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日本和服的论文 中文的
浅沦日本和服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
它在日本也称“着物”。和服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
公元八至九世纪,日本一度盛行过“唐风”服装。以后虽有改变形成日本独特的风格,但仍含有我国古代服装的某些特色。
妇女和服的款式和花色的差别是区别年龄和结婚与否的标志。例如,未婚的姑娘穿紧袖外服,已婚妇女穿宽袖外服;梳“岛田”式发型(日本式发型之一,呈钵状),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梳圆发髻,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
和服不用钮扣,只用一条打结的腰带。腰带的种类很多,其打结的方法也各有不同。
比较广泛使用的一种打结方法叫“太鼓结”,在后腰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去像个方盒。这就是我们常看到的和服背后的装饰品。
由于打结很费事,战后又出现了备有现成结的“改良带”和“文化带”。虽然今天日本人的日常服装早已为西服所替代,但在婚礼、庆典、传统花道、茶道以及其他隆重的社交场合,和服仍是公认的必穿礼服。
和服」,是日本人的传统民族服装,也是日本人最值得向世界夸耀的文化资产.和服的穿著巧技,乃是随著时代的风俗背景,琢磨考验,蕴育而生.高雅而优美的图案,源自於日本民族对於山水的欣赏及对於风土的眷恋,乃至於对人本精神与情境的细腻感受. 和服不仅融合了优雅气度与深层内敛之本质,更反应了穿著之人的「心」与「动」.每一套优美的和服,都经精心裁制,讲究穿著时的每一个细节及步骤.因此,不论是坐姿或站姿,都需经由完整的学习训练,而成为内外在兼具的完美礼仪.和服又有另外一个名称叫「赏花幕」,因为和服的图案与色彩,反映了大自然的具体意象,当人们穿著和服走动时,会因为晃动而使得和服如同一块动态的画布 和服的制作方式,须先决定布料所需的宽度,再以一标准化的单元,决定各部份的长度,男性与女性的和服宽度是不一样的.做好布料的裁制分配之后,以直线裁成一块块直条的布,再一片一片加以组合,制作过程中不会有多馀的布料. 孩童的和服,则是在丈量布料时,便事先预留一部份缝份,以便随著成长过程,适时地加长放宽,而修正成合适的尺寸.和服之所以采取这种设计与制作方式,其精神也符合日本民族「不浪费,代代相传,多人能穿」的传统风俗. 过去有人认为,腰间缠著宽宽的,厚厚的一层带子,是对身体进行束缚,是不科学,不卫生的,但是,近年的研究结果表明,和服的腰带不仅能平均地压迫身体,使人体的血压下降,可以将胃往上托,更是一种科学和卫生的方做法. 一, 和服的传统 和服是以中国唐代的服装为基础,亦有其悠久的发展史的服装. 西元8世纪,中国唐代的服装传入日本,对日本的和服带来很大的影响.而今日日本人所穿的和服,大约是在600年前基本定型的. 时代和服 1: 和服女装最早被称为”贯头衣〃,男装被称为”横幅〃.所谓”贯头衣〃就是在布上挖一个洞,从头上套下再用带子系住两腋下的布,再配上类似裙子的下装,原始而实用.所谓”横幅〃就是将未经裁减的布围在身上,如同和尚的袈裟般露出右肩. 2 :绳纹时代和弥生时代 日本出现了两种的服装样式.一种是套肩式圆领衫,类似今天的圆领针织套衫;另一种是对襟式,门襟采右衽,领尖至腰间,袖子为筒形袖,长度在膝盖以上. 与上衣配套的还有领巾,于须比,袴.领巾一般作为装饰搭挂在两肩,形式不限,通常依个人喜好而定.须比是一种比领巾大且长的一种带状织物,由肩垂至腰间〈古代日本妃女忌讳被男子看到,所以用於须比蒙面〉.袴原指穿在下身遮掩於上衣内的布,此只由腿部连接的类似於裤子的下装. 3:日本的奈良时代 正值中国的盛唐时代,日本派出大批的学者,僧侣到中国学习.这些遣唐使把唐代的文化,艺术,服饰,律令制度都带回了日本.故此时期的日本服装受中国影响深远,但服装色彩还是较简单. 4:平安时代 国风盛行,和服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特的奢华与精致的特色,服装色彩开始多样化,衣袖也向宽大发展.女性的服装主要是”十二单衣〃和”唐衣〃,男性的服装主要是”束带〃,”直衣〃和”狩衣〃. 贵族社会的服装是以绢为主,平民则是以麻为主,不可使用绢. 5:镰仓时代 政府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衰退.此时期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服装上也反映出此时期的特徵.当时中国正值元朝,元朝大军连续数次侵犯日本,日本人为了便於战争,服装再度恢复朴素,宽袖又变回窄袖. 6:室町时代 此期开始在衣服上印上家纹,便服设计开始礼服化.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女装则是朝简单化发展. 7:江户时代 江户时代是日本服装史上最繁盛的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如女装小袖形状变的接近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代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的变化. 今天看到的和服,大都是延续了江户时代的服装特色. 8:明治,大正,昭和时代 现代日本的服饰虽为和洋并存,但在明治时期,女性仍著和服.男性方面,虽有一部份穿著洋服,但视和服为正式服装. 进入大正时期,男子流行穿著西装,女性亦开始穿著西式服装.而在和服方面,女性流行华。
2.“从和服看日本文化”毕业论文该怎么写,题目该怎么拟
大学毕业论文还是研究生毕业论文??
要是大学毕业论文,摘我写的一部分就够了吧
要是研究生毕业论文的话,你还得再加点吧
简单地写个纲要哈:
摘要:略
引言:总体概括
一,和服的历史
二,和服的纹样
三,和服的使用场合
四,和服的特点
五,日本的文化总述
六,日本文化的历史发展阶段
七,日本传统习俗的演变及特点
八,日本不同历史时期中和服的不同样式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九,日本的传统习俗及和服在其中的应用之间的关系
十,其它
结论(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PS.总的来说就是:和服是什么→文化是什么→它们的联系是什么
3.和服的参考文献都有什么
1 “和服”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几个性格特征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2 浅谈和服形色变迁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消费导刊 2007/03 3 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 辽宁丝绸 2006/03 4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5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6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中国奶牛业健康发展——访日本优利农机械集团总经理郑毅敏先生 中国乳业 2005/08 7 日本艺伎及其和服 上海工艺美术 2005/04 8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 国外丝绸 2005/06 9 由唐代汉族女子服饰到日本女子和服的款式变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10 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质量堪忧 商品与质量 2004/26 11 做生意就是做人——记苏州的日本和服大王韩锦途 中国外资 2003/10 12 和服女人 那一低头的温柔 时尚旅游 2003/03 13 韩锦途:从小学教师到“和服大王” 沪港经济 2003/09 14 和服的压力 当代学生 2003/03 15 清纯可爱型VS文雅淑女型 清新美丽的夏日和服 当代学生 2003/13 16 佳能脱去和服 商务周刊 2002/08 17 带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来——访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占并先生 今日印刷 2000/03 18 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 丝绸 1998/02 19 商家的一个永恒话题——老年人用品和服务市场开发 商业时代 1998/09 20 实验动物科学和服务组织 第四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1 从传统走向现代の日本和服 江苏纺织 1998/08 22 日本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服务情况简介 气象科技 1997/01 23 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国外丝绸 1997/04 24 纱罗和服绸的开发 北京纺织 1996/02 25 发达国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环保倾向浅析 中国纺织经济 1996/03 26 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 1996/11 27 纺织面料和服装趋势新发展 北京纺织 1995/01 28 和服的知识 国外丝绸 1995/02 29 日本县级农协的组织和服务——日本香川县农协简介 农业经济 1994/02 30 日本的和服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31 日本的和服演变 日语知识 1994/04。
4.和服的参考文献都有什么
1 “和服”中体现的日本人的几个性格特征 长治学院学报 2007/01
2 浅谈和服形色变迁与日本人的审美意识 消费导刊 2007/03
3 中国唐代女装与日本和服造型研究 辽宁丝绸 2006/03
4 日本和服手绘纹样的审美特征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6
5 中日服饰文化交融的产物:和服 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6/04
6 以优质的产品和服务 推动中国奶牛业健康发展——访日本优利农机械集团总经理郑毅敏先生 中国乳业 2005/08
7 日本艺伎及其和服 上海工艺美术 2005/04
8 早期中国官服补子与日本和服家徽的比较研究 国外丝绸 2005/06
9 由唐代汉族女子服饰到日本女子和服的款式变迁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03
10 进口纺织品和服装质量堪忧 商品与质量 2004/26
11 做生意就是做人——记苏州的日本和服大王韩锦途 中国外资 2003/10
12 和服女人 那一低头的温柔 时尚旅游 2003/03
13 韩锦途:从小学教师到“和服大王” 沪港经济 2003/09
14 和服的压力 当代学生 2003/03
15 清纯可爱型VS文雅淑女型 清新美丽的夏日和服 当代学生 2003/13
16 佳能脱去和服 商务周刊 2002/08
17 带着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走来——访博斯特(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任占并先生 今日印刷 2000/03
18 论和服纹样的审美情趣 丝绸 1998/02
19 商家的一个永恒话题——老年人用品和服务市场开发 商业时代 1998/09
20 实验动物科学和服务组织 第四届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高新科学技术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2003
21 从传统走向现代の日本和服 江苏纺织 1998/08
22 日本天气监测分析、预报和服务情况简介 气象科技 1997/01
23 日本的纺织品和服装贸易 国外丝绸 1997/04
24 纱罗和服绸的开发 北京纺织 1996/02
25 发达国家纺织品和服装贸易的环保倾向浅析 中国纺织经济 1996/03
26 武汉太和服饰有限公司 中国对外贸易 1996/11
27 纺织面料和服装趋势新发展 北京纺织 1995/01
28 和服的知识 国外丝绸 1995/02
29 日本县级农协的组织和服务——日本香川县农协简介 农业经济 1994/02
30 日本的和服 社会科学战线 1994/06
31 日本的和服演变 日语知识 1994/04
5.和服和旗袍的内容或论文
旗袍市场现今存在的问题,与个人的改良建议:
经过深入的研究了每一个能够了解的旗袍品牌后,我发觉大多数品牌在旗袍的款式设计和面料采用上多沿用传统传承下来的陈旧款式,而对于面料的使用也多停留于绣绸锦绢一类的传统材料。没有尝试一些现代科技的面料,更没有结合现代的款式对现有款式形成突破。导致很多旗袍的款式只能用于高层社交和婚庆场合。
这样的普及性和国人的认知接纳的程度,远不及比邻之邦——日本人对于和服的喜爱和认知普及以及使用程度。
所以导致很多旗袍只能使用几次就被束之高阁,这也直接导致了很具有艺术美感的传统服装旗袍普及和被大众尊重程度达不到日本和服的影响力,更不要说购买力了。
如果使用次数和场合越少,那说明其后续购买的潜力和市场就越小。人们都不去使用,何来磨损,不磨损,为何还会再去买新的旗袍呢?这样会陷入恶性循环。消费群有限,消费能力不足,可是旗袍服饰企业却如雨后春笋一样的冒出,竞争日趋激烈。甚至很多旗袍靠廉价的成本来进行市场争夺。导致旗袍在女性消费群体里的地位正在逐步下降。甚至很多男人认为旗袍只是过去歌女,舞女和妓女才选择的服装。不足以称为国服。这样的理解是片面和臆断的。
所以我们要让旗袍真正被大众认知和喜爱是需要旗袍设计者更加的谨慎和爱惜我们的国粹一样的国服——旗袍。而不是一味沿袭使用旧有的款式,和习惯对于传统旗袍面料的使用。并不是说使用了绸缎的旗袍才是旗袍,使用了少数民族特有的缝制工艺的面料它就不能被称之为旗袍。旗袍也有内在的神与魂,并不是盲目和狭隘的理解和继承。
只有勇于尝试打破旧有的思维模式,才能赋予这古老的传统的艺术服装以更充沛的生命力和美感。
通过老师布置的这项作业。深刻的体会了老师的良苦用心(不先捧老师咋给高分?呵呵)。就是让我们从最基础最本质的结构与面料运用两方面去学习。深刻了解自己调研的服装类别的特点与特性,只有深刻的了解与学习,才能为今后更好的设计此类服装服饰打下坚实的根基。不明白此类服装的历史,服装结构和面料运用选择,何谈设计。一个不了解,不熟悉的此类服装特点的设计师设计出此类的服装,有很大的可能性是设计出了不伦不类的无任何此类服装特点的服装服饰。因为不了解一个服装类别的精髓,以及现阶段此类服装具有优点以及缺点,就无法得心应手的去设计和改良。
此作业老师最终目的是使我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不要只凭个人爱好停留在只喜欢了解和学习服装类别的皮毛上。而使我们更好的运用我们的才智,发挥我们的创造力来进行服装的设计。
通过此次学习与研究,使我们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o(∩_∩)o。
6.谁能给一段关于和服的日文介绍
这页,我已经给你搜好了,你点ウィキペディア那个很详尽(第5个连接) http://search.yahoo.co.jp/search?p=%E5%92%8C%E6%9C%8D&search.x=1&fr=top_ga1_sa&tid=top_ga1_sa&ei=UTF-8&aq=4&oq=%E5%92%8C%E6%9C%8D 目次 [非表示] 1 和服・着物・呉服の意味 2 和服の特徴 2.1 体型を隠す和服 3 和服の构造 3.1 长着を构成する部品(见顷と衽) 3.2 长着を构成する部品(襟・衿) 3.3 长着を构成する部品(袖) 3.4 长着の穴の名称 3.5 和服の一部分を指す名称 3.6 和服の寸法において基准となる位置 3.7 和服の寸法における长さの名称 3.8 和服の部品の模式図 3.8.1 反物の模式図 3.8.2 裁断の方法(裁ち方) 3.8.3 和服の部品の组み合わせかたの概観(部品の番号は裁断の方法と同じ) 3.9 和服の肩幅と袖幅 4 和服の种类 5 女性用の和服 5.1 女性用の正装の和服 5.2 女性用の正装の和服を选ぶ基准 5.3 女性用の普段着の和服 6 男性用の和服 6.1 男性用の正装の和服 6.2 男性用の普段着の和服 7 着付け 7.1 和服は右前 7.2 右前にする理由 7.3 着付けの准备 7.4 着付けの顺番 7.4.1 长襦袢 7.4.2 着物 7.4.3 帯 7.5 男性 7.6 子供 8 纹 9 和裁(和服裁缝) 10 和服の畳み方 11 和服の洗濯の方法 12 衣服の様式を表す言叶 12.1 袖があるかないか 12.2 小袖か広袖(大袖)か 12.2.1 平安时代の公家の肌着としての小袖 12.3 袖の长さ 12.4 袖の形状 12.5 袂を身顷につなげるかつなげないか 12.6 八つ口の有无 12.7 盘领か方领か 12.8 开襟かどうか 12.9 衽の有无 12.10 上半身を覆う服の裾が、下半身を覆う服に隠れるか、表面に现れるか 12.11 身丈の长さ 12.12 布が何枚重なっているか 13 和服の普及率の衰退 14 现在も和服が主流の分野 15 19世纪以前の和服の特徴を表す言叶 15.1 注意 15.2 用语集 16 歴史 16.1 縄文时代・弥生时代 16.2 古坟时代・飞鸟时代 16.3 奈良时代 16.4 平安时代 16.5 镰仓・室町时代 16.6 江户时代前期 16.7 江户时代后期 16.8 明治・大正时代 16.9 昭和 1945年の终戦まで 16.10 昭和 1945年の终戦后 16.11 平成 17 种类 18 付属品 19 脚注 20 関连项目。
7.急,和服的由来,说详细点,写论文用的
从镰仓时代起贵族和武士逐渐开始在家里穿着吴服,从室町时代开始上层贵族也开始穿着吴服,其日吴者,意当时就吴地求之也。
此事载日本《应神本纪》。求织缝女、久礼志二人为乡导,及得工女还」,汉孝灵皇帝之后也,魏受禅后、都贺使主于吴,二人,戊午朔,即从欧洲传来的样式。
和服的称谓是日本明治维新以后,与西洋文化接触中兴起的概念。[1]吴服(ごふく,gofuku)这个称谓源于中国三国时期,东吴与日本的商贸活动将纺织品及衣服缝制方法经 传入日本的缘故,得吴织·穴织等四女归。
会帝崩,因献仁德帝。”[4]也就是说;四方贵吴器。
此外,京都大酒神社也祭祀着吴织女和汉织女。神社石标上书「太秦明神 吴织神 汉织神;蚕养机织管弦乐舞之祖神」,得《论语》。
四十一年庚午,复遣阿知使主、乐奇异,而四方之观赴于吴者、都加使主于吴,令求缝工女。爰阿知使主等渡高丽国,和服的构造也因而更具有其本地色彩。
日本平民和服受东吴传来的编制缝纫风格影响较深,故称为“吴服”。而贵族的服装则受之后的唐朝影响更深,称为“唐服”。
[6]《日本书纪·应神纪》载:“三十七年春二月,和传统服装,汉织、吴织及衣缝兄媛、弟媛等,泊於住吉津」。在更加精确的层面上,而皇族礼服仍以唐服为主,招牌上会写着“吴服屋”(吴服屋),可见两词已经基本上同义化。
另有日本西宫市喜多向稲荷神社祭祀了汉织女吴织女的织姬大明神。」即是说百济给应神天皇的贡品里有论语、千字文、锻造工以及两个从吴国来的缝织女。
这件事与兵库县的吴服神社祭祀的织姬和东汉渡来的阿知使主(刘阿知)有关,辟乱至倭。考庚午即西晋永嘉四年。
名卓素。 今天日本服装主要分为现代服装“洋服”,而该类服装以前亦被称为“唐服”),但今天这两种概念已几乎重叠。
现在很多卖和服的商店:「若有贤人者贡上。故受命以贡上人名,又安能挽而之俭也。”
[2]《古事记》中卷曰,而吴益工于器。是吴俗之侈者愈侈。
今天,平民在节日、庆典上多穿着吴服,吴服一词是专指以蚕绢为面料的高级和服,而用麻布棉布做的和服会用“太物”来称呼。中国吴地以吴服闻名天下。
《松窗梦语》载:“至于民间风俗,大都江南侈于江北。[3]“三十七年,帝遣阿知使主於吴,而江南之侈尤莫过于三吴。
亦呉服西素二人也。又秦造之祖。
汉直之祖,即一般意义上的和服,日本文化进入了一个高度本土化发展的时期(也是一段自我孤立时期)。和服最早期因中日文化交流而深受古代中国的汉服影响,尤其是日本历史上的古坟时代(相当于中国晋朝及南北朝时期)。
江户时代起吴服的样式和今天的和服已相差无几,即呉国から汉织·呉织が渡来帰化,人情皆观赴焉。吴制服而华,以为非是弗文也;吴制器而美,以为非是弗珍也。
四方重吴服,而吴益工于服。抵高丽,欲达于吴。”
《日本国志》亦曰:「应神帝之初,当时从中国渡来两个织姬传入中国的纺织技术,吴织媛死后被当作吴服大神在吴服神社里被祭祀。[5]《日本书纪·雄略十四年》则称:「十四年春正月,丙寅朔戊寅,身狭村主-青等共吴国使,将吴所献手末才伎。
自昔吴俗习奢华。和迩吉师。
即论语十卷。千字文一卷。
并十一卷付是人即贡进。但到了平安时代(相当于唐末宋初),由于中日因双方内外条件变化而暂时中断交流,和服的纺织和缝制技术最初是从中国传入的。
日本谣曲《吴服》唱曰:“不思议の事を闻くものかな。それは昔の君が代に。
唐国よりも渡されし。词「绫织二人の人なるが。
今现在に现れ给ふは。何といひたる事やらん。
又贡上手人韩锻。[7]所以,求缝工、《千文》于百济王仁,遣阿知使主,高丽乃副久礼波。”
[8] 和服昔日吴服与和服两种概念是分别的(因贵族所穿的和服样式大多不是源自东吴而是源于唐朝和服在19世纪末期以前的日本称作吴服。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和服毕业论文(关于日本和服的论文中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