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治安管理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治安处罚”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治安管理处罚法(草案)》已经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旦获得通过,将取代原有的《治安管理处罚条例》。
以人大立法取代原有的行政法规,对公安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授权并进行规范,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公安执法部门的治安管理行为,将更加有“法”可依,也必将要求公安部门更加严格地依“法”执法。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处罚法”草案中,治安处罚的范围、力度都有所加强,处罚程序则更加规范,这一法律的实施,将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抗拒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的行为”、“在国家机关门前静坐、聚集,拒不离开的行为”、“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的流浪乞讨行为”、“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投放假虚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以卖淫为目的招嫖拉客的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等行为,首次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使许多曾经界定不清、处罚无据,而又确实破坏公共秩序、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能够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得到纠正和制止。这对于维护公共秩序及平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显然都将有切实的作用。
不过也应该提醒的是,随着处罚范围扩大、处罚力度加强,对新增加的受处罚行为,必须有更加明确和细化的定义,以避免因对法律理解的不同,而导致在法律的名义下对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伤害。譬如如果对“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没有严格限定,则一切流浪乞讨行为就都可能成为处罚对象;如果对“重大活动”没有明确定义,则对“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的处罚,就有可能被某些地方政府拿来滥用,以至于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许多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在“处罚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规定。
同样,公安执法部门在被赋予更大权限的同时,也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以避免执法权力的滥用,以至于危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这方面,“处罚法”草案已经给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体现了立法观念的进步。比如行政拘留不得超过30天;要求公安机关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警察查处治安案件时实行回避制度;要求勘验、检查时,警察不得少于2人在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勘验、检查证明文件等,显然都是在针对以往执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而对执法者作出的必要约束。
“处罚法”是继“新交法”之后,又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新交法”的经验在前,刚刚提交审议的“处罚法”草案,理应经过严格、缜密、周全的审议,并以必要的方式听取公众意见,方能成为一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效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的良法。
2.治安管理如何体现以人为本
以人大立法取代原有的行政法规,对公安执法部门的执法行为授权并进行规范,是法治建设的必然趋势。
公安执法部门的治安管理行为,将更加有“法”可依,也必将要求公安部门更加严格地依“法”执法。同时还值得注意的是,“处罚法”草案中,治安处罚的范围、力度都有所加强,处罚程序则更加规范,这一法律的实施,将在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秩序及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等方面,产生深刻影响。
“抗拒人民政府在紧急状态情况下依法发布的行政法规、规章、决定、命令的行为”、“在国家机关门前静坐、聚集,拒不离开的行为”、“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的流浪乞讨行为”、“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投放假虚的危险物质扰乱公共秩序的行为”、“以暴力、威胁或其他手段强迫他人劳动的行为”、“以卖淫为目的招嫖拉客的行为”、“饲养动物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行为”等行为,首次纳入治安管理处罚范围,使许多曾经界定不清、处罚无据,而又确实破坏公共秩序、危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行为,能够在有法可依的前提下得到纠正和制止。这对于维护公共秩序及平等维护公民合法权益,显然都将有切实的作用。
不过也应该提醒的是,随着处罚范围扩大、处罚力度加强,对新增加的受处罚行为,必须有更加明确和细化的定义,以避免因对法律理解的不同,而导致在法律的名义下对公民合法权利造成伤害。譬如如果对“扰乱社会治安、侵犯人身权利”没有严格限定,则一切流浪乞讨行为就都可能成为处罚对象;如果对“重大活动”没有明确定义,则对“扰乱重大活动期间治安秩序的行为”的处罚,就有可能被某些地方政府拿来滥用,以至于干扰了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
和许多其他法律法规一样,在“处罚法”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对这些问题都应该在实施细则中予以明确规定。 同样,公安执法部门在被赋予更大权限的同时,也必须受到相应的法律约束,以避免执法权力的滥用,以至于危害公民的合法权益。
在这方面,“处罚法”草案已经给出比较明确的规定,体现了立法观念的进步。比如行政拘留不得超过30天;要求公安机关及时通知被传唤人家属或者所在单位;警察查处治安案件时实行回避制度;要求勘验、检查时,警察不得少于2人在场,并应当出示工作证件和县级公安机关开具的勘验、检查证明文件等,显然都是在针对以往执法过程中的经验教训,而对执法者作出的必要约束。
“处罚法”是继“新交法”之后,又一部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有“新交法”的经验在前,刚刚提交审议的“处罚法”草案,理应经过严格、缜密、周全的审议,并以必要的方式听取公众意见,方能成为一部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有效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安的良法。
3.求一篇治安管理学的论文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但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发展,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比较深远,因此还存在一些应用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针时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问题、对策。 1、当前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管理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在管理学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同时又具备基本管理实践能力的合格的管理专业学生,则成为管理学这门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管理学诸多教学方法中,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并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人真实的管理世界。
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专业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同时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在此种情况下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从而造成了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2.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进而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从中学进人大学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涉及少之又少,社会阅历就更无从谈起,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2.3对于案例的选择质量要求不高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大量使用国外案例,并且过于陈旧、缺乏代表性,与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当前的案例来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是国外管理案例的翻版,可以参考,但在教学应用时,很难真正起到效果,因为东西文化的差异和社会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差别,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直接借鉴外国案例并从中获得新知;二是当前课堂引用的案例只是作为例子的延伸,是讲授的点缀。因为这些案例较简单,背景介绍得不清楚。
三是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这种案例内容虽然较新,有地方性,可信度较高山,但这些材料由于缺少加工,没有一定的课堂针对性和理论深度,并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必然也就不能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4推行案例教学方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行,由于采集编制案例耗时费力,并且不能作为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毫无帮助,因此更多的教师则更愿意去花时间做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其次,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激励体系与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关系不大,还有的是干脆就没有关系;最后,从当前的很多教学比赛的方法包括获奖条件、考核标。
4.求一篇治安管理学的论文
摘 要:在管理学教学中案例教学法越来越被证明是一种教学效果非常突出而且实用的方法,深得学校师生的好评。
但由于长期在应试教育环境下发展,受灌输为主的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还比较深远,因此还存在一些应用发展方面的问题,使其教学效果并不能完全达到应有的效果。本文针时案例教学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力求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案例教学、管理学论文" target="_blank">管理学、问题、对策。 1、当前的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现状分析 管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和理论性、科学性和艺术性兼而有之的应用性学科,是管理科学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旨在让学生树立现代管理的思想观念,掌握和运用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提高自身的管理素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践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为学生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职业基础。
但如何把学生培养成在管理学方面具有一定研究能力,同时又具备基本管理实践能力的合格的管理专业学生,则成为管理学这门课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在管理学诸多教学方法中,将管理的基本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案例教学法被广大教师广泛接受,并成为最重要的教学模式之一,它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方式。
案例教学起源于1908年建院的美国哈佛商学院,最初用于工商管理,现已扩展到管理学的各个领域,成为现代管理教育的重要方式。它借助管理实践中的案例,将学生置身于特定的管理情景之中,给予恰当的引导,为学生提供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和与“实战”极其相近的实习氛围,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促进其相互交流与沟通,塑造健康的人格品质和正确的价值取向,让学生真正接近甚至融人真实的管理世界。
大量的实践已证明,案例教学对于确保管理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2、当前管理学案例教学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们在本科生管理课程教学中已普遍采用了案例教学法,并收到较好的效果。
但由于我国管理学起步较晚,管理案例教学相对落后,因此我们在案例教学中也遇到了不少的问题,有待于理论研究和在实践中探索。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2.1专业教师的实践和教学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前提条件是教师自身必须具备较强的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但由于大多数教师是“校门”到“校门”,没有实践经验,教师又不能长期深人企业,同时又缺乏对教师实践方面的培训,因而无法有效地对案例进行研究、判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学习。
在此种情况下简单地采用案例教学法,只不过是在课堂教学中穿插了某些案例作为教学的补充和说明,从而造成了案例启发角度比较单一,案例点评不够深人、全面,进而影响案例教学的应有效果的现象。 2.2学生的知识面窄,学习方法存在问题 相对于其它教学方法而言,案例教学是有一定难度的一种教学方法,在对教师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学生的要求也比较高。
在运用案例教学方法时,要想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就必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丰富的社会阅历,进而能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展开讨论,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开拓思路。但从中学进人大学的学生,仅仅掌握一些基本的经济学论文" target="_blank">经济学知识,管理学知识涉及少之又少,社会阅历就更无从谈起,此外,对于长期接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影响很深的大学生来说,尽管对案例教学方法产生浓厚的兴趣,但对待案例中提出的问题束手无策、答非所问,不能利用所学的管理知识去研究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导致学生参与较少,学习效果不甚理想。
2.3对于案例的选择质量要求不高 目前,教学中的案例大量使用国外案例,并且过于陈旧、缺乏代表性,与课程联系不够紧密,而且当前的案例来源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是国外管理案例的翻版,可以参考,但在教学应用时,很难真正起到效果,因为东西文化的差异和社会环境与企业制度的差别,对于大多数中国学生来说,很难直接借鉴外国案例并从中获得新知;二是当前课堂引用的案例只是作为例子的延伸,是讲授的点缀。因为这些案例较简单,背景介绍得不清楚。
三是案例来源于新闻报道、报纸、杂志改写的实例。这种案例内容虽然较新,有地方性,可信度较高山,但这些材料由于缺少加工,没有一定的课堂针对性和理论深度,并且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必然也就不能用正常的理论分析出来。
而教学对象又是没有工作经历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学生,因其知识储备不足可能会无从下手,丧失参与的兴趣,因而难以达到案例教学应有的效果。 2.4推行案例教学方法的激励机制不健全 首行,由于采集编制案例耗时费力,并且不能作为研究成果,对教师的职称评定也毫无帮助,因此更多的教师则更愿意去花时间做学术研究、发表论文;其次,当前我国高校对教师的考核激励体系与教师上课质量的好坏关系不大,还有的是干脆就没有关系;最后,从当前的很多教学比赛的方法包括获奖条件、考核标准来。
5.如何在治安管理工作中做到依法办事3000论文
提供之前实现说明:请勿抄袭,文章仅供借鉴。
创新治安管理服务 构建和谐社会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历史阶段。建设小康社会需要安定和谐的社会治安环境为保障,随着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逐步深入和社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人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价值目标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日益增强,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大,公、检、法三机关执法环境的复杂服务意识的转变,社会各界对公安机关的治安,检察院的法律监督,法院的裁决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标准。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灵魂,也是每项事业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只有牢牢把握“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主动适应社会治安形势的发展变化,以与时俱进的精神和改革的勇气,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才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从源头上保证执法的合法性,在工作实践中就要不断创新。通过宏观与微观指导,不断完善执法程序和服务质量考评体系;要建立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加大警务公开的力度,以公安信息化建设为突破口,推动基层基础工作可持续发展;作为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的治安管理工作自然面临着创新的时代要求。
坚持科学发展观,关系到治安管理工作能否完成历史赋予的政治社会责任,这是新世纪、新阶段面临的形势变化,推进执法工作规范化建设、构建新型、和谐的理论基石,是执法实践活动的指导方针。因此,治安管理工作的实践创新,应当坚定地、自觉地坚持依法治国,坚持严格公正文明执法,坚持以人为本执法理念,坚持科学管理,坚持党的事业、人民利益和国家法律至上,自觉弘扬法治精神,恪守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核心的治安管理工作职业道德,不断提高群众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严格依法执法的能力。
执法人员要学会统筹国际国内大局,善于从大背景和小环境的互动中思考、善于从政法事业发展进步的战略层面上思考治安管理工作。尤其一线执法人员要学会分析复杂形势、准确把握情报信息、合理运用法律法规、善于预见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及时处置和化解社会矛盾,不断提高行政执法和治安管理的实际工作水平和能力,随时注意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要求,在利民、便民、为民等方面加大政法工作力度,以促进执法活动多出新亮点和创新点。
“人民城市人民建”一直是我们加强城市管理和建设的有效方针。因此,鼓励人民群众参与维护城市社会治安管理是加强基础工作的重要方面和渠道。
然而,一个城市的治安管理,说到底是政府所应提供的公共服务的一部分,而不是所谓大众共同打理的公益事业,这一点有必要加以厘清。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整合社会治安管理队伍,建立社区治安协防队员淘汰机制的做法,就显得分外有启迪与警示作用。
随着社会治安形势的严峻,如何整合社区治安民间力量,深度参与治安防控,是近年来各地治安主管部门一直在探索的深层次问题。当然,志愿不等同于必须,政府部门提供公共服务与社会公众关心公益事业不可等量齐观,特别是理应由政府部门全力关注并必须有所作为的治安管理职能,更不能由其他一般性的志愿行为所替代。
毕竟,志愿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管理的行为只是辅助性的,许多应由法律授权的职能行为不能随意授给他人。反之,人民群众就会有怨言,因为个别地方已经出现的非法定执法人员代替正常执法的违法现象,且给人民群众造成了不应有的精神和物质损失,严重损害了政法执法人员的正面形象,因此,必须予以纠正。
要始终坚持政法机关执法为主,群众协防为辅的原则。 实践证明,社区治安协防组织就是一种值得提倡和推广的好方法。
要不断完善和规范社区治安管理协防员队伍,明确划分社区治安管理协防员的工作范围,是十分必要的。要知道,倡导社会力量志愿参与治安管理,既不能以私自授予权力为诱导,更不能哗众取宠,搞“面子”工程,而要建立一种全新的激励机制,实实在在地鼓励社会公众自觉地参与维护社会治安管理,促进社会治安管理向社会化、群众化发展。
大量的事实证明,从关注与维护自己居住场所的公共安全这一切身利益出发,社区居民最有热情也最愿出力参与到志愿维护社会治安的队伍中,这也是保持社区治安管理协防员工作活力的有效办法。社区治安的好转不能依靠一时的轰轰烈烈,而是要寄托于政法职能部门的长效平安创建机制,依靠社区群众自觉自愿参与配合的激励机制。
一句话,一旦社会治安管理事业被视为社区群众自己的“志愿”行为时,广大人民群众就能配合政法机关确保属于自己的那块天地的长治久安! 治安管理工作要从规范勤务运作、科学布置警力、整合社会资源等方面入手,深入推进社区警务战略。要实施自觉警务、主动警务、实效警务工作理念,促使执法人员走出办公室、走向街面、走进社区、融入群众,最大限度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
在警务室设置和警力配备上,按照警力配备与实际。
6.试析当前社会如何加强治安管理工作得论文怎么写
随着企业内部制度改革的逐步深入,人们的思想意识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由此带来的各种负面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给治安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为此,各单位各部门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信访工作的认识,认真分析信访形势,扎实有效的开展工作,确保不出现问题。一是要加强信访队伍建设。
各单位对信访工作要高度重视,明确责任,落实到人,对专兼职信访员要经常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增强他们的群众观念和依法做信访工作的水平,使信访工作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二是要定期对对各类潜在的、容易引发的不安定因素进行排查。
尤其是对改革和生产经营中的重点、难点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敏感问题,要做到及时掌握,及时分析,及时引导帮教,化解矛盾,理顺情绪,牢牢把握工作的主动权,确保把各种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加强信息传递工作。
对发生在本单位的各类治安问题要及时上报矿党委、矿行政及综治办,为领导或上级业务部门正确决策处理提供可靠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