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制造与检修毕业论文(动车组运行控制系统,写一篇1500以上字的论文!)

1.动车组运行控制系统,写一篇1500以上字的论文!

传统的列车,动力来自于机车,通过机车牵引车列运行,机车自重很大,牵引启动需要很大的摩擦力,也比较耗费燃油和电力,整列列车运行和制动控制都在机车上,制动系统通过机车风缸和分布在各车厢的风缸用管道连接,制动时采用电空统一驱动风缸活塞放风迫使刹车盘或者闸瓦产生气动压力来制动,列车停车需要较长的距离。运行时而车厢之间相互摩擦挤压推拉受力较复杂,容易损坏,也不易高速运行。知道了这些,动车组也就相对好理解,动车组这个概念是将列车的动力单元由一个变为多个,像动力集中式动车神舟号,两端为机车中间为无动力的车厢,这样启动需要的牵引力就分散开不需要较大的启动力矩,列车整体制动反应时间也较普通的列车短,车厢间采用密接车钩减小车厢间的空隙,运行更稳定。现在铁路上运行的动车组多为电动分散式动车,也就是一组车有好几个动力单元,将车列分为好几个不同的动力结构进行组合,像CRH2A型 采用的是四节动车四节拖车八节编组,从一端驾驶车到另一端驾驶车依次是 控制端拖车,动车,动车,拖车,拖车,动车,动车,控制端拖车。动力安装在动车转向架上,一个转向架两个轮对,每个轮对由一台电机驱动,一节动车有两套这种动力转向架,也就是四个电动机做驱动力,整车有十六个驱动轮对,这样做的好处相比传统电力机车牵引的列车(6个电动机驱动,co-co模式),动力单元多,平均每个动力单元承担的驱动力或者是推进功率要比传统机车低很多,相对节省电力,车组启动时由一端驾驶车下达指令,通过电力统一启动分布在各车厢上的电动机产生推力,整车启动时间短,加速快,制动性能方面因为采用电空统一指令,驾驶端拉下制动手柄整车同时制动,动车组的制动距离就相对较短。还有一个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的机车因为需要较大启动力矩所以轴重较大,机车自重一般在100吨左右,而动车因为整体推进不需要这么大的启动力矩,所以轴重轻,这样整体车组的重量就比较小,有利于提高运行速度,也有利于长时间高速行驶,通常动车重心较普通列车低,使动车获得更好的高速稳定性能。另外,动车可以根据需要进行不同的编组,如16节长编组的CRH2B型动车,整车为八动八拖,还有CRH2C型为300公里时速型,采用六动两拖。动车的轻量化对于铁轨的载重要求较轻,对于轨道的摩擦损耗小,便于延长线路寿命和维护保养。另外动车组的运行采用高速控制系统,由中央电脑运行指令,便于高密度发车,提高线路使用效率,增大运能。

不过,需要指出的是目前世界上试验数据表明,高速列车的经济时速约为320公里到350公里之间,运行速度过高对于车组是个考验,另外也增大了车组的耗电量造成能源浪费。目前中国所采用的动车组多为国外公司技术,到2011年为止尚未有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动车组投入运营。部分推进电机,列车控制,车厢焊接,铆合,转向架仍需从国外购得,中国国内产品质量不稳定或不达标。

CRH1型 由青岛四方庞巴迪轨道运输设备有限公司制造 加拿大(瑞士)技术

CRH2型 由南车四方和日本川崎重工合作采用日本退役车组E2-1000技术

CRH3型 由北车唐山和德国西门子合作采用德国ICE高速列车技术

CRH5型 由北车长客和法国阿尔斯通合作采用给意大利设计的摆式列车技术为模板

CRH380A AL 由南车四方结合日本川崎技术和德国西门子列车控制以及车辆内饰设计,已经服役

CRH380BL 由北车唐山自行升级与德国西门子合作的CRH3C型车而来,该方案问题颇多被否决

CRH400A 由北车长客结合德国西门子和法国阿尔斯通技术,主要以西门子技术为主改进和增加动力单元而来,目前还没有实车

CRH380D 青岛四方庞巴迪制造,首车欧洲版本已经对外公开,中国版车组要到2012年才能交付

动车制造与检修就业率,动车制造与检修专业,动车制造与检修专业月工资多少

2.谁有动车组方面的论文啊?

传统的列车是带有动力的机车,可是没有动力的客车组成的车列,它在到达车站和车站时,要进行反复列车和机车的变化作业。

动车组就是把带动力的动力车与非动力车按照我们预定的参数组合在一起,因此可以概括的讲,动车组是自带动力的,固定编组的,能够两端同时驾驶的,配备现代化服务设施的旅客列车的单元。我们这次推出时速200到250公里的动车组在引进消化创新的基础上,在九大关键技术上有创新。

第一是集成创新。我告诉大家,一列动车组大约有8000个零部件组成,涉及到电子、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讯技术,涉及到机械加工、非金属等等。

再生产过程中,直接设计的企业达100多个,中国人用自己的智慧完全掌握了系统集成的技术。我们在第六次大提速的动车组全部使用过产化生产的。

第二是牵引技术。交流传统技术,交流传统技术是世界上高速列车的核心技术之一。

我们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完全掌握了大功率的交流传统技术,我们现在的动车组一列车交流传统的功率可以做到8800千瓦,而且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电流IPG技术。在这里它有变压器、变流器、牵引电机、牵引控制四个关键技术。

还有就是制动技术。大家知道,高速列车的制动技术是涉及到行车安全的,我们现在采用的制动是再生制动,列车在250公里实施制动以后,从200公里降到90公里左右完全是靠电机反向旋转,利用列车的巨大惯性产生电能再往上输电,这一段是没有任何机械磨损的,是一个非常绿色的、环保的技术,只有当列车的速度降到90公里以下才开始实施第二阶段的机械制动。

200公里的列车制动距离小于2000米,完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车体技术。

高速列车重要技术之一是要轻量化,列车运行每牵引一吨重量大约要消耗12个千瓦,到300公里的时候,每牵引一吨大约要消耗16—17千瓦,因此,世界各国都在轻量技术上进行了竞争。我们生产的动车组,车体重量比传统客车减轻一半,轻量化技术达到。

专项化技术也就是走行技术。走行技术简单的讲,要求动车组在200公里、250公里运行的时候,要有比较好的稳定技术,这是安全性指标。

还要有很好的平稳性,这是舒适性指标。还要有比较好的曲线通过能力,我们在转向驾方面也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我们现在的转向驾技术最高时速可以达到350公里。

最后是网络技术。大家知道,在动车组上为旅客提供的大量的服务设施是要靠电子计算机来控制的,整个列车实行两级网络,对全列车所有设施设备进行监控、控制。

可以这样讲,中国人已经掌握了时速200公里以上动车组的核心九大技术。动车组的国产化率达到了75%以上。

我们在核心技术上实现了全面创新的目标。

检修,毕业论文,制造

3.求一篇围绕我国高铁和动车组的发展的论文,在线等!!!

高速铁路既是指通过改造原有线路(直线化、轨距标准化) ,使营运速率达 到每小时 200 公里以上,或者专门修建新的“高速新线”,使营运速率达到每小时 250 公里以上的铁路系统。

高速铁路除了在列车在营运达到速度一定标准外,车 辆、路轨、操作都需要配合提升。 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 第一章 国内外高铁现状以及高铁特点简介 1964 年,日本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高速铁路——东海道新干线,并以时速 210km/h 投入商业运营。

由于修建高速铁路可以带来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高 速铁路的辉煌业绩深受世人瞩目,法国也及时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可能是目前唯 一没有任何盈利色彩而享誉世界的法国产品 TGA 高速技术,并在 1981 年率 先建成西欧第一条高速铁路。从此 TGV 一直牢牢占据高速轮轨的速度桂冠, 目前的纪录是 2007 年创下的 578.4 公里/小时。

欧洲有关部门做出的长远 规划是到 2015 年,全欧高铁铁路总长达到 3 万公里,其中新建段 9100 公 里,约占 30%。 紧接日法之后,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都相继修建了高速铁路。

并且德国 研制独自的 ICE(Intercity-Express)机车,美国研制了具有美国特色的 Acela。 从 1972 年以后,又相继出现了磁悬浮和摆式列车,而其中的摆式列车由于其性 价比较高, 有可能是一种在大规模成熟铁路网基础上完成提速的高速铁路技 术。

我国的高速铁路研发及建设均起步较晚, 但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近几年的发 展速度有目共睹,从 2008 年 8 月 1 日我国第一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速 铁路——京津城际铁路开通运营,到之后的武广高速铁路、郑西铁路等高速铁路 的开工建设及投入运营,我国高铁建设一直得到国家大力的政策支持与资金投 入。特别是在过去两年,我国多项高铁建设项目开工并建成投产,宁波~台州~ 温州、温州~福州、福州~厦门等客运专线相继建成通车,特别是世界上里程最 长、时速 350 公里、全长 1068.6 公里的武广高速铁路开通运营,成为中国高速 铁路的又一里程碑。

高速铁路在不长的时期内之所以能取得如此的发展势头, 根本原因是基于轮 轨系的高速技术充分发挥了既先进又实用的特点, 特别是在中长距离的交通中的 独特优势。实践表明,高速铁路已是当代科学技术进步与经济发展的象征。

高速 铁路虽然源于传统铁路,但借助于多项高新技术已全面突破常规铁路的概念,已 形成一种能与既有路网兼容的新型交通系统。 同时高铁还具有一些其他列车无法 比拟的优点:(1)输送能力大:目前各国的高速铁路几乎都能满足最小行车间 隔 4 分钟及其以下(日本可达 3 分钟)的要求。

(2)速度快:法国、日本、德 国、西班牙和意大利高速列车的最高运行时速分别达到了 300 公里、300 公 里、280 公里、270 公里和 250 公里。如果作进一步改善,运行时速可以达 到 350~400 公里。

(3)安全性好:高速铁路由于在全封闭环境中自动化运 行,又有一系列完善的安全保障系统,所以其安全程度是任何交通工具无 法比拟的。 (4)受气候变化影响小,正确率高:高速铁路全部采用自动化 控制,可以全天候运营,除非发生地震。

由于高速铁路系统设备的可靠性 和较高的运输组织水平,可以做到旅客列车极高的正点率。 (5)方便快捷: 高速铁路一般每 4 分钟发出一列车,日本在旅客高峰时每 3 分半钟发出一 列客车,旅客基本上可以做到随到随走,不需要候车。

(6)能源消耗低: 如果以“人/公里”单位能耗来进行比较的话。高速铁路为 1,则小轿车为 5, (7)环境影响好(8)经济效益好:高速铁路投入 大客车为 2,飞机为 7。

运行以来,倍受旅客青睐,其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日本东海道新干线开 通后仅 7 年就收回了全部建设资金,自 1985 年以后,每年纯利润达 2000 亿日元。

德国 ICE 城市间高速列车每年纯利润达 10.7 亿马克。法国 TGV 年 纯利润达 19.44 亿法郎。

实例分析 第二章 实例分析 2.1 沪杭高速铁路布局及运营现状简介 沪杭城际高速铁路,连接上海与杭州,是中国“四纵四横”客运专线网络中沪 昆客运专线的一个组成部分。该工程连接上海、杭州两大城市,由上海虹桥站引 出, 经松江南金山北嘉善南嘉兴南桐乡海宁西余杭南引入 杭州东站,并通过联络线与上海站、杭州站相接,正线全长 160 公里,其中 87% 为桥梁工程,全线设车站 9 座。

采用国产“和谐号”CRH380A 新一代高速动车 组列车, 全程持续运营速度为 350 公里, 最高运营时速为 380 公里。 工程自 2009 年 2 月 26 日动工,2010 年 10 月 26 日正式通车营运。

由于沪杭高铁采用的日本新干线道版运用一种新的轨道施工技术,轨 枕本身是混凝土浇灌而成,路基不用碎石,铁轨、轨枕直接铺在混凝土路 上。采用这种施工技术,列车在行驶中即使遇到弯道也不用减速。

致使沪 杭高铁运行最高时速达到 416.6 公里, 继续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的最高时 速。 沪杭每天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 80 对, 其中高铁 50 对, 普通动车 30 对。

沪杭高铁的运营会严格按照列车时刻表执行,从早上 6:12,到晚上 9 点, 每天开行 50 对高铁动车,预计年送旅客可达 8000 万人次(单向)。 2.2 沪杭高速铁路的建设意义 在全国的铁路网中,既。

4.求动车机械师的作用方面论文

:针对CRH3型动车组受电弓软连线、支持绝缘子磨损断裂较为严重问题,结合受电弓结构特点和CRH3型动车组运行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和建议,以确保动车组正常运用安全。

1问题的提出 受电弓是动车组极其重要的电器部件,用来把接触网25kV的电能传导给车内高压设备。350km/h的CRH3型动车组采用SS400型受电弓。

自从2008年7月1日试运行以来,截至10月30日,京津城际客运专线运行的6列CRH3型动车组平均累积走行公里为12万km。由于受电弓具有较好的气动力模型和气流调整装置,能有效改善受电弓的气动力稳定性,保证弓头位置稳定,整体性能基本适应动车组运行需要。

但受电弓各软连线、支持绝缘子磨损断裂较为严重(软连线、绝缘子新品使用时间分别仅为6天与18天),不仅造成工作量和材料成本的增加,而且还容易造成受电弓各轴承的电蚀和绝缘距离的降低,影响受电弓的正常性能的发挥。在这期间已更换受电弓24根软连线、32个支持绝缘子,换修率明显高于其他电器部件。

2原因分析 2.1接触网硬点及弓网匹配产生的交变剪切应力 接触网接触悬挂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弹性均匀,由于接触悬挂本身存在弹性差异,如果在接触悬挂或接触线的某些部位有附加重量、偏斜的线夹和安装不良的分相分段器,在电动车组高速运行情况下,受电弓就可能出现不正常波动或摆动,甚至出现撞弓、碰弓现象。形成这种现象的本征状态称为硬点。

硬点是一种结构的本征缺欠,并且是相对的,在已定的接触网结构下列车速度越高硬点表现越明显。硬点是一种有害的物理现象,它会加快接触导线和受电弓滑板的异常磨耗和撞击性损害,撞击力还会向受电弓其他部件传递。

运行中为保证牵引电流的顺利流通,受电弓和接触线之间必须有一定的接触压力[SS400型受电弓接触压力为(80±10)N],接触导线在受电弓抬升作用下会产生不同程度的上升,从而使受电弓在运行中产生上下振动,使受电弓产生一个与其本身归算质量相关的上下交变的动态接触压力。该接触压力和硬点产生的撞击力会使受电弓的上、下臂及下臂、底架之间产生持续不断的相对转动,使臂杆之间及上臂杆与弓头之间的软连线不停地伸缩或扭动,交变剪切应力的作用导致软连线过早断裂。

2.2动车组空气动力对受电弓部件的影响 动车组运行中,周围空气的动力作用一方面对列车和列车运行性能产生影响,同时对车顶受电弓的运行也产生一定的影响。受电弓作为一个弹性机构,通过自身结构保持与接触网导线的接触压力,在运行过程中,受到运行动态力的影响,使其在运行中的振动变得非常复杂。

除此,受电弓在运行中还受到空气流作用产生的一个随速度增加而迅速增加的气动力。 从风洞试验结果来看,动车组表面压力在头车车身、拖车和尾车车身区域为低负压区。

在有侧向风作用下,动车组表面压力分布发生很大变化,当列车在曲线上运行又遇到强侧风时,尤其对车顶部件表面压力的影响最大。 2.3动车组会车时对受电弓部件表面压力的影响 在一列车与另一静止不动的动车组会车以及2列等速或不等速相对运行的动车组会车时,将在静止动车组和2列相对运行动车组一侧的侧墙上引起压力波(压力脉冲)。

这是由于相对运动的动车组车头对空气的挤压,在与之交会的另一动车组侧壁上掠过,使动车组间侧壁上的空气压力产生很大的波动。 试验和计算表明,动车组会车压力波幅值大小与速度有关,随着会车速度的大幅度提高,会车压力波的强度将急剧增大。

由试验可知,当头部长细比γ为2.5,2列车以等速相对运行会车时,速度由250km/h提高到350km/h,压力波幅值由1015Pa增至1950Pa,增大近1倍。 2.4受电弓软连线截面形状不当造成的断股 软连线由很多细导线编织而成,由于动车组在运行中其动作次数比较频繁,如果软连线的截面形状和连接方式不当,就会造成软联线逐渐折损。

目前,软连线截面形状为扁平矩形结构,在相同的截面面积和空气动力的情况下,该截面结构软连线所受的压力值较高,而从材料力学角度分析,该结构的抗弯曲和剪切许用应力值又较小,其边缘部位又存在一定的应力集中,造成软连线容易断股。软连线断股后,由于单位面积电流的增大,导致软连线及连接座的温度升高,从而使接触电阻增大,造成恶性循环,致使软连线热脆性增强。

2.5受电弓支持绝缘子硅橡胶伞裙为柔性材料 受电弓支持绝缘子是由有机合成材料组成的复合结构绝缘子,主要由芯棒、金具、伞裙护套和粘接层组成。硅橡胶伞裙护套是合成绝缘子的外绝缘部分,其作用是使绝缘子具有足够高的抗湿闪和污闪性能,保护芯棒免受大气侵蚀。

金具是合成绝缘子的机械负荷的传递部件,它和芯棒组装在一起构成绝缘子的连接件,伞裙护套与芯棒之间用粘接胶进行粘接。由于硅橡胶绝缘子的伞裙是柔性材料,动车组在高速运行时,绝缘子背风面伞裙在空气流作用下产生较高的负压,在交会列车及速度变化时绝缘子周围空气动力长期作用,易出现交变舞动和振动变形,最终造成伞裙与护套连接处逐渐裂损。

3改进措施建议 3.1加强接触网检测减少硬点数量 CRH3动车组在京津城际客运。

5.电力机车检修的毕业论文怎么写?

矿用电力机车检修工艺探讨 逄永顺, 王庆海 (鹤岗矿务局铁路局运输部车辆厂, 黑龙江鹤岗154100) 摘 要:介绍了EL —1/ 08 型电力机车的检修现状,并就如何保证检修质量问题,提出了工艺改造方案,效果良好。

关键词:电力机车; 检修; 措施 中图分类号:TD52 文献标识码:A 0 前言 为了解决煤矿电力机车在多年检修过程中所存 在的问题,提高检修质量,减少劳动强度,提高劳动 生产率,对EL —1/ 08 型电力机车及矿用电力机车主 轴轴承拆装检修工艺过程进行改造。实践证明实施 以后效果好,解决了多年未解决问题。

1 EL —1/ 08 型电力机车检修现状 (1) EL —1/ 08 型电力机车的送风机,由于其在 原始设计时,所在位置、空间比较狭小,送风机出口 和其上部间隙在20 mm 左右,在其外侧又有防水壁, 并深入到电机车内部800 mm左右,从而造成拆装时 非常困难,费体力、不安全、效率低,必须进行改进。 (2) 轮对主轴轴承的拆装:现今检修单位对轴承 的拆装比较原始,内套一般用氧气及乙炔进行加热, 造成内套受热不均匀,表面易出现斑痕,表面硬度不 一致,膨胀系数不一样,套易裂,给装配造成困难,且 使用效果不好,既减少使用寿命,又增加了成本。

主轴轴承外套为双套,无形中增加了拆装阻力。 在实际工作中一般采用先拆外部的外套再拆里边的 外套,安装时与其相反,采用的方法为冲击方法,强 行拆下或装上,易造成轴承及轴承珠架破损,且受力 不均,不能保证轴承的检修质量。

2 工艺改造方案 (1) 对EL —1/ 08 型电力机车送风机的拆装,从 实际情况出发,按实际尺寸计算,以送风机底座座孔 到车顶部高度为214 m ,底座孔的距离分别为425 mm 及520 mm 并延深车内800 mm 深度的情况,设计 了一种同时适合两种情况的吊具,解决了这一难题。 你好,我有相关论文资料(还有其他几篇的)可供参考,需要的话请加我QQ,我发给你,497267666,谢谢。

6.谁给提供点铁道车辆维修的毕业论文

国际铁道车辆系统动力研究新进展瑞士Bombar山er公司,研究了采用耦合轮对机车转向架的曲线通过和稳定性优化问题。

众所周知,在传统的车辆设计中,曲线通过和稳定性是一对矛盾。研究人员曾采用多种方法试图同时提高这2种基本性能,该文针对机车轮对要传递牵引力的情形,开发了一种轮对交叉耦合机构,可以分离轮对导向和牵引力传递功能,并在瑞士联邦铁路公司460系列机车上成功应用,其车轮旋削周期较以前延长3倍一4倍。

美国运输技术中心(TTCl)H.Wu研究了货车转向架心盘摩擦对曲线通过和横向稳定性的影响,并对目前采用的心盘润滑材料进行了评价。主要结果如下:(1)在正常的车辆和轨道状态下,心盘润滑条件对轮轨横向力影响很小;(2)对于采用滚动接触旁承(RSB)的货车而言,心盘摩擦因数对车辆横向稳定性有重要影响,为了降低货车蛇行危险,心盘摩擦因数最小不能低于0.3;(3)常接触旁承(CCSB)可以有效地改善货车横向稳定性,于采用常接触旁承的货车来说,心盘摩擦对车辆失稳速度影响很小;(4)仿真结果显示,常接触旁承较滚动接触旁承平均提高蛇行失稳速度约16km凡;(5)聚酯作为心盘摩擦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澳大利亚昆士兰中央大学的Y.Handoko等利用VAMPIRE软件首次研究了非对称制动力对货车曲线通过性能的影响。他们简单地采用正负摇头力铁道车辆 第42卷第1期2004年1月矩来模拟非对称制动力的作用。

结果表明,货车通过曲线时若施加负的摇头力矩将增大冲角和轮轨横向力,不利于曲线通过。2车辆运动稳定性研究进展车辆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属于理论性很强的研究领域,甚至涉及浑沌、分叉等深层次概念。

近2年国际上对此专题的研究仍以理论研究为主,但出现了一些新观点,如曲线上的运动稳定性、轨道体系对车辆运动稳定性的影响等。丹麦工业大学H.True等在转向架非线性运动稳定性及分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具有干摩擦悬挂阻尼货车轮对的动力学稳定性问题。

澳大利亚F.Xia和丹麦工业大学H.Tme研究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动力学问题,其主要特点是考虑了楔块二维干摩擦特性(以前均简化为一维问题),计算出了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的线性和非线性临界速度分别为102.6km凡和73.8km凡。计算结果说明三大件式货车转向架呈现浑沌运动。

澳大利亚Y.Q.Sun等强调在货车蛇行运动稳定性计算中考虑轨道离散支承模型的重要性。结果表明,考虑粘弹性轨道模型计算得出的蛇行失稳临界速度要低于不考虑轨道模型(即“刚性”轨道)之值,一般低10%以下。

值得指出的是,这一工作早在2年前已由中国西南交通大学完成[:,引。他们采用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方法求解车辆临界速度,其结果是,采用中国的铁路参数,车辆临界速度差异在8%以下(考虑实际轨道弹性结构时临界速度更低),结果是类似的。

该项研究结果对经典的车辆动力学计算方法(不考虑轨道结构弹性)中车辆临界速度的计算提出了质疑。因为经典方法会过高地估计车辆运行稳定性,因而是偏于危险的。

德国DLR的J.Arn01d等探讨了考虑车轮弹性对铁道车辆运行性能的影响,认为轮对结构弹性会导致较刚性轮对更大的横向振幅,因而也会影响到整车的运行性能。波兰华沙技术大学K.noinski等认为,考虑铁道车辆在曲线轨道上的运动稳定性是必要的。

而在此之前人们研究车辆运动稳定性问题一般是针对直线轨道上车辆自激振动横向稳定性,曲线轨道(半径及超高等)被认为是一种外界激扰源而抑制了自激振动,因此该文必将引起一定争论。德国G.Schupp从理论上讨论了机械系统数值分叉分析方法在铁道车辆运动稳定性中的应用可能性。

3.2国外应用情况纽约地铁l 080节新车厢,每年补充200节新车厢;美国、加拿大、南非等国重载货物列车数千辆;美英国道比AEA铁路技术公司J.R.Evans等针对近年来英国铁路愈来愈严重的轮轨滚动接触疲劳(RCF)问题,从车辆动力学角度分析RCF产生的原因及防止途径。首先开展了准静态曲线通过仿真分析,给出了车辆悬挂设计、轮轨踏面、润滑及车速等因素对轮轨滚动接触疲劳的影响关系;其次,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这更有助于确定引起RCF的接触条件,并可分析轨道几何不平顺对RCF的影响。

南非SPOORNET的R.Frohling等从理论分析和运用经验方面介绍了大轴重(30t)条件下车轮踏面磨耗及滚动接触疲劳问题。该项研究主要是结合在瑞典运营的新型货车UNO所出现的车轮磨耗严重及踏面剥离损伤问题而开展的理论分析工作,最后提出了对车轮型面重新设计的方案。

此外,法国J.B.Ayabse和H.C1\011et对半赫兹条件下轮轨接触斑的求解方法进行了研究。英国I.Persson等采用遗传算法对铁路车轮型面进行了优化,并认为该方法可以用于钢轨断面优化及轮轨型面匹配研究。

4 车辆系统动力学其他领域研究进展在本届国际会议上尚有其他一些与车辆系统动力学相关的论文进行了宣读、交流,主要包括车辆悬挂(主动)、弓网动力学及车辆空气动力学等几个方面。相对而言,这些方面的论文数量较少,但也展示了铁路车辆系统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些新问题。

4.1 车辆悬挂。

7.数控类毕业设计论文

浅析机械加工精度摘要: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并影响了工件的加工精度。

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观点。关键词:加工精度误差1概述1.1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加工精度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

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就越高。加工误差是指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几何参数的偏离程度。

加工误差是加工精度的度量。生产实际中用控制加工误差的方法或现代主动适应加工方法来保证加工精度。

1.2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零件的机械加工是在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中进行的。工艺系统中凡是能直接引起加工误差的因素都称为原始误差。

原始误差主要有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定位误差、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和工艺系统受热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刀具磨损、加工后工件内应力重新分布引起的变形及加工原理误差、测量误差等。原始误差的存在,使工艺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位置关系或速度关系偏离了理想状态,致使加工后的零件产生了加工误差。

1.3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有因素分析法和统计分析法。2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工艺系统的几何误差主要是指机床、刀具和夹具本身在制造时所产生的误差,以及使用中产生的磨损和调整误差。

这类原始误差在加工过程开始之前已客观存在,并在加工过程中反映到工件上去。2.1机床误差机床精度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加工精度,因为刀具相对于工件的成形运动一般都是通过机床来完成的。

机床误差主要有:主轴回转误差、导轨误差、传动链误差。机床磨损会使机床工作精度降低。

2.1.1主轴回转误差机床主轴用来安装刀具或工件,它是刀具或工件的相对位置基准和运动基准。机床主轴回转误差直接影响着被加工零件的加工精度。

主轴回转误差是一项综合性的误差,是主轴在回转过程中实际回转轴线相对于理论回转轴线的漂移。它可以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主轴的纯径向跳动、主轴的纯轴向窜动和纯角度摆动。

一般情况下,这三种基本形式的误差是同时存在的,产生的加工误差也是三种形式误差影响的叠加。引起主轴纯径向跳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颈和轴承的精度误差。

如:几段主轴浅析机械加工精度户艳(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机械工程系西安710077)摘要:在机械加工中,由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组成的工艺系统,会有各种各样的误差产生,并影响了工件的加工精度。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本文简要介绍了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知识,对影响机械加工精度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对如何减少各种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提出了一些观点。

关键词:加工精度误差中图分类号:TH1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08)10(b)-0092-02轴径的同轴度误差、轴承的制造误差和轴承之间的同轴度误差等。引起主轴纯轴向窜动的主要原因是主轴轴径轴向承载面与轴线的垂直度误差。

不同形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形式的主轴回转误差对于不同加工方法的影响也是不同的。车床加工时主轴纯轴向窜动对工件的内、外圆加工没有影响,但会影响加工端面与内、外圆的垂直度误差。

而主轴纯径向跳动会引起内、外圆的圆度和圆柱度。当加工螺纹时,主轴轴向窜动会使加工的螺纹产生螺距的小周期误差。

纯角度摆动在车外圆时,会产生锥度。采用高精度的主轴部件,如提高主轴箱体支承孔、主轴轴颈和与轴承相配合零件的有关表面的加工精度,选用高精度的轴承,对滚动轴承进行预紧,对高速主轴部件进行平衡等,可以提高主轴回转精度。

其次是使主轴回转的误差不反映到工件上。如采用死顶尖磨削外圆,只要保证定位中心孔的形状、位置精度,即可加工出高精度的外圆柱面。

主轴仅仅提供旋转运动和转矩,而与主轴的回转精度无关。2.1.2导轨误差机床导轨是实现直线运动的主要部件,是机床上确定各机床部件相对位置关系的基准。

导轨误差对零件的加工精度产生直接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四方面:在水平面内的直线度;在垂直面内的直线度;前后导轨的平行度(扭曲);导轨对主轴轴心线的平行度。磨床导轨在水平面内存在直线度误差,当磨削长外圆柱表面时,将造成工件的圆柱度误差。

车床导轨与主轴轴心线在水平面内不平行,会使工件的外圆柱表面产生锥度;在垂直面内不平行时,会使工件成马鞍形。导轨的制造和装配精度是影响导轨误差的主要因素,导轨磨损是机床精度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选择合理的导轨形式和组合方式,适当增加工作台和床身导轨的配合长度,采用液体静压导轨,都可以提高导轨的导向精度。2.1.3传动链误差传动链误差是指机床内传动链始末两端传动元件间相对运动的误差。

一般用传动链末端元件的转角误差来衡量。2.2刀具的几何误差刀具误差主要指刀具的制造、磨损和安装误差等,刀具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因刀具种类不同而定。

定尺寸刀具(如钻头)成形刀具(如成形车刀。

8.数控专业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一,我国数控系统的发展史1.我国从1958年起,由一批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少数机床厂起步进行数控系统的研制和开发。

由于受到当时国产电子元器件水平低,部门经济等的制约,未能取得较大的发展。2.在改革开放后,我国数控技术才逐步取得实质性的发展。

经过“六五"(81----85年)的引进国外技术,“七五”(86------90年)的消化吸收和“八五”(91~一-95年)国家组织的科技攻关,才使得我国的数控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当时通过国家攻关验收和鉴定的产品包括北京珠峰公司的中华I型,华中数控公司的华中I型和沈阳高档数控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蓝天I型,以及其他通过“国家机床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测试合格的国产数控系统如南京四开公司的产品。3.我国数控机床制造业在80年代曾有过高速发展的阶段,许多机床厂从传统产品实现向数控化产品的转型。

但总的来说,技术水平不高,质量不佳,所以在90年代初期面临国家经济由计划性经济向市场经济转移调整,经历了几年最困难的萧条时期,那时生产能力降到50%,库存超过4个月。从1 9 9 5年“九五”以后国家从扩大内需启动机床市场,加强限制进口数控设备的审批,投资重点支持关键数控系统、设备、技术攻关,对数控设备生产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尤其是在1 9 9 9年以后,国家向国防工业及关键民用工业部门投入大量技改资金,使数控设备制造市场一派繁荣。

三,数控车的工艺与工装削阅读:133数控车床加工的工艺与普通车床的加工工艺类似,但由于数控车床是一次装夹,连续自动加工完成所有车削工序,因而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对于高效率的金属切削加工来说,被加工材料、切削工具、切削条件是三大要素。

这些决定着加工时间、刀具寿命和加工质量。经济有效的加工方式必然是合理的选择了切削条件。

切削条件的三要素:切削速度、进给量和切深直接引起刀具的损伤。伴随着切削速度的提高,刀尖温度会上升,会产生机械的、化学的、热的磨损。

切削速度提高20%,刀具寿命会减少1/2。进给条件与刀具后面磨损关系在极小的范围内产生。

但进给量大,切削温度上升,后面磨损大。它比切削速度对刀具的影响小。

切深对刀具的影响虽然没有切削速度和进给量大,但在微小切深切削时,被切削材料产生硬化层,同样会影响刀具的寿命。用户要根据被加工的材料、硬度、切削状态、材料种类、进给量、切深等选择使用的切削速度。

最适合的加工条件的选定是在这些因素的基础上选定的。有规则的、稳定的磨损达到寿命才是理想的条件。

然而,在实际作业中,刀具寿命的选择与刀具磨损、被加工尺寸变化、表面质量、切削噪声、加工热量等有关。在确定加工条件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研究。

对于不锈钢和耐热合金等难加工材料来说,可以采用冷却剂或选用刚性好的刀刃。2. 合理选择刀具1) 粗车时,要选强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便满足粗车时大背吃刀量、大进给量的要求。

2) 精车时,要选精度高、耐用度好的刀具,以保证加工精度的要求。3) 为减少换刀时间和方便对刀,应尽量采用机夹刀和机夹刀片。

3. 合理选择夹具1) 尽量选用通用夹具装夹工件,避免采用专用夹具;2) 零件定位基准重合,以减少定位误差。4. 确定加工路线加工路线是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中,刀具相对零件的运动轨迹和方向。

1) 应能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粗糙要求;2) 应尽量缩短加工路线,减少刀具空行程时间。5. 加工路线与加工余量的联系目前,在数控车床还未达到普及使用的条件下,一般应把毛坯上过多的余量,特别是含有锻、铸硬皮层的余量安排在普通车床上加工。

如必须用数控车床加工时,则需注意程序的灵活安排。6. 夹具安装要点目前液压卡盘和液压夹紧油缸的连接是靠拉杆实现的,如图1。

液压卡盘夹紧要点如下:首先用搬手卸下液压油缸上的螺帽,卸下拉管,并从主轴后端抽出,再用搬手卸下卡盘固定螺钉,即可卸下卡盘。四,进行有效合理的车削加工阅读:102有效节省加工时间Index公司的G200车削中心集成化加工单元具有模块化、大功率双主轴、四轴联动的功能,从而使加工时间进一步缩短。

与其他借助于工作轴进行装夹的概念相反,该产品运用集成智能加工单元可以使工件自动装夹到位并进行加工。换言之,自动装夹时,不会影响另一主轴的加工,这一特点可以缩短大约10%的加工时间。

此外,四轴加工非常迅速,可以同时有两把刀具进行加工。当机床是成对投入使用的时候,效率的提高更为明显。

也就是说,常规车削和硬车可以并行设置两台机床。常规车削和硬车之间的不同点仅仅在于刀架和集中恒温冷却液系统。

但与常规加工不同的是:常规加工可用两个刀架和一个尾架进行加工;而硬车时只能使用一个刀架。在两种类型的机床上都可进行干式硬加工,只是工艺方案的制造者需要精心设计平衡的节拍时间,而Index机床提供的模块结构使其具有更强的灵活性。

以高精度提高生产率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用户对于精度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采用G200车削中心进行加工时,冷启动后最多需要加工4个工件,就可以达到±6mm的公差。

加工过程中,。

9.汽车运用与维修 论文

摘 要:现代汽车维修技术的科技含量已越来越高,从电子产品在汽车上的应用,到现代汽车诊断设备的使用、互联网在汽车维修资讯上的应用,以及维修管理软件在汽车维修企业发挥的作用等,处处体现现代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

汽车维修已不再是简单的零件修复,准确无误地诊断出故障所在,是现代汽车维修的最高境界。在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下,重视汽修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改变汽修经营的原有方式,才能使我国汽车维修业获得较快发展。

关键词:汽车;维修特征;进展 引 言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液压技术在汽车上应用,使当今的汽车是集各种先进技术的大成,新颖别致的汽车时时翻新。而现代汽车的故障诊断不再是眼看、耳听、手摸,汽车维修也不再是师傅带徒弟的一门手艺,而是利用各种新技术的过程。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日益呈现出汽车维修的高科技特征,与其同时汽车维修理念也不断更新[1]。 1 现代汽车维修的特征 1.1 故障诊断特征 现代汽车已不是简单的机械产品,也不是最初的交通工具,而是由原始汽车进化到一个高科技的结晶体。

特别是电子技术、电脑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汽车的科技化程度不断得到提高。电子燃油喷射系统发动机(EFIE)、ABS防抱死制动系统、SRS安全气囊系统、电子控制自动变速箱系统(AT)、加速滑动调整系统(ASR)、自动空调系统(A/C)、电子悬挂系统(ECS)、动力转向系统、自动巡航系统、中控门锁及防盗系统、TCS动力牵引系统及自我诊断系统等,这些总成均由电控单元件(ECU)全面控制,电控单元具有自诊断功能,能记录出现的故障,并以代码形式存储在电控单元存储器中。

通过解码器可从电控单元储存器中读出存储的故障码,从而确定故障的部位和提供排除故障的在线帮助[2,3]。 1.2 检修工具特征 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维修设备也随之产生了质的变化。

汽车保修设备的生产,也不再是多以机具类为主。20世纪90年代以来,一批批先进的进口汽车检测设备和仪器涌入国门。

四轮定位仪、解码器、汽车专用示波器、汽车专用电表、发动机分析仪、尾气测试仪及电脑动平衡机等,这些昔日人们十分陌生的检测设备,已经成为现代维修企业的必备工具[4]。而这些检测设备,本身就是高科技化的产品,是电子检测技术、电脑技术的高级集成物。

要熟练地操作使用这些检测设备,技术人员需要经过严格的培训,并 要掌握外语和电脑技术,才能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充分发挥检测设备的各项功能。这种高科技化的现代汽车检测设备,使现代汽车维修的科技含量大为提高。

1.3 维修资讯特征 随着资讯、信息、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使各行各业都处于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汽车从结构到控制技术日趋高科技化,汽车新品牌、新装备、新功能层出不穷。

维修技术人员不可能将数千种车型的维修资料、数据、程序记忆在大脑中。汽车维修技术人员的知识、技术、经验以及对资讯的全面掌握,越来越显示出自身的局限性。

而解决这一不足的就是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即INTERNET互联网[5]。 INTER-NET互联网的出现,彻底打破了资讯传递在空间、时间上的局限,能在第一时间最全面、最快速地将资讯迅速地传到地球上每一角落。

而INTERNET互联网络在中国现代汽车维修行业中已崭露头角,从国际汽车维修行业看,维修行业技术资料查询、故障检测诊断、技术培训网络化,已得到全面的普及。以美国汽车维修业为例,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在维修信息综合管理、专家集体会诊、网上查询资料、网上解答疑难杂症、网上开展技术培训以及网上购买汽车维修资料,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基本特征。

汽车维修专业互联网络,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起步,以欧亚·笛威汽车维修专业网站为例,从1995年起,即建立了在会员单位内部使用的远程通讯BBS。1996年,开始投入巨资,大规模建立汽车维修INTERNET互联网站[6]。

目前已发展成为专业性最强的网站,涵盖欧美亚各车系发动机、变速箱、空调、悬挂、转向、定速、安全气囊及防盗等各系统的基本保养、检修程序、各类数据、各类元件位置图、机械拆装图以及电气线路图,并实现了在网上答题、网上咨询、网上购物和网上培训等功能。 1.4 维修人才培训的特征 在我国传统的汽车维修企业中,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理论基础、外语水平都较低,传统的培训方式大都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很难达到机电一体化、懂电脑、会外语的现代维修技术人员的水平。

随着汽车高科技的发展,从事汽车维修服务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高科技的素质,除了具有坚实的汽车专业理论外,还需要熟练掌握各种汽车检测设备与仪器,能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使用电脑分析及汽车维修专业INTERNET互联网查询汽车维修资料,对出现的各种疑难杂症进行分析,达到准确判断、熟练排除,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工时、最优质的服务,排除各类汽车故障,使车主满意。此,除了学校的专业教学外,汽车维修技术人员还要加强自身学习,还要借助于各类技术培训,特别是电化教学和网上培训,。

动车制造与检修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动车制造与检修毕业论文(动车组运行控制系统,写一篇1500以上字的论文!)

资讯

有关移动通讯方面的毕业论文(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阅读(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移动通讯方面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求一篇关于"移动通信新业务"的毕业论文。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

资讯

工程设计的毕业论文题目(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工程设计的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包括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建筑工程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工业工程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好。你的工业工程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

资讯

毕业论文怎样写六级(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怎样写六级,内容包括小学六年级毕业论文怎么写?,六年级的学习论文怎么写,在线等,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

资讯

毕业后还能查到自考论文吗(自考论文是否查重)

阅读(8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后还能查到自考论文吗,内容包括自考毕业论文有可能被抽查吗,自考毕业论文是否查重,成人自考大专毕业论文有人查吗。大家知道普通本科的毕业论文是需要进行查重的,那么自考本科的毕业论文是否也需要查重呢?答案是肯定的。

资讯

学硕写不出小论文转专硕毕业(学硕转成专硕到底怎么做到的)

阅读(6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学硕写不出小论文转专硕毕业,内容包括学硕转成专硕到底怎么做到的,考研报学硕没考上能转成专硕吗,专硕导师不发小论文不让毕业怎么办。学硕可以转专硕。调剂的前提是第一志愿分数要过国家线,过A区,就能再全国调剂,只过B区只能

资讯

神奇的电池毕业论文(关于废旧电池的科技小论文)

阅读(61)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神奇的电池毕业论文,内容包括关于废旧电池的科技小论文,关于蓄电池的论文,水果电池实验演讲或论文。1)对环境,一粒小小的钮扣电池可污染600立方米水,相当于一个人一生的饮水量;一节干电池可污染12立方米水、一立方米土壤,并造成

资讯

毕业论文教师评价意见表(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教师评价意见表,内容包括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评语,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意见怎么写,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评语。在为期三个月的毕业设计中,该同学能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下顺利完成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论文的撰写。程序

资讯

浙大远程专科毕业论文查重(如何检测论文重复率)

阅读(6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浙大远程专科毕业论文查重,内容包括浙大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和查重率是多少,浙大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的字数和查重率是多少,大专毕业论文查重率标准是多少?。知网论文检测的系统原理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

资讯

有关移动通讯方面的毕业论文(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

阅读(5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有关移动通讯方面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求:移动通信技术毕业论文,求一篇关于"移动通信新业务"的毕业论文。本科 助理工程师) 摘 要:在移动通信系统中,切换已被作为一种关键的技术广泛应用。本文论述了

资讯

工程设计的毕业论文题目(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工程设计的毕业论文题目,内容包括工业工程专业毕业论文怎么选题?,建筑工程毕业论文如何选题呢?,工业工程毕业论文选什么题目好。你的工业工程专业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

资讯

毕业论文怎样写六级(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

阅读(6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怎样写六级,内容包括小学六年级毕业论文怎么写?,六年级的学习论文怎么写,在线等,六年级的数学论文怎么写?。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 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点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

资讯

牛顿的大学毕业论文(有关牛顿的数学贡献的论文)

阅读(76)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牛顿的大学毕业论文,内容包括有关牛顿的数学贡献的论文,物理论文牛顿对经典力学的贡献,有关牛顿的数学贡献的论文。牛顿在数学上的成果要有以下四个方面:【发现二项式定理】1665年,牛顿发现了二项式定理,这对于微积分的充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