来源地FDI的特色所在。 (三)投资方式 累计到2001年底,江苏、浙江和广东的外商投资企业中,按合同项目数计算,三省外商独资企业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9%、21.5%和31.4%;按实际利用FDI金额计算,三省外商独资企业所占比重分别为:40.6%、35.8%和31.9%。
随着投资的进一步发展,独资方式在三种方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主导方式。 广东和江苏独资方式发展的逐渐上升趋势非常接近,采用独资方式的FDI实际投资金额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超过了合资方式,并呈进一步上升趋势,而浙江外商独资方式发展比较平稳,2001年独资方式第一次超过合资方式,成为利用FDI的主要方式。
合资方式在三省的发展都较平稳,只是广东省有些年份的发展略有起伏。合资一直是浙江省的重要投资方式。
2001年以独资方式流入浙江的FDI占全部FDI的53%,合资方式占43%。 (四)行业分布 近年来,全国FDI中虽然仍以第二产业为主,但第三产业所吸引的外资比重正趋于上升。
2001年全国、江苏、浙江和广东实际FDI投资的产业和行业分布如表2。 从表2可见,除广东和全国的FDI产业和行业基本一致外,江苏和浙江的FDI产业分布有较大不同:FDI在两省第一、三产业的投资远低于全国水平,而在第二产业的投资则大大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以江苏为例,2001年第一、二、三产业中FDI所占的比例分别为0.04%、93.5%和6.46%,而同年全国的平均水平为1.9%、74.3%和23.8%。 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业是第二产业中吸收FDI的主要部门,江苏、浙江和广东在这一行业中吸收的FDI份额分别为91.1%、76.2%和69.1%。
除广东与全国65.9%的水平相近外,其他两省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第三产业内,交通运输、邮电、通信行业作为近年来国家积极引导FDI流入的行业,浙江和广东的FDI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江苏0.05%的份额显然低于全国1.9%的平均水平。
房地产业不但是全国,也是三省市第三产业吸收FDI的重点行业,吸收FDI的份额位于第三产业各行业之首。但除了广东10.3%的份额与全国11%的平均水平接近外,江苏和浙江在这一行业吸收FDI的水平则大大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二、三省利用外资的业绩和潜力比较 (一)业绩指数 根据业绩指数的计算公式,我们测算。
7.东南亚投资环境 论文
您好,
相关资料:
东南亚改善投资环境 提高对外商投资吸引力
多年来外国企业在中国进行了大量直接投资,现在他们发现中国的东南亚邻邦同样具有吸引力。
雷曼兄弟分析员苏巴拉曼(Rob Subbaraman)表示,该地区很可能即将迎来大量的外国投资。
“谈到东南亚经济体,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其经济增长缺少的就是来自投资的推动力。”
“这种情况正开始有所改变。近几年,这些经济体的经济增长率为5-6%,如果外商直接投资(FDI)猛增的话,他们没有理由不能持续以7-8%的速度增长。”更多迹象显示,涌入该地区的FDI在增加。
打破只能投资于中国的神话
全球最大手机晶片厂商德州仪器(Texas Instruments)已表示,将在菲律宾兴建投资规模为10亿美元(15亿1000万新元)的工厂。一些行业高层人士认为,此举打破了在亚洲只能投资于中国的神话。
越南自1月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对FDI的吸引力大增。
马来西亚去年批准的制造业吸引FDI规模达到创纪录的57亿8000万美元。今年首季,印尼的外商和国内投资申请规模也达到纪录高位。
“企业界的看法有所改变,变得比6个月前更为正面,”菲律宾民间智库Wallace商业论坛的主管华莱士(Peter Wallace)说。
腐败等阻碍投资的因素仍让人担忧,且分析员表示,FDI产生效益是一个长期过程。他们相信,FDI有推动经济增长的巨大潜力。
据说,东南亚的外国投资增加是受以下几个因素推动:通货膨胀总体受控、国家财政状况改善、企业税税率调低、以及其他鼓励投资措施的出台。
Centennial集团的经济研究主管巴斯卡然(Manu Bhaskaran)说:“不仅是FDI,该地区的整体投资形势正在改善——体现在基础设施投资增加,地产业景气好转,且制造业产能紧张,刺激对工厂和设备的投资等。”
中国去年吸引约700亿美元FDI,令亚洲其它经济体相形见绌。亚细安10国去年吸引的FDI估计为450亿美元,2005年为近400亿美元。
采取中国+另一国投资方式
一位驻新加坡的加拿大经济师称,更多公司在采取“中国+另一国”的投资方式,即在中国保留一家工厂,但同时在东南亚国家再建立一家工厂,以控制成本。
亚洲策略和投资咨询公司亚洲商业策略执行长杨龙龙表示,对希望扩大市场和降低成本的投资者来说,东南亚国家的高经济增长率为其平添了许多吸引力。“亚细安成员国等经济体拥有庞大的中产阶层消费群,这点任何投资者都无法熟视无睹。”
马来西亚和新加坡均在最新预算案中降低了企业税,印尼则在3月通过了对投资者有利的投资法,这应会帮助其结束FDI不足国内生产总值(GDP)1%的局面。对马来西亚和新加坡而言,FDI分别占其GDP的3%和逾15%。
流入新加坡的FDI占东南亚地区吸引FDI的一半左右,不过其吸引的FDI增长率仍低于1990年代末的约14-15%。
杨龙龙表示,亚洲总是会面临妨碍投资的因素,但其吸引投资的潜力很大。她指出,变化迅速的亚洲,不适合那些胆怯或是喜欢安逸的人,而那些寻找机会勇于征服的企业,将称霸亚洲。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
希望对您有帮助。
8.谁帮我找论文“发达国家国际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优势及对策”
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特点 近20年来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呈高速增长态势。
然而,进入2001年以后,由于新经济泡沫在美国的破灭,美国经济出现持续的衰退,并影响到西欧和日本,尤其是在“9·11”事件后,美国经济不仅复兴无望,反而雪上加霜,全球性经济衰退也进一步加剧,外国直接投资也由此出现了大幅下降的局面。根据联合国2001年9月18日发表的《2001年世界投资报告》,预计全年投资将下跌到7600亿美元,跌幅近1/3. 在外国直接投资的发展过程出现的最大特点就是,发达国家和地区不仅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出的主角,也是外国直接投资流入的主角。
自外国直接投资产生伊始,发达国家和地区就是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角。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发展中国家在外国直接投资发展中地位一度有所提高,1993年,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流出占全球的比重在达到了16.1%,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占全球的比重在1994年达到了39.9%.然而,20世纪90年代后期,这一趋势却又急转直下,发达国家重新占据主导地位。
统计数字表明,1995 - 2000年,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流出自3058亿美元增加到10463亿美元,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2034亿美元增加到10052亿美元,分别增加了242.2%和336.3%,都超过了同期外国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结果,发达国家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提高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86.1%提高到了91.0%,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61.4%提高到了79.1%.相比之下,同期发展中国家占全球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就明显下降了,其中对外直接投资流出由13.8%下降到了8.6% (1998年由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曾下降为4.8%),对外直接投资流入由34.2%下降到了18.9% (1996年曾回升为38.4%)。
外国直接投资发展的另一个特点是发达国家之间相互投资非常活跃。1995 - 1999年,美国和西欧的相互投资由840亿美元增加到2863亿美元,增加了240.8%.其中,美国对欧盟的投资由488亿美元增加到582亿美元,欧盟对美国的投资由351亿美元增加到2281亿美元,分别增加了19.3%和549.9%.由于美国和欧盟间相互投资的迅速增加,其相互投资占外国直接投资的比重(按对内直接投资额计),就由1995年的25.3%提高到了1999年的33.1%.另外,欧盟各国间的相互投资也非常活跃,1999年达到了3180亿欧元, 2000年又达到了4360亿欧元,约相当于1995年630亿欧元的6.9倍,占欧盟对内直接投资的60%以上。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对策 中国企业对外投资起步于1979年,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大中型生产企业、中央和地方的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及综合经营类企业、甚至民营企业也加入对外投资的行列。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2001年9月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包括贸易与非贸易企业累计为6513家,协议投资额117.95亿美元,中方协议投资额79.03亿美元。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这一大背景下,我们应该因应全球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变化,采取各种措施推动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 1、我们应该明确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目的在于获取经济利益这一观念 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就是要“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在国际市场范围内有效地配置资源,从而获得更大的经济利益。
中国企业“走出去”不仅仅要获取微观经济利益,还必须兼顾宏观经济利益。一方面,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服从和服务于中国的国家经济安全。
不仅要着眼于当前的投资利润,还要着眼于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和安全,抓住机遇,更多地投资海外,开发和利用国外资源,尤其是要注意石油、铜矿、铁矿、森林、橡胶等中国十分缺乏但却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物资的储备;另一方面,“走出去”要符合国家的产业发展需要。中国有一些行业,近几年通过技术引进和技术开发,形成了大量有较高技术水平的生产能力,但由于国内生产能力总量大大超过需求。
2、我们应该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从而培育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微观经济主体 跨国企业是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微观经济主休。这主体健全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所能获得的经济利益的水平。
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多数仍然是国有和国有控股企业,一方面,“定指标”、“下计划”式的发展思路就不可避免,另一方面,虽然经过多年的改革,许多企业的机制已经发生转变,但“预算软约束”问题然存在,争投资、争项目、轻效益、轻风险的问题并没有完全解决。对于那些体制不顺、机制不活、管理松懈、国有资产监管不到位、缺乏内在发展动力的企业来说,进行境外投资,很有可能成为国有资产流失和损失的新渠道。
根据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微观因素即企业自身的特点是决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只有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实现转机建制,使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企业才会有长期不懈的“走出去”的内在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
在目前的条件下,可以鼓励民营企业积极走出去,成为中国企业“走出去”的一支重要力量。 3、根据经济利益目标确立中国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地区及产业流向 截止到200。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fdi毕业论文方向(谁能提供一些关于FDI的参考文献和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