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护理毕业论文
提供一份护理毕业论文,供参考。
长期氧疗的护理 摘要: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
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
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长期氧疗的护理 吸氧是治疗各种肺部疾患合并低氧血症的基本手段。
长期氧疗的适应症:为慢性呼衰稳定期的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治疗后PaO27. 33kPa(55mmHg),或Sa(O2)88%,或PaO2 7. 33~9 .33kPa,(50~70mmHg)且伴有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血细胞比容55%),肺动脉高压、肺心病临床表现之一者。其次是夜间低氧血症患者。
长期氧疗可以纠正慢性缺氧患者低氧而不会明显加重CO2潴留,减缓肺功能恶化、降低肺动脉压延缓肺心病进程,疗程4~6周就可使红细胞压积减少、血液粘稠度降低、心肺氧供增加,改善心功能,提高生存率。[1]但是长期氧疗中给患者也造成不适感,主要原因有对氧疗的方式不习惯,对氧气的气味不适应,影响睡眠、行动不方便、家庭经济困难等。
所以,我们护理人员在保证准确、迅速、安全、有效的氧疗护理中,增加舒适感、减少噪音、提高和改善氧疗的依从性,给患者心理和生理带来尽可能的满足,使长期氧疗护理更具有重要意义和迫切性。 1.氧疗的健康宣教 1.1 给氧应该属于一种药物治疗,但人们低估了氧气治疗低氧血症的能力,如果给氧不当可致死亡。
我们护士要懂得供氧的方法和病员吸氧的目的,还要教会病员如何接受正确、安全、舒适的氧疗,懂得用氧的基本常识、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可能遇到的问题加以说明、理解动脉血气分析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的意义。加强氧疗的科普教育自始至终贯穿整个氧疗护理全过程。
1.2 安全指导 要强化患者的安全用氧意识。氧气本身不会燃烧,但它是助燃气体,使用时注意防热、放火、防油、防震,严禁在病区内吸烟。
使用氧气筒时随时查看氧气的压力,小于5Mpa时应换瓶,以免充气时发生危险。 1.3 给氧的目的 针对呼吸困难的病人,提供合适的氧疗非常重要。
某些缺氧的病人如果接受了高浓度的氧可能会死亡,如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的患者不能吸入高浓度的氧,因为患者对血液中的二氧化碳的敏感性降低,血液中的低氧状态较二氧化碳更能刺激呼吸中枢,如果此时吸入高浓度的氧可抑制呼吸中枢,导致二氧化碳潴留,甚至死亡。 1.4 严格执行氧疗浓度和时间 长时间高浓度的会引起氧中毒,呼吸抑制等副作用。
有研究表明,控制氧浓度在24%-28%范围内,即使疗程超过10年也不会发生氧中毒。[2 3]对于需要长期氧疗的病员每天接受氧疗的时间越长,疗效越高,但是每天24小时不间断吸氧是不现实的。
目前一致认为每天吸氧至少15小时,可使动脉血氧分压大于8.0kPa才能获得氧疗效果[4]护士在夜间巡视病房时,常发现病员擅自将氧流量调高现象,以为这样能改善缺氧症状。有些病员缺氧症状稍有改善后就拒绝氧疗,这重错误的行为要及时制止,使病员理解,所以这方面的宣教尤其重要。
2.给氧导管的选择 2.1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塞式) 这种给氧导管比以往鼻导管给氧法对鼻黏膜的刺激性明显减少,但它不容易固定,用胶布固定影响美观又造成皮肤不适。 2.2 一次性单腔吸氧导管(鼻勾式) 这种给氧导管弥补了上述这点,他利用软塑料卡住鼻翼,使导管不容易脱落,缺点是:单腔吸氧导管可使氧气气流集中冲击一侧鼻孔,加上软塑料卡住鼻孔,长期可使鼻黏膜充血、肿胀、降低氧疗。
2.3 一次性双腔吸氧导管(耳套式)它有两个通气孔,将两个鼻塞塞入鼻孔,可使氧气气流分散吸入,鼻导管可用戴眼镜的方式套在耳朵上。活塞可根据病员的脸型长短,调节长度,增加稳固度和舒适度。
论文其他部分请参考下面的网址: /z/q70900940.htm?rq=119542271&ri=3&uid=289042294&ch=w.xg.dllyjj。
2.护理论文范文
关键字:
急诊
护士
压力
护士被人们称为“白衣天使”'呵护着人们的身心健康。对于急诊护士而言,院前急救工作社会性强,急救活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跨出了纯粹的医学领域,除了专业技术,对护士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工作性质紧张,设计疾病多样复杂,现场急救环境差,干扰因素多,人力物力有限,急救护理工作技术含量高、专业性强,需要护理队伍的相对稳定。随着急诊医疗体系的建立与完善,缘于特定的工作性质和强度,护士在院前急救过程中往往要承受巨大的精神、心理压力,从而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和工作质量。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人际关系敏感化、躯体化、焦虑、敌对。
1压力源分析
1.1
居于第一位的当是工作量太大,倒班多、工作量饱和。夜班使人体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缺乏休息和睡眠,造成人体生理机能失调,及易发生疲劳,对人的神经行为影响也是很严重的。
1.2
随着护龄的延长,许多护理人员的工作经验也随之增多,但工作时间越长,越担心出现差错事故;在指导护生时害怕出现问题而产生心理压力。
1.3
来自护理管理者、医生及同事的不理解;护士的深造机会少,福利待遇及社会地位不高,使护士的自身价值与现实发生矛盾。
2应对方式
2.1
给予人力资源的倾斜,适当增加科内护士人员编制,减轻其工作负担;同时改善工作环境,必要时采取人员轮换制度,缓解工作压力。护士长应做好护士的宏观调配,合理排班。在工作中尽力以“人本原则”为基础,做好“以人为本”的管理,护士是“关怀者”,同时也是“被关怀者”。
2.2
加强心理素质训练,提高心理素质及心理耐受力。护士应学会从容面对压力,积极采取放松技巧,给自己创造一个轻松的工作氛围,有利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3.急需一篇护理毕业论文(带病例的)
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的护理白血病是小儿常见恶性肿瘤,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了统一的小儿白血病的治疗方案。
但强烈的化疗易致骨髓抑制期的严重感染、出血等并发症,增加治疗相关死亡率。现将本科血液组使用该方案在普通病房治疗初发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的疗效观察及所采取的相关防护措施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996年4月~1997年10月共收治了50例ALL患儿。男36例,女24例,年龄2~13岁,平均年龄6.3岁。
高危ALL16例,标危ALL34例。按国内白血病诊断标准[1]诊断。
1.2 治疗方法 采用1993年4月北海会议制定的《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方案[2]。 1.3 治疗结果 1.3.1 诱导缓解(VDLP)方案:50例ALL患儿经过VDLP方案诱导均在1月内完全缓解(100%),其中20例于诱导2周内缓解(40%),4例患儿化疗早期出现出血和感染(8%)。
1.3.2 巩固治疗(CAT)方案:50例ALL患儿中4例(8%)在巩固治疗结束1周后骨穿显示原淋+早幼达6%~7%。 1.3.3 HDMTX+CF治疗:40例行HDMTX+CF(大剂量氨甲喋呤+四氢叶酸钙)治疗。
3例(7.5%)在用药3~5d出现过敏反应,其中2例经治疗好转,1例放弃治疗。 1.3.4 早期强化(VDLP、Vm-26+A)方案:37例中5例在用完后出现乏力、脱发等,其中2例因其他原因在早期强化后3月未口服药物维持治疗,骨穿仍显示完全缓解。
2 护理体会 2.1 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预防感染 2.1.1 环境及个人防护:空气流通,阳光充足,单位病床占地6~7m2,2次/d紫外线及消毒液做室内清洁消毒,餐后、睡前用口泰漱口,1/5000高锰酸钾早晚坐浴一次。有口腔溃疡者涂维生素E油以促进溃疡面愈合,肛周破损者除坐浴外用消炎油膏涂抹肛周及肛门,局部还可用烤灯照射,以保持局部干燥,促进创口愈合。
加强皮肤清洁和饮食卫生,严格陪护探视制度、治疗时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化疗前清除急慢性感染灶。
2.1.2 骨髓抑制期特殊防护:有条件者住单人间,短程口服抗生素如磺胺。大剂量静点丙种球蛋白2~3d,酌情应用惠尔血、输血或血小板等。
2.1.3 积极抗感染治疗:粒细胞减少期无原因体温高于38.5℃,持续3d以上者须用足量、强效联合抗生素抗感染治疗。 2.2 输液的管理 静脉化疗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化疗药对血管有一定损伤,但血管的机械性损伤是可以避免的[3]。
2.2.1 合理选择利用血管:首先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儿的配合,提高穿刺成功率。穿刺时要有计划利用血管,由四肢远端开始,对刺激性小、毒性低的药物采用较细小的血管输注,对刺激性强、毒性大的药物要采用易固定、弹性好的大血管。
穿刺成功后针头固定要得当,给药方法正确。 2.2.2 血管的保护:在操作时除要注意机械性损伤外,在平时用药结束后,要经常热敷,按摩手足,以增加血液循环和血管弹性,使血管营养状态得以改善,减低脆性,减少粘连和结节瘢痕的形成。
2.3 出血的护理 当血小板 作者单位:李 丽 杨丽梅(河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 郑州 450052)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主编.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天津天津科技出版社,1991. [2] 孙桂香,李齐岳.小儿急性白血病诊疗建议(修订草案).中华儿科杂志,1993,31:285 [3] 陈君华.如何保护静脉化疗病人的血管.中华护理杂志,1994,29(2):90 [4] 谢晓恬,刘振荣,王耀平.小儿恶性肿瘤强烈化疗后并发症的综合防治.中华儿科杂志,1997,35(3)154。
4.护理毕业论文
摘要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
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长期反复刺激和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伴有多种脏器功能损害,晚期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因此,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和知识宣教就尤为重要。
同时对我们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78肝硬化例患者,现具体报道如下。
关键词肝硬化;护理;措施 1临床资料 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78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炎所致68例,酒精所致5例,药物所致3例,其他因素所致2例。其中男6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
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总结7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愈、好转64例(82%),自动出院10例(13%),死亡4例(5%)。
通过对患者实施恰当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1〕 2.1.1注意休息 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
因此,休息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绝对卧床,这样有利于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恢复,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强调卧床休息,但应适当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
2.1.2饮食 合理的饮食是正常生命机能的基本保证,营养的合理调配和摄取,在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增加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使疾病早日痊愈。
因此,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食物要多样化,应以高糖、高维生素、富含氨基酸的高效蛋白质、低脂肪、少渣饮食为主,对腹水或浮肿患者,一定要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对有肝脏损害倾向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20 g,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有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者禁食干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食道黏膜及胃底血管而引起出血。
2.1.3 保持大便通畅 肝硬化患者如果饮食不当,加之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易导致习惯性便秘,对该病的愈后极为不利。因此,要给患者适量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香蕉之类的水果,既能通便又可补充钾,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例如乳果糖口服液,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避免诱发肝性脑病。
2.1.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 每日口腔护理2次,指导患者用软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保持床铺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建议患者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有水肿处用棉垫或气垫圈予以保护,避免造成皮肤破损,而增加感染机会。 2.1.5用药护理 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肝脏负担。
应用利尿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利尿效果及副作用,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注意电解质的平衡。2.2心理护理 肝硬化是一种康复过程较长的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急燥和恐惧的心理。
因此,对患者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
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出血征兆并积极投入抢救。当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必要时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下肢抬高,注意保暖、吸氧;禁食,及时清除呕吐物避免患者紧张。
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损害,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早期发现患者神志、行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应用降血氨药物,加强休息和饮食护理,禁食蛋白质;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有躁动不安者加床档,慎用镇静剂。 2.4出院指导 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肝硬化的有关知识,特别强调休息和饮食的重要性,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
有呕血、黑便或便血、神志改变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加强自我护理和保健,提高生活质量。还要关注患者家属,对其讲解肝硬化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传播途径,减轻其担心被传染的顾滤,与患者保持温馨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3结论 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上细致的护理,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精心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了诱发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命质量。
按参考文献。
5.护理论文范文
学术堂整理了一份护理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范文题目:老年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护理分析 近些年,虽然脑梗死的抢救成功率在不断提高,但脑梗死后遗留的功能障碍却仍十分严重,严重致残的比例达到40%。
从脑的可塑性与功能重组理论来说,脑梗死后的早期康复对于减轻患者的残疾程度具有重要意义。国外早有研究表明,脑卒中后7d进行康复干预的患者,其远期疗效较康复干预开始时机更晚的患者明显提高[1]。
本文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能力的影响,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选择我院2017年10月至2018年7月86例老年脑梗死患者,均为首次发病,既往无残疾、神经功能障碍史。男47例,女39例;年龄62~78岁,平均(70.54±8.70)岁,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
每组43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方法。
研究组在脑梗死后72h、病情稳定时即开始进行康复护理,主要包括:(1)早期体位的变换,保持患肢功能位。(2)鼓励患者在床上进行关节活动,循序渐进地开始坐立、下床、站立、步行训练。
(3)指导患者进行作业疗法,包括在弛缓期改善肌力,提高肩胛带稳定性;在痉挛期进行双手叉握训练;在恢复期提高协调性以及精细功能。(4)鼓励患者读书、听音乐、玩小玩具等,以刺激感知觉,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进行进食、穿衣、洗漱、大小便等训练,同时选择一些兴趣爱好,培养生活情趣。(5)康复训练的同时做好针对性心理干预,提高患者的配合度。
对照组采取延迟康复护理,康复护理的时机在发病7d后。1.3观察指。
护理前后分别采用FuglMeyer系统评估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情况。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P 2结果 护理前,研究组FuglMeyer评分(13.52±1.26)分,Barthel指数(40.24±3.29)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2.66±2.46)分,Barthel指数(39.68±3.63)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FuglMeyer评分(24.55±1.40)分,Barthel指数(52.15±4.77)分,对照组FuglMeyer评分(18.55±2.10)分,Barthel指数(47.65±4.08)分,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在脑卒中患者中几乎60%~80%属于脑梗死。
半暗带区的形成是脑梗死的显著特征,但人们发现,这时的神经元并没有坏死,只是传导衰竭,当早期予以一定的干预措施后,可使这部分的细胞复常。目前,对于脑梗死后早期康复的最佳时机仍无统一标准,有学者认为早期康复可能会导致神经功能缺损加重、再发卒中、跌倒等一系列并发症[2],但AVERT研究表明,脑梗死后24h内下床活动是比较安全的,近期的病死率并不会较延迟活动增加[3]。
动物实验表明,早期运动能够增加缺血脑皮层的血流灌注量,减小缺血半暗带区,对脑组织具有保护作用,同时还能提高记忆、运动、空间学习等方面的能力。权衡早期康复的利与弊,应该是利大于弊。
目前对于早期干预时机多在发病后48~72h,也有人提出了超早期活动,即发病后24h内离床活动,但这缺乏大样本的RCT研究。考虑到本研究中为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运动协调能力差,活动时容易跌倒,故在发病后72h开始进行康复训练,结果显示,研究组FuglMeyer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
再次证明,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有效的。 参考文献 [1]罗菊珍,杨进标,王延红,等.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4):420-422. [2]李春红.早期情志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负性情绪和康复护理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2,17(2):147. [3]徐世英.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在老年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症中应用[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21(11):187-188. 作者:肖丹 单位:辽宁省健康产业集团抚矿总医院。
6.需要一篇论文,围绕“如果你是一名医院护理部主任,让你写一份护理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生活水平、知识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护理要求也就越来越高。
毕业论文 常言道:“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越来越多的医院管理者充分认识到护患沟通的重要性,医院要求生存、谋发展,除了不断提高诊疗水平外,更要转变护理观念,为患者提供高水准、全方位的护理服务,以满足病人的要求。早在19世纪,护理学的创始人南丁格尔就提出护理是门艺术,近代的多数研究者们也认为护理专业的本质是对人类的关怀和照顾。
专业人才认识到护理是实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议服务”卫生工作方针的重要力量,认识到“以人为本,以病人为中心”整体护理思想维护的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着护理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医院改革和建设的崇高理念。要达到这样的目标,护士除了掌握必备的医学常识外,还要自学加强社会和人文科学的学习,本文谨对护患沟通艺术的应用做一些初探。
毕业论文 1 护患沟通的必要性 毕业论文 护患关系是患者与护士在护理过程中形成和建立起来的人际关系,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变化,与患者的康复有着密切的联系。护患沟通是护士与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人员之间的沟通,是处理护患之间关系的主要内容,没有护患沟通,就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病人的满意就是工作的目的,病人的康复就是护理工作者最大的心愿。
住院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身心痛苦,病人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失望等),对疾病的转归有很大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健康内涵理解的不断加深,病人既希望从护患沟通中获得与健康相关的知识以配合治疗,也希望从护患沟通中得到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
毕业论文 2 护患沟通的前提――信任 毕业论文 信任是护患关系的重要内容,也是病人授权护士进行护理工作的必备条件,更是护患沟通的前提。护士的工作不仅仅是完成打针、发药、执行医嘱等简单机械性的护理工作,还必须主动走到病床旁为病人解决最关心的健康问题,使病人有信任感、安全感,让病人感到放心。
充实的专业知识是获得信任的关键。把病人看成社会的人、重视病人的心理状态,充分认识到心理、社会和情感因素在护理中的作用,广泛开展护患沟通,建立一种主动合作的新型护理关系,这种新型护患关系的建立是通过沟通与交往来实现的,在这种新型的护患关系中发挥主导和调整职能作用的是护士。
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要以高素质、高质量服务于临床,用心、用情履行着神圣的职责,热爱病人,尊重病人,维护病人,指导病人,尊重患者人格,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即护士的守时、说话通情达理、随叫随到,认真负责等,给患者以一贯的感觉,使病人产生亲切感,加深其对护士的信任印象,真正实现护患有效沟通。 毕业论文 3 护患沟通的形式 护士的基本职责是增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和减轻痛苦,掌握健康知识,提高自我保健能力是绝大多数病人所期望的,在住院期间大多数病人渴望了解自己所患疾病的相关知识,病情及治疗的方法和效果,饮食、活动、锻炼、预防疾病的知识,各种检查、手术、用药的注意事项,出院后如何恢复和保持健康等。
护士从患者(家属)那里得到主诉,听取他们的合理意见,和患者一起商讨治疗护理计划,同时患者从护士这里获得患者护理内容及有关的护理知识,主动接受治疗和护理,从而取得治疗和护理效果,促进康复。 毕业论文 4 护患沟通的方式 毕业及时交流信息,为病人解决各种问题,责任护士围绕病人开展工作,与病人接触时间多,对病人病情变化,物药反应,治疗上的问题等及时间医生报告,及时处理,良好的护患关系使病人乐于向责任护士讲述自己的各种想法和顾虑,责任护士将这些信息转告医生,医生在查房时对病人详细讲解,以消除病人的顾虑。
使用文明服务用语,做到“四心二有”。即耐心、细心、爱心、责任心;有问必答,有叫必应。
入院时多介绍一句,以减少病人的紧张情绪,操作时多说一句,让病人感到放心,晨间护理多说一句,让病人感到舒心,手术前多解释一句,让病人解除恐惧,手术后多安慰一句,让病人感到亲切,出院时多关心一句,让病人感到温馨,使护患沟通工作的内容更加充实和具体。通过开展这些活动,使患者感到在住院就像回到了家里。
毕业论文 5 体会 毕业论文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提高,人际关系领域的沟通艺术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因此,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按生理、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去处理病人,护士要更新护理观念,彻底改变过去那种“无言服务”的旧护理模式,重新认识临床护士的责任,适应新的医学模式发展的要求,符合病人的心理,以满足病人日益增长的自我保健、安全意识和对护患沟通的需求。
7.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关键词】 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
入院时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
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2.2预防的护理 2.2.1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出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2.2的预防及护理对于、的患者,应在严格下留置导尿,保持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和会阴,保持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
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2.3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
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2.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
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2.2.5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的发生。
2.2.6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患者进行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2.7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者24 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
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通畅,并严密观察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者,可进,并查血型及备血。
必要时口服,并及时补充,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功能锻炼 2.3.1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和半。
(2)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
(3)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 min。 2.3.2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
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
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 2.3.3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2.4脑出血患者的突然发病及其,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部分患者由脑出血所致性格怪异,使家人难以接受。
针对患者各种情绪反应可采用交谈笔记、手势辨认,充分了解其需求,告诉患者经过积极锻炼是可以恢复的,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2.5出院指导脑出血患者病程长,大部分患者往往没有完全康复就出院。
护理人员就要教会其家属掌握一定的护理知识,如休息的环境要通风、透光、安静,地面不宜过滑、不能独居、心情开朗。
8.要一篇护理毕业论文
脑出血患者的护理研究 【摘要】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呈逐年增高趋势,且发病急骤、病情危重,是人类死亡及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
对脑血管患者进行及时有效系统的护理是减少并发症和死亡率的关键,现讨论如下。 【关键词】 脑出血 护理 1临床资料 我院内科2004年1月~2005年8月共收治脑出血患者43例,男30例,女13例,年龄40~83岁。
入院时意识障碍5例,神志清楚38例,失语5例,口齿不清18例,其余20例语言无障碍。4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一侧肢体偏瘫。
2护理 2.1一般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整洁、安静。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避免搬运。
严密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及头痛呕吐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积极配合抢救。如意识障碍加深,血压升高、脑搏缓慢、呼吸深慢而不规则、中枢性高热提示继续出血;如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烦躁不安、轻度呼吸、加深加快、脉搏加速、血压和体温上升考虑脑病前驱症状;如一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迟钝或消失提示脑病形成;双侧瞳孔针尖样大小、眼球固定,提示桥脑出血。
昏迷患者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急性重症脑出血禁食72 h可放置胃管,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及一定的水,无吞咽障碍者可给予低脂高蛋白流质饮食。
遵医嘱合理安排使用脱水剂,保持静脉通畅,严禁外溢,脱水剂应快速给药,其余静脉给药应控制滴速,以防颅内增高。 2.2预防并发症的护理 2.2.1肺部感染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头偏向一侧,病情稳定后定时翻身拍背,用吸引器吸出呼吸道分泌物或误吸的内容物,痰液黏稠不易吸出者可给予雾化吸入。
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2.2.2泌尿系统的预防及护理对于尿失禁、尿潴留的患者,应在严格无菌操作下留置导尿,保持导尿管通畅,每4 h放尿1次,每日更换一次性尿袋,每日消毒尿道口和会阴,保持导尿管的通畅,观察尿的颜色、性质、量并记录,必要时做尿培养。
7~14天后逐渐定时夹管,指导练习排尿的随意性动作,训练其膀胱功能。 2.2.3便秘的预防及护理神志清醒者嘱其多吃粗纤维食物、蔬菜、水果,保证每日2000 ml的饮水量,保证3天排便1次。
便秘可给予结肠环形按摩或使用缓泻剂,必要时灌肠。同时每次便后用水洗净肛门周围。
2.2.4褥疮的预防及护理保持患者平卧体位,睡气垫床,在身体空隙处垫软枕,床铺要保持柔软清洁、干燥、平整无碎屑。患者要每2~3 h翻身1次,协助翻身时,动作要轻柔,避免脱、拉、推的动作,以防擦破皮肤。
对身体受压发红部位定时给予温水热敷按摩或50%酒精按摩,有破损者局部涂以抗生素。红外线照射每日2次。
2.2.5中枢性高热的预防及护理当脑出血患者体温波动在40℃左右,即为中枢性高热。临床护理中,要及时用50%酒精或温水在前额、头顶或颈部、腋下、腹股沟、腋窝等体表大血管处反复多次擦洗,或将冰袋放置在这些部位,也可遵医嘱用药,但降温前后要注意生命的变化并加强基础护理,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2.2.6口腔炎的护理对病情轻微者可饭后睡前刷牙;有活动性义齿者应取下保养洁净,昏迷及吞咽困难患者进行口腔护理每日2次;张口呼吸者用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口腔,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 2.2.7消化道应激性溃疡和出血的预防及护理昏迷及吞咽困难者24 h可留置鼻饲流管,鼻饲流质饮食。
当发生应激性溃疡出血者应立即头偏向一侧,保持呼吸道通畅,并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尤其是血压的变化,预防出血性体克。同时应禁食,仅有少量柏油样便者,可进流质食物,并查血型及备血。
必要时口服去甲肾上腺素,并及时补充血容量,保持水、电解质平衡,配合医生做相应治疗。 2.3功能锻炼 2.3.1急性期以预防为主(1)保持肢体功能位置,取仰卧位时,瘫痪侧上肢垫高超过肩部,肘略弯曲,腕和手指轻度伸展,手握纱布卷,膝下放一小枕,腿外侧放沙袋以防腿外展、外旋;足底放置足板以防足下垂和外翻;随翻身变动体位为半仰卧位、侧卧位和半俯卧位。
(2)被动体位:按关节活动范围进行被动运动,由健侧到患侧,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对肘、指、踝关节活动要特别注意,因这些部位易发生强直,应多做运动。每次每个关节每个方向活动5~6下,每天3~5次。
(3)按摩患侧肢体给予轻柔而有节奏的按摩使其放松,伸肌则按摩与揉捏相结合,并按摩胸大肌,减轻其痉挛性收缩,以免妨碍肩关节运动,每天2次,每次15~20 min。 2.3.2恢复期以增强患肢的活动为主对患肢进行坐、立、行的训练及各种日常训练。
当患者能自行翻身后,将训练体位改为坐位,健手扶床,两腿下垂,增加脊柱和髋关节肌肉、韧带功能和坐位平衡能力。站立训练:先行辅助站立练习,后行床边站立练习,坚持循序渐进,防止肢体萎缩。
行走训练:在患者站稳10~15 min而无疲劳时,即可开始步行锻炼。 2.3.3日常生活训练对患者进行包括吃饭、穿衣、洗漱、如厕及室外活动等训练,帮助患者树立重新生活的信心。
2.4心理护理脑出血患者的突然发病及其后遗症,给患者造成极大的心理创伤。急性期表现出焦虑、无能为力等心理问题,患者由健康变为瘫痪,这一变故使患者感到悲痛欲绝,甚至产生轻生。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康复护理毕业设计论文(护理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