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求一篇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
试论学前教育中幼儿排序能力的培养 【摘要】幼儿的思维是半逻辑的,学前教育有一个 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培养幼儿的排序能力。
幼儿在排序活 动中积累的经验,将为他们建立数的体系,提高逻辑思 维能力莫定良好的基础:也为他们将来在小学阶段的教 育做好一个思维的准备。【关键词】学前教育排序能力 依据皮亚杰理论分析:“4一5岁幼儿处于前运算阶 段,思维是半逻辑的,即表示幼儿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 为主,抽象逻辑思维刚刚开始萌芽,幼儿在排序活动中 积累的经验,将为他们建立数的体系,提高逻辑思维能 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排序是指幼儿在观察比较的基础 上,根据物体间的差异,把一组物体的各个成分顺序排 成一个系列。如按大小排列,按高矮排列等。
通过排序活 动,可以使幼儿体验到物体之间有顺序的关系。一、影响幼儿正确排序的因素1.教师指导的影响。
在活动中,教师指导语不同,幼 儿排序效果不同。在研究中,将指导语分为三种:(l)指令 性导语,如请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把小棒排好;(2)探索性 导语,如怎样把小棒按从短到长的顺序排好;(3)发散性 导语,如要使小棒按顺序排列,可怎样排,有几种排法。
经过观察、记录,发现指导性导语和探索性导语对 排序存在明显差异,而探索性导语和发散性导语之间差 异不显著。从以上情况说明,幼儿已逐步掌握正排序和 逆排序的方法,初步具备可逆性的心理结构,但缺乏对 物体量的双重认识。
2.幼儿空间方位知觉的影响。空间方位知觉主要是 影响幼儿确定排序的起始方向,即分不清左右,这是由于 方位本身的复杂程序决定,在观察中发现上下方位幼儿 掌握的较好,因为上下方位不因方位的改变而改变,幼儿 容易辨别。
而左右的方位具有方向性,它随自身位置的改 变而发生变化,幼JL辨别较困难。因此排序时应让幼儿明 确左右方向,并且说明是竖向排列,还是横向排列,如厚 薄既可是横向,也可是竖向,而长短则是横向排列。
3.排序的基线对幼儿排序的影响。排序是在比较的 基础上进行的,有些量的比较必须要有基线才能进行,但 大部分幼儿对基线不理解。
在观察中发现,幼儿在长短排 序时往往只注意小棒顶端一根比一根长,而不注意小棒 的底部。他们不懂排序应以同一水平面为起点,因此,让 幼儿明确长短(高矮)排序应以同一水平面为起点,下端 要对齐,横向排列时左边要对齐,这一点很重要。
二、提高幼儿排序能力发展的要素1.激发幼儿排序的兴趣。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动力,教师如果无视幼儿的学习兴趣及思维特点,采取强行注 人的方式,将使幼儿感到排序活动索然无味,无法积极 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因此教师应避免单调、呆 板的教学形式,让幼儿在动手动脑、不断探索的过程中 自主学习。
2.找排序中的疑点和难点。(l)经常难以确定排序的起始方向和基线。
如比较 高矮,只注意到小树的顶端一棵比一棵高,却没有发现 小树底部不齐,因此幼儿排序时,可为幼儿增加具有方 向标志的排列板,如让幼儿借助方向标志及直线,掌握 从左到右排的方向及在同一水平线为起点的方法。(2)容易受到材料干扰,材料的种类、特征越多,十 扰越大。
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引导幼儿认真观察比较,寻 找物体之间的差异,采用尝试和调换等方法,探索又快 又好的排序途径。尤其是在数量较多的物体排序时,教 师必须启发幼儿运用整体观察比较的方法,如请幼儿将 十本书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先找出最后的一本排在第一 位再从另外九本书中找出最后的一本排在第二位…… 这样一个过程还能增强幼JL对排序中物体的相对性的 体验。
因此在排序时应将幼儿说不出名称、不熟悉的材 料去掉。(3)在活动中往往发现幼儿会排序,但说不出排列 的结果,此时教师要意识到注重幼儿操作决不是意味着 忽视语言的作用,应鼓励幼儿伴随语言进行操作。
三、为幼JL提供丰富的排序物质环境 排序需要借助具体的材料进行,当物体有某种特征 的差异而决定了每个物体在这个物体群中的位置。幼儿 必须具备向前向后排的能力,及排序的可逆性,即比前 一个长,比后一个短,这些排序能力的发展,都要借助操 作材料来完成。
材料缺乏,幼儿缺少操作机会将影响幼 儿排序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l)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应提供有趣的材料,如串彩珠,猜猜盖住了什么等,以这些游戏性的内容促使幼儿积极 参与。
(2)根据目标创设相应的排序环境,让幼儿进一步 获得排序知识的源泉。如将排序与美术活动结合,按一 定顺序装饰帽子、服装等;将排序与角色游戏相结合,按 图形、颜色等形式进行有规律的装饰服装、手环等物进 行游戏;将排序与日常生活相结合,如散步时引导幼儿 观察园内地砖的有序排列,蓝蓝白、蓝蓝白等;将排序与 体育活动相结合,按老师要求以自身特征如:男、女变化 的排列规律…… 因此,排序活动必须让幼儿通过亲手操作,获得丰 富的感性知识,大大的调动幼儿学习排序的积极性,促 进幼儿思维由具体向抽象转变,引导幼儿饶有兴趣地一 步一步进人数学世界。
资料来源:。
2.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毕业论文学前教育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偏向于早期教育,孩子很小就送去早教班,很早就教会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一些家长还将孩子送去英语班学习英语,原本属于孩子自由玩乐、游戏的时间全部被“剥削”。
早期教育固然要重视,但是,我们的家长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方法结果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孩子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日本学者井深大曾经就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年幼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玩各种游戏,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而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获得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3.如何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自主性毕业论文学前教育
当今社会,越来越多的父母偏向于早期教育,孩子很小就送去早教班,很早就教会孩子认字、数数、背唐诗,甚至一些家长还将孩子送去英语班学习英语,原本属于孩子自由玩乐、游戏的时间全部被“剥削”。
早期教育固然要重视,但是,我们的家长不懂科学的教育方法,只重视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孩子能力的培养与个性的发展,这种强制性的教育方法结果只会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厌倦感。亲爱的家长朋友,你们知道吗?其实孩子在游戏的同时也能学到知识。
日本学者井深大曾经就说:“游戏是孩子的第二生命,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年幼的孩子特别热衷于玩各种游戏,过家家、搭积木、听故事、讲故事、捉迷藏…….玩得不亦乐乎!而孩子对周围环境的认识、以及知识的获得就是从这里起步的。
4.寻求1篇5000字左右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 急 急求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要求:毕业论文学前教育介绍幼儿园师资力量,设备占地面积及男女比例的这些都要有 五千字 采纳了追加悬赏 谢谢好心人了 解答:在当前的幼儿园素质教育研究中,应该注意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
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要,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在这种错误倾向的作用下,有些幼儿园为了提高经济的效益,纷纷办起了学前班,甚至有的幼儿园在学前班使用了小学教材,以满足家长“让孩子早识字”的错误要求。
在这种错误作法下,幼儿欢乐的天性被了,以至于有些专家不得不发出呼吁“把童年还给孩子!”。因此,必须克服“小学化倾向”,让幼儿在的空间里获得最佳的发展。
一、“小学化倾向”的弊端 首先,“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用人单位看重动手能力。
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并引起心理上变化,如表情呆板等。
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瘦等身体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
过早地对幼儿实施小学教育超越了幼儿心理发展水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和做许多功课,他们的智力水平是跟不上的,如果学习过于吃力,幼儿会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会幼儿的学习积极性。
再次,“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全面发展不利。在幼儿阶段所进行的小学式教育,其实进行的只是单项智育,由于这种做法只重视单项智育或某种技能的发展,忽视了全面性发展的要求,结果,幼儿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被削弱了,其它各育的发展要求被忽视了,导致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片面性。
第四,“小学化倾向”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由于一些学前班使用的是小学一年级教材,其教学内容和小学一年级是重复的。
在幼儿阶段儿童如果学过了小学课本上的知识,他们刚上小学一年级时,不用花多大力气就可以获得好成绩,由于重复教育,使这些儿童养成了不动脑、不思考、生记硬背的不良习惯。当他们升入二年级以后,面对新的学习内容,一下子不能适应,结果学习成绩下降甚至学习跟不上的情况都得以产生。
二、以《规程》和《条例》为指南,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办教育 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幼儿教育论文范文(一)转变教育观念,端正办学指导思想。
“小学化倾向”的出现实际上是错误教育观念影响下的产物,要解决“小学化倾向”首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启蒙教育阶段,它的任务是为幼儿未来的小学学习奠定知识和智力的基础,而不是成才教育。所以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者应以《幼儿园工作条例》,《幼儿园工作规程》为指南,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教育,促进幼儿在全面发展的前提下提高身心素质。
因此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小学有严格的区别,在幼儿园阶段进行小学式的教育是幼儿身发展所不允许的,也是国家幼教法规所的。 (二)遵循幼律,体现幼儿教育的特点 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一切都是为了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教育必须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体现了幼儿教育的特点。
第一,确立启蒙教育的目标。幼儿教育是启蒙教育,其教育要求是以开发幼儿的智力为主,幼儿所学习的只能是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这是一个不能的原则。
在幼儿园中,一切教育工作都应该围绕着启蒙教育的要求进行,按照启蒙教育的特点组织教育内容,安排教育活动,使幼儿在获得智力启蒙的同时,掌握其周围生活中的知识和技能。 第二,合理安排一日活动,体现幼儿发展特点。
在国家的幼教法规中没有“课程”的概念,这是由幼儿教育的规律所的,因此幼儿园的一日活动要给幼儿以充分活动的,以幼儿的班集体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自主活动为主,以幼儿的趣味性活动为主。在安排一日活动时,应注意将一日活动的各环节有机结合,注意动、静交替,室内、室外活动的交替,集体活动和分散活动的交替。
还要注意集体活动,自选活动和活动的结合,注意在一日活动中体现出整体性、节奏性、灵活性的特点,体现出一日活动的质量。 第三,开展好幼儿的游戏活动,寓教育于游戏之中。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获得知识和发展智力的主要学习活动。有人说“玩具是幼儿的,游戏是幼儿的伴侣。”
其实强调的就是幼儿的玩乐天性和幼儿是在游戏中获得发展的客观规律。我们在幼儿的游戏活动安排上应该要每天有充足的时间让幼儿选择游戏活动;要尽力为幼儿开辟游戏场所,扩大游戏空间;要根据教育目标选择游戏主题,广泛开展游戏区角活动。
要注意充分发挥游戏的教育功能。无论是游戏的创设,还是游戏内容的选择,都要充分考虑幼儿园的整体教育目标,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使幼儿的主动性、性获得充分的发展,并注意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品德。
(三)开展家长教育活动,让家长了解幼。
5.函授本科学前教育专业的论文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爱问知识
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重要方式,这是教育行政部门规定的,也是教育专家认可的,经过实践检验也证明是正确的。
幼儿园教育以游戏为主,符合幼儿生理和心理发展的规律。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前苏联的阿尔金称游戏为“儿童的心理维生素”。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幼儿游戏蕴藏着幼儿发展的需要和教育的契机。发展的多样性、差异性、自然性等特点在游戏中体现得最为淋漓尽致,这是由游戏的本质所决定的。
幼儿认知活动具有形象性和无意性的特点。形象性的特点,使幼儿不可能主要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学习,无意性的特点则使幼儿不可能较长时间集中注意于某一项单调的,缺乏趣味性、生动性、活动性和变化性的学习任务;因而,那种需要长时间集中注意的依靠语言讲解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很不适应幼儿园教育。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提升游戏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的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将游戏作为一门主课,将玩具当作教科书,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学习社会、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开发智力、增进才能、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一)游戏的基本特征及作为幼儿教育基本活动的必然性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国内外众多儿童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都形成这样的共识:游戏具有教育的价值。在幼儿园众多的活动中,很多游戏都贯穿于语言、音乐、计算、美术、体育和日常生活等之中。
幼儿通过各种游戏获得知识,受到教育 这首先基于对幼儿游戏基本特征的认识。在幼儿教育实践中,我们可以发现幼儿游戏具有这样一些基本特征: 1。
自发性 从游戏的动机分析,儿童参加游戏活动是出自内在的动机,是完全主动自愿的。 如:我们经常看到幼儿在活动区域内,只要投放一定的材料和特定的环境下,幼儿就会模仿办家家,开商店等,自己充当各种角色,自己支配各种玩具。
这被公认为是游戏的最内在本质的体现,也是游戏区别于工作等其他活动的首要标志。 2。
自主性 自主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游戏是一种自主性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能力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张扬,他们在活动中享有充分的选择权和决定权。
游戏的这种特征在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中得以凸现。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本身,很富有弹性,为教师和幼儿的自主选择提供了空间,教师和幼儿可以根据兴趣和需要生成新的活动内容。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他们不再被动地接受教师的知性灌输,而是对活动有选择权和决定权。 例如,在我现在所教的大班,每天在时间安排上,一方面,我将完成新活动自主权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决定一周内完成新活动的时间,只要他们完成即可,我不作硬性规定。
另一方面,除每天安排的集体区域时间外,其余,只要是非集体活动,游戏、课间、饭后,幼儿都可以自由进出各区域,或玩新活动或继续未完成的探索……我班的几位男孩子,非常喜欢发现区的沉浮活动,他们经常自由进入固定在后阳台的发现区,在长时间反复操作、相互交流中,他们不仅发现哪些物体沉在水底,哪些物体浮在水面上,物体沉浮与自身重量有关,还通过牙膏皮团起来一下就沉到底,展开折叠成小盒状就能浮在水面上的实验,发现物体沉浮与受力面有关。 对于大班孩子这就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开放的区域活动时间空间,既使教育目标在活动中得以实现,又满足了大班幼儿探索的愿望,独立的需要。 从游戏的过程分析,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确定游戏内容,布置游戏场景,选择游戏伙伴、游戏材料,决定对待和使用活动材料的方式方法,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或通过与伙伴的协商,改变原有游戏的操作程序,制订新的游戏规则,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愿望控制游戏进程。
也就是说,怎么玩,和谁玩,玩什么,都是由儿童自行决定的,在游戏中体现出幼儿是游戏的真正主人。 3。
虚幻性 从游戏的内容分析,儿童的游戏是虚构性的,是充满想象的。在游戏中,儿童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以诗一般的逻辑构画自己的活动空间。
一个布娃娃,幼儿会给它赋予生命,当成真的,和它说话,给它喂东西等。把自己扮演成这个娃娃的父母。
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都是可能的,一切都是允许的,似乎没有为什么是这样的问题。 我在组织幼儿玩音乐游戏“蓝精灵”时,幼儿会快乐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
他们在"聪明的蓝精灵"音乐伴奏下,边唱边表演,把自己想象成森林里的蓝精灵……在绘画"小青蛙"时,会把自己想象成穿着绿衣裳爱捉害虫的青蛙…… 4。 体验性 从游戏的氛围分析,作为自发、自主的活动主体,儿童在游戏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主观感受或心理体验,即游戏性体验。
一个游戏玩下来,有的幼儿会玩的很开心,有的幼儿会觉得这个游戏不好玩。 大多数女孩子爱玩音乐区,。
6.如何辩证看待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论文
辩证看待幼儿园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的关系
在幼儿教学中,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游戏占据着重要地位。《幼儿园工作规程》已明确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首先幼儿园要充分保证幼儿的本 体性游戏,因为幼儿的天性以及他们对世界的探索欲和理解得很肤浅的知识经验,使得他们具有较强的自我表现的需求,游戏就为他们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机会,同时,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其个性的发展才是最充分、最和谐的。其次,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必须游戏化,即重过程体验,轻结果追求,这是幼儿教育的特征。然而,幼儿教育终究要向学校教育过渡,幼儿教育必然要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幼儿教育日益与学校教育接近,幼儿园中教学的游戏化也应体现出由高到低的坡度。
7.学前教育论文范文
看你能不能用得到了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多元智力理论与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自1983年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智力的结构》一书出版以后的二十多年时间里,多元智力理论得到了各国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和推崇,成为了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新的理论支撑。
我国基础教育正在进行一场重大改革的今天,随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实施,教育改革的新形势对教育工作者(包括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多元智力理论不仅为我国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诸多助益。
本文旨在探讨多元智力理论对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积极意义和作用。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幼儿教师作为专业人员不断成长和追求成熟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不断进步、专业技能不断成熟、专业思想不断完善的过程。
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对幼教质量的全面提高、幼教改革的顺利推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育观念的更新、对教学实践的反思和教学行为的改进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则认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
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
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
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 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
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
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
波斯纳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
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
8.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论学前教育回归生活世界 摘 要:生活世界是教育世界的现实基础和意义之源。
学前教育与生活世界的内在关联使其向生活世界的 回归成为可能。本文试图以“生活世界”理论为契机,分析学前教育和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并探讨当今学前教 育所存在的现实问题,由此得出“生活世界”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关键词:生活世界;学前教育;生活教育 一、“生活世界”理论提出的背景 “生活世界”是现象学大师胡塞尔晚期思想的中心范 畴之一。胡塞尔在《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中 说:“在十九世纪后半叶,现代人的整个世界观惟一受实证 科学的支配并且惟一被科学所造成的‘繁荣’所迷惑,这种 惟一性意味着人们以冷漠的态度避开了对真正的人性具有 决定意义的问题。
单纯注重事实的科学,造就单纯注重事 实的人。”[1]因而,人被科学化、数学化、机械化。
人生的意 义与价值被遗失了。胡塞尔觉察到了这一巨大隐患。
他认 为正是这种思想倾向使得欧洲科学彻底遗忘了它的源头, 人性在这种遗忘中也陷入了危机,因为万能的科学“却恰 恰解决不了那些最令人关心的涉及世界与人生意义的问 题,而这些问题正是与人的主体性方面内在相关的。”[2]所 以,为了解决科学危机、重寻生命存在的意义,胡塞尔认 为必须重新追寻生活世界的价值与意义,找寻富有本原性 意义的世界———“生活世界。”
也许只有这样,才能让我们 另辟蹊径,从一个新的角度反思学前教育,而我们首先需要 澄清的就是学前教育的归属问题。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过“教育即生活”、“教育不 是生活的预备”。
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与受 教育者的生活发生着密切的联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 的交往,其实也是一种生活的过程。
卢梭曾说过,我们的 教育是同我们的生命一起的。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
在 教育中,生活是教育的本源,教育来源于生活。胡塞尔的 生活世界理论是一个包括一切特殊形式的总和。
在我们的 现实生活中,与教育相对应的生活世界有两种:成人生活 世界和儿童生活世界。以这两种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有 着不一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
以成人生活世界为归属 和对象的教育,是指教育的对象是成人或把教育对象成人 化,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等都按照成人的特点和需要 来安排。因此,在课堂上,所教的知识是系统的、严密的、理性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系列的教育内容,并在不久 的将来将其运用于实际。
而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 则是以儿童为教育对象,按照儿童的特征去安排一切教育 活动的。在幼儿教育中,教育的对象是一群孩子,一群注 重形象思维、有着自己独特生活世界的孩子。
要使孩子们 理解所教的内容、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教育者必须把孩子 看成孩子,以儿童生活世界为教育归属,根据他们的年龄 特征和个性差异去安排教学以及一切教育活动,教育内容 也必须贴近孩子们的生活世界,直接在幼儿的生活世界中 取材。幼儿从呱呱落地起,他所接触和面对的便是眼前看 得到、摸得着的活生生的“生活世界”,每个人最初所接受 的教育都是这种可感可观的直接与周围环境相接触的教 育。
在“生活世界”教育中,孩子们眼前的世界是具体的、形象的、一切都以他们自身的生活为基础。针对幼儿的年 龄特征,我们应该以孩子们现实的日常生活为本源对孩子 进行可感可观的形象教育。
当然,对其进行适当的科学教 育也是幼儿教育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内容,但对幼儿进行的 科学教育一定要以孩子的生活世界为基础,以孩子的日常 生活方式显现,使孩子易于理解和接受。在这里,很显 然,以儿童生活世界为归属的教育是更符合生活教育理论 的。
二、学前教育面临的困境 之所以提出学前教育要回归生活世界,出发点是学前 教育偏离和遗忘了生活世界。原初状态下学前教育与生活 世界合为一体,基本的生产劳动和社会交往既构成了人们 的生活世界,也提供了主要的学前教育资源和学前教育方 式。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学前教育通过公共化、体制化、专业化和规模化而逐步独立出来。学前教育与生 活世界的分离提高了学前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和知识传递 的速度,推动了社会发展,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标志。
但当 前学前教育的困境在于现代性境域下,学前教育被封闭于 科学世界而偏离和遗忘了作为自己现实根基和意义源泉的 生活世界。学前教育问题的实质是学前教育所面临的现代 性困境,学前教育走出困境的可能道路也是走出现代性的 困境,回归现实生活世界。
具体言之,学前教育面临着如下 现代性困境。 成人世界对儿童世界的简单替代是当代学前教育面临 的突出问题。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似 乎就没有和平过。由于幼儿相对成人来说,其身体较柔 弱。
在日常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少不了成人的搀扶和帮 助。因此,成人也就理所当然的主控了儿童的生活世界, 并为他们安排好一切。
杜威认为,儿童的身体是未成熟 的,必须依赖成人的抚育和帮助。而正是这种未成熟的状 态有着生长的可能性,有着发展的潜力。
杜威曾说:“一 般动物出生不久即能啄食和行路,儿童则需长期。
9.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急
论早期阅读中幼儿阅读能力的培养 摘要论文阐述了早期阅读的含义,引述了新《纲要》对早期阅读的要求,简述了早期阅读对幼儿各方面发展,尤其是 对幼儿语言发展的促进作用。
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论述了良好的阅读环境的创设,教育教学活动 中教学艺术,以及良好的阅读习惯与基本技能的培养等三大方面在早期阅读中的作用。关键词早期阅读阅读环境教学艺术阅读习惯 新《纲要》中语言教育的目标体系明确提出了幼儿早期阅读 方面的要求“培养幼儿对生活中常见的简单标记和文字符号的兴 趣,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 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技能”。
那么什么是早期阅读?它包含 哪些内容?早期阅读也称前阅读,它非传统的识字读书,也不仅是指 让学龄前儿童凭借变化着的色彩、图像和成人的形象描述来理解 低幼读物内容的过程。它应具有更广、更深的内涵和外延,早期阅 读是指“在幼儿园阶段,以图画读物为主,以看、听、说有机结合为 手段,从兴趣入手,萌发幼儿热爱图书的情感,丰富幼儿阅读经验,提高阅读能力,发展想象、思维、表达能力,从而为幼儿入学正规的 书面语言学习做好准备的一种寓教于乐的语言活动”。
从早期阅读 的含义中我们已经笼统感知到其对幼儿在认知、情感、技能等方面 的促进作用,其中早期阅读对幼儿语言认知发展的促进作用尤为 突出。首先,幼儿期是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听、视觉和言 语器官发育逐渐完善,掌握词汇量与语法方面正处迅猛发展期,早 期阅读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语言模式。
其次,在幼儿阶段口头语言 能力发展较快,开始学习运用清楚的连贯性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而适时与适宜的早期阅读会促使幼儿获得大量生动的词汇(特别是 书面词汇)以及表达方式,利于幼儿的交流,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再 次,良好的早期阅读教育有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
最后,在阅读等活动中,幼儿会将获得的语词、表达方式运用到自己的生 活中,在实践中不断印证在什么环境说什么话,对不同的交往者做 出不同的语言反应等,从而不断提高其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一、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 在对新《纲要》的学习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愈发深刻地感受到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幼儿通过与良好的环境相互 作用,不断向期望的方向发展。那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在 幼儿阅读活动中至关重要。
1.创设宽松、自由的语言交往环境,建立良好的阅读心理环境 《纲要》中明确要求: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 持、鼓励、吸引幼儿与老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 趣。因此,为幼儿提供一个自在、有趣、宽松的阅读环境,对帮助幼 儿建立阅读习惯相当重要。
为此,我们在幼儿园里为幼儿创设环境 舒适整洁的阅读区,区内提供各种有趣的图书和阅读材料,舒适的 沙发和色彩鲜艳的靠垫,从而使来到阅读区的幼儿有种温暖的舒 适感,幼儿可以和同伴一起坐下来阅读,并鼓励幼儿轻轻交流,以 获得认同、接纳、借鉴同伴的阅读经验,图书区书籍分门别类摆放,并便于幼儿取拿,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想要的书,并引导幼儿之间交 换书籍。教师要留心观察幼儿阅读情况,从图书区中选择一些图书 读给幼儿听,在老师的有意识的影响下提高幼儿对书的内容的理 解,提升幼儿阅读能力,增强阅读兴趣。
在图书区除了书外,还要提 供其他如纸、笔等文具材料和绘画材料,允许并鼓励幼儿通过多渠 道来反映自己阅读后的体验和感受,并对幼儿在创造性的说、画、涂、写等给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力求使幼儿产生宽松的、愉快的、自由的阅读心理环境,让他们无拘无束,充分体验阅读的乐趣。2.创设丰富的阅读物质环境 阅读环境的丰富性包括场所的广泛性和阅读材料的多样性。
家中的书房、客厅、幼儿园的教室、图书室、阅读区、公共场所的 儿童书房、科教书店、文化中心等都可以成为孩子阅读的场所。让 孩子多一些机会触摸到书,多一些机会和书建立感情。
面对丰富幼儿阅读材料工作的开展,首先我们必须充分了解 大、中、小班幼儿的不同阅读能力及特点,在此基础上来搜集材料,以体现阅读材料在大、中、小班层次上的丰富性。有研究发现:小班 幼儿侧重于生活类阅读材料,中班幼儿侧重于认知类、社会类阅读 材料,大班侧重于社会类、生成性阅读材料,虽各有侧重,但他们也 有共同喜好的阅读材料,如动画片。
据此,我们在小班多投入有关 食品、衣物等与其生活相关事物的直观材料,中班阅读区中多投入 有关动植物、自然现象的阅读材料,大班则投入社会生活中的广告、图片、新闻等。最后,图书材料在品种、内容等方面都要追求涉及面广,丰富多 彩,有童话类故事,如《白雪公主》、《丑小鸭》、《海的女儿》等,有 知识类读物,如《看图识动、植物》、《看图识字》等,有启智类读物,如《幼儿智力世界》、《看图说话》等,有社会交往方面读物,如《小 熊请客》、《好朋友》,有激发幼儿情感的读物,如《小兔乖乖》、《小 羊和狼》、《三只小猪》等,内容涵盖幼儿生活与发展需。
10.帮忙写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关于男性幼儿教师在幼儿游戏活动中的意义
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现实意义与可行性策略摘要]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与性别角色的认同有着积极的作用,但目前中国男幼儿教师十分缺乏。
为吸引男教师成为幼儿教师,相关部门应给予政策倾斜,幼儿园管理者应努力为他们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社会应加大宣传,引起舆论重视,促使传统观念的改变。[关键词]男性教师;学前教育;幼儿园收稿日期:2007-6-12学前教育是关系一代人健康成长的大事,在新时期被定义为“奠基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已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1]但是,当前幼儿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的严重匮乏已成为备受关注的问题。[2]男性教师的匮乏将对儿童完整人格的培养十分不利,男性介入学前教育领域有其现实的积极意义。
一、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一)男教师对幼儿发展的积极作用1.男教师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幼儿的积极影响。社会心理学认为,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使个体的心理与行为在发展的早期就会出现明显的分化。
[3]外部环境中不同性别成人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受长期以来男性统治地位的影响,男性在认知、情感、意志、言语及个性等方面都表现出了较明显的心理行为优势。
[4]如男性偏向于用抽象逻辑思维解决问题,更容易产生激情,自主性、独立性、坚持性和自制力都比较强,好动、幽默,不喜欢拘泥于细微末节和计较点滴得失等。如果能够发挥男教师的性别教育优势,将非常有利于孩子完整人格的培养。
实践已经证明,男性特有的心理特点及行为方式对孩子有着独特的影响。男性幼儿教师的介入可以给幼儿园教育带来更多的乐趣与创新,特别是对目前幼儿园所提倡的创造性游戏来说,男性的性别特点决定了男幼儿教师在选择游戏时有着独到之处,如他们倾向于选择接力跑、匍匐爬、攀岩以及模仿战争等游戏。
幼儿对这些游戏通常都特别喜爱。与男老师在一起,不仅满足了幼儿身体锻炼的需要,而且对幼儿形成勇敢、坚毅、刚强、豁达的性格有着积极作用。
2.男教师对幼儿性别意识形成的积极影响。幼儿阶段形成的性别意识对幼儿以后的性别角色认同及性别行为有着重要影响。
[5]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往往会在日常生活中习得一定的性别行为模式。[6]美国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认为幼儿期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即是获得相应的性别角色。
[7]在学校里,男女教师分别取代父母的性别角色,成为儿童认同、模仿的对象。在教育者的性别方面,我国教育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从幼儿园到小学,儿童接受的基本上是“女性教育”。
[8]据统计,在托儿所和幼儿园,教师和行政人员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性。这种女性优势可能会对幼儿产生某些消极的影响。
如男孩可能会因为难以与女教师认同而产生心理焦虑,产生攻击性行为;男女儿童都有女性化倾向等。可见,要让幼儿生活在阴阳和谐的世界中,鼓励和支持男教师介入幼儿教育尤为重要。
(二)男教师进入幼儿教育的必要性其实从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我国老一辈幼教专家张宗麟先生就认识到幼教队伍中男女性别比例合理才能有利于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然而,可惜的是,直到今天,我国幼儿教育领域基本上还是女性一统天下的局面。
而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有6138名男教师。[9]丹麦、瑞典、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也十分重视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支持、鼓励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以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像阿根廷还专门根据幼教师资性别的不同提供不同的课程,如为女生开设家政课,为男生开设手工课等,以使男、女教师在幼儿教育领域自然形成分工、合作的局面。[10]相比这些国家,应当说中国在这方面还做得远远不够。
目前只有个别幼儿园尝试聘请少量的男性幼儿教师,尽管这些男幼儿教师中有些人既没有系统学习过幼儿教育的理论,也没有幼儿教育的经验,但从各类媒体的报道来看社会反响和教育效果都还不错。可见,对男幼儿教师的培养和应用是可行且必要的。
二、男教师进入学前教育的可行性策略纵观上个世纪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幼教专家陈鹤琴、张雪门、张宗麟等均为男性,他们怀着一腔报国热情,身体力行,躬身实践,探索出了一条在当时适合我国国情的幼教发展之路。在当今,虽说男幼儿教师凤毛麟角,但也不乏出色者。
应当说实践已经证明,幼教行业同样可以成为男性的用武之地。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与传统观念的改变,社会舆论不再坚决反对男性从事幼教,相反男教师在幼儿成长中的作用越来越得到社会的认可和重视。
一项调查数据显示,上海300名幼儿教师和家长中,59%的教师欢迎男性加入,79%的家长欢迎男性加入幼教事业。只是要吸引男教师进入幼教领域,还需要诸多外部条件支持,才能使他们安心于幼教工作,终生为幼教事业服务。
(一)加强政策倾斜,优化教师队伍有关部门应着重研究相应的政策,加强政策倾斜,吸引更多的男教师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笔者认为当前政策倾斜可以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一是招生、培养政策上的倾斜。
高等院校、幼儿师范学校在选拔和培养过程中,对有志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又符合从事幼教工作要求的男生,应积极采取各种优惠政策与措。
转载请注明出处众文网 »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教学与游戏(急求一篇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