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道路工程学的论文
毕业实习是整个毕业设计教学计划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叫许耳环界。通过组织参观和听取一些专题技术报告,收集一些与毕业设计课题有关的资料和素材,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通过实习,应达到以下目的:
1、了解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或道桥工程的整个设计过程;
2、了解建筑物的总平面布置、建筑分类及功能作用、结构类型及特点、结构构件的布置及荷载传递路线、主要节点的细部构造和处理方法等;
3、了解建筑物的施工方法;
4、了解建筑、结构、施工之间的相互关系;
5、了解建筑结构领域的最新动态和发展方向。 工程创新点与特点
⑴ 主桥跨度大:大桥斜拉桥主跨504米为世界共类桥梁跨度之首。
⑵ 桥梁荷载重:该桥是世界上第一座按四线铁路修建的公铁两用斜拉桥,可以同时承载2万吨的荷载,是世界上荷载量最大的公铁两用桥。
⑶ 设计速度高:此桥是我国第一座铁路客运专线的大跨度斜拉桥,客运专线设计速度200公里/小时,按250公里/小时作动力仿真设计。
⑷ 结构型式新:大桥首次采用三片主桁、三索面的新型结构形式;公路桥面采用正交异性板或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铁路桥面系采用混凝土与钢桁结合体系;主塔上设有约束梁体纵向位移的大吨位液压阻尼装置。
⑸ 施工工艺新:2号主塔墩基础首次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锚墩预应力精确定位新工艺;3号主塔墩基础采用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整体浮运重型锚碇定位施工工艺;首次研制扭矩30tm动力头钻机用于φ3.4米大直径钻孔桩施工。
⑹ 施工难度大:平面尺寸长70米*宽44米的巨型双壁钢吊箱围堰工厂整体制造横向下水浮运定位施工难度大,工艺要求高,居同类工程之首;围堰平面定位精度在5厘米内,钢护筒垂直度在1/500内;φ3.4米大直径钻孔桩在软硬胶结不均砾岩中施工;16000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与控制;新型三主桁制造架设及新型板桁组合结构施工精度高、工艺要求严、施工难度大;截面451φ7毫米长271米镀锌平行钢丝斜拉索制造与安装;188.5米高主塔垂直度及斜拉索索道管空间定位施工控制;自重2*1300吨大吨位箱梁整体现浇施工。 ( 桥梁施工管理研究)
2.道路桥梁毕业论文
公路与桥梁毕业论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路建设事业迅猛发展,尤其是高速公路建设,从无到有,现已建成8700km。
作为公路建设重要组成部分的桥梁建设也得到相应发展,跨越大江(河)、海峡(湾)的长大桥梁建设也相继修建,一般公路和高等级公路上的中、小桥、立交桥,形式多样,工程质量不断提高,为公路运输提供了安全、舒适的服务。 随着经济的发展、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建筑材料、设备、建筑技术都有了较快发展。
特别是电子计算技术的广泛应用,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计算分析手段。更重要的是我国的经济政策为公路事业发展提供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保证了建设资金来源。
我国广大桥梁工作者,充分认识到这一可贵、难得的机遇,竭尽全力,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国公路桥梁建设事业,积极工作,多做贡献。 结合常用的桥型谈谈对公路桥梁发展趋势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同行指正。
一、板式桥 板式桥是公路桥梁中量大、面广的常用桥型,它构造简单、受力明确,可以采用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可做成实心和空心,就地现浇为适应各种形状的弯、坡、斜桥,因此,一般公路、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桥梁中,广泛采用。尤其是建筑高度受到限制和平原区高速公路上的中、小跨径桥梁,特别受到欢迎,从而可以减低路堤填土高度,少占耕地和节省土方工程量。
实心板一般用于跨径13m以下的板桥。因为板高较矮,挖空量很小,空心折模不便,可做成钢筋混凝土实心板,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均可。
空心板用于等于或大于13m跨径,一般采用先张或后张预应力混凝土结构。先张法用钢绞线和冷拔钢丝;后张法可用单根钢绞线、多根钢绞线群锚或扁锚,立模现浇或预制拼装。
成孔采用胶囊、折装式模板或一次性成孔材料如预制薄壁混凝土管或其他材料。 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板桥,其发展趋势为:采用高标号混凝土,为了保证使用性能尽可能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结构;预应力方式和锚具多样化;预应力钢材一般采用钢绞线。
板桥跨径可做到25m,目前有建成35~40m跨径的桥梁。在我看来跨径太大,用材料不省,板高矮、刚度小,预应力度偏大,上拱高,预应力度偏小,可能出现下挠;若采用预制安装,横向连接不强,使用时容易出现桥面纵向开裂等问题。
由于吊装能力增大,预制空心板幅宽有加大趋势,1.5m左右板宽是合适的。 预制装配式板应特别注意加强板的横向连接,保证板的整体性,如接缝处采用“剪力键”。
为了保证横向剪力传递,至少在跨中处要施加横向预应力。 建议中、小跨径板桥,应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标准图,这样对推动公路桥梁建设,提高质量,加快设计速度都会带来明显的好处。
二、梁式桥 梁式桥种类很多,也是公路桥梁中最常用的桥型,其跨越能力可从20m直到300m之间。 公路桥梁常用的梁式桥形式有: 按结构体系分为:简支梁、悬臂梁、连续梁、t型刚构、连续刚构等。
按截面型式分为:t型梁、箱型梁(或槽型梁)、衍架梁等。 梁式桥跨径大小是技术水平的重要指标,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国家的工业、交通、桥梁设计和施工各方面的成就。
现从以下几种常用的结构形式介绍梁式桥在公路桥梁上的使用和发展趋势。 (一)简支t型梁桥 t型梁桥在我国公路上修建最多,早在50、60年代,我国就建造了许多t型梁桥,这种桥型对改善我国公路交通起到了重要作用。
80年代以来,我国公路上修建了几座具有代表性的预应力混凝上简支t型梁桥(或桥面连续),如河南的郑州、开封黄河公路桥,浙江省的飞云江大桥等,其跨径达到62m,吊装重220t。 t形梁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已经很少了,从16m到5om跨径,都是采用预制拼装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
预应力体系采用钢绞线群锚,在工地预制,吊装架设。其发展趋势为:采用高强、低松弛钢绞线群锚:混凝土标号40~60号;t形梁的翼缘板加宽,25m是合适的;吊装重量增加;为了减少接缝,改善行车,采用工型梁,现浇梁端横梁湿接头和桥面,在桥面现浇混凝土中布置负弯矩钢束,形成比桥面连续更进一步的“准连续”结构。
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有结构简单,受力明确、节省材料、架设安装方便,跨越能力较大等优点。其最大跨径以不超过50m为宜,再加大跨径不论从受力、构造、经济上都不合理了。
大于50m跨径以选择箱形截面为宜。 目前的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采用全预应力结构,预应力张拉后上拱偏大,影响桥面线形,带来桥面铺装加厚。
为了改善这些缺点,建议预制时在台座上设反拱,反拱值可采用预施应力后裸梁上拱值的1/2~2/3。 预应力混凝土简支或“准连续”t形梁,建议由交通行业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一套适用的标准图。
(二)连续箱形梁桥 箱形截面能适应各种使用条件,特别适合于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变宽度桥。因为嵌固在箱梁上的悬臂板,其长度可以较大幅度变化,并且腹板间距也能放大;箱梁有较大的抗扭刚度,因此,箱梁能在独柱支墩上建成弯斜桥;箱梁容许有最大细长度;应力值σg+p较低,重心轴不偏一边,同t形梁相比徐变变形较小。
箱梁截面有单箱单室、单箱双室(或多室),早期为矩。
3.城市交通论文
论城市交通
重视交通规则从人人做起!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交通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个约束,是您人身安全的一个保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团结,和睦,友爱,礼让。沐浴在这样充满自由,美好,的人世间。
可是有一些人却因为交通事故而再也没有机会去领略生活的丰富多彩了。
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滴酒不沾,架车安全”这样的标语,这是提醒人们不要酒后架车。可就是有一些人不听劝,把他当作耳边风。我就亲眼见过一起因酒后架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例。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小镇,有一个人刚喝完酒就驾车结果以每小时140公里的时速横冲直撞在冲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重1吨的大卡车撞倒,正好撞在他的后备箱上燃起了大火,向前滑行了100多米才停下这是多么惨的悲剧呀!!!!!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多么让人心有余悸。那一幕幕悲惨的情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是有多么重要!
但是现在的交通问题不仅仅是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道路的拥挤完全是一些客观的原因,道路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对道路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富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而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但是,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车辆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道路的拥挤,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造成道路的混乱和堵塞。是如:我们曾经从朝阳门里到朝阳门外,仅仅两站地的路程就用了30—40分钟。必须对汽车的数量加以控制,在增加道路的同时控制汽车的数量。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够各行其道,才能使道路通畅不在堵塞。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起智能交通:
1.红绿灯交通导流系统智能化。
常常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道空空的没车但是还是绿灯而我们这条道上的车很多但是还是红灯。
我的设想是:给红绿灯上装一个摄头,输入一套程序,让车多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多点,车少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少点。
2.汽车行驶的智能化。
有人说汽车行驶已经智能化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在北京晚报看见了一则消息是现在最智能化的汽车还只是不用方向盘的但是司机还可以控制刹车和油门,这就有可能导致油门过大导致撞车。
我的设想是:给汽车上安装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和现在的DPS智能导航系统差不多)车辆可以根据卫星上传回来的数据选择道路,自己行使自动挂档自动加速和减速,这样就不会因油门过大导致
4.关于“畅通道路”的论文
上海城市交通现状和相关问题的思考 (仅供参考) 上海是一个人口和产业特别密集的特大城市,中心区90多平方公里之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超过4万人,人均道路面积只有2平方米,只有国内同类城市的1/2到1/3,国外同类城市的1/5到十几分之一。
今后人口虽然可以有所疏解,但第三产业将有很大的发展,人多路少的基本情况不会改变,这是上海交通基本问题。 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联系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动脉和纽带,城市中的各个组成部分是通过城市交通路线构成一个相互协调、有机联系的整体。
为此,应该从合理组织道路系统,积极配合各项道路交通设施,加快交通建设,锲而不舍地把解决城市交通问题作为城市建设的重点. 当前城市交通现况 目前,本市内环线内的“申”字高架、“三纵三横”主干道网络已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在轨道交通方面,地铁一号线目前从莘庄到上海火车站段已向北延伸至宝山区的富锦路;地铁二号线走向仍按计划,最终成为虹桥国际机场至浦东国际机场的快速通道。
除了地下以外,空中也被利用起来,地铁三号线已把新龙华和江湾镇连结起来,向北延伸到宝钢并向西南到闵行,成为城市快速南北向直径线。自从开发浦东以来,过江的交通流量持续上升,为满足需要上海市迄今为止已建南浦大桥、杨浦大桥、打浦路隧道、延安东路隧道(包括复线)、徐浦大桥、奉浦大桥、松浦大桥等。
同时,当前城市交通有三个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 第一,公交吸引力下降。 由于种种原因,市民外出时对公交的依赖性大大下降。
首先是公共交通投入不足。公交完全推向市场后,导致票价呈持续上涨的趋势。
一些低收入人群就不得不放弃乘作公交设施外出。结果很多市民采用步行、自行车、助动车等非机动方式出行。
其次是对公交专用车道的认识不足。 第二,道路交通压力大。
尽管上海近几年道路容量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机动车总量及平均出行距离逐年增长,因此上海道路的交通压力依然很大。中心区主要干道在高峰时基本都处于饱和状态,车辆平均行程速度仅在20公里/小时上下。
上海市道路这些年来尽管发展较快,但仍面临极大的压力: 高架道路流量有上升,高峰时段车流通而不畅。内环线高架全日流量平均增幅约为8%;高峰时段流量增幅约为17%。
与内环线相比,南北高架部分断面全日流量、高峰小时流量均有较大幅度增加,如天目路-永兴路、永兴路-中山北路。 跨苏州河车流量迅速增加,部分桥梁不堪负担。
1998年交通调查表明,与1995年调查时相比,跨苏州河的车流总量有了很大的增加,白天12小时流量从95年的25万辆/日增加到98年的31万辆/日,增幅达24%。长寿路桥自改、扩建以后,交通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黄浦江上的越江交通量逐步增长。两桥两隧加轮渡的越江总量比上一年度增加了436.8万辆次,增幅达7.3%。
延安路隧道流量有了大幅度的增加,全年增加了590万辆次,增幅达62.7%。与此同时,南浦大桥1998年全年流量比上年度下降了约140万辆。
第三,交通环境不理想。 上海机动车数量的逐年递增,助动车和自行车交通量的膨胀,上海的个体机动交通占机动方式总量的比重达到35%左右。
非机动方式比重高。上海非机动方式的出行比重高达64%,是东京的三倍;加大了交通管理难度,尤其在车况复杂的地区交通事故发生率依然很高,交通秩序仍不理想。
关于城市交通发展规划的思考 基础建设服务于上层建筑,为经济建设创造条件。为了与上海社会经济发战略目标相应,根据城市布局、土地使用要与交通规划紧密结合的原则,上海市必须要建立与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相适应的先进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为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提供高效、便捷、舒适的城市对外交通和市域内部交通。 1.通过改造和完善现有路网是提高道路交通系统容量和运送能力的主要办法。
作为一个建筑和人口密集的特大城市,又将发展成为国际经济中心城市,上海市道路系统必须要有相适应的道路容量和运送能力,为车辆出行提供高效、通畅的服务。要建设快速干道、主要干道、次要干道和支路,让其组成的高效、通畅的城市道路系统,满足不断增长的城市交通需求,促进上海市城镇体系的有序、合理、持续发展。
从1986年以来,本市新建、改建了大量的道路,特别是1991年以来进行的大规模道路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本市道路网络的总容量大幅度上升。但是机动车增长速度持续上升,道路基础设施建设跟不上车辆增长的速度。
实际上,无限止的增加市区内尤其是市中心的道路是不可能的。目前,上海市旧城区的交通总体上已经达到饱和,路网格局不可能作很大变动的情况下,需要完善系统,适当增加路幅,局部地区有控制地规划建设高架道路。
随着立体交通网络的完善,车辆行驶会有更多的选择,中心区十字型高架的车流压力会降低,同时也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2.市中心能够容纳的车流和人流量是非常有限的, 疏解过密的市区和中心区这是世界范围内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一项基本战略。
随着上海战略地位的变化,上海的社会、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经济增长迅速,产业结构得到调整,城市布局也发生。
5.求一篇5000字以上的毕业论文有关交通规划的
轨道。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规划轨道线网由市域快速铁、市区地铁和轻轨组成,共17条线路,其中市域快速铁4条,市区地铁8条,市区轻轨5要,全长约780公里。根据上海城市新要求,中心城要重点世博会地区的轨道交通和换乘枢纽的建设方案,郊区要结合三大重点城镇发展区域和五大产业园区,研究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方案。
近期要集中力量基本建成中心城轨道交通基本网络,并结合重点城镇和产业布局调整,有序建设市域轨道交通线网。 城市道路。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中心城道路网由快速路、主要干道、次要干道以及支路组成,形成内环以外环形放射,内环以内方格网的混合式路网,在完成两个环线和“三横三纵”骨干道路的基础上,加快射线道路建设。近期要建成中环线,改造内环线,建设沪闵高架、共和新路高架等,形成以“三环十射”为骨干的中心城快速道路系统,加快大连路隧道、复兴路隧道、翔殷路隧道、军工路、上中路等越江通道建设。
继续加强各级路网建设,优化级配,提高路网整体能力,实现通行能力与交通需求的动态平衡,为世博会交通奠定基础。 内河航道网。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配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高内河航道集疏运配套能力,重点发展集装箱运输,适应上海城市功能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内河航道及内河港区布局。近期要建成以“一环十射”为骨干的内河干线航道,优化水系景观,形成集航道运输,防洪排涝等多功能的内河水网。
建设与时俱进的“三港二网”化交通体系,是上海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实现国际“四个中心”和世界城市的战略目标的重大战略举措。
6.城市交通论文
论城市交通
重视交通规则从人人做起!没有规则不成方圆。
交通规则是对人们行为的一个约束,是您人身安全的一个保证,是建设文明社会的一个根本。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团结,和睦,友爱,礼让。沐浴在这样充满自由,美好,的人世间。
可是有一些人却因为交通事故而再也没有机会去领略生活的丰富多彩了。
例如:
我们经常看到:“滴酒不沾,架车安全”这样的标语,这是提醒人们不要酒后架车。可就是有一些人不听劝,把他当作耳边风。我就亲眼见过一起因酒后架车造成车毁人亡的事例。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的小镇,有一个人刚喝完酒就驾车结果以每小时140公里的时速横冲直撞在冲过一个十字路口时,被一辆重1吨的大卡车撞倒,正好撞在他的后备箱上燃起了大火,向前滑行了100多米才停下这是多么惨的悲剧呀!!!!!多么让人触目惊心,多么让人心有余悸。那一幕幕悲惨的情景时时刻刻提醒着我们遵守交通规则是有多么重要!
但是现在的交通问题不仅仅是遵守交通规则就可以解决的。因为现在的道路的拥挤完全是一些客观的原因,道路的开发和建设远远跟不上汽车对道路的需求。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大家都富裕了,人民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因而人们也希望拥有自己的汽车,但是,如果不加以任何限制车辆会越来越多,势必造成道路的拥挤,增加交通事故的概率造成道路的混乱和堵塞。是如:我们曾经从朝阳门里到朝阳门外,仅仅两站地的路程就用了30—40分钟。必须对汽车的数量加以控制,在增加道路的同时控制汽车的数量。只有这样汽车才能够各行其道,才能使道路通畅不在堵塞。
解决交通问题的方法是建立起智能交通:
1.红绿灯交通导流系统智能化。
常常我们看到的是一条道空空的没车但是还是绿灯而我们这条道上的车很多但是还是红灯。
我的设想是:给红绿灯上装一个摄头,输入一套程序,让车多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多点,车少的那条道绿灯时间少点。
2.汽车行驶的智能化。
有人说汽车行驶已经智能化了但我不这么认为。因为我在北京晚报看见了一则消息是现在最智能化的汽车还只是不用方向盘的但是司机还可以控制刹车和油门,这就有可能导致油门过大导致撞车。
我的设想是:给汽车上安装一个智能化的系统(和现在的DPS智能导航系统差不多)车辆可以根据卫星上传回来的数据选择道路,自己行使自动挂档自动加速和减速,这样就不会因油门过大导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城市道路工程毕业论文(关于道路工程学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