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文学成就和有趣,王小波和王朔谁更胜一筹呢
论文学成就,我觉得王小波比王朔更胜一筹,论有趣的话,我觉得王朔比王小波更有趣。
王小波和王朔都是中国非常有名的作家,但王小波在1997年因病去世,因此他的文学作品也就没有王朔那么多。他最著名的代表作有《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黑铁时代》,虽然数量不多,但每本书都可以堪称经典。大家都知道王朔一向以毒舌著称,但他在评价王小波的时候,却曾经这样说过:
他比我更牛。要是王小波还活着,我不如他”。他对王小波的评价非常直接,让自己的位置排在了王小波的后面。文学爱好者都知道王朔是一个非常高调的人,有些我们自认为在文学坛上非常有名的作家,像鲁迅、金庸、老舍等,王朔都不将他们放在眼中,甚至在言语上批评他们。
但他却如此夸奖王小波,可见王小波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值得肯定的。他在王小波的面前自愧不如,直接说明了在文学成就上王小波比王朔更胜一筹。除了王朔自己认输之外,还有一位作家也能证明王小波确实是一位有才之人,他就是高晓松。高晓松是王小波的忠实书迷,他曾经这样评价王小波的作品:
“王小波在我读过的白话文作家中绝对排第一,并且甩开第二名非常远,他在我心里是神一样的存在。”在高晓松心中,他是神一样的存在。高晓松作为一名作家,虽然这些评价有些肤浅,也从侧面上肯定了王小波在文学上的成就。
王小波和王朔的文笔其实都比较幽默有趣,但王小波的幽默比较内敛,因为他的文章比较具有社会内涵,很多人看不懂他想表达的意思,而王朔的幽默非常实在,他在文坛上就是一位怪咖,经常发表一些惊世骇俗的观点,他的文学作品甚至被称为痞子文学。
2.两位作者的比较论文怎么写
可以先用二者的相似之处开头,比如都是批判现实批判人性批判传统文化,都是黑色幽默。再写两者的区别,比如鲁迅主要是批评中国人的麻木,阿Q就是最好的例子,王小波主要写人性的荒诞与扭曲,比如他把人比作猪 大胆写性,大量出现屎这样不雅的词就是他想表达对他对人的虚伪的控诉。王小波是一个非常抑郁症者,所以他写的东西一点都不显得做作,王小波你可以看时代三部曲黄金时代 白银时代 青铜时代,后来还有他死前没完成的黑铁时代,都是经典之作。
我都看过,而且看了好几遍,读到感性的地方,觉得王小波伟大死。王小波门下走狗论坛就是他的超级fans为纪念他模仿他写些文章在上面发表。希望能帮到你。
3.跪求~
小议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一个亘古不变的真理。人因为忧患而得以生存,因为沉迷安乐而消亡。
历史上多少古人都是在逆境中生存和成长。周文王坐牢时写成了《周易》,孔子在仕途失意后作了《春秋》,屈原被流放时创作了《离骚》,左丘失明后著《国语》,韩非子囚在秦国写《说难》,司马迁遭宫刑后写《史记》。可见,磨难对于有志者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磨难能锻炼我们的意志,激励我们进取。在磨难中,我们顽强求生,发奋图强。因而我们能获得坚强和无畏。所以,任凭风吹雨打,我们依然坚定。这充分说明了逆境造就人才。
可是,当我们真正功成名就时,却早已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历史上许多大贪官也是从逆境中成长起来的。只是,当他们经过十年寒窗苦读终于金榜提名后,他们忘记了曾经的磨难,只想贪图享乐,最终沦为金钱的奴隶。
有人说,富有的脑袋里再也装不下贫穷。曾经的窘迫成为他们不愿提起的秘密,他们之间谈论的话题只有金钱而已。
但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是这样,也有许多人身处逆境,发奋要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的培养下,成为了百姓的“包青天”。处处为百姓着想,为百姓做主。他们没有沦为金钱的奴隶是因为他们永远没有忘记曾经的磨难,也永远记住了在自己困难窘迫时所受到的来自社会的无私的关爱。
让我们永远地记住磨难吧,不仅因为它可以锻炼我们的意志,也是因为它可以在我们面临诱惑时给我们以警示。“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让它成为我们的前车之鉴,永远不要重蹈覆辙!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
1、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2、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3、幸运并非没有恐惧和烦恼;厄运也决非没有安慰和希望。——培根《论厄运》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日本谚语
4、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5、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富勒《至理名言》
6、烈火试真金,逆境试强者。——塞内加《论天意》
7、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8、那些能将我杀死的事物,会使我变得更有力。——尼采《偶像的黄昏》
9、没有经历过逆境的人不知道自己的力量。——琼森《确实可靠》
10、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阿雷蒂诺
11、当一个人镇定地承受着一个又一个重大不幸时,他灵魂的美就闪耀出来。这并不是因为他对此没有感觉,而是因为他是一个具有高尚和英雄性格的人。
——亚里士多德《尼可马克伦理学》
12、幸运最能发现罪恶;而厄运最能发现美德。——培根《论厄运》
13、交好运令人羡慕,而战胜厄运令人敬佩,这是塞内加的名言。
——培根《论厄运》
14、交好运时要谨慎,遭厄运时要忍耐。——J•雷《英国谚语》
15、在厄运中满怀希望,在好运中不忘忧虑,这样便能泰然担待祸福。
——贺拉斯《歌集》
16、不因幸运而固步自封,不因厄运而一蹶不振。真正的强者,善于从顺境中找到阴影,从逆境中找到光亮,时时校准自己前进的目标。——易卜生
17、最好是通过别人的厄运而不是通过你自己的厄运来学得聪明。
——《伊索寓言》
4.关于王小波王小波的文章很多都是关于性的描写,他的文章价值体现在
小波(1952——1997)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
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
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
“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 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
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
表达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
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写的一样媚俗,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
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 在王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
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第一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
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曾是个知识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乡过,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名牌大学数学讲师,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绝无仅有的。
5.王小波的“时代三部曲”哪个版本比较好
三部我都看过,黄金时代也不错,白银弱一点。青铜时代最棒。《青铜时代》里面的《红拂夜奔》必读,非常搞笑。
花城
“时代三部曲”表面上是王小波作品的合集,每部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其实是有一个逻辑顺序的。这个逻辑顺序就是:《黄金时代》中的小说写现实世界;《白银时代》中的小说写未来世界;《青铜世界》写的故事都发生在过去。
其实还有《黑铁时代》,是王小波故世以后,其妻李银河将他生前未发表的作品编辑成册发表的,大多是成名以前的作品,也值得一阅。
我家那套是花城版的,读起来感觉不错了。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毕业论文写王小波(论文学成就和有趣,王小波和王朔谁更胜一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