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
提供一些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的选题,供参考。
1、新闻真实与新闻本性 2、从“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发布会看新闻传播的审美化 3、无产阶级党报的优良传统 4、新闻特写研究 5、深度报道研究 6、新闻叙事研究 7、网络新闻研究 8、电视声画面研究 9、电视艺术研究 10、电视诗歌散文创作研究 11、“超级女生”的广告效应研究 12、试论新闻语言的修辞技巧 13、试论电视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素质 14、试析谈话节目的语言特点 15、试论媒体语言的“雅”与“俗” 16、电视新闻语言研究 17、电视广告语言研究 18、记者的修养 19、论都市报的舆论监督作用 20、论报纸的新闻策划 21、论都市报的发展趋势 22、新闻评论:媒体的旗帜和灵魂 23、新闻娱乐化现象探析 24、媒体报道的大学生形象分析 25、网络“暴力”初探 26、重大新闻事件的新闻摄影 27、浅析电视“选秀”节目 28、论网络环境下受众的分化与“博客”网站的兴起 29、论“受众意识”在新闻采编业务中的体现 30、论“民生新闻”报道中“煽情”的艺术 31、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的应对之策 32、论公益性新闻策划 33、新闻节目主持人的素质 34、主持人的形象塑造 35、当代网络言论文风浅析 36、真人秀节目形态特征面面观 37、电视体育新闻现场报道研究 38、当代中国奥运新闻传播的主要话语问题 39、电视讲坛节目的传播学审视 40、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关系 41、论新闻报道失实 42、人物访谈成功因素探析 43、舆论引导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44、新闻标题的信息含量及审美特征 45、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 46、从“选秀节目”看电视竞争性复制策略 47、报纸要强化品牌意识 48、媒体在“华南虎照片事件”中的角色意识 49、名牌电视栏目的品牌维护 50、重大突发事件中的网络新闻报道 51、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困境与出路 52、电视体育节目的人文精神 53、传播学层面的思考:《超级女生》热播解析及反思 54、从“芙蓉姐姐”现象看网络传播效果 55、现代电视传媒的品牌策略 56、谈谈互联网媒体时代的新闻的时效性 57、如何从根本上保证新闻真实 58、试论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59、漫谈记者修养的现实意义 60、采访对象访前心理分析 61、深入采访中如何抓特点 62、浅谈新闻导语写作 63、重视新闻背景的交待 64、消息中的现场描写 65、典型报导--舆论的风向标 66、短新闻是信息时代的主角 67、穆青人物通讯特色研究 68、论报纸的组合报道 69、新闻标题特色研究 70、现场短新闻的现场感 71、关于"弱势群体"报道的多元思考 72、报纸品牌个性塑造 73、短评的特点和写作 74、浅说中国广播事业的发展及影响 75、国际广播和国际电视对当今全球的影响 76、编辑思想与报纸版面 77、编辑的自身建设和修养 78、谈谈稿件修改的基本功 79、版面的语言与受众心理 80、地方企业报的发展趋势 81、论突发性新闻照片的社会价值 82、摄影记者的业务素质 83、新闻照片的社会功能 84、广播电视受众的视听心理分析 85、电视记者的创作思维 86、论后网络时代新闻舆论引导的偏差 87、广播电视报的生存现状与发展趋势 88、论人文关怀在我国当代经济新闻报道中的体现 89、新时期新闻文体改革研究 90、博客:传统的颠覆还是传统的延续?--从传播学意义上看博客与传统媒体的关系 91、网络言论的传播与管理 92、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知识结构 93、论新闻专业大学生的能力培养 94、因特网与现代传媒格局 95、论因特网的传播特点 96、新闻摄影的社会功能之我见 97、互联网对现代汉语实用性的冲击 98、互联网媒体时代的网络语言的特点初探 99、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负面影响 100、互联网对传统的人际交往模式的正面影响 101、网络媒体公信力的构建 102、论广告策划在广告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103、广告创意理论研究 104、广告诉求理论研究 105、广告对消费观念的影响 106、和谐与冲突——广告传播中的社会问题研究 107、论广告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 108、论违法广告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109、论我国广告法规的体系与监管模式 110、我国广告业发展趋势 111、从创意视角分析中国广告与世界广告的差距 112、优秀广告作品的创意给我们带来的启示 113、如何看待名人广告 114、论房产广告的文化诉求 115、报刊广告文案创作 116、中国儿童广告的发展趋势 117、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118、网络广告受众的消费心理分析 119、试论广告创意技巧 120、试论广告写作的方法与技巧 121、突发公共事件与媒体报道 122、《百家讲坛》——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化的嬗变 123、从《艺术人生》看人生的艺术 124、试论电视剧的叙事策略——从韩剧的细节设置分析 125、试论电视公益广告的人文视角 126、关于电视直播节目中“出错”现象的思考 127、论民生新闻中的“新闻平衡” 128、探析《百家讲坛》兴起原因及启示 129、谈《鲁豫有约》与《艺术人生》的异同及启示 130、民生新闻的公信力考证 131、论新闻访谈的原生态 132、从《奋斗》看中国青春偶像剧的新形式 133、一个“纸包子” 引起的思考-------试论中国电视新闻的行为规范与职业道德 。
2.新闻学文献综述新闻传播学硕士论文怎么写
论文质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毕业生能否顺利毕业,同时也体现出写作者的逻辑思维和写作能力。好又多论文认为从阐释做好研究的前提入手,即研究者要有问题意识、恰当的选题、正确的研究方法,分析做好研究的具体方法,包括重视开题与文献综迷、确定研究思路、正确认识论文写作、掌握学术规范,最后对研究方法与方法论进行了梳理。
一、做好研究的前提
具有问题意识
恰当的选题
正确的研究方法
二、如何做好一个研究
开题与文献综述
确定研究思路
论文写作
研究生论文主要有三类:课程论文、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课程论文主要是作学术训练,目的是培养研究意识和学术规范;学位论文分描述性与论述性两种,用于研究生的综合训练和学术评价,论述h}论文有可能取得一定的研究成果;学术期刊发表的论文则是体现最新研究成果,是呈现新观点新发现的理论创新。如果自己还是不会写,可以在好又多论文网上寻求的帮助。
三、研究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方法是新闻传播学研究生的核心竞争力。
3.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有什么要求吗
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要求:1、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
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2、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
3、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4、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
扩展资料: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选题的题目参考:1、试论大众传播受众权利的保护。2、试论“媒介殖民主义”。
3、我们为什么喜欢上网。4、浅论网络传播环境净化策略。
5、大众传播受众价值的再认识。6、民营网吧生存状况思考。
7、试论网络时代的贫富差距。8、试论互联网络中的舆论引导。
9、我国大众传播受众权益保障状况及思考。10、由我国大众传播现状引发对“社会责任理论”的再认识。
11、受众行为对大众传播的作用。12、我国大众传播内容与社会道德教化的冲突及思考。
13、试论网络传播环境对人格形成的影响。14、论我国大众传播工作者的素质。
15、试论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并存状况下大众传播效果。16、从蔡智恒网上小说看网络小说。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
4.写一篇新闻学硕士论文,具体的提纲内容?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
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文秘杂烩网
5.新闻学论文怎么样写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
[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
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8]
6.新闻学论文怎么样写
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摘要]:随着传播学的发展,新闻学与传播学以及相应的新闻教育与传播教育之间出现了某种程度的紧张,先后产生了不同乃至对立的看法:或主张新闻学吸取传播学来完善自身,或倡导用传播学来取代新闻学,或批评传播学统治了新闻教育。
之所以出现这样的分歧,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对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缺乏深入的体认。本文在回顾有关讨论演进轨迹的基础上,从研究对象或研究领域、研究层面或学理层面、学术立场或学术取向、研究方法等方面,深入辨析了新闻学与传播学(主要是大众传播学)的异质性与关联性。
由于新闻学与传播学之间的异质性与关联性相互交织,我们应当更加理性地审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促进彼此间的互动与吸取,使其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从而使新闻学与传播学获得更大的发展,不必人为轩轾,制造“你死我活”的无谓争论。 [关键词]:新闻学 传播学 学科关系一、讨论新闻学与传播学之关系的历史回顾 自1978年开始引进、介绍西方传播学以来,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就逐渐呈现在国人的学术视域中。
这是因为,要阐述什么是传播学,就牵涉到与新闻学的关系。譬如,早在80年代中期,就有研究者断言:“传播学重视理论研究,而新闻学重视业务研究;传播学以‘学理’为重点,新闻学以‘术’为重点。”
[1] 显然,这样的比较已涉及到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问题。 进入90年代,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成为学界关注和讨论的学科建设问题。
1992年,王泽华在《新闻学和传播学之比较》一文中比较了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异同,提出“新闻学是大众传播学的不同层次和分支,但传播学又不能代替新闻学。” [2] 从此,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特别是传播学能否取代新闻学,就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1996年,喻权域《关于新闻学与传播学的调研随记》写道:1995年6月在成都出席第四次全国传播学研讨会期间,作者利用会议空隙“与来自各大学新闻系、新闻研究所和报社、电台、电视台的学者专家,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问题,交换了意见。”结果,“接触过的所有学者专家,几乎一致认为: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
[3] 作者就新闻学与传播学的关系开展调研,且强调“不能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显然包含了一个前提性问题,那就是学界已经出现了“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观点。 检索有关文献,不难发现90年代中期确有一些学者提出了这样的看法。
1994年,明安香在《新闻学向传播学的历史性发展》一文中写道,随着传播媒介的迅猛发展,“‘新闻学’这一传统概念和术语同其所研究的众多媒介对象、庞杂的传播实践相比,就像恐龙蛋同其破壳而出迅速为庞然大物的恐龙一样,极不相衬、极不适应。”因此,“当前世界上新闻学正在向传播学发展”,这是一种“历史性趋势”。
而“我国的新闻传播事业已确定无疑进入了大众传播阶段。为了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发展,我国新闻学研究及时转入到以传播学、大众传播学为主的研究,已经势在必行。”
[4] 尽管明安香没用“取代”一词,但文章内容特别是结论确乎有“以传播学取代新闻学”的意味。1995年,邵培仁在《新闻传播学》一书中则明确提出:传统新闻学“正一步一步地走向衰老,即将成为‘一门绝望的学问’”,“给新闻学植入新的基因,注入新的血液,引进新的方法,是新闻学获得新生的唯一出路”[5] 。
因此,“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这实在是社会的需要,时代的趋势,历史的必然,并不以那个人的意志为转移,也没有任何力量能够左右它、阻挡它。”[6] 其后,邵培仁在一篇论文中又重申:“用‘新闻传播’取代‘新闻报道’、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乃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7] 邵培仁的说法是“用新闻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不过他又说“再以传播学替换新闻传播学”,将其观点概括为“用传播学取代新闻学”,似乎不成问题。与邵培仁的主观设想不同,裘正义则从事实上判定传播学已开始取代新闻学。
他在一次研讨会上说:“学科的发展即意味着否定。传播学通过自身的研究已部分地取代了新闻学。”
[8]。
7.关于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毕业论文可以写哪些方面
参考选题:
1、网络时代新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广州亚运会云传播研究
3、广州亚运会受众调查研究
4、三网融合在广州亚运传播中的运用研究
5、三网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传播教育应对研究
6、三网融合助推网络媒介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的实证研究
7、三网融合背景下传媒样态变化与发展趋势研究
(1)传媒样态变化:网络传播在三网融合终端的特点、信息传播的优势、问题等
(2)传媒发展趋势:信息需求的及时性、媒体报道的多元性、信息传播的先入为主性等
(3)受众对三网融合新传媒样态的需求研究
8、三网融合背景下网络传播的正负效应研究
(1)三网融合对网络催生舆情、影响舆论、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影响的正负效应研究
(2)三网融合对网络信息安全(文化安全)的正负效应研究
9、3G:传媒效用最大化及其实现研究
10、3G用户网络传播特定年龄受众信息需求与传播效果研究
11、移动互联网传播的国家宏观策略与舆论引导研究
12、三网融合对传统媒介的影响研究
13、三网融合对网络媒介的影响研究
我也是新闻专业的,这是我们老师给的选题,希望能帮到你。
8.我是新闻学专业的,现要写毕业论文,不知道从何下手,求一些写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新闻传播学硕士毕业论文(新闻传播学毕业论文可以选择的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