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音乐鉴赏论文 3000字
音乐教学在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多方面能力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具备的优势。
因此,要把能力的培养作为一个重要的任务纳入到音乐教学之中。《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
“在音乐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首位突出情感体验。”可见,音乐是最善于表现人们的情感,并能引起情感共鸣的艺术形式。
在新一轮音乐课程改革中,作为音乐教师,应当立足于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改革,通过新的设计思路,全程渗透“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才能真正寓美育于音乐教学中。 一、审美感知,体验情感 罗丹说过:“艺术就是感情。”
音乐艺术不是像文学作品那样直接叙述事件,也不是像美术那样直接描绘生活,它是用悦耳动听的音响以及精致巧妙的音乐形式即特有的声音语言叙说并作用于人的情感,所运用的声音是有组织的乐音系列,必须依靠听觉来感知。它通过作品的艺术形象及学生的审美活动来感染与教育学生,只有在丰富的情感体验的基础上,以情带声,以声传情,才能声情并茂,以情感人。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途径,其特质就是情感审美。情与美的这种不解之缘,决定了音乐教育的根本方式:以情感人,以美育人。
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师的音乐活动是学生的审美对象。音乐活动的审美过程,正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
优秀的音乐作品是作者凝情于笔,注情于音的结晶,经过专业人员的二度创作,较好地诠释了作品的思想内涵,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学生的听赏及领悟是三度创作,在从“二度创作”到“三度创作”的审美过程中,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思维方式,即以感性认识为基础,理性分析为引导的多种心理因素,由导入情感到体验情感,产生美的联想与想象。
教师要抓住音乐的特点,善于从心理学和教育学提供的规律中发现、寻找和研究音乐教育的特殊原理和规律,通过体验感受、直观感知、兴趣诱发、自然渗透、启发讨论听唱比较等方法,形成艺术审美施教力。同时,教师应把握好“情”,以自己的情去牵动和激发学生的情。
神态、语言、动作、指挥、范唱等都要传达情感的信息,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和启发。当教师走下讲台,穿行于学生之间,并随着歌曲情感的表达,辅之以得体的动作与学生交流互动,学生会感到特别亲切。
教师的表现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音乐感受力,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对歌曲中的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作出准确的心理反应,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更能激起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利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这实际就是老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活动。因此,教师首先要有饱满的热情,按乐曲所要求表达的感情和风格特点准确地范唱,力足于以情感人,使学生在学习时对乐曲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以引发学生的兴趣。
只有老师动之以情,才能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 当然,音乐美感的获得和强化还需反复听赏,更需动画结合,利用视听媒体最为直观形象,车尔尼雪夫斯基说:“美感是听觉、视觉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离开听觉、视觉是不能设想的。”
对音乐的熟悉程度直接影响到体验和参与,用心感受非常重要,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音乐,在反复听唱、观赏画面的过程中,启发学生从整体感受歌曲的情绪。如欣赏乐曲《春江花月夜》,通过画面,配以生动的语言,每当听到它那优美的旋律时,就仿佛有一幅气韵生动、笔触秀丽的山水画卷在我们面前徐徐展开,把学生的思绪带到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迷人意境中,使学生从视觉上和听觉上产生美感,情不自禁地领略祖国大自然的美好河山,并在这融视、听艺术于一体的情景中获得美的陶冶,而且诗、词、画、音乐在这里完美地融为一体。
动静结合视听相辅,综合的美感,有声有色的教学使学生的情感产生了共鸣,从而产生了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感情。二、审美表现,深化情感。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而音乐教育则以审美对象来激发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与情感又是那样地密不可分。歌德说:“成功的艺术处理的最高成就就是美。”
对音乐的处理,就是对音乐情感和演唱(奏)技巧的处理,本身就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歌曲,各有不同的体裁、不同的调式和不同的曲式风格,各类歌曲都蕴含着特有的激情。
可见,歌曲的体裁总是与某种情感相联系的;歌曲的结构,大至整个歌曲,小到短句,都蕴涵着音乐`的内容与美感,歌曲的调式、凋性在色彩上给人以明暗不同的感觉,给人的情绪的影响也就不同;和声具有渲染色彩的作用,能形成明暗、疏密、浓淡不同的音响效果,进而表现其特有的音乐情绪。在表现活动中,教师与学生的共同任务,就是要对作品作仔细的琢磨与研究,以尽可能完满的歌声展现出它的全貌。
这就需要教师认真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真情,悉心指导,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自己的灵魂得到净化,使情感得到深化,才能达到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目的。不仅如此,审美能力的培养又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的实践活动,从中感知音乐所表现的情绪,并产生心灵上的共鸣。
2.谁有音乐系的毕业论文
新音乐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 摘要】:新音乐时期的音乐美学思想是近代中国文化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殊的时代背景引发中西音乐美学思想的相互交汇与碰撞。
文章以新音乐各个时期的 音乐文化活动为着眼点,探究其产生碰撞的原因以及中国音乐美学思想的走向。【关键词】:新音乐;传统美学思想;现代音乐美学体系 一、"新音乐"各个阶段分期与具体音乐活动1.20世纪新音乐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学堂乐歌为中心的启蒙阶段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指学堂开设 的唱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
新式学堂陆续开设了唱歌课,从 而在普通学校中形成了一种学校音乐文化的雏形,以教授新式歌曲和欧 洲音乐常识为主要内容的音乐教育。2.民国时期是以学堂乐歌为主的新音乐启蒙的继续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改学堂为学校,并在中小学和师范学校中列 音乐为必修课。
乐歌书大量印行,歌唱辛亥革命和民国新风的歌曲广为 传唱,掀起新音乐启蒙时期的一个短暂的高潮。但是袁世凯称帝后,通令 全国恢复"尊孔读经",废止"乐歌课",使学校音乐教育出现了停滞、倒退 的状态。
3.20年代新音乐的初步发展时期1919年,北京大学创立音乐研究会,又改为音乐传习所,并由萧友 梅开始系统地讲授西洋音乐史及和声学。赵元任的独唱歌曲和多声部歌 曲所采用的歌词都是反映"五四"精神的新诗,其音乐既有鲜明的民族特 色,又借鉴了欧洲艺术歌曲创作方法。
黎锦晖创作的儿童歌曲音乐,内 容、情趣上,比此前的学堂乐歌,更符合少年儿童心理;音乐上,有鲜明的 民族特色。刘天华的二胡独奏音乐《光明行》等乐曲则显示了传统音乐形 式在近代的新发展。
萧友梅、赵元任等人对欧洲乐器音乐创作也作了多 样的尝试。二、新音乐时期中西美学思潮的交汇与碰撞1.中国传统美学思想 中国古代传统美学思想及其美学特征以儒道两家的美学思想为中 心。
中国古代美学史可谓是儒道两家音乐美学思想相互斗争、交融、互补 的历史。儒家强调以礼制乐,强调礼乐治国,重视音乐的政治作用、教化 作用,追求社会群体的统一,上下等级的统一;道家重真重自然,既追求 音乐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人与宇宙的和谐一致,又强调"法天贵真",反对 束缚人性、束缚音乐,要求音乐抒发人的"天"、"真"自然的性情。
儒道两家 美学思想经过长期的斗争与融合以后,形成了"和、静、清、远"的中国传 统音乐艺术的审美情趣。2."全盘西化"的音乐美学思想 新音乐时期我国音乐美学研究中,"全盘西化"的思潮主要以沈心 工、曾志忞、匪石、青主等人为代表。
沈心工认为:"中国之物,无物可改良 也,非大破坏不可,非大破坏而先大创造亦不可。"、"以欧洲音乐曲之进 步驾于吾国也。
"匪石在分析当时中国音乐现状后认为:"故吾对于音乐 改良问题,而不得不出一改弦更张之辞,则曰西乐哉,西乐哉。西乐之为 用也,常能鼓吹国民进取之思想,而又造国民合同一致之志意。
"青主是" 全盘西化"思想最为激烈的一个,他认为:中国音乐应该抛弃民族音乐传 统,另起炉灶,彻底"全盘西化"。他说"我不知道有什么所谓西洋乐,我只 知道那种人类公有的正当的音乐。
"在他的代表性音乐美学著作《乐话》中说:"您要说把中国音乐的音乐改善,但是据我看来,中国的音乐是没 有把它改善的可能,非把它根本改造,实在是没有希望。"3.复古倾向的音乐美学思想 这一思潮认为中国文化是世界独一无二的,是至善至美的。
强国关 键不在于学习西方,而应固守、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 传统文化在西方文明的挑战下日益衰微,主要的原因是否定了中国的传 统,因此,只有使传统文化发扬光大,才能拯救人心匡正世风,认为西方 高度发展了的物质文明导致了人情的淡漠和人性的异化,西方文明中的 一些现代化因素的东西在中国的传统中早已有之。
这种思潮以近代琵 琶、古琴音乐家王露为代表。他认为:"中西音乐,因有地异、时异、情异之 别,随有改良方法,强使归一,其实终难归一。
"①4."中西融合"的音乐 美学思想 这一思潮以蔡元培、王光祈、刘天华、赵元任、萧友梅、黄自等为代 表。蔡元培在北京大学《音乐杂志》发刊词中说:"一方面输入西方之乐 器、曲谱,以吾固有之音乐相比较;一方面参考西人关于音乐之理论以印 证与吾国之音乐,而考其违合;循此以往,不特可以促吾国音乐之改进,抑亦有新发见之材料与理致,以供世界音乐之采取。
"他还说:"研究古今 中外之音乐,评其得失,考其统一,截长补短,冶中西与一炉,更发辉而光 大之。"王光祈虽也是"中西融合"的主张者,但他更注重音乐的民族特性,认为:"唤起中华民族的再兴,只有'民族的特性'的一个方法。
"②他还 说:"各民族之生活习惯、思想信仰、既各有不同,其所表现与音乐之中 者,亦复因而互异。甲民族之乐,乙民族不必能懂。
此所以今日吾国万事 皆欲欧洲,而独对于西洋音乐,却始终不敢承教。"他还认为"文化本来是 流通的,外族的文化,只要自己能吸收、融化,就可变为自己的一部分。
三、新音乐时期各种美学思想相互碰撞。
3.音乐论文写作帮忙求篇5000字
音乐教学论文,音乐毕业论文,职称论文,评职称论文还有很多关于音乐的论文本站都提供代写代发表服务,关于音乐论文怎么写,关于如何写音乐论文,关于音乐论文提纲怎么写,关于音乐论文题目的选择,关于音乐论文参考文献,关于音乐论文的封面设计,关于音乐论文发表的期刊,关于音乐论文的发表,关于音乐论文的写作技巧,关于音乐论文的写作要点,关于音乐论文写作主义,都可以来ABC论文网为您解答。
abc论文网,专业代写代发职称论文网站,代写职称论文,代写毕业论文!全国连锁,支持当面和支付宝交易!多年从事音乐论文代写,积淀了丰富的音乐论文代写资源及经验,凭借音乐论文代写的人脉资源优势及诚实守信的理念成为让网民放心,省心地选择优秀音乐论文代写服务网站 为需要音乐论文代写的朋友提供可靠,快捷的音乐论文代写服务多年来,我站与多家优秀核心期刊“密切”合作,代理音乐论文代写“方便”,快捷.现有大量音乐论文期刊征集音乐论文,如果需要代写音乐论文 职称论文 音乐职称论文请速与我站客服联系。 音乐论文-论文--珞珈网 论文网在线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Freepaper/Artisticpaper/Musicpaper/。
4.关于音乐鉴赏的1500字论文
音乐鉴赏分析,一般都会带例谱的。可以帮你写论文。
毕业论文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专业应考者完成本科阶段学业的最后一个环节,它是应考者的总结性独立作业,目的在于总结学习专业的成果,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文体而言,它也是对某一专业领域的现实问题或理论问题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具有一定意义的论说文。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可以分两个步骤,即选择课题和研究课题。
首先是选择课题。选题是论文撰写成败的关键。因为,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第一步,它实际上就是确定“写什么”的问题,亦即确定科学研究的方向。如果“写什么”不明确,“怎么写”就无从谈起。
教育部自学考试办公室有关对毕业论文选题的途径和要求是“为鼓励理论与工作实践结合,应考者可结合本单位或本人从事的工作提出论文题目,报主考学校审查同意后确立。也可由主考学校公布论文题目,由应考者选择。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应与普通全日制高等学校相一致,做到通过论文写作和答辩考核,检验应考者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但不管考生是自己任意选择课题,还是在主考院校公布的指定课题中选择课题,都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切实可行的课题。选好课题是毕业论文成功的一半。
第一、要坚持选择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的课题。科学研究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世界、改造世界,以推动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因此,毕业论文的选题,必须紧密结合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以促进科学事业发展和解决现实存在问题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选题要符合科学研究的正确方向,要具有新颖性,有创新、有理论价值和现实的指导意义或推动作用,一项毫无意义的研究,即使花很大的精力,表达再完善,也将没有丝毫价值。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选题。首先,要从现实的弊端中选题,学习了专业知识,不能仅停留在书本上和理论上,还要下一番功夫,理论联系实际,用已掌握的专业知识,去寻找和解决工作实践中急待解决的问题。其次,要从寻找科学研究的空白处和边缘领域中选题,科学研究
还有许多没有被开垦的处女地,还有许多缺陷和空白,这些都需要填补。应考者应有独特的眼光和超前的意识去思索,去发现,去研究。最后,要从寻找前人研究的不足处和错误处选题,在前人已提出来的研究课题中,许多虽已有初步的研究成果,但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还有待于丰富、完整和发展,这种补充性或纠正性的研究课题,也是有科学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的。
第二、要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切实可行的课题。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不但要有考生个人的见解和主张,同时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客观条件。由于考生个人的主观、客观条件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选题时,还应结合自己的特长、兴趣及所具备的客观条件来选题。具体地说,考生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综合考虑。首先,要有充足的资料来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缺少资料的情况下,是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的。选择一个具有丰富资料来源的课题,对课题深入研究与开展很有帮助。其次,要有浓厚的研究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可以激发自己研究的热情,调动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够以专心、细心、恒心和耐心的积极心态去完成。最后,要能结合发挥自己的业务专长,每个考生无论能力水平高低,工作岗位如何,都有自己的业务专长,选择那些能结合自己工作、发挥自己业务专长的课题,对顺利完成课题的研究大有益处。
5.谁能提供几个音乐专业方向毕业论文题目
1. 试论莫扎特《g 小调弦乐五重奏》第一乐章中对中提琴地位与作用的提升 2. 优雅的男高音——论大提琴在乐队中的作用 3. 大提琴演奏中国民族音乐的几点探索 4. 大提琴演奏发音问题探讨 5. 论二胡演奏的内心感觉与艺术修养的提高 6. 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 7. 浅谈想像力与心理调控力在小提琴演奏中的作用 8. 长笛演奏的基本技巧分析与实践 9. 关于借鉴西方作品分析法分析传统古琴曲的几点思考 10. 小议视唱练耳在乐器演奏中的重要性 11. 谈儿童学习乐器演奏的意义 12. 探析铜管乐器演奏的音准问题 13. 浅谈中小学铜管乐队的训练 14. 如何组织开展中小学小乐队的活动 15. (某器乐)演奏中的准确读谱与正确理解 16. 论(某器乐)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 17. (某器乐)演奏右手技术问题之我见 18. 如何处理好(某器乐)教学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9. 浅谈(某器乐)考试、比赛前的心理的准备 20. 《二泉映月》的创作分析与演奏实践 21. 中国民族器乐的历史与现状之研究 22. 论杨琴演奏的思维 23. 浅析关于(某器乐)演奏的发音问题 24. 如何演奏好《莫扎特C大调长笛与竖琴协奏曲》K299 25. 小提琴的左手技巧 26. 浅析现代杨琴的演奏技巧及表现力 27. 简述萨克斯的气息 28. 浅谈琵琶演奏与教学心得 29. 论扬琴演奏中手臂运动与力度控制 30. 少年儿童古筝考级教学浅谈 31. 长笛演奏中的呼吸气息运用 32. 浅析二胡曲《洪湖人民的心愿》 33. 女子十二乐坊现象分析 钢琴 1. 怎样提高钢琴伴奏的演奏水平 2. 论钢琴演奏情和理的统一 3. 临场演奏中的心理因素 4. 浅谈钢琴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演奏能力 5. 论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想像力 6. 浅谈钢琴演奏的基本技巧 7. 浅谈中国风格钢琴作品的演奏 8.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共性与个性关系 9.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二度创作与实践 10. 论钢琴教育的教学原则与方法 11. 论钢琴教师的职业素养 12. 即兴伴奏与音乐表现 13. 论钢琴演奏中音乐表现与弹奏技术的关系 14. 论钢琴踏板的重要性及运用 15. 试论儿童钢琴教学的特殊性 16. 论钢琴教学中弱指的训练 17. 论钢琴演奏中的放松问题 18. 论巴赫钢琴作品的演奏风格 19. 论钢琴的指法艺术 20. 对钢琴演奏心理问题的研究 声乐 1. 当前适应中小学音乐新课程的高师声乐教学改革刍论 2. 民族声乐演唱中字正腔圆探究 3. 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 4. 透过声乐套曲《冬之旅》浅谈舒伯特艺术歌曲的演唱 5. 演唱中国作品的发声与吐字 6. 歌唱心理素质在演唱中的影响 7. 花腔技巧在古典歌剧演唱中的运用与表现 8. 论赵元任声乐作品的民族性与演唱表达 9. 浅析黄自艺术歌曲的音乐特征与演唱表达 10. 试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 11. 释析巴罗克(古典/浪漫)时期声乐作品的风格特征 12. 试论声乐教育的评价体系 13. 怎样运用歌声传达情感 14.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演唱通俗歌曲 15. 歌唱艺术中的情感体验与表现 16. 论学校声乐人才培养方案如何适应社会要求 17. 中国古代声乐美学发展初探 18. 童声训练的原则与方法 19. 高师音乐专业声乐课改革之我见 20. 声乐教学中应注意民族问题 21. 歌唱心理调控在人声训练中的作用 22. 民族声乐歌唱方法探析 23. 通俗演唱方法探析 舞蹈 1. 浅谈舞蹈教学中表演意识的培养和训练 2. 论舞蹈的教育功能 3. 浅谈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4. 文化对舞者的重要性——浅谈舞蹈理论对舞蹈实践的指导作用 5. 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寓教于乐原则 6. 舞蹈对幼儿成长的作用 7. 论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 8. 中小学音乐舞蹈教育的现状及创新发展探讨 9. 论普及性舞蹈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性 10. 论节奏在民间舞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 11. 加强高师民间舞教学中“民俗”的渗透 12. 论中小学舞蹈教育 13. 浅谈中小学舞蹈课程设置 14. 浅谈幼儿师范学校的舞蹈教学 15. 谈儿童舞蹈教学的制作 16. 浅谈中国民间舞的表演 17. “鼓”在民间舞中的运用和发展 18. “道具”在中国民间舞教学与创作中的运用和发展 19. 论舞蹈作品与社会生活 20. 浅谈舞蹈表演形式的创新 21. 浅析现代舞动作的发展 22. 浅谈中国古典舞对戏曲舞蹈的借鉴 23. 新时期大学生校园舞蹈教育的思考 24. 浅谈中等师范学校的民间舞教学 25. 浅谈地域文化对中国民间舞蹈文化的影响 音乐教育 1. 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形势下的高师音乐教育 2. 从普通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教育现状所引发的思考 3. 浅议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4. 音乐素质的培养对幼儿身心发展的作用 5. 二十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发展研究 6. 音乐新课程标准下的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 7. 合唱在中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8. 论音乐教师钢琴即兴伴奏能力的培养 9. 论中学音乐课堂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10. 美育与音乐教育 11. 试论童声合唱的训练方法 12. 音乐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方法研究 13. 中小学音乐教育与合唱活动 14.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如何体现师范性的要求 作品分析 1. 析理查·施特劳斯交响诗《唐·吉诃德》中的引子的主题内涵 2. 浅析普罗科菲耶夫《第二钢琴奏鸣曲——Scherzo》的写作特征 3. 浅析莫扎特钢琴作品的和声曲式结构特征 4. 现代音乐作品中的情感因素 5. 对某某作曲技法的分析 6. 简述车尔尼练习曲 7. 论肖邦夜曲 8. 肖邦第一叙事。
6.关于音乐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啊
你是学什么的? 声乐?键盘?还是理论?舞蹈? 一般情况毕业论文就是要针对你所学的内容进行论述 你可以写一个作曲家或者作词家 可以写一部作品 可以写学习音乐的窍门等等等等 好多好多 我毕业的时候写的是一一部作品中的一个人物艺术形象分析 普契尼的《图兰朵》中的柳儿的艺术形象分析 还有什么可以再补充问
要写一部音乐作品 最好是能找一部你唱过的或者演奏过的 那样你的切身体会会起到一个很好的作用 我当初写柳儿就差点被评委难住 因为我是男生。。 另外 你可以开始先介绍下该作品的作者以及作品的创作历程 然后再系统的 有条理的分析一下你写的这部作品 不管是艺术价值方面还是表现手法方面或者其他什么方面 都要讲的头头是道 才能得到评委认可
7.1000字音乐论文
超验的艺术──谈莫札特的音乐轻快愉悦的风格 我一直对家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很有兴趣。
有些人认为宗教是桎梏艺术的最大元凶,有人认为没有宗教就没有办法呈现出艺术最超越的心灵,有人则宣称艺术可以取代宗教,并达到宗教的功能。于是我决定「宗教音乐」。
我的想法是,不管宗教与心灵的关系究竟为何,宗教音乐绝对呈现的出最真实的心灵状态。 在研究宗教音乐的过程中,我对莫札特尤其好奇,因为他在萨尔兹堡这个宗教重镇成长的岁月中,一直为其生计:教堂管风琴职位谱写为宗教仪式而有的宗教音乐,而萨尔兹堡主教对莫札特这个艺术家又非常的不尊重,把莫札特的才华弃若敝屣,不断限制他的创作,甚至规定莫札特的宗教音乐只能写小弥撒曲,把莫札特自由的心灵视若宗教中的杂质。
这期间,莫札特为想离职,主教竟然以辞去莫札特父亲之职务使其生活陷入困境来要胁莫札特。莫札特为了想离开撒尔兹保受限的创作气氛,与不被器重的艺术生命,也曾在母亲陪同下,周游当年以神童之名走访过的诸如慕尼黑,奥斯堡,曼汉,巴黎,伦敦,海牙,巴黎,里昂,瑞士等大城,想另寻创作生涯的开始,结果非但没有成功,母亲反倒因旅途劳累而病故。
莫札特并不想耗费时间教授音乐课以餬口,只好再返回撒尔兹堡,忍辱继续作管风琴师,最终还是以跟主教彻底决裂收场。对萨尔兹堡的宗教气氛,莫札特曾写信给朋友说:「作人还是不要太『虔诚』比较好!」所以莫札特的生命,其实一直周旋在创作渴望与维持家计的现实中、周旋在跋扈主教的宗教压力与自由的艺术生命之间挣扎不已。
和谐中隐藏的突兀 莫札特六岁时的画像,此时的他是人所周知的神童。莫札特的父亲 Leopold Mozart莫札特的母亲莫札特的音乐总体而言非常轻快愉悦,这简直跟他的生命史格格不入。
研究音乐史的人都知道莫札特的音乐生命非常早熟,他才三四岁就已充分显出其音乐的才华,七岁就以神童之名周游欧洲演奏钢琴,这时的莫札特深被王公贵族们宠爱,其音乐中的欢快愉悦是很能被理解的。这种欢快性质,也深深著莫札特的宗教音乐。
他最早的宗教音乐 Kyrie(KV33)创作时年仅十岁,Kyrie的内涵是「求主垂怜我的生命」,其实应当是深沈的信仰告白,但这绝非被人视为稀罕天才的小小莫札特所能理解的。但很奇怪的,莫札特到了成人,已不再因神童受人宝爱,开始在撒尔兹堡跟主教折冲郁郁不得志以后,其音乐竟然还是有著愉悦欢快的特点。
正是因著这种音乐风格,音乐诠释家开始注意在莫札特音乐中潜藏的,突然出现突然消失的小调,不谐和音与半音阶,他们都发现这些音符在诉说著欢快之外的另一些东西,而莫札特每每在彷佛不经意间陈述出这些情绪后,便立即以欢快,以和谐再度压过。而这样的音乐风格出现最明显的,就是在母亲去世,莫札特又必须比以前更卑屈的返回撒尔兹堡作管风琴师以后。
譬如莫札特的 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KV364),此曲作于 1779,此时母亲已过世,莫札特回到萨尔兹堡,跟主教仍旧不合,(一年后终于彻底决裂),此曲就在一向欢愉轻快的风格中,间杂有半音阶的快速回旋上升音符,给人很焦虑不安的、彷佛想离开逃跑的感觉,此外还数度出现小提琴与大提琴沈重的往返对应,好像是在不安的质问著什么。但是这种音符的出现,都是突兀的过渡,不知何来何去的在和谐声中突然出现突然消失。
虽然这种焦虑感,严厉的大主教是不可能准许莫札特将其放入宗教音乐的。但若仔细聆听同期的宗教音乐C大调庄严弥撒(KV337),就在其 Kyrie中,便有著间杂半音阶的上升,与突然出现嘎然而止的不谐和合音,尤其是因著其合音突然收入休止符,给人「提出没有答案」的不确定感十分的明显。
这种宗教音乐的表达,已经是十分露骨了。 不管莫札特最终是如何的以欢快否定忧郁与焦虑,其音乐呈现出来的真实心灵,却还是可以被聆听音乐者感觉出来:莫札特渴望自由渴望离开,对当时的生命处境并不满意。
莫札特于 1781年终于跟大主教决裂,据说,是大主教踢著他的屁股,当众很难堪的把他赶出去的。莫札特在信中告诉父亲,「主教说为他服务的人中,没有像我这样坏的,又说其他我都不想重复的难听的话,还说我没教养。
.。请你不要灰心,离开大主教我想我就开始会教好运了。
」从此,莫札特开始他更艰困的,收入极不稳定的人生。 灵魂深处的信仰告白 莫札特离开撒尔兹堡后,于 1783年创作了他最著名的「C小调弥撒」(KV427),这曲弥撒因为没有教堂仪式肯用,终于没有完成,但光就其完成部份,便有人将之与巴哈「B小调弥撒」、贝多芬「庄严弥撒」并列世界最伟大的三大弥撒曲。
这首弥撒曲的 Kyrie,先以乐器出现沈重的主题动机后,乐器与人声呈现二种不同的主题赋格,人声也分四部赋格。人声一开始就是急遽升高再急遽下降,给人十分戏剧性的激动感,而器乐主题重头到尾循环反覆进行式,彷佛在陈述一个明知结局却无法停止的抉择,更衬托出人声四部赋格「主我求你垂怜」的哀鸣。
中间「基督请你怜悯我」歌词部份,是独唱清柔祈祷风,与合唱清柔祈祷风时而对话,时而互相附合。等祈祷风结束,就又回到器乐与人声二部赋格。
8.求《简述中国传统音乐》的结业论文
我国传统音乐丰富多彩,它反映出本民族文化特色生活风貌、文化、地域特征等的音乐。
而文化、经济、地理状况、文化交流又反过来影响了民族音乐的发展。具体如下: 一、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 民间音乐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形式传播。
在世世代代传播过程中,经过了无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凝结着我国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沉淀、筛选而形成的思想感情的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二、乡土性 乡土性,又叫做地方性或地域性。
在大民族、大文化的共同性之下,各地区的地理气候、自然生产条件、社会变迁、文化传统、方言语音等等都有不同的特色,人们生活方式、风俗习惯、性格气质以及审美情趣也各有差异。三、即兴性 我国民间音乐的基本传播方式是口传心授,传播者凭借演奏,学习者凭借听觉和记忆而不以书面乐谱为主要传承方式。
即兴发挥是民间音乐的一种创作方式,创作者即表演者。虽然即兴变化只是相对固定的曲调中的局部变动,但经天长日久祖祖辈辈的积累,还是推动了民间音乐的发展。
四、流传变异性。 民间音乐口传心授的传播方式,以及乡土性、即兴性、的特点、导致了它在流传过程中的变异性。
第一、地域性变异。一支民间曲调在异地流传时,会因唱词方音的变化而导致旋律的变化,也会因各地人们性格特征的不同而发生曲调情绪上的变化。
第二、体裁间相互交叉、渗透的变异。有些民间小调吸收了说唱音乐的表现手法,增强了叙述故事、展开情节的表现能力。
中国传统音乐的未来走向,必须在继承与发展中找到一个平衡点,从而使得中国的音乐更具有民族性和世界性。 参考资料:周青青.《中国民间音乐概论》.人民音乐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