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幼儿音乐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儿童创造意识的培养 作为一种艺术现象,音乐来源于社会生活,是在人类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形成、发展、提高的。
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语言的音调、劳动的节奏、感情的表达等各个方面。 小学音乐教学的归宿在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培养其审美观。
众所周知,音乐是一门艺术学科,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源远流长,与时俱进。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与能力一方面使其感受到音乐的美,更重要的在于回归童真的自我,即让学生有感于怀,将心里的“感”用音乐形式抒发。
在音乐教材中,具有很多可创作的因素,老师要善于利用这些因素,给学生的创作提供机会和可能,这种创作活动本身就有很强的创造性。 从新教材看,设计本身就有很新的创意和较大突破,富有创造性。
其突出了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指导思想,体现课程标准的改革思想,把感受和鉴赏作为音乐学习最重要的领域,把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拓展为音域学习的领域。因此,在小学音乐学科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教师将会大有所为。
本文试从四大方面来阐述。 一、“唱”,体验音乐 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只有让学生拥有丰富的音乐体验,才能使他们发自内心地热爱音乐,更积极地去接触、“创造”音乐,获得审美满足,促进其个性和谐发展,以宽容与慈爱的情怀融入世界,拥抱世界。
1、品味歌曲。 唱会歌不等于会唱歌。
教师要从艺术角度去追求歌曲的内涵。《小雨沙沙》中的“小雨,小雨,沙沙沙,沙沙沙……”一句,要让学生想象天下小雨时的轻盈、浪漫,可结合音像,让学生先体验春天细雨绵绵。
2.想写一篇关于【幼儿音乐教育】的论文,哪个点比较好写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需要用心去感受。
学前幼儿身心好动、思维具体,因此在音乐活动中我注重把音乐和游戏融合在一起,让幼儿在游戏中、表演中去感受音乐,在玩中获得对音乐更深层次的理解。如学习歌曲《小小鸡》,其歌曲的力度、速度、情绪变化是一个重难点。
我用游戏找小鸡的方法,让幼儿轻松、自然地掌握、体现音乐。A段音乐活泼、欢快,我引导幼儿做了各种小鸡的动作,尽情的舞蹈;B段音乐悲伤、缓慢。
我引导幼儿用鸡妈妈找小鸡、小鸡躲在椅子后面、鸡妈妈伤心地到处找小鸡的游戏方法,幼儿很自然地用了低缓的、悲伤的声音来演唱;C段音乐愉悦、活泼。游戏情节是小鸡们听到了妈妈的呼唤,从椅子背后跑回妈妈的身边。
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游戏中,自然地掌握了其中力度、速度、情绪的变化,并在其他歌曲的学习中也能及时迁移,做到了学以致用。为了学习听辨不同的打击乐的不同音色,我用游戏《什么乐器在唱歌》让幼儿在玩中学会听辨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音色,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
二二二二、、、、做一做做一做做一做做一做,,,,唱一唱唱一唱唱一唱唱一唱————————让幼儿通过动作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通过动作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通过动作增强对音乐的理解让幼儿通过动作增强对音乐的理解 韵律活动是幼儿对作品的理解、情感用肢体动作最直接的表达。我注重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去感知、理解音乐作品的内容、情感,培养音乐感受能力。
如韵律活动《勤快人与懒惰人》,结合两类人工作的不同,幼儿创编了许多的语言节奏,自编了各种动作。在唱勤快人的歌时,幼儿情绪高涨,动作幅度较大。
而在唱懒惰人的歌时表现出了慵懒、有气无力的样子,快乐的韵律活动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音乐中,使自己的动作符合了音乐的情绪、节奏、速度、力度,让幼儿更深层地理解了音乐,把抽象的音乐形象化、动作化,并培养了幼儿对各种音乐性质的初步的概念,从而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 三三三三、、、、画一画画一画画一画画一画,,,,念一念念一念念一念念一念————————让幼儿多通道地感受音乐让幼儿多通道地感受音乐让幼儿多通道地感受音乐让幼儿多通道地感受音乐 我认为幼儿教育的综合目标是发展幼儿的德、智、体、美各方面,将各类活动整合在一起,多方面发展幼儿的能力。
如:在听辫高、中、低和弦时,幼儿听到高音区的和弦时就在站着的小矮人旁的圆圈内涂上颜色,中音区在坐着的小矮人旁的圆圈内涂上颜色,低音区在躺着的小矮人旁的圆圈内涂上颜色,意画结合,既提高了幼儿的音高辨别能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 语言课时,我就让幼儿根据所学的儿歌配以相同的节奏,创编节奏型语言。
幼儿可以在学会儿歌的基础上,不断改编新内容的儿歌。幼儿兴趣盎然,体验到了节奏练习的快乐。
3.请问谁有关于幼儿音乐方面的论文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幼儿歌舞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歌舞恰恰能够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也能够满足他们具体要求。 如何教育好幼儿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更应拥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实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兴趣性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
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 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种树、浇水》等。
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需贯穿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幼儿在游戏中 学,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
例如律动《小鸟儿》,我和幼儿分别扮演角色鸟妈妈和小鸟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 ”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
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的动作不对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手的动作不对,很快就自觉改过来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选择、寻找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上课时,我教会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动作,必要时给他们讲解、分析音乐。
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幼儿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例如用进行曲练习有节奏的走步,用快而轻的曲子练习跳跃,用柔和优美的舞曲练习双手的摆动等等。
只要音乐与舞蹈动作相适应,符合幼儿特点,就易于被幼儿接受。 四、深入幼儿生活,了解、熟悉他们,知道他们的爱与恨、追求与希望,正确地培养他们、表现他们。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 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幼儿才喜欢学、愿意跳,才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例如《草莓娃》就是我们根据幼儿爱吃草莓创编的一个歌舞,正因为草莓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而我们又把草莓拟人化,因此这个歌舞他们都爱唱爱跳,把草莓娃顽皮可爱的形象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充满童趣。 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教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幼儿与幼儿之间有着年龄的差异,而同龄之间的幼儿又有着水平的差异,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来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 如《采茶舞》,先教采茶的手指动作,因为这是个难点,然后让幼儿坐着学习采茶舞的过程,熟悉采茶的方向及各种采茶的动作,最后教拨开树枝采茶的动作,加上脚的踏点步。
这样,幼儿基本上都学会了《采茶舞》,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达到了要求,他们的兴趣也会很高的。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
4.求问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如何在歌唱活动中提高幼儿的表现能力
歌唱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歌唱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在教学中我们有时会发现,有些幼儿唱起歌来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有些歌曲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在实践中,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体会:
一、创设意境,理解歌词。
在实践中我体会到,幼儿不能到位地演唱歌曲,跟他们对歌词的理解非常重要。所以,我觉得可以从歌词下手。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因此,在教学中我通常把歌词变化为孩子们爱听的小故事,作为教授新歌的导语,或者以故事情节贯穿整堂课,用生动的语言向他们讲解。如在教授《小篱笆》这首歌时,我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春天来了,外面的世界真美啊!瞧!有谁在迎接春天的到来?听!是谁在为春天歌唱?美丽花儿、嫩绿的草儿、漂亮的小篱笆”。或者将歌曲融入故事情节当中,如戏歌《蝈蝈和蛐蛐》,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唱起来积极性就会非常高。
二、范唱感染,激发欲望。
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小小羊儿要回家》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天色暗了,星星亮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赶着心爱的羊群回家的美丽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达的欲望。
三、模仿演唱,提高能力。
唱,是一项重要的音乐实践活动,是一首歌曲最重要的表达方式,通过唱可以使幼儿在音准、吐字、唱词、节奏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由于大班孩子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学唱歌曲。在教学中,我多用录音带。在幼儿初步了解歌曲的基础上,通过三个步骤来帮助幼儿进行模唱:第一步,要求幼儿耳听录音,心里默唱;第二步,要求幼儿随录音进行轻声哼唱;第三步,要求幼儿模仿录音,反复进行齐唱练习,直至幼儿能够基本跟上录音的速度为止。
四、教师引导,激发情感。
幼儿演唱过程中,教师的引导语、过渡语非常重要,因此,教师应采用优美动听的语言,唤起幼儿的情感。
如歌曲《妈妈的眼睛》的引导语:美丽的天空,不知疲倦的小星星眨着眼睛,美丽的天空、光亮的小星星让我们想起了什么?(妈妈的眼睛)。过渡语;你们的歌声把天空打扮得更美丽,听了你们的歌,老师越来越感动,感到了你们爱妈妈的心,是啊,妈妈给了我们生命,妈妈哺育我们长大,妈妈是最伟大的,让我们用歌声来拥抱妈妈吧!
有这么多充满深情的话语的渲染,孩子演唱时会更加地投入。
五、辅助律动,融入情感。
律动,是一种根据歌曲的内容创设动作,随着旋律的发展进行表演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孩子们好动,尤其喜欢随着音乐的节拍动,而律动正好符合他们这一年龄特点,因此也就成为他们唱好每一首歌的重要辅助手段之一。在孩子们初步学唱歌曲后,如果能引导幼儿用动作加以表现,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在学习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这个活动中,在幼儿学唱歌曲后,我就引导幼儿通过梳头、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等一系列动作的编配,使幼儿在边唱边做的过程中,理解性地记忆歌词,并能把疼爱妈妈的感情付注于演唱当中。
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中的歌唱活动,才能激发他们对歌唱活动的兴趣。孩子们通过这样一种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能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5.如何整合幼儿园音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论文
1.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解。
1.1 整合的界定。整合从哲学的角度上说,是指由系统的整合性和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的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构建和虚化过程。
整合的实质是采用各种有机结合的方式,使教育系统之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内部各成分之间有机联系,核心是课程价值的整合理念。 1.2 课程整合的范围。
1.2.1 把一日生活看做是一个教育整体。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大致区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1.2.2 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合。真正的整合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中加以实现。
首先,要注重对活动的开发创新。在了解幼儿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础点上,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组织活动的现象。
其次,注重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生成。把计划的目标、方法、内容、形式及手段等非计划的、即时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起来。
师幼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并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1.2.3 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
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的整合,即领域内相对独立的内容尽可能相互联系,有机结合。二是领域之间的整合,即不同领域之间的整合。
三是超领域的整合,即综合课程。在此,我们着重探讨领域之间的整合。
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
这种联系的发现和利用是更大的整合性功效。领域之间的整合有多种水平,有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有领域之间的零星联系、多点联系和密集联系。
2.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 2.1 目标的整合。
目标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此,以《纲要》中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目标为依据,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从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两方面对幼儿园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目标的整合作一点探讨。
2.1.1 动作与技能健康发展:动作协调、灵活,发育正常,体质增强。 2.1.2 情感与态度健康发展:喜欢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包括音乐活动、体育活动),有自信心;能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以往的音、体活动都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过分注重结果,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结果压抑了很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以致幼儿失去对活动的兴趣。现在的音、体活动目标更注重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喜欢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加人性化了。
2.2 教育内容的整合。音、体活动内容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
整合主要表现在使它们之间产生有机联系,甚至可以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音乐活动主要包括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四项内容。
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动作技能、基本体操、队列队形、形体训练四项内容。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体育活动关注幼儿的运动体验,力求使它们之间互生互补、相互融合。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是力与美的结合;也可在音乐活动中锻炼幼儿体能,提高幼儿的柔韧性、平衡能力等。韵律操就是韵律活动和基本体操相结合的产物。
2.3 教育方法的整合。音乐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体验和表现。
所以在音、体活动中应给幼儿充分的体验、感悟和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整合方式: 2.3.1 听音乐进行体育活动,如:听音乐追逐跑。
2.3.2 动作联想。儿童通过模仿海军作队列练习想到歌曲《小螺号》。
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淡化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以儿童生活和体验为中心,自由表达体验和感受。我认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教育。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另外还可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技能技巧,最终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6.如何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论文
罗杰·诺斯说:“音乐之目的有二,一是以纯净之和声愉悦人的感官,二是令人感动或激发人的热情。”
幼儿从小就会有对音乐学习的潜力,正如幼儿每当听到节奏欢快,活泼或者节奏舒缓,优美的歌曲时,幼儿会不由自主的动起来,头、手、脚、会跟着节奏慢慢摇动。听到类似进行曲一样的歌曲,幼儿也会学习解放军叔叔一样抬头挺胸,敬礼正步往前大步走起来。
当幼儿发现一些会唱歌的玩具时,好奇心会让幼儿拿起玩具放在耳边,安静把曲子听完。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偶然听到曾经学习过的歌曲时,幼儿会有很强的表现欲望。
但是他们的兴趣是短暂的,并不持久,一旦有新鲜事物,他们马上又会转移目标。那么,教师在发现幼儿在对音乐感兴趣的时候,应放下手头工作及时给与帮助,让幼儿了解音乐接触音乐。
在幼儿一天的活动中教师也可以适时的插入一些适当的音乐,让幼儿更轻松地接触音乐,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在这里小编想到了M3智立方精心与儿童游戏与学习的研究,旗下产品m3 games打造了一系列的体感式儿童娱乐游戏机——Moving Music移动音乐,这类游戏机不仅仅给孩子带来的是欢乐,更能让他们在游戏中培养对音乐兴趣的学习,一直来倍受欢迎! (一)应选择合适的题材来丰富活动的内容 进行音乐活动时不能违背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教师应要细心正确的研究选用教材,挖掘有用的材料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儿童的音乐能力才能得到更好的培养和发展。
在幼儿有一定得音乐能力后再结合和教材的技能和生活经验,引导幼儿感受音乐的情绪、教育内涵。我们要有意识有目的的去制定教学计划,制定合理的安排和计划,不但孩子能一步一步的接受新知识,而且教育也可以取得很好的效果。
比如小班教学中可以教授“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歌曲。 (二)音乐教育活动形式要多样化 在进行活动设计时,教师应特别要注意要让孩子在玩中学习,让孩子快乐的学。
硬塞的知识孩子会排斥,没兴趣。然而我们可以把歌曲、歌舞表演、律动等等带入日常教学中,加入基本的技能训练与唱、玩、敲、动相结合,带领幼儿加入音乐实践活动中,在活动中教师适时的教育让幼儿愉悦的学习。
音乐活动不但可以扩大幼儿的视野,积累音乐知识,而且还可以培养幼儿养成欣赏音乐的好习惯,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如:在欣赏音乐时,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拍拍手,点点头,耸耸肩来表达音乐的情感色彩,在孩子们心里播撒兴趣的种子。
打击乐是培养幼儿的音乐直觉,增进音阶和节拍的提高,可以让幼儿边演唱边打击乐器为歌曲伴奏。让孩子尝试丰富多彩的形式音乐活动,让幼儿加强参与的意识还可以更好的发现幼儿的音乐潜力。
1.采用图片教学,提高音乐教学效率 幼儿对形象生动的事物感性强,那么利用图片教学会使教学活动的效果更好,令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觉,幼儿也就会很快进入情境里。例如:在进行音乐欣赏《狮王进行曲》时,我们精心的设计了课程,在活动开始的部分,先出示动物狂欢的图片:在一个美丽的大森林里,那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有兔子、猴子、山羊、长颈鹿、孔雀等等,这样孩子们很快就跟随进入到情景中。
2.加强音乐活动内容的故事性 在进行音乐活动时,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内容自己编造故事进入课程,让活动的过程具有情节化,能创设很好的活动趣味性。如,在进行中班音乐欣赏《赶花会》时,教师可以先出示大量的花卉图片,然后再播放音乐,这时教师就可以以故事进入:在一座高高的山脚下,有一群可爱的小鸭子,今天鸭妈妈要带着他的宝宝们要去赶花会,他们游过一条小河,瞧!那有美丽的一串红,漂亮的玫瑰花,我们也跟着鸭妈妈一起去凑个热闹吧。
这样有感情的描述,幼儿会愉悦轻松进入角色,为音乐活动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3.音乐活动中融入表演游戏 好动是幼儿的天性,把表演游戏加入到音乐教育中就增加了课堂的情趣,还能提高幼儿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的目的。
例如:在进行歌曲《蚂蚁搬豆》时,让幼儿戴上蚂蚁头饰在洞口旁,伴着优美的歌曲旋律进行自由的情景表演,当小蚂蚁们回到洞口找好朋友抬着豆豆一起走时,孩子们兴趣会更高,从中能体会到集体的力量大,一个人力量小。活动会很有意义,幼儿的情绪很饱满高涨。
4.教师和幼儿互动来营造活跃的氛围 努力为幼儿创设一个平等自由、师生互动的学习环境,培养幼儿创新的能力,让幼儿拥有轻松的学习环境,幼儿的想象力、思维和个性能得到很好的发展,主观的能动性也可以得到发挥。在教学活动中,我把自己也融入到孩子们中,和孩子们近距离接触,让幼儿感觉到亲人般的体贴,朋友般的温暖,建立一个轻松,愉悦,互动的学习氛围。
例如:活动时让幼儿小鸭,老师当鸭妈妈,鸭妈妈一直陪伴在鸭宝宝的身边,和鸭宝宝一起唱歌,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幼儿的兴趣就很快被调动起来,而且不会和老师有隔阂,更愿意和老师亲近。
7.请问谁有关于幼儿音乐方面的论文
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对于孩子们的成长和成才的作用不言而喻。
《北京市幼儿园教育纲要》艺术领域目标指出,要鼓励幼儿大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感受和体验,培养幼儿艺术表现和创造的能力。幼儿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对幼儿的智力发展、道德养成、意志品质的培养、身体素质的提高、审美能力的培养等,具有课堂教育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
幼儿歌舞是用动作、音乐、语言和美术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情趣和生活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教育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
幼儿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幼儿歌舞恰恰能够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也能够满足他们具体要求。如何教育好幼儿更是重中之重,作为幼儿舞蹈教师更应拥有一套规范完善而又实用于幼儿的教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幼儿对舞蹈有了兴趣,就能把他们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爱美、善良、纯真无暇的幼儿插上理想的翅膀。
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兴趣性教学呢? 一、教学内容必须闪烁幼儿的心灵,充满童趣。 我们每天生活在幼儿中间,和他们同吃同住同学习同游戏,生活会给我们启示,只要我们用敏锐的眼光去观察、体验、研究他们美丽的内心世界,就可以在他们天真有趣、奇妙多彩的生活中寻找他们能理解、能掌握的舞蹈教学内容。
如:带幼儿到户外散步时,教他们一些有关美丽大自然的小舞蹈,《可爱的太阳》、《树叶飘飘》、《风吹大地》等。又如在进行劳动以后,教他们《洗手帕》、《种树、浇水》等。
这些舞蹈来源于幼儿的生活以及周围熟悉的环境,因此他们很容易理解接受。经常利用短小、生动形象、动作性强的舞蹈来吸引幼儿的兴趣,不仅使他们感到亲切可信,易学易记易模仿,而且也能为他们今后创作舞蹈动作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需贯穿生动、活泼、童趣盎然的气氛,让幼儿在游戏中 学,使他们忘记训练的疲劳和痛苦。 在教学中要创设意境,让幼儿展开联想的翅膀,教师在游戏中教,幼儿在游戏中学。
例如律动《小鸟儿》,我和幼儿分别扮演角色鸟妈妈和小鸟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蓝天白云”的意境:“在一片蔚蓝的天空里,鸟妈妈带着小鸟们学飞。”幼儿听着音乐,跟着我有时学小鸟飞,有时学小鸟跳。
在练习的过程中,看到某幼儿手的动作不对就说:“哎呀,我的小鸟怎么啦?翅膀抬不起来,飞不动了?”这时幼儿就知道自己手的动作不对,很快就自觉改过来了。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我没有重点讲究高超的技能技巧,而是通过游戏与联想,使幼儿身临其境,从中猎取情趣和美感。
游戏不仅使幼儿学会舞蹈,还大大提高了他们学习舞蹈的兴趣。 三、选择、寻找适合幼儿特点的音乐。
音乐是舞蹈的灵魂,幼儿舞蹈中的音乐同样重要。一首好的幼儿舞蹈音乐,它的旋律流畅、形象生动、乐句整齐、节奏鲜明,有利于幼儿对舞蹈形象的掌握、情感的表达与抒发。
每个动作都要选择适当的音乐伴奏,让幼儿在音乐中寻找感觉、节奏和情绪。上课时,我教会幼儿自己听音乐做动作,必要时给他们讲解、分析音乐。
在处理动作节奏时,还要注意乐句的完整性、音乐的段落和节奏的变化等,使幼儿的动作与音乐融为一体。例如用进行曲练习有节奏的走步,用快而轻的曲子练习跳跃,用柔和优美的舞曲练习双手的摆动等等。
只要音乐与舞蹈动作相适应,符合幼儿特点,就易于被幼儿接受。 四、深入幼儿生活,了解、熟悉他们,知道他们的爱与恨、追求与希望,正确地培养他们、表现他们。
作为幼儿教师,我们必须根植于幼儿生活,童化自己,多观察幼儿的喜、怒、哀、乐及其表现方式。对于成人舞蹈,我们不能照搬,要学习、借鉴,更重要的是将幼儿特点结合进去,变成幼儿可理解可接受的东西,这样,幼儿才喜欢学、愿意跳,才更有效地提高舞蹈教学质量。
例如《草莓娃》就是我们根据幼儿爱吃草莓创编的一个歌舞,正因为草莓是幼儿所喜爱的一种水果,而我们又把草莓拟人化,因此这个歌舞他们都爱唱爱跳,把草莓娃顽皮可爱的形象特点表演的淋漓尽致,充满童趣。 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教学上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幼儿与幼儿之间有着年龄的差异,而同龄之间的幼儿又有着水平的差异,我们应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舞蹈水平来编排相适应的舞蹈组合,在教学上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法,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这样既能保持幼儿学习舞蹈的兴趣,又让他们不会以太简单而感到乏味,也不会以太复杂而感到缩手缩脚。如《采茶舞》,先教采茶的手指动作,因为这是个难点,然后让幼儿坐着学习采茶舞的过程,熟悉采茶的方向及各种采茶的动作,最后教拨开树枝采茶的动作,加上脚的踏点步。
这样,幼儿基本上都学会了《采茶舞》,虽然有一定的难度,但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练习达到了要求,他们的兴趣也会很高的。 在舞蹈教学中,教师通过舞蹈示范、舞蹈欣赏、边歌边舞、音乐反映、模仿与想象、组合与成品舞蹈编排等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调动幼儿全身的多种器官,在提高兴趣、注意力。
8.求一篇关于歌唱方面的论文
幼儿园歌唱教学论文:幼儿园歌唱教学的策略研究 [摘要]通过对歌唱教学策略的研究,探究出了一系列适宜幼儿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使幼儿在激励和唤醒中,去发现、接纳、欣赏、表达,使幼儿学会了学习、创造、发现和探索,其主动性、探索性、创造性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关键词]歌唱教学 策略 幼儿 全面发展 目前,新的教育观念已经深入到每个教师的心灵,但是,在实际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较多问题,如有些教师较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忽视审美能力的培养;穿新鞋走老路现象;在教学过程中,眼中无儿童……鉴于此,提出了对幼儿园歌唱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 一、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我们本着“系列层次活动”式的“多层次介入”的程序,让幼儿从“多渠道参与”、“多角度感受”,从而探索出系列多元的歌唱教学模式,在不断的研讨—实践—反思—再研讨的过程中,我们探索出了一系列多元歌唱教学模式。
1.选择多元的教育材料,丰富幼儿的音乐生活 我们本着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原则,尝试从多方位去发掘和拓展幼儿歌唱活动的资源。并将资源进行了分类、筛选,建立了五个资源库,即优秀的中国儿童歌曲资源库、民歌歌曲资源库、外国优秀歌曲资源库、时尚流行歌曲资源库、戏曲资源库。
2.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探索 在确立了歌唱活动材料选择的定位后,我们借鉴、融合了许卓娅的系列活动理论和预知学习理论,并以这两大理论体系为支撑,以多元智能为依据,进行多元歌唱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我们依据歌唱材料的分类,对不同类型的歌曲进行分析、尝试、反思、创新,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多元歌唱教学策略。
二、多元的歌唱教学策略 1.优秀儿童歌曲的教学策略 传统经典的儿童歌曲是在人类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中长期积淀下来的精品,这类歌曲不仅具有鲜明的儿童特点和较高的艺术性,其内容与形式也是极其丰富的。 (1)角色探究法。
针对有情节有角色的歌曲,让幼儿在探索歌曲中不同角色的表达和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如歌曲《有礼貌的小山羊》、《黄鼠狼拜年》。
2.音画转换法。借助能为幼儿所理解的图画、符号、帮助幼儿理解歌曲,通过互动,可以帮助幼儿有效地记忆歌词、表达情感。
3.情景互动法。借助歌曲所表达的意思来设置情境,让幼儿参与到情境中来,通过在情景中的游戏、谈话学习歌曲。
如《老师,让我亲亲你》、《祝福歌》等。 4.畅想生成法。
在简单理解词意的基础上不直接教歌词,而是引导幼儿通过大胆想象或迁移以往的知识经验,经过过滤、组织来创编歌词生成歌曲,促进幼儿的创新精。如《摇篮曲》、《小河之歌》、《蒲公英的故事》等歌曲。
2.外国歌曲的教学策略 为培养幼儿接纳、尊重多元文化与艺术,在我们探讨的过程中,明显感到通过我们的多元教学模式,幼儿不仅能轻松地学会演唱,还引发出幼儿对国外的风俗习惯、建筑风格、语言、货币等系列的生成活动。 (1)游戏协作法。
根据歌曲的民风特点,创设相应背景的游戏情境,通过参与游戏活动,感受欢快的气氛,让幼儿在协作、交流中学会大胆、自由的演唱歌曲。如捷克民歌《跳吧、跳吧》,威尔士民歌《欢度节日》,英国民歌《伦敦桥》等。
(2)填充创造法。在理解歌曲民俗特点及其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创编、填充歌词或旋律来学习演唱歌曲,让幼儿在一步步的参与中不知不觉的学会歌曲。
(3)对比欣赏法。借助图片、幻灯、媒体等途径来展示歌曲的背景及风格,通过与本地歌曲的对比,学习演唱不同风格特点的外国民歌,充分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受,让每个幼儿得到不同成度的熏陶,培养发展幼儿的艺术潜能。
(4)唤醒自主法。通过幼儿提供尝试不同形式的演唱方法,唤醒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幼儿积极主动探索、发现不同演唱形式的效果,丰富幼儿的音乐经验。
如《新年好》《铃儿响叮当》《小杜鹃》等。 3.民族歌曲的教学策略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多方言的国家,歌曲资源十分丰富。
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域,歌曲的风格非常鲜明,其韵味、旋律以及歌词中的语言都有极强的感染力,让幼儿在民歌的海洋中徜徉,将提升幼儿的艺术素质,并使幼儿在体验、感受民族歌曲的同时,增强幼儿的民族意识。 (1)发掘笑料——多种表演法。
寻找民歌中诙谐逗趣的内容,并以此为切入点,引出教学内容,让幼儿通过表演,熟悉旋律与歌词体验幽默情绪,感受歌曲的风格。如山东民歌《哈蟆》、河北民歌《回娘家》、《两个蝈蝈吹牛皮》等。
(2)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不同民族、地域的民歌在语言上往往具有突出的特点,这些与幼儿生活经验和环境不同的语言特色,对幼儿来讲是有极大吸引力的,尤其是一些简单、有趣、易模仿的词或音节。
如“巴扎嘿”、“哎哟哟”、“啷啷仓”,针对这类语言特色突出的歌曲,采用“层层切入——多渠道参与法”,能使幼儿充分体验歌曲的风格,并用自己理解方式去表达出来。如《龙船调》、《刘三姐对歌》、《花儿与少年》、《太阳出来喜洋洋》等。
(3)探索特色——融入器乐法。民歌的特色除体现在语言上,最重要的是歌曲旋律,让幼儿沉浸在婉转的水乡民歌,流畅。
9.如何整合幼儿园音体育活动与音乐活动论文
1.课程整合的基本理解。
1.1 整合的界定。整合从哲学的角度上说,是指由系统的整合性和系统核心的统摄、凝聚作用而导致的使若干相关部分的因素成为一个新的统一整体的构建和虚化过程。
整合的实质是采用各种有机结合的方式,使教育系统之中分化了的各要素及内部各成分之间有机联系,核心是课程价值的整合理念。 1.2 课程整合的范围。
1.2.1 把一日生活看做是一个教育整体。幼儿的一日生活包括了多种多样的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大致区分为专门的学习活动、游戏活动及生活活动。这些活动在幼儿的发展中具有特殊的价值,也是幼儿园课程实施不可缺少的环节。
因此,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应关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各类活动,并注意各类活动之间的有机联系,发挥这些活动的互补作用。在生活中学习,在游戏中学习,学习联系生活、利用生活,使一日生活成为一个真正的教育整体。
1.2.2 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过程中实现整合。真正的整合在现实的、多样化的活动中加以实现。
首先,要注重对活动的开发创新。在了解幼儿需要和兴趣的基础上,鼓励幼儿自主选择、主动参与,避免只站在领域知识的基础点上,无视幼儿的需要和兴趣,选择和组织活动的现象。
其次,注重活动目标、内容和方法等的生成。把计划的目标、方法、内容、形式及手段等非计划的、即时性的目标、内容、方法、形式及手段整合起来。
师幼不断发现新的活动线索,并把活动不断引向深入。 1.2.3 注重教育内容的整合。
教育内容的整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领域内的整合,即领域内相对独立的内容尽可能相互联系,有机结合。二是领域之间的整合,即不同领域之间的整合。
三是超领域的整合,即综合课程。在此,我们着重探讨领域之间的整合。
领域是对课程内容的相对划分,领域的划分必然要割断不同领域间某些固有的联系。我们在课程设计和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恢复不同领域间新的、更多的联系线索。
这种联系的发现和利用是更大的整合性功效。领域之间的整合有多种水平,有两个领域之间的整合、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有领域之间的零星联系、多点联系和密集联系。
2.音乐活动与体育活动的整合策略。 2.1 目标的整合。
目标整合是教育整合的基础。目标整合直接影响教育内容和方法的整合。
《纲要》指出:“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此,以《纲要》中艺术领域和健康领域的目标为依据,以幼儿健康发展为核心,从动作技能、情感态度两方面对幼儿园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目标的整合作一点探讨。
2.1.1 动作与技能健康发展:动作协调、灵活,发育正常,体质增强。 2.1.2 情感与态度健康发展:喜欢并主动参与各项活动(包括音乐活动、体育活动),有自信心;能初步感受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
以往的音、体活动都过分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过分注重结果,用一把尺子衡量所有幼儿,结果压抑了很多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意识,以致幼儿失去对活动的兴趣。现在的音、体活动目标更注重幼儿积极情感态度的培养,通过创设情境,让幼儿喜欢主动参与活动,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更加人性化了。
2.2 教育内容的整合。音、体活动内容各有特点,但也有相通之处。
整合主要表现在使它们之间产生有机联系,甚至可以突破领域这一内容组织形式。音乐活动主要包括唱歌、韵律活动、打击乐、欣赏四项内容。
体育活动主要包括动作技能、基本体操、队列队形、形体训练四项内容。音乐活动注重幼儿的审美体验,体育活动关注幼儿的运动体验,力求使它们之间互生互补、相互融合。
例如,在体育活动中渗透审美教育内容,让幼儿感受到体育运动是力与美的结合;也可在音乐活动中锻炼幼儿体能,提高幼儿的柔韧性、平衡能力等。韵律操就是韵律活动和基本体操相结合的产物。
2.3 教育方法的整合。音乐学习活动的基本方式是体验和表现。
所以在音、体活动中应给幼儿充分的体验、感悟和表现空间,这样才能引导幼儿有所思、有所感、有所悟,才能在活动中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下面简单介绍两种整合方式: 2.3.1 听音乐进行体育活动,如:听音乐追逐跑。
2.3.2 动作联想。儿童通过模仿海军作队列练习想到歌曲《小螺号》。
音乐活动和体育活动都淡化对知识、技能的传授,强调以儿童生活和体验为中心,自由表达体验和感受。我认为,不是不教技能技巧,而是在适当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教给孩子。
在幼儿有需要时融入技能技巧教育。有些技能技巧不一定是幼儿当前的需求,这就需要我们寻找教育契机,把要求幼儿学习的内容转化为幼儿的需求。
另外还可让幼儿通过同伴间的分享、交流,互相学习技能技巧,最终提高自己的表现能力。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大班音乐活动毕业论文(幼儿音乐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