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意识与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法制意识为题写2000字论文)

1.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法制意识为题写2000字论文

近些年大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屡有发生。

并明显地呈上升趋势。在这种形势下,高等院校必须将培养大学生法制观念列为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一项重要内容,形成大学生较完备的法制观念。

为此,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做努力: 一、提高认识,系统规划,全面实施 具备良好的法制观念是现代社会对公民的基本要求,公民法制意识的强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一个重要标志。然而,公民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并不是生来俱有的,需要社会组织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由于一个国家法律体系所构成的内容繁多,并总是处于补充、完善之中,因此,学习和掌握法律就成了公民的长期义务,甚至是终身义务。高等学校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最高学府,她的毕业生理应具备高于一般公民的法律素质。

从目前情况看,一些高等院校在校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大多只局限于教学计划中的法律课设置,学生法律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只表现在在校期间的一段时间,学习法律的方式也多是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掌握的程度仅仅表现在期末的考卷上。

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学校对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重视不够,只将学生法律学习作为一两门课来对待,而没有将其作为一种个人素质的培养。而这种素质恰恰又是法制社会最为需要的。

国家法律体系的内容很多,大学生在校的时间只有四、五年,要使大学生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全面、系统地掌握法律知识,就需要学校有一个系统的规划,明确提出总的培养目标,即学生毕业时对国家法律体系的掌握程度。并依据这个目标确定要达到此目标至少要进行的工作,继而将这些工作按学年或学期分成若干个阶段,以及每一阶段的具体要求,使其循序渐进,从简单到复杂,从一般到深入,最终形成较高的法律素养。

二、加大法律课力度,强化案例教学 从目前一般高校法律课开课情况看,大多不到100学时,与繁多法律律内容相比,显然偏少。在这么少的时间里讲授法律,一般情况下只能介绍一些常识性的东西,无法进一步深入,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大学生法制意识的培养,因此,加大高校法律课的力度,恐怕也是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运行,要包括法律素质在内的高素质的人才,高等学校根据这一客观要求,有必要重新审核教学计划,增加法律课的时数,并将其分布在四到五年内,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同时,对现行的法律课教材也有必要重新进行编排,使其与课程体系的内容相应,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完善,在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上突出高等教育的色彩。

从法律课的特点看,它是共同性很强的一门课,不论是文科学校,还是理科学校,对法律课的要求应该是一致的。一个大学生,不论其学习何种专业,都有一个法律素质的培养问题。

有这个共同性,若干所学校可以共同商讨法律课的改革问题,制订出共同的教学计划,编写共同的教材,提出共同要求,甚至可以像大学生计算机过级那样对待高等学校的法律课教学。 法律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科学,如果没有了公民的法律实践,法律学习对绝大多数人没有任何意义,因此大学生法律素质不应仅表现在能背多少条法规,而应该表现在实际生活中能运用法律武器解决法律纠纷。

从这一要求出发,高等院校的法律课应更多地接触实际。从现有的条件看,高等院校法律课接触实际的可行方法就是强化案例教学,即在讲解法律条文时,尽可能多地结合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使法律知识由抽象到具体,这样不仅可以增强法律课的趣味性,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大学生实践意识,使其不仅从案例中懂得了学法的重要意义,而且更容易掌握法律知识。

一些大学生往往只注重大学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自身法律素质的培养。然而,在法治社会中,公民的活动毫无例外地要受到各种法律的约束,只要你处在现实社会中,你的行为每天都要面对法律,受到具体的法律条款的衡量,这是每一个人都不可能逾越的“路卡”。

随着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我们所处的社会将日益复杂化,公民要面对越来越多的矛盾,在处理这些矛盾的过程中,会有各种各样的选择,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方法,所带来的结果将是各自不同的,这些结果有些会是合法的,有些是不合法的,不合法的结果自然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假若我们的大学生仅仅在课堂上熟知了法律条文,而缺乏在社会实践中依法办事的能力,就免不了在未来的生活和工作中触犯法律。

强化案例教学,使在校生间接地接触了实际,有助于较高的法制意识和法律素养的培养。 三、法制观念指导高校的各项工作 任何观念的形成都需要一定的氛围,法制观念也不例外。

高校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她的各项工作理应顺应法制社会的要求,从表面上看,高校内部管理的大部分内容在现行法律中难以找到对应的条款。但从广义的角度理解,学校内部的各项规章制度在自身范围内也具有法律特征。

这种特征主要表现为各项工作都应在一定的制度规范之下,将管理由靠人的管理变为制度管理,具有统一性和强制性,以防止人为随意现象的发生。这样学校的整体工作才能有秩序、有条理。

处于制度范围的人员,能够从各项规章制度中知道自己该怎么做。

2.如何增强法律意识,做知法守法的大学生

浅谈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 摘要: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是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在从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展开研究,对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办法。关键词:法律意识;法制教育;培养 大学生善于独立思考,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喜欢表现自己、设计自我,注重个人的现实利益,对自身的素质要求较高。

但由于某些社会风气、传统道德和法制教育的不足,致使其法律意识方面非常淡薄,甚至缺失。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使命,大学生是未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主力军。

有鉴于此,加强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培养就更不容忽视,而且应当成为大学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一、大学生法律意识的现状1.法律信仰缺乏 法律信仰是指基于社会主体通过对法律现象的感受而形成的内心对法律价值的认同,对法律的坚定信念和尊重,是公众自觉守法的升华。

部分大学生崇尚权力,迷恋金钱和财富,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认识没有准确地把握,对法治缺乏信心,甚至认为法律是实现目的的手段和工具,受权力和金钱的支配,有了权力和金钱,就可以为所欲为,颠倒是非。2.法制观念淡薄 人之为人,最首要的就是其言行举止受到各种规范的约束,如校规、道德、法律,以及各种社会礼仪习惯等,其中,最基本的规范应当是道德和法律,大学生更应如此。

然而,部分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他们或者动辄恶言相向,互相看不起对方;或者漠视对方权益,无事生非,造谣中伤,恶意攻击他人;或者不知如何保护自己被他人侵犯的合法权益,只能忍气吞声;更有甚者,根本无视法律的存在,最终不得不受到法律的制裁。例如轰动全国的马加爵恶性杀人案件,还有发生在北京动物园的清华大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等。

3.法律知识不足 当代大学生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其法律素质不高,他们所知道的一些法律知识,也仅限于课堂上的灌输所得。他们始终认为“只要不违法犯罪,学习法律便一无是处”,从不会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法规。

殊不知,大学生法律素质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命运和前途,而且关系到民族的振兴、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4.强调权利而忽视义务 权利和义务是整个法律体系的核心内容。

权利与义务是相对应的,从利益分配上讲,就是索取和付出的关系,他们之间具有统一性、平衡性的关系。没有无义务的权利,也没有无权利的义务。

尊重他人的权利是主张自己权利的前提,不尊重他人的权利,其实就是践踏自己的权利。然而,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片面强调自己的权利,只知道索取利益,不懂得履行相应的义务。

总之,当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干扰,法律的权威还没有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完全彻底地树立起来。但可以肯定的是仍然有不少的学生具有浓烈的忧患意识,对法律的渴求显得尤 为强烈。

他们深知在法治社会里,法律无所不在。无论是目前的生活、学习,还是将来参加工作,无一例外地都要受到来自法律的各方面的调整和约束。

所以作为合格的大学生,就应具备良好的法律素质,使自己在遵纪守法、依法办事等各方面,都能成为全社会的楷模。二、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原因分析1.自身心理因素的影响 大学生正处在人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正在迅速走向成熟又未完全成熟,其心理上具有明显的成长特征,情绪、情感的自控力较差,喜欢用批判的、怀疑的眼光看待周围事物,极力想摆脱来自外界的干涉和约束,面对着经济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等众多人生考验,会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

部分学生功利性、自我性、短期性、随意性心理症状混合交织,客观上会对法律、制度产生心理抵触。2.外界价值观念的影响 大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了解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状态,这有利于他们学习知识、开阔视野。

但真假难辨的各种信息也会对他们的价值观造成冲击和影响。有的在主流与支流、精华与糟粕、真善美与假恶丑等问题上分辨不清;有的只顾搞所谓的“自我设计”、“自我完善”,从而陷入个人主义的泥潭;有的把追求物质享受作为人生的精神支柱,追捧“金钱万能、享乐至上”的生活方式。

这种价值观的错位一旦受外界不良因素诱导,就容易走上违法的道路。3.大学生法律教育薄弱 一是对学生法制教育的定位不准确,重义务轻权利。

忽视对公民享有权利的宣传,使学生产生“法律就是要求公民尽义务”的错觉,有碍于大学生健康法律心理的形成。二是要求学生理解和背诵法律条文导致教育重点错位。

忽视了法律观点、法律理念、法律精神的宣传和培育,致使大学生头脑意识中缺乏现代法律意识,行为上被动、屈从地遵纪守法。三是灌输式的知识传输方式收效甚微。

法制教育缺乏应有的互动交流和案例讨论,引起大学生的普遍厌倦和反感,使他们失去了学习的兴趣。三、培养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对策研究 法律意识是不能自发形成的。

大学生法律意识水平的提高,只能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指导下,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有意识的培养,唤起大学生对自由、权利。

3.诚求法律本科8000字论文 论题是“论公民的法律意识” 十分感谢

论公民的法律意识1.公民法律意识的涵义及作用1.1 公民法律意识的涵义 法律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法律现象的一部分,泛指人们关于法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

法律意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可以从多个角度做不同层次的划分而加以理解。人们的法律意识是相对比较稳定的,具有一定的延续性,在法的演进的过程中起着传承的作用,但法律意识可能先于法律制度而存在, 也可能滞后于法律制度的发展。

1.2 公民法律意识的作用 良好的公民法律意识是公民作为“现代化的人”所必须具备的素养, 是推行法治理念和建设法治国家的可靠支撑。因此, 必须正确认识公民法律意识的重要作用,注重塑造和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

(1)公民的法律意识为国家的立法工作提供精神指导:“观念是制度的灵魂, 是法律得以产生和正常运转的指导思想和精神动力”。立法者进行立法活动, 往往根据的就是自己的法律意识,并会自觉不自觉地受该种意识左右。

立法者的法律意识水平与状况对立法的指导作用十分突出。(2)公民的法律意识为正确适用法律提供重要保证:司法、执法人员在办案中, 如果是不知法、不懂法或者对法律做出歪曲理解,甚至用个人意志代替法律,那么势必会造成冤假错案。

因此, 司法、执法人员也要具备较高的法律意识。(3)公民的法律意识是公民守法的思想基础 公民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才能提高守法的自觉性,包括积极行使自己所享有的权利,正确履行法律、法规所规定的责任和义务。

因此, 法律意识是守法的思想基础和精神条件, 是守法品质的关键。2.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及成因2.1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现状 目前,随着我国法律知识的普及,公民的法律意识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与新时代法治建设的需要还有很大的差距,且由于法律意识本身发展所具有地复杂性、多样性, 现只对目前我国公民的法律意识现状作一个大致的归纳:教育不到位, 法律知识欠缺;法律观念、权利意识淡漠;公民法律意识层次不高。

2.2 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现状的成因(1)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不完善:现代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法律产生于商品经济,而我国一直是自己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窒息了法律的生机。尤其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刚起步,商品经济还不是很发达,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轨, 采取的是跨越时空的自上而下的变革方式, 存在者先天的不足。

与其相适应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尚不充分,从而导致人们尚未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伦理、人文思想、思想观念,特别是法律意识,还需要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 不能一蹴而就。(2)传统文化的影响: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力量,传统具有深厚的社会基础,存在于普通民众的意识、心理、习惯, 行为方式及生活过程中。

法律文化传统则是从过去沿袭传承到今天还在发挥作用的某种法律精神和文化。它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社会主体的法律实践和法律行为。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还有许多糟粕成分沉淀于人们的法律观念当中。(3)法律制度不完善,对生活调控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近二十几年来, 我国已制定了大量的法律、法规, 使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得到进一步的补充和完善,为建设法治国家初步奠定了基础。

但随着社会生活的复杂化、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完善表明我国法律体系和法律制度还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在某些领域特别是在公民基本自由和权利保障方面无法可依或恶法难依的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部门法律缺乏基本法或程序法,缺乏宪法配套法律法规。

各部门法的规定不尽完善, 部门法之间不协调的情况突出。特别是在“有法可依”的情况下,法律制度在贯彻和落实时,由于种种原因又遇到重重阻碍, 难以保证法的实效性。

3.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和提高(1)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市场经济,培育法治的根基和土壤:市场经济在发展与完善的过程中,对法律规则的需求大量增加,需要法律确认和解决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和纠纷,同时市场主体对权利的意识觉醒和主张,都为公民法律意识的成长和培养准备了土壤。这充分说明了经济发展对培养公民现代意识的重要性。

没有高度的市场经济的发展, 就不可能推毁小生产方式及传统法律思想对公民意识的消极影响, 更不可期望社会正义制度化。(2)推进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特别是要发展和扩大基层民主:首先, 在国家制度安排上的权力结构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应是分工制约的关系,以防止权力的滥用,制止各种破坏民主政治的行为。

其次, 要发展和扩大基层民, 要发展和扩大公民的知情、参与、监督权, 让公民参与法律的制定和实施。要健全基层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公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

只有和谐稳定的政治环境, 才能推动法治建设,才能增强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提高他们的法律技能。(3)加强法制及相关制度建设,树立起法律的权威:近年来,尽管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数量不断增加,为我国法律生活的协调和法治国家的建设起到了保障的作用,但仍需不断加强法制建设,完善各个领域中的立法工作,使法律法规更加严密化系统化,使之更具有操作性。

4.急求一篇大学生应怎样树立法制观的论文

构建和谐社会,创建和谐校园 [内容摘要] 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

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把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的“高地”,成为和谐社会中的“首善之区”,是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关键词] 创建和谐校园 依法治校,校园环境 安全稳定 党的第十六六中全会,作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反映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体现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

高等学校是人才荟萃、知识集中的地方,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生力军和重要基地。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等教育实现了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面对着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利益格局急剧调整、社会矛盾日趋复杂的新形势,如何把思想活跃、多元文化交融的高校建设成为和谐的“高地”,成为和谐社会中的“首善之区”,是一个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新课题。 一、科学发展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根本。

伴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步伐,前进中的各种困难,必须通过发展来解决。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个核心。

学校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确定思路、做出决策、安排工作等各个环节,都要以师生的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在教师的发展上,树立教师是学校第一资源的观念,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的舞台。在学生的培养上,既要有精英教育的质量观,给少数智商发展水平高的学生提供发展的空间;也要树立大众化的质量观,给大多数学生提供成长成才的空间。

二、法律和制度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只有依法治校,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协调、平衡各种关系,促进校园和谐。

要按照《教育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规范办学行为,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依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规范学生管理,服务学生成才;修订和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使之与法律法规相衔接,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个性发展,从而在校园营造一个民主法治、管理有序、校园安定的和谐环境。要健全沟通机制,如建立学生议事会制度、校长信箱、校领导接待日、党员接待日、学生事务申诉中心等;充分发挥共青团、学生会等的作用,使学生社团组织在构建和谐校园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要把提高青年学生的法律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目标,纳入教育的整体规划,使学生在潜移默化间受到法治的熏陶。以抓“学风”、“考风”为突破口,加强诚信教育,规范学生行为。

广大教师要言传身教,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自觉贯彻法治精神,促进自身法律素质的提高。要通过法制教育,使广大师生遵纪守法,自觉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

三、浓厚的学术空气是和谐校园不可缺少的条件。当前,宿舍文化、课桌文化、服饰文化、网络文化、短信文化、卡通文化、新新人类语言文化等非主流文化的传播中,消极因素的影响成为校园中不和谐的音符。

学校要加大投入,把学生文化建设纳入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完善文化设施,美化校园景观,充实文化标志,改善公寓环境建设,增强艺术感,提升文化品位;办好学生公寓文化宣传主题板报、报纸和主题网站,形成公寓文化的系统化、主题化,如文化月、艺术月、卫生月、安全月、读书月、节约月等。在公寓社区内设置“文化墙”或开辟“文化走廊”,增添文化氛围。

通过公寓文化建设,必将增强学生自我控制的"“软约束"”,树立集体和"“家园”"意识,加强宣传文化阵地建设,增强学校文化竞争力,坚决抵制各种有害文化和腐朽生活方式对学生的侵蚀和影响。 四、校园平安是和谐校园的保障。

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基础性工作。在学校周边,网吧多、出租房多、无证摊点多、娱乐场所多、交通隐患多。

如果校园周边矛盾激化、秩序混乱,师生就难以安心教书和勤奋学习。所以,学校要始终把确保校园稳定作为头等大事。

定期开展创建"“平安校园"”的活动,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选配好高素质的学生辅导员队伍、建立辅导员日查寝制度、辅导员谈话制度、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建立辅导员工作室、党团活动室、社团活动室、心理咨询室、校领导值班制度、校园110报警求助系统等。

都是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都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条件。

五、做好贫困生的助学帮困和毕业生就业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设立奖助学金、建立经济困难大学生认定制度、设立助学基金、做好助学贷款等工作,建立多渠道资助体系;通过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把就业指导课纳入教学计划,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招聘月活动,优化就业服务环境,提升就业服务水平;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确保大学生的健康成长。 六、良好的校园环境,是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

我校处在城郊结合部。

5.增强全民法治观念的小论文

以法治教育增强全民法治观念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并强调:“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全民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把这一要求落到实处,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法治教育机制,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教育氛围。

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一是在基础教育中,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普遍设置法治课程。要注重培养一批有热情、有能力的法治课教师,编纂一套有水平、有趣味的法治知识基础教育教材,使法治意识在广大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二是在高等教育中,拓展法治教育的深度和广度。对现有法治基础课程的内容进行扩充,并使其成为高等学校学生必修的素质课程,注重对法律规范、法律条款、法律思维、法律逻辑的教育。三是在其他教育形式中,也要加强法治教育。比如在职业教育中,除了开展基本法律常识的教育之外,要特别加强与职业相关的权利规范、义务规范教育,使职业教育同法治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出业务素养和法治素养都突出的人才。

突出重点强化专题法治教育。强化法治教育,既需要全面普法,也需要有针对性地加强专题法治教育。一是抓好重点法律的法治教育。随着我国法治进程的推进,目前已经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构成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由于法律数量众多,对大多数人来讲,法治教育不可能面面俱到,需要对其中特别重要的法律予以侧重。比如作为国家根本大法的宪法,就需要全社会都深入学习,不仅了解宪法的理念、宪法的原则,也要熟悉宪法的体系、宪法的规定,自觉做到学习宪法、遵守宪法。二是抓好重点群体的法治教育。比如公职人员的法治教育问题,一方面是注意依法行政的法治教育,要教育公职人员依法行使行政权力;另一方面要注意廉洁奉公的法治教育,引导公职人员自觉遵纪守法、清廉为民。三是抓好重点问题的法治教育。要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题开展法治教育,让人民群众学会通过法治的方式解决问题。如劳动权益保护的问题,对劳动者要在引导其遵守劳动义务的同时,教育其通过法律方式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对用人单位,要教育其切实遵守相关法律法规,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实现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共同发展。

构建全面法治教育平台。开展社会法治教育是进行普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和实现依法治国的有效路径。社会教育不同于常规教育和专题教育,其受教育群体不仅数量庞大而且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所以在开展社会法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有效地整合、利用社会资源,形成全民法治教育的综合平台。一是利用实践活动平台进行社会法治教育。法治教育是一项时间跨度很长的教育活动。在教育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载体。如在12月4日国家宪法日开展围绕以学习、遵守宪法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在3月15日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围绕消费者权益保护为主题开展系列教育活动,通过长期的、反复的教育,提高全社会的法治意识。二是通过公益平台进行社会法治教育。通过调动法律职业群体参与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对全社会开展有效的普法活动。比如鼓励和支持律师开展公益活动、义务讲解法律知识,司法行政系统组织开展公益普法活动等。三是运用媒体平台进行社会法治教育。一方面通过在广播、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中增设法治栏目,有针对性地对特定法律知识进行解读,对特定法律案件进行报道。另一方面在网络平台上开辟专门的法律知识教育网站、法律问题咨询网站、法律法规查询网站,使社会公众通过网络学法、用法。

6.浅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既要遵循学校的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又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规律,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守法精神、护法精神和敬法精神。

(1)提高大学生对法理知识的认知。法理知识是对法学的一般理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认识,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知识和理性基础。

四项法理知识是建构法律体系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塑造大学生良好法律品质的法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法理知识,才能使大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一点就关系到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开设和教师传授方面的问题。 (2)培养大学生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如果履行了义务就必然获得相应的权利,要想取得一定的权利就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学法的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扞卫它;在行使自己的个人权利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刻铭记自己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义务并自觉履行。

(3)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和各方面压力的不正确释放,而不良情绪和压力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4)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

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5)法学案例的探讨。

通过对各类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每一次探讨中总结、归纳和体会。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法律意识的增长和法律观念的增强。

7.大学身如何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素养论文1200

者:姜宪明出处:[江苏高教 第3期] 大学生作为道德行为的主体,时刻面临着自身道德价值的选择与实现。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期,市场机制不健全、不规范,相应的政治、法律、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建设相对滞后,由此在社会生活中出现的二律背反现象,令众多大学生无所适从,为师者亦措手不及,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面对纷繁甚至冲突的道德价值,大学生时常陷入两难或多难选择的境地。尤其是近年来社会评判标准的不确定性,给大学生进行自我道德价值的选择和实现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为他们同样的行为,往往在社会中得到不同的评价,时褒时贬,时赞时斥,以致于大学生的自我评判标准也难免发生左右摆动,难以确定。

因此,从理论上回答大学生的道德价值选择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道德原则,以及在这些根本原则指导下,如何帮助大学生实现自我选定的被社会认可的道德价值,这是大学德育的根本目标之一,同时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教育的原则,对于把握道德教育的方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道德行为的主体是人,人的一切活动构成了人的价值,但这个价值是十分宽泛的概念,仅从道德价值来看,它既包含了由人的“失范”行为所造成的道德负价值,也包含了由人的“应当”行为所带来的道德正价值。

由于价值观往往决定了人们如何认识和评价事物,以及选择行为,所以价值观是进行价值评价和行为选择的重要依据,它影响、支配着人们的实践活动,左右人们的选择和行为。因此,主体在确立人生的道德价值时,必须首先明知什么样的行为才能带来道德正价值,即应得到鼓励和帮助实现的道德价值。

由于价值对人的选择和行为,往往起倾向性的作用,因而价值评价有其特殊的价值尺度和客观标准。这个尺度和标准是,凡是有利于人类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就有价值,其推动作用越大,价值就越大。

反之,就没有价值。可见,大学生“应当”的道德价值的行为准则是以大学生的行为结果,究竟对社会有利还是有害,是促进社会进步还是阻碍社会进步,是满足他人和社会的需要,还是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为准则。

凡属前者的道德行为都应是取得正的道德价值的行为。 由此,大学生的道德价值就是指行为主体(大学生)在一定动机的支配下从事的能体现社会发展必然性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他人和社会需要的活动价值。

大学生的道德价值选择无疑应该根据这一原则来确立。 然而,大学生的道德价值选择过程是非常复杂的。

它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其中道德认知是大学生进行道德行为选择的基础,是道德品质的基本组成部分。认知因素指的是对态度、对象的知觉、理解、信念和评价。

在德育心理学中,特指人们的道德观念,即对个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认识,对社会和道德现象、道德行为规范及其意义的理解,以及对是非、善恶的评价。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道德认知因素是首要的前提。

只有认知清楚、明确,才有可能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形成良好和正确的思想品德。 因此,道德价值选择需要建立在正确的自我理性判断基础之上,并能经受社会、历史、科学理性的长期考验判断才能确定下来。

由于它是人类实践活动的产物,是人生经验的深刻认知和理性升华,因而它会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自我认知能力的成熟及理性的不断升华而不断地自由自觉地发展。事实上,今天的大学生中,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由于年轻和认知能力的局限,社会阅历的肤浅,基本理性自觉精神的不足,思维模式的简单化,因而很难真正正确地确定出自己的道德价值。

他们所确定的道德价值,往往是不自觉的、多向的、不确定的,甚至带有明显的随机性、盲目性和自发性。在其道德行为上也反映出明显的二重性,部分学生在价值判断与行为选择之间存在明显反差。

人的思想是环境的同化作用和个体内在的选择作用的统一,人的思想形成和变化毕竟要受环境的制约,其中社会环境起着主导的制约作用。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说:“人们的观念、观点和概念,一句话,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这难道需要经过深思才能了解吗?”因而当前大学生在道德行为选择上的冲突与困惑,很大程度上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定时期和特殊环境造成的,具有一定的客观现实性和历史必然性。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学生的道德价值选择决不可能靠其自发地产生和实现,而必须从行为主体的外部(主要是道德教育)给行为主体以人生启示,使之由多向的、不确定的选择逐渐走向专一的、确定的选择,而这个工作正是德育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实践已向我们揭示,在人们的道德价值选择中,人是具有主动性的。

同样地,社会环境表现出各异的道德价值选择,也正是不同层次的人在道德价值追求中的能动性和创造性的表现,道德价值由认知到选择到实现,必须依靠行为主体顺利实现由动机到行为结果的转换,只有自觉完成这一转换才能实现其道德行为的价值目标。因此,如果说大学生的。

8.浅谈如何提高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

大学生法律意识的形成既要遵循学校的教育规律,充分利用学校的知识优势、人才优势,又要根据大学生自身的身心发育规律,采用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相结合的途径,培养大学生的守法精神、护法精神和敬法精神。

(1)提高大学生对法理知识的认知。法理知识是对法学的一般理论、基本理论和方法论的认识,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知识和理性基础。

四项法理知识是建构法律体系的基础和灵魂,也是塑造大学生良好法律品质的法文化底蕴。只有具备了相应的法理知识,才能使大学生为形成良好的法律素养奠定坚实的基础,也使得大学生知道什么是法律允许做的,什么是法律不允许做的,自觉地按照法律模式规范自己的行为。

这一点就关系到学校法律基础课程开设和教师传授方面的问题。 (2)培养大学生法律权利与义务观念。

法律权利与义务是法律关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内容。权利和义务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无权利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利;如果履行了义务就必然获得相应的权利,要想取得一定的权利就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

在学法的过程中,应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拿起法律的武器去扞卫它;在行使自己的个人权利时,也要尊重他人的合法权益,时刻铭记自己对国家社会、集体、他人的义务并自觉履行。

(3)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大学生违法犯罪是因为法律意识的贫乏,而法律意识的缺陷是由于其心理发展不够成熟。

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心理卫生知识,具有较强的意志力、稳定的情绪、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从而抵制各种不良风气的影响,以提高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当今导致大学生犯罪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不良情绪和各方面压力的不正确释放,而不良情绪和压力源自于家庭、社会及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低下,社会优胜劣汰的竞争原则,家庭过高的期望值与自身能力差异所产生的压力,有的找不到正确的方式排解,久而久之,使他们有可能通过犯罪的方式而释放出来。

(4)法制教育的师资队伍要优化。高等学校的法律教师不仅要深谙学校教育规律和青年学生身心成长规律,而且要具备比较系统的法律学科知识和较高的法律素质。

不同的学校应根据自身条件,通过专、兼、聘等多种形式,形成一支具有相当水平的精干的专职教师为主体,同时聘请部分长期从事司法实务或法学教育工作的兼职教师为补充,整合组建地道、高质的法制教育师资队伍。 (5)法学案例的探讨。

通过对各类与当代大学生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典型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如:班会、研讨会、专题讲座等方式,并在每一次探讨中总结、归纳和体会。不仅培养了大学生对学习法律知识的兴趣,也促进了他们法律意识的增长和法律观念的增强。

9.求大学生就业与法律论文一篇 急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我们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事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成败得失。“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是每个公民应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法治社会要求每个公民都能知法、守法,大学生更应是法治社会的典范和楷模,但当今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法制观念着实令人勘忧,如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的“泼熊事件”和马嘉爵的“杀人事件”都在社会引起轩然大波,令人扼腕痛惜,痛定思痛,如何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把法律意识内化为大学生的行为标准,使他们成为我国建设法治社会的栋梁,已是高等教育应当认真思考的问题了。周济部长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未来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人,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要处理好“‘成人’与‘成才’的关系,就必须把既‘成人’又‘成才’作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标准;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全面提高;培养‘顶天、立地、有本事’的人。”

当代大学生法律意识现状分析(一)大学生的法律意识不强,法制观念淡薄。高校的大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时期,思想都处于不稳定状态,虽然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但并没有真正地把法律知识内化为法律意识,没有真正挖掘法的精神、法的价值,缺少公平、正义的理念,对法的信仰程度很低,有人曾对某高校学生对“法律的公正性”确信程度做过调查,表示有信心的占41%,而54%的大学生表示信心不足,有5%的学生表示完全没有信心。从上述调查数据的结果看,法律并没有在大学生心目中占据崇高的地位,而法治社会要求法律至上,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如果法律不被信仰就形同虚设,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则处于一种岌岌可危的境地,提升大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迫在眉睫。

(二)当代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低。当代大学生法律知识的获得主要依靠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该课在高校属于公共课,由于专业性不强,学生重视不够,而且,法律基础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的比例又很小,学时也很少,如此短促的时间内,要向学生传授法的基本概念、原理,宪法及民法、刑法、诉讼法等有关部门法的知识是根本不可能的。因此,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低,自然也就导致了他们法律意识薄弱。

(三)大学生的违法犯罪现象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中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也必然使大学生思想受到一定冲击,社会生活的多样性,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也必然会造成大学生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复杂性,加之大学生本身的价值观、人生观都正处于确立时期,极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波动,因此极易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目前,大学生犯罪问题已呈现上升趋势,据中国犯罪研究会会长,北京大学法学教授康树华所作的一项调查表明:1965年,大学生犯罪占整个社会刑事犯罪的1%,“文革”期间,占整个刑事犯罪的2.5%,近几年,占整个社会的17%,而且暴力犯罪尤其明显,如浙江大学学生周一超因落聘而刺杀招聘人,除了暴力犯罪以外,校园盗窃案也频频发生。可见,当前大学生的法律意识水平很低,法制观念淡薄现象很严重。

法制意识与高等教育毕业论文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法制意识与高等教育毕业论文(大学生应如何树立法制意识为题写2000字论文)

资讯

自动化分拣机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阅读(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动化分拣机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求自动化方面的论文。以下给你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和内容。因字数限制,所以内容有限!!你可以作为参考!!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设计楼宇安保系统中的

资讯

毕业论文都要小论文嘛(请问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都要小论文嘛,内容包括请问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是什么不懂的莫来,谢谢,每所大学都要写论文吗,每个大学生毕业都要写论文,论文的意义是什么呢。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定义不同、写作过程不同、用途不同。定义不同大

资讯

简述毕业论文的基础组成部分有哪一些(论文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阅读(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简述毕业论文的基础组成部分有哪一些,内容包括大学毕业论文由哪几部分组成,论文的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一般应该包含哪几个部分。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

资讯

五制临床毕业写论文吗(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五年制的区别)

阅读(7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五制临床毕业写论文吗,内容包括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和五年制的区别,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八年制的区别,临床医学是五年制。本人是中医学校的七年制。七年制录取分数比五年制高一些,老师一般也是比较好的,我在几个西医医院实习过,哈

资讯

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成果形式(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成果形式,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里“结果形式”填什么,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

资讯

毕业论文发表网站(最好的论文网站有哪些)

阅读(112)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发表网站,内容包括论文发表三大网站是哪三个,推荐几个毕业论文网站,最好的论文网站。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 原发布者:新款洗心机 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排行论文发表最好的网站是哪个?信誉最好的论文发

资讯

关于毕业论文查重(论文查重一般怎么查)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关于毕业论文查重,内容包括论文查重一般怎么查,毕业论文查重的重复率多少就算过,毕业论文的查重规律是什么。论文查重的步骤如下:首先在手机上下载迅捷查询工具并打开

资讯

毕业论文怎么把摘要放入目录(怎么把摘要放进目录)

阅读(100)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怎么把摘要放入目录,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摘要怎么放入目录,毕业论文摘要怎么放入目录,论文的摘要如何添加到目录中,具体点。如果要插入目录,请单击“插入”菜单,指向“引用”→“索引和目录”,出现“索引和目录”的画面,

资讯

金融工程类的毕业论文(金融工程论文~~急~~)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金融工程类的毕业论文,内容包括金融工程论文~~急~~,金融工程专业毕业论文选了《ipo抑价之谜分析》好写吗,金融工程论文~~急~~。首先,金融创新极大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壮大了市场规模,提高了金融效率。通过金融工程开发的金融

资讯

毕业论文空调节能措施(空调采取节能有哪些措施)

阅读(105)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空调节能措施,内容包括空调采取节能措施,我正在做一个毕业设计题目是网络机房空调节能方法设计和研究,请问,空调系统运行中可采取哪些节能措施。变频中央空调是在常规空调的结构上增加了一个变频器,可随时调节空调

资讯

毕业论文哪些部分不参与查重(毕业论文检测都查重哪些部分呢)

阅读(10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哪些部分不参与查重,内容包括毕业论文查重都检测哪些部分,毕业论文哪些部分需要查重开题报告和任务书跟全文一起查重吗,知网论文那些查重,那些不查。大学生毕业的时候,最忙的事情莫过于写毕业论文,我们撰写论文的时

资讯

自动化分拣机毕业论文(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

阅读(98)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自动化分拣机毕业论文,内容包括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自动化专业毕业论文,求自动化方面的论文。以下给你提供几个相关的题目和内容。因字数限制,所以内容有限!!你可以作为参考!!自动化立体仓库监控系统设计楼宇安保系统中的

资讯

毕业论文都要小论文嘛(请问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是什么)

阅读(99)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都要小论文嘛,内容包括请问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是什么不懂的莫来,谢谢,每所大学都要写论文吗,每个大学生毕业都要写论文,论文的意义是什么呢。大论文与小论文的区别:定义不同、写作过程不同、用途不同。定义不同大

资讯

简述毕业论文的基础组成部分有哪一些(论文的组成部分有哪些)

阅读(77)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简述毕业论文的基础组成部分有哪一些,内容包括大学毕业论文由哪几部分组成,论文的组成部分,毕业论文一般应该包含哪几个部分。毕业论文是教学科研过程的一个环节,也是学业成绩考核和评定的一种重要方式。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

资讯

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成果形式(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

阅读(83)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会计毕业论文任务书成果形式,内容包括毕业论文任务书里“结果形式”填什么,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求会计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形式。调查报告一般由标题和正文两部分组成。 (一)标题。标题可以有两种写法。一种是规范化的

资讯

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理工科(论文中期检查是什么意思)

阅读(64)

本文主要为您介绍毕业论文中期检查理工科,内容包括刚被通知两天后要去参加毕业论文中期检查,可是我根本不知道毕业论,毕业设计的中期检查是检查什么,论文中期检查是什么意思。中期检查就是老师们对于学生论文的一种汇报姓检查,他们是怕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