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篮球项目的发展现状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今后发展的新趋势将继续向着"高" 、"快" 、"全" 、"准"、"全"和"女篮男化" 技术、战术运用技艺化的方向发展。 当代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 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世界篮球职业队伍参加奥运会,推动世界篮球运动跨入了一个崭新的创新发展,达到技艺化的新阶段。
以1992年巴塞罗那第25届奥运会篮球赛中美国"梦之队"的绝妙表现,显示着篮球运动整体内容结构和优秀运动队伍综合智能、技能、能力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今后的发展新趋势在继续向着"高"、"快"、"全"、"准"、"变"、的含义将更富有新意,相互间将融为一体。
从而使人感受篮球竞赛的球场越来越小;竞赛的时间越来越短,篮架越来越低;篮圈越觉越大;球场变化越来越快;攻守队员身体接触越来越近;比分越来越高;女子与男子的对抗形式越来越难分的新趋势。 一、"高"的新意 篮球运动的"高",时代已赋予其新意,"高"的内涵和外延均发生了新变化。
第一,世界强队普遍重视队伍的整体身体平均高度的增长。美国等世界优秀队伍中的高大队员在第25届奥运会上均能将惊人的弹跳力、敏捷的奔跑移动以及无以伦比的技术和技巧融于一身,展现绝妙的表演,已成为当代世界篮球运动中高大队员的典范。
第二,随着高大运动员大量涌现,高空争夺更为突出,能否占制空有优势,已成为衡量队伍水平的重要标志,于是创新的各种立体型的战术配合方法,为世界篮球运动增添了许多新内容。 二、"快"的延伸 篮球竞赛规则进攻有时间限制,一次进攻必须在30s内结束。
世界篮球运动强化了"快"的意识,掀起了全面"快"的浪潮。今后的趋势有可能还要将进攻时间限的更短些,这便给篮球运动提出了更快的速度要求,进一步形成各种快的技、战术方法。
第一, 继续加快进攻速度,主动争取时间,增加攻击次数;第二,继续强调提高攻守转换速度;第三,继续提高运用技术和战术间衔接的速率,加快转换战术变化的节奏,都将给现代篮球运动向更高层次延伸。 三、"准"的发展 现在篮球竞赛积分的高比分的特点是:第一,以3分球为重点的投篮准确性继续提高;第二,掌握攻守技术、运用攻守技术与变化准确性提高。
第三,战术配合的时间与空间、地面的接和的准确性提高。 四、"全的演进 现代篮球运动对"全"的要求是: 第一,运动员素质全面。
第二, 重视全面综合素质水平,陶冶自己成为既全面又有特长的队员。 第三,对教练员来说,必须高度重视并善于科学地使运动员具有以上诸多因素的开发与全面利用的才能,同时反映出教练员的全面才华和综合水平。
可见,未来要想成为世界性强队必须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第一,全面整体成员中高大队员的数量和质量。 第二,特殊高大中锋队员的数量和质量,能给对方构成威胁力和实战攻击力。
第三,具有全面型明星队员以核心的组织才能、掌握绝招。 第四,全队个人和整体做战的速度,和节奏。
应运用战术的简练性,应变意识、才智与能力的综和水平。 第五,具有独特的个人与全队整体防守的意识作风和看家本领。
第六,教练员智能结构的高层次和科学化训练,管理相结合的高水平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
2.中国篮球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篮球一直渴望岀现一个像姚明一样的接班人。
可这个接班人迟迟未出现,于是乎大家把目光都投向林书豪——这位前NBA弃儿。在他的身上,我们仿佛找到了唯一的慰藉。
2020年的全明星票选当中,球迷给了他足够的尊重。林书豪当选了票王。
一方面球迷不满足于林书豪的带队表现,可又却在选星方面高度认可他。与其说这是自扇脸光,不如说是默认现实。
即便如此,中国体育总局和中国篮球协会在改革的道路上并未停止步伐。姚明颁发的一系列改革运动,目前看来虽然收效甚微,但从长远来看不失为一种明智之举。
从之前的单外援到现在的双外援出战,目的就是为了给中国球员增加压力,让他们认清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体育总局加大了对流洋外训财政支出的投入,重点扶持优秀青少年,以便挖掘出更好的下一代。
易建联是当今CBA中唯一的遮羞布,可问题是他打不了几个赛季了。中国篮球将要面临一段很长的青黄不接局面。
中国篮球目前的现状。尤为严峻,在未来的3到5年时间,可能会出现比国足还差的成绩。
不管怎样,我们依然相信中国篮球,相信中国篮球球员。立足痛点,坚定不移贯彻姚明改革方针。
认清现实,努力提升自己水平才是重中之重。
3.求篇篮球论文
浅析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区别 摘要 在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刚刚在中国流行起来的时候,有很多人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混为一谈。
虽说两者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在形式和风格上并不相同,所以两者之间并不能划等号。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本人从中发现许多文献资料中也将两者混为一谈,没有将两者区分开来。
本人遂以这些文献资料为基础,加上在网站上查到的相关资料,通过自己的理解、整理,分别从定义、起源、特征、文化定性、功能影响等方面对两者进行分析和比较,同时也对两者分别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旨在让人们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有一个清晰的认识,以便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
街头篮球 三人篮球 文化定性 功能特征 发展对策 绪论 在本人查阅的相关文献资料中,以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功能、发展现状进行研究的居多,但是本人发现,在有些对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研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当成了同一项运动项目在作阐述和研究。本人练习过一段时间的街头篮球,从中发现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甚至是传统篮球,都有着本质的区别,并不能将他们相提并论。
所以本人遂想到这样的一个研究课题,旨在分析比较两者之间的区别,让人们能对这两项运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都是刚进入中国不久,也都刚刚流行起来,在人们对两者还没有真正认识的前提下,不少商家为了自身的商业利益,大肆将两者拉上了商业化的道路,必定导致两者的不健康发展。
既然是两个不同的运动项目,必定有其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可循。因此人们必须对两者有充分的认识,方能保证两者走上属于自己的正确发展道路。
1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和篮球虽说都是篮球运动,但是两者是不同性质的篮球运动,因此两者的定义也是不相同的。 1.1 街头篮球的定义 街头篮球又名“街球”,它是一种以娱乐为主要目的,集健身、休闲、表演等为一体的一项新兴篮球运动形式。
它是起源于美国贫民区黑人青少年经常从事的篮球游戏活动,由于运动场地在简陋的街头或道边的篮球场而得名。同时,街头篮球也被看作是传统篮球运动的一种延伸,是篮球运动的一部分。
街头篮球既是篮球运动的一种形式,同时也是“hip-hop”文化的一个分支,这也就让街球成为在当今青少年中流行的一个主体文化。但是,街头篮球与传统的篮球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这又使得这项运动在发展的道路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
街头篮球的内容丰富,其中包含有街头比赛,斗牛,花式篮球表演,街球音乐等内容;形式多样,既有人数均等的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对抗,也有人数不等的多对少或是少对多的对抗;规则简明,既然是以娱乐为目的,又因其具有独特的风格特点,参与者可以自己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相应的规则。 1.2 三人篮球的定义 三人篮球的定义,三人篮球是在半场进行的三对三的对抗运动,是在五人制篮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体育运动项目。
单从三人篮球的字面理解,就可以看出,在进行比赛或是对抗时就已经将对人数进行了规定,即三对三,因此它没有街头篮球那样的随意。加之有明确的比赛规则,可以这样认为,三人篮球其实就类似于五人制篮球的传统篮球运动。
2 街头篮球和三人篮球的起源 美国被看成是街球的发源地,20世纪50年代,是街头篮球在美国发展的萌芽时期,这个时间距离篮球运动的发明晚了有半个世纪。到了60年代,成为了街头篮球英雄辈出的年代,期间有很多街球高手诞生。
而到70年代,街头篮球在街头文化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不断地走想成熟,这也标志着街头篮球从传统的篮球运动中分离开来,成为街头文化的一部分。 当时的街头篮球可以说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大致的意思应该就是说,只要是出现在街头路边或是在公园里的篮球比赛或是游戏都统称为街头篮球,没有特定的含义对街头篮球进行诠释,所以,那些在路边、街角的三人篮球也就在街头篮球的范围之内。
笔者认为,街头篮球的雏形应该是三人篮球。为什么这样说,在20世纪50年代,街球处于萌芽阶段,当时的街球技术水平远不比今日,可想而知,当时的街球技术可以说就是传统篮球运动中运动员常用的篮球技术,还算不得真正的街球技术,当时的组织形式主要是半场三对三的模式,但也有五对五的正规比赛模式,不过这样的组织形式在当时并不多见。
而在半场的三对三的情形下,个人技术施展的空间增大,同时参与者对篮球运动的认识发生了转变,不仅仅局限于单调的技术动作和复杂的规则之中,于是有人有意无意地将一些简单的运球技术加以融合串联来增加篮球运动的观赏性或是运用一些特殊但很精彩的突破方法,同时也可表现出自己对篮球的控制能力。久而久之,参与者在运动中更加重视流畅随意的运球,干净利落的突破,复杂花哨的过人和疯狂劲暴的扣篮,从此街球在发展的同时也就不断的演绎出不同的风格特点,也就形成了大家现在熟知的街头篮球。
与街头篮球相比,三人篮球在组织形式上看更像是正规五人篮球的缩写版。正规的组织方法,正规的竞赛规则,正规的裁判方。
4.篮球与经济发展的论文
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需要认清美国男篮和经济两个一致性的全球化趋势:两者的领先地位和长期基本面依旧值得信赖,但两者都面临着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挑战,而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局部金融动荡和全球通胀压力,将给处于结构转变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不容小视的影响。
美国篮球和美国经济,两个貌似毫不相干的话题却有着不可名状的潜在交集:都有一枝独秀的梦幻历史,都刚经历过一段欲说还休的梦醒时分,又都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圆梦之旅。对美国男篮,“梦八”似寓意着一个梦想重振雄风的2008,而对美国经济,“梦八”似寓意着一个梦想远离衰退梦魇的2008。
这两个梦想,一样又不一样,最大的共有注脚就是梦想本身的“不确定性”。是的,似乎有很多理由相信美国男篮已无法重回“梦一”巅峰,美国经济也难再书写“新经济”神话;但不经意间,世人又总能或多或少地发现美国男篮和美国经济依旧生机勃勃或正在蓄势反弹的蛛丝马迹。
不一样的“梦八”,一样的扑朔迷离,一样的令人费解。 近观美国男篮,接二连三的兵走麦城让其陷入了前所未有的低谷。
自从2000年“梦四队”以微弱优势摘得悉尼奥运金牌之后,美国男篮的夺目光环逐渐褪色,立陶宛人、阿根廷人和西班牙人们相继品味到了战胜“NBA群星会”的美妙滋味,全世界看到了动摇美国篮球霸主地位的希望。当这个15次参加奥运会,12次夺得冠军,在北京奥运会前119战114胜的篮场战神不再令人惧怕时,人们很容易就发现了新一届“梦八队”的“阿喀琉斯之踵”:“超人”扣篮王霍华德兼具力量与弹速,但2米11的身高似乎难以独撑内线;科比过人得分如探囊取物,但与队友的融合稍欠火候。
更糟的是,在熠熠生辉的群星之间似乎缺少一股整合力量,而篮球不是一个人的运动。 再近观美国经济,当格林斯潘、巴菲特们把“长期衰退”或是“大萧条”习惯性地挂在嘴边,越来越多的人相信“美国经济的复苏之梦正在一步步沦为明日黄花,2008只是一个失落年代的开始,而远非结束”。
当然,人们很容易找到美国经济长期衰退的命门:肆无忌惮的个人消费铸就了美国经济的长期辉煌,但消费信心下降、长期财富缩水和信贷市场紧张迟早会让美国重回“储蓄年代”;四散家财的赤字财政政策提供了增长的长期刺激,但“双赤字”可持续性的日渐式微又暗示着最终清算的即将到来;美妙可人的美国国债外部持有与购买给美国经济增长输入了源源不断的外部助力,但投资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美元超发的问题放大了美元资产减持变成主流的可能。更麻烦的是,美国货币政策虽然在不断寻求创新,但其与世界其他主要央行的政策协力似乎还并未完全形成,在一个博弈环境恶化的时代,这实在难以令人心安。
失落与沮丧仅仅是共鸣硬币的一半。在低谷和窘境的彼岸,希望的点点火花依旧闪耀于美国男篮和美国经济当中。
之于美国男篮,征战北京的NBA群星们显露出罕见的激情与投入感,美国大众甚至布什总统也寄予了科比们无上的亲情支持;之于美国经济,布什、伯南克和保尔森奏响了政策搭配联手救赎的乐章,深陷泥沼的金融机构们也不断进行着涅盘重生的艰辛尝试。在阴霾之中闪烁的球场战绩与经济数据不时地为这充满希望的一半提供佐证:在最近一次2007年的美洲男篮锦标赛中,美国男篮再次激情夺冠;今年二季度美国GDP季环比增长年率为1.9%,这比前两个季度的-0.2%和0.9%要好了不少。
而就在北京奥运会激情开幕的前一周,美国男篮和美国经济的短期表现似乎更抢眼。美国男篮在热身赛中接连大比分战胜加拿大、土耳其、立陶宛、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并在8月10日与中国长城的遭遇战中以101比70告捷。
美国经济的闪光点则更是不一而足:美元指数上周出现了三年半以来的最佳表现,将美元推高至四个月以来的最高水平,美元兑欧元也上涨了5%;上周五公布的今年二季度美国非农生产率增长率为2.2%,而在20世纪70年代以来爆发的6次美国经济衰退中,生产率平均仅增长0.8%;上周一公布的6月美国工厂订单也增长了1.7%,大大高于预期的0.7%;上周二公布的ISM非制造业指数则从6月的48.2上升至7月的49.5;上周四公布的7月待定住宅销售则大幅增长了5.3%,不仅高于预期的-1%,更大大高于6月的-4.7%;而伯南克在上周的货币政策会议中依旧保持了2%的基准利率不变,其在会后讲话中流露出的对通胀的高度关注令市场欣慰。 笔者认为,在不确定性中把握趋势,需要认清美国男篮和美国经济共同的两个一致性的全球化趋势:首先,美国篮球和美国经济终究还是强大的,很长一段时间内,NBA仍是国际顶尖球星的最大舞台,美国需求仍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市场,美国篮球的领先地位和美国经济的长期基本面依旧值得信赖,这一趋势有助于我们远离盲目的悲观一极;其次,美国篮球和美国经济面临着多元化、多极化发展趋势的不断挑战,在全球化不断发掘其他区域潜力并将其转化为实力的同时,美国篮球和美国经济在群雄并起过程中的波动性风险总是难以回避,而国际货币体系紊乱、局部金融动荡和全球通胀压力将给处于结构转变中的世界经济带来不容小视的。
5.关于篮球小论文
大家喜欢NBA,多数是对篮球的喜爱,对高水平篮球的向往,同时也有一部分是出于对姚明和易建联的关注。
每当看到一些明星球员精彩的表现,都会有一种急切的、想亲身在篮球场上驰骋的冲动,也许有一些人不会打篮球,不过不要紧,他们同样可以用不同的方式释放自己的激情。可以说,篮球可以带给人以快乐与享受,可以让一个人积极地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
既然去了篮球场,谁都不想做弱者,谁也不愿意输,每个人都会努力的拼搏,展现自己的球艺。如果你投篮精准,那么你就尽可能地发挥你的优势,疯狂的得分;如果你传球准确但投篮得分欠佳,那你可以扬长避短,做一个组织的高手;如果你技术优秀,那么你可以表演一些难度的动作;如果你身体健壮,那么你可以在篮下强打和抢篮板。
最重要的是,别小看自己,只要用心,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不能否定篮球场上个人的能力很重要,一些能力极其突出的球员能凭一几之力确实能左右比赛,但那毕竟是少数。
客观地说个人能力只是一个球员必备的基础条件,球队的集体配合、集体力量才更为重要,团队配合才是篮球这项集体运动的精髓所在。我们所选修的篮球(高级)就是这样一门教授篮球技术与集体配合战术的课程。
当然选修这门课程的同学需要有一定的篮球基础,课上并不是教你如何运球和传球这些基础性动作,而是一些标准的进攻、防守动作以及实战中几个人之间的战术配合。通过学习,进一步规范了我们的进攻、防守动作,增强了我们的篮球意识,提高了我们的集体观念。
如果你防守动作不到位,那么你就会被别人突破得分;如果因为你一个人的失误,导致团队配合的不畅,最后就不能顺利的完成指定的任务。经过一次次努力的练习与配合,每个人的篮球技术和配合意识都有所提高,这也正达到了课程设置的目的。
假如你感觉在课上并没有学到什么,那么实践会作为依据告诉你,“你学到了很多”。平日里学习之余,篮球场上的你,会不由地发现自己的防守动作让别人感到很难通过,自己的进攻让人很难招架,自己的配合意识让所属团队不断赢取胜利。
如果你感受到了这些,就证明你有所收获。大学里的学习生活不仅要求我们有充沛的精力,也要求我们具有同样充沛的体力,良好的身体状况是保证学习的前提,俗话说的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忙碌了一个星期的我们,也能通过这门课程来放松心情,释放平时的压力,在学习篮球技术的同时又锻炼了身体,真可谓是好处多多。相信下学期的课程内容会更丰富,同学们会收获的更多,如果条件允许的话,我想自己还会选择这门值得参与的课程。
6.求关于篮球现状开展调查与分析的论文
以参加城2113市街头三人篮球赛部分参赛队为调查对象,采用观察法,实地调查法,探讨了目前在我国主要城市兴起的街头篮球运动及其项5261目发展特征,结果显示:1)街头篮球常出现在我国一些大型城市,如上海、4102南京、广州,其项目开展充分体现该项目的普适性、对抗性和游戏性;论文引自: 2)城市街头三人篮球运动已经有了1653较为成功的商业运作,其项目推广的发展前景喜人;3)街头三人篮球成为一项不折不扣的年轻人项目,中学生是城市街头三人篮球主要参内与者;4)总体水平尚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队员在技术上、意识上、风格上均容需要精雕细琢。
7.关于篮球的论文 急~
论世界篮球 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由该校体育教师詹姆斯·奈史密斯博士发明,当年的篮球规则只有13条,奈史密斯博士于1939年去世,终年78岁。
他未曾料到,由他创建的篮球项目竟然在二百多个国家流传市面着,而且至今美国篮球还誉满全球。 为了纪念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篮球的功绩,在春田学院校园内修建了美国篮球名人馆-詹姆斯·奈史密斯纪念馆。
起初,奈史密斯将两只桃篮别钉在键身房内看台的栏杆上,桃篮上沿距离地面3.04米,用足球作比赛工具,向篮投掷。投球入篮得1分,按得分多少决定胜负。
每次投球进篮后,要爬梯子将球取出再重新开始比赛。以后逐步将竹篮改为活底的铁篮,再改为铁圈下面挂网。
到1893年,形成近似现代的篮板、篮圈和篮网。最初的篮球比赛,对上场人数、场地大小,比赛时间均无严格限制。
只需双方参加比赛的人数必须相等。比赛开始,双方队员分别站在两端线外,裁判员鸣哨并将球掷向球场中间,双方跑向场内抢球,开始比赛。
持球者可以抱着球跑向篮下投篮,首先达到预定分数者为胜。 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13条比赛规则,主要规定是不准持球跑,不准有粗野动作,不准用拳击球,否则即判犯规连续3次犯规判负1分;比赛时间规定为上、下半时,各15分钟;对场地大小也作了规定。
上场比赛人数逐步缩减为每队10人、9人、7人,1893年定为每队上场5人。 1904年在第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第1次进行了篮球表演赛。
1908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规则,并有移种文字出版,发行于全世界,这样,篮球运动逐渐传遍美洲、欧洲和亚洲,成为世界性运动项目。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将男子篮球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并统一了世界篮球竞赛规则,此后,到1948年的10多年间,规则曾多次修改,与现行规则有关的重要变化是:将得分后的中圈跳球,改为失分队在后场端线外掷界外球继续比赛;进攻队必须在10秒钟内把球推进到前场;球进前场后不得再回后场;进攻队员不得在"限制区"内停留3秒钟;投篮队员被侵犯时,投中罚球1次,投不中罚球2次等。
1952年和1956年第15、16两届奥运会的篮球比赛中,出现了两米以上的多人,国际业余篮球联合会曾两次扩大篮球场地的"限制区"(也叫"3分区");还规定,一个队控制球后,必须在30秒内投篮出手。60年代初有关10秒和球回后场的规定,一度因1960年第17届奥运会后取消了中场线改画边线的中点而中止。
1964年第18届奥运会后,又恢复了中场线,这些规定又继续执行。1977年增加了每队满10次犯规后,在防守犯规时罚球两次,防投篮时犯规两罚有1次不中再加罚1次的规定。
1981年又将10次犯规后罚球的规定缩减到8次。很明显,人员的变化的技术,战术的发展引起了规则的改变,而规则的改变又促进了人员和技术、战术的进一步发展变化。
特别是50年代后期以来,规则的改变对篮球比赛的攻守速度,对运动员的身体、技术、战术以及意志、作风等各方面都不断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促进了篮球技术水平的迅速提高,女子篮球是1976年第21届奥运会上才列为正式比赛项目的。 篮球运动是1896年前后由天津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传入中国的,随后在北京、上海基督教青年会里也有了此项活动。
在1910年的全运会上举行了男子篮球表演赛之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的大、中学校的篮球活动逐渐开展起来,其中以天津、北京、上海开展得较好,水平也较高,当时的比赛规则很简单,在球场中间画一个约有1米直径的中圈,中锋队员跳球时一只手必须置于背后腰部,任何一足不得踏出圈外。技术也简单,中圈跳球后,谁接到球就自己运球,超过防守人就投篮。
当时只会直线运球前进,传球方法是单、双手胸前传球,跑动投篮是用单手低手上篮,立定投篮无论远近都是用双手腹前低手投篮。1925年前后,进攻和防守的5名运动员,有了较明确的分工,中锋对中锋,后卫对前锋,有人盯人,各自盯住自己的对手。
但前锋的职责是只管进攻投篮,不管退守;后卫的职责是只管防守抢截球,不管投篮。前锋和后卫很少全场跑动,只有中锋要攻守兼顾。
以后又逐渐改为两后卫1人助攻(活动后卫),1人留守后场(固定后卫),两前锋也变为1人留在前场专管偷袭、快攻,1人退守后场助防。技术动作也有所发展,跑动投篮出现了单手、高手投篮,立定投篮出现了双手胸前投篮,传球出现了单、双手击地传球,运球出现了两手交替运球躲闪防守和超越防守向前推进的技术。
规则中增加了罚球区和罚球线,队员犯规4次即被取消比赛资格,犯规罚球可由队长指定任何1个队员主罚。比赛时间分为上、下半时各20分钟,中间休息10分钟。
每次投中或罚中后,都在中圈跳球,重新开始比赛。而中国篮球运动水平在1926年以后有了较大提高 。
篮球是一项大众喜闻乐见、普及率高的运动项目之一,参加者不受年龄、性别的限制。它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又能丰富人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
篮球比赛不仅是运动技战术水平的较量,也是队员的智慧、运动素质、心理品质、文化素养的比拼,。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篮球发展现状毕业论文(篮球项目的发展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