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论文:(农药市场营销)题目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与发展前景,高分
浅谈我国生物农药的现状及发展前景摘要:生物农药对衣业害虫的防治具有明显的效果,同时又具有不杀伤天敌、对生态链影响小、无公害等优点。
随着我国政府对生物农药产业的重视,生物农药将逐步地取代化学农药。本文分析了国内生物农药产业的现状,阐述了生物捉药的生产新工艺,最后给出了我国生物衣药产业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生物衣药,真菌杀虫刺,发酵工艺1992年在“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上,中国承诺2000年国内使用的生物农药将达到国内农药市场的60% 以上 虽然现在还未能达到该比例,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生物农药的态度。2007年我国的300多家原药生产厂和1 600多家农药加工企业的生产能力已超过77万吨 年总产量达42 4万吨,化学防治面积达40多亿亩次 几十万吨化学农药的使用 导致病虫抗药性增强、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杀伤天敌而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地破坏了我国的生态系统。
而生物农药由于其与环境的相容性,不杀伤天敌,对生态链的影响很小而备受世界瞩目。目前.全世界生物农药产品已经超过1 00多种,其中生物技术产品有1 0余种在生物农药中,90% 以上是微生物杀虫剂,即真菌杀;中剂。
由于生物农药产品开发方面有明显优势.因此世界各国都争相投资,研究和开发新型生物农药。一、我国生物农药产业现状我国生物农药经过多年的发展,随着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及资金的扶持,截止到200 7年,国内有30多家研究机构,研发人员500多人,50多个登记品种,国内生产生物农药的厂家达200余家,年生产生物农药6万吨,形成了一定的产业化规模。
由于生物农药属于高新技术领域,其研发和生产都需要高投入和高技术,一些企业具有雄厚的资金,自身科研力量却不足,导致生物农药产品防治效果不好,生产工艺落后、成本高昂 而科研院所具有一定的技术力量,但是却缺少雄厚的资金保障,无法开展毒理学和环境行为学试验。以上两种原因使得我国现有的生物农药种类具备商品化条件的品种却不多,真正能开发成产业化品种或当家品种的更少,直接后果就是国内仍然普遍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害虫防治。
二、国内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我国的生物农药传统生产工艺采用的是深层液体发酵工艺。该生产工艺主要缺点是:产孢率低、发酵参数难以控制 菌种易退化以及产品脱水不充分 生产周期长等.不利于生物农药的大规模生产。
目前最新的生产工艺是由江西天人生态工业有限责任公司与安徽省生物防治重点实验室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共同研发的“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新技术。该生产工艺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清华大学等专家组成的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
鉴定委员认为该技术与设备填补了国内空白,居国际领先水平。该生产工艺以棉麻混合无纺布作为固体培养的载体.接种茵液,进入气相双动态固态发酵培养室进行培养 7 d~9 d即可大量产孢,干煤、检测后即可包装成品 该生产工艺首次确定了培养基、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因子诱发变异退化的规律 评价了菌种退化在生产上的损失 提出了菌种退化控制途径和管理措施 这在全世界的真菌杀虫剂应用史上是首次, 为指导真菌杀虫剂大规模生产奠定了基础。
该工艺还可以筛选出连续20代不退化的优良菌株 并且验证了变异的遗传机制。该工艺主要是吸收了载体生产和平板生产的长处 将工艺参数进一步优化,发展成载体灭菌双相发酵工艺,首次采用先进的理论和设备对真菌杀虫剂的工厂化大规模生产工艺,从根本上解决常规真菌开放式生产发酵参数难以控制,产品质量不稳定的弊病,建立了真菌杀虫剂的固态发酵新工艺,使染菌率降低到0 1% 以下,发酵水平比常规固态发酵提高1倍~2倍,周期比旧工艺缩短51 5% ,成本降低21 35%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比以往有了明显改善。
三、发展趋势及企业对策随着国家宏观调控的不断强化与引导,扶持政策力度的加大与资金的投入.农药及农产品法律法规的完善,应用技术研究以及产学研实质联合的加强 国外相关生物农药企业的进入, 国内生物农药市场的竞争将成为白热化。预测至201 0年,世界微生物杀虫剂需求量在400万吨每年以上,国内需求量在80万吨每年。
国内农药企业应该对生物农药行业引起足够的重视,进行产品结构的调整与优化,将生产重心放到生物农药产品上来 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 加大企业的技术力量投入,大力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工艺、新产品。1 企业要积极跟进世界先进技术,不断推进技术进步,降低成本,建立高效的销售体系 在质量 价格和服务方面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技术、研发、管理及生产效率上达到一流水平2 加快研发技术转化和应用.抓住市场的真正需求.快速将适销对路的新技术产品投放市场.才能使公司有更快的发展。
不断以创新技术和创新产品来满足曰新月异的市场变化需求。建立和完善企业人才引进、使用、报酬等制度,尤其要高度重视研发团队的培养和企业科技能力建设。
3 在各个环节上制定严密有效的事先防范和事后防范措施.建立完善的企业风险管理流程和预警处理机制.及时有效地转移、降低或化解风险。综上所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
2.有没有专门研究化肥的书籍和论文
专著:《农业化学》《农业化学讲义》 苏联季米利亚捷夫农学院X.K.阿沙洛夫(Acapoв)教授于1956~1957年受农业部委托,在北京农业大学组织的农业化学讲习班讲课时编写的讲义。
尹崇仁等译《农业化学,1.肥料》 《农业化学,2.作物施肥法》 《农业化学(总论)》 《作物营养化学》 全国农业高等院校试用教材中国高等农业院校试用教材《中国肥料概论》《肥料手册》 《农业化学手册》《农业化学研究法》《植物营养元素的土壤化学》《土壤农业化学常规分析方法》 《农田施肥原理与实践》 《微量元素肥料研究与应用》 《肥料效应函数》《作物营养障碍的诊断及其防治》 《植物营养原理》 《硼肥》 《植物营养原理》《作物营养与施肥》 《土壤肥力物质基础及其调控》 《植物营养与肥料》 全国高等农业院校统编教材。《微量元素的农业化学》 《中国南方农业中的钾》 《中国磷矿的农业利用》 《当代科技重要著作·农业领域》丛书之一,是集近半个世纪(1939~1988)有关磷矿粉直接利用的研究资料,经全面、系统的整理而写成的专著。
外国出版的著作 《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 原文为Die Chemie in Ihrer Anwendung Duf Agrikultur und Physiologie。农业化学创始人J.von李比希著,被誉为本学科的经典著作。
《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苏联现代农业化学学派创始人Д.H.普里亚尼什尼柯夫院士的重要著作。《氮肥的农业化学》 原名为Агрохимия АзотньIх Удобрений。
全面介绍氮肥施用原理及技术的专著。Д.A.柯连科夫(Корeнькoв)编著,1976年由苏联科学出版社出版。
《植物的氮代谢》 原文为Nitrogen Metabolism in Plants。L.毕沃斯(BeeveIs)著,Edward Arnold出版(1976年)。
全书共分9章,着重阐述了高等植物中含氮化合物的生物合成和降解过程;分别介绍了种子的氮代谢、植株整体的氮代谢和果实成熟时衰老叶子的氮代谢。中译本由薛应龙、欧阳光察译,1981年由科学出版社出版。
《磷在农业中的作用》 原文为 The Role of Phosphorus in Agriculture。F.E.凯萨文(Khasauwneh),E.C.塞姆波(Sample)和E.J.凯姆普思(Kamprath)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0年)。
主要内容为:世界磷的贮备及资源,美国的磷酸盐工业、原料及肥料,世界磷肥供需的展望;植物的磷营养,根际微生物在植物吸收磷中的作用,土壤中的磷与其它元素的关系;农作物、蔬菜、林木及牧草的磷营养及其与动物和人的磷营养的关系等。《植物无机营养》 原文为Inorganic Plant Nutrition。
A.拉鲁斯(Lauchli)和R.L.比莱斯基(Bieleski)编辑,Springer-Verlag出版(1983年)。撰稿者大多是世界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和植物营养学家,E.爱普斯坦撰写了前言。
书中全面阐明了植物营养理论、植物营养元素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养分的吸收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运转;分析了源—库关系和产量形成的生理基础;阐述了根际微生物及菌根在植物营养中的重要作用,现代溶液培养技术,营养诊断技术以及植物营养研究展望。中译本是张礼忠、毛知耘译,1992年由农业出版社出版。
《作物生产中的氮》 原文为Nitrogen in Crop Production。R.D.霍克(Hauck)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4年)。
系统地阐述了氮对作物生产的重要性、植物的氮源、作物在不同条件下对氮的利用效率、如何培育氮利用效率高的作物;分析了影响植物氮利用效率的限制因子和氮代谢与作物产量的关系;介绍了氮肥的施用方法及效率。《农业中的钾》 原文为Potassium in Agriculture。
R.D.芒森(Munson)主编,美国农学会、作物学会和土壤学会出版(1985年)。系统地阐述了世界钾矿资源、贮备和采集,精制技术;钾肥的销售与施用;土壤中的钾,植物中的钾,人类和动物体内的钾;阐明了钾的生理功能、钾的吸收转运、各种作物的钾营养、缺钾症状与诊断;钾肥的施用方法和获得最高产量的需钾量,钾与其它营养元素的平衡等;还介绍了中国和日本施用有机和无机钾肥的经验。
《高等植物的矿质营养》 原文为Mineral Nutrittion of Higher Plants。H.马斯纳尔编著,Academic Press出版(1986年)。
着重阐述了矿质元素的短距离运输和长距离运输、源—库关系及植物—土壤的相互关系;强调了植物矿质营养的遗传学基础;介绍了共生固氮作用及其前景、植物必需营养元素和有益元素的生理功能、营养诊断以及矿质营养与植物抗逆性的关系等。中译本是曹一平、陆景陵等译,1991年由北京农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植物营养原理》 原文为Principles of Plant Nutrition。K.门格尔和E.A.柯尔比(Kirkby)编著,1987年由国际钾研究所出版第四版。
《土壤农化分析》《化肥分析》《中国化肥使用研究》 (全国化肥试验网六五 试验研究论文汇编)包括福建省钾肥对水稻的增产效果及施用技术研究等70篇《较量先较真》《肥料质量鉴别》《新型肥料无风险施用100条》《主要肥料与施肥技巧》《水溶性肥料生产与施用》《西藏自治区肥料研究与实用技术/ 关树森》至于论文嘛,各个专业杂志及网站,还有百度文库都有啊。杂志:《化肥工业》《化肥分析《化肥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