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关于《会计信息的特征与作用》的论文
会计信息是经济信息的一部分。它是由会计手段反应出来的企业各种资产变化的情况和资料以及引起这种变化原因的总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信息在企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会计信息是企业制订经营决策的重要基础和依据。为了保证决策正确和提高决策水平,企业必须充分运用会计信息。一,现代会计信息的特征:1、会计信息是客观的。会计信息来自企业的经济活动,是客观经济业务的反映和表现.它不依赖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存在,但却不能离开企业经济业务这个主体.会计人员取得会计信息,应尊重客观事实,遵守各种财会制度和纪律,不能凭主观想象任意编造信息。2、会计信息是可以识别的。由于客观经济业务是可以认识的,因此反映客观经济业务的信息也是可以识别的.不同的会计信息有不同的识别方法,如财务信息和成本信息的识别方法就不同。3、会计信息是可以传递的。传递会计信息的工具叫"载体".会计信息载体很多,有语言文字,数字,电磁波等.会计报表是最普通的会计信息载体。4、会计信息是有时效的。反映经济业务的会计信息,是经常发生变化的.经济业务在发展过程的一定阶段发出会计信息,人们认识经济业务在该阶段的特征是有效的,过时的信息是无效的。5、会计信息具有内部性。财务信息主要是发生在企业内部,虽然有的信息涉及到外部,但其主体仍是本企业.本企业的财务信息,除按法定程序必须公开外,一般都是保密的。6、会计信息具有敏感性。财务信息是有较高的敏感性.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只要有所作为,或者管理上有漏洞,马上能在财务信息上显示出来.可以说,财务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的"荧光屏","晴雨表"。二,现代会计信息的作用:会计的产生和发展与生产力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在企业制度萌芽的早期,生产活动较为简单,经营者也是所有者,不存在受托经营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此时会计仅作为记录工具,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容量都很有限,也不存在会计信息质量问题。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资本的高度聚集和经营职能的高度专业化,以财产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为表现形式的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企业制度逐渐产生了,此时就需要会计信息来缓解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下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概括而言,会计信息的作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合理的决策。无论是现在的或潜在的投资者或债权人,为了做出合理的投资和信贷决策,必须拥有一定的信息以了解已投资或计划投资的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例如,投资者主要关心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获利能力,需要了解投资的风险、回报,以及关于企业盈利和股利分配的信息。而债权人则要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和偿债能力,以保证货款的安全和可收回性。这些信息都属于会计信息,通过财务报告来提供,减少逆向选择问题。
2.反映管理当局的受托经营责任。为了保护自己的切身利益,股东需要了解和评估管理当局的业绩及其对受托资源的经管责任。财务报告可以充分揭示关于企业在期末的财务状况和期间经营业绩的有关信息,从而可以反映管理当局的受托责任及其完成情况,减少道德风险问题。
3.评估和预测未来的现金流动。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主要是为了帮助其做出正确的经济决策,因而要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活动。其中的主要内容侧重于财务预测,即预测有关企业的现金净流入的金额、时间分布和不确定性。通常,预测经济前景应以过去的经营活动的信息为基础,即由财务报告所提供的关于企业过去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的信息作为预测依据。
由此可见,会计信息能够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资源配置主要是以资本市场为媒介,使资本从低效率企业向高效率企业的自由流动来配置资源。会计信息所提供的一个主要信息就是反应各个企业的盈利水平及其获利能力,从而有助于投资者、债权人和社会公众对不同企业的经营业绩和财务实力进行比较和预测,以便确定投资或贷款的企业,其结果将促使社会资源流向高收益的行业或企业,达到最佳配置。
2.help
我已经尽力了 如果满意请选为满意回答 论会计信息系统计算机论文 会计信息系统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组织处理会计业务,为企业提供财务会计信息并管理控制企业经济活动的系统。
会计信息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由单用户向网络化发展,尽管我国会计软件的功能、集成化程度都在不断提高,但是会计软件在设计思想上依然存在一些缺陷。 一、会计信息系统的定义 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对会计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加工、传输并输出大量会计信息的系统。
它通过输入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运用本身特有的一套方法,从价值方面对本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以及经营成果进行全面、连续、系统地定量描述,并将账簿、报表、计划分析等输出反馈给各有关部门,为企业的经营活动和决策活动提供帮助,为投资人、债权人、政府部门提供会计信息,以便更加有效地组织和运用现有资金。 二、会计信息系统代替手工记账 会计信息系统代替手工记账就是指用会计软件输入会计数据,由计算机对会计数据进行处理,并打印输出会计账簿和报表。
但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搞不好,就有可能使会计工作产生混乱或造成数据丢失,给单位带来损失,因此,在从手工核算转向电算化核算的衔接和过度阶段,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建立完整的会计电算化内部管理制度,配有专门或主要用于会计核算工作的电子计算机,并配有熟练的专职或兼职操作人员。
要建立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明确每个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定人员、定岗位、明确职责、各司其职,以利于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程序化和规范化。 三、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会计数据的来源发生变化,对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
积极的影响有:(1)会计数据不必重新录入,减少了会计数据录入错误的机会 ;(2)会计数据直接从其他系统采集,保证了数据库的完整性;(3)会计系统从其他系统实时采集数据进行会计处理,保证了数据的及时性。 消极的影响有:(1)从其他系统直接采集的数据,如果数据本身有错误,则该错误可能会带到会计系统; (2)会计人员被动地接受其他系统工程生成的数据进行会计处理,审核功能被削弱;(3)由于实现了数据的快速传输与数据库共享,数据生成部门或客户如果反复更改同一经济业务的数据,则会给会计部门的财务处理带来不便。
2、信息流与单证传递相脱节,会计核算的原始凭证形态发生变化。当企业的信息系统大规模联网时,数据可以跨部门、跨地区传输,且传输的速度极为迅速,而纸质原始凭证却不可能以同样的速度在需求部门之间进行传递,有些电子交易甚至没有产生原始凭证。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记账时难计算机职称论文/jsjzhicheng/以取得数据发生时的纸质原始凭证,而只有原始数据管理部门的数据处理凭证,如业务员部门的数据交换凭证和数据总凭证等。企业的信息系统越发达,数据的共享性越强。
然而,在数据共享的同时,数据的使用部门往往要无条件地接受所共享的数据,难于审查数据发生时的原始凭证,会计部门在会计核算时也会面临这种情况。 3、系统升级时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库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
在信息系统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系统的升级要对原有数据和系统进行更新和替换,新系统达到稳定和可靠也要经过一段时间和过程。为了保证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往往要求和老系统并行一段时间,稳定后再甩掉老系统。
在实际工作中,新系统切换后,造成会计数据信息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系统升级过程中新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对会计数据的处理具有较大影响。
4、会计人员对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的依赖性削弱了会计的可靠性。随着信息系统的发展,信息系统的管理越来越专业化,信息管理体人员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特别是会计信息系统也由企业的信息系统管理人员进行管理和维护,信息系统管理体制人员掌握会计核算的计算机程序的数据库。在实际工作中,上于会计人员缺乏信息技术知识,在进行一些特殊的会计处理时,或者在会计处理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只能由信息系统管理人员帮助解决。
在解决问题时,会计师人员有时会提供本人的代码和密码,使信息系统管理人员极易掌握会计人员设定密码和代码的规律。如果会计人员事后不及时修改密码,信息系统管理人员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会计人员的密码进入会计系统。
四、会计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 1、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可靠性。开放性的网络会计环境下,存在信息失真的风险。
尽管信息传递的无纸化可以有效避免一些由于人为原因而导致会计失真的现象,但仍不能排除电子凭证、电子账簿可能被随意修改而不留痕迹的行为。传统的依靠鉴章确保凭证有效性和明确经济责任的手段不复存在。
由于缺乏有效的确认标识,信息接受方有理由怀疑所获取财务数据的真实性;同样,作为信息发送方,也有类似的担心,即传递的信息能否被接受方正确识别并下载。 2、企业重要的数据泄密。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信息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变得尤为重要,它已经成为企业的一项重要资本,甚至决定了企业的激烈。
3.本科毕业论文··ERP对会计信息的影响··在线等资料啊··要写提
我发表过一个论文,结合自动转账讨论技术细节,可能对你有点启示。论文原文你不用参考,只是拓展下思路。下面是不分摘取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ERP系统中设置自动转账功能由来已久,但是开发人员从计算机专业角度出发进行设计和开发,忽视了会计职能,使得自动转账子系统走入设计误区,导致ERP软件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数据传递方面出现很多弊端。本文从企业业务角度和财务角度两个方面讨论自动转账的使用,讨论自动转账系统合理设计和有效使用的问题。
财务系统是ERP系统的数据中心,而总账系统又是财务系统的中枢,所以总账系统是整个ERP系统的数据中心。ERP系统本身高度集成,这就决定了财务会计完全融入企业的整体流程,企业各业务环节的物流产生的信息都将实时传递到财务部门。
财务部门负责组织会计业务,并为企业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财务信息、定向信息和决策信息。通过收集、存储、加工、传输和利用会计信息,对经济活动进行反映和控制。在传统手工处理模式和会计电算化初期,财务人员都是依据业务发生的原始凭证填制会计记账凭证,以记账凭证为依据生成相关的财务信息。这种处理方式的业务滞后性非常明显,会计的实时控制无法得以落实,会计提供的信息不能实现及时性,难以满足决策者的需求。
在ERP环境下,为了解决手工核算和电算化初期的问题,实现业务流程、财务会计流程、管理流程之间紧密合作,缓解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协调状态,就需要有效的打通财务信息在各子系统之间的传递通道。如果仍然沿袭各部门分而制之的传统,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各司其职、各自为政的情况,那么就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
由于对会计职能的忽视,使得自动转账子系统走入设计误区,导致ERP软件在会计信息系统和其他子系统数据传递方面出现很多弊端。
1 自动转账生成的记账凭证不能修改,增加了会计人员的工作量。
2 弱化内部控制,无法实现会计的“后台平行监控”职能
3 不利于ERP在企业各部门全面实施
大概摘录这么几段,属于比较细节的东西,你可以考虑扩展思维,从大的方面再找些点。
4.求关于会计信息化论文的参考文献
[1] 彭常青. 我国企业管理信息化问题研究[D]吉林大学 , 2006 .
[2] 饶卫振. 行业信息化水平测度方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
2006 .
[3] 熊晓元. 企业信息化投资策略与评价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 , 2002 .
[4] 陶溪.
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问题与对策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 , 2006 .
[5] 张俊山. 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
, 2003 .
[6] 袁清文. 煤炭企业信息化的应用模式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 , 2004 .
[7] 史灵歌.
我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发展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 , 2002 .
[1] 谢新洲. 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05) .
[2] 马国芬. 企业产业信息化及定位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 , 2001,(10) .
[3]
陈蔼莉. 推进企业信息化工程进程的对策研究[J]情报杂志 , 2002,(02) .
[4] 弭元英,冯绍瑞.
基于信息化的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 , 2006,(12) .
[5] 刘红雨.
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情报 , 2000,(01) .
[1] 章吉林.
有色金属企业信息化建设研究[D]中南大学 , 2004 .
[2] 李六. 企业信息化建设及测评问题研究[D]上海海事大学 , 2003 .
[3] 张勇刚. 企业信息化测度理论与方法研究[D]重庆大学 , 2004 .
[4] 臧毅.
企业信息化指标评价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 2003 .
[1] 胡晶,刘芳. 企业信息化的难点及对策[J]财贸研究 ,
1999,(05) .
[2] 杨景旗,宋贵侠. 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大庆社会科学 , 1999,(04) .
[3] 候炳辉. 刍议企业信息化[J]电子展望与决策 , 2000,(02) .
[4] 王国强.
关于煤炭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思考[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 2002,(04) .
[5] 郭雨春. 企业信息化与计量[J]工业计量 ,
1999,(06) .
[6] 冯文龙. 企业信息化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2,(01) .
[7] 李波. 管理因素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1,(04) .
[8] 陈国权.
我国企业在实施CIMS过程中的若干管理问题[J]管理工程学报 , 1999,(03) .
[9] 谢新洲.
论我国企业信息化与信息环境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00,(05) .
[10] 葛中全,唐小我,李仕明.
我国企业信息化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1,(03) .
5.谁有关于会计信息的管理方面的本科论文
论会计信息管理的价值 一、欧美管理会计发展沿革 (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
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30年代以后,外部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强化了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的股权也越来越多地分散到众多的小股东手中,企业对外财务报告受到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面对压力,自然会将会计工作的重心更多地“外向”。
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得不忙于编制各期的财务报告,不再愿意花时间来设计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企业管理者也受到了迷信数字的投资者的影响,不得不时时关注外部人员对自己的评价,琢磨如何在短期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不是关心企业的长期生存。
因此管理会计赖以发展的企业精神和基本要求完全丧失了,管理会计也就不能再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高度相关的信息了。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在80年代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理论界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作为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责任关系和内容,是双方在事前的雇佣合同中约定的。
最初的代理模型只是关注风险规避和惰性条件下的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均衡的薪酬计划,也就是委托人在激励机制与风险选择之间的制约均衡。很明显这只是企业行为的一个方面,后来这一理论逐步扩展到研究管理会计过程和方法在公司内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挥上。
从这一意义上说,委托代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整个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后来的实证研究也证明,该理论与企业的部分实际行为(如:企业长期投资选择,短期行为倾向,签定薪酬合同等)保持一致。
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假设过于严格,而分析又过于简化,使得理论在实际中的直接应用的效果不明显,理论的实证检验也十分有限。针对理论模型的缺陷,90年代以后,委托代理理论又形成了几大分支(1)分析式代理理论:注重分析方法的规范化,坚信严格方法下必定会得到正确答案。
(2)交易成本理论:强调模型参与人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以及合同的不完美性,可以很好地解释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条件下模型内部的稳定性,以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解决代理基本模型与实践的脱节。本理论非常强调实证研究,强调问题的发现而不是答案。
(3)Rochester模型强调企业内部均衡之外的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作用,以及交易成本、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本理论的模型分析过程非常明确,尤其注重利用数据对所提出假设的实证性验证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管理者对财务政策的选择倾向和公司模式的选择行为。
以上几个模型大大拓展了传统代理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突破(1)内部监督的价值:主要涉及企业代理人、委托人双方的信息状态,以及监督系统本身的成本效益分析;(2)盈余行为主要考察企业内部披露原则的适用性,以及作在代理人私有信息情况下的信息披露的帕累托最优水平;(3)成本分摊选择:主要讨论零积博弈条件下,委托人的最优成本分摊政策选择;(4)业绩评价与回报评价:从敏感性角度设立模型,考察不同业绩和回报评价组合的最优化。 这些方面作为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有益补充,构成了未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但是,即使有了构造严谨的模型作为补充,委托代理理论仍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尤其是对后两个模型而言,模型发展并不像前者那样完美,尤其是对待诸如交易成本、均衡等基本概念的定义过于模糊,内容也不够全面,相关的批判性和改进性的又章是近几年的焦点。另一方面,实证检验方法也受到批评。
由于管理会计本身是一项涉及企业方方面面实践活动的工程,管理会计理论研究倾向于理论本身是经过企业的实践检验的,而对实证研究方法而言,希望得出的结论应当是涉及委托代理理论的一般性原则,所以不可能直接用来解释企业中出现的特定问题,这是由企业实践的复杂性和实证研究的局限性所决定的。所以单从方法论的角度而言,即使委托代理理论对管理会计理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支撑作用,管理会。
6.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会计电算化毕业论文 企业会计电算化的现状与完善对策 摘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会计电算化在具体应用中存在着认识不足、人才短缺、信息安全风险、没有统一规范的数据接口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加强认识、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健全保密措施、规范各软件数据接口技术等完善对策。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现状;对策 一、我国企业会计电算化的发展 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经历了尝试阶段、自发发展阶段、有组织有计划地稳步发展阶段和具有人工智能的管理型会计软件发展阶段。财政部从1988年开始,规划我国会计电算化的中长期目标、组织商品化会计核算软件评审、建立会计电算化管理的规章制度、开展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指导基层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等,从而推动了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健康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势头较好,目前国内90%的单位使用的会计软件都是我国自行设计生产的,可以说会计软件已成为我国软件行业的一面旗帜。我国会计电算化高等教育创建于1984年,明确提出会计电算化专业要培养一批既熟悉会计又懂计算机的复合型人才。
会计电算化理论上的发展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涌现了大批会计电算化的优秀教师和实际工作者。 二、会计电算化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信息系统是财务、业务和人事等信息系统的有机结合。
一个企业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实施过程,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理念、管理模式、业务流程等方面改造的过程。由于企业自身原因与外部环境的影响和财会工作自身的特点,现阶段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现分析如下: (一)对会计电算化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目前,许多企业还未充分认识到会计电算化的意义及重要性。
首先,许多企业领导者对会计电算化存在片面认识,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会计核算工具的改变,看不到其对会计职能、企业管理方法和管理流程的深刻影响,有的领导甚至认为会计电算化只是用计算机代替账册,仅把会计电算化当作树立企业形象的一种手段。其次,在会计电算化的具体应用中,多数单位缺乏对手工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意识,没有针对本企业自身的管理要求和运行模式,对会计信息系统进行相应的设置和调整。
在不少财务人员看来,电算化仅仅是代替了手工核算,提高了核算效率,根本未认识到建立完整的会计信息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 (二)缺乏复合型的会计电算化人才 缺乏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专业人才成为企业快速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障碍,作为一个综合性的财会专业人才,需要具备计算机、会计、管理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实现从满足手工会计的需要到适应会计电算化普及的过渡。
目前,许多单位的电算化人员是由过去的手工会计、出纳等经过短期培训而来,他们在使用微机处理业务的过程中大多数是除了开机使用财务软件之外,对微机的软硬件知识了解不多,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处理的会计数据进行财务信息的加工处理。当计算机运行出现问题时,计算机维护人员又大多是计算机专业出身,对财务知识又不甚了解,所以不能够把计算机知识和会计等财务知识融合在一起。
(三)会计电算化下的财务信息存在安全问题 财务数据是企业的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电子符号代替了会计数据,磁介质代替了纸介质,财务信息面临安全风险。
目前,我国的财务软件生产还处于模仿和加工阶段,没有形成一定的产业规模,多数财务软件的开发都是把重点放在理财和提供多功能管理和决策上,很少放在数据的安全保密上。随着网络经济时代的到来,在给企业带来无限商机的同时,网络财务面临的最突出问题就是安全问题。
网络下的会计信息系统很有可能遭受黑客或病毒的侵扰,很多企业没有针对网络环境来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会计电算化安全防范措施,一旦发生问题将给企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中国会计网 (四)会计电算化下的统一数据接口问题 由于我国目前的财务软件都是各软件公司自行开发的,各自使用不同的操作平台和支持软件,数据结构不同,编程风格各异,为技术保密,相互没有交流和沟通,没有业界的协议,自然也没有统一的数据接口,在系统与系统之间很难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
(五)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管理工作存在漏洞 许多会计电算化单位没有严密的基础管理工作制度。首先,在人员分工上,企业对会计电算化操作人员与系统维护人员等岗位没有严格权限限制措施,操作员密码公开或不设密码,为越权使用和篡改数据留下隐患。
特别是一些中小企业内部控制十分不完善,使得会计电算化不能正常健康运转。其次,从档案资料管理上,许多单位对存储会计档案的磁盘和会计资料未能及时归档,已经归档的内容不完整,导致不少的会计档案被人为破坏和自然损坏,以至于造成企业财务信息泄密。
(六)会计电算化重视账务处理却忽视管理应用 会计电算化的运用可以极大地发挥电子计算机的计算与分析功能,但是,由于受。
7.急求一篇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毕业论文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化之探讨
论文编号:KJ033 字数:11154,页数:13
摘 要
目前,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着很多不规范的问题亟待有效解决,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依然非常重要和迫切,必须结合我国实际。因此,本文共分为五部分进行研究。首先,介绍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起源、发展、作用,以及相关基本概念。其次,揭示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现状与其危害性。然后,深入剖析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成因。最后,根据成因,寻求并实施科学、有效的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的应对策略,以维护资本资本市场运营提供良好的秩序与环境,充分保障国家、企业、投资者三方利益,构建我国经济和谐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上市公司 会计信息披露 违规分析 策略 大纲 引言 1 一、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之基本概念 1 二、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之现状及危害性 2 三、探究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之成因 4 四、应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之有效策略 7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参考文献 1.楼积宇,“我国上市公司的诚信之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J],《金融经济》,2008年2月,第02期,第33-35页; 2.蒋平,董惠良,“论我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信息披露问题”[J],《商场现代化》,2007年12月,第12期,第11页; 3.张晓琴,“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若干问题”[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5月,第10期,第56页; 4.刘振宇,“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究”[J],《会计研究》,2007年5月,第05期,第5页; 5.张宝清,“关于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7年2月,第02期,第69页; 6.曹阳,“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的再思考”[J],《财证监督》,2006年10月,第10期,第44-46页; 7.陈喜常,“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探析”[J],《财经问题研究》,2006年9月,第09期,第21页; 8.曹中红,“我国上市公司中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12月,第06期,第28-30页; 9.郝洪文,“改进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思路”[J],《经济论坛》,2006年5月,第05期,第43页; 10.周增来,刘国樱,“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金融与经济》,2006年4月,第04期,第37页; 11.刘峰,《信息披露:实话实说》[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年版第2版,第354-359页; 12.张静,程建华“浅谈新形势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J],《山东经济战略研究》,2005年6月,第Z1期,第72-75页; 13.蒋亚朋,《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5年版第1版,第89页; 14.Lev, B., Souiannis, T. the capitalization, amortization , and Value-relevance of R&D.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6:482. 15. Persons, O,Using Financial StatementData to Identify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Fraudulent Financing Reporting [M],Journal of Applied Business Research 2005:143. 16. JK Loebbecke,MM Eining, and JJ Willingham,Au- ditors' Experience with Material Irregularities,Frequency Nature and Detectability [M];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 and Theory;2005年:339.
至少里面的参考文献对你有用,回答引自 /bencandy.php?fid=49&id=5479
8.会计毕业论文3篇 我要经典的 不要啰嗦的 谁有
当前位置 >> 所有论文 >> 会计论文 管理会计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一、欧美管理会计发展沿革 (一)与财务会计相比,管理会计更应关注企业内部 近代大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多为等级制的组织形式,在这些组织中产生了对会计信息的新需求,从而产生近代的管理会计。
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不仅可以提供有关成本管理的及时、真实的信息,还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双向沟通系统,在企业内部的规划、控制、交流、激励、评价等方面发挥作用。 然而到了20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当几乎所有与管理会计有关的技术方法都出现以后,管理会计的发展却似乎停步了。
分析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是因为采用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大型企业获得成功,使得小型企业以其为范例,不再追求创新和改进。另一重要原因是管理会计信息相关性丧失。
30年代以后,外部市场尤其是证券市场强化了对企业信息披露的要求,企业的股权也越来越多地分散到众多的小股东手中,企业对外财务报告受到的压力不断加大。企业面对压力,自然会将会计工作的重心更多地“外向”。
企业的会计人员不得不忙于编制各期的财务报告,不再愿意花时间来设计企业的管理会计系统。企业管理者也受到了迷信数字的投资者的影响,不得不时时关注外部人员对自己的评价,琢磨如何在短期提高自己的声誉,而不是关心企业的长期生存。
因此管理会计赖以发展的企业精神和基本要求完全丧失了,管理会计也就不能再为企业的管理者提供高度相关的信息了。 这种情况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
在80年代初期的情形是,管理会计信息完全依附于企业的财务会计信息系统对管理者而言,这些信息既缺乏时效,又过于笼统对规划和控制而言更是被扭曲了。当此种情形被研究者揭示出来之后,立即在欧美的管理会计界引发了极大震动,无论是实务界还是学术界都开始对传统的管理会计系统进行反思,并按现有的技术条件和环境因素,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了革新,从而促成了管理会计教育和理论研究的新发展。
(二)理论界的发展 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起作为管理会计理论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经济学的委托代理理论。代理人和委托人之间的责任关系和内容,是双方在事前的雇佣合同中约定的。
最初的代理模型只是关注风险规避和惰性条件下的代理人与委托人之间均衡的薪酬计划,也就是委托人在激励机制与风险选择之间的制约均衡。很明显这只是企业行为的一个方面,后来这一理论逐步扩展到研究管理会计过程和方法在公司内部发挥作用的必要性以及如何发挥上。
从这一意义上说,委托代理理论为我们提供了认识整个企业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后来的实证研究也证明,该理论与企业的部分实际行为(如:企业长期投资选择,短期行为倾向,签定薪酬合同等)保持一致。
但是由于模型本身的假设过于严格,而分析又过于简化,使得理论在实际中的直接应用的效果不明显,理论的实证检验也十分有限。针对理论模型的缺陷,90年代以后,委托代理理论又形成了几大分支(1)分析式代理理论:注重分析方法的规范化,坚信严格方法下必定会得到正确答案。
(2)交易成本理论:强调模型参与人的有限理性,交易成本以及合同的不完美性,可以很好地解释在发生突发事件的条件下模型内部的稳定性,以交易成本的最小化解决代理基本模型与实践的脱节。本理论非常强调实证研究,强调问题的发现而不是答案。
(3)Rochester模型强调企业内部均衡之外的劳动力市场与资本市场的 作用,以及交易成本、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本理论的模型分析过程非常明确,尤其注重利用数据对所提出假设的实证性验证结果,可以很好地解释管理者对财务政策的选择倾向和公司模式的选择行为。
以上几个模型大大拓展了传统代理模型在实践中的应用,尤其是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中取得突破(1)内部监督的价值:主要涉及企业代理人、委托人双方的信息状态,以及监督系统本身的成本效益分析;(2)盈余行为主要考察企业内部披露原则的适用性,以及作在代理人私有信息情况下的信息披露的帕累托最优水平;(3)成本分摊选择:主要讨论零积博弈条件下,委托人的最优成本分摊政策选择;(4)业绩评价与回报评价:从敏感性角度设立模型,考察不同业绩和回报评价组合的最优化。 这些方面作为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模型的有益补充,构成了未来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的基本框架。
) 摘 要:文章就会计电算化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及控制问题进行了系统的分析,指出在会计电算化过程中进行风险控制的必要性,并提出了防范控制的几项措施。
一、会计电算化的风险分析 1.会计电算化的特点。会计电算化后,由于会计信息系统自身的特点,增加了固有风险。
因为在手工会计核算下,要想更改会计数据必须要同时更改相关的会计凭证日记账、明细账、总分类账和会计报表。一方面工作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也会在相关的纸质存储介质上留下相应的痕迹,因此,一般无法对会计资料进行更改。
而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中,一般只需要录入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系统会自动根据录入的原始凭证生成记账凭证,并对记账凭证进行进一步加工处理生成会计账簿和会计报表。因而只需增、删、修改录入的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就会改变最终的会计数据结果,并且不会在磁性介质上留下任何可辨的痕迹。
另外,会计数据会因计算机病毒,电源故障,人为操作失误,程序处理错误和网络传输故障等原因而出现错误。 2.会计电算化的主要风险。
(1)开发和设计中存在的风险。在应用软件的研制过程中,由于研制人员所考虑的问题不是十分全面,致使实际工作中的一些情况与之不能吻合,容易出现微小的差错,给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犯罪分子正是利用这一空隙,运用技术化、智能化等高科技手段进行犯罪活动。
据报道,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开始会计电算化以来,经济犯罪频繁发生,会计领域的计算机犯罪案件也呈上升趋势,一些犯罪分子利用计算机软件设计上的缺陷和不当手段在短短一、两年甚至几个月里,就侵吞几百万、几千万的社会财产,给社会资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2)业务操作中不规范和玩忽职守造成的风险。
企业应用现代化管理工具替代了陈旧落后、繁琐的手工核算。但是企业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没有转变,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往往只停留在形式上。
所以,犯罪分子利用内部防范制度的薄弱环节,不惜以身试法,利用合法身份,滥用或盗用操作密码进行越权操作,从而达到侵吞企业财产的目的。 (3)计算机维护不当酿成风险。
在电算化高速发展的时代,会计账目,货币现金,信息存储,文件传递等都变成了电子文件存于计算机内,通过网络进行传输。由于会计信息存储电磁化,电算化系统下会计信息以电磁信号的形式存储在磁性介质中,是肉眼不可见的,很容易被删除或篡改而不会留下痕迹,往往使应用人员和维护人员疏忽潜在危险的存在。
(4)不可控制的灾害风险。不正常的程序结束操作造成的故障,存储数据的辅助介质(如磁盘)部分或全部遭到破坏。
以及一些不法分子蓄意制造计算机病毒,恶意攻击,侵入系统,干扰、破坏系统的设置,破坏程序正常执行及数据的完整。 二、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与对策 1.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的应用为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手段。电子数据处理系统借助其信息存储量大、核算速度快、信息输出及时等优势,使管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信息等动态指标,有助于进行科学的预测和决策以及有效的反馈控制。
然而,这种存储及处理是在人们不直接控制的情况下进行的,一旦出现舞弊行为后果将更为严重,并且更难发现。可见对会计电算化的内部监控将比传统手工会计情况下更为严格,我们一定要深刻认识会计电算化风险防范的重要性。
2.对电算化风险防范与控制的对策。 (1)加强软件购置及开发的管理。
计算机软件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会计电算化工作所运用的系统软件(包括部分应用软件)多是从外部购置,所购置软件的技术是否成熟、可靠,直接关系到数据的安全。购置的系统软件应是经过实践应用并被证明是安全可靠的,购置的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必须是经财政部门评审通过的,并应有详细的操作说明。
单位自行开发、研制会计电算化应用软件的,必须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科学系统地分析和设计,开发、研制过程一定要规范,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必须符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的要求。开发、研制出的软件在投入运行前必须经上级有关部门的评审、鉴定,软件的有关文档资料必须齐全。
在正式运用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转,对相关数据进行验证,防止研制人员由于考虑问题不全而出现的偏差。(2)加强组织控制。
随着会计电算化的超速发展,会计机构也应作相应的调整,如人员岗位责任制:人员岗位包括基本会计岗位和电算化岗位,其中基本会计岗位分为会计主管、出纳、核算、稽核和档案人员等。而电算化会计岗位则是操作员、维护人员、直接管理人员和会计软件人员。
以上两种工作人员之间不得兼任,还要明确软件开发人员、维护人员不能兼任操作员。并建立各岗位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度,且分工科学,责任明确。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关于会计信息系统的毕业论文(急求:关于《会计信息的特征与作用》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