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征论文:《长恨歌》主题之我见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中有一人字太真,转教小玉报双成。
你的长恨歌讲的是电影我见。
上穷碧落下黄泉,词中有誓两心知,雪肤花貌参差是。
闻道汉家天子使。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处茫茫皆不见。
钗留一股合一扇。
但教心似金钿坚。
回头下望人寰处,钿合金钗寄将去,钗擘黄金合分钿,遂教方士殷勤觅,夜半无人私语时,花冠不整下堂来,山在虚无缥缈间,其中绰约多仙子。
风吹仙袂飘飖举。
楼阁玲珑五云起。
金阙西厢叩玉扃。
玉容寂寞泪阑干。
含情凝睇谢君王,此恨绵绵无绝期,蓬莱宫中日月长,一别音容两渺茫。
临别殷勤重寄词。
云髻半偏新睡觉,九华帐里梦魂惊,梨花一枝春带雨,天上人间会相见。
揽衣推枕起徘徊。
天长地久有时尽,珠箔银屏迤逦开临邛道士鸿都客,还是这首诗歌的我见,不见长安见尘雾。
七月七日长生殿。
为感君王辗转思,犹似霓裳羽衣舞。
惟将旧物表深情,升天入地求之遍。
排空驭气奔如电。
昭阳殿里恩爱绝。
忽闻海上有仙山,能以精诚致魂魄
2.《长恨歌》的艺术特色——我的毕业论文题目
一、《长恨歌》之韦瀚章韦瀚章生于1906年,“1924—1929年于上海沪江大学研究教育期间,师丛王子桢,林朝翰,吴遁生等研治诗词,深得门径。”
韦瀚章“自幼即爱好文学书画,并以歌词写作为一生事业,为新音乐歌词的开拓者,有“香水词人”及“野草词人”之称。” [1] 在黄自回国后进行音乐创作的八年中,韦瀚章与其共合作了13首声乐作品及一部清唱剧(据《黄自遗作集》目录统计)。
《长恨歌》是韦瀚章唯一的一部清唱剧,在歌词的创作过程中,韦瀚章参照和借鉴了元曲《长生殿》和白居易的叙事诗《长恨歌》。后来的十段歌词系作者的百日积淀,亦是有感而发。
每一乐章取用白居易的原诗句作为标题。黄自为这部清唱剧进行了音乐创作。
韦瀚章对于他们之间的成功合作深感欣幸;对黄自的音乐创作水准尤其是词曲结合方面的造诣,其评价之高,殆无以复加。 二、《长恨歌》之创作背景 《长恨歌》写于1932年,当时,正值抗战前夕,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其时,韦瀚章和黄自均为20多岁的热血青年。 据韦瀚章先生回忆:“1932年时的中国局势可说颇混乱,‘九 一八’与‘一二 八’事变后,大家的爱国情绪可说达于沸点,我们当时选取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并不是想针对某一个人,而是想指出政治不清明,就会引起民族灾难,------”“写作《长恨歌》的动机,一方面是因为音专教材的需要,一方面是受了当时当地,亲自体验环境所鼓起的强烈民族意识的激励------”“我们都希望中华民族文化能够继续发扬。”
当时,黄自用了一个学期的时间“完成了七个乐章,第四、第七、第九乐章------没有马上完成,料不到就此成了永远未完成的作品。”[2] 三、《长恨歌》之旋律艺术1、诗画般的意境《长恨歌》总长22 19 。
最长的乐章是《此恨绵绵无绝期》4 ,最短的乐章是《六军不发无奈何》2 18 。无论结构大小,无论篇幅长短,《长恨歌》每一个乐章的音乐形象都很鲜明,很立体化。
黄自尤为注重词曲的结合,他将歌词作为决定作曲家创作过程的动力。在这个过程中,把歌词中最感人、最细腻之处通过音乐用确切的方式表达出来。
因此我们看到,《长恨歌》的每一个乐章,都很完整很深刻地体现了歌词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及情绪情感。并且,由于黄自对古典文学,古典诗词多有偏爱,亦颇有研究,因此,在为古诗词或具有古诗风格的歌词(《长恨歌》)进行音乐创作的时候,他将歌词的节律及韵味表现得非常细腻,使音乐和诗词相互渗透,完美结合。
在《七月七日长生殿》中,“秋入梧桐叶有声,银汉秋光净。”“两家恰似形如影,世世生生。”
等乐句的旋律进行,基本上是按字行腔,与诗词的吟诵节奏极为吻合,届时,我们除了能够感受到结合得非常贴切的音乐之外,其曲作者的文学功底也显见笔端。 在注重词曲结合的同时,黄自也非常注重歌唱部分与伴奏部分的一体化,此举尤见《山在虚无缥缈间》。
这一乐章的伴奏部分(弦乐组、竖琴或钢琴)并没有运用常规的所谓“伴奏”织体,而是强调了各声部的横向运动尤其是弦乐组各声部犹如合唱队的另外几个声部,无论是 VL.I 还是 VL.II ,每一个声部单独拿出来都是一段非常优美的相对独立的旋律(见《山在虚无缥缈间》第1——20小节),钢琴和竖琴也是在一种淡雅,一种描绘性的织体中体现着音乐的内涵,在这一段中,乐队与合唱队化二为一,不见行迹。对比复调和模仿复调织体的运用,使我们真正领略了黄自成熟自如的多声音乐思维以及创作技巧。
然而,各声部的相对独立势必削弱音乐的和声功能,我想,这也正是曲作者的创作初衷——此时所要表现的不仅仅是激情,而更多的是画中有诗,诗中有画的美学意境。2、娴熟的创作技法黄自在美国留学期间,接受了严格、系统的西方古典主义和浪漫派创作思想的教育和创作技法的训练。
(他也“是我国第一位系统地传授欧洲近现代音乐创作技术理论的作曲家,音乐理论家、教育家。”)[3]尤其是勃拉姆斯对其影响很深,他曾撰文《勃拉姆斯》“介绍这位浪漫派作曲家的生活与性格,并论述了他的各种体裁的作品”。
[4]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包括《长恨歌》),我们都会感受到他所承继的勃拉姆斯的创作风格及创作技法(如:动机的贯穿,不对称而悠长的乐句,半音变化等等),同时,我们也会很清楚地看到,在“继承与创新”这条路上业已形成的黄自特有的创作轨迹。1/ 、乐句、乐段的“不方整性”及旋律进行的“自由性”为了音乐与歌词(诗句)更好地结合,为了使音乐与诗句吟诵的自然节律更加贴切,《长恨歌》中,除了《渔阳鼙鼓动起来》和《六军不发无奈何》采用了进行曲体裁之外,其他几个乐章黄自都不同程度地(我认为是有意识地)表现出了乐句和乐段的“不方整性”,其主题的发展手法为:较多地使用节拍变换,每个乐句不同强弱的起与落等:《仙乐风飘处处闻》的A段为5+3+3+4+8的结构;《七月七日长生殿》的B段 S.声部的8小节的旋律,看似方整,但由于节拍的变化及弱起的乐句开头,故形成了类似“散板”的写法, T. 声部则是7小节不方整的结构;《婉转娥眉马前死》,这首两段体的女声独唱,基本属于“一。
3.对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看法小论文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极浓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对叙事诗的一大发展创造。
(1)诗人对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平乱回京这些历史事件没有具体展开描写,只是作为抒情的桥梁,一笔带过,而将大量笔墨集中在铺写玄宗对贵妃的苦苦思恋上,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2)人物十分单纯,诗中着力塑造的是李、杨两个人物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心理刻画完成的。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故事的发展。(3)诗人把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融合在一起,运用虚构和想象来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以优美的语言创造意境,成为古代长篇叙事歌行中的绝唱。
艺术特色要点: (1)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 (2)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
(3)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 人生启示要点 :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4.对白居易长恨歌主题的看法小论文
(3)双重主题,在诗歌的前半部分批判的意味比较明显,后半部分中诗人对李、杨爱情悲剧的同情、对他们爱情的歌颂和惋惜远远大于批判. 《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极浓的长篇叙事诗,是白居易对叙事诗的一大发展创造。
(1)诗人对安史之乱、马嵬之变、平乱回京这些历史事件没有具体展开描写,只是作为抒情的桥梁,一笔带过,而将大量笔墨集中在铺写玄宗对贵妃的苦苦思恋上,写的缠绵悱恻,动人心魄。(2)人物十分单纯,诗中着力塑造的是李、杨两个人物形象,而且主要是通过心理刻画完成的。
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不仅成功的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而且有效地推动了悲剧故事的发展。(3)诗人把人物语言与作者语言融合在一起,运用虚构和想象来发展情节和塑造人物,并以优美的语言创造意境,成为古代长篇叙事歌行中的绝唱。
艺术特色要点: (1)情、景、理的完美结合结构。 (2)语言方面,音节和谐,句式骈散结合。
(3)主客问答的形式及其作用。 人生启示要点 :人的悲剧性命运及以庄禅思想为依托对这种命运的超越,对精神的自由和心灵的愉悦的追求 人物形象生动,语言和声调优美,抒情写景和叙事的水乳交融,也是《长恨歌》的艺术特色。
5.求《长恨歌》的论文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认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根据全诗的内容和情节发展,可将诗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尽日君王看不足”,叙述了安史之乱前,唐玄宗如何重色、求色,终于得到了“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杨贵纪。
贵纪进宫后恃宠而娇,不但自己“新承恩泽”,而且“姊妹弟兄皆列士”,反复渲染唐玄宗得贵妃后完全沉湎于歌舞酒色。开卷首句既提示了故事的悲剧因素,又唤起和统领着全诗。
第二层从“渔阳鼙鼓动地来”至“回看血泪相和流”,写安史之乱,玄宗逃难,被迫赐死贵妃,写出了“长恨”的内因,是悲剧故事的基础。诗人有意将因玄宗荒淫误国所造成的安史之乱进行了淡化处理,对二人的生离死别则着意形容,读者受到的是悲剧气氛的感染而不是历史的理性批判。
陈鸿《长恨歌传》“惩尤物,窒乱阶”之说是板着面孔做文章,故不能视为此诗的写作动机。第三层从“黄埃散漫风萧索”至“魂魄不曾来人梦”,描述了杨贵妃死后,唐玄宗在蜀中的寂寞悲伤还都路上的追怀忆旧,行宫见月,夜雨闻铃,是一片“伤心色”和“断肠声”。
长安收复以后回朝时,重过马克,“不见玉颜空死处”。回宫后,池苑依旧,物是人非,缠绵悱恻的相思之情,使人觉得荡气回肠。
第四层从“临邛道士鸿都客”至“此恨绵绵无绝期”,写玄宗派方士觅杨贵妃之魂魄,重在表现杨妃的孤寂和对往日爱情生活的忧伤追忆。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上天入地,后终在虚无缥渺的仙山上让贵妃以“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形象再现于仙境。
“情”的渲泄已超脱于帝王妃子间的感情纠葛,而更多地带有诗人的主观的理想成分,并早已超出了历史事实的范围,将主观愿望与客观现实的矛盾冲突表现无余。结尾“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二句,是爱情的叹息与呼声,是对于爱情受命运播弄,和爱情被政治伦理摧残的痛惜,此恨之深,已超越时空而进入无极之境。
这样,诗人便以“长恨”表现了爱情的长存,亦即点明全诗的主题。 所以,我们认为《长恨歌>并非是一篇政治讽谕诗,而是一篇歌颂爱情的诗篇。
如果说李、杨的生离死别是个爱情悲剧的话,那么,这个悲剧的制造者最终成为悲剧的主人公,无法不叫人遗憾。《长恨歌》所写的历史题材是依照史实想像而成的帝纪间的爱情故事,而故事的主人公唐玄宗又是唐朝历史兴衰转折期中的关键人物。
由于受重道德而视爱情为罪恶的传统观念之根深蒂固,读者对于《长恨歌》的认识,便常常游移在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之间,或者把对历史人物的评价同文学批评混淆起来,或者以伦理的批评取代审美评价,从而产生理解上的困惑与分歧。这种分歧,大概在白居易写这首诗的时候即已存在。
当时,白居易、陈鸿、王质夫闲谈玄宗与杨妃的故事,王质夫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试为歌之,如何?”他期待白居易的是表述爱情。陈鸿则不然,他认为,白居易写《长恨歌》“不但感其事,亦欲惩尤物,窒乱阶,垂于将来也。”
②赋予《长恨歌》以伦理说教的意义。白居易本人则认为,该诗表现的是“风情”,并非如同《秦中吟》、《新乐府》那样的正声。
唯其如此,他在编集时才把它归入感伤诗,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就是“事物牵于外,情理动于内。”③《长恨歌》以“情”为中心的主旋律始终回旋激荡于全诗之中,当白居易把“情”作为描写对象时,那种被他承认的人皆有之的情潮便会以其固有的人性之美奔涌于笔端而无从遏制,即使他心存讽谕,只要着意深入感情的领域,作品便不会以讽谕说教的面貌出现。
《长恨歌》写作之初,未尝不曾出现过如陈鸿所说的“惩尤物,窒乱阶”的念头,写作的结果却是倾注着作者感情的爱情描写。依照正常的艺术感受,读者是很难从中感受到女人是祸水,李、杨之恋是唐帝国衰亡根由的。
假若白居易真的把这个故事写成讽偷诗,使全诗充满了“尤物惑人”的讽刺与说教,其价值将如何,我想,是很难与此篇分庭抗礼的。诗人以历史为素材,又不拘囿于史实,在文学与历史的隔膜中求得平衡,超越时空局限,并与人们普遍意义上的情感产生共鸣,因而取得审美意义上的成功。
读者掩卷之余,甚至会忽略造成这一爱情悲剧的根源,而完全将审美意识集中于李、杨之间缠绵悱恻、难舍难分的感情渲染。生离死别的悲痛、绵绵长恨的情思、宛转动人的传说、虚无缘渺的仙境完全将读者带进一个透明的纯情世界,它没有尘世间的喧嚣与龌龊,其中凝聚着诗人的理念,也层层积淀着历代读者的理想,一种对真情向往的共鸣使这首诗获得了永恒的魅力。
由《长恨歌》故事的展开来看, “人宫专宠”、“马嵬惊变”两段情节都有历史记载可据,涉及的主要是一个“专宠”问题,以及与之相连的“女祸”之类历史观念。在中唐时代,执拗地回顾这段历史还反映着一种对开元盛世无比怀念的情绪。
与其他专宠故事相比,李、杨故事的特殊魅力确实与它包含的政治内容有关。这。
6.求一篇论文,题目:我读白居易《长恨歌》
《长恨歌》就是歌“长恨”,“长恨”是诗歌的主题,故事的焦点,也是埋在诗里的一颗牵动人心的种子。
而“恨”什么,为什么要“长恨”,诗人不是直接铺叙、抒写出来,而是通过他笔下诗化的故事,一层一层地展示给读者,让人们自己去揣摸,去回味,去感受。 《秋夜》以象征手法抒情,抒发了对黑暗暴虐的统治势力的憎恶和愤怒,对被压迫被摧残的弱小者的同情,对热忱追求光明的幼小者的赞美,特别是表现和赞颂了抗击黑暗,不克敌战不止的韧性战斗精神。
象征手法的成功运用,加上文笔的冷隽峭拔,使作品具有情景交融、境界幽深、寓意深远、诗意浓郁的特点,启发读者作无限的联想。 白居易的《长恨歌》作于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
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白居易的朋友陈鸿说,他与白居易、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大家都很感叹。
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那篇传叫《长恨传》。
《长恨歌》共分三大段,从“汉皇重色思倾国”至“惊破《霓裳羽衣曲》”共三十二句为第一段,写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生活、爱情效果,以及由此导致的荒政乱国和安史之乱的爆发。其中开头八句写杨贵妃的美貌和被唐明皇所求得。
明是唐皇而诗中却说“汉皇”,这是唐朝人由写古题乐府留下来的习惯。倾国:指倾国倾城的美女。
御宇:指作皇帝,统治天下。从“春寒赐浴华清池”到“不重生男重生女”的十八句,写杨贵妃的受宠和由此形成的杨氏家族的豪贵。
华清池:在今西安市东临潼县南的骊山上,上有皇帝的行宫,以温泉闻名。凝脂:比喻人的皮肤洁白光润。
步摇:古代妇女的一种头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废政事。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写杨贵妃被宠的程度,简直是形影不离。接着作者又用汉武帝宠爱陈阿娇,要为阿娇造一座金屋子的典故来比喻了他们之间的关系。
“姊妹兄弟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杨贵妃一人受宠,杨氏族门立刻权势逼人。哥哥杨国忠当了宰相,几个姊妹都被封为大国夫人,争权斗富,不可一世。
杜甫的《丽人行》就是写的这桩事。皇帝后妃也是人,也有情欲,这点与平民没有区别;但是皇帝手中有无尚的权威,他的情欲往往和这种无尚权威的运用密不可分。
这就使他们的爱情效果与平民大不相同了。好色并不是了不起的罪过,但由好色而导致滥加封赏,使坏人窃弄权柄,紊乱朝纲,这就离亡国灭家不远了。
所以我们评论帝王的爱情一定不要离开他们生活的具体内容及其社会效果。“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慢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这四句又和前面的“从此君王不早朝”相呼应,进一步描写唐明皇的迷恋声色,荒政误国。
唐朝统治者这种豪华奢侈的生活,是建立在残酷地掠夺劳动人民,使劳动人民陷于极度贫困的基础之上的。杜甫在《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中描写了一段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享乐生活后,接着说:“彤庭所分帛,本自寒女出。
鞭挞其夫家,聚敛贡城阙。”又说:“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荣枯咫尺异,惆伥难再述。”正是因为统治集团如此昏庸腐朽,阶级矛盾又如此尖锐,所以当安禄山这个大野心家一旦发起叛乱,唐王朝这座炫人眼目的金字塔立刻就倾倒崩溃了。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正是形象地说明了这一过程。渔阳:郡名,郡治在今天津蓟县。
这一带有时称渔阳郡,有时又称范阳郡。安禄山当时任范阳、平卢、河东三镇节度使,大本营就在渔阳。
鼓:军中使用的乐器。渔阳鼙鼓,即指安禄山率领的造反军队;安禄山发动叛乱在唐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十一月。
霓裳羽衣曲:舞曲名,开元中来自西凉。据说唐明皇曾亲自对它进行过加工润色,并为之制作歌辞。
杨贵妃进宫后,善为此舞。 从“九重城阙烟尘生”到“魂魄不曾来入梦”共四十二句为第二段,写马驿兵变,杨贵妃被杀,以及从此以后唐明皇对杨贵妃的朝思暮想,深情不移。
其中开头十句讲马嵬驿兵变。九重城阙:指首都。
皇帝的宫庭有九道门,故称皇宫曰九重。烟尘:指敌警。
千乘万骑西南行:指唐明皇等离长安往四川逃跑,事在天宝十五年(公元756年)六月。翠华:指皇帝的仪仗。
西出都门百余里,其地即马嵬驿,在今陕西兴平西。六军:古称天子的军队,这里指唐明皇的卫队。
不发:不再继续前进,这里即指兵变。当时乱兵先杀了杨国忠及杨贵妃的两个姊妹,又逼着唐明皇将杨贵妃赐死。
花、翠翘、金雀钗、玉搔头:都是杨贵妃头上的饰物。“黄埃散漫风萧索”以下八句写唐明皇在前往成都的路上以及在成都的日子里对杨贵妃的思念。
云:山中的空中通道。剑阁:即剑门关,古时陕西四川间的险要关塞,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
峨嵋山:在今四川峨嵋县西南。
7.论文《长恨歌》
从《长恨歌》中读白居易 到西安旅游,华清池是必去的。
不为别的,只为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缠绵悱恻的爱情,只为白居易为之而作的令人荡气回肠的《长恨歌》。 其实早就在网上看过华清池的图片,一个不大的干池子,只不过因杨贵妃在此沐浴过而出名。
“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要说这华清池的温泉可是个好东西,常年保持在44度水温。我用手试过,不热不凉,水温宜人,清碧澄澈,不要说用来沐浴,就是掬起来洗脸,连水球也不舍得擦去,一定会决心三天不洗脸了,为啥?有这美妙的温泉水滋润养颜,你还忍得洗去么?这可是“温泉水滑洗凝脂”华清池温泉,只有皇家才能享用的!其美容功效自不必说,爱美的女孩们,动心么! 让人动心的还在于,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杨贵妃用其个人魅力迷倒了唐明皇,皇帝也为她醉为她狂,“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并为之醉生梦死“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然而,现实总是这样,悲剧总在“乐极”时发生,长期沉溺于声色而国政荒乱,导致安史之乱爆发。“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将士们把导致动乱的原因归咎于杨贵妃,“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峨嵋马前死。”肤若凝脂的玉娇人马嵬坡前香消玉殒。
让人揪心的是,杨贵妃死后,唐明皇对她的那份情,令人心碎。“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丧乱平息归来,对她的思念日深,“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可见唐明皇对杨玉环的爱有多深! 让人醉心的是,在唐明皇“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的朝朝暮暮的思念中,“临邛道士鸿都客”“为感君王辗转思”,“上穷碧落下黄泉”,千万里,千万里,去追寻杨贵妃的仙迹,终于在海上仙山,找到了“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的杨贵妃,她依旧是这么美,依旧是这么叫人疼让人怜!“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但天上人间相隔,她只有“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特别是这句“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让人感动涕零,成为了千百年来成为情人们山盟海誓的一句经典台词。
读着《长恨歌》,游着华清池,睹物思人,不禁思绪万千,白居易的这首《长恨歌》是怎样写成的呢?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6年),时作者35岁,任周至县尉。关于这首诗的写作缘起,据说是白居易与朋友陈鸿、王质夫三人于元和元年十月到仙游寺游玩。
偶然间谈到了唐明皇与杨贵妃的这段悲剧故事,因为马嵬距周至本来就不远,发生在天宝十五年的马嵬喋血也才刚过去半个世纪,人们记忆犹新,话及马嵬兵变,大家都感慨唏嘘。于是王质夫就请白居易写一首长诗,请陈鸿写一篇传记,二者相辅相承,以传后世。
因为长诗的最后两句是“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所以他们就称这首诗叫《长恨歌》,称陈鸿那篇传叫《长恨传》。 尽管相隔时间不长,但毕竟距白居易的时代也有半个世纪,那时又没照片(中国画画人物也不咋的),杨贵妃到底长啥样,也只能是听说。
为什么白居易能把他们的爱情故事写得如此传神,如此凄婉动人,成为千古绝唱。文艺创作理论告诉我们,艺术来源于生活,诗歌创作来源于生活。
也就是说,白居易创作《长恨歌》应当有他的生活基础和生活原型的,如写杨贵妃,白居易没见过她,那么在他的想象中,杨贵妃应该像他见过的谁? 我想,白居易在想象杨贵妃时脑海里一定浮现的是关盼盼。 白居易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后官居校书郎,路过彭城(今徐州),素来爱诗重才的张愔邀他到府中,设盛宴殷勤款待。
酒酣时,张愔乘兴唤出十七岁的爱妾关盼盼作陪。关盼盼,出身于书香门第,文采出众,诗词优美,精通音律,弹得一手好琴,更兼有一副清丽动人的歌喉和高超的舞技,再加上她美艳绝伦的容貌,轻盈婀娜的体态,让无数世家公子直咽口水。
关盼盼十六岁时,被武宁节度使张愔重礼收为家妓。张愔虽妻妾成群,但关盼盼诗文歌舞俱佳,因而对关盼盼情有独钟,在彭城西郊,专为盼盼修建一处别墅名曰燕子楼。
关盼盼对白居易这位朝野闻名的大诗人早已心仪已久,佳人遇才子,掩不住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张愔让她为客人表演歌舞,她高兴地连唱了几首白居易的诗歌,又表演了自己拿手的“霓裳羽衣舞”(这可是当年杨贵妃专为唐玄宗跳的,相传为唐玄宗作曲)。
盼盼的表演十分抢眼,美妙的歌声和出神入化的舞技。让白居易大为惊叹,仿佛当年能歌善舞的倾国美人杨玉环又出现在眼前——水红纱裙,体态轻盈,醉态娇容,犹若仙子。
翩翩舞身侧,若亵风袅动,牡丹花枝,隐现诗心中,似红玉雕就,不磨倩影…… 如此佳人,不就是一个活脱脱杨贵妃再世么! 那么,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生离死别的爱情,白居易有。
8.要交毕业论文了,帮忙找找王安忆《长恨歌》的题材,最好有现成的,
<转贴> 关于王琦瑶的长恨歌王安忆是我喜欢的女作家.她是上海人.是为数不多的继张爱玲后,能把上海人描绘的绘声绘色的女作家.凡是看过她作品的上海人,难免不为那些文字哑然失笑. 就长恨歌的王琦瑶来说,人们给予太多感觉上的粉饰.其实她不过就是上海弄堂里的你我她.平凡而简单.说外貌吧,顶多是小学的班花.才情的话,除了会莺莺燕燕的哼几句流行歌曲.琴棋书画是必定不会的.但是像大多的上海女孩子一样,有点作,有点虚荣,可是心眼还是不坏的.所以总觉她就是自己,就是街上形形色色的上海女孩的影子. 所以,她的痛苦也是我们自己的.她作,所以有好男人出现,她也不珍惜.她虚荣所以碰到了一个地位高,权势大的男人,她就屈服了.后来男人死了.她从上海小姐变成了过期的情妇.好不容易东山再起,她心眼不坏,结果还是着了男人的道,又被人给甩了.而且还生了孩子.毕竟她还是有魅力的.总有那么几个有着各自目的的男人围着她转.不免地有些沾沾自喜.可是年龄大了,男人们一个一个地离开了.终于只留下她和她的财产.最后,她因为财产而失去了生命.可是最悲剧地,死的已经不是当年的上海小姐.而是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太婆.正所谓无可奈何花落去.所以我想说的几点是 一.所谓美女.无须自傲.当年的上海小姐,也是风华正茂.但是如果没有高于别人的智慧,没有忍辱负重的气节.到都来,只是磋跎岁月后脸上的皱纹,和满腹不可告人的心事.灯光,掌声,鲜花,是留给别人的.眼泪和伤心是自己的. 倒不如做豆腐西施.过着朴实无华的生活,朝九晚五地忙忙碌碌. 二.所谓男人.应该检点.上海小姐是青春美丽,雍容华贵.那是光环的美.是钻石的闪.她不过是邻家的妹妹.她不过是楼上的姐姐.走近了也是百家的俗,小家碧玉的风情.谈恋爱,应该要的是人家的品质.脑子里总该有点可以说道的.日子过长久了,人家脸也黄了,头发也白了.如果你还牵着她地手,才说明你的眼光不错.如果嫌弃人家的话,当初还不如弄个芭比娃娃,一百年的漂亮可爱. 三.所谓爱情.少年不识愁滋味.当年,或是青涩,或是甜蜜.当年或是轻狂,或是踌躇.而今只是淡淡的开水,菜篮的菜,一捋煤气单,坏掉的灯泡,积垢的炉灶.无论是李主任,娘舅,老克拉,最后还是空虚+寂寞的早上弥漫蚊香的气味.懒懒的不想凭吊.于是早上的豆浆和糍饭,自行车的铃声又一次占据人的意识,才发现爱情的考虑只不过是昨晚的梦魇. 四.所谓婚姻.除却巫山不是雨.如果王琦瑶嫁给了娘舅,或是李主任.也许结局不会那么悲伤.可是嫁给了李主任,战乱足以让她成为寡妇或是文化大革命中千夫所指的荡妇.嫁给她最喜欢的娘舅,她可能会变成金锁记的七巧.饱受大家族的歧视,最后同化成一个颐指气使的泼妇.人生的变数太多,前面的成就后面的.一环扣着一环.你获得了,便会失去,你失去了,又获得了新的开始.婚姻是这样,人生也是这样.所以婚姻是围城,人生也是. 所以, 王琦瑶是我.但是我从来不是她.郑秀文也不是,黄奕也不是,谁也不是.她是潜在所有上海女孩子意识里的.她是藏在弄堂里,外滩,梧桐树下,学校门口的.她是过去,是未来,是无数个女人夜晚思考的身影.。
9.长恨歌 论文.高手进.
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首叙事诗,由于篇幅太长,直到今天,翻了翻笔记本,再次看到这首<长恨歌>,让我沉默了很久.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一个孤独多年的君王,他寂寞,寂寞的"御宇多年求不得",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美,美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美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有一天,这个女子选在了君王身边,他们相爱了.不需要太多的说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寂寞多年的人,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子,会是怎样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 白居易真的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可以只用一句话,让我们看到的比他所写到的要多的多.一句"六宫粉黛无颜色"足以看到她的美,一句"三千宠爱在一身"足以得知他对她的宠爱到了什么地步.这还不够,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给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 美好的事物不会一成不变,未来的迷人与痛苦也正在于它的不可知,安意如在讲<长恨歌>时也心有感慨的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是真的有命运也说不定.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血与火动荡的年代,葬送了开元盛世,金碧辉煌的宫殿,似乎能看到他满目忧愁,沉默不语。
军队尚在,君王还有一拼之力,可是,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臣子指责她妖言惑众,使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政事。他们要她死!究竟是为什么呢?君王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她也并不是一个妖言惑众的女子,却是这样的结果,或许只是生错了时代吧。
也或许,君王永远忘记不了他是怎样的阻止,亦或是乞求,但结果也永远改变不了,记忆里,她哭泣着说“妾愿为君陨!” 不去想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不会是同样的选择,不去想高力士扶她上马那回头一眼的幽怨。当时,她一定心甘情愿的希望,六军齐发,护他平安。
哪怕,是以生命的代价,所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原来,爱到了一种境界,就是牺牲。
一代佳人,就此身陨。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悲愤啊!向谁说?怎么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她的死确实换回了他的平安,他却从此心灰意冷,冷冷清清的宫殿里,月亮明亮皎洁,小雨一直下,人闻雨声而断肠!有多少次记忆起你在花丛中的笑脸?池塘和芙蓉依旧亮丽,只是,你在哪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吹,桃花开,秋雨至,叶落时。
那个明媚如春光的少女永远的活在君王的心里,尽管那个曾经属于她的宫殿里杂草丛生,落叶不扫,逐渐荒芜。但是她的身影却在心里越来越鲜活。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年年复年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天天又天天,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为什么我是那么的想你,你却连我的梦里也没有出现过?是不肯原谅我吧?对,我也不肯原谅我自己!但是,为什么上天不给我一次机会呢?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或许是感动了上天吧,这是我等着的那个终于有一天,我来找你了。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悲伤也难以形容君王的心,是要绝望了吧?那个女子,你到底在哪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思念一天又一天吞噬着君王的心,终是有一天,皇天不负有心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是有多久了?君王从未忘记过。
或许,珍惜自己生命的原因,亦正是因为自己的生命是她赐予的吧?她的 脸还是和过去一样,只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究竟该说些什么呢?或是什么都不说,能让时间都停止的,便是此时此刻的凝视吧。
若时间真的停止,那该有多好!现在,好不容易的相聚,却是要离开,人世间的悲哀便是如此。无奈之下,他们彼此交换了带有对方回忆的一根金钗,一把折扇。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终于要分开了,似乎之前只是短短的一瞬。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感慨,在故事的尾声,君王李隆基只是一个失去了爱人的男人,而杨玉环,却是失去了生命而永远的到了爱的女子。
个中曲折,也只好让人感叹一声:“人生若只如初见!” 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只是,不论这个故事有多么的凄美,他们却更像梁祝一样,只能化蝶双飞,再永无相见之日。爱情在牺牲之后,会是什么?你我,在这世界里,又会是什么?谁知道?。
10.长恨歌 论文.高手进.
很久之前就看过这首叙事诗,由于篇幅太长,直到今天,翻了翻笔记本,再次看到这首<长恨歌>,让我沉默了很久.故事发生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个很好的开头,一个孤独多年的君王,他寂寞,寂寞的"御宇多年求不得",还有一个年轻的女子,她美,美的"天生丽质难自弃",美的"回眸一笑百媚生"有一天,这个女子选在了君王身边,他们相爱了.不需要太多的说明,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寂寞多年的人,遇到了一个喜欢的女子,会是怎样的爱."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白居易真的是一个很有才的人,他可以只用一句话,让我们看到的比他所写到的要多的多.一句"六宫粉黛无颜色"足以看到她的美,一句"三千宠爱在一身"足以得知他对她的宠爱到了什么地步.这还不够,他恨不得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所有的一切都给她."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美好的事物不会一成不变,未来的迷人与痛苦也正在于它的不可知,安意如在讲<长恨歌>时也心有感慨的说"人生若只如初见",或许,是真的有命运也说不定.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安史之乱",血与火动荡的年代,葬送了开元盛世,金碧辉煌的宫殿,似乎能看到他满目忧愁,沉默不语。
军队尚在,君王还有一拼之力,可是,为什么,是这样的结果?臣子指责她妖言惑众,使皇帝沉迷女色,荒废政事。他们要她死!究竟是为什么呢?君王不是一个昏庸的君王,她也并不是一个妖言惑众的女子,却是这样的结果,或许只是生错了时代吧。
也或许,君王永远忘记不了他是怎样的阻止,亦或是乞求,但结果也永远改变不了,记忆里,她哭泣着说“妾愿为君陨!”不去想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会不会是同样的选择,不去想高力士扶她上马那回头一眼的幽怨。当时,她一定心甘情愿的希望,六军齐发,护他平安。
哪怕,是以生命的代价,所以“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原来,爱到了一种境界,就是牺牲。
一代佳人,就此身陨。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悲愤啊!向谁说?怎么说?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她的死确实换回了他的平安,他却从此心灰意冷,冷冷清清的宫殿里,月亮明亮皎洁,小雨一直下,人闻雨声而断肠!有多少次记忆起你在花丛中的笑脸?池塘和芙蓉依旧亮丽,只是,你在哪里?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吹,桃花开,秋雨至,叶落时。
那个明媚如春光的少女永远的活在君王的心里,尽管那个曾经属于她的宫殿里杂草丛生,落叶不扫,逐渐荒芜。但是她的身影却在心里越来越鲜活。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年年复年年,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天天又天天,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为什么我是那么的想你,你却连我的梦里也没有出现过?是不肯原谅我吧?对,我也不肯原谅我自己!但是,为什么上天不给我一次机会呢?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或许是感动了上天吧,这是我等着的那个终于有一天,我来找你了。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悲伤也难以形容君王的心,是要绝望了吧?那个女子,你到底在哪里?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思念一天又一天吞噬着君王的心,终是有一天,皇天不负有心人!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是有多久了?君王从未忘记过。
或许,珍惜自己生命的原因,亦正是因为自己的生命是她赐予的吧?她的 脸还是和过去一样,只是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究竟该说些什么呢?或是什么都不说,能让时间都停止的,便是此时此刻的凝视吧。
若时间真的停止,那该有多好!现在,好不容易的相聚,却是要离开,人世间的悲哀便是如此。无奈之下,他们彼此交换了带有对方回忆的一根金钗,一把折扇。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终于要分开了,似乎之前只是短短的一瞬。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故事到了这里也就结束了,留给了后人无尽的感慨,在故事的尾声,君王李隆基只是一个失去了爱人的男人,而杨玉环,却是失去了生命而永远的到了爱的女子。
个中曲折,也只好让人感叹一声:“人生若只如初见!”李隆基与杨玉环的爱情感动了无数人,只是,不论这个故事有多么的凄美,他们却更像梁祝一样,只能化蝶双飞,再永无相见之日。爱情在牺牲之后,会是什么?你我,在这世界里,又会是什么?谁知道?。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长恨歌主题新探毕业论文(征论文:《长恨歌》主题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