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甘蔗的栽植技术
(一)甘蔗对土壤要求。甘蔗对各种类型的土壤具有较强的适应力,但不同的土壤及土壤肥力不同,使甘蔗的产量有很大的区别。广西的土壤多为红壤和砖红性黄壤,其特点是酸、粘、瘦、板,主要表现为土壤通气性差、有机质含量低,对甘蔗生长发育极为不利,是造成甘蔗产量低的主要之一。因此,改良土壤是提高广西甘蔗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目前认为改良土壤的有效措施主要有以下几种:
1、间套种技术。甘蔗行距较大(一般在1米以上),前期生长较慢,间套种是一项传统的增产增收栽培模式。在甘蔗生长前期(一般是在下种到分蘖末期约100天)间套种绿肥、花生等生育期短、矮杆、株型较为紧凑的作物,最好是豆科作物,豆科作物的根瘤有固氮作用。这样既可增收一季作物,增加蔗农收入,也通过其秸杆压青等,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提高甘蔗的产量,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主要做法是在甘蔗种植后即在甘蔗行间种植绿肥、玉米、花生、黄豆、四季豆、辣椒、西瓜等,待到甘蔗封行前收获(玉米可作为鲜苞收获,黄豆也可作为青豆收获上市)或压青,以免影响甘蔗的生长发育,以致影响甘蔗的产量。
目前较为适宜甘蔗地里间套种的作物及品种有:
2、增施农家肥,采取蔗叶还田等措施提高蔗地的有机质。在甘蔗施用基肥时增施各种农家肥如猪牛羊鸡鸭粪、土杂肥以及沼气池的废渣废液等。同时提倡在甘蔗收获后,用甘蔗碎叶机将蔗地全部的甘蔗叶打碎,通过土地翻耕犁耙将甘蔗叶回归土壤;不提倡在蔗田烧蔗叶,这不仅会造成大气的环境污染,而且养分损失大,肥效不高。
1.1绿肥:紫云英、蓿苜
1.2花生:桂花21号、桂花23号、桂花17号、粤油116、梧油7号
1.3大豆:桂夏1号、桂夏2号、桂早1号、桂早2号、桂春3号
1.4四季豆:双青一号、白子四季豆、意选一号、12号菜豆、81-6矮生菜豆、供给者。
1.5玉米:桂单22号、路单10号、蠡玉16号、先甜5号
3、与其它作物进行轮作。有条件的地方,在收获最后一年宿根蔗(我区一般3年)新植甘蔗前种植一年或一季其它作物等进行轮作,这可大大减少病虫害的发生,提高甘蔗产量。各地在实践中也模索出一些既达到轮作的目的,也能正常进行甘蔗生产的好经验:一是在秋天收获的甘蔗地里种植一季冬菜、冬玉米或冬绿肥,次年春再种植甘蔗。即“秋收甘蔗+冬菜、冬绿肥、冬玉米+春植蔗”模式,这种模式不影响甘蔗生产,在种植甘蔗的间隙又多收一季作物,提高了蔗农的收入;二是在晚春收获的甘蔗地种植一季花生、玉米、大豆等作物,于当年秋再种上秋植蔗。即“春收甘蔗+春花生(黄豆、玉米)+秋植蔗”。
具体看下面网站
2.求一篇关于植物的毕业论文,题目为“生物技术栽果树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在果树上的应用 生物技术是指在离体条件下,人为地使植物细胞或组织裂殖增长,产生一些次生代谢物质,以及对生物体进行遗传修饰的各项技术的总称。
对植物来说,生物技术包括植物离体繁殖、脱毒苗培育、体细胞变异的诱导和利用、花粉和花药培养、原生质体培养、体细胞杂交、植物的遗传转化及与植物遗传育种相关的其他分子生物学技术。生物技术在果树育种上的应用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已在优良树种的快速繁殖、种质保存、品种选育等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利用,显示出巨大的潜力。
1 离体无性繁殖 离体无性繁殖是指采用无菌培养技术,将来自优良植物体的茎尖、腋芽、叶片、鳞片、块根、球茎等器官以及他们的组织切片进行离体培养,使之在短期内获得大量遗传性一致的个体的方法。建立快速离体繁殖的生物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因为不仅育成一个果树新品种的时间很长,而且更换一个品种的周期也相当长,而用快速离体无性繁殖的生物技术有可能在短期内繁殖出大量的优良个体的苗木,使现有的优良品种早日在生产上充分发挥作用,离体无性繁殖技术可以在一年内百万倍的再生无性系植株。
此外,离体技术由于处理严格,可以用于脱除果树的一些病毒,排除了病毒的危害及培养无效果的情况。 1976年Jones在离体苹果培养上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促进了当前水果类木本植物微繁殖的兴起,离体微繁成功的例子包括苹果、杏、梨、桃、猕猴桃、扁桃、欧洲甜樱桃、欧洲酸樱桃、欧洲野李、海棠、草莓、香蕉、枣、葡萄等。
我国在植物离体无性繁殖和脱毒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卓有成就,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已经成为我国植物细胞工程技术应用的主流之一。例如:枣疯病问题一直影响着枣树的发展,只有枣树的离体培养才能彻底解决枣树快繁和枣疯病原--植原体的脱毒难题。
2 现代育种技术 现代育种技术是指在细胞水平上对植物进行遗传操作的新兴育种技术,在整个农业生产、医药生产、次级代谢产物合成等领域已发挥重要作用。总的来看,生物技术与植物常规育种相比有很大的优越性。
2.1 改变传统的育种技术程序,缩短育种周期 传统育种程序复杂,周期很长,对于果树等木本植物更甚,想用多代自交的方法获得纯系,在多数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引入细胞工程技术,可以改变育种程序,大大地缩短育种周期。
单倍体花药培养的目的是诱导花粉发育形成单倍体植株,当染色体加倍后可以迅速而简便地获得纯系,用纯合二倍体进行杂交试验就可以比较容易地真正搞清控制各种性状的基因是显性还是隐性,是单基因控制还是多基因控制等,对解决果树杂交育种中多代分离选择周期长的问题有重大意义。花粉单倍体植株,只含有一套染色体组,不存在相对应的显性和隐性的基因位点,一旦发生基因突变,就会在植株的性状上表现出来,有利于隐性突变体的筛选。
同时利用花粉原生质体作为转基因受体,诱导成株,易使目的基因在个体水平表达,又不会有嵌合体的干扰。 离体培养法产生单倍体最主要的优点是比常规方法节省时间。
用花药和花粉培养能在一年之内产生纯合的植株和等位基因系,而常规育种法可能要花4-6年。对于白花授粉植物来说,采用单倍体育种从花粉培养到品系育成仅需3-4年时间,而常规育种则需6-8年时间,对于异交和常异交植物来说,育种周期会更长。
采用单倍体育种可以节约从F2-F6代株系稳定的时间,从而达到缩短育种周期的目的。我国花药、花粉培养单倍体育种的研究起始于70年代,首次报道培养出柑桔、葡萄、枸杞、甘蔗、草莓、楸子(小苹果)、苹果、荔枝、龙眼等果树的单倍体,率先成功地将单倍体或双倍体应用于育种。
2.2 克服植物种间、属间杂交不亲和性 植物胚培养起始于上世纪初,包括用发育不同时期的胚胎进行离体培养。在植物中,胚是一个具有全能性的多细胞结构,在正常情况和适宜条件下,胚能发育成熟,并且可以直接播种生长成完整植株。
但是,在果树育种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远缘杂交、二倍体与四倍体杂交、早熟品种作杂交母本,获得的合子胚往往在发育的早期阶段就败育或退化。胚的早期退化对于果树栽培来说是一个优良特性,能够获得无子果实,但对于果树育种来说却是一个不良性状,它使育种效率降低。
通过胚培养技术在胚败育前,取杂种胚培养可以克服这种障碍。Laibach(1925年)首次指出胚培养可用于抢救异种不亲和杂交,幼胚、败育胚、退化胚均能通过这种方式再生成株。
胚早期离体培养技术应用最广泛,效果最佳。 在果树上,通过胚离体培养技术可以解决如下问题:(1)抢救早期退化胚及进行早熟、无籽品种类型的育种。
一些果树种类,如桃、油桃、李、杏、樱桃、锷梨等的早熟品种,由于发育时期太短,胚往往难以发育成熟。无籽葡萄经济价值较高,但大多为假单性结实,即合子胚早期败育,早熟葡萄类型尤为明显。
现成功的报道有无籽葡萄品种Youngle在花后27-33d胚开始败育,通过早期剥离幼胚进行培养获得成功;Sunlite油桃花后53d胚球进行早期离体培养也获得成功;小果野蕉是栽培香蕉的近缘种,种子不发芽,通过早期胚离体培养可再。
3.种植甘蔗补贴范文
申请书 XXX信用社:具申请人XXX,男、现年30岁,身份证号:XXXXXXXXXXX,住广西百色右江区XXX,现有人口2人,从事甘蔗种植,因目前资金周转困难,特向农村信用合作联社申请借款XXX万元,期限X年,还款来源:销售收入,并作如下郑重承诺:一、保证借款用途真实性,不用作它用。
二、认证履行借款合同中的相关约定。三、由夫妻及财产共有人共同偿还。
四、愿以家庭共有财产作为连带责任担保。五、保证按季结息、否则自愿计收复利,到期还本。
六、以上承诺如不能履行,自愿承担一切经济、法律责任。七、还款计划:2014年年底一次性付清。
申请人: XXX 2012年3月8日。
4.甘蔗种植技术
甘蔗高产栽培技术 一、整地 1、先犁遍蔗地,然后再耙碎耙平。
2、开蔗沟行距:坡地0。9~1米、水田1。
1~1。2米,沟深5~7寸,沟宽6~8寸,沟底要平,留1寸左右的松细土。
二、种苗处理 1、砍种:要求砍成双芽段,砍种时注意不要砍坏蔗芽和砍破种苗两端切口。 2、浸种:用2%的石灰水浸12小时或清水浸种24~36小时,可提高发芽率。
3、消毒:用2%多菌灵药液浸种,消毒5~10分钟,可防凤梨病的发生。 三、种植 1、施足基肥:种植时亩施复合肥80~100斤,有腐熟的农家肥混施更好。
2、下种前,结合施放基肥,每亩施放3%呋南丹6~8斤或特丁磷6~8斤,防地下虫危害种苗,确保发芽率。 3、下种:用双行品字形或双行摆种,蔗芽向两侧平摆。
亩用种苗约1400斤,每米下种芽数要保证达10~12个有效芽。下种后用碎泥覆盖一寸左右。
4、开排水沟:水田种的在蔗田周围开通排水沟,田块较大的还要开十字沟,确保蔗田雨后不积水,防止蔗种浸坏变质影响萌芽率。 5、除草:甘蔗种植后1~2天,需进行地面封草处理,即亩用40%阿特拉津150~200克,兑水50~60公斤喷雾地面防杂草。
四、苗期管理 种后加强蔗田的管理,一要防蔗田积水,一要防人畜残踏。甘蔗齐苗3~5叶后要及时进行除草施肥,亩施尿素10~15市斤,以促进蔗苗健康生长。
蔗苗开始分蘖时,每亩用高效杀虫剂全面喷杀一次,防止苗期螟虫危害。 。
5.甘蔗制糖实习报告
(通过顶岗实习,也给学生和企业增加了双向选择的机会,企业对学生的德、智、体、能有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学生也加深了对企业的了解,并对自己的学识能力有了正确估计,便于学生进一步学习、训练、矫正、提高,把自己尽快塑造成为符合时代要求和社会需要的合格人才。
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实习指导老师在带领学生实习时应做好以下几点:(1)制定实习教学计划。在下厂实习前,应当组织专业老师和实习老师一起制订好各个工种和岗位的实习教学计划;(2)组织教学。
在上岗前,由实习指导老师进行组织教学工作,做好安全检查和教育,布置实习岗位和内容;(3)入门指导。要在学生下生产岗位前按实习教学要求进行入门教育,讲明该岗位的机电设备、仪器仪表情况,物料的进出情况,该岗位的工作特点、工作内容、操作方法及安全事项,本岗位的前后联系等。
入门讲解后,将学生按小组分配到已联系好的岗位上去;(4)巡回指导。巡回指导分个别指导和集中指导,指导的时间与内容,通常与本岗位的设备、生产程序等因素有关。
实习指导老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普遍存在或部分学生存在的问题,在班前班后进行集中指导;5)结束指导。学生完成一个岗位的实习或一个实习日后要进行了结束指导。
实习老师要总结学生实习中的先进事例,总结工人师傅和学生的先进操作经验,同时也要总结不足之处;(6)批阅学生的实习报告。实习老师要象课堂教学中批改学生的作业一样批改学生的实习报告。
通过不断强化实习教学,我校制糖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正在不断提高,毕业生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近年来,我校与广西凤糖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了委培协议,毕业生全部由该集团旗下所属糖厂接收,使就读该专业的学生没有了就业的后顾之忧,进一步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6.农学毕业论文怎么写
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是普通关注的问题,人们对于这一问题关注的目的在于可持续发展。
中国是个文明古国,中华文化之所以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而不衰,可持续。近代工业文明以前是为农业文明。
KING称以中国为中心的农业为可持续农业。探讨中国传统农学理论与实践中的天人关系。
从中得到启示。 天人关系指的是人与大自然的关系。
[1]在传统的中国人心中,农业中的人与大自然的关系具体表现为人、天、地、稼的关系。故《吕氏春秋·审时》说:“夫稼,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为之者,人也”。
其中天和地是大自然的代表,相当于现在人们所说的环境,人和稼生于天地之间,天人关系也可以理解为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不过其中加入了稼的因素,稼同时具有自然的因素和人的因素。人按照需要与可能选择和种植作物。
传统农业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如何?过去在研究农业史时,强调人定胜天,强调人对于环境的改造,过份地强调人及其技术的作用,而技术又过分地强调土壤耕作技术。原始农业中刀耕农业和耜耕农业阶段的划分;传统农业中北方旱作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南方水田技术体系的形成等,都是主要以土壤耕作技术为依据来划分的。
现在,环境问题日益受到重视,人们开始重新用审视的目光看待人与自然环境的问题,在这种背景之下,一些历史地理学家开始强调环境对人的作用,甚至有学者重新祭起了地理环境决定论的大旗,[2]受此影响农业史研究中,一些学者过多地把目光指向环境及其变迁对于农业的影响,指向农业对于环境的破坏,而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保护[3]与改造,更忽视了人对于环境的适应。这些都不符合中国传统农业发展历史的实际。
我们认为,中国农业的发展受到环境的制约,环境变迁也引起过中国农业的波动,但真正决定中国农业发展的是人对于环境的适应和改造。 一、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中国人很早就注意到了环境对于农业的影响。
同时也注意到环境是由多种因素构成的,各种因素对于农业的影响并不相同,具体说来,天和地对于作物的影响是不同的。古人将它归纳为“生之者,地也;养之者,天也。”
地,即土壤。由于在构成环境的诸多因素中,土壤与作物的关系最为直接,因而也最先为人所注意。
古人认为作物的种类是由“地”来决定的。经常提到的例子是:“桔逾淮而北为枳,鸐鹆不逾济,貉逾汶则死。”
[4]“菘菜不生北土。有人将子北种;初一年,半为芜菁,二年,菘种都绝。
有将芜菁子南种,亦二年都变。”[5]前者说“此地气然也”,后者说“土地所宜”。
地气和土地,指的都是土壤。土壤是导致变异的根源。
[6] 在土壤中首先注意到的是土壤上生长的植被。《师旷占术》曰:“五木者,五谷之先;欲知五谷,但视五木。
择其木盛者,来年多种之,万不失一也。”《杂阴阳书》则将“五谷”和“五木”一一对应起来,有所谓:禾生于枣或杨,黍生于榆,大豆生于槐,小豆生于李,麻生于杨或荆,大麦生于杏,小麦生于桃,稻生于柳或杨。”
孔子也说:“平原大蔽,瞻其草之高丰茂者,必有怪鸟兽居之,且草可财也,如艾而夷之,其地必宜五谷。”植被不仅是土壤状况的标志,同时还可以用作改善土壤的物质。
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杂草“可以粪田畴,可以美土疆”,并将“于草木茂盛时芟倒,就地内罨腐烂也”,称为“草粪”。还有意识地种植一些豆科植物充当绿肥。
民族学调查表明,中国南方的一些少数民族在进行刀耕火种的时候,首先选择林地而不是草地去作为土地,而在林地的选择方面主要考虑的是林木的长势和种类,而不是土壤的质地。决定什么地种什么庄稼也是根据树木,而不是根据土壤。
其次是土壤的性状(颜色、手感、水份、土壤中的生物活动等)。禹平洪水之后,茫茫禹迹,划为九州,九州的土壤,各不相同,《尚书·禹贡》言之凿凿。
不同的土壤进而有不同的农产品,《周礼·职方氏》记载甚详。《管子·地员》说:“九州之土,为九十物。
每州有常而物有次。”书中还具体指出了九州土壤性状及适宜种植的作物。
被李约瑟等称为是最早的地植物学著作。由于决定适宜作物的是土壤而不是行政区划,所以元代孟祺在《论九谷风土及种莳时月》又做了这样的发挥:“苟涂泥所在,厥田中下,稻即可种,不必拘以荆、扬。
土壤黄白,厥田上中,黍、稷、粱、菽即可种,不必限于雍、冀。坟、垆、黏、埴,田杂三品,麦即可种,又不必以并、青、兖、豫为定也。”
再次是地势。或认为《禹贡》中的“厥田中中”、“厥田中下”等,指的就是地势。
“凡草土之道,各有谷造,或高或下,各有草木。”植物的垂直分布也直接影响到了作物的分布,古人说:“三农生九谷”[7],所谓“三农”,郑司农(众)曰:“三农,平地、山、泽也。”
(郑)玄谓三农,“原、隰及平地”。“三农生九谷”,正反映了环境因素中地势对于作物的制约。
水流径于地。和土关系最为密切的便是水,有时水甚至是土壤的组成部分,如《禹贡》中所说的“涂泥”,其中的“泥”,实际上就是水和土的混和物[8]。
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物发生变异的根源,所以古人又说:。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种甘蔗毕业论文(甘蔗的栽植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