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谁能帮我写一篇毕业论文,题目《浅谈留守儿童的教育》,急啊,明天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
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
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
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
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
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
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
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
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
(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
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
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
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的教育教学。
2.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的论文有么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与对策究 留守儿童又叫空巢儿童,指的是那些父母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打工,长期与父母分居两地,不能得到父母照顾的儿童。
大量留守儿童的出现是我国社会发展过程中所涌现的几种特有的现象之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我国进行开放,开发沿海及各大城市,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这就拉大了城乡之间的差距。而这些地方由于经济发达,又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其次,农村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人均工资低,难以满足生存需要,所以就有很多外出打工的农民。再次,我国实行二元的城乡户籍管理体制。
不允许居民的户籍随意迁移,而各种福利分配又以户籍为基础。这就使得外来打工者难以将自己的子女带在身边。
此外,由于城市里的生活费水平面较高,民工工资又低,难以负担孩子的各项费用。这就使得大部分农民将子女放在农村形成大量留守儿童。
我们这次调查的主要地点是江西省广丰县境内的吴村镇和东阳乡。吴村镇位于广丰东北丘陵地带,面积70.4平方公里,7500多户,总人口3万多,生活水平在广县属于中等偏下。
东阳乡位于广丰县东大门,与浙江省江山市交界,面积85.7平方公里,人口2万6千多,在广丰县属于比较贫困的乡镇。根据当地派出所的数据,在两镇中,儿童约占总人口的10%左右。
而留守儿童数又占儿童总数的20%到30%,所以在这两个村中留守儿童约有1300人。那么这么多的儿童是怎么生活的呢?据走访抽样调查的结果,这些儿童中,约有65%以上会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一起居住, 15%会住在邻居亲戚朋友家中, 10%则住在学校或者是个人自己烧饭吃。
10%左右在家随母亲生活。农村家庭教育本身存在很多问题,比如:一、父母对孩子的期望很高,而教育的方法不当。
二、家长文化水平低,家中缺乏文化教育的氛围。三、重男轻女,家教失衡。
四、农村家长缺乏与孩子的交流,缺少对孩子正确的思想教育。五、农村家庭对教育投入的分配不合理,他们忽视小学阶段的教育投入。
六、中国农村教育的最大的悲剧,是对教育价值观的认识问题。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除了一般的农村教育问题外,还有其特殊性。
其中最大的问题是父母不在家,没有人能管的了孩子。爷爷奶奶由于上了年纪,家中又有几亩田地要种,同时又不懂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状况,所以难以很好的教育。
而那些寄居在邻居亲戚朋友家的,由于是别人的孩子,不太方便管,所以也不能对孩子进行很好的教育。那些开学后寄居在学校的则由于没人监护人,更是逍遥自在。
至于那些与单亲生活在一起的,虽然情况能有所改观,但是仍然有诸多问题。总的来说,由于家庭监管不到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情感教育问题。
留守儿童由于亲情、情感和心理关怀的缺少,缺少倾诉和寻求帮助的对象,又很少与外界接触。所以感情比较冷漠,有些性格也比较孤辟、偏激,并且又无人约束,因此时常与人打架斗殴。
有时甚至酿成一死一伤的惨剧。去年吴村镇王某由于时常与人打架,最后与一伙同样的留守儿童发生冲突,被砍死在广丰县一网吧内,让外出辛辛苦苦工作了多年的父母回来面对的是一个白发人送黑发的人局面。
学习教育问题。同时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各种娱乐场所也逐渐增多,特别是网吧在农村的日益普及,使得留守儿童沉溺其中不能自拔。
而农村地区对网吧的管理也难以做到那么严格,据我们走访调查及暗中观察的结果,乡镇网吧中的客源90%是那些在学校读书的中小学生。这些学生为了凑足上网的钱,有时还会敲诈一些低年级的学弟学妹,由此也会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
初三学生王某平常喜欢上网,但是家里又穷,无力承担经常上网的费用,于是,他就把双眼盯上了该校初二学生小李。小李家是开商店的,在家又是独子,且胆子又小,所以王某先后向其敲诈勒索100多块钱。
后被小李家人发现,才制止了这件事情。而王某也被学校记大过处分。
道德教育问题。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由此可见父母教育特别是道德教育对孩子的重要性。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做很多事情的时候都就会看父母,父母怎么做,他们便会怎么做。父母的行为方式往往是孩子一生的座标。
但是那些留守儿童由于不能和父母在一起,缺乏及时的指点和帮助,很多事情都要自己拿决定。但是小孩子是非观念又不强,一些错误行为和做法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容易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和道德品行。
我以前也是一个留守儿童,记得小的时候我们经常到人家地里去挖红薯到山上烤起来吃。而现在的乡下则是盗风盛行。
我们所调查的吴村镇某生产队,外出打工人口占到总人口的70%,地方里到处都是空房子,又没人料理,所以那些留守儿童经常到房子里偷东西。现在村里的孩子大部分都养成了小偷小摸的坏习惯。
家庭生理教育问题。在农村,生理教育一直是个难题,现在的孩子其实成熟的比我们那个时候早多了。
现在农村性成熟的时间一般是14岁左右,而这个年纪的学生基本在上初中。这个年纪对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都想试,但是又不知道性行为可能带来的后果,所以现在农村少年儿童性行为也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现在社会上很多的单身。
3.如何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论文
留守儿童教育的研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一幢幢高楼拔地 而起,一个个新兴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 劳动力,于是农村一些衣食无着的青壮年农民工开始涌进城市务工,挣钱养家 糊口。
而他们的孩子却留在农村,托付给老人或亲戚朋友抚养,成了留守儿童。 当前,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面临很多教育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形成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单方长期外出务工,将孩子交由长辈或 亲戚朋友抚养管理的未成年人。随着改革开放,对农民外出就业的束缚逐步解 除,农村劳动力跨地区流动日趋活跃。
今天,在广大的农村地区,越来越多的 家庭夫妻离开家乡,拥到城市打工,大多数打工族将自己处于学年龄的孩子留 在家乡,由家中的老人或亲戚扶养。由此,在农村就形成了一个特有群体—— 留守儿童。
根据调查了解,我们乡镇1994年外出务工者约100人,留守儿童约 50人,到今天,外出务工者达2000人以上,留守儿童约800人。 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 1.留守儿童的教育现状: 龙扬村黎某,小时是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孩子,小学三年级时父母到 广东打工,把他留给六十多岁的爷爷奶奶照顾。
黎某经常与一些不务正业的青 年在一起玩,学会抽烟、喝酒、打架、去网吧,上课无精打采,作业不写,学 习成绩老上不去,老师耐心教育他,他当耳边风。无奈,老师跟爷爷奶奶联系, 爷爷奶奶教育他,他回答说:“你们懂什么?上网是为了学习新的科学技术,你 们不听说‘现在是科学技术的年代,不懂科技,以后很难找到好工作’,我现 在是为了培养我学习科技的兴趣.”两个老人因为小时候没有读过书,一辈 子吃了不少文盲的苦,对孙子的思想行为也无言以对。
父母打电话回来叫他听 爷爷奶奶的话,要好好学习,孝顺爷爷奶奶,他是答应得好,可做不到。常挂 在他嘴边的一句话是“关你什么事,我爸妈都不说,你们说什么”。
他逐步养成 好吃、好玩的坏习气,根本无心上学。 2.问题归因(1)祖辈父辈原因.广大的外出务工青壮年,不仅为城市的 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也对家乡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而他们的 孩子——“留守儿童”,却面临着很多教育的问题:父母外出务工,本就无可奈 何。很多父母认为自己没有在家好好照顾孩子,觉得非常愧疚,补偿的唯一的 办法就是多给孩子一些零用钱.于是,只要孩子一个电话,他们就寄钱回来。
而孩子们一有零钱就去买零食吃。他们不知道如何挣钱,也不知挣钱的艰辛。
渐渐就养成了贪图享受不知珍惜劳动成果的不良习气。一旦没钱用,就学会去 偷去骗,逐步走上歧途。
其次是爷爷奶奶的知识还赶不上小孙子、小孙女,他 们只能管吃住不能教导,对小孩的学习心有余而力不足;在亲戚家的孩子没有 得到孩子应有的管教。据调查,我们乡镇外出务工的青壮年多数是一年回家一 两次,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他们不可能给孩子很好的教育。
平时虽然常用电话 联系,但很多孩子都是在通话时一一答应父母的要求,自己做事时却常常忘了 父母的嘱咐,有时玩过头忘了学习,有时和同学做了坏事而无人管教。孩子有 学习下降或是有不良行为,也得不到严加管教。
(2)孩子方面。孩子好奇心强, 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喜欢寻找新鲜刺激的新事物,但分辨能力和自控能力差。
空余时间他们会寻找新鲜刺激的事去做。模仿大人抽烟喝酒,有时会和同学打 架,染上这些不良习气后,无心上学,学习成绩下降,于是出现厌学情绪。
调查显示:留守儿童的监护类型主要有四种: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 或朋友监护、自我监护。其中以隔代监护为主,约占80%,单亲监护约占12%。
在这几种监护类型中,留守儿童都存在有不同程度的生活和心理负担。母亲作 为监护人的留守儿童在生活上能得到最好的照顾,亲戚或朋友监护欠些,隔代 监护较差,自我监护最差。
另外,在隔代监护下的儿童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引人 深思:由于祖辈的年老,较低的文化或文盲或爷爷奶奶因为隔代特别亲的缘故, 溺爱孙子,往往在孩子做了坏事时不当一会事,认为孙子还小不懂事,大了自 然会懂事,放弃教育机会,导致这些留守儿童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教育和关 怀,造成性格和心理出现偏差。 三、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1.责任心是做好工作的前提新课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关注每一个 学生的发展”,班主任要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服务学生的教育理念,特别 针对留守儿童,班主任要投入更多的精力。
“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一切为了学生.”加强家访,随时了解这些学生的生活、生理心理、学习问题, 通过家访或交谈等方法,给予这些学生更多的关心。可以为这些学生建立专门 的档案,分类管理。
班主任要经常和外出务工的父母联系,和他们共同交流、探讨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取得更好的成效。 2.爱心是做好工作的法宝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 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理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内心的深处。”
留守儿童的问题 是社会特定背景下产生的事物,我们要用一种与时俱进的思想来教育他们。在 日常。
4.关于留守儿童的论文怎么写
如今,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你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提示:1.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2.缺乏安全保障(家庭照官不力,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建议:1.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老师应该把爱播撒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
2.政府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3.社会各界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4.父母尽可能回到孩子身边,给孩子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和关爱。
5.如何解决问题留守学生问题的论文
留守儿童存在哪些问题 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安全问题。
留守儿童虽然有一定的监护人,但父母所委托的监护人如长辈家属、亲戚以及代理家长等,由于年龄、经济、生活等等各方面的原因,无法对孩子进行有效的监管。而且他们往往认为只要让孩子吃饱穿暖就算尽到了监护责任了,至于其他的事情则是孩子学校的事了。
因此在课余和节假日等老师无法监管的情况下,留守孩子则成了绝对自由的人,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我们知道孩子往往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父母不在身边,没有他们直接的关爱和教育,孩子往往易成为某些不法分子的攻击对象,此外,由于父母不在孩子的身边,孩子缺乏亲情的温暖照顾,导致孩子轻生的案例也不少。 (二)心理人格问题。
据大部分有关留守儿童的调查显示:心理健康和人格发展问题是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也是最突出的问题。由于留守孩子缺乏与父母沟通交流的机会,存在严重的“亲情饥渴”,而其他监护人替代不了父母应该要履行的完整的监护职责。
所以留守孩子在遇到成功、失败、进步、忧郁、悲愤、孤寂等不同的情形时,没有自己信赖的长辈可以倾诉和指导,往往只能自己处理。尤其当他们遭遇挫折时,他们不愿意与监护人交流,在心理、性格上很容易走上极端,多出现以下方面的问题: 1、自卑封闭、自暴自弃、缺乏自信,上进心不强。
不愿意与人交流、性格内向,不开朗。老师找其谈话容易掉眼泪。
2、自尊心过强内心较敏感对老师亲友等的管教和批评容易产生较强的逆反心理。总感觉有人在欺负他,斤斤计较,不合群。
3、对父母产生怨恨情绪认为父母为了赚钱而抛弃了自己,对父母的外出不理解,父 母回家了甚至故意疏远他们。心理方面。
良好的家庭氛围、和谐的亲子互动对健康心理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现有的研究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
留守儿童在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主要有以下表现:(1)孤僻内向。由于缺乏父母关爱,交流渠道不畅,留守儿童难以向外界表达自己真实的思想,容易形成自闭的心理;此外,留守儿童在与同龄人交往的过程中,由于显性与隐性的现实差距,自己的想法不能得到及时的疏导,内心容易产生严重的自卑感和受挫情绪。
(2)冷漠乏信。长期得不到亲人关爱的留守儿童渐渐淡漠了对亲情的渴望。
根据调查,有18%的孩子认为自己和父母的感情“淡薄了”,41%的孩子表示只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其主要内容是“要钱”,一些留守孩子甚至表示把父母当成了“提款机”。亲情呵护的缺位,孩子在一个缺乏温情的环境中长大,使得孩子们不懂得去享受爱,去关爱别人;心理支持的缺失,孩子缺乏应有的鼓励和肯定,导致孩子自信心不强,以至对成功的期望值偏低。
(3)是心胸偏狭。留守儿童过早过多地体会了生活的艰辛,认识到父母外出打工是生计所迫,容易产生社会不公的意识。
因此,他们对社会的认识会多些灰色成分,便产生了仇视他人,仇视社会的心理倾向。这使得他们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时容易产生偏狭的认识和过激行为。
留守儿童比较偏激、易猜疑、孤独、内向、缺乏自信,容易悲伤,自觉性不如别人。从性格类型来说,留守儿童不稳定、不适应类型占了38%,稳定、适应但是消极适应型占了18%。
留守儿童对于权力需要、爱情需要、归属需要方面的愿望比较强烈,他们的需要主要来自家庭和社会。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相差最大是在尚未满足的需要所属领域中的家庭和爱情需要,留守儿童显著高于非留守儿童,而在权力需要等其它21个方面没有达到显著性水平。
说明留守儿童来自家庭领域的需要比非留守儿童强烈的多,他们比非留守儿童更渴望父母的关爱与亲情,更重视与父母之间的情感交流与理解。 (三)、道德品行问题。
留守儿童一般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初中生,正处于心理成长的关键时刻。如果是有祖父母来隔代抚养教育,往往意味着由文盲来抚养孩子;而托付亲戚照管的,亲戚普遍认为不便过多管教或经常盘问,毕竟不是自己的孩子;而农村教师由于受到教育条件的限制,对每个学生的关注也十分有限。
所以留守孩子由于长期处于这种状况中,在行为习惯上容易发生消极变化,且难以及时得到纠正,有的甚至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违法乱纪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品德方面。
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远离,无法感受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加上隔代教育本身存在的许多弊端,如纵容溺爱,重物质满足轻道德教育,又因农村环境的特殊性,留守儿童在道德评价、行为习惯上极易发生消极变化。主要表现在放任自流,不服管教,违反校纪,小偷小摸,看不良影像,沉湎于网络游戏之中,或者同学之间拉帮结派,与社会上的问题青年纠合在一起抽烟、酗酒、赌博、抢劫等,最终走上罪恶的深渊。
左泽华调查发现,13%的留守儿童平时有说谎的习惯;15%的人有过偷人钱物、破坏公物、抽烟喝酒等不良行为。据统计,历年刑事犯罪中有近20%的青少年为这类孩子。
留守儿童正处于树立理想、认识人生的关键时期,如果不能得到父母在。
6.怎样写留守孩子的论文结语
结语
在社会转型时期,家庭无疑是变化迅速的领域之一。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正是针对现今传统上被视为家庭实体的东西与家庭自我认同意识之间出现了偏离,才引入了家庭自我认同意识这一操作概念来分析日本转型时期的家庭状况,记述意识和现实的差异、家庭成员之间的差异。她认为,“家”一直被认为是超越个人的实体,但如果家庭成员丧失了“家”的意识的话,“家”就崩溃了。
东邻日本社会长期存在的单身赴任现象所造成的留守妻子、留守子女的一些问题,与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所造成的留守子女的问题有类似的地方。因此,日本的单身赴任的研究和家庭社会学研究的理论也可以为我国的留守儿童的研究提供借鉴。由于日本单身赴任现象与中国人口大规模流动尤其是农民工的流动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适用于考察日本社会转型时期家庭变化情况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同样适用于对中国留守儿童的研究。
其实,正如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教授,在1992年9月25日香港中文大学首届“潘光旦纪念讲座”上所讲的那样,以往我们对中国农民的研究还主要限于人文生态的层次,忽略了社会心态的层次。而从我国留守儿童研究方面的现状来看,现有的一些研究成果也忽略了对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的社会心态的研究。实际上,留守儿童在日常生活中,在社区、学校以及在留守或寄养的家庭里的感受如何?对于留守子女来说,家庭究竟具有什么样的意义?从形态上看,留守子女的家庭生活要么缺少父母中的一方,要么父母双方全缺,那么在缺少父母中的一方的“单亲家庭”中,或父母双方全缺的寄养家庭中,留守子女对“家”的理解是什么?对“家”的需求和期望又是什么?在他们的家庭生活、社区生活、学校生活中,他们如何与人互动?这样的生活对他们本身的发展具有什么样的影响?诸如此类问题都可以运用家庭自我认同的理论进行解释。笔者借用日本社会学家上野千鹤子所提出的家庭自我认同意识理论来作为研究留守儿童问题的新视角,也是希望学界同仁能从这样的研究视角出发,深入探讨留守儿童、留守家庭的社会心态问题,在留守儿童研究方面探寻更为广阔的学术空间。
7.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监护问题的论文可以有哪些创新点
选题创新点 留守儿童现状,尤其是教育方面的问题,是党和国家高度关注的问题。
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只有解决了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发展,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发展。因此,留守儿童问题不再是个人问题,而是整个社会、整个的问题。
选题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1)研究思路: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了解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从而寻求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方法与对策,以此促进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尤其是教育方面的发展)。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靠的理论依据。
2 、问卷调查法:对各区一些具代表性的农村中小学进行抽样调查,了解留守儿童基本情况。 3 、教育实验法:农村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进行比较实验研究,以便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系统分析法:通过收集的资料分析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 4 、经验总结法:运用收集的资料和实验研究结果,探求留守儿童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8.留守儿童的论文
如今,在我们身边,父母均在外打工的留守儿童比比皆是。
关注留守儿童,事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关注留守儿童,要靠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你认为留守儿童面临的主要问题有那些?为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请你向当地政府提建议 提示:1.缺乏父母的关爱,性格孤僻,学习压力大、自卑。 2.缺乏安全保障(家庭照官不力,容易犯错误甚至犯罪)。
建议:1.学校建立留守儿童心里咨询室,老师应该把爱播撒到每一个留守儿童的心田。 2.政府利用节假日建立留守儿童家长学校。
3.社会各界开展与留守儿童一帮一结对子的活动。 4.父母尽可能回到孩子身边,给孩子生活上和学习上的帮助和关爱。
9.儿童工作论文 浅谈如何关爱留守儿童
众所周知,关爱留守儿童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更是我们老师工作的重点,我们应毫不犹豫的扛起这份重担。
近年来,农村经济状况相对较差,很多南下务工家长把未成年的孩子寄养在亲友处,因此出现了一个新的特殊儿童群体——留守儿童。来自中国儿童信息中心的报道:全国留守儿童的比例达到47.7%。
随着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多,留守儿童的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目前网上统计我们留守儿童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年老体弱,他们文化水平低下,对孩子放任自流,对这些留守儿童的成长造成了负面影响。
因此,作为班级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我们班主任就应该多关心学生,尤其是缺乏父母关爱的学生——留守儿童。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去关注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呢?根据我任教以来的所见、所为、所感,提出一下几点看法,借此机会呼吁我们广大教师同仁多关爱留守儿童,给他们一个温暖的家,从而营造一个和谐而温馨的校园。
10.论文如何对留守学生进行家访
随着科技的发展,通信网络便捷了人们的“联系”,拉近了彼此的“距离”。
却少了一份真情,多了一份陌生!山区农村多数教师深有感触:匆匆几语的电话交谈取代了昔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的家访。表面看来:联系的确多了,也很方便。
但教师对学生家庭实况的“掌握”几乎空白;与家长“促膝长谈”共研学生思想的场面一去不返;通过家访了解学生个性,贴心建立感情的机会几乎为零;学校与家庭携手教育的环节几乎断裂——久违的家访,一座人们遗忘的桥梁!当今社会经济发展趋势给内地农村学校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偏远山区,年轻农民为了发展,外出打工已成潮流。
他们为国家建设付出了辛勤劳动,子女却留在家中由祖辈照看进行着隔代教育。少数留守娃生活贫困被放任自流或极度溺爱,以至心理障碍、思想叛逆、充满困惑、渴望亲情——留守儿童工作成为农村教师面临的新课题。
笔者根据多年经验认为:老师关爱留守儿童,应从家访做起! 一、家访是深入了解留守儿童的基础 留守儿童的成长已是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人士十分关注的大事!他们以各种形式的援助来关爱留守生。爱心志愿者们更是慷慨解囊千里迢迢赶来贫困山区送温暖,不为名不为利,只为下一代能茁壮成长为国之栋梁。
那么,作为与留守娃“朝夕相处”的一线教师就更应该深入了解孩子们的家庭、生活情况,切实为留守娃排忧解难;义不容辞去呵护、关爱他们,成为他们的好朋友,成为他们的贴心人!山区农村学校应该根据留守儿童多的特情,制定相应的“家访制度”从基础抓起,去主动了解学生的家庭、生活情况。我们只有把家访作为留守儿童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家访制度”要在工作实践中联系农村具体情况得到逐步完善。毕竟我们在探究阶段只能“摸着石子过河”。
但我们可以清楚它基本上必须具有以下几点:一、每学期,除信访和电话访问外,教师必须对班上每个留守儿童两次以上的家访。要注意家访的质量,要带着问题去,得到收获来。
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注意收集材料,就会为以后的系统研究提供经验。二、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情况和上、放学道路全程情况要能清楚掌握。
家庭情况的了解主要包括经济条件、监护人的文化程度、家庭教育方法等。上、放学路上的情况主要是道路的远近、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路队或乘车纪律等。
三、对被访问的留守儿童要有个案记录(包括与监护人的谈话记录)和案例分析以及对存在问题作出的相应措施。我们只有充分利用好家访这一渠道,才能真正对留守儿童情况作出深入的了解!我们只有打好“了解情况”这一基础把工作落实到位,留守儿童获得健康成长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山区学校的教学质量才能得到大提升;农村学校教育才能在实现快速发展的前提下缩小与城镇学校教育的差距!二、家访是放下孩子思想包袱的良策 “顽皮、不懂事”是小孩子的天性,所以需要老师作出耐心教育。
我们不能因为他们的一些犯错而放弃,更不能鄙视他们而造成心理逆反。只要我们寻求良策,每一个孩子就都是祖国的“希望”!要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其实小孩子不懂事的根源是其思想觉悟低不了解事情真相。
有的留守儿童甚至因为“留守”而背上了沉重的思想包袱。近年来,一些学校经过多次会议研讨发现:留守儿童工作是凝滞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基本原因!因此,把留守儿童工作立为教研课题是符合山区农村特情的。
我们经过近两年的研究,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也通过家访收集到了大量的材料。还证明了少数留守儿童思想上背有包袱,性格偏激甚至叛逆!其中有一案例令我们惊诧:有个二年级小朋友经常装病逃学,成绩急剧下降。
老师设法通过家访与其监护人“促膝交谈”掌握到了具体情况。于是,负责照看的奶奶多次“守护跟踪”他。
可是年迈体弱的奶奶有心无力,加上一贯溺爱孙子,实在没法,只好打长途电话让其外出打工的母亲回家处理。谁知母亲回来后他“变”得听话了,学习进步也快。
放心的母亲为了生活再次外出打工时,小朋友的毛病又犯了。等母亲一回来又恢复了正常。
如此这般折腾让人伤透了脑筋。幸好老师通过再次家访在“呵护”下才了解到:该生心理存在障碍,负载着沉重的思想包袱。
他希望父母能在自己身边,担心父母一方会像有的家长那样外出后再也不回来了,自己便成为单亲子女。因为他确实听说过这类的事,所以难免会有这种“恐惧”。
加上父母外出打工时间早又很少与他交流,过年时回来了也懒得听他讲几句话。有一次因买不到车票甚至不回家过年,也难怪小孩子会有这思想包袱。
有人说,小孩在这方面表现得太敏感了!其实事情很简单——思想工作做通了——学习起来就轻松——他的脸上又重现出愉快幸福的笑容!我们深深感受到:如果没有这两次家访,就不知这个留守娃的思想包袱要背到何时;也不知这个沉重的包袱会带来什么影响;更不知有多少留守儿童将被这“恶浪”吞没!三、家访是建立深厚师生感情的捷径 深厚的师生感情是学生好学多问的动力,也是学生道德品质修养的保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学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