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台湾与车臣相似,是否因克格勃出身的普京具备军人坚韧刚强?上层的
答案是肯定的,作为克格勃出身的普京 经历了苏联的辉煌 经历了苏联解体之痛。
对整个国家有一种感伤之情。作为要带领国家走向富强的领导,在俄罗斯转型的特殊时期 强硬的政策是必须的。
从他对金融寡头就可以看的出来。 徐冰川 -他一直没向外界透露自己的“克格勃”身份 -他不酗酒,不吸烟,不贪财,不玩女人 -他是许多俄罗斯女孩心中的白马王子 弗拉基米尔·普京 生日:1952年10月7日 昵称:沃洛佳 学历:经济学博士 毕业论文:《一个国家如何才能获得别国的平等对待》 毕业评语:诚实、纪律性强,具有高度责任感 1999年12月31日,叶利钦宣布辞去总统职务,并宣布由普京代行总统职务。
2000年1月25日,普京任独联体国家元首理事会主席。 2000年3月27日,普京当选为俄罗斯第三届总统,5月7日正式宣誓就职。
普京的“克格勃”生涯 1975年从列宁格勒大学(列宁格勒现改名为圣彼得堡)法律系毕业后,普京随即被分配到苏联对外情报局工作,从此开始了他的“克格勃”生涯。 后来,他到民主德国干了15年的“国家安全工作”,因成绩突出而成为“克格勃”最杰出的特工之一。
1990年,当时的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和联邦德国总理达成了从民主德国撤出苏军的协议。此后,普京悄然回国,在列宁格勒大学任国际问题校长助理。
当时的列宁格勒市长索布恰克和市长首席经济顾问丘拜斯等“改革俱乐部”的中坚人物都来自列宁格勒大学。 索布恰克是这群人的首领和保护人。
不久,普京被调任列宁格勒市苏维埃主席顾问,成了索布恰克身旁的人,掌握着处理商业机构问题的重权。但是,普京一直没有向外界透露他的“克格勃”身份。
在1990年夏秋之交,“民主派”要求改革,“克格勃”遭到攻击,普京最终选择离开“克格勃”。 反腐败重磅出击 2000年普京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他的第一个重磅动作就是对国内进行一系列改革。
在一年的时间里,俄金融寡头失势了,联邦中央权力加强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普京在德国德累斯顿工作时的一位德国手下回忆说:“普京不酗酒,不吸烟,不贪财,不玩女人。
他一定有他的弱点,但我没有发现。”正是由于普京没有这些贪欲,他才没有和金融寡头们扯上关系。
夫人眼中的多情郎 今年,在普京就职两周年纪念的时候,第一夫人柳德米拉讲述了她眼里的普京,其中普京求爱的故事成为俄罗斯美谈。 柳德米拉说,她与普京是相知相爱三年半才步入婚姻的殿堂。
有一天,普京神色严肃地对她讲:“我说朋友,你知道我的性格,总是很压抑。现在,你应该做出生活的抉择了。”
柳德米拉说:“当时我的心一下子凉到了极点。我似乎觉得,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要结束了。”
于是,柳德米拉就对普京说:“你知道我的选择。我需要你。”
普京马上回答说:“既然这样的话,我正式向你求婚。 我爱你。
你同意嫁给我吗?”柳德米拉回答:“是的,我同意。”普京如释重负,最后说:“如果你不反对的话,咱们三个月后举行婚礼。”
其实,爱普京的不仅仅是俄罗斯的第一夫人。许多俄罗斯女孩表示,普京已经成了她们择偶的标准。
柔道败给10岁女孩 生活中的普京和工作时一样,充满了热情。 普京喜爱运动,特别爱好桑勃式摔跤、柔道和山地滑雪。
大学时代荣获过桑勃式摔跤冠军,1974年成为列宁格勒的柔道冠军,并入选运动健将候选人之列,有人因此推断,他的性格坚韧,有极强的耐力,很少表露感情均源于他所爱好的运动。在日本访问期间,普京曾到东京江道柔道馆参观,这位柔道黑带高手在接过欢迎的鲜花之后,和10岁的日本女孩五味夏生一同走进柔道场地练练身手,结果,普京被对手摔翻在地。
没有人会认为普京真的不是日本小女孩的对手。败给年幼的女对手显然是普京的选择。
至少,在日本的柔道场上,俄罗斯总统要显示的不是力量的绝对优势,而是对某种文化的共同认知。 在人们从电视和照片上看到普京被摔翻在地的情景时,几乎没有人认为这是失态和错误,而更多地认识了一个坚定中有温和,强势中有灵活的俄罗斯人。
2.博士论文应该什么样
头条关注 博士论文的写作,实际上是攻读博士学位课程的深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学术训练。
在高校经受专门学术训练的莘莘学子们,往往借助学位论文凝聚并展示其多年孜孜求学付出的心血。博士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总体而言是比较高的,它们构成了一国学术成果的重要部分。
北京大学一位教授在谈及博士论文写作时,曾把博士学位论文比之为一个标竿。博士论文对写作者而言,真好像是一个标竿,倘若跳不过或勉强过关,只能说明写作者的学问还没有做好,功夫不够扎实,还没有资格戴上博士帽。
经济学博士学位论文也是如此,合格的博士学位论文,可以说是写作者跨过标竿,进入了经济学学术殿堂。 笔者不揣浅陋,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专业,对博士论文写作中的几个有关问题谈点认识体会。
论文选题:重要的起点 博士论文同写作别类文章不一样,首先要选择好适合于作为博士论文的题目。在许多博士生导师来看,论文选题是“重要的起点”,博士生们在确定选题时应特别注意: 首先,论文选题值得做。
所谓“值得做”,即指有理论价值,下功夫研究有可能在理论和方法上有所创新,甚至还有可能对本学科的发展有所贡献。由于经济学是门应用性很强的科学,因此选题还必须考虑研究此问题有无实践意义。
惟有既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才是值得做的课题。 论文选题我能做,能写好。
确定这个选题能否充分利用自己的知识积累,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长处,这也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如果随意抓一个热门的课题,即使这个课题有较高的理论价值,也不一定能写好。
这是因为该选题同自己的长期的知识积累、兴趣以及长处相脱节,不能发挥比较优势,写作起来不免吃力,甚至有可能难以完成。 选题不宜过小或过大,而应当是小题大做,即所谓“小题目,大文章”。
“小题目,大文章”不仅有利于充分发挥,做深做透,还宜于控制,使研究成果比较坚实。好的选题,题目看似虽小,但深度和厚度却较大。
做学术论文,研究要单刀直入,切忌贪大求全,四面开花。 选取前人没有研究和涉猎过的课题。
从新的角度选题,使选择的课题和论文题目具有开拓性、独创性和新颖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出有深度有新意的研究成果。
尽量选择对自己有长久研究价值的选题。博士论文毕竟是阶段性的研究成果,这个成果虽然很重要,但不一定都能作为自己今后开展研究工作的出发点。
从长计议,应当尽量选择围绕此问题,能长久做下去,作为自己写作博士生学位论文的选题。规范引用学术文献 学术论文,特别是博士论文的写作,是学术规范训练的第一步,是一个“规范”而得出的成果。
所谓学术文献引用的规范,首先是指要重视注明引文的出处,这是学者著述中应当遵循的基本规则。学术是一代又一代积累沉淀下来的。
因此,任何论文的观点和论据不可能全部都是自己的,部分甚至某些重要观点或论据是引用别人的,这是允许的。但是,引用了别人的思想观点或论据,必须注明,注释不能含糊。
这一方面体现出对他人成果的尊重,另一方面也便于评阅人和读者了解论文材料及观点或论据的来源。 学术研究虽然总是在吸收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层楼更上的,但学术引用也应有个度,不能不加节制的过度引用,这也是学术规范的一个基本要求。
一篇10万字左右的博士论文,如果参考文献太多,大量引用别人的成果,那么还会有多少观点和内容是属于你自己的呢?在时下的大学校园里,抄袭和剽窃是表现最为突出的学术腐败现象。抄袭他人之作几乎已成了一些大学研究生的公开秘密。
写作博士论文难免会有学术文献的引用,但必须把握好度,这个最基本的限度,就是读起来能让人觉得论文确实是你花功夫辛辛苦苦写出来的,而不是从前人或当代学人那里抄袭而来的。恰当使用数学工具 多年来,经济学在中国被归类为文科,加之许多年岁较大的经济理论工作者不熟悉现代数学知识,因此,经济理论研究普遍存在缺乏定量分析的现象。
近些年来,在中国经济学界相当的人中又出现了过度滥用数学的另一个倾向,经济学几乎成了数学的分支。在高等经济类院校的研究工作中数学化包装越来越明显。
有的博士研究生刻意追求数学化,不论是懂或不懂,需要或不需要,都硬要在写作的论文中加进一些数学公式和数学模型;有的博士研究生还喜欢故弄玄虚,本来可以用几句浅显易懂文字表述的结论,却用许多人看不明白的数字、公式进行推导,搞“数字游戏”。 经济学运用数学分析虽然是必要的,但是经济学理论研究不能单靠数学工具,数学只是经济学理论研究工具箱中的一个重要工具,它只是为理论生动直观地或需要定量的表达,提供了可能的方式。
经济学是对大量社会经济现象加以分析和科学抽象才能得出结论的学科。 高等经济类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在从事研究工作或写作博士学位论文时,既要重视运用数量分析工具,注意克服以往忽视运用数学的缺陷,适当增加经济数量的成分,但同时又必须特别重视克服近年来在一些人中出现的滥用数学和搞“数字游戏”的错误倾向。
树立良好的学风和文风 对任何一个做学问的人来说,良好的学。
3.蒲艳萍的个人资料
姓名:蒲艳萍
性别:女 重庆大学,应用化学专业,1988年7月,获工学学士学位
重庆大学,产业经济学专业,2002年6月,获经济学硕士学位
重庆大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2007年6月,获管理学博士学位 2011,获“唐立新讲教金”优秀科研教师奖三等奖
2010,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2008,评为“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评审专家
2005,获山东路通集团“路通校友讲教金”
2003,评为“重庆大学十佳优秀青年教师”
2002,评为重庆大学2002届优秀毕业研究生
2002,评为重庆大学先进工作者
4.写作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组织学术论文的段落,主要应当依循如下要求:
1.段意要明确.一个段落一般应有一个主要意思即要旨,在构段时,要请清楚楚地告诉读者.
2.段意要统一.一个段落应集中表达一个意思,而不要把与段旨无关的语句写入段中.
3.段意要完整.一个段落应该把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表述清楚,否则容易造成文章结构混乱.
4.段的长度要适中.段的长短适中,是提高文章整体效果的一个条件,要根据文章的长度、段的性质,特别是表意的需要来确定.
总之,段意明确、统一、完整,段的长度适中,是对学术论文构段的基本要求,完全符合这几项要求的段落就是规范化的段落,简称规范段.
5.论文 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收获 不低于2500字
学习西方经济思想史的收获 摘要:观瞻数百年来经济学思想史之演进和成长,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在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英国剑桥堪称现代经济学的摇篮,马歇尔完成了从古典的“斯密—李嘉图—穆勒”模式向现代模式的转变;“芝加哥学派”对新古典经济学的信仰和捍卫,为经济学在当代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关键词:古典体系;新古典经济学;芝加哥学派 本世纪就要在我们面前走完它的最后时刻,人类将从此跨入又一个千年。世纪回眸,千年阅读和阅读千年,与其说是对我还不如说是对经济学的挑战。
80年代初,研修中国古代经济及经济思想史的书,我确实知道经济和经济思想那悠久和源源流长的历史,但我并不真正知道今天我所理解的经济学到底有多古老。后来在西方,人们常说经济是古老的,但经济学却是年轻的科学。
这显然是因为他们并不把比如思想大师亚里士多德视为经济学家的缘故。这自然是有道理的。
我再补充一句希望能够破题的话:经济学虽然无法因过去的千年而显示其辉煌,但却因其辉煌而渲染着一个千年的结束。 一、古典体系 在19世纪末之前,西欧无疑是近代经济学成型和迅速成长的摇篮。
从英国的配第到法国的魁奈,从斯密到萨伊,从李嘉图到瓦尔拉,从屠能到西尼尔,从格森到古诺等等。而在1750-1870年这段时期,也就是从重农主义到瓦尔拉的一般均衡理论的产生这段时间,英国的“古典经济学”实际上又成了近代的“经典”经济学,在经济思想史上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熊彼特好象说过,在这一段时期,英国形成了一个所谓的“斯密—李嘉图—穆勒的古典体系”。当然,从更宽泛的意义上说,属于这个“古典体系”的除了斯密、李嘉图、穆勒之外,还应该包括象马尔萨斯、马克思等这样伟大的经济学家。
作为古典的经济学,后人对于什么是古典经济学的中心论题以及什么又是古典的体系这样的问题在经济思想史上一直是存有争论的。争论的主要焦点是,如何评价斯密和李嘉图的经济学在“古典体系”中的相对地位?李嘉图的经济学是否继承了斯密的“体系”? 首先,我们必须重视“政治经济学”一词在古典经济学家那里的重要意义。
在古典的意义上,“政治经济学”涵盖了今天我们称之为经济学和经济政策的全部内容。我所看到的许多文献在涉及古典的政治经济学的含义时都提到斯密在《国富论》第4卷的导言中所写的一段话:“作为为政治家或立法者服务的科学分支,政治经济学有两个明确的目标:首先,它要为人们提供,或者更恰当地说,使人们能够为自己提供丰厚的收入或生活资料;其次,向国家或全体国民提供足以维持公用事业的财源。
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要使国富民强”。这段话后来也成为伦敦经济学院的领袖人物莱昂罗宾斯(LRobbins)教授在《过去和现在的政治经济学》(1976)一书中所倡导的研究传统的基础。
那么,古典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到底是什么呢?在斯密52岁完成的5卷本巨著《国富论》中,经济学论述的问题的确是包罗万象的,但斯密提出并论证的“自然的自由制度”(特别是自由贸易学说)经济理论则在120年后的马歇尔那里转换成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实质性架构。可是,现在几乎所有的古典经济学说史家都认为,李嘉图的著作《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的出版使斯密的经济学体系发生了从概念、范式到重点的变化。
例如,有的当代学者认为,斯密学派的英国古典经济学在1817年以后的确要由“李嘉图式的古典经济学”来限定了,甚至还有“李嘉图革命”之说。不过,正如熊彼特的观点那样,从英国古典经济学的发展阶段来说,李嘉图的经济学体系可能的确是从斯密到穆勒体系这条发展主线的一个小小的弯路。
这一点在丹尼斯奥布莱恩(DO'Brien)1975年出版的著作《古典经济学家》和1981年发表的论文“李嘉图式的经济学和李嘉图的经济学”中得到了发挥。在《新包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的“古典经济学”条目下,著名的经济思想史学家布劳格(MBlaug)认真地比较了李嘉图的经济学体系和斯密体系的区别。
他认为,好在李嘉图的“弯路”很快就被纠正了,因为在1823年李嘉图死后的10年内就基本上被他的“信徒们”抛弃了。因此,包括布劳格在内的不少人还是认为,古典经济学的整体体系仍然是一致的。
李嘉图在《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中论述的问题比斯密的《国富论》要少得多。不仅如此,李嘉图还没有继承斯密的关于价值(价格)决定的理论体系,而将注意力转到了“分配问题”。
没有正确地把生产(价格)和分配问题统一起来的所谓“李嘉图谬误”,后来也成为熊彼特在《经济分析史》(1954)中和芝加哥大学的富兰克奈特(FKnight)在《李嘉图的生产和分配理论》(1956)中对李嘉图式的古典经济学进行批评的根本原因。可是,李嘉图的这个“弯路”在英国古典经济学说史上插入了一个所谓的“作为剩余理论的古典经济学”的话题。
当然,也可以这么说,没有李嘉图的这个“弯路”,就没有后来的马克思的经济学。如果我们把“剩余产品”的生产和分配视为李嘉图。
6.关于双硕士
北京大学-香港大学双硕士项目简介
一、项目基本情况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随着加入WTO后与世界经济体系相互依存的进一步加深,我国急需既熟悉中国国情,又深谙市场经济学理论和金融学知识的专门人才。为满足社会需求,遵照教育部有关规定,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合作,面向全国招收经济学与金融学双硕士研究生,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商学院培养。
本项目旨在培养一批既有扎实的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有独立研究和分析能力,又对现实经济问题有很好的把握,熟悉金融体系,掌握金融工具的高层次金融和经济管理人才。同时,为学生进一步攻读博士学位及从事专业经济或金融研究奠定基础。
该项目立足中国、面向世界,旨在发挥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各自优势,利用深圳研究生院这一平台,为内地和香港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同时通过此类项目的合作,进一步密切内地和香港的联系。
二、教学情况
1、本专业学习年限为3年,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全日制培养。授课教师队伍由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知名教师共同组成。学习期满,学完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并完成硕士毕业论文通过答辩者,授予北京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经济学硕士学位证书以及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学位证书。
2、课程主要有:高级微观经济学、高级宏观经济学、计量经济学、博弈论、产业组织、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公共财政学、制度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中国经济改革、财务报表分析与职业操守、资产定价原理、金融数学、金融衍生工具、风险管理、公司并购与重组、金融工程、金融市场与监管、固定收益证券、利率建模、信用风险管理、投资学、高级财务管理、商业银行与房地产金融、专题研讨等。
3、授课老师:依托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共同组成教师队伍。其项目主管为北京大学副校长兼深圳商学院院长海闻教授。
三、学生待遇
学生在深圳就读期间,每月可享受1000元助学金,助学金按每年十个月发放。助学金总额可达3万元。
双硕士项目学生,是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校的正式注册学生,享有符合两校标准的研究生待遇。如学生可以选修香港大学课程。学生持有北京大学学生证、香港大学学生证,北京大学图书证、香港大学图书证。
学生可前往香港大学听课、借阅图书和检索文献。
四、生源情况
入学时间 2005年 2006年
学生人数 53 80
毕业学校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南开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长安大学、重庆大学、东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合肥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吉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天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中国石油大学 ……
五、职业发展规划
双硕士项目学生,是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两校的正式注册学生,享有符合两校标准的研究生待遇,毕业时将由北京大学和香港大学的就业指导中心联合推介。
首批学生于2005年入学,将于2008年毕业。目前该批学生已经利用假期时间在投资银行、商业银行、基金管理公司、证券公司、证交所、风险投资公司、政府部门等处实习,并有部分学生参加了由学院组织的暑期国际交换生项目。
六、英语要求
该项目对英语要求较高,大部分课程采用英文原版教材(由学校免费发放),部分课程采用全英文授课。
欢迎本科为英语专业的同学申请免试和报考。
七、招生咨询
电 话: 0755-26032160
深圳地址:深圳市南山区西丽大学城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商学院 (邮编:518055)
网 址: szgb.pku.edu.cn,
E-mail: liy@szpku.edu.cn
7.写作学术论文的基本规范体现在哪些方面
1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一、什么样的论文是高质量论文? 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释现实、解决问题,创造新的理论。
一篇论文,只要达到这里的三个目的之一,就是一篇基本合格的论文。那么,什么是好论文呢? 我们常听到人们说,“这篇论文,见解观点新颖,是一篇好论文”!在这里,评价论文的人如果不是该论文领域的专家,那么,该论文就不一定是一篇高质量论文。
即使是评价人是一位该论文研究领域的专家,但论文里没有最新研究文献述评,并且评价人也不了解这一情况,那么,该论文也未必是一篇好论文。显然,论文里是否含有文献评论是衡量论文质量高低的一个重要因素。
要了解论文的质量,就需要具备有关论文的理论知识。我们知道,学术论文是用来表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议论文体。
论文与其他文体如记叙文、抒情文的区别在“论”,即论述、论证,以及论说。论文的种类,以其是否具有学术性为标准,可以分为:学术论文与非学术论文。
非学术论文,指一般报刊杂志上的论文,例如:社论、评论、短论、时评、评论员文章等。学术论文,包括学术报刊上的学术论文、专题研究论文(长篇专题研究论文即所谓专著)、学位论文,是用来表述科学研究成果的文体。
学术论文可分为:一般学术论文;专门学术论文。一般学术论文指学术刊物上的学术论文,一般篇幅较短。
专门学术论文,包括长篇专题研究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以及博士学位论文。专门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文本研究的过程,也就是写作论文的过程,分析事实、研究问题、写作论文,是同时的,不可截然区分。因此,专门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即是学术研究过程。
论文是学术研究的产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即学术见解,只是到了论文写作完成之时,亦即学术研究过程终结之时,才最终形成。
非学术论文和一般学术论文则不同,基本学术见解早就存在,下笔之时,主题思想已经存在,俗话说已有“成竹在胸”。非学术论文的写作过程,不是研究过程,而是表达过程。
其中,进行论证、论述和论说,只是为了表述已经存在的主题思想和基本见解。研究性学术论文当然也有论证、论述、论说,主要是为了研究,为了得出研究结论,即形成基本见解。
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是典型的学术论文。它一般含有七个要素: 1、选题 2、资料 3、结构 4、方法 5、见解 6、文风 7、社会责任 严格说来,具备这七个要素的论文,才是合格论文。
高质量论文,主要是对论文的学术价值要求较高。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笼统地说,论文见解新颖,就是好论文。
这不仅因为评价者的知识背景不同会对论文见解新颖和正确与否提出不同看法,更重要的是,论文研究的结论是论文研究过程的一个结果,这个结果的优劣标准不是“见解是否新颖”,而是是否解释了现实、解决了问题,或者建立了新的理论。 在现实的教学和研究中,教授们是如何评价硕士/博士的毕业论文呢? 我查阅了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生教学研究制度,以及北京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和武汉大学等知名大学的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要求,结合我们中国海洋大学的情况,现将学位论文的质量要求和评分标准(采用百分制)整理如下: 1,选题、题目和摘要表述,占10分 高质量的选题,表明作者发现了该学科领域里的一个关键性的、或者极为重要的问题。
题目则是对选题的提炼和精准表达。论文摘要是整篇论文的缩写,它反映作者的学术研究能力和功底。
所谓论文的缩写,就是论文从第一章到最后一章,每一章内容都能够从摘要里看到。现在,常见的错误是把摘要当作论文第一章的缩写。
高质量的选题,应是能够高效率解决或解释现实重大问题,具有普遍适用性,以及理论上的突破性、前瞻性和一一贯通性方面的选题,当然,选题的确定,应与作者的研究能力相适合。 当然,此部分的评分对象,还包括:硕士/博士论文的版权和参考资料的引用声明、封面、目录、谢辞、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图及表目录等。
2,绪论和文献评论,占15分 绪论又称引言、导论,研究者应在第一章的绪论或称引言中,讨论包括问题背景,选择本题目的原因、论文和实际管理工作的关系、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重要性和目的。有时,也将研究假设或待答问题、名词及变项定义,以及研究范围和限制等,在引言中进行交待。
在撰写绪论时,研究者可突显研究对增进学术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贡献,从理论基础和实务效能两方面申明研究的功用、价值和预期成果。 文献评论,主要是向读者陈述:学术界或实业界对该选题研究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哪一些,学术界对该选题的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究成果是什么?本文研究的问题与这些最新研究进展、最前沿研究成果有哪些关系,从而使读者了解本文所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性质,论文的起点和层次,以及论文所研究问题是专业的哪个理论领域,其理论基石/基础是什么,即研究问题的根基在那里。
有人说,一篇论文是否属于质量上乘,首先看他的文献述评是否到位和精准。这是有道理的。
3,研究方法与设计,占20分 论文里对研究方法的描述,旨在告诉读者该论文是如何写出来的,。
8.德国留学要什么条件
德国留学要什么条件
德国的高等学校根据其任务性质可分为三类:
第一是大学,为一种学科较多、专业齐全,强调系统理论知识、教学科研并重的综合性大学。此类高校又称为"学术大学"。设有工科、理科、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医学、农学以及林学等学科。
第二是高等专科学校,此类大学设有工程、技术、农林、经济、金融、工商管理、设计、护理等专业,其课程设置除必要的基础理论外,多偏重于应用。此类高校称为"专业大学"。
第三类型是艺术学院和电影学院等。此类大学称为"艺术大学"。
以上3类大学属同等的高等学校,毕业生具有国家承认的就业资格。
在学校规模上,综合大学有15000人左右,而高等专科只有4000人左右;在课程设置上,综合大学学科比较齐全,而高等专科重点则放在工科、经济、企业管理、财会、设计等方面;在学习年限上,综合大学为4-6年,而高等专科通常为4年;如若想继续深造,攻读博士,综合大学可直接读博士,而高等专科则毕业工作后可在大学读博士,等等。同时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德国的高等专科学校(高专)不同于中国3年制的"高等专科学校(大专)",也不同于中国高等学校中设立的两年制或三年制的"大专班",因此他们之间在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和内容以及毕业后达到的学历(中国大专毕业不授学位)上均有重大的差别。
大学的课程分为两个阶段:普通阶段,通常为四个学期,主要学习基础课程;专业阶段,因专业而异,一般分为4-8个学期,学习专业课程、作毕业论文及毕业设计。学生修完课程,完成毕业论文,通过毕业考试即可获得相应的学位,如理科、工科、法学和经济学科的学历文凭为diplom,人文和社会科学的学历文凭magister,教师、律师、医生和药剂师则授予"国家考试staatsexamen证书",高专的学历文凭是diplom(fa)。以上文凭均具有同等的"职业鉴定资格"的效力。大学毕业成绩优异者,经教授同意,可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按德国有关规定,中国学生申请进入德国大学学习的先决条件是:
基础教育12年高中毕业、正式通过"全国统一高等学校入学考试"(不含成人自学高考或电大等)进入大学(通常为本科)修满两年(4个学期)并且成绩优良。
其主要原因是德中两国的教育体制和学制不同。德国的基础教育从小学到高中毕业共13年,而中国才12年;同时,德国高中毕业班的课程内容是为进入大学作准备的,旨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学生通过高中毕业考试,获得高中毕业证书,就具备了大学入学资格,一般不须参加"大学入学考试"。此外,德国大学传统上不设学士学位,学生修完各科学业通过毕业考试和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据此,德国高校要求中国学生须先正式考入大学本科学习两年才能申请直接入学。
如果更换专业方向,选择全新专业,一般须从头学起,至于原来的学历承认多少,则由具体情况定。中国高中毕业生未参加"全国统一高考"或参加高考未被大学录取,若提出申请读德国的大学,通常会被拒绝。
原文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