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关于文学或艺术或跨文化交际的英语论文
Exploring Between-world Situations in Amy Tan's The Joy Luck Club and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探讨谭恩美的《喜福会》和《接骨师的女儿》中双重文化的处境 Amy Tan has been viewed a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contemporary female writers in Asian American literature. Her first and foremost novel The Joy Luck Club (1989) has been favorably accepted by the mass market and the academic institution. Tan's latest work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2001) continues to draw a large readership. This novel, like The Joy Luck Club, bridges two different contexts: between mother and daughter, China and America, past and present. Both novels are characterized by her familiar technique of employing different narrative perspectives to tell stories and reveal secrets. Unlike The Joy Luck Club with the octet of characters, including four mother-daughter pairs, The Bonesetter's Daughter aims at a matrilineage of three heroines. This thesis aims to analyze the intricate relationships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in Tan's two novels and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course, i.e., from resistance to reconciliation, in which the daughter heroines struggle for self-assertion through the maternal heritage in between-world situations. This thesis is divided into three chapters. The notion of double-voiced discourse is used to discuss the heroines' voice and silence in chapter one, arguing that both voice and silence are ways of expression. Chapter two explores the dichotomy between the daughters' Americanness and their mothers' Chineseness and analyzes how the daughters orientalize their mothers in order to define their distinctiveness. The final chapter illustrates how the daughters express their ambivalent feelings toward their mothers in their contrasting demands for individuation and connection with them and how the maternal heritage provides some positive support for the daughters to solve their problems. Toward the end of the two novels, the unbreakable bond between mothers and daughters supersedes the generation and cultural gap.。
2.关于如何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英文论文,要英文的,帮忙简单写一些最好
英语论文选题参考 /view.asp?id=2125 毕业论文选题及资料查找 /view.asp?id=592 英语毕业论文选题及写作技巧 /view.asp?id=587 撰写英语毕业论文是每个英语专业大学生离开校园,走向工作岗位之前必须完成的一项任务。
此项任务完成得好坏,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的按期毕业问题。毕业论文也是对学生进行综合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环节。
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向学生介绍一些写英语毕业论文的技巧,以便他们能顺利完成此项任务。本文虽然主要介绍如何写英语毕业论文,但从写论文的步骤、方法等方面来看对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有一定的可借鉴之处。
撰写英语毕业论文主要分以下几个阶段:准备、撰写提纲、第一稿、第二稿、第三稿、定稿与答辩。
3.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方面的题目,分析,简单提纲
跨文化交际与中西文化冲突 论文 论文天下 / 广州暨南大学外语学院 【摘要】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文化冲突的事例屡见不鲜,严重影响了交往的顺利进行,因此我们很有必要找出其深层次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培养跨文化交际的能力,避免文化冲突。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文化冲突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逐渐深入,西方社会的人和事物越来越多地走进了我们的视野,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域、跨民族、跨文化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会与日俱增,这就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与西方人接触和交往的机会,这对于加深我们的西方社会的理解是一件好事,但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为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国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1.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经常出现的文化冲突 在中西跨文化交际中会出现的文化冲突有很多种,在这里我们不可能一一叙述,只能列出比较常见的几种。
1.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
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例如:中国人第一次见面往往会询问对方的年龄,婚姻状况,儿女,职业,甚至收入,在中国人的眼里这是一种礼貌,但在西方人眼里则认为这些问题侵犯了他们的隐私。 1.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的观念根深蒂固,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
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属于多向时间习惯的国家,在时间的使用上具有很大的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1.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
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这样否定别人对自己的赞扬或者听到他们自己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1.4餐饮习俗方面的冲突 中华民族素有热情好客的优良传统。在交际场合和酒席上,热情的中国人常常互相敬烟敬酒。
中国人宴客,即使美味佳肴摆满一桌,主人也总习惯讲几句“多多包涵”等客套话。主人有时会用筷子往客人的碗里夹菜,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多吃菜、多喝酒。
而在西方国家,人们讲求尊重个人权益和个人隐私,所以他们不会做强人所难的事。吃饭的时候,绝不会硬往你碗里夹菜,自己想吃什么就吃什么,他们也不会用各种办法劝客人喝酒,不会非要你喝醉了为止。
2.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一下有哪些主要的原因。 2.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
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
与西方人的思维模式相比,中国人的这种思维模式具有明显的笼统性和模糊性,久而久之,会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可以解释为识别和简化对外界事物的分类感知过程。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
在所有的定势中,有些定势是正确的,而有些则是错误的,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
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所以说在跨文化交际中是否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行为规范是保证跨文化交际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要保障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
4.英语跨文化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英语跨文化毕业论文不难写的,不要抄袭,有自己的观点就行。当时也是自己弄被老师退了几次,后来还是师姐给的莫文网,非常靠谱,很快就过关了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一项基于黑龙江科技大学的个案研究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新课标下高中英语跨文化意识的培养
大学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英语跨文化交际敏感域和交际策略研究
高中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
农村小学生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研究
语用学在英语跨文化交际中的应用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研究
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论高中生英语跨文化意识和交际能力的培养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的思考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高校英语跨文化教学探析
英文电影在综合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运用 优先出版
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鸟瞰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
论高中英语跨文化教学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研究现状与理论思考
建构主义理论视阈下的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模式构建
论多元文化语境中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中职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培养的研究
旅游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模式构建——基于英语涉外导游培养课程
大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
从香港语言教学经验看英语跨文化教学缺陷
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思考
英语跨文化写作中的认知心理机制
英语跨文化交际教学中的问题探讨
新课改环境下初中英语跨文化教学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高职高专英语跨文化教学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创建中学英语跨文化教学的环境
5.英语毕业论文跨文化交际方向,不知如何下手,请各位帮帮忙,怎样
1毕业论文属于学术论文。
2只要不是抄的,你写出全世界最差的一篇论文就 可以。 3比着葫芦画瓢,找一篇去年毕业 同学的范文,格式样式,照着写就行了。
4毕业论文的实 质是读后感,选一本书,花一个星期读一遍。边读 边做笔记。
把笔记整理一下,按范文格式条理一下,就是很好的论文了。 5问题的关键是:你必须花一周的时间。
许多同学不愿花费这个时间,那就没辙了。别的也别谈了。
完了。 6有的同学找朋友帮忙,自已不写,让朋友替自己写一篇。
这当然好,但现在的朋友大都靠不住。你让他写一篇给你,他满口答应,没过两天就送给你一篇。
你千恩万谢。可是拿给老师一看,原来是从网上粘下来的,乱码都 还没改。
更可气者,一稿多用,他还把这篇“论文”送给好几个人,赚了好几顿饭,造成“雷同抄袭”、频烦吃饭。 7结论:只能自己写,花一周时 间。
8那位问了:“我写得不好怎么 办?”答:“这是伪问题。别管好坏,先写出来就行。
老师还怕都写好呢:没法分优良中差了!总之,你写出一篇全球最差的论文就行,只要不是抄的!” 9只要硬着头皮写,傻瓜都能写一篇。 第一章 选题 一、选题的原则 (一)有价值(有品位,内行) (二)有可行性(或操作性,大小适中,难易恰当) (三)有浓厚兴趣(兴趣是动力,必须是自己喜欢的。)
《论语·雍也篇》:“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果你什么都不喜欢,那就更好办:让辅导老师给你一个题目就行。
(四)专业对口(专业专长) 二、选题的 方法 (一)亟待解决的课题 (二)填补空白的课题 (三)有争议的课题 (四)有矛盾的课题 (五)可综述的课题 第二章 搜集资料 学术研究往往是在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因此,搜集相关文献信息,非常重要。
要求能快 速、准确地搜集到所需的资料信息。 一、直接材料的搜集 第 一手材料 二、间接材料的搜集 从文献及网络查取的材料 (二手材料一定要注意核对。)
图书、期刊,纸本索引及网络检索GOOGL、百度网等,关键词检索。 三、材料的分析 让材料自然分类,类聚法。
第三章 写提纲 提纲尽可能详尽,条理清晰,条块分明。 (镶玻璃法: 把内容分成几块,一块块往上填内容就行了。)
一般分为序论、本论、结论三部分。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论证的形式,纵深式(递进式),平列式,综合式。 第四章 写论文 一、格式及要求:前置部分及主体部分 前置部分:标题、署名、指导教师、目录、摘要、关键词 (一)标题:对论文重点的直接呈现。
准确得体,通俗易懂,简短精练(不能 简短,可加副标题),符合规范。 (二)署名,在题下。
(三)指导教师:xxx (四)摘要(可复制文中关键句子,稍作修 饰、连缀即可) (五)关键 词,一般3—5个即可,以重要程度为序。 (六)目录 主体部分: 前言、正文、结论、参考文献、致谢 (一)前言(引言,序论,导言,绪言) (二)正文(本论,主体) (三)结论 (四)注释 (五)参考文献 (文献名,作者,出版社,版次) 二、具体方法与规 范 (一)写作的顺序 1按照提纲自首至尾 2先写思考成熟的部分,最后焊接起来。
(若不知从何写起,就这样写) 写此不管彼,只求一意法。 (二)引用材料的方法 1直接引用法 引证。
推论,尊重,显示自己并非标新立异,不乏同道。(拉赞助) 2先斩后奏法 先概述观点,然后指出某人某文已详言之(加注参见) 3映带法 崇山峻岭,又有清流急湍映带左右。
研究韩愈,不妨提及东坡;研究明清诗,也可上溯到汉魏。 4戒剽窃。
学会运用,而不是照抄。 (三)论文的整体要求 准确,概括、简练,严谨客观,平实,文采。
不可以孤立的看问题,要注意上下影响。 (四)段落、标点规范 (五)语体的要求 要简约典雅。
第五章 修改、定稿 文不厌改,要改得死去活来。 一、自己反复阅读, (1)改正错误的字、词、句(笔下误)。
(2)逻辑错误 (3)修正完善观点(4)论据错误(5)调整结构布局(完美,圆满,面团原理,增删 材料)(6)修饰词句。 面团原理:你如果原打算写五个部分,最后只写成三个部分;那你就说你本来就打算写三个部分,现在如期完成了,很“圆满”。
因为没有人知道你的原计划,也 没有人想知道,所以没必要告诉他人。 二、他人审校(吸收他人意见;自己的错误往往看不出)。
互相审阅,互相挑毛病。 第六章 答辩 虚心点就行。
自己写的,也不用心虚。
6.急求一篇英文跨文化交际的论文开题报告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7.cross
Culture involves at least three components: what people think, what they do, and the material products they produce. Thus, mental processes, beliefs, knowledge, and values are parts of culture. Some anthropologists would define culture entirely as mental rules guiding behavior, although often wide divergence exists between the acknowledged rules for correct behavior and what people actually do. Consequently, some researchers pay most attention to human behavior and its material products. Culture also has several properties: it is shared, learned, symbolic, transmitted cross-generationally, adaptive, and integrated. The shared aspect of culture means that it is a social phenomenon; idiosyncratic behavior is not cultural. Culture is learned, not biologically inherited, and involves arbitrarily assigned, symbolic meanings. For example, Americans are not born knowing that the color white means purity, and indeed this is not a universal cultural symbol. The human ability to assign arbitrary meaning to any object, behavior or condition makes people enormously creative and readily distinguishes culture from animal behavior. People can teach animals to respond to cultural symbols, but animals do not create their own symbols. Furthermore, animals have the capability of limited tool manufacture and use, but human tool use is extensive enough to rank as qualitatively different and human tools often carry heavy symbolic meanings. The symbolic element of human language, especially speech, is again a vast qualitative expansion over animal communication systems. Speech is infinitely more productive and allows people to communicate about things that are remote in time and space. The cross-generational aspect of culture is indicated by the fact that individuals are born into and are shaped by a preexisting culture that continues to exist after they die. Kroeber and White argued that the influence that specific individuals might have over culture would itself be largely determined by culture. Thus, in a sense, culture exists as a different order of phenomena that can best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itself. Some researchers believe that such an extrem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is a dehumanizing denial of "free will," the human ability to create and change culture. They would argue that culture is merely an abstraction, not a real entity. This is a serious issue because treating culture as an abstraction may lead one to deny the basic human rights of small-scale societies and ethnic minorities to maintain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face of threats from dominant societies. 我毕业论文就是这个题目. 你最好选择一个小方面说点. 比如:颜色,称呼,招呼,餐桌礼仪,对于赞扬的反应。
8.中西文化差异英语论文(3000字以上)
一、引言 文化,这两种孕育自不同半球的文化,由于历史、地理环境、生产制度等方面的原因,有着极大的差异,截然不同的特色。
这两种文化差异,一直备受关注。随着全球化的到来,全世界各民族间商业交流往来的日益频繁,了解中西方文化价值差异可以更好促进民族间经济、文化交流与沟通,从而避免所引起的不必要的误会和麻烦,导致的文化休克(culture shock)或交际失败(communication failure)。
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文化。谚语作为“民族文化之明镜”,来自于生活,更深刻地反映了民族文化特色,体现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思想观念、文化取向,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广泛的通俗性、生动的口语化的特点。
英国著名学者培根曾说过:“The genius, wit and spirit of a nation are discovered in its proverbs.”(一个民族的天才、智慧和精神,都可以在其谚语中发现。)本文将从汉英谚语入手谈谈中西文化在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历史、文学传统、民族性格、思想观念等方面的差异。
二、地理环境 文化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里生发出来的。人们所生存的不同环境势必影响人 们的生活、生产方式,影响人们对客观外界的观察与思考。
人们以通俗形象的语言来讲述自己的生活体验,描述自然现象,总结生产实践,概括生产经验。这些语言口口相传,千锤百炼,成为大家喜闻乐诵的谚语。
这些谚语必然反映出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征,带有鲜明的地域文化和生态文化的色彩。英国是个岛国,四面环海,海岸线曲折多变,港湾楔入,岛屿众多。
这样的自然环境给英国人提供了舟楫之便。人们在长期的航运渔业生活中,创造出数以百计的英语谚语,反映他们对生活及大自然的体验和观察。
如:There's as good fish in the sea as ever come out of it.有了大海,还怕没鱼。No fishing like fishing in the sea.捕鱼要到大海。
Who will not be ruled by the rudder must be ruled by the rock.船离舵,要闯祸。A dog in the morning,sailors take warning; a dog in the night is the sailors' delight.朝虹出天际,水手心事重,夜间见彩虹,水手乐哈哈。
He goes a great voyage that goes to bottom of the sea.到达海底的人,才算做了一次远航。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特有的岛国气候。
英国气候潮湿,天气变化大,岛上晴天少,雨天多,且多阵雨,因此,英国人出门常带把雨伞。由于英国天气变化无常的缘故,英国人非常关心天气,也喜欢谈论天气,并因此而产生了许多关于天气的谚语[1](P85):April weather, rain and shine both together.一边日出一边雨,晴雨无常四月天。
An English summer, three(or two)hot days and a thunderstorm.英国的一个夏季,三(两)个热天一阵大雷雨。A misty morning may have a fine day.早晨有雾露,可能是晴天。
When the wind's in the west, the weather's at the best.风从西方起,天气最佳丽。而处于另一个半球的中国则有着不同的地理自然风貌,中华文明发源于长江黄河流域,中国自古是典型的农耕社会,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农耕生活,农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农业在历代政府中都受到极大的重视。
因此产生了许多与农业相关的谚语。如:庄稼百样巧,地是无价宝。
人勤地不懒,勤奋谷仓满。 田里无神无鬼,全靠肥料土水。
庄稼老汉不知闲,放下锄头拿扁担。 农夫不种田,城里断炊烟。
田像一块铁,在于人来打。[2](P240-241) 我国的天气谚语,从量上、质上,以及悠久的历史传统上,值得称道。
如“灶烟往下埋,不久雨就来”、“春天孩儿脸,一日变三变”、“太阳颜色黄,明日大风狂”、“久晴大雾必阴,久雨大雾必晴”、“夜里星光明,明朝仍旧晴”等等。[1](P85) 三、特定历史 每个民族都以不同的方式在人类历史的画卷中写着自己特定的历史。
从谚语中可以一窥历史风云变化。英国从十六世纪开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并逐渐开始迅速向海外扩张,掠夺资本主义原料,进行资本主义的原始积累。
Shoe-maker's wife goes bare feet.这句谚语正是出自于十六世纪资本主义新兴时期,小资本家拼命发家致富,属于手工业者的鞋匠们为积攒钱财,竟然连给妻子买鞋穿的钱都不舍得花。十七世纪起英国在东印度扩张,十八世纪中叶建立殖民统治。
He came safe from the East –India, and was drowned in the Thames.他从东印度安然归来,却淹死于泰晤士河。[3](P79)英国历史上曾遭到多次其他国家的入侵。
罗马统治期间,社会生活罗马化,拉丁语是官方、法律、商业和法律用语。丹麦人侵占期间,丹麦语也传入英国。
1066年法国诺曼底登陆后,英国为法国所征服。 法语很长时期成为英国的官方语言,贵族、朝臣、地主和上流社会都使用法语,如当时的英国国王爱德华是完全不会说英语的国王,因此有英谚云:Jack would be a gentleman if he could speak French.要是杰克能讲法语,那他就是个绅士了。
而三种语言交配混合到英语中,充实了英语语言,也带来了许多拉丁语、法语谚语。[1](P84) Anger is a short madness .愤怒是短暂的疯狂。
(拉丁语) Art is long, life is short. 艺术是无限,生命是有限的。(拉丁语) Al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