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为什么清华要把游泳与毕业绑定?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解释,因为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
目前清华主要游泳场地包括室内的陈明游泳馆和室外的西湖游泳池,前者一年四季开放,后者只在夏天开放。目前,清华的游泳课在大二、大三和大四阶段均开有游泳项目,供学生选择,变为必修课之后,场地显得有些紧张。清华体育部表示,并不是所有学生都必须上游泳课。新生入校后会开展游泳测试,初步计划军训期间测试。用蛙泳、蝶泳、自由泳、仰泳四种标准泳姿中的任意一种游完50米就算通过,未通过者必须选修游泳课。
清华计划利用暑假小学期开设游泳课,供学生选择。
为防止溺亡等危险事件发生,清华游泳课尽量小班教学,一般是20人;课上还设置有救生员。针对部分患有慢性病、皮肤病甚至是恐水症或者肢体不适的学生,体育部将与校医院联动,进行提前筛查,学生提供的不适合游泳的证明只要经过认可,可免去必修游泳。
清华还计划从排课入手,强化体育锻炼,今后大一新生从15时55分到19时20分不排课,以督促他们养成锻炼习惯。
2.清华游泳才能毕业作文
点赞“游泳进课堂”
正所谓,技多不压身,更何况游泳这样一种技能锻炼身体,又能在紧急时刻发挥作用的方式。清华大学将游泳与毕业绑定,我看到的是一种对生命负责的态度。
加强体质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游泳时众多体育运动中的一种,它的优点在于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诚然,清华大学之所以选择游泳进入课堂,是综合了多种因素后选选择的最适合学生的。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之下,身体素质日益低下,不仅让学习效率大打折扣,清华大学主张每个学子都应该拥有强健的体魄,在身体素质与学习效率上保持一个良好的平衡,不仅让清华学子在学术方面出类拔萃,更在身体素质方面给全中国青少年做出榜样。
掌握生存技能,拓宽生命的广度。我们是社会中的人,不能一直生存在家庭与学校的怀抱之下,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当我们突遭不测时,一些生存技能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清华大学将游泳的技能传授给学子,也是希望他们在以后的生活中多一份安全与幸福,只有生命得到了保障,我们才能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诗意般地生活,远离危险,在世界的某一角,你定是最美好的存在。
敬畏生命之旅,纵享非凡人生。“每个人生下来就是帝王,只是大多数被流放了而已。”我相信,清华大学将游泳与毕业绑定,定能对生命的敬畏。每个人的生命有且仅有一次,生命丢失了,剩下的一切都是空谈。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到众多的知识,而生命就是将这些知识变成实际的催化剂。生命至关重要,清华大学的做法也是值得点赞的。在生命的保障下,我们每个人拼尽全力,奋力一搏,在这样一个多彩的世界纵横飞跃。
于我而言,我赞同清华大学将游泳与毕业绑定一举,因为它体现了素质与学识的同步发展,是催人奋进的良药,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于社会而言,游泳进课堂是社会的必须,不仅能让敬畏生命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更能让社会更加和谐美好。于国家而言,游泳进课堂是人类进步的有力证明,更是国家管理的神丹妙药。
所以,让我们行动起来,加入游泳分队,提高自身素质。
3.清华大学游泳才能毕业怎么立意
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
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目前此规定“新人新法,老人老法”;判断会不会游的标准相当之低:在新生入校后进行游泳测试,只要用四种泳姿(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中的一种,游50米就算达到要求。
不计算时间,且只要50米,在目前各高校中,算比较低的要求。如有皮肤病、慢性病、心理疾病等不适合游泳的,可不参加。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解释,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
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学游泳、参加体育锻炼,还将从排课入手,大一新生15:55-19:20不排课。游泳课为了确保安全,采用的也是20人小班制。
自2000年北大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起,游泳就被列入了本科生必修课,学生连续游完200米才可过关,获得1个必修课学分;2011年,厦门大学将游泳作为本科生必修课,占1个学分,男生连续游100米、女生连续游50米为考试通过,获得学分。目前很多大学也都有相关规定,清华此举并不是首例。
4.如何看待清华大学「会游泳才能毕业」的新规
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
历史渊源: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介绍,早在90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此后,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
相关介绍:
著名作家梁实秋自1915年起入读清华大学,他在游泳上栽过跟头。毕业前的体测中,他的游泳没过关,补考时,拼尽全力游完全程,才得到马约翰的肯定:“好啦,算你及格了。”
中科院资深院士柯召自言不爱运动,更不会游泳,如果按照清华当时“游泳不及格不能毕业”的限定,他几乎必败。幸运的是,他转学到清华时已是三年级,不必再修体育。
原校长顾秉林经常参加游泳等健身活动,即使退休后,也经常来游泳馆游上几圈。原党委书记陈希也很喜欢游泳。
延伸阅读:多所中学游泳列入必修
北京四中、汇文中学、人大附中等本市中学也已将游泳列为必修课。杭州、温州、嘉兴、广州、深圳等地已将游泳列为中考体育考试内容。
清华“游泳”新规一出,准备报考清华,又不会游泳的高中“旱鸭子”慌了神。交大附中高二学生小雨认为,游泳必须有特定的场地,对于男孩子或者家在海边的学生比较便利,好多女孩儿从小到大都没游过,上大学再学,恐怕有点吃力。
5.清华大学游泳才能毕业怎么立意
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
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目前此规定“新人新法,老人老法”;判断会不会游的标准相当之低:在新生入校后进行游泳测试,只要用四种泳姿(蝶泳、仰泳、蛙泳、自由泳)中的一种,游50米就算达到要求。
不计算时间,且只要50米,在目前各高校中,算比较低的要求。如有皮肤病、慢性病、心理疾病等不适合游泳的,可不参加。
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解释,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
为了让学生有时间学游泳、参加体育锻炼,还将从排课入手,大一新生15:55-19:20不排课。游泳课为了确保安全,采用的也是20人小班制。
自2000年北大进行体育教学改革起,游泳就被列入了本科生必修课,学生连续游完200米才可过关,获得1个必修课学分;2011年,厦门大学将游泳作为本科生必修课,占1个学分,男生连续游100米、女生连续游50米为考试通过,获得学分。目前很多大学也都有相关规定,清华此举并不是首例。
6.游泳的毕业论文应该怎么写
毕业论文中引用的材料和数据,必须正确可靠,经得起推敲和验证,即论据的正确性。
具体要求是,所引用的材料必须经过反复证实。第一手材料要公正,要反复核实,要去掉个人的好恶和想当然的推想,保留其客观的真实。
第二手材料要究根问底,查明原始出处,并深领其意,而不得断章取义。引用别人的材料是为自己的论证服务,而不得作为篇章的点缀。
在引用他人材料时,需要下一番筛选、鉴别的功夫,做到准确无误。写作毕业论文,应尽量多引用自己的实践数据、调查结果等作为佐证。
如果文章论证的,是作者自己亲身实践所得出的结果,那么文章的价值就会增加许多倍。当然,对于掌握知识有限、实践机会较少的大学生来讲,在初次进行研究中难免重复别人的劳动,在毕业论文中较多地引用别人的实践结果、数据等,在所难免。
但如果全篇文章的内容均是间接得来的东西的组合,很少有自己亲自动手得到的东西,那也就完全失去了写作毕业论文的意义。 (二)论证要严密 论证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和过程。
论证要严密、富有逻辑性,这样才能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从文章全局来说,作者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要符合客观事物的,符合人们对客观事物认识的程序,使人们的逻辑程序和认识程序统一起来,全篇形成一个逻辑整体。
从局部来说,对于某一问题的分析,某一现象的解释,要体现出较为完整的概念、判断、推理的过程。 毕业论文是以逻辑思维为主的文章样式,它诉诸理解大量运用科学的语体,通过概念、判断、推理来反映事物的本质或规律,从已知推测未知,各种毕业论文都是采用这种思维形式。
科学论文往往是用已知的事实,采取归纳推理的形式,求得对未知的认识。要使论证严密,富有逻辑性,必须做到:(1)概念判断准确,这是逻辑推理的前提;(2)要有层次、有条理的阐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过程;(3)要以论为纲,虚实结合,反映出从“实”到“虚”,从“事”到“理”,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过程。
以下是游泳的健身功能 你要结合起来写! (l)游泳是在阳光、空气、冷水三浴兼并的良好的自然环境中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从而集中了阳光浴、空气浴和冷水浴对人的所有疗效。 (2)游泳锻炼是一种全身性的锻炼,因而它对疾病的治疗也是一种综合性、全身性的治疗。
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人体神经系统的功能,改善血液循环,提高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从而能增强体质,增强对疾病的抵抗力,并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3)游泳锻炼能增强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慢性病人通过游泳锻炼,可增强发育不健全的器官、系统的功能,使已衰弱的器官、系统的功能得到恢复和增强,从而使疾病得到治疗。
(4)游泳锻炼既可陶冶情操、磨炼意志,培养人同大自然搏斗的拼搏精神,又能使病人建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克服对疾病畏惧烦恼的消极心理,因而十分有利于健康的恢复和疾病的治疗。 2.游泳运动量的掌握 游泳锻炼,与人们从事的其他体育锻炼项目一样,只有科学地掌握运动量,才能使每次锻炼既达到锻炼的目的,又不致发生过度的疲劳和使身体产生不良反应。
游泳锻炼时,应如何科学地掌握运动量呢? 掌握游泳锻炼的运动量的方法有多种,但对普通游泳爱好者来说,最为简便的方法,是根据游泳者脉搏变化的情况,来衡量运动量的大小。 我国正常人安静脉搏频率为每分钟60-80次。
经常参加游泳锻炼的人,安静脉搏频率较为缓慢,为每分钟50-60次;锻炼有素的人,脉率还要低一些。对普通的游泳爱好者来说,每次游泳后,脉搏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40次,此次锻炼的运动量则为大运动量;脉搏频率为每分钟90 - 110次,则为中运动量;游泳锻炼后,脉搏变化不大,其增加的次数在10次以内,则为小运动量。
选择游泳锻炼的运动量时,要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普通的游泳爱好者,即使是年轻力壮者,每周大运动量的锻炼,也不应超过2次;而中年人则以中等的运动量为宜,不要或少进行运动量过大的游泳锻炼;老年人最适宜小运动量和中等偏小的运动量的游泳锻炼。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为何把毕业于游泳绑定议论文(为什么清华要把游泳与毕业绑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