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求关于支付系统的论文一篇
关于移动支付系统的进一步阐释 CMCC Pa系统是CMCC Pay的英文缩写,也就是中国移动通信支付系统的意思。
《我在2018年2月14日的一篇日记》中提到的CMCC Pa系统,它究竟如何运作,大家最关心的资金安全性如何保证。为了保证故事的连贯性和故事性,我在文章中并未多加解释,现在对CMCC Pa系统做进一步的说明。
从最初的以物易物,到一般等价物的出现,再到纸币的流通。人类社会的发展不断加速,经济水平也以越来越大的幅度上升。
纵观全球经济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经济的繁荣总是伴随着经济行为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反过来说,经济行为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实际上也推动了经济的繁荣(现在说这个好像不太和事宜,金融衍生品是这次金融危机的导火索),至少会使经济向可持续化的方向前进。支付手段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经济水平,个人支付中的欺诈和国际交易中的货币错配每天都在影响着我们自己和我们的国家。
变革总是在对现实的遗憾中产生。现在的支付已经在多元化发展,从eBay的贝宝到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网络支付已经再改变我们的生活,它是我们享受便捷网络购物的前提。
而现实中的支付还将继续纸币加银行卡的模式吗?不,现在是时候改变了! 安全和便捷是我们在每次支付中最注重的两项。为了安全,我们会仔细检查是否收到了假币;为了便捷,我们绝大多数人在绝大多数的情况下不使用银行卡支付,因为那样需要签名,如果是借记卡还需要再多按上七个键(想想我们在超市用银行卡结帐时的狼狈样子,手忙脚乱的接过收银员递来的笔,在一片嘈杂声中仔细确认金额,签字,转身离开,噢,东西还没拿),的确很麻烦。
怎么办?学校的饭卡就很方便! 这种方便和纸币相比体现在无需找零无需确认真实性,这也是银行卡具有的优势。而和银行卡相比它又具有支付和鉴权程序简单的优势。
纸币退出历史舞台是必然的,但这种必然是以全球高度的电子化做基础的。而类似于银行卡的电子支付手段会是未来支付手段的主导。
究现有银行卡支付体系的缺点,主要是两方面: 1.设备落后 现在的银行卡依然使用数据承载量小、安全性差的磁条作为主要的信息储存器,这并不是技术造成的壁垒。实际上IC芯片和射频芯片在各方面都优于磁条,但因为绝大多数的ATM和商家使用的POS机都是只读磁条的,而银行和商家都不愿担负更新设备的成本,这就造成新型银行卡根本无法推广(国内已经有银行发行基于IC芯片的银行卡,卡同时包含磁条,但IC芯片在没有设备支持的情况下无法发挥效力,磁条依然是此银行卡的支付主力)。
2.鉴权复杂 一次刷卡消费产生鉴权次数可能超出我们的想象,尤其是基于VISA和MasterCard等国际卡组织的资金流转(同学们有兴趣可以查一下相关的资料,这里不再赘述)。单纯就借记卡持卡人来说,一次支付面对的就是三次鉴权,刷卡、密码和签名。
这也是银行迫于磁条卡安全性差的无奈选择。 未来的支付系统必须弥补银行卡支付系统的缺点,并且兼有纸币支付模式的普及与便捷。
CMCC Pa系统能很好的达到以上要求。 在未来,我们可以脱离纸币但我们绝对无法脱离银行,这是社会经济行为的必然性。
同时,为了避免风险,关键性的社会职能不可能汇集于一家企业,哪怕这家企业是国有大公司。因此,我们不能妄想未来没有银行或者只有一家银行,也不能妄想未来的通信企业还兼有金融职能,虽然这样会更加便利。
即时如此,通信企业在未来的支付领域也必将占有一席之地。通信企业在未来主要扮演信用中介的角色(类似于现在的支付宝)。
通信企业可以凭自己的企业信用,使自己拥有在用户已签约银行账户内,拥有向自己账户转账的能力。在拥有此种权利以后,围绕通信企业建立的支付系统已成必然。
通信企业在接到用户要向服务企业付款的请求后,对用户银行账户内相应金额进行冻结或转账。完成后,告知提供服务的企业已收到款项。
随后一段时间内,根据服务企业的信用等级,决定是否需要用户二次确认企业是否提供了相应服务。通信企业在确定服务企业已经完成对用户的服务后,告知银行把最初冻结的用户账户内款项转入服务企业的账户或把用户最初转入自己账户的资金转入服务企业的账户。
未来信息加密技术的提高,完全能够应付非集团性的破解机构对数据的破解。在此前提下,无需网络支持的支付系统可以在小额支付中使用。
通信企业可以建立一个数字钱包存于个人信息终端。在支付时仅需物理性的接触便可完成资金的划转。
在由现有支付体系与以通信企业为中心的支付系统过渡时,我们会在现有支付手段不变的情况下多出以个人信息终端为载体的数字钱包。随着更多的商家接受新的支付系统,可以使用个人信息终端进行支付的地方会越来越多。
电子支付的优越性会在此时深入人心。对企业来说,它意味着更多的预订消费,便于组织服务;免除防范假币的风险成本;统计便捷准确;甚至不用安排收银员。
对用户来说,它意味着更快速的进行预订;更安全的消费;迅捷的虚拟支付方式。传统的银行卡会在此时被首先淘汰出局。
当国家意识到电子金融体系的透明性与监管的便。
2.移动支付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论文怎么写
你可以向这些方面去分析研究,互联网技术也改变了银行独占资金支付的格局,为客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
现在更加进步的是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和移动支付从无到有有序的发展已不再局限于我网上的电子商务交易,而是延伸到传统的水电暖缴费、信用卡还款等。以支付宝、微信、财付通为代表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占到支付市场的八成, 已经超过银联和银行的网银支付的总量,极大的影响了传统银行的支付结算业务,改变了传统金融业态。
一、拥有移动互联网领域强大的生活应用场景是构建移动支付生态链的核心竞争力,无论是阿里还是腾讯,从购物、餐饮、出行等方方面面拓展移动支付的应用领域。支付宝本身的崛起就是阿里打通整个网购产业链的核心,也巩固了阿里在网购领域的竞争优势。
相比较而言,传统的银行卡支付却通常被看做替代现金交易的便利方式而已,不具备生态链特征,当然很难产生使用的粘性和更多的附加值。假如时间倒退五六年,消费者还没有很强的移动互联网使用习惯,那么手机近场支付有可能成为主导性支付模式,就跟日本和韩国一样,但是现在产业的路径依赖已经无法改变移动支付大格局。
二、决定互联网金融成败的首先不是技术而是用户体验。从我国移动支付产业变迁可以很容易发现,标准之争其实就是一场利益之争,无关乎技术谁更强。
两种技术本质上都可以采用,只是博弈一方要改变主流的国际游戏规则,以国家利益名义强推新标准,这跟我国移动通讯标准和银联本身的银行卡标准走过的路没什么区别,只是我国的移动通讯标准不算特别成功,中国银联借助强大的中国消费者力量成功地走向了国际。近场支付2.4G中国标准则非常遗憾地没有成功。
其实,互联网金融使用者的用户体验是第一位的,这是互联网完全异于传统IT之处。支付宝和微信支付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强大的生活应用场景带来的良好用户体验,这是对传统商业银行坐商思维的彻底颠覆。
“以客户为中心”的法则在移动支付产业和其他互联网金融领域体现得最充分。三、从移动支付的单一功能到超级账户是决定互联网金融扩张的核心中的核心。
支付宝变迁到余额宝,微信支付的功能越来越强大,我们能够清晰地看到支付领域传统的消费功能逐渐跟金融属性结合在一起的趋势,把用户的日常消费和理财两大功能打通,进一步强化账户的使用黏性,而这应该是传统银行卡需要思考的未来大趋势。用户需求是决定金融创新的主要驱动力,而特定阶段的金融监管只是保证产业秩序的特定手段而已。
商业银行在移动支付领域的暂时落后并不意味着没有机会,关键是思考自己的优劣势,把握互联网金融大趋势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3.第三方支付的论文
所谓第三方支付,就是一些和国内外各大银行签约、并具备一定实力和信誉保障的第三方独立机构提供的交易支持平台。
在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的交易中,买方选购商品后,使用第三方平台提供的账户进行货款支付,由第三方通知卖家货款到达、进行发货;买方检验物品后,就可以通知付款给卖家,第三方再将款项转至卖家账户。 相对于传统的资金划拨交易方式,第三方支付可以比较有效地保障了货物质量、交易诚信、退换要求等环节,在整个交易过程中,都可以对交易双方进行约束和监督。
在不需要面对面进行交易的电子商务形式中,第三方支付为保证交易成功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因此随着电子商务在国内的快速发展,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发展得比较快。 无数行业发展史表明,初期国家为了支持某行业的发展,总是给其提供宽松的环境,甚至对一些打擦边球、钻政策空子的行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但发展到一定程度特别是高速发展的时期,国家有关部门就会插手进行管理,提供必要的、有效的规范、监督与管理,以保证行业继续健康发展。
央行高官近日提出,"一些市场创新产品,如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方式,在缺乏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发展可能面临一定的风险,需要相应的法规制度进行规范管理",而网上支付、移动支付是第三方支付主要的运营形式,很明显高官的这句话就是向第三方支付行业传递一个明显的信号:要对第三方支付行业进行治理了。 第三方支付行业确实到了该治理的时候了,无序竞争使各家的利润不高甚至在亏损中经营,没有造血功能行业生命力就不强。
目前大多数第三方支付平台还是靠收取支付手续费,即第三方支付平台与银行确定一个基本的手续费率,缴给银行;然后,第三方支付平台在这个费率上加上自己的毛利润,向客户收取费用。但是由于竞争的残酷,为抢占更多的客户,一些第三方支付公司甚至不惜血本,将向客户的提成份额一降再降,优惠条件层出不穷,不少第三方支付企业在很长时间一直在赔本赚吆喝。
除了第三方支付企业之间的残酷竞争外,原来第三方支付所依赖的银行也逐渐从幕布后走向前台,大有取代第三方支付企业之势。当初,第三方支付企业出现时,银行认为第三方支付有利于为自己发展新业务,且不管这些支付企业怎么折腾,也都不会威胁到银行自身在这个行业中的主导地位,也正是基于这种认识使得银行对于当初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发展能够持一种比较开明宽容的态度。
而最近银行好象对于网上支付的这块肥肉也产生了兴趣,目前,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广发银行等都已经在网上电子支付投入了很大力量,除此之外,央行批准的15家外资银行准许在中国开办网上银行,这无疑会在今年年年底中国银行业开放之后对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造成致命冲击。 最后必须要提及的是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背后往往有外资、内资或知名电子商务网站等资金较为雄厚的投资者支撑,在当前为了占领地盘微利经营甚至亏本经营的时期,投资者的支持与否甚至能决定第三方支付能否生存下去,但当前大环境的投资趋冷将使第三方支付企业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根据如上分析,可知在不远的将来第三方支付行业将会掀起一场整风与洗牌合二为一运动,在这场运动中,大愚认为当前第三方支付企业肯定会有不少企业会消失(被兼并或倒闭),但留下来的第三方支付企业日子也不会太好过,因为它受银行业的网上支付及电子商务平台自身的电子支付的夹击,除非国家规定电子商务平台不能有自身的支付平台,这样也许会给第三方支付留下发展的空间。 当前,第三方支付平台和银行的关系比较微妙。
第三方支付一旦做大,将与银行的网上银行及网上支付抢生意,甚至有可能会取得银行牌照、变身做零售银行的可能,因此它的靠山银行绝对不会养虎为患。反过来说,第三方支付也为将来银行推出网上电子支付业务扮演了排头兵冲锋陷阵的角色,使银行网上电子支付业务的推出更容易一些,因此银行目前也不想做得太绝,把其扼杀在摇篮中,这有点卸磨杀驴之嫌。
但还是那句话,在商场上只有永远的利益没有永远的朋友! 第三方支付与银行的业务冲突目前看来不是很明显,但在不远的将来就会越来越明显,但如前所述,由于第三方支付在以前也为银行做了不少有益的事,马上翻脸扼杀第三方支付银行可能也有所顾忌,因此银行业为了避免同第三方支付企业撕破脸,就曾给第三方支付企业指出一条出路,某银行行长就曾直言不讳的表示:"如果是C2C的形式,第三方支付就很有存在的必要。因为卖家众多、也比较零散,管理需要耗费很多时间,银行的精力有限; 但如果是B2C,一些大商户不见得比第三方支付机构能力弱,在这种情况下,银行直接介入就可以了。
" 言下之意,第三方支付还是到C2C去发展吧。可是C2C平台基本上都有自己的支付平台,这条路能走得通吗?。
4.结合自己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谈谈移动支付的前景发展
移动支付具有很强的便捷性,业务不受银行网点和营业时间等限制,能够满足消费者随时随地消费、面对面交易等多种需求,减少传统支付模式的许多麻烦。因此,近两年我国的移动支付行业呈现快速发展趋势。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移动支付行业的市场规模超过了3000亿元,同比增长100%左右。
伴随中国电子商务的高速发展,线上移动支付行业快速崛起,据报道7月6日,“捷诚宝”便民服务支付平台在北京发布新一代支付手机和应用软件,向外界展示了兼具智能手机、银行刷卡、线上支付和交易返现等功能的移动金融产品的崭新前景。
中国的移动支付市场正进入高速发展期,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智能手机销售量达到34479万部,同比增长82.43%。2014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销售量为8911万部,同比增长18.37%。随着智能手机在全球市场地位的提高,中国作为一个巨大的市场,对智能手机的需要也将日益增加。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4-2018年中国移动支付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移动支付在中国智能手机里的渗透率为30%,2013年中国新增装有移动支付的智能手机数量为10344万部,2014年一季度新增装有移动支付的智能手机数量为2673万部。
5.毕业论文《电子支付的市场前景》从哪方面写好,如何着手,感觉题目
试着一一帮你回答:
如果要调查的话,去调查市场占有率的发展趋势就好了。
你可以引用、分析别人的调查结果,从这里入手。因为市场调查是很麻烦的,仅这一项就可以独立成一篇论文。然后自己去分析出它的前景,这样依然可以完成一篇好论文。
国外的电子支付种类很丰富,很常用。
贝宝在小额支付方面与信用卡一样的方便,可以与信用卡媲美。
大纲:
你的研究目的概述
电子支付的历史
电子支付的市场现状(占有率、应用领域、主要困难)
电子支付技术的进步
未来电子支付的市场环境及需求(经济角度包括生产、消费等,金融角度包括它与现金支付的关系与支票支付的关系等,法律角度包括应该如何从法律与道德的角度约束电子支付,它应该保留哪些禁忌等,等等)
数据分析独立一段或者穿插到文中。
最后感性地描述一下美好未来。
附录里写感谢词和参考书目。
祝你论文顺利!
6.手机支付的现状分析,手机支付的前景
全球手机支付是一个快速增长的大市场。经过几年发展,手机移动支付业务得到用户的广泛认可和接受。日本、韩国、美国、法国、德国、瑞典、芬兰、奥地利、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均已开始全面的手机支付应用。2010年,全球移动支付用户已过1.08亿,远远高于2009年的7020万,增长了.5%。
2010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整体规模达到202.5亿元。国内众多第三方支付企业以及运营商都在加紧布局手机移动支付应用。如今,通过手机支付完成消费正日益被人们所接受,其中最直观的体现,就在于手机银行业务的使用。手机支付这一新兴的购物模式不仅是网络购物的延伸,更成为都市年轻人群快节奏生活方式的象征之一。
中国手机支付市场拥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截至2010年底,中国移动电话用户已达8.59亿户,手机网民规模达3.03亿,同比增长29.6%,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进一步提高,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为手机支付产业奠定了发展基础和巨大的市场商机。“十二五”期间,3G网络、智能终端、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重点发展将为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奠定重要基础。在此背景下,作为3G重要应用之一的手机支付,无疑将得到迅猛发展。我们预计未来几年我国手机支付市场将迎来爆发式增长。
参考: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论移动支付的平台发展毕业论文(求关于支付系统的论文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