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机械陀螺仪的发展概述
根据近几年国内文献,目前我国在惯性导航中应用研究中的陀螺仪按结构构成大致可以分为三类:机械陀螺仪,光学陀螺仪,微机械陀螺仪。
机械陀螺仪指利用高速转子的转轴稳定性来测量载体正确方位的角传感器。自 1910 年首次用于船载指北陀螺罗经以来,人们探索过很多种机械陀螺仪, 液浮陀螺、动力调谐陀螺和静电陀螺是技术成熟的三种刚体转子陀螺仪,精度在 10E-6 度/小时~10E-4 度/小时范围内,达到了精密仪器领域内的高技术水平。
在 1965 年,我国的清华大学首先开始研制静电陀螺,应用背景是“高精度船用 INS”。 1967-1990,清华大学、常州航海仪器厂、上海交通大学等合作研制成功了静电陀螺工程样机,其零偏漂移误差小于0.5°/h,随机漂移误差小于0.001°/h,中国和美国、俄罗斯并列成为世界上掌握静电陀螺技术的国家。
随着光电技术的发展,激光陀螺,光纤陀螺应运而生。与激光陀螺仪相比较,光纤陀螺仪成本较低,比较适合批量生产。
我国光纤陀螺的研究起步较晚,但已经 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绩。航天科工集团、航天科技集团、浙大、北方交大、北航等 单位相继开展了光纤陀螺的研究。
根据目前掌握的信息看,国内的光纤陀螺研制精 度已经达到了惯导系统的中低精度要求,有些技术甚至达到了国外同类产品的水平。 从 20 世纪开始,由于电子技术和微机械加工技术的发展,使微机电陀螺成为现实。
从 20 世纪 90年代以来,微机电陀螺已经在民用产品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部分应用在低精度 的惯性导航产品中。我国微机电陀螺的研究开始于 1989 年,现在已经研制出数百 微米大小的静电电机和3mm的压电电机。
清华大学的导航与控制教研组的陀螺技术十分成熟,并已经掌握微机械与光波导陀螺技术,现已经做出了微型陀螺仪样机, 并取得了一些数据。东南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系科学研究中心也不断进行关键部件、微机械陀螺仪和新型惯性装置与GPS 组合导航系统的开发研究,满足了军民两用市场的需要。
总之,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相比于静电陀螺的高成本,成本较低的光纤陀螺和微机械陀螺的精度越来越高,是未来陀螺技术的发展总趋势。
2.制作陀螺和铁环的不少于600字的论文
中国最早的娱乐项目——陀螺 也作陀罗,闽南语称作“干乐”,北方叫做“冰尜”或“打老牛”英文称之为“spinning top”,日本语中以“独乐”表示,称为“KOMA”。 儿童玩具,形状略像海螺,多用于木头制成,下面有铁尖,玩时用绳子缠绕,用力抽绳,使直立旋转。有的用铁皮制成,利用发条的弹力旋转。1. 小铁圈。
《南齐书·武帝纪》:“常所服身刀长短二口铁环者,随我入梓宫。” 宋 范成大 《桂海虞衡志·志器》:“蛮鞭,刻木节节如竹根,朱墨间漆之。长才四五寸,其首有铁环,贯二皮条,以策马。”
2. 有时指门环。
明 田艺蘅 《留青日札·琼铺》:“我朝公候一二品门用兽面摆锡环,三品至五品惟摆锡环,六品至九品用铁环。”
3. 玩具名。用细铁条制成的环,直径约50厘米,玩的时候用特制的铁钩推着向前滚动。如:滚铁环。
你自己组织组织语言吧
3.旋转的陀螺为什么不倒的科技小论文
一个力学物体受到数力的作用,若其合力的大小、方向为零时,且各力对任意一点之力矩和也为零时,就称此力学系统是处於平衡状态。
换言之,当物体呈现一种动者恒动、静者恒静的状态时,就叫平衡。物体在很多情况下都能呈现平衡状态,不只是在静止的时候,当它在动的时候也会达到平衡。
有些平衡状态能持久,而有些只是短暂现象。一般而言,静态的平衡大多属于稳定平衡,动态的平衡则多属于不稳定平衡;当陀螺受力产生旋转时,因各方向离心力总和达到平衡,因此陀螺能暂时站立旋转不倒,保持平衡现象,加上空气阻力、地面摩擦、或陀螺重心问题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使其旋转的力道逐渐减弱,等到旋转的动力消失时,陀螺也跟著左摇右晃的倒了下来。
4.机械毕业论文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前景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种复合技术,是机械技术与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互相渗透的产物,是机电工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文章简述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本结构组成和主要应用领域,并指出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机械工业;机电一体化;数控;模块化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引起了工程领域的技术改造与革命。
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 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 一、机电一体化的核心技术 机电一体化包括软件和硬件两方面技术。
硬件是由机械本体、传感器、信息处 理单元和驱动单元等部分组成。因此,为加速推进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必须从以下 几方面着手。
(一)机械本体技术 机械本体必须从改善性能、减轻质量和提高精度等几方面考虑。现代机械产品一般都是以钢铁材料为主,为了减轻质量除了在结构上加以改进,还应考虑利用非金属复合材料。
只有机械本体减轻了重量,才有可能实现驱动系统的小型化,进而在控制方面改善快速响应特性,减少能量消耗,提高效率。 (二)传感技术 传感器的问题集中在提高可靠性、灵 敏度和精确度方面,提高可靠性与防干扰 有着直接的关系。
为了避免电干扰,目前 有采用光纤电缆传感器的趋势。对外部信 息传感器来说,目前主要发展非接触型检 测技术。
(三)信息处理技术 机电一体化与微电子学的显著进步、信息处理设备(特别是微型计算机)的普 及应用紧密相连。为进一步发展机电一体 化,必须提高信息处理设备的可靠性,包 括模/数转换设备的可靠性和分时处理 的输入输出的可靠性,进而提高处理速 度,并解决抗干扰及标准化问题。
(四)驱动技术 电机作为驱动机构已被广泛采用,但 在快速响应和效率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 题。目前,正在积极发展内部装有编码器 的电机以及控制专用组件-传感器-电 机三位一体的伺服驱动单元。
(五)接口技术 为了与计算机进行通信,必须使数据 传递的格式标准化、规格化。接口采用同 一标准规格不仅有利于信息传递和维修, 而且可以简化设计。
目前,技术人员正致 力于开发低成本、高速串行的接口,来解 决信号电缆非接触化、光导纤维以及光藕 器的大容量化、小型化、标准化等问题。 (六)软件技术 软件与硬件必须协调一致地发展。
为 了减少软件的研制成本,提高生产维修的 效率,要逐步推行软件标准化,包括程序 标准化、程序模块化、软件程序的固化、推 行软件工程等。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 (一)数控机床 数控机床及相应的数控技术经过40 年的发展,在结构、功能、操作和控制精度 上都有迅速提高,具体表现在: 1、总线式、模块化、紧凑型的结构,即 采用多C PU、多主总线的体系结构。
2、开放性设计,即硬件体系结构和功 能模块具有层次性、兼容性、符合接口标 准,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用户的使用效益。 3、W O P技术和智能化。
系统能提供 面向车间的编程技术和实现二、三维加工 过程的动态仿真,并引入在线诊断、模糊 控制等智能机制。 4、大容量存储器的应用和软件的模 块化设计,不仅丰富了数控功能,同时也 加强了C N C系统的控制功能。
5、能实现多过程、多通道控制,即具 有一台机床同时完成多个独立加工任务 或控制多台和多种机床的能力,并将刀具 破损检测、物料搬运、机械手等控制都集 成到系统中去。 6、系统的多级网络功能,加强了系统 组合及构成复杂加工系统的能力。
7、以单板、单片机作为控制机,加上专 用芯片及模板组成结构紧凑的数控装置。 (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C IM S的实现不是现有各分散系统 的简单组合,而是全局动态最优综合。
它 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 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实现从经营 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 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企业集成度的提 高可以使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得到 更好的优化,各种生产要素的潜力可以得 到更大的发挥。
(三)柔性制造系统(FMS) 柔性制造系统是计算机化的制造系 统,主要由计算机、数控机床、机器人、料 盘、自动搬运小车和自动化仓库等组成。 它可以随机地、实时地、按量地按照装配 部门的要求,生产其能力范围内的任何工 件,特别适于多品种、中小批量、设计更改 频繁的离散零件的批量生产。
(四)工业机器人 第1代机器人亦称示教再现机器人, 它们只能根据示教进行重复运动,对工作 环境和作业对象的变化缺乏适应性和灵活 性;第2代机器人带有各种先进的传感元 件,能获取作业环境和操作对象的简单信 息,通过计算机处理、分析,做出一定的判 断,对动作进行反馈控制,表现出低级智 能,已开始走向实用化;第3代机器人即智 能机器人,具有多种感知功能,可进行复杂 的逻辑思维、判断和决策,在作业环境中独 立行动,与第5代计算机关系密切。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 纵观国内外。
5.MPS教学系统,上料检测站论文
MPS上料检测站和搬运站机械设计 (毕业设计 字数:7826页数:21 带图纸 开题报告)第一章 总体方案设计概述 模块化生产系统由上料检测站、搬运站、加工站、安装站、安装搬运站,分类站六部分组成。
在上料检测站中有一个回转仓,仓内存储着黑、白两种颜色的大工件,在安装站有一个料仓,仓内存储着黑、白两种颜色的大小工件。每一站都有一套独立的PLC控制系统,都能单独完成一个动作过程,而将各站按一定顺序联接在一起后,就组成了一个模块化生产系统,如图1所示。
模块化生产系统工作过程简述如下:通过程序的控制,上料检测站将大工件从回转料仓内送出,搬运站把大工件从上料检测站搬至加工站,加工站将大工件加工、检测后送出,安装搬运站把大工件搬至安装工位放下,安装站把对应的小工件装入大工件中,而后,安装搬运站将安装好的工件送至分类站,分类站再将工件按要求送入相应的仓库。 直流电动机有调速性能好,起动力矩大的特性,能较好地适合本系统要求,所以考虑原动机械选用直流电动机。
又因该系统为教学实验设备。动力较小,主要是满足运动要求,所以气缸主要根据运动要求进行选择。
目 录 第一章 总体方案设计概述••••••••••••••••••••••••••••••••••(01) 第二章 上料检测站设计说明••••••••••••••••••••••••••••••••(02) 2.1任务分析与引入••••••••••••••••••••••••••••••••••••••••••••(02) 2.2相关知识••••••••••••••••••••••••••••••••••••••••••••(02) 2.2.1气动回路•••••••••••••••••••••••••••••••••••••••••••••(02) 2.2.2 其它部分组成••••••••••••••••••••••••••••••••••••••••••(05) 2.3功能介绍••••••••••••••••••••••••••••••••••••••••••••(06) 2.4控制面板的介绍•••••••••••••••••••••••••••••••••••••(08) 2.5方案设计•••••••••••••••••••••••••••••••••••••••••••(10) 2.6工作过程••••••••••••••••••••••••••••••••••••••••••••(11) 2.7 选择电动机•••••••••••••••••••••••••••••••••••••••••(11) 2.8 滑道角度设计•••••••••••••••••••••••••••••••••••••••(13) 2.9选择气缸型号••••••••••••••••••••••••••••••••••••••••(14) 2.10材料选择••••••••••••••••••••••••••••••••••••••••••(14) 第三章 搬运站设计说明•••••••••••••••••••••••••••••••••••(13) 3.1任务分析与引入••••••••••••••••••••••••••••••••••••••••••••(15) 3.2其它部分组成••••••••••••••••••••••••••••••••••••••••••••••(15) 3.3方案设计•••••••••••••••••••••••••••••••••••••••••••••••••••(17) 3.4工作过程•••••••••••••••••••••••••••••••••••••••••••••••••••(17) 3.5选择气缸型号••••••••••••••••••••••••••••••••••••••••••••••(18) 结论••••••••••••••••••••••••••••••••••••••••••••••••••••••••••••(19) 谢辞•••••••••••••••••••••••••••••••••••••••••••••••••••••••••••(20) 参考文献••••••••••••••••••••••••••••••••••••••••••••••••••••••(21) 。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微机械陀螺硕士毕业论文(微机械陀螺仪的发展概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