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病病例分析
1.发病经过的特点是:反复发作,由轻逐渐加重,先由皮肤骨骼结缔组织受累,逐渐累及内脏,先出现左心衰竭,逐渐累及右心,最终死于全心衰竭。患者先以喉痛、关节痛和发热为初次发病症状,此时仅为关节炎的症状,后来逐渐出现心悸,即有心律失常产生,再后来逐渐出现气促、活动耐力下降等心功能不全症状,接下来出现不能平卧、咳嗽,是为左心衰竭表现,最后出现气促加重、下肢浮肿、腹胀,是为全心衰竭,最终死亡。
2.主要损害了:外周结缔组织,如咽部粘膜和关节;内脏:以心脏内膜和瓣膜为主,心衰后又波及肺和肝脏,主要是肺水肿和肝脏淤血,并出现了腹水。
3.考虑为风湿性心脏病,由于风湿因子侵犯心脏,在心内膜和瓣膜上形成赘生物,先导致二尖瓣狭窄和相对关闭不全,导致左心室负荷增加,左心室代偿性肥大,同时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失去屏障,左房压力增大,左房扩大,最终造成左心衰竭。继而肺内淤血,肺动脉压力增大,右心室压力增大,引发右心衰,最终死于全心衰竭。
4.左心衰:多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冠心病、二尖瓣疾病(包括先天和后天的)、主动脉瓣狭窄、室间隔缺损等左心负荷增加的疾病。心脏结构多以左室肥大常见,可出现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改变最主要是肺循环淤血,肺静脉压力增高,出现肺水肿,临床上表现为咳嗽、气促、劳动耐力下降,可出现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咳吐粉红色泡沫样痰等等。 右心衰:多见于肺源性心脏病、法洛氏四联征、三尖瓣疾病(包括先天和后天的)、肺动脉瓣狭窄等右心负荷增加的疾病。心脏结构以右心室肥大常见,可出现三尖瓣及肺动脉瓣相对关闭不全,血流动力学改变主要是体循环淤血,中心静脉压力增高,出现下肢浮肿、肝脏肿大,门静脉压力增加,腹水出现。
我就知道这么多了,没查资料,不保证一定对,希望能够帮到你。
2.心脏病例分析
〔分析〕
一、诊断及诊断依据
(一)诊断
1.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扩大,心房纤颤,心功能IV级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
3.肺部感染
(二)诊断依据
1.高血压性性心脏病:高血压病史长,未治疗;左心功能不全(夜间憋醒,不能
平卧);右心功能不全(颈静脉充盈,肝大和肝颈静脉反流征阳性,双下肢水肿);心脏向两侧扩大,心律不整,心率>;脉率
2.高血压病Ⅲ期(2级,极高危险组)二十余年血压高(170/100mmHg);现在Bp160/100mmHg;心功能IV级
3.肺部感染:咳嗽,发烧,一侧肺有细小湿罗音
二、鉴别诊断
1.冠心病
2.扩张性心肌病
3.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关闭不全
三、进一步检查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X线胸片,必要时胸部CT
3.腹部B超1分
4.血A/G,血K+,Na+,Cl-
四、治疗原则
1.病因治疗:合理应用降血压药
2.心衰治疗:吸氧、利尿、扩血管、强心药
3.对症治疗:控制感染等
3.关于心脏病的论文
本报讯 澳大利亚悉尼市维克托心脏研究所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只需要简单注射一针荷尔蒙激素(G-SCF),就有可能控制严重心脏病患者的症状,减少他们对大量解痛药物的依赖。
目前,许多心脏病患者主要依靠药物疗法来缓解由于心脏供血不足带来的病痛,而有些人则需要经过多次手术才能消除病灶,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但通常情况下,尽管患者服用了最大剂量的解痛药物,有时即使是轻微地用力,仍然感觉胸部疼痛难忍。
研究人员第一阶段的试验表明,G-SCF疗法非常安全。在参加试验的患者中,有20人都感觉心绞痛减轻,有些患者还发现,虽然减少服用解痛药,但身体状况却明显好转。
“结果真是难以置信。”该所的研究人员鲍布•格雷汉姆说,“由于只是安全性试验,没有空白组加以对照,因此我们不能绝对肯定,患者的改善完全归功于G-SCF疗法,这需要进一步试验。”
第二阶段的试验包括40名患者。研究人员将用核磁共振成像扫描技术来分析他们的心脏工作状况。他们中的20人将被注射小剂量的G-SCF,而另外20人只服用空白安慰剂作对照。12周后,将用核磁共振成像再次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心脏病病例分析毕业论文(心脏病病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